CN203740657U -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0657U
CN203740657U CN201420130134.0U CN201420130134U CN203740657U CN 203740657 U CN203740657 U CN 203740657U CN 201420130134 U CN201420130134 U CN 201420130134U CN 203740657 U CN203740657 U CN 203740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e deposit
groove
ventilation slot
platform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01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盘华
张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QUANN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QUANNENG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QUANNENG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QUANNENG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301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40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0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06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包括矿槽,矿槽顶部平台上有带式输送机和导轨,导轨上有小车,小车上有料斗,该料斗由进料管和两个出料管。每个矿槽顶部的平台上均有两个与两个出料管相对应的进料口。带式输送机包括头部滚筒和第一~第二改向滚筒及皮带,绕过第一~第二改向滚筒的那段皮带呈近似S形。带式输送机头部有头部漏斗,头部滚筒处于头部漏斗内。其特点是带式输送机与平台间有通风槽,每个矿槽顶部的平台上和通风槽底部均有相应的风孔。通风槽一端通过阀门与外接除尘机组相连。头部漏斗上端通过管道与通风槽另一端相连。采用本实用新型,除尘效果好,设备投资少,有利于矿槽上的设备检修。适用于对含尘气体的除尘。

Description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系统。具体说,是在将散装物料送入矿槽过程中所产生的含尘气体送入除尘机组、除去气体中的粉尘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采矿行业及散装物料运输行业都知道,将散装物料送入矿槽需要使用皮带输送机。在用皮带输送机将散装物料送入矿槽过程中,散装物料中的灰尘会被扬起进入空气中,从而对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环境污染,就需对被污染的空气进行除尘。传统的除尘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管道与设置在矿槽外的集中除尘站连接,对矿槽内进行负压抽风。这种除尘方式的缺点是抽风点到卸料点之间距离远,不仅除尘效果差、占用矿槽上的空间多、不利于矿槽上的设备检修,而且设备投资多;二是在矿槽上沿的料孔上方架空布置通常的通通风槽,通通风槽上的移动小车与卸料车上的风管连接,卸料车走形时带动通通风槽上的移动小车行走,其中,通通风槽借助管道与矿槽外的集中除尘站连接。由于移动抽风口很难密封、通通风槽呈架空布置、抽风口与卸料点的距离较远,使得除尘效果较差。又由于通通风槽需通常布置在矿槽上,不仅设备投资多,而且不利于设备的检修;三是将除尘器安装在平板小车上,采用移动除尘装置进行除尘。其中,平板小车的走形导轨与卸料车的走形导轨为同一走形导轨,移动除尘装置的走形由卸料车的驱动机构牵引,使得移动除尘装置在将散装物料卸到矿槽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扬尘,因此,这种除尘方式的除尘效果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采用这种除尘系统,除尘效果好,设备投资少,有利于矿槽上的设备检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矿槽,矿槽顶部有平台,平台上有带式输送机和便于散装物料通过的进料口。所述平台上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导轨上有小车。所述小车上固定有料斗,该料斗由一个进料管和两个出料管构成近似倒Y字形,其两个出料管的下段与所述进料管平行,每个所述矿槽顶部的平台上均有两个所述进料口,当所述小车移至所述一个矿槽上时,所述两个进料口分别与料斗的两个出料管相对应。所述带式输送机处于所述两导轨之间,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设置在输送机头部的头部滚筒和处于所述进料管内的第一改向滚筒和处于第一改向滚筒之下的第二改向滚筒以及皮带,所述头部滚筒、第一改向滚筒和第二改向滚筒间相平行,所述皮带绕在两个头部滚筒、第一改向滚筒和第二改向滚筒上,且使绕过第一改向滚筒和第二改向滚筒的那段皮带呈近似S形。带式输送机头部一端有头部漏斗,所述头部滚筒处于头部漏斗内。其特点是所述带式输送机与平台间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纵向与所述导轨平行,与每个所述矿槽对应的平台上和通风槽底部均有对应的风孔。所述通风槽一端通过阀门与外接除尘机组相连。所述头部漏斗的上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通风槽的另一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小车的两侧底部均有滚轮,所述小车借助滚轮置于导轨上并可沿导轨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平台上的进料口上有两个密封胶带,该两个密封胶带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料管的运动轨迹相对应。与密封胶带纵向相应的出料管两侧均有下转向辊和上转向辊,所述密封胶带一端固定在平台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出料管一侧的下转向辊及上转向辊、另一侧的上转向辊及下转向辊后,固定在所述平台的另一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上转向辊和下转向辊两端的出料管侧壁两个竖向边上均有用于防止密封胶带偏移的挡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每个通风槽底部的风孔处均设置有活动插板,以便挡住不需卸料的矿槽顶部平台上的那些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通风槽底部的所述风孔处有接头短管,所述接头短管的横截面与所述风孔形状相同,且接头短管的横截面大于所述风孔的口径。所述接头短管的中间侧壁上加工便于活动插板插入的横向扁孔,所述活动插板呈活动状插入横向扁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接头短管下端与所述平台上的风孔间有橡胶密封环,以实现接头短管下端与所述平台上的风孔四周间的密封。
其中,所述风孔和接头短管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且二者间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密封胶带一端有松紧调节机构,所述密封胶带一端通过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和螺栓固定在平台的一端上。
其中,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包括一个杆状手柄,杆状手柄两端均有螺纹,所述杆状手柄两端配有螺母;所述杆状手柄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所述通风槽布置在带式输送机与平台之间,不占用矿槽上有限的空间,有利于矿槽上的设备检修。
由于所述通风槽布置在带式输送机与平台之间,所述通风槽仅通过支架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中间支腿上,需要的设备少,从而降低了设备投资。
由于与每个所述矿槽对应的平台上和通风槽底部均有风孔,使得所述风孔处于带式输送机的下方,离每个卸料点都很近。又由于所述平台的进料口上有密封胶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非常好。
由于头部漏斗的上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通风槽的非引出端相连。这样,可将带式输送机皮带头部处的含尘气体抽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去掉头部漏斗1及管道3的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C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矿槽,所述矿槽的数量视需要而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矿槽含有矿槽A和矿槽B。矿槽顶部设置有平台14,平台14上加工有便于散装物料通过的进料口18。平台14上设置有带式输送机和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19,导轨19上设置有小车13。所述小车13包括一个龙门框架,龙门框架的两个竖框下端即小车13的底部均借助轮座10安装有滚轮20,所述小车13借助该滚轮20置于导轨19上并可沿导轨19移动。
所述小车13上固定有料斗,该料斗由一个进料管9和两个出料管12构成近似倒Y字形,其两个出料管12的下段与所述进料管9平行,每个所述矿槽顶部的平台14上均加工有两个所述进料口18,所述两个进料口18间的连线与所述导轨的纵向相垂直。当所述小车13移至所述某一个矿槽上时,所述两个进料口18分别与料斗的两个出料管12相对应。所述带式输送机处于两导轨间的平台14上,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设置在输送机头部的头部滚筒2和处于所述进料管9内的第一改向滚筒8和处于第一改向滚筒8之下的第二改向滚筒7以及皮带4,所述头部滚筒2、第一改向滚筒8和第二改向滚筒7间相平行,所述皮带4绕在两个头部滚筒2、第一改向滚筒8和第二改向滚筒7上,且使绕过第一改向滚筒8和第二改向滚筒7的那段皮带4呈近似S形。所述带式输送机头部一端设置有头部漏斗1,所述头部滚筒2处于头部漏斗1内。
所述带式输送机与平台14间设置有通风槽5,所述通航风槽5借助吊架21悬吊在带式输送机下方,并使所述通风槽5的纵向与所述导轨19平行。每个矿槽顶部的平台14上均加工有风孔15,沿所述通风槽5底部的槽底上加工有风孔15,每个矿槽顶部的平台14上的风孔15分别与通风槽5底部的槽底上的相应风孔15相对应。所述通风槽5的一端通过阀门与外接除尘机组相连。所述头部漏斗1的上端通过管道3与所述通风槽5的另一端相连。
为避免散装物料在卸入矿槽过程中矿槽内的含尘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所述平台14上的进料口18上设置有两个密封胶带16,该两个密封胶带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料管12的运动轨迹相对应。与密封胶带16纵向相应的出料管12两侧均借助辊座安装有下转向辊601和上转向辊6,所述两密封胶带16一端固定在平台14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出料管12一侧的下转向辊601及上转向辊6、另一侧的上转向辊6及下转向辊601后,固定在所述平台14的另一端上。
为防止两密封胶带16偏移,在所述上转向辊6和下转向辊601两端的出料管12侧壁两个竖向边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密封胶带16偏移的挡辊11。
为便于在向一个矿槽卸料时,所述通风槽5的内腔仅与该矿槽连通,在每个通风槽5底部的风孔15处均设置有活动插板22,以便挡住不需卸料的矿槽顶部平台14上的那些风孔15。
为便于安装活动插板22,在通风槽5底部的所述风孔15处均设置有接头短管23,所述接头短管23的横截面与所述风孔15形状相同,且接头短管23的横截面大于所述风孔15的口径。其中,所述风孔15和接头短管23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且二者间相对应。所述接头短管23的中间侧壁上加工有便于活动插板22插入的横向扁孔,所述活动插板22呈活动状插入横向扁孔内。
其中,在所述接头短管23下端与所述平台14上的风孔15间设置有橡胶密封环24,橡胶密封环24上端固定在接头短管23下端,橡胶密封环24下端与平台14上的风孔15四周间呈接触状配合,以实现接头短管23下端与所述平台14上的风孔15四周间的密封。
为防止密封胶带16松弛,在所述密封胶带16一端设置有松紧调节机构,所述密封胶带一端通过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和螺栓17固定在平台14的一端上。
其中,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包括一个杆状手柄,杆状手柄两端均有螺纹,所述杆状手柄两端配有螺母;所述杆状手柄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

Claims (10)

1.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矿槽,矿槽顶部有平台(14),平台(14)上有带式输送机和便于散装物料通过的进料口(18);所述平台(14)上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19),导轨(19)上有小车(13);所述小车(13)上固定有料斗,该料斗由一个进料管(9)和两个出料管(12)构成近似倒Y字形,其两个出料管(12)的下段与所述进料管(9)平行,每个所述矿槽顶部的平台(14)上均有两个所述进料口(18),当所述小车(13)移至所述一个矿槽上时,所述两个进料口(18)分别与料斗的两个出料管(12)相对应;所述带式输送机处于所述两导轨之间,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设置在输送机头部的头部滚筒(2)和处于所述进料管(9)内的第一改向滚筒(8)和处于第一改向滚筒(8)之下的第二改向滚筒(7)以及皮带(4),所述头部滚筒(2)、第一改向滚筒(8)和第二改向滚筒(7)间相平行,所述皮带(4)绕在两个头部滚筒(2)、第一改向滚筒(8)和第二改向滚筒(7)上,且使绕过第一改向滚筒(8)和第二改向滚筒(7)的那段皮带(4)呈近似S形;带式输送机头部一端有头部漏斗(1),所述头部滚筒(2)处于头部漏斗(1)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输送机与平台(14)间有通风槽(5),所述通风槽(5)的纵向与所述导轨(19)平行,与每个所述矿槽对应的平台(14)上和通风槽(5)底部均有对应的风孔(15);所述通风槽(5)一端通过阀门与外接除尘机组相连;所述头部漏斗(1)的上端通过管道(3)与所述通风槽(5)的另一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13)的两侧底部均有滚轮(20),所述小车(13)借助滚轮(20)置于导轨(19)上并可沿导轨(19)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4)上的进料口(18)上有两个密封胶带(16),该两个密封胶带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料管(12)的运动轨迹相对应;与密封胶带(16)纵向相应的出料管(12)两侧均有下转向辊(601)和上转向辊(6),所述密封胶带(16)一端固定在平台(14)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出料管(12)一侧的下转向辊(601)及上转向辊(6)、另一侧的上转向辊(6)及下转向辊(601)后,固定在所述平台(14)的另一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向辊(6)和下转向辊(601)两端的出料管(12)侧壁两个竖向边上均有用于防止密封胶带(16)偏移的挡辊(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通风槽(5)底部的风孔(15)处均设置有活动插板(22),以便挡住不需卸料的矿槽顶部平台(14)上的那些风孔(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风槽(5)底部的所述风孔(15)处有接头短管(23),所述接头短管(23)的横截面与所述风孔(15)形状相同,且接头短管(23)的横截面大于所述风孔(15)的口径;所述接头短管(23)的中间侧壁上加工便于活动插板(22)插入的横向扁孔,所述活动插板(22)呈活动状插入横向扁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短管(23)下端与所述平台(14)上的风孔(15)间有橡胶密封环(24),以实现接头短管(23)下端与所述平台(14)上的风孔(15)四周间的密封。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孔(15)和接头短管(23)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且二者间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带(16)一端有松紧调节机构,所述密封胶带一端通过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和螺栓(17)固定在平台(14)的一端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调节机构包括一个杆状手柄,杆状手柄两端均有螺纹,所述杆状手柄两端配有螺母;所述杆状手柄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
CN201420130134.0U 2014-03-21 2014-03-21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40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0134.0U CN203740657U (zh) 2014-03-21 2014-03-21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0134.0U CN203740657U (zh) 2014-03-21 2014-03-21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0657U true CN203740657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40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0134.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40657U (zh) 2014-03-21 2014-03-21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406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9798A (zh) * 2014-03-21 2014-06-25 江苏全能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9798A (zh) * 2014-03-21 2014-06-25 江苏全能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系统
CN103879798B (zh) * 2014-03-21 2016-01-06 江苏全能机电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9799B (zh) 移动带式输送机除尘系统
CN203306767U (zh) 移动通风槽
CN201325779Y (zh) 移动卸料点收尘装置
CN203740657U (zh)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
CN203740656U (zh) 一种矿槽上通风槽除尘装置
CN203714761U (zh) 移动式漏矿车
CN103879798B (zh) 矿槽上通风槽除尘系统
CN103523501A (zh) 一种提升式移动导料槽
CN204400236U (zh) 一种散装木薯移动式磁选无尘卸料装置
CN205011079U (zh) 密闭式除尘卸料车
CN202860300U (zh) 移动料车的移动式除尘装置
CN204355805U (zh) 一种环保型除尘料斗
CN203740655U (zh) 移动带式输送机除尘装置
CN102976076A (zh) 皮带运输机的除尘装置
CN203255639U (zh) 一种皮带机防尘罩
CN202967308U (zh) 烟草物料带式输送机
CN108729942A (zh) 一种矿山自动喷雾除尘装置
CN203740654U (zh) 一种移动带式输送机通风槽除尘装置
CN207107964U (zh) 空气输送机用压缩式除尘设备
CN203158313U (zh) 包装机除尘轨道
CN103241564A (zh) 一种移动通风槽
CN209226143U (zh) 一种塑料地板生产用运输车
CN206476215U (zh) 包装机用轨道防尘装置
CN102861746B (zh) 一种输送棕丝原料设备的除尘方法及装置
CN201737490U (zh) 单点除尘式配仓移动卸料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JIANGSU QUANN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JIANGSU QUANNENG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4221 Jiangsu province Yixing dingshuzhen middle Tang L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QUANN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The middle section of Yixing dingshuzhen 214221 Jiangsu city of Wuxi Province Tang L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QUANNENG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