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1656U - 电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电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1656U
CN203731656U CN201420091107.7U CN201420091107U CN203731656U CN 203731656 U CN203731656 U CN 203731656U CN 201420091107 U CN201420091107 U CN 201420091107U CN 203731656 U CN203731656 U CN 203731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ater
inner bag
instant heating
electric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911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宝东
申勇兵
王明
曲绍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911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31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1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16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器,包括储热模块、即热模块、分流装置和控制系统,储热模块包括内胆、加热管和第一限温器,内胆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加热管设置在内胆内,第一限温器设置在内胆上;分流装置设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进水口与供水管连通,第一出水口与进水管连通;即热模块包括即热加热腔、即热加热管和第二限温器,即热加热腔设有即热进水口和即热出水口,即热加热管设置在即热加热腔内,第二限温器设置在即热加热腔上,即热进水口同时与出水管和第二出水口连通;控制系统与加热管、第一限温器、即热加热管和第二限温器分别电性连接。因此,减小了储水体积和加热功率,增加了热水量,提高了热水利用率。

Description

电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当前的电热水器主要包括储水式电热水器、即热式电热水器和双模(多模)电热水器。
储水式电热水器具有一个储水内胆和装设在其内的加热管,通过将储水内胆中的水加热到预定温度以备使用,这类电热水器具有加热功率低(例如,通常为1500~3000W)、水温高等优点,但是也有存在储水体积大、加热时间长等缺点。即热式电热水器(按照国标也称快热式热水器)则采用小容积大功率的结构,水流经过即可加热,这类电热水器具有即时加热即时使用、体较小、安装方便等优点,但是存在功率过大(一般在7000W以上)、出水量小、适应性差的问题。现有的双模(多模)电热水器虽然将上述储水式电热水器和即热式电热水器的优点进行结合,在储水内胆的出水口周围增设速热加热管,但是在速热加热管刚启动加热时和在加热过程中会出现水温突然升高的现象,从而导致使用者发生烫伤事故和降低电热水器的使用舒适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水器,旨在实现储热与即热的合理搭配,从而减小储水体积、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功率以及增加热水输出量,同时避免出现由于水温突然升高而导致的烫伤事故和使用舒适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包括储热模块、即热模块、分流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储热模块包括内胆、加热管以及第一限温器,所述内胆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内胆内,以用于加热所述内胆中的水,所述第一限温器设置在所述内胆上,以用于检测所述内胆中的水温;
所述分流装置设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所述即热模块包括即热加热腔、即热加热管以及第二限温器,所述即热加热腔设有即热进水口和即热出水口,所述即热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即热加热腔内,以用于加热所述即热加热腔中的水,所述第二限温器设置在所述即热加热腔上,以用于检测所述即热加热腔中的水温,所述即热进水口同时与所述出水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加热管、第一限温器、即热加热管以及第二限温器分别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内胆的两端处,且所述出水管的顶端伸至靠近所述内胆的顶部位置;或者,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靠近所述内胆的中部,且所述出水管的顶端伸至靠近所述内胆的顶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胆的轴向端部,且从所述内胆的轴向端部向下延伸而出;或者,所述加热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胆的底部,且从所述内胆的底部往所述内胆的一端延伸而出。
优选地,所述即热加热腔呈圆筒状,所述即热加热管呈螺旋状,且所述即热加热管与所述即热加热腔同轴布置;或者,所述即热加热管呈U形,且所述即热加热管与所述即热加热腔的轴线平行布置。
优选地,该电热水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即热出水口或者即热进水口处的流量感应装置,所述流量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即热出水口连接有预设长度和预设直径的非金属管路。
优选地,该电热水器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优选地,该电热水器还包括混水阀,所述混水阀具有冷水进口、热水进口以及混合水出口,所述冷水进口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热水进口与所述即热出水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流装置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水流量的水阀或电控水阀。
优选地,该电热水器还包括外壳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覆在所述内胆的外壁,所述储热模块、即热模块、分流装置以及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热水器,通过分流装置将进入电热水器的冷水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储热模块,另一路进入即热模块,储热模块中的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后,从储热模块流出的热水和冷水在即热模块中混合并通过即热加热管进行加热,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热水,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的流量,达到最优配置,实现了储热与即热的合理搭配,可以在储水体积和加热功率较小的前提下增加热水量,并确保热水温度和输出量恒定不变,提高了热水利用率,节能环保,既克服了储水式电热水器体积大、等待时间长的缺点,又解决了即热式电热水器功率大、故障高、适应性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现有的双模电热水器在洗浴过程出现水温突变而导致的烫伤事故和使用舒适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器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即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参见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电热水器包括储热模块、即热模块30、分流装置20以及控制系统40。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作详细说明:
具体地,储热模块包括内胆10、加热管11以及第一限温器12,于较佳实施方式中,内胆10呈纵向延伸的圆筒结构,且为卧式布置,内胆10设有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的一端伸入内胆10内,且固定安装在内胆10的底部,加热管11设置在内胆10内,以用于加热内胆10中的水,第一限温器12设置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感温探头(未示出),该感温探头设置在内胆10内或者内胆10的外侧,以用于检测内胆10中的水温,其中,加热管11的有效加热段位于内胆10的储水区域,用于加热内胆10中的水体,第一限温器12的感温探头设置在内胆10内的特定位置(例如内胆10的中部或者靠近顶部的上层区域),从而准确检测内胆10中的储水温度。
具体地,分流装置20设有进水口201、第一出水口202和第二出水口203,进水口201与供水管(未示出)连通,第一出水口202与进水管101连通,从所述供水管流入进水口201的水流从第一出水口202和第二出水口203流出。本实施例中,供水管为自来水管,分流装置20可以是三通接头,也可以是三通阀,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水流分流装置。
具体地,结合图3,即热模块30包括即热加热腔31、即热加热管32以及第二限温器33,即热加热腔31可以采用适用的金属板材经加工形成,并设有即热进水口311和即热出水口312,即热加热管32设置在即热加热腔31内,第二限温器33设置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感温探头(未示出),该感温探头设置在即热加热腔31内或者即热加热腔31的外侧,即热进水口311同时与出水管102以及第二出水口203连通,以实现将储热模块排出的热水和分流装置20提供的冷水相混合并流入即热加热腔31中,即热加热管32用于加热即热加热腔31中的混合水,第二限温器33用于检测即热加热腔31中待流出的混合水的温度,从而确保输出恒温的热水。
具体地,控制系统40与加热管11、第一限温器12、即热加热管32以及第二限温器33分别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40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控制板和电源板(未示出),其中,控制板上设有各种控制按键及其他电子部件,电源板上设有变压器、开关电源、继电器等部件,控制板用于接收第一限温器12、第二限温器33检测到的温度信息以及各种用户操作指令,并控制电源板的电源输出,电源板用于给控制板、加热管11以及即热加热管32提供适用规格的电力,从而保证电热水器的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限温器12和第二限温器33可以是双金属片限温器,也可以是各种任意适用的温度传感器,例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传感器等,对此不作限制,只要适用于检测热水的温度并满足结构的安装要求即可。
结合图2,在电热水器正常工作过程中,供水管的冷水通过分流装置20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水经由进水管101进入储热模块的内胆10中,另一路冷水经由相应的管路进入即热模块30的即热加热腔31中,加热管11将内胆10中的水加热到设定温度(例如75℃)以备使用;当用户使用电热水器沐浴时,分流装置20向储热模块补充冷水,同时向即热模块30提供冷水,从储热模块流出的热水和流进即热模块30的冷水相混合,此时通过即热加热管32将混合水加热,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热水,实现了储热与即热的合理搭配,可以在内胆10的储水体积和即热加热管32的加热功率较小的前提下增加热水输出量,并确保热水温度和输出量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恒定不变,提高了热水利用率,节能环保,既克服了储水式电热水器体积大、等待时间长的缺点,又解决了即热式电热水器功率大、故障高、适应性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现有的双模电热水器在洗浴过程出现水温突变而导致的烫伤事故和使用舒适性问题。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分别设置在靠近内胆10的两端处,且出水管102的顶端伸至靠近内胆10的顶部位置;或者,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设置在靠近内胆10的中部,且出水管102的顶端伸至内胆10的顶部位置,这里所指的内胆10的中部为壁挂卧式的内胆10在其轴向方向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的具体安装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两处优选位置,可以根据内胆10的实际构造设置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在此不作赘述。在使用电热水器的过程中,冷水不断通过进水管101补充进内胆10中,从而将内胆10中的热水压出,然而在这过程中,若补充进来的冷水与内胆10中的热水过快混合,则会大大减少储热模块的热水输出量,进而影响电热水器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进水管101的出水口设置在靠近内胆10的底部的位置,以及将出水管102的进水口设置在靠近内胆10的顶部位置,使得冷水位于内胆10的下层,而热水位于内胆10的上层,从而形成稳定的冷热水分层,水体温度由低至高,因此减缓了冷水与热水的混合速度,提高了加热管11的加热效率,极大地缩短了热水预热时间,增加了储热模块的热水输出量,进一步节省了能源。
本实施例中,加热管11固定安装在内胆10的轴向端部,且从内胆10的轴向端部向下延伸而出;或者,加热管11固定安装在内胆10的底部,且从内胆10的底部往内胆10的一端延伸而出,使得加热管11的有效加热段与内胆10的底部隔开适当距离。于较佳实施方式中,加热管11采用法兰式的加热管安装方式,加热管11预先安装在法兰13上,且该法兰13安装在内胆10的轴向端部中心位置处,加热管11从法兰水平延伸入内胆10内,并进一步向下弯折延伸入内胆10的下层(即靠近内胆10的底部位置)。又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加热管11采用螺头式的加热管安装方式,加热管11安装在螺头(未示出)上,且该螺头安装在内胆10的轴向端部中心位置处。这种布置形式的加热管11可以保证其有效加热段位于内胆10的下半部分(即冷水所在区域),因此被加热管11加热后的热水会上浮至冷水的上方,且冷水不断补充进来,从而形成对流,并在内胆10中形成稳定的冷热水分层,改善了加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即热加热腔31呈圆筒状,其结构形状与内胆10大致相似,即热加热管32呈螺旋状,且即热加热管32与即热加热腔31同轴布置;或者,即热加热管32呈U形,且该即热加热管32与即热加热腔31的轴线平行设置。呈螺旋状的即热加热管32不仅增大了其换热面积,而且占用空间小,此外,即热加热管32的形状与即热加热腔31对应,可以布满整个即热加热腔31,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改善加热效果,确保即热加热管32在加热功率较小的前提下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使流经即热加热腔31的混合水通过即热加热管32的加热后达到预定温度。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即热加热腔31和即热加热管32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适用的,例如即热加热腔31呈长方体或其他形状的盒体结构,即热加热管32呈直管状,并设置在即热加热腔31的中部,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中,该电热水器还包括设置在即热出水口312处的流量感应装置34,该流量感应装置34与控制系统40电性连接,或者,该流量感应装置34设置在即热进水口311处,以用于检测电热水器的出水管路中的水流。当使用电热水器时,电热水器的出水管路有水流出,此时流量感应装置34感应到水流信号,并将相应的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40,若经过控制系统40的分析判断,确认电热水器处于正常的供水状态时,则启动即热模块30工作,即热加热管32按预定的加热功率加热流经即热加热腔31的混合水,并通过第二限温器33实时监测混合水的温度,使待输出的混合水维持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确保热水的温度恒定不变;当电热水器停止输出热水时,流量感应装置34未检测到即热出水口312中通过的水流,流量感应装置34给控制系统40发送相应的电信号,以切断即热加热管32的供电电源,即热加热管32停止对即热加热腔31内的混合水加热。因此,可保证仅在即热加热腔31中有水流进时才接通即热加热管32的供电电源,启动即热加热管32对混合水进行加热,防止即热加热管32出现干烧的现象,进一步提高电热水器的使用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流量感应装置34可以是任意适用的水流传感器或者水流开关,能灵敏地检测管路中的水流信号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此外,流量感应装置34还可以安装在电热水器的出水管路的其他位置,又或者,流量感应装置34设置在电热水器的进水管路上,例如分流装置20的进水口201、第一出水口202或者第二出水口203处。
本实施例中,即热出水口312连接有预设长度和预设直径的非金属管路70。采用水电阻衰减隔离法,通过利用水本身所具有的电阻,并选用具有绝缘能力的管材作为出水管路的一部分,从而形成具有隔离电力能力的防电墙,因此可以阻隔电热水器本身可能产生的漏电,也可以阻隔因地线带电或水管带电而对使用者带来的安全威胁,确保使用安全。需要说明的是,该非金属管路70的长度和直径应当满足隔离电力的要求,并具有较大的裕量,以保证用电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该电热水器还包括显示面板(未示出),该显示面板与控制系统40电性连接。于较佳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为设置在电热水器特定位置(例如电热水器面向使用者的主侧面)的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电热水器的工作状态,例如显示储热模块的储水温度、即热模块30是否处于加热状态以及混合水的温度等,从而方便用户实时了解电热水器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该电热水器还包括混水阀(未示出),该混水阀为手动水阀,用于进一步调节电热水器输出的热水的温度,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具体地,混水阀具有冷水进口、热水进口以及混合水出口,冷水进口与供水管(自来水管)连通,热水进口与即热出水口312连通,而混合水出口则连接有用于沐浴的花洒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装置。
值得一提的是,分流装置20设有用于调节第一出水口202和第二出水口203的水流量的水阀或电控水阀(图中未示出),因此可以通过水阀或电控水阀控制分流装置20提供给储热模块的分支水路的水流量大小及通断,并可以通过水阀或电控水阀控制分流装置20提供给即热模块30的分支水路的水流量大小及通断,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器的适应能力。例如,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沐浴时所需热水量较少,此时控制系统40给即热模块30发送相应的关闭指令,从而防止即热模块30启动加热并且关断进入即热模块30的冷水,在满足用水需求的同时节省了电能。
此外,该电热水器还包括外壳50和保温层60,外壳50可以由钣金材料制作成型,保温层60可以采用发泡材料制成,例如泡沫,保温层60包覆在内胆10的外壁,因此可以减少内胆10的热量散失,并且储热模块、即热模块30、分流装置20以及控制系统40均设置在外壳50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热模块、即热模块、分流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储热模块包括内胆、加热管以及第一限温器,所述内胆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内胆内,以用于加热所述内胆中的水,所述第一限温器设置在所述内胆上,以用于检测所述内胆中的水温;
所述分流装置设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所述即热模块包括即热加热腔、即热加热管以及第二限温器,所述即热加热腔设有即热进水口和即热出水口,所述即热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即热加热腔内,以用于加热所述即热加热腔中的水,所述第二限温器设置在所述即热加热腔上,以用于检测所述即热加热腔中的水温,所述即热进水口同时与所述出水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加热管、第一限温器、即热加热管以及第二限温器分别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内胆的两端处,且所述出水管的顶端伸至靠近所述内胆的顶部位置;或者,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靠近所述内胆的中部,且所述出水管的顶端伸至靠近所述内胆的顶部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胆的轴向端部,且从所述内胆的轴向端部向下延伸而出;或者,所述加热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胆的底部,且从所述内胆的底部往所述内胆的一端延伸而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即热加热腔呈圆筒状,所述即热加热管呈螺旋状,且所述即热加热管与所述即热加热腔同轴布置;或者,所述即热加热管呈U形,且所述即热加热管与所述即热加热腔的轴线平行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电热水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即热出水口或者即热进水口处的流量感应装置,所述流量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即热出水口连接有预设长度和预设直径的非金属管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电热水器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电热水器还包括混水阀,所述混水阀具有冷水进口、热水进口以及混合水出口,所述冷水进口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热水进口与所述即热出水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水流量的水阀或电控水阀。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电热水器还包括外壳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覆在所述内胆的外壁,所述储热模块、即热模块、分流装置以及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CN201420091107.7U 2014-02-28 2014-02-28 电热水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31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1107.7U CN203731656U (zh) 2014-02-28 2014-02-28 电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1107.7U CN203731656U (zh) 2014-02-28 2014-02-28 电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1656U true CN203731656U (zh) 2014-07-23

Family

ID=5120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9110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31656U (zh) 2014-02-28 2014-02-28 电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31656U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0712A (zh) * 2015-05-08 2015-09-23 吴章杰 一种安全节能恒温储水式电热水器
CN105605766A (zh) * 2016-01-29 2016-05-25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热水器
CN106288335A (zh) * 2016-11-14 2017-01-04 赵海慧 一种电热水器
CN106931648A (zh) * 2017-03-30 2017-07-0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储水式热水器
CN107606774A (zh) * 2017-10-13 2018-01-19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出水装置
CN108168087A (zh) * 2017-12-26 2018-06-15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预即双模电热水器
CN108444093A (zh) * 2018-05-18 2018-08-2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储即热一体式电热水器
CN108759078A (zh) * 2018-07-27 2018-11-06 中山市欧萨帝电器有限公司 双模电热水器
CN110062487A (zh) * 2019-06-03 2019-07-26 山西兴恒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换效率高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
CN110440450A (zh) * 2019-07-19 2019-1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热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浴室柜
CN112303895A (zh) * 2019-07-29 2021-02-0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蓄能即热式电热水器
CN112303899A (zh) * 2019-07-29 2021-02-0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蓄能即热式电热水器的控制方法
CN112303908A (zh) * 2019-07-29 2021-02-0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混合蓄能电热水器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0712A (zh) * 2015-05-08 2015-09-23 吴章杰 一种安全节能恒温储水式电热水器
CN105605766B (zh) * 2016-01-29 2020-01-31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热水器
CN105605766A (zh) * 2016-01-29 2016-05-25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热水器
CN106288335A (zh) * 2016-11-14 2017-01-04 赵海慧 一种电热水器
CN106931648A (zh) * 2017-03-30 2017-07-0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储水式热水器
CN106931648B (zh) * 2017-03-30 2020-06-0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储水式热水器
CN107606774A (zh) * 2017-10-13 2018-01-19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出水装置
CN108168087A (zh) * 2017-12-26 2018-06-15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预即双模电热水器
CN108444093A (zh) * 2018-05-18 2018-08-2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储即热一体式电热水器
CN108759078A (zh) * 2018-07-27 2018-11-06 中山市欧萨帝电器有限公司 双模电热水器
CN110062487A (zh) * 2019-06-03 2019-07-26 山西兴恒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换效率高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
CN110062487B (zh) * 2019-06-03 2024-04-16 山西兴恒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转换效率高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
CN110440450A (zh) * 2019-07-19 2019-1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热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浴室柜
CN112303895A (zh) * 2019-07-29 2021-02-0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蓄能即热式电热水器
CN112303899A (zh) * 2019-07-29 2021-02-0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蓄能即热式电热水器的控制方法
CN112303908A (zh) * 2019-07-29 2021-02-0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混合蓄能电热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31656U (zh) 电热水器
CN202470455U (zh) 用水终端恒温装置及带该装置的多点供水恒温热水体
CN202361651U (zh) 一种即热恒温电热水器
CN102410636A (zh) 一种即热恒温电热水器
CN105115160A (zh) 混水装置及具有其的混水系统
CN203687340U (zh) 涡旋动态速热电热水器
CN106288335A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201672678U (zh) 智能控温内置热交换器的高效保温水箱
CN103134171A (zh) 一种储水式双模热水器
CN208658858U (zh) 冲奶定温母婴机
CN203848484U (zh) 10秒速热电热水器
CN205980350U (zh) 一种带增容功能的热水器电路结构
CN106052088B (zh) 一种加热器外置循环预热及恒温电热水器
CN202613742U (zh) 一种热水器
CN107490185A (zh) 一种热水器的电加热系统、电热水器及控制方法
CN205878568U (zh) 一种加热器外置循环预热及恒温电热水器
CN210569147U (zh) 一种节能电热水器
CN108548328A (zh) 一种基于燃气热水器的恒温出水、节水控制系统
CN200940927Y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103206782A (zh) 一种预混式集成电热水器
CN202955856U (zh) 一种速热恒温电热水器
CN208170494U (zh) 一种地热换热式水加热系统
CN205425413U (zh) 一种热水器
CN203190602U (zh) 热水器
CN201521695U (zh) 水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6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9 Wan Chun East Road, East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u, Anhui

Patentee before: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F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