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22430U -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其内径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其内径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22430U
CN203722430U CN201420007129.0U CN201420007129U CN203722430U CN 203722430 U CN203722430 U CN 203722430U CN 201420007129 U CN201420007129 U CN 201420007129U CN 203722430 U CN203722430 U CN 203722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asting
resilient sleeve
internal diameter
stiff shaft
protecti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071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利华
郭宏
虞阳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071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22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22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224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其内径保护装置,所述内径保护装置包括:刚性轴;以及弹性套,所述弹性套与所述刚性轴同轴设置且所述弹性套的内表面形成为与所述刚性轴对应的外表面,且所述弹性套被构造成所述刚性轴相对于所述弹性套轴向移动时、所述弹性套沿径向弹性张开,所述弹性套适于设在转子铁芯的内径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具有良好胀形能力,保护性能不会受到转子铁芯内径波动影响,结构简单合理。

Description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其内径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转子压铸的内径保护装置和包括所述内径保护装置的电机转子压铸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应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电机转子压铸的内径保护装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模具浇口侧设置固定轴1'(如图7),压铸时固定轴1'与转子铁芯200'为间隙配合;一是模具内不设轴,压铸前在转子铁芯内压入保护轴1'(如图8a、8b),该轴1'为实心轴或开口空心轴,轴与转子铁芯200'内径为过盈、过渡或小间隙配合,压铸时带轴进行。
在压铸模具浇口侧设置固定轴1',其缺点在于,为保证合模、脱模顺利及不拉伤转子铁芯内径,轴1'与转子铁芯200'的内径的配合设计成间隙配合,转子铁芯200'冷态时轴1'与孔即存在间隙,而在压铸开始后,随着铝液对模具型腔及转子铁芯槽型的填充,转子内径受热膨胀,原有间隙继续增大,由于转子铁芯200'本身存在端面跳动及叠铆不均匀,加上压铸时铁芯所受的巨大的合模压力及注射压力,无保护状态下的转子内径必然发生变形。该轴1'实际上的作用为压铸预定位轴,对转子内径并无保护作用。
压铸前在转子铁芯200'内压入保护轴1',如采用实心轴,如图8a,过盈量必须设计得很小,否则在入轴及出轴时均易拉伤转子内径或轴,压铸开始后,铁芯先受热,内孔膨胀,而芯轴需经过热传导才能受热,温度上升缓慢,轴径并不随转子铁芯内径同步增加,随着铝液填充过程的进行,二者的配合从小过盈转变为间隙,从而失去了对转子铁芯200'压铸变形的保护作用;而采用开口空心轴,如图8b,由于轴的弹性,压铸时轴并不具备良好的胀形能力,铝液填充过程轴的弹性远远小于压铸的铁芯内径变形力,与采用实心轴相似,空心轴也会失去对转子铁芯内径的保护作用。
同时,由于转子铁芯因为各批次材料、模具及冲压条件的不同,内径也是变化的,而以上两种方式压铸轴的尺寸都是固定的,轴与转子铁芯内径的配合情况也就无法保证稳定了。
以上各种情况,压铸时对转子铁芯内孔的保护都是不足的。由此,转子铁芯内径压铸变形在所难免,也带来的转子后工序的内径校形、外径切径等一系列不增值的生产活动及转子动平衡的恶化、电机间隙不平衡量的增大等一系列品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在压铸时对转子铁芯内孔保护好的用于电机转子压铸的内径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内径保护装置的电机转子压铸工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电机转子压铸的内径保护装置,包括:刚性轴;以及弹性套,所述弹性套与所述刚性轴同轴设置且所述弹性套的内表面形成为与所述刚性轴对应的外表面,且所述弹性套被构造成所述刚性轴在相对于所述弹性套轴向移动时、所述弹性套沿径向弹性张开,所述弹性套适于设在转子铁芯的内径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具有良好胀形能力,保护性能不会受到转子铁芯内径波动影响,结构简单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套的外表面为圆柱面,且所述弹性套的外径被构造成使所述弹性套在初始状态时贴合在所述内径孔的内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套的内表面形成为内锥面,所述刚性轴的外表面形成为与所述内锥面配合的外锥面,所述刚性轴的小直径端朝向所述弹性套。
可选地,所述弹性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周壁沿其轴向具有多条第一开槽和多条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间隔错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槽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延伸至邻近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槽从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延伸至邻近所述本体的第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槽的第二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2-15mm;所述第二开槽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2-1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的宽度为0.5-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套的内表面形成为内圆柱面,所述刚性轴的外表面形成为与所述弹性套的内表面配合的外圆柱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套为下列元件中的至少一种:V形弹性盘、波纹套、碟形弹簧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径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在所述刚性轴的一端以使所述刚性轴与所述弹性套之间产生轴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动机构为预压紧安装的弹簧,所述弹簧止抵在所述刚性轴的远离所述弹性套的一端上。
可选地,所述刚性轴的远离所述弹性套的所述一端端面上具有沿其轴向凹入的安装孔,所述弹簧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螺塞,所述螺塞位于所述刚性轴的远离所述弹性套的一端上,其中所述弹簧止抵在所述螺塞和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动机构为油缸、气缸、液压缸或耐热弹性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径保护装置还包括:顶出圈,所述顶出圈套设在所述刚性轴的外部且与所述刚性轴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压铸合模时,刚性轴的外表面与弹性套的内表面配合,弹性套由于推力机构推动刚性轴轴向移动而径向弹性张开,将转子铁芯的内径胀紧。压铸开始后,随着铝液填充铁芯温度上升,转子铁芯内径膨胀,弹性套在推力机构推动力的作用下继续张开并保持铁芯内径的胀紧,避免了因使用固定轴对铁芯内径保护不足而产生的转子铁芯压铸变形,减少后工序校形并降低对电机间隙及转子动平衡产生的影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机转子压铸工装,用于对转子铁芯进行压铸,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电机转子压铸的内径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套在压铸前适于设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内径孔内;压铸模具可动型,其中所述转子铁芯在压铸前适于装入所述压铸模具可动型内;压铸型腔固定中子,所述压铸型腔固定中子设在所述压铸模具可动型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轴在压铸前可轴向移动地设在所述压铸型腔固定中子上。
可选地,所述压铸模具可动型上具有顶杆头,所述顶杆头上具有限制所述弹性套和所述转子铁芯之间相对移动的止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轴在压铸前配合在所述弹性套内。
可选地,所述压铸型腔固定中子或所述压铸模具可动型的一端设有具有将推力传递给刚性轴的弹顶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在转子铁芯进行压铸时,减少或避免了压铸过程铁芯内径变形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中刚性轴为锥形轴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刚性轴采用锥形轴且推动机构为弹簧;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刚性轴采用锥形轴且推动机构为油缸;
图4是图2和图3中弹性套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中刚性轴为直轴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刚性轴采用直轴,弹性套采用V型弹性盘;
图7是现有内径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在模具浇口侧设置固定轴;
图8a和图8b是现有内径保护装置的两个实施例,其中压铸前在转子铁芯内压入保护轴,图8a中保护轴为实心轴,图8b中保护轴为空心轴。
附图标记:
内径保护装置100;
刚性轴1;小直径端11;远离弹性套的一端12;安装孔121;
弹性套2;本体21;第一开槽22a;第二开槽22b;
推动机构3;弹簧31;螺塞4;顶出圈5;复位弹簧6;
转子铁芯200;内径孔210;压铸型腔固定中子300;
压铸模具可动型400;顶杆头410;止推面411;
压紧力F;弹性套初始外径D1;弹性套张开外径D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电机转子压铸的内径保护装置100,所述内径保护装置100用于转子压铸过程中对转子铁芯200的内径进行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100,包括:刚性轴1和弹性套2,弹性套2与刚性轴1同轴设置且弹性套2的内表面形成为与刚性轴1对应的外表面,且弹性套2被构造成刚性轴1相对于弹性套2沿轴向移动时、弹性套2沿径向弹性张开,弹性套2适于设在转子铁芯200的内径孔210内。
如图1和图5所示,压铸开始前,刚性轴1位于初始位置S1,压铸开始后,随着高温铝液开始填充模具型腔及转子铁芯200的铸铝槽孔,转子铁芯200温度不断升高,转子铁芯200的内径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开始增大,转子铁芯200的内径孔210与弹性套2之间的胀形力减小甚至消失,刚性轴1在弹性套2内沿轴向相对移动(例如向图1和图5中的右端),推动弹性套2继续张开,紧贴转子铁芯200的内径孔210的内壁,继续保持胀紧。刚性轴1相对移动了距离Δ,处于胀紧位置S2位置,S2=S1+Δ,此时,弹性套2的外径尺寸从D1增加到了D2,增加了2δ。整个压铸过程中,转子铁芯200的内径在刚性轴及弹性套的作用下始终保持胀紧,压铸后转子铁芯200的内径与冲压铁芯尺寸接近,变形小,圆度及圆柱度良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具有良好胀形能力,保护性能不会受到转子铁芯内径波动影响,结构简单合理。
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弹性套2的外表面为圆柱面,且弹性套2的外径被构造成使弹性套2在初始状态时贴合在内径孔210的内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弹性套2的内表面形成为内锥面,刚性轴1的外表面形成为与内锥面配合的外锥面,即形成为锥形轴。刚性轴1的小直径端11(即图1-图3中的右端)朝向弹性套2。
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4所示,弹性套2包括本体21,本体21的周壁沿其轴向具有多条第一开槽22a和多条第二开槽22b,第一开槽22a和第二开槽22b在本体21的周向上间隔错开设置。可选地,第一开槽22a和第二开槽22b的数量可以相同。
优选地,第一开槽22a从本体21的第一端延伸至邻近本体21的第二端,第二开槽22b从本体21的第二端延伸至邻近本体21的第一端。可选地,第一开槽22a的第二端与本体21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2-15mm;第二开槽22b的第一端与本体21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2-15mm。另外优选地,第一开槽22a和第二开槽22b的宽度为0.5-6mm。
由此,在初始状态时,由于弹性套的初始尺寸的作用,弹性套2在转子铁芯200内成张开状态,此时弹性套2的外表面与转子铁芯200的内径孔210的内壁。当弹性套2的内锥面与刚性轴1的外锥面接触,刚性轴1沿二者轴向继续运动(例如如图2和图3中的右端)时,就会推动弹性套2张开,胀紧转子铁芯200的内径孔210的内壁。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初始位置为压铸合模完成铸铝未开始时固定轴1与弹性套2的状态,即虚线所示位置。合模完成后,固定轴1处于S1位置,此时,弹性套2的胀紧外径尺寸为D1。压铸过程转子铁芯内径增大后,固定轴1相对于弹性套2继续向前到S2位置,保持对弹性套的胀紧,弹性套2张开,进而胀紧转子铁芯200的内径孔210的内壁,减少或避免压铸过程转子200铁芯内径变形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径保护装置100,核心在于运用刚性轴1及弹性套2的配合,对转子内径实施压铸全过程的内径动态胀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内径保护装置100进一步包括推动机构3,推动机构3设在刚性轴1的一端以使刚性轴1与弹性套2之间产生轴向移动。如图2所示的示例中,推动机构3为预压紧安装的弹簧31,弹簧31止抵在刚性轴1的远离弹性套2的一端(即图2中的左端)上。具体而言,刚性轴1的远离弹性套2的一端12(即图2中的左端)端面上具有沿其轴向凹入的安装孔121,弹簧31设在安装孔121内。进一步地,推动机构3还包括螺塞4,螺塞4位于刚性轴1的远离弹性套2的一端12上,其中弹簧止抵在螺塞4和安装孔121的内壁之间,即螺塞4对弹簧31进行支撑。由此,当转子铁芯200的内径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开始增大时,内径孔210的内壁与弹性套2之间的胀形力减小甚至消失,此时弹簧31由于其弹力恢复作用推动刚性轴1的左端径向向右移动,推动弹性套2继续张开。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弹性套2的内表面为内锥面且固定轴1为锥形轴的示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如图5和图6所示,弹性套2的内表面还可以形成为内圆柱面,刚性轴1的外表面相应地形成为与弹性套2的内表面配合的外圆柱面。如图6所示,弹性套2为V形弹性盘。
图5和图6所示的刚性轴为直轴的示例与图2所示的固定轴为锥形轴的示例的工作原理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刚性轴为直轴时推动机构3推动弹性套2相对于固定轴1移动,即弹性套2的一端被推动而另一端被止动,由此推动弹性套2时刚性轴1将促使弹性套2径向张开。如图5所示,初始位置为压铸合模完成铸铝未开始时推动机构3与V形弹性盘的状态,即虚线所示位置。合模完成后,推动机构3处于S1位置,此时,V形弹性盘的胀紧外径尺寸为D1。压铸过程转子铁芯内径增大后,推动机构3继续向前到S2位置,保持对V形弹性盘的胀紧,V形弹性盘张开,进而胀紧转子铁芯200的内径孔210的内壁,减少或避免压铸过程转子200铁芯内径变形的产生。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弹性套2还可以为波纹套、碟形弹簧片的其中一种或组合,以及波纹套和碟形弹簧片的至少一个与V形弹性盘的组合。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径保护装置100,还包括顶出圈5和复位弹簧6,顶出圈5套设在刚性轴1的外部且与刚性轴1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复位弹簧6设在容纳空间内,如图2所示。
上面提到的推动机构3为预压紧安装的弹簧,由于其弹力作用对刚性轴1进行推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推动机构3为油缸。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推动机构3还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耐热弹性材料等各种可以对刚性轴1提供轴向推动力F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还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刚性轴的形状、弹性套以及推动机构等的各个实施例可以彼此结合使用,而并不仅限于本申请说明书中以示例为目的提供的实施例,这些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径保护装置100,压铸合模时,刚性轴1的外表面与弹性套2的内表面配合,弹性套2由于推力机构3推动刚性轴1轴向移动而径向弹性张开,将转子铁芯200的内径胀紧。压铸开始后,随着铝液填充铁芯温度上升,转子铁芯200内径膨胀,弹性套2在推力机构3推动力F的作用下继续张开并保持铁芯内径的胀紧,避免了因使用固定轴对铁芯内径保护不足而产生的转子铁芯压铸变形,减少后工序校形并降低对电机间隙及转子动平衡产生的影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机转子压铸工装,用于对转子铁芯200进行压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电机转子压铸的内径保护装置100、压铸型腔固定中子300和压铸模具可动型400。参考图2-图3、图6,弹性套2在压铸前适于设在转子铁芯200的内径孔210内,转子铁芯200在压铸前适于装入压铸模具可动型400内,压铸性固定中子300设在压铸模具可动型400内的一侧,例如如图2中所示,压铸性固定中子300设在压铸模具可动型400内的左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轴1在压铸前可轴向移动地设在压铸型腔固定中子300上,如图2所示。优选地,压铸模具可动型400上具有顶杆头410,顶杆头410上具有限制弹性套2和转子铁芯200之间相对移动的止推面411。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刚性轴1在压铸前配合在弹性套2内,此时如图3所示,推动机构3(油缸)从刚性轴1的远离压铸型腔固定中子300的一端施力,以使刚性轴1相对于弹性套2轴向移动。优选地,压铸型腔固定中子300的朝向压铸模具可动型400的一端(即图3中右端)端面上、或者压铸模具可动型400的一端具有推顶件30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在转子铁芯进行压铸时,减少或避免了压铸过程铁芯内径变形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机转子压铸成型方法,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机转子压铸工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压铸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内径保护装置100内的弹性套2安装在转子铁芯200的内径孔210内;
S2、将转子铁芯200装入压铸模具可动型400内;
S3、使刚性轴1与弹性套2产生轴向移动以使弹性套2沿径向弹性张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固定轴1在压铸前可轴向移动地设在压铸型腔固定中子300上时,上述步骤S2和S3之间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刚性轴1的一端安装在压铸型腔固定中子300上;
S22、将刚性轴1的另一端容纳在弹性套2内.
当然,其中S1和S2可以和S21的顺序互换。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刚性轴1在压铸前配合在弹性套2内,这样,直接通过推动机构3(油缸或弹簧)从刚性轴1的一端施力,以使刚性轴1相对于弹性套2轴向移动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压铸成型方法,在转子铁芯进行压铸时,可以减少或避免压铸过程铁芯内径变形的产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用于电机转子压铸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刚性轴;以及 
弹性套,所述弹性套与所述刚性轴同轴设置且所述弹性套的内表面形成为与所述刚性轴对应的外表面,且所述弹性套被构造成所述刚性轴相对于所述弹性套轴向移动时、所述弹性套沿径向弹性张开,所述弹性套适于设在转子铁芯的内径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的外表面为圆柱面,且所述弹性套的外径被构造成使所述弹性套在初始状态时贴合在所述内径孔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的内表面形成为内锥面,所述刚性轴的外表面形成为与所述内锥面配合的外锥面,所述刚性轴的小直径端朝向所述弹性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周壁沿其轴向具有多条第一开槽和多条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间隔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槽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延伸至邻近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槽从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延伸至邻近所述本体的第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槽的第二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2-15mm;所述第二开槽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2-15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的宽度为0.5-6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的内表面形成为内圆柱面,所述刚性轴的外表面形成为与所述弹性套的内表面配合的外圆柱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为下列元件中的至少一种:V形弹性盘、波纹套、碟形弹簧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在所述刚性轴的一端以使所述刚性轴与所述弹性套之间产生轴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为预压紧 安装的弹簧,所述弹簧止抵在所述刚性轴的远离所述弹性套的一端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轴的远离所述弹性套的所述一端端面上具有沿其轴向凹入的安装孔,所述弹簧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 
螺塞,所述螺塞位于所述刚性轴的远离所述弹性套的一端上,其中所述弹簧止抵在所述螺塞和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为油缸、气缸、液压缸或耐热弹性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径保护装置还包括: 
顶出圈,所述顶出圈套设在所述刚性轴的外部且与所述刚性轴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16.一种电机转子压铸工装,用于对转子铁芯进行压铸,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机转子压铸的内径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套在压铸前适于设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内径孔内; 
压铸模具可动型,其中所述转子铁芯在压铸前适于装入所述压铸模具可动型内;
压铸型腔固定中子,所述压铸型腔固定中子设在所述压铸模具可动型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在压铸前可轴向移动地设在所述压铸型腔固定中子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具可动型上具有顶杆头,所述顶杆头上具有限制所述弹性套和所述转子铁芯之间相对移动的止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轴在压铸前配合在所述弹性套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型腔固定中子或所述压铸模具可动型的一端设有具有将推力传递给刚性轴的弹顶件。 
CN201420007129.0U 2014-01-06 2014-01-06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其内径保护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22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07129.0U CN203722430U (zh) 2014-01-06 2014-01-06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其内径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07129.0U CN203722430U (zh) 2014-01-06 2014-01-06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其内径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22430U true CN203722430U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61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07129.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22430U (zh) 2014-01-06 2014-01-06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其内径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224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0026A (zh) * 2014-01-06 2014-05-07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方法、内径保护装置
CN106911231A (zh) * 2017-03-24 2017-06-30 常州神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电机转子铁芯穿轴工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0026A (zh) * 2014-01-06 2014-05-07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方法、内径保护装置
CN103780026B (zh) * 2014-01-06 2017-01-18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方法、内径保护装置
CN106911231A (zh) * 2017-03-24 2017-06-30 常州神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电机转子铁芯穿轴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4891B (zh) 用于液压离合器致动装置的同心从动缸
CN104272566A (zh) 灌封定子的方法
CN106312067B (zh) 用于放电等离子体无压烧结的石墨模具
CN203722430U (zh)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其内径保护装置
US7670134B2 (e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JP2017518188A (ja) 一体フランジ部材を有する可変壁軽量アクスルシャフト、及びそれを作るための方法
CN103780026A (zh) 电机转子压铸工装及方法、内径保护装置
CN101307701B (zh) 装配式凸轮轴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044217A (ja) 中子成形装置
CN110792528B (zh) 一种多环槽药型结构成型组合芯模及工艺
JP5019005B1 (ja) 樹脂チューブの折り返し方法、樹脂チューブ被覆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4139183B (zh) 稀土永磁材料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CN106825271B (zh) 大口径厚壁挤压铸管模扩口的加工方法
CN203343309U (zh) 一种冶金结合双金属管用热扩装置
CN203668248U (zh) 分体式烧结模具
CN102123841B (zh) 低扭矩轴密封装置及其构造方法
KR101252482B1 (ko) 링형 보호판 제조장치
CN2743348Y (zh) 用于热压烧结环状产品的热压模具
CN103586300A (zh) 一种挤压金属零件的方法
CN107891580A (zh) 一种型芯可加热制冷脱模的高分子材料注塑模具
EP0473801B1 (en) A device for forming internal grooves in plastic pipes and pipe portions
CN203508993U (zh) 压铸模锁模装置
CN104441407B (zh) 一种螺母嵌件及其注塑方法
CN107900241A (zh) 管件的局部涨形装置
CN105881782A (zh) 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模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