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11112U - 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11112U
CN203711112U CN201320225204.6U CN201320225204U CN203711112U CN 203711112 U CN203711112 U CN 203711112U CN 201320225204 U CN201320225204 U CN 201320225204U CN 203711112 U CN203711112 U CN 203711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late
gear
bearing body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252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向军
王继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202252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11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11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111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是由第一静压轴承、第二静压轴承、回转体、静压轴承密封罩、第一局部除尘器、第二局部除尘器、第一齿轮、第一传动系、第二传动系、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滚动轴承及其支撑、第二滚动轴承及其支撑和破磨部件构成,回转体两端的中空轴的轴颈分别置于第一静压轴承和第二静压轴承上,并以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分别罩设;第一齿轮与传动系统的输出轴联接,筒体左端穿设有齿轮,第一齿轮与齿轮啮合;破磨部件穿设在回转体中,破磨部件两端的绞龙轴分别从回转体两端的中空轴穿出,破磨部件由第二传动系带动转动;工作时,回转体浮起并实现完全液体润滑;回转体内波纹形衬板使磨介与矿料、矿料与矿料间的磨剥作用增强;破磨部件能实现矿料快速细磨矿料。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磨机,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种磨机,不仅生产率较低、运行能耗较高、细磨能力较差和使用维护费用高,而且不能将贫矿和尾矿的矿料磨得足够细,以提高金属回收率,急需处理贫矿及尾矿矿料的多功能细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 
本实用新型是由第一静压轴承、第二静压轴承、回转体、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第一局部除尘器、第二局部除尘器、第一齿轮、第一传动系、第二传动系、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滚动轴承及其支撑、第二滚动轴承及其支撑和破磨部件构成,回转体两端的中空轴的轴颈分别置于第一静压轴承和第二静压轴承上,并以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分别罩设;第一齿轮与第一传动系的输出轴联接,筒体左端穿设有齿轮,第一齿轮与齿轮啮合;破磨部件穿设在回转体中,破磨部件两端的绞龙轴分别从回转体两端的中空轴穿出,绞龙轴的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分别置于第一滚动轴承及其支撑和第二滚动轴承及其支撑上,第一滚动轴承及其支撑外端的绞龙轴固定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二传动系的第三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第一静压轴承是由轴承体、轴承座、第一轴向定位板、第二轴向定位板、转动限位板、第二销轴、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组成,轴承体上具有油腔、两条集束油沟、小于半圆柱面凹槽,油腔是由一个主油腔、两个辅助油腔和一个补油腔构成,主油腔是三列并联多个出油孔的工字型油腔,两个辅助油腔是与主油腔对称分布的两列并联多个出油孔的等腰梯形油腔,补油腔是单列串联双出油孔的矩形油腔,轴承体上具有多条水平进油道和垂直进油道,每列出油孔通过水平进油道与垂直进油道连通;轴承座上用于支撑轴承体的半外圆柱面支座的两侧具有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和轴承体最大倾斜位固定限位板、用于铰接转动限位板的双耳环和用于定位轴承体的双向定位板;轴承体的小于半圆柱面凹槽置于轴承座的半外圆柱面支座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与半外圆柱面支座形成转动副;销轴穿设于轴承座上的双耳环和转动限位板孔中,形成转动限位板与轴承座间铰链连接,扶正轴承体,球头螺栓穿设于转动限位板、轴承体和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孔中,拧紧球头螺母,使轴承体处于直立状态,球头螺栓、球头螺母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和固定限位板螺栓孔球面接触;旋松球头螺母至轴承体处于最大倾角的状态,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和固定限位板螺栓孔球面接触;第一轴向定位板和第二轴向定位板通过螺钉组分别固连于轴承体的两个端面上,构成回转体的轴向定位; 
所述的第二静压轴承是由轴承体、轴承座、转动限位板、第二销轴、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组成,轴承体上具有油腔、两条集束油沟、小于半圆柱面凹槽,油腔是由一个主油腔、两个辅助油腔和一个补油腔构成,主油腔是三列并联多个出油孔的工字型油腔,两个辅助油腔是与主油腔对称分布的两列并联多个出油孔的等腰梯形油腔,补油腔是单列串联双出油孔的矩形油腔, 轴承体上具有多条水平进油道和垂直进油道,每列出油孔通过水平进油道与垂直进油道连通;轴承座上用于支撑轴承体的半外圆柱面支座的两侧具有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和轴承体最大倾斜位固定限位板、用于铰接转动限位板的双耳环和用于定位轴承体的双向定位板;轴承体的小于半圆柱面凹槽置于轴承座的半外圆柱面支座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与半外圆柱面支座形成转动副;销轴穿设于轴承座上的双耳环和转动限位板孔中,形成转动限位板与轴承座间铰链连接,扶正轴承体,球头螺栓穿设于转动限位板、轴承体和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孔中,拧紧球头螺母,使轴承体处于直立状态,球头螺栓、球头螺母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和固定限位板螺栓孔球面接触;旋松球头螺母至轴承体处于最大倾角的状态,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和固定限位板螺栓孔球面接触。 
所述的第二静压轴承与第一静压轴承区别是:第二静压轴承无第一轴向定位板和第二轴向定位板。 
所述的回转体是由两个中空轴及端盖、齿轮、筒体和波纹形衬板组成,中空轴及端盖具有中空轴、轴颈、端盖和多头螺旋导棱,中空轴的外表面为圆柱面,其中凸起的圆柱面为轴颈,中空轴内表面为截锥面,中空轴内壁具有多头螺旋导棱;端盖内外表面均为截锥面,外表面锥角小于内表面锥角,中空轴与端盖以圆弧过渡连接成一体结构,筒体是由外圆柱面上均布变截面筋板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组成,波纹形衬板上具有曲线提升棱、多个沉头螺栓孔和减重槽;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由法兰盘通过螺栓组连接,其中一个中空轴及端盖通过贯穿于齿轮轮毂的螺栓组和第一圆筒的法兰盘连接,另一个中空轴及端盖和第二圆筒由法兰盘通过螺栓组连接,波纹形衬板通过楔紧和螺栓组交错安装于筒体内部。 
所述的破磨部件是由绞龙、多个锤头和多个第三销轴组成,绞龙是由绞龙轴、多头左旋螺旋体、多头右旋螺旋体、每条螺旋体外圆柱面上固连有多个第三单耳环和多头螺旋体外圆柱面上固连有多个抛磨盘构成;绞龙轴上具有第一轴颈和第二轴颈;锤头上具有第一双耳环、减重孔和减重槽;抛磨盘双侧面上具有多条第一螺旋导棱;多头左旋螺旋体和多头右旋螺旋体交替排列固连于绞龙轴上,在多头左旋螺旋体和多头右旋螺旋体连接处间断设置抛磨盘,第三销轴穿设于锤头的第一双耳环和螺旋体上第三单耳环孔中,形成锤头铰接于左旋螺旋体或右旋螺旋体上。 
所述静压轴承密封罩由两对对开式套筒、左下密封罩、右下密封罩和上密封罩组成;两对对开式套筒分别空套于二个中空轴轴颈左右,左下密封罩和右下密封罩通过地脚螺栓组安装于地基上,通过螺栓组将左下密封罩和右下密封罩密封连接,上密封罩安装于左下密封罩和右下密封罩上并通过螺栓组密封连接,将空套于二个中空轴上的两对对开式套筒分别向两侧拉至适当位置,拧紧对开式套筒连接处螺栓组,使对开式套筒固连于中空轴上,对开式套筒与密封罩形成具有曲路密封结构。 
第一局部除尘器是由固连于上密封罩的铰支座、摇臂轴、轴承、右旋扭簧和具有多头右旋螺旋槽的滚刷组成,滚刷通过轴承套设于摇臂轴上,右旋扭簧套设于摇臂轴上另一端,并将该端及右旋扭簧自由端套设于铰支座上。 
第二局部除尘器是由固连于上密封罩的铰支座、摇臂轴、轴承、左旋扭簧和具有多头左旋螺旋槽的滚刷组成,滚刷通过轴承套设于摇臂轴上,左旋扭簧套设于摇臂轴上另一端,并将该端及左旋扭簧自由端套设于铰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外表面为圆柱面和内表面为截锥面的中空轴与内外表面均为截锥面 的端盖一体结构,以及均布于筒体外圆柱面上的变截面筋板,使回转体截面具有相同的强度,强重比大; 
2、油腔结构使静压轴承的油膜压力沿轴向分布均匀、轴颈最低处附近油膜压力大,从主油腔周向边缘开始,沿轴颈周向油膜压力衰减较大,液压泵站的能耗小,轴承的承载能力大; 
3、当回转体将产生较小的弯曲弹性变形时,第一静压轴承和第二静压轴承分别绕各自半外圆柱面支座相对转动一个较小角度,轴承体调心性能好,使油膜厚度沿轴向基本不变,能确保润滑油膜完整,实现完全液体润滑; 
4、波纹形衬板的结构使衬板与矿料、矿料与矿料间的磨剥作用增强; 
5、破磨部件具有锤式破磨、搅磨、自磨和抛磨的功能,波纹形衬板的结构使矿料与矿料间的磨剥作用增强,生产率高,运行能耗低,能实现矿料快速细磨矿料。 
6、轴承罩结构和局部除尘器的作用,能高效避免混磨机工作环境中的尘埃颗粒进入到静压轴承工作空间内。 
7、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运行可靠性高,故障少,生产率高,运行能耗和使用维护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回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回转体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回转体的波纹形衬板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静压轴承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静压轴承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静压轴承的左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静压轴承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静压轴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静压轴承的立体剖视图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静压轴承呈直立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静压轴承呈直立状态时的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的位置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静压轴承呈倾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静压轴承呈倾斜状态时的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的位置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静压轴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静压轴承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静压轴承的侧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静压轴承的立体剖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静压轴承呈直立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静压轴承呈直立状态时的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的位置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静压轴承呈倾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静压轴承呈倾斜状态时的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的位置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之静压轴承密封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之静压轴承密封罩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之静压轴承密封罩的侧视图。 
图27是图26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28是图26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局部除尘器和第二局部除尘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局部除尘器安装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局部除尘器立体剖视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局部除尘器立体剖视图。 
图33是图1的立体剖视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之破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35是本实用新型之破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6是本实用新型之破磨部件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3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第一静压轴承1、第二静压轴承2、回转体3、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4、第一局部除尘器5、第二局部除尘器6、第一齿轮7、第一传动系8、第二传动系9、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一滚动轴承及其支撑22、第二滚动轴承及其支撑23和破磨部件24构成,回转体两端的中空轴301的轴颈302分别置于第一静压轴承1和第二静压轴承2上,并以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4分别罩设;第一齿轮7与第一传动系8的输出轴联接,筒体32左端穿设有齿轮31,第一齿轮7与齿轮31啮合;破磨部件24穿设在回转体3中,破磨部件24两端的绞龙轴251分别从回转体3两端的中空轴301穿出,绞龙轴251的第一轴颈252和第二轴颈253分别置于第一滚动轴承及其支撑22和第二滚动轴承及其支撑23上, 第一滚动轴承及其支撑22外端的绞龙轴251固定有第四齿轮21,第四齿轮21与第二传动系9的第三齿轮20相啮合。 
请参阅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第一静压轴承1是由轴承体10、轴承座11、第一轴向定位板12、第二轴向定位板13、转动限位板14、第二销轴16、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组成,轴承体10上具有油腔101、两条集束油沟105、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油腔101是由一个主油腔102、两个辅助油腔103和一个补油腔104构成,主油腔102是三列并联多个出油孔109的工字型油腔,两个辅助油腔103是与主油腔102对称分布的两列并联多个出油孔109的等腰梯形油腔,补油腔104是单列串联双出油孔109的矩形油腔,轴承体10上具有多条水平进油道107和垂直进油道108,每列出油孔109通过水平进油道107和垂直进油道108连通,如图10和图11所示;轴承座11上用于支撑轴承体10的半外圆柱面支座113的两侧具有轴承体10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和轴承体最大倾斜位固定限位板112、用于铰接转动限位板的双耳环115和用于定位轴承体10的双向定位板114;轴承体10的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置于轴承座11的半外圆柱面支座113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与半外圆柱面支座113形成转动副;销轴16穿设于轴承座11上的双耳环115和转动限位板14孔中,形成转动限位板14与轴承座11间铰链连接,扶正轴承体10,球头螺栓17穿设于转动限位板14、轴承体10和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孔中,拧紧球头螺母18,使轴承体10处于直立状态,球头螺栓17、球头螺母18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14和固定限位板112螺栓孔球面接触,如图12和图13所示;旋松球头螺母18至轴承体10处于最大倾角的状态,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14和固定限位板112螺栓孔球面接触,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轴向 定位板12和第二轴向定位板13通过螺钉组分别固连于轴承体10的两个端面上,构成回转体3的轴向定位。 
请参阅图16、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的第二静压轴承2是由轴承体10、轴承座11、转动限位板14、第二销轴16、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组成,轴承体10上具有油腔101、两条集束油沟105、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油腔101是由一个主油腔102、两个辅助油腔103和一个补油腔104构成,主油腔102是三列并联多个出油孔109的工字型油腔,两个辅助油腔103是与主油腔102对称分布的两列并联多个出油孔109的等腰梯形油腔,补油腔104是单列串联双出油孔109的矩形油腔,轴承体10上具有多条水平进油道107和垂直进油道108,每列出油孔109通过水平进油道107和垂直进油道108连通,如图10和图11所示;轴承座11上用于支撑轴承体10的半外圆柱面支座113的两侧具有轴承体10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和轴承体最大倾斜位固定限位板112、用于铰接转动限位板的双耳环115和用于定位轴承体10的双向定位板114;轴承体10的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置于轴承座11的半外圆柱面支座113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与半外圆柱面支座113形成转动副;销轴16穿设于轴承座11上的双耳环115和转动限位板14孔中,形成转动限位板14与轴承座11间铰链连接,扶正轴承体10,球头螺栓17穿设于转动限位板14、轴承体10和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孔中,拧紧球头螺母18,使轴承体10处于直立状态,球头螺栓17、球头螺母18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14和固定限位板112螺栓孔球面接触,如图12和图13所示;旋松球头螺母18至轴承体10处于最大倾角的状态,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14和固定限位板112螺栓孔球面接触,如图14和图15所示。 
请参阅图10和图16所示,所述的第二静压轴承2与第一静压轴承1区别是:第二静压轴承2无第一轴向定位板12和第二轴向定位板13。 
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回转体3是由两个中空轴及端盖30、齿轮31、筒体32和波纹形衬板33组成,中空轴及端盖30具有中空轴301、轴颈302、端盖303和多头螺旋导棱304,中空轴301的外表面为圆柱面,其中凸起的圆柱面为轴颈302,中空轴301内表面为截锥面,中空轴301内壁具有多头螺旋导棱304;端盖303内外表面均为截锥面,外表面锥角小于内表面锥角,中空轴301与端盖303以圆弧过渡连接成一体结构,筒体32是由外圆柱面上均布变截面筋板320的第一圆筒321和第二圆筒322组成,如图3所示,波纹形衬板33上具有曲线提升棱332、多个沉头螺栓孔331和减重槽333;第一圆筒321和第二圆筒322由法兰盘323通过螺栓组连接,其中一个中空轴及端盖30通过贯穿于齿轮31轮毂的螺栓组和第一圆筒321的法兰盘324连接,另一个中空轴及端盖30和第二圆筒322由法兰盘325通过螺栓组连接,波纹形衬板33通过楔紧和螺栓组交错安装于筒体32内部。 
请参阅图33、图34、图35和图36所示,所述的破磨部件24是由绞龙25、多个锤头26和多个第三销轴27组成,绞龙25是由绞龙轴251、多头左旋螺旋体254、多头右旋螺旋体255、每条螺旋体外圆柱面上固连有多个第三单耳环256和多头螺旋体外圆柱面上固连有多个抛磨盘257构成;绞龙轴251上具有第一轴颈252和第二轴颈253;锤头26上具有第一双耳环261、减重孔262和减重槽263;抛磨盘257双侧面上具有多条第一螺旋导棱258;多头左旋螺旋体254和多头右旋螺旋体255交替排列固连于绞龙轴251上,在多头左旋螺旋体254和多头右旋螺旋体255连接处间断设置抛磨盘257,第三销轴27穿设于锤头26的第一双耳环261和螺旋体上第三单耳环256孔中,形成锤 头26铰接于左旋螺旋体254或右旋螺旋体255上。 
请参阅图24、图25、图26、图27和图28所示,所述静压轴承密封罩4由两对对开式套筒40、左下密封罩41、右下密封罩42和上密封罩43组成;两对对开式套筒40分别空套于二个中空轴301轴颈302左右,左下密封罩41和右下密封罩42通过地脚螺栓组安装于地基上,通过螺栓组将左下密封罩41和右下密封罩42密封连接,上密封罩43安装于左下密封罩41和右下密封罩42上并通过螺栓组密封连接,将空套于二个中空轴301上的两对对开式套筒40分别向两侧拉至适当位置,拧紧对开式套筒40连接处螺栓组,使对开式套筒40固连于中空轴301上,对开式套筒40与密封罩4形成具有曲路密封结构44。 
请参阅图29、图30和图31所示,第一局部除尘器5是由固连于上密封罩43的铰支座431、摇臂轴50、轴承51、右旋扭簧52和具有多头右旋螺旋槽531的滚刷53组成,滚刷53通过轴承51套设于摇臂轴50上,右旋扭簧52套设于摇臂轴50上另一端,并将该端及右旋扭簧52自由端套设于铰支座431上; 
请参阅图28和图31所示,第二局部除尘器6是由固连于上密封罩43的铰支座431、摇臂轴50、轴承51、左旋扭簧62和具有多头左旋螺旋槽631的滚刷53组成,滚刷53通过轴承51套设于摇臂轴50上,左旋扭簧62套设于摇臂轴50上另一端,并将该端及左旋扭簧62自由端套设于铰支座431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混磨机满载启动及正常工作时,第二传动系9动力和运动经第三齿轮20驱动第四齿轮21,使破磨部件24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锤头26沿径向随绞龙25转动。 
混磨机满载启动及正常工作时,液压泵站的高压油经主油腔102和辅助油腔103的多个油孔压入到中空轴两个轴颈302与两个轴承体10间,将回转体3浮起,形成完整的润滑油膜,传动系8的动力和运动经第一齿轮7驱动齿轮31,使回转体3转动,中空轴301旋转使吸附于轴颈302外圆柱面上的液压油随之运动,使中空轴301的轴颈302旋入轴承体10一侧的润滑油膜减薄,甚至出现润滑油膜不完整,此时液压泵站的低压油经补油腔104串联的两个油孔流出,确保润滑油膜完整,实现完全液体润滑。 
待磨矿料按一定填充率从右端进料口,经中空轴301内多头螺旋导棱304推入到筒体32内,筒体32旋转的离心作用和波纹形衬板33的托带作用,使筒体32内形成矿料的楔形体,在重力作用下楔形体中的矿料下泄,波纹形衬板33与矿料间发生磨剥,矿料与矿料间发生磨剥,部分矿料随筒体32转动至某一高度产生斜抛,与绞龙25和锤头26撞击,旋转的锤头26相继撞击到矿料楔形体表面的矿料,使部分矿料击碎,相继淹没到楔形体中的锤头26外表面与矿料间有较强的磨剥作用,由于筒体32转动的筒体内峰谷相对的曲线提升棱332托带,使曲线提升棱332凸峰两侧面附近的矿料交替滑动,使矿料与矿料间的磨剥作用增强,在固连于绞龙25上的多头左旋螺旋体254和多头右旋螺旋体255的作用下,绞龙25左旋螺旋体254和右旋螺旋体255曲面间的矿料滑向抛磨盘257,不仅使螺旋体与矿料、矿料与矿料间的磨剥作用增强,而且抛磨盘257在其第一螺旋导棱258的作用下,将堆积在抛磨盘257双侧的矿料抛出,矿料与抛磨盘257间发生较强的磨剥,抛出的矿料将撞击在转动的回转体内波纹形衬板33上,矿料经数次撞击及磨剥达到所需粒径后,矿料经中空轴301螺旋导棱304从左端推出。 
混磨机满载运行时,由于回转体3自重、磨介与矿料混合物的自重及离 心力的作用,当回转体将产生较小的弯曲弹性变形时,轴承体10的转动角度可由转动限位板14通过球头螺母18控制,旋松球头螺母18转动限位板14可相对第二销轴16转一个小角度,轴承体10的最大转角由转动限位板14最大转角的固定限位板112限制,两个轴承体10便可在转动限位板14限制的角度内分别绕各自第一销轴15相对转动一个较小角度,使油膜厚度沿轴向基本不变,能确保润滑油膜完整,实现完全液体润滑; 
混磨机满载静止时,由于主油腔102的宽度小于中空轴轴颈与轴承接触弹性变形宽度,借助具有背压功能的三列并联油路,形成主油腔102封闭空间,其内压力升高的液压油与轴承体10结构共同承担回转体及混合物的重量; 
固连于中空轴301上的两对对开式套筒40随中空轴同步转动,对开式套筒40与密封罩4形成的曲路密封结构,能高效防止尘埃颗粒进入到静压轴承密封罩内; 
在右旋扭簧52和左旋扭簧62的分别作用下,第一局部除尘器5和第二局部除尘器6中的摇臂轴50,将第一滚刷53和第二滚刷63分别压紧在随中空轴转动的对开式套筒40与密封罩4形成的曲路密封结构44附近的对开式套筒40外圆柱面上,摩擦力第一滚刷53和第二滚刷63使快速滚动,将随中空轴转动的对开式套筒40外圆柱面上的积尘刷掉,并由第一滚刷53和第二滚刷63表面上的多头右旋螺旋槽531和多头左旋螺旋槽631,将刷入其槽内的灰尘颗粒旋离曲路密封结构44,使曲路密封结构44附近的积尘除净,大大减少可能通过曲路密封间隙进入密封罩4的灰尘源,实现静压轴承在无尘空间工作。 

Claims (1)

1.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其特征在于:是由第一静压轴承(1)、第二静压轴承(2)、回转体(3)、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4)、第一局部除尘器(5)、第二局部除尘器(6)、第一齿轮(7)、第一传动系(8)、第二传动系(9)、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一滚动轴承及其支撑(22)、第二滚动轴承及其支撑(23)和破磨部件(24)构成,回转体两端的中空轴(301)的轴颈(302)分别置于第一静压轴承(1)和第二静压轴承(2)上,并以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4)分别罩设;第一齿轮(7)与第一传动系(8)的输出轴联接,筒体(32)左端穿设有齿轮(31),第一齿轮(7)与齿轮(31)啮合;破磨部件(24)穿设在回转体(3)中,破磨部件(24)两端的绞龙轴(251)分别从回转体(3)两端的中空轴(301)穿出,绞龙轴(251)的第一轴颈(252)和第二轴颈(253)分别置于第一滚动轴承及其支撑(22)和第二滚动轴承及其支撑(23)上,第一滚动轴承及其支撑(22)外端的绞龙轴(251)固定有第四齿轮(21),第四齿轮(21)与第二传动系(9)的第三齿轮(20)相啮合; 
所述的第一静压轴承(1)是由轴承体(10)、轴承座(11)、第一轴向定位板(12)、第二轴向定位板(13)、转动限位板(14)、第二销轴(16)、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组成,轴承体(10)上具有油腔(101)、两条集束油沟(105)、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油腔(101)是由一个主油腔(102)、两个辅助油腔(103)和一个补油腔(104)构成,主油腔(102)是三列并联多个出油孔(109)的工字型油腔,两个辅助油腔(103)是与主油腔(102)对称分布的两列并联多个出油孔(109)的等腰梯形油腔,补油腔(104)是单列串联双出油孔(109)的矩形油腔,轴承体(10)上具有多条 水平进油道(107)和垂直进油道(108),每列出油孔(109)通过水平进油道(107)与垂直进油道(108)连通;轴承座(11)上用于支撑轴承体(10)的半外圆柱面支座(113)的两侧具有轴承体(10)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和轴承体最大倾斜位固定限位板(112)、用于铰接转动限位板的双耳环(115)和用于定位轴承体(10)的双向定位板(114);轴承体(10)的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置于轴承座(11)的半外圆柱面支座(113)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与半外圆柱面支座(113)形成转动副;销轴(16)穿设于轴承座(11)上的双耳环(115)和转动限位板(14)孔中,形成转动限位板(14)与轴承座(11)间铰链连接,扶正轴承体(10),球头螺栓(17)穿设于转动限位板(14)、轴承体(10)和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孔中,拧紧球头螺母(18),使轴承体(10)处于直立状态,球头螺栓(17)、球头螺母(18)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14)和固定限位板(112)螺栓孔球面接触;旋松球头螺母(18)至轴承体(10)处于最大倾角的状态,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14)和固定限位板(112)螺栓孔球面接触;第一轴向定位板(12)和第二轴向定位板(13)通过螺钉组分别固连于轴承体(10)的两个端面上,构成回转体(3)轴向定位; 
所述的第二静压轴承(2)是由轴承体(10)、轴承座(11)、转动限位板(14)、第二销轴(16)、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组成,轴承体(10)上具有油腔(101)、两条集束油沟(105)、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油腔(101)是由一个主油腔(102)、两个辅助油腔(103)和一个补油腔(104)构成,主油腔(102)是三列并联多出油孔(109)的工字型油腔,两个辅助油腔(103)是与主油腔(102)对称分布的两列并联多出油孔(109)的等腰梯形油腔,补油腔(104)是单列串联双出油孔(109)的矩形油腔;轴承体 (10)上具有多条水平进油道(107)和垂直进油道(108),每列出油孔(109)通过水平进油道(107)与垂直进油道(108)连通;轴承座(11)上用于支撑轴承体(10)的半外圆柱面支座(113)的两侧具有轴承体(10)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和轴承体最大倾斜位固定限位板(112)、用于铰接转动限位板的双耳环(115)和用于定位轴承体(10)的双向定位板(114),轴承体(10)的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置于轴承座(11)的半外圆柱面支座(113)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与半外圆柱面支座(113)形成转动副;销轴(16)穿设于轴承座(11)上的双耳环(115)和转动限位板(14)孔中,形成转动限位板(14)与轴承座(11)间铰链连接,扶正轴承体(10),球头螺栓(17)穿设于转动限位板(14)、轴承体(10)和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孔中,拧紧球头螺母(18),使轴承体(10)处于直立状态;球头螺栓(17)、球头螺母(18)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14)和固定限位板(112)螺栓孔球面接触,旋松球头螺母(18)至轴承体(10)处于最大倾角的状态,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14)和固定限位板(112)螺栓孔球面接触; 
所述的回转体(3)是由两个中空轴及端盖(30)、齿轮(31)、筒体(32)和波纹形衬板(33)组成,中空轴及端盖(30)具有中空轴(301)、轴颈(302)、端盖(303)和多头螺旋导棱(304),中空轴(301)的外表面为圆柱面,其中凸起的圆柱面为轴颈(302),中空轴(301)内表面为截锥面,中空轴(301)内壁具有多头螺旋导棱(304);端盖(303)内外表面均为截锥面,外表面锥角小于内表面锥角,中空轴(301)与端盖(303)以圆弧过渡连接成一体结构,筒体(32)是由外圆柱面上均布变截面筋板(320)的第一圆筒(321)和第二圆筒(322)组成,波纹形衬板(33)上具有曲线提升棱(332)、多个 沉头螺栓孔(331)和减重槽(333);第一圆筒(321)和第二圆筒(322)由法兰盘(323)通过螺栓组连接,其中一个中空轴及端盖(30)通过贯穿于齿轮(31)轮毂的螺栓组和第一圆筒(321)的法兰盘(324)连接,另一个中空轴及端盖(30)和第二圆筒(322)由法兰盘(325)通过螺栓组连接,波纹形衬板(33)通过楔紧和螺栓组交错安装于筒体(32)内部; 
所述的破磨部件(24)是由绞龙(25)、多个锤头(26)和多个第三销轴(27)组成,绞龙(25)是由绞龙轴(251)、多头左旋螺旋体(254)、多头右旋螺旋体(255)、每条螺旋体外圆柱面上固连有多个第三单耳环(256)和多头螺旋体外圆柱面上固连有多个抛磨盘(257)构成;绞龙轴(251)上具有第一轴颈(252)和第二轴颈(253);锤头(26)上具有第一双耳环(261)、减重孔(262)和减重槽(263);抛磨盘(257)双侧面上具有多条第一螺旋导棱(258);多头左旋螺旋体(254)和多头右旋螺旋体(255)交替排列固连于绞龙轴(251)上,在多头左旋螺旋体(254)和多头右旋螺旋体(255)连接处间断设置抛磨盘(257),第三销轴(27)穿设于锤头(26)的第一双耳环(261)和螺旋体上第三单耳环(256)孔中,形成锤头(26)铰接于左旋螺旋体(254)或右旋螺旋体(255)上; 
所述静压轴承密封罩(4)由两对对开式套筒(40)、左下密封罩(41)、右下密封罩(42)和上密封罩(43)组成;两对对开式套筒(40)分别空套于二个中空轴(301)轴颈(302)左右,左下密封罩(41)和右下密封罩(42)通过地脚螺栓组安装于地基上,通过螺栓组将左下密封罩(41)和右下密封罩(42)密封连接,上密封罩(43)安装于左下密封罩(41)和右下密封罩(42)上并通过螺栓组密封连接,将空套于二个中空轴(301)上的两对对开式套筒(40)分别向两侧拉至适当位置,拧紧对开式套筒(40)连接处螺栓 组,使对开式套筒(40)固连于中空轴(301)上,对开式套筒(40)与密封罩(4)形成具有曲路密封结构(44); 
所述的第一局部除尘器(5)是由固连于上密封罩(43)的铰支座(431)、摇臂轴(50)、轴承(51)、右旋扭簧(52)和具有多头右旋螺旋槽(531)的滚刷(53)组成,滚刷(53)通过轴承(51)套设于摇臂轴(50)上,右旋扭簧(52)套设于摇臂轴(50)上另一端,并将该端及右旋扭簧(52)自由端套设于铰支座(431)上; 
所述的第二局部除尘器(6)是由固连于上密封罩(43)的铰支座(431)、摇臂轴(50)、轴承(51)、左旋扭簧(62)和具有多头左旋螺旋槽(631)的滚刷(53)组成,滚刷(53)通过轴承(51)套设于摇臂轴(50)上,左旋扭簧(62)套设于摇臂轴(50)上另一端,并将该端及左旋扭簧(62)自由端套设于铰支座(431)上。 
CN201320225204.6U 2013-04-28 2013-04-28 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11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25204.6U CN203711112U (zh) 2013-04-28 2013-04-28 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25204.6U CN203711112U (zh) 2013-04-28 2013-04-28 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11112U true CN203711112U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5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25204.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11112U (zh) 2013-04-28 2013-04-28 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111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4614A1 (zh) * 2019-05-07 2020-1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用于转子静平衡的剖分式可调摆角的静压气体轴承装置及旋转圈形零件静平衡的气浮支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4614A1 (zh) * 2019-05-07 2020-1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用于转子静平衡的剖分式可调摆角的静压气体轴承装置及旋转圈形零件静平衡的气浮支承装置
US11988252B2 (en) 2019-05-07 2024-05-21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plit-type swing angle adjustable aerostatic bearing device for rotor static balance, and air flotation support device for static balance of rotating ring-shaped part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1525B (zh) 一种三螺杆行星传动立式介质搅拌磨机
CN203620705U (zh) 一种新型节能球磨机
CN101462087A (zh) 层叠式行星立磨
CN103230824B (zh) 一种节能混磨机
CN202570277U (zh) 环保型铝银浆生产用球磨机
CN203711111U (zh) 一种节能混磨机
CN103230818B (zh) 一种新型节能球磨机
CN203711112U (zh) 一种新型节能混磨机
CN201098837Y (zh) 一种新型花岗石磨光机磨头
CN103230817B (zh) 一种节能球磨机
CN203935876U (zh) 行星立辊式磨机
CN206366417U (zh) 一种具有良好润滑效果的立式振动磨
CN203196694U (zh) 一种节能球磨机
CN201101965Y (zh) 偏转盘式全滚动轴承弹簧预紧圆锥破碎机
CN202327555U (zh) 组合轮系回转装置
CN206262617U (zh) 一种易拆粉碎机
CN103203274B (zh) 一种节能混磨机
CN202621229U (zh) 双腔立磨
CN201366356Y (zh) 层叠式行星立磨
CN204396086U (zh) 活性炭生产用粉磨机
CN204544310U (zh) 阻尼减震回转密封多转锤式破碎机
CN204544308U (zh) 回转密封函环保破碎机
CN207153820U (zh) 直型标腔角旋破碎机
CN208679347U (zh) 一种彩钢板漆生产用粉料球磨机
CN205833272U (zh) 一种球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21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