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07533U - 旋转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07533U
CN203707533U CN201320838452.8U CN201320838452U CN203707533U CN 203707533 U CN203707533 U CN 203707533U CN 201320838452 U CN201320838452 U CN 201320838452U CN 203707533 U CN203707533 U CN 203707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meric
slot part
width
boss
guiding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384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宇都宫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07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075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器,将方向盘相对于旋转连接器以规定的安装姿势正确地进行安装。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内周部(33)具备一对嵌合构件(150),所述嵌合构件(150)能够随着方向盘的凸台部嵌插于凸台嵌插允许部(38)而与形成于凸台部(610)的外周侧面的嵌合凸部(615)嵌合,在嵌合构件(150)上形成有允许嵌合凸部(615)嵌合的嵌合槽部(160),一对嵌合构件(150)中的一个嵌合构件(150S)的嵌合槽部(160S)与另一个嵌合构件(150L)的嵌合槽部(160L)以互不相同的嵌合宽度形成。

Description

旋转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机动车的车体与方向盘之间电连接起来的旋转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关于方向盘和旋转连接器的转子,为了将方向盘的旋转传递至旋转连接器,需要使方向盘的底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旋转连接器安装成一体。
因此,公知这样的结构:在将方向盘安装至旋转连接器的转子时,通过将形成于方向盘的底部的方向盘侧嵌合部(凸台部)和形成于转子侧的转子侧嵌合部嵌合,由此将方向盘的旋转经由方向盘侧嵌合部和转子侧嵌合部的嵌合部分传递至转子侧。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载用旋转装置”也是其中一种结构。
关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载用旋转装置”,在作为转子的旋转体的中空部,在周向上隔着旋转中心而对置的规定的对置部分的各侧形成有一对槽部(22E)。
另一方面,在方向盘的下部中央部,凸台部(9B)以能够嵌插于旋转体的中空部的方式朝向下方突出设置,在凸台部的外周侧面上的与上述一对槽部(22E)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突起部(9A)。
在向旋转体上安装方向盘时,在突起部(9A)与槽部(22E)嵌合的状态下将凸台部嵌插于中空部。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载用旋转装置”的情况下,用于将凸台部嵌插于旋转体的中空部的一对突起部(9A)分别能够嵌合于一对槽部(22E)中的任意一侧。即,能够与一对突起部(9A)分别嵌合于一对槽部(22E)中的哪一侧相对应地以规定的嵌合姿势、和相对于该规定的嵌合姿势绕旋转轴线翻转180度的姿势这两种姿势进行嵌合,从而具有这样的课题:无法唯一地指定凸台部相对于旋转体的中空部的嵌合姿势、即方向盘相对于旋转连接器的安装姿势(周向上的安装位置)。
因此,存在这样的担忧:方向盘相对于旋转连接器以与本来应该安装的姿势不同的安装姿势错误安装。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220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方向盘相对于旋转连接器以规定的安装姿势正确地安装的旋转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由定子和转子构成,所述转子相对于该定子与转向轴同心状地旋转,该旋转连接器在旋转轴线上构成有以能够供转向轴插入的方式贯通的贯通孔,该旋转连接器在所述贯通孔的外周侧构成有凹状的凸台嵌插允许部,方向盘的凸台部能够从上方嵌插于所述嵌插允许部,在所述凸台嵌插允许部的内周部具备一对嵌合构件,随着所述凸台部嵌插于所述凸台嵌插允许部,所述嵌合构件能够与形成于所述凸台部的外周侧面的嵌合凸部嵌合,在所述嵌合构件上形成有允许所述嵌合凸部嵌合的嵌合槽部,所述一对嵌合构件中的一个嵌合构件的所述嵌合槽部和另一个嵌合构件的所述嵌合槽部以互不相同的嵌合宽度形成。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所述一对嵌合构件中的一个嵌合构件的所述嵌合槽部与另一个嵌合构件的所述嵌合槽部以互不相同的嵌合宽度形成,因此,能够将方向盘相对于旋转连接器以规定的安装姿势正确地进行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形态,能够形成为:所述嵌合构件由所述嵌合槽部和引导槽部构成,所述引导槽部以能够将所述嵌合凸部引导至该嵌合槽部的方式,在比所述嵌合槽部靠嵌合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嵌合槽部连续设置,所述引导槽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嵌合方向的上游侧,所述引导槽部的宽度比所述嵌合槽部的宽度逐渐变大。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所述引导槽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嵌合方向的上游侧宽度比所述嵌合槽部的宽度逐渐变大,因此,在将凸台部向凸台嵌插允许部中嵌插时,能够容易地将嵌合凸部嵌入于所述引导槽部,对于一旦嵌入到引导槽部中的嵌合凸部就能够将嵌合凸部朝向嵌合槽部平滑且可靠地引导。
另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形态,能够形成为:在所述引导槽部的嵌合方向的上游侧向宽度方向开口的开口部分设定为引导开口部,所述一对嵌合构件中的所述一个嵌合构件的引导槽部和嵌合槽部分别设定为第1引导槽部和第1嵌合槽部,并且,所述一对嵌合构件中的所述另一个嵌合构件的引导槽部和嵌合槽部分别设定为第2引导槽部和第2嵌合槽部,所述第1引导槽部和所述第2引导槽部形成为:与以互不相同的嵌合宽度形成的所述第1嵌合槽部和所述第2嵌合槽部的嵌合槽宽度比相比,所述第1引导槽部和所述第2引导槽部各自的所述引导开口部的开口宽度比更小。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凸台部相对于凸台嵌插允许部平滑地嵌入,并且,没有由于形成引导槽部而使嵌合构件意外地变得过大,因此,能够在凸台嵌插允许部的周向上对嵌合构件确保功能上所需要的尺寸的同时紧凑地形成嵌合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可使方向盘相对于旋转连接器以规定的安装姿势正确地安装的旋转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另一外观图。
图3是从底面侧观察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外观图。
图4是从底面侧观察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另一外观图。
图5是旋转连接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旋转连接器装置的仰视图。
图7是旋转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通过纵剖面示出使凸台部嵌合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9的(a)和(b)是第1嵌合构件的周边部位和第2嵌合构件的周边部位的主视图。
图10的(a)和(b)是将凸台部嵌插于凸台嵌插允许部时的作用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将舵角传感器安装于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情况的外观图。
图12是示出舵角传感器的一部分和筒状伸出部的俯视图。
图13的(a)和(b)是将凸台部以错误的姿势嵌插于凸台嵌插允许部时的作用说明图。
图14的(a)和(b)是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其他凸台嵌插允许部的结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0:旋转连接器装置;
21:定子;
31:转子;
33:内周筒部;
38:凸台嵌插允许部;
150:一对嵌合构件;
150S:一个嵌合构件;
150L:另一个嵌合构件;
160:嵌合槽部;
160S:第1嵌合槽部;
160L:第2嵌合槽部;
170S、170L:引导槽部;
171(171S、171L):引导开口部;
170S:第1引导槽部;
170L:第2引导槽部;
500:转向轴;
600:方向盘;
610:凸台部;
615(615S、615L):一对嵌合凸部;
W160S:一个嵌合构件的嵌合槽部的嵌合宽度;
W160L:另一个嵌合构件的嵌合槽部的嵌合宽度;
W171S/W171L:第1引导槽部和第2引导槽部各自的引导开口部的开口宽度比;
W160S/W160L:第1嵌合槽部和第2嵌合槽部的嵌合槽宽度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详细进行叙述。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具备:固定于组合开关侧(下方侧)的作为固定侧部件的定子21;位于方向盘600侧(上方侧)的作为旋转侧部件的转子31;和未图示的扁平线缆,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10形成为在中心部具有以能够供转向轴500贯插的方式贯通的贯通孔H的圆筒状。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转向轴的轴向的下方表示转向轴500的轴向上的组合开关侧,转向轴的轴向的上方表示转向轴500的轴向上的方向盘600侧。
如图1至图4以及图6所示,定子21由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和外周筒部件23一体地构成。
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孔的大致圆环状,并构成了旋转连接器装置10的底面部。
外周筒部件23从该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的外周缘部向上方立起设置,并与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卡合而一体化,该外周筒部件23构成了旋转连接器装置10的圆筒状的外周面。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在定子21的下部外周缘部构成有:后述的车体侧固定构件200,其固定于在未图示的转向柱上安装的组合开关;和后述的舵角传感器安装构件140,其将舵角传感器700在配置于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的下表面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另外,在定子21上的比固定外周筒部件23的位置靠外周侧的规定的部位,经由向径向外侧方向伸出的传感器安装凸缘部41,以向下方突出的突出形状形成有定子侧连接器24。
定子侧连接器24与卷绕于后述的收纳空间S的状态下的扁平线缆的外周端部在收纳空间S侧连接,并且,定子侧连接器24形成为能够与向组合开关侧布线的线缆在收纳空间S的外侧连接。
如图1所示,在转子31上一体地构成有俯视观察时呈环状的顶板部32、和从该顶板部32的内周缘向转向轴的轴向的下方突出设置的内周筒部33,以便能够在定子21的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的上表面侧与外周筒部件23的内周侧之间形成用于收纳未图示的柔性扁平线缆的呈环状的收纳空间S。
在收纳空间S中具有用于卷绕柔性扁平线缆的未图示的多个辊。
在转子31的下部内周侧形成有筒状伸出部130,该筒状伸出部130从定子21的底面中央处的贯通孔H的外周侧向下方呈圆筒状突出。
在筒状伸出部130上,相对于突出方向的基座部134在末端侧具备解除凸轮(cancel cam)131。
解除凸轮131由一对凸轮抵接部132a、132b和一对周壁切口部133(133L、133S)构成,所述一对凸轮抵接部132a、132b在周向上配设成以能够供棘爪800抵接的方式隔着贯通孔H对置,在一对凸轮抵接部132a、132b之间具有所述一对周壁切口部133(133L、133S),且所述一对周壁切口部133(133L、133S)比凸轮抵接部132a、132b的外周壁向径向内侧凹陷。一对凸轮抵接部132a、132b配置成能够供解除凸轮结构中所具备的棘爪800(参照图12)的与转向操纵杆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抵接。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解除凸轮结构中配置有棘爪800,所述棘爪800通过方向盘600的转动使指示机动车转弯的方向的转向操纵杆(turn lever)从左转指示转动位置或右转指示转动位置转动复位至中立位置,并且所述棘爪800从未图示的转向操纵杆侧经由支架与一对凸轮抵接部132a、132b以能够分离的方式抵接。
一对周壁切口部133(133L、133S)分别形成为内部被沿着径向的间隔壁132c间隔开的中空状,并且,一对周壁切口部133(133L、133S)分别形成为仰视观察时角度不同的圆弧形状。
在此,将一对周壁切口部133(133L、133S)中的一方的周壁切口部133S设定为周向长度比另一方的周壁切口部133L的周向长度小的狭小周壁切口部133S。
另外,如图4、图6和图8所示,在筒状伸出部130上的比解除凸轮131靠基座部134的位置形成有基座侧卡合凹部135,所述基座侧卡合凹部135允许与从舵角传感器700的传感器侧转子部分711突出的传感器侧卡合突出部712绕旋转轴线的卡合。
另外,图8是将方向盘600与旋转连接器装置10的嵌合结构简化并示意性地示出的说明图。
基座侧卡合凹部135在基座部134的周向上的与狭小周壁切口部133S相应的部分134S以能够与传感器侧卡合突出部712卡合的方式沿周向形成为切口状。
另外,由于传感器侧卡合突出部712卡合于基座侧卡合凹部135,因此,当作为转子31的一部分的筒状伸出部130随着方向盘600的旋转而绕转向轴旋转时,舵角传感器700的传感器侧转子部分711与该筒状伸出部130的旋转联动,并且与筒状伸出部130的旋转联动地绕转向轴旋转。
通过传感器侧卡合突出部712绕转向轴旋转,由此,舵角传感器700能够作为编码器输出方向盘600的旋转角度信号。
顶板部32覆盖于外周筒部件23的上端,但却配置成与该外周筒部件23不接触。并且,在顶板部32的外周侧的规定的部位,向转向轴的轴向的上方突出设置有转子侧连接器36,该转子侧连接器36在收纳空间S侧与扁平线缆的内周侧端部连接,并且在收纳空间S的外侧与方向盘600侧的喇叭或气囊系统等的电路连接。
在圆筒状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的转向轴的轴向的中央侧上部,通过内周筒部33和凹底部35构成了能够供方向盘600的凸台部610嵌插的凹形的凸台嵌插允许部38。
如图2和图9所示,内周筒部33与凹底部35通过一对转子内周侧卡合构件139进行卡合而形成为一体,所述一对转子内周侧卡合构件139形成为能够从凹底部35和内周筒部33各自的一侧互相卡合。
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如图8所示,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内周筒部33具备一对嵌合构件150(150S、150L),随着将方向盘600的凸台部610嵌插于凸台嵌插允许部38,所述一对嵌合构件150(150S、150L)能够与在凸台部610的外周侧面上向径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的嵌合凸部615(615S、615L)嵌合。
因此,凸台嵌插允许部38成为支承方向盘600的支承部,当从转向轴的轴向的上方向下方插入凸台部610时,嵌合凸部615(615S、615L)与嵌合构件150(150S、150L)互相嵌合。
详细来说,一对嵌合构件150在转子31的内周筒部33的周向上分别配设于隔着贯通孔H而对置的对置部分的各侧。
一对嵌合构件150都在内周筒部33的转向轴的轴向的下部具备能够与嵌合凸部615嵌合的嵌合槽部160,并且,所述一对嵌合构件150由所述嵌合槽部160和引导槽部170构成,所述引导槽部170在比嵌合槽部160靠转向轴的轴向的上部的位置以能够将嵌合凸部615引导至该嵌合槽部160的方式与嵌合槽部160连续设置。
一对嵌合构件150是彼此大致相同的尺寸,但是以不同的形状形成。
即,如图9的(a)、(b)所示,一对嵌合构件150中的一个嵌合构件150S的嵌合槽部160和另一个嵌合构件150L的嵌合槽部160以互不相同的嵌合宽度形成。
在此,将一对嵌合构件150中的具有宽度较窄的嵌合槽部160的一侧的一个嵌合构件150设定为第1嵌合构件150S,并且将一对嵌合构件150中的具有宽度较宽的嵌合槽部160的一侧的另一个嵌合构件150设定为第2嵌合构件150L。
另外,将第1嵌合构件150S中具备的宽度较窄的嵌合槽部160设定为第1嵌合槽部160S,并且,将第2嵌合构件150L中具备的宽度较宽的嵌合槽部160设定为第2嵌合槽部160L。
将第1嵌合构件150S中具备的引导槽部170设定为第1引导槽部170S,并且,将第2嵌合构件150L中具备的引导槽部170设定为第2引导槽部170L。
如图8和图9的(a)、(b)所示,第1嵌合槽部160S具有能够与一对嵌合凸部615(615S、615L)中的形成为宽度较窄的一方侧的第1嵌合凸部615S嵌合的宽度W160S,在凸台部610的外周侧面上的在周向上隔着凸台部610的中心轴线而对置的规定的对置部分具有所述一对嵌合凸部615(615S、615L),并且,第2嵌合槽部160L具有能够与一对嵌合凸部615(615S、615L)中的形成为宽度较宽的另一方侧的第2嵌合凸部615L嵌合的宽度W160L
即,第1嵌合槽部160S以下述方式形成得宽度比第2嵌合槽部160L的宽度小:该第1嵌合槽部160S的嵌合宽度W160S与第2嵌合槽部160L的嵌合宽度W160L的嵌合槽宽度比W160S/W160L成为二分之一以下的例如大约0.42倍。
另外,引导槽部170以朝向嵌合方向D的上游侧相对于嵌合槽部160的轴向上端部宽度变大的方式形成为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锥状的槽侧壁面172。
再有,在第1引导槽部170S中,引导开口部171S的开口宽度W171S相对于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173S的宽度W173S的扩大率W171S/W173S被设定为大约4.2倍。在第2引导槽部170L中,引导开口部171L的开口宽度W171L相对于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173L的宽度W173L的扩大率W171L/W173L被设定为大约1.8倍。
即,第1引导槽部170S形成为:与第2引导槽部170L相比较,引导开口部171(171S、171L)的开口宽度W171S、W171S相对于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173S、173L的宽度W173S、W173L的扩大率变大。
具体来说,第1引导槽部170S的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173S的宽度W173S和第2引导槽部170L的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173L的宽度W173L的槽宽度比W173S/W173L被设定为与上述的第1嵌合槽部160S的嵌合宽度W160S和第2嵌合槽部160L的嵌合宽度W160L的嵌合槽宽度比W160S/W160L相同的大约0.42倍。
与此相对,第1引导槽部170S的引导开口部171S的开口宽度W171S和第2引导槽部170L的引导开口部171L的开口宽度W171L的开口宽度比W171S/W171L设定为达到1.1倍~0.9倍的、例如大约0.97倍,由此可知,第1引导槽部170S的引导开口部171S和第2引导槽部170L的引导开口部171L形成为彼此开口至相同程度的宽度。
接着,利用图3、图4、图6和图7对车体侧固定构件200和舵角传感器安装构件140进行说明,所述车体侧固定构件200用于将旋转连接器装置10固定于作为车辆固定部的未图示的组合开关,所述舵角传感器安装构件140用于将舵角传感器700安装于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的下表面。
车体侧固定构件200由下述部分构成:3个车辆固定侧卡合部240,它们用于使旋转连接器装置10在夹设有舵角传感器700的状态下与组合开关卡合;和呈圆筒状突出的2个车辆固定侧定位突起部148,它们插入到在组合开关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定位孔并允许嵌合,以便能够相对于组合开关定位。
舵角传感器安装构件140由下述部分构成:舵角传感器卡合构件141,其在定子21的下部卡合于舵角传感器700;和呈圆筒状突出的2个传感器定位突起部248,在将舵角传感器700配置于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的下表面的状态下,所述2个传感器定位突起部248插入到在舵角传感器700上形成的定位孔715(参照图11)中并允许嵌合,以能够相对于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定位。
舵角传感器卡合构件141由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142A1、142A2、142B1、142B2)和卡合部分比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的卡合部分小的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构成,所述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能够对该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的卡合进行辅助。
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由卡合片142a和一对支承片142b构成为闭环状,所述卡合片142a能够与设在舵角传感器700侧的未图示的被卡合部卡合,所述一对支承片142b从定子21的底面互相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朝向舵角传感器700呈直线状突出,从而以能够支承该卡合片142a的方式连结卡合片142a的两端部。即,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以卡合片142a横跨在一对支承片142b之间的形状构成。
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由1个支承片143a和卡合突片143b构成为柱状,所述支承片143a相对于定子21朝向舵角传感器700呈直线状突出,所述卡合突片143b能够从支承片143a的末端与设置于舵角传感器700侧的被卡合部卡合。
并且,传感器定位突起部248以能够在舵角传感器700配置于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的下表面的状态下嵌插于在舵角传感器700侧形成的定位孔715的方式朝向下方突出地形成。
传感器定位突起部248具备一对,且在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的下表面的外周侧分别配置于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的周向上的除了具有定子侧连接器24和传感器安装凸缘部41的一侧之外的部位的、隔着贯通孔H而大致对置的规定的对置部位。
并且,一对传感器定位销248(248a、248b)的相对于突出方向的垂直截面形成为互不相同的截面形状。
详细来说,一对传感器定位销248(248a、248b)中的一个传感器定位销248a的垂直截面形状形成为正圆形,另一个传感器定位销248b的垂直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形。
并且,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和车辆固定侧卡合部240分别配设在定子21的下部的外周缘部。
另一方面,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配设在定子21的下部外周缘部上的、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和车辆固定侧卡合部240各自的配设部位之间。
详细来说,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由在定子21的下部外周配设的一对连接器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A(142A1、142A2)和一对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142B1、142B2)共4个卡合部构成。
一对连接器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A(142A1、142A2)在定子21的下部外周上以互相对置的状态配设于传感器安装凸缘部4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位(参照图6)。
一对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142B1、142B2)分别在隔着贯通孔H而与定子侧连接器24分离的相反侧配设于与一对连接器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A(142A1、142A2)分别大致对置的部位(参照图6)。
另外,在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的附近,即,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突出有用于引导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的引导突出壁145。
在旋转连接器装置10中的定子21的底面的外周缘部上的、连接器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A与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之间的部分,换而言之,在定子21的底面外周缘部上的、与将定子侧连接器24和贯通孔H连结起来的直线以在贯通孔H处交叉的方式垂直的垂直方向的两端部分,如图6所示,分别具备突起部密集区域Z,朝向下方突出的多个突起部在所述突起部密集区域Z密集。
在突起部密集区域Z,至少突出设置有车辆固定侧卡合部240、传感器定位销248(248a、248b)和车辆固定侧定位突起部148作为3个突起部,除此之外还突出设置有连接器侧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
上述结构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上述的结构,使一对嵌合槽部160中的一个第1嵌合槽部160S和另一个第2嵌合槽部160L以互不相同的嵌合宽度形成,因此,能够将方向盘600以规定的安装姿势正确地安装于旋转连接器装置10。
详细来说,在向凸台嵌插允许部38中嵌插凸台部610时,假设在欲以相对于本来应该嵌合的规定的嵌合姿势错误地翻转了180度的嵌合姿势进行嵌合的情况下,形成于凸台部610的外周侧面的第1嵌合凸部615S如图13的(a)所示那样与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形成的第2嵌合槽部160L在转向轴的轴向上对置,并且,第2嵌合凸部615L如图13的(b)所示那样与第1嵌合槽部160S在转向轴的轴向上对置。
可是,本实施方式的第1嵌合槽部160S的宽度比在凸台部610的外周侧面形成的第2嵌合凸部615L的宽度小,因此,第2嵌合凸部615L无法与第1嵌合槽部160S嵌合(参照图13的(b))。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中,如上所述,第1嵌合槽部160S和第2嵌合槽部160L以互不相同的嵌合宽度形成。即,形成于凸台部610的外周侧面的第1嵌合凸部615S是能够与第1嵌合槽部160S嵌合的宽度,并且,第2嵌合凸部615L是能够与第2嵌合槽部160L嵌合的宽度,因此,如图8所示,在将凸台部610向凸台嵌插允许部38中嵌插时,在欲以本来应该嵌合的规定的嵌合姿势进行嵌合的情况下,如图10的(a)、(b)所示,能够将凸台部610以规定的嵌合姿势不能相对旋转地牢牢嵌合于凸台嵌插允许部38。
再有,能够防止将凸台部610以错误的嵌合姿势嵌合于凸台嵌插允许部38。
并且,如图5所示,一对嵌合构件150分别配置于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周向上隔着贯通孔H对置的规定的对置部分的各侧。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平衡良好地将一对嵌合构件150配置于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周向上彼此分离得最远的位置,因此,能够利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牢固且高效地嵌插凸台部610。
进而,如图9的(a)、(b)所示,根据上述的结构,引导槽部170形成为,随着朝向嵌合方向D的上游侧、即转向轴的轴向的上游侧,宽度比嵌合槽部160的宽度逐渐变大,因此,如图8所示,在将凸台部610向凸台嵌插允许部38中嵌插时,在嵌合凸部615开始与嵌合构件150嵌合的时候,能够使嵌合凸部615通过引导槽部170的、宽度比嵌合槽部160的槽宽宽的引导开口部171(171S、171L)而容易地嵌入到引导槽部170中。
而且,如图10所示,在一对嵌合构件150中,暂时嵌入于引导槽部170的嵌合凸部615一边与嵌合槽部160的例如锥状的槽侧壁面172抵接一边被其引导,因此,如图10的(a)中的箭头D1和图10的(b)中的箭头D2所示,嵌合槽部160能够将嵌合凸部615朝向嵌合槽部160平滑且可靠地引导。
并且,如图9所示,将第1引导槽部170S的引导开口部171S与第2引导槽部170L的引导开口部171L的开口宽度比W171S/W171L设定为0.97倍,而将以互不相同的嵌合宽度形成的第1嵌合槽部160S与第2嵌合槽部160L的嵌合槽宽度比W160S/W160L设定为0.42倍,开口宽度比W171S/W171L形成为变得比嵌合槽宽度比W160S/W160L大。
因此,即使第1嵌合槽部160S的宽度较小,通过使第1引导槽部170S较大地开口,也能够使凸台部610相对于凸台嵌插允许部38平滑地嵌入,并且,即使第2嵌合槽部160L的宽度较大,通过抑制第2引导槽部170L的开口宽度,嵌合构件150没有意外地变得过大,因此,能够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周向上对嵌合构件150确保功能上所需的尺寸的同时紧凑地形成嵌合构件150。
详细来说,如图14的(a)所示,假设指定如下这样的情况:使第1引导槽部1700S的引导开口部1710S的开口宽度W1710S相对于第1嵌合槽部1600S的嵌合宽度W1600S的扩大率W1710S/W1600S形成为与上述的第2引导槽部170L的引导开口部171L的开口宽度W171L相对于第2嵌合槽部160L的嵌合宽度W160L的扩大率W171L/W160L(图9的(b))相同的倍率、例如1.8倍。
在这种情况下,第1引导槽部1710S成为与形成为宽度较窄的第1嵌合槽部1600S的宽度相对应的宽度较窄的开口宽度W1710S(参照图14的(a))。
因此,在相对于凸台嵌插允许部38嵌入凸台部610时,通常,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内部的视野被凸台部610遮住,因此,即使在第1嵌合构件150S形成第1引导槽部1700S,也难以使凸台部610的第1嵌合凸部615S在周向上与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第1引导槽部1700S相对地一致地将嵌合凸部615嵌入于第1引导槽部170S,从而无法将凸台部610相对于凸台嵌插允许部38平滑地嵌入。
与此相对,如图9的(a)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第1引导槽部170S,虽然第1嵌合槽部160S的嵌合宽度W160S较窄,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第1引导槽部170S形成为具有宽度较宽地开口至与第2引导槽部170L的开口宽度W171L(图9的(b)参照)同等程度的开口宽度W171S
即,在第2引导槽部170L中,将引导开口部171L的开口宽度W171L相对于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173L的宽度W173L的扩大率W171L/W173L设定为大约1.8倍(参照图9的(b)),与此相对,在第1引导槽部170S中,将引导开口部171S的开口宽度W171S相对于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173S的宽度W173S的扩大率W171S/W173S设定为大约4.2倍(参照图9的(a)),第1引导槽部170S形成为:与第2引导槽部170L相比,引导开口部171的开口宽度相对于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的宽度的扩大率变大。
因此,在相对于凸台嵌插允许部38嵌入凸台部610时,即使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视野被凸台部610遮住而无法通过目视确认嵌入情况的情况下,也容易使凸台部610的第1嵌合凸部615S在周向上与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第1引导槽部170S相对地一致,从而能够将第1嵌合凸部615平滑地嵌入于第1引导槽部170S。
并且,如上所述,假设将图14的(b)所示的第2引导槽部1700L的引导开口部1710L的开口宽度W1710L相对于第2嵌合槽部1600L的嵌合宽度W160L的扩大率W1710L/W1600L设定为与图9的(a)所示的第1引导槽部170S的引导开口部171S的开口宽度W171S相对于第1嵌合槽部160S的嵌合宽度W160S的扩大率W171S/W160S相同的倍率、即例如4.2倍,在这种情况下,第2引导槽部1700L以与形成为宽度较宽的第2嵌合槽部1600L的宽度相对应的宽度成为宽度较宽的开口宽度W1710L(参照图14的(b))。
这样,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周向上,第2引导槽部1700L所占的比例变得过大,因此,例如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难以确保用于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周向上配设转子内周侧卡合构件139等其他结构的空间,所述转子内周侧卡合构件139用于使构成转子31的凹底部35和内周筒部33卡合为一体。
与此相对,如图9的(a)、(b)所示,对于第2引导槽部170L,第2嵌合槽部160L的嵌合宽度W160L较宽,但是,第2引导槽部170L形成为具有以与第1引导槽部170S的开口宽度W171S同等的程度保留的开口宽度W171L
即,在第1引导槽部170S中,将引导开口部171S的开口宽度W171S相对于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173S的宽度W173S的扩大率W171S/W173S设定为大约4.2倍(参照图9的(a)),与此相对,在第2引导槽部170L中,将引导开口部171L的开口宽度W171L相对于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173L的宽度W173L的扩大率W171L/W173L设定为大约1.8倍(参照图9的(b)),第2引导槽部170L形成为:与第1引导槽部170S相比,引导开口部171的开口宽度相对于嵌合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的宽度的扩大率变小。
因此,关于第2引导槽部170L,在将凸台部610向凸台嵌插允许部38中嵌插时,能够使凸台部610的第2嵌合凸部615L平滑地嵌入,而且,第2引导槽部170L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周向上所占的比例没有变得过大。
因此,例如能够在凸台嵌插允许部38的周向上确保用于配设转子内周侧卡合构件139等除了一对嵌合构件150以外的其他结构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如上所述,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配设在定子21的下部的外周缘部上的、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和车辆固定侧卡合部240各自的配设部位之间,因此,能够以优异的一体性将旋转连接器固定于未图示的组合开关,并且,以优异的一体性安装舵角传感器700。
详细来说,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如上所述,在定子21的底面的外周缘部上的、连接器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A与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之间的部分具备突起部密集区域Z,车辆固定侧定位突起部148、车辆固定侧卡合部240、传感器定位突起部248至少3个突起部作为向下方突出的多个突起部在彼此相邻的状态下密集于所述突起部密集区域Z(参照图6)。
这样,在定子21的下部外周缘部,配设有3个车辆固定侧卡合部240和2个车辆固定侧定位突起部148作为车体侧固定构件200,并且,配设有4个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142A1、142A2、142B1、142B2)和2个传感器定位突起部248作为舵角传感器安装构件140。
由此,在定子21的下部外周缘部上,在周向的至少局部形成有多个突起部密集的突起部密集区域Z。由于在这样的突起部密集区域Z中密集有多个突起部,因此,至少在突起部密集区域Z中无法增加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的配置数量,从而无法确保用于追加配设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的空间。
但是,如果在突起部密集区域Z不存在卡合于舵角传感器700的用于卡合舵角传感器700的构件,则无法在定子21的外周缘部上平衡良好且稳定地将卡合舵角传感器700卡合,从而产生无法确保旋转连接器装置10的定子21与舵角传感器700的优异的一体性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使突起部密集区域Z中相邻的车辆固定侧定位突起部148、车辆固定侧卡合部240和舵角传感器定位突起部248中的至少任一个错开地形成于定子21的外周缘部上的其他部分的情况下,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旋转连接器装置10的定子21与组合开关之间的稳定的卡合状态受损,或者旋转连接器装置10与舵角传感器700之间、或旋转连接器装置10与组合开关之间的定位精度受损。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具备卡合部分比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的卡合部分小的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所述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能够辅助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的卡合,由此,即使是密集有多个突起部的突起部密集区域Z,也能够设置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
由此,旋转连接器装置10不只是包括平衡良好地配设于定子21的底面外周缘部的4个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还包括2个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从而能够牢固且稳定地卡合舵角传感器700。
因此,在旋转连接器装置10中,能够将旋转连接器装置10的定子21平衡良好且稳定地卡合于组合开关,并且,能够将舵角传感器700平衡良好且稳定地卡合于旋转连接器装置10的定子21,因此,能够互相以优异的定位精度具有一体性地安装旋转连接器装置10、舵角传感器700和组合开关。
另外,如上所述,将一对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A1、142A2在传感器安装凸缘部4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配设成对置状态,因此,能够将这一对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A1、142A2配设在各个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与舵角传感器700卡合的卡合力彼此相排斥的方向上,从而能够利用较少配置数量的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将舵角传感器700有效且牢固地安装于旋转连接器装置10的定子21。
另外,根据上述的结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如上所述那样由卡合片142a和一对支承片142b构为闭环状,由此,能够以由一对支承片142b支承卡合片142a的两端侧这样的卡合部分两端支承结构来构成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另一方面,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如上所述那样由1个支承片143a和卡合突片143b构成为柱状,由此,能够以由1个支承片142b支承卡合突片143a这样的卡合部分单点支承结构来构成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
这样,利用2种不同的卡合形态的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和舵角传感器辅助卡合部143来卡合舵角传感器700,由此,能够抵抗振动等各种外力以保持为牢固的卡合状态。
并且,如上所述,在定子21的下部外周缘部的比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靠外周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引导突出壁145,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免受外力影响,从而能够防止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与舵角传感器700的卡合意外脱离。
再有,在配设于定子21的外周缘部的多个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中,与连接器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A1、142A2相比,一对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1、142B2与定子侧连接器24分离,所述定子侧连接器24从定子21的底面与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相同地向下方突出,因此,一对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1、142B2被定子侧连接器24以物理方式保护以免受外力影响。因此,特别是通过在一对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142B1、142B2)的附近具备引导突出壁145,由此,即便是一对连接器分离侧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B,也能够牢固地保持与舵角传感器700的卡合状态。
另外,根据上述的结构,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在筒状伸出部130上,一个周壁切口部133S即狭小周壁切口部133S以周向长度比另一个周壁切口部133L的周向长度小的方式向径向内侧凹陷而形成解除凸轮131,因此,与基座部134的周向上的相应于另一个周壁切口部133L的部分134L相比,基座部134的周向上的与狭小周壁切口部133S相应的部分134S的绕旋转轴线的刚性高。
因此,通过在基座部134的周向上的与狭小周壁切口部133S相应的部分134S形成基座侧卡合凹部135,由此,与在基座部134的周向上的与另一个周壁切口部133L相应的部分134L形成基座侧卡合凹部135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传感器侧卡合突出部712与基座侧卡合凹部135绕旋转轴线牢固地卡合(参照图12)。
由此,能够将与方向盘600的旋转相伴随的转子31的旋转经由基座侧卡合凹部135与传感器侧卡合突出部712相卡合的卡合部分可靠地传递至舵角传感器700的传感器侧转子部分711,从而能够通过舵角传感器700无误差地检测出方向盘600的旋转信息。
另外,如图3和图7所示,使配设于定子21的下部外周缘部的一对传感器定位突起部248a、248b中的一个传感器定位突起部248a的突出形状以圆形的截面形状形成,并且,使另一个传感器定位突起部248b的突出形状以大致长方形状的截面形成,因此,如图11所示,不存在相对于定子21的下表面以错误姿势安装舵角传感器700的情况,能够将舵角传感器700在定位成规定的姿势的状态下安装于定子21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对应关系中,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连接器对应于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以下同样地,内周部对应于内周筒部33,一个嵌合构件的嵌合槽部对应于第1嵌合槽部160S,另一个嵌合构件的嵌合槽部对应于第2嵌合槽部160L,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基于权利要求所示的技术思想来应用,从而能够得到大量的实施方式。
例如,如图6所示,引导突出壁145在比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靠外周侧的位置相对于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配设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配设在宽度方向的任一方侧。或者,引导突出壁145也可以配设在沿着固定侧环状板部件22的径向与舵角传感器主卡合部142一致的位置。
另外,以能够从舵角传感器700的传感器侧转子部分711与筒状伸出部130卡合的方式形成的传感器侧卡合部不限定于如上述的传感器侧卡合突出部712那样形成为突状(参照图12),也可以形成为切口状,以能够从筒状伸出部130与传感器侧转子部分711卡合的方式形成的基座侧卡合部不限定于如上述的基座侧卡合凹部135那样形成为切口状(参照图12),如果是以能够与传感器侧卡合突出部712卡合的方式形成为突状等、能够使传感器侧卡合部与基座侧卡合部互相卡合的形态,则不特别限定。

Claims (3)

1.一种旋转连接器,
所述旋转连接器由定子和转子构成,所述转子相对于该定子与转向轴同心状地旋转,
所述旋转连接器在旋转轴线上构成有以能够供转向轴插入的方式贯通的贯通孔,
所述旋转连接器在所述贯通孔的外周侧构成有凹状的凸台嵌插允许部,方向盘的凸台部能够从上方嵌插于所述凸台嵌插允许部,
在所述凸台嵌插允许部的内周部具备一对嵌合构件,随着所述凸台部嵌插于所述凸台嵌插允许部,所述嵌合构件能够与形成于所述凸台部的外周侧面的嵌合凸部嵌合,
在所述嵌合构件上形成有允许所述嵌合凸部嵌合的嵌合槽部,
所述一对嵌合构件中的一个嵌合构件的所述嵌合槽部与另一个嵌合构件的所述嵌合槽部以互不相同的嵌合宽度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中,
所述嵌合构件由所述嵌合槽部和引导槽部构成,所述引导槽部以能够将所述嵌合凸部引导至该嵌合槽部的方式,在比所述嵌合槽部靠嵌合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嵌合槽部连续设置,
所述引导槽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嵌合方向的上游侧,所述引导槽部的宽度比所述嵌合槽部的宽度逐渐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引导槽部的嵌合方向的上游侧向宽度方向开口的开口部分设定为引导开口部,
所述一对嵌合构件中的所述一个嵌合构件的引导槽部和嵌合槽部分别设定为第1引导槽部和第1嵌合槽部,并且,
所述一对嵌合构件中的所述另一个嵌合构件的引导槽部和嵌合槽部分别设定为第2引导槽部和第2嵌合槽部,
所述第1引导槽部和所述第2引导槽部形成为:与以互不相同的嵌合宽度形成的所述第1嵌合槽部和所述第2嵌合槽部的嵌合槽宽度比相比,所述第1引导槽部和所述第2引导槽部各自的所述引导开口部的开口宽度比更小。
CN201320838452.8U 2013-07-09 2013-12-18 旋转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75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3191 2013-07-09
JP2013-143191 2013-07-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7533U true CN203707533U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48660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3842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7530U (zh) 2013-07-09 2013-12-18 旋转连接器
CN20132083727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7529U (zh) 2013-07-09 2013-12-18 旋转连接器
CN201320837378.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98177U (zh) 2013-07-09 2013-12-18 旋转连接器
CN201320838452.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7533U (zh) 2013-07-09 2013-12-18 旋转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3842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7530U (zh) 2013-07-09 2013-12-18 旋转连接器
CN20132083727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7529U (zh) 2013-07-09 2013-12-18 旋转连接器
CN201320837378.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98177U (zh) 2013-07-09 2013-12-18 旋转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2037075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2748A (zh) * 2020-09-25 2020-12-18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免对中的螺旋电缆自锁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8572B (zh) * 2014-08-08 2017-03-29 广州科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快速安装盘
CN105449483B (zh) * 2015-11-23 2018-02-1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连接器
EP4017357A4 (en) * 2019-08-19 2023-04-19 Medtrum Technologies Inc. DETECTION DEVICE
CN113274001B (zh) * 2020-02-20 2023-07-25 上海移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物检测器件的安装单元及其安装方法
CN114256708B (zh) * 2021-12-30 2023-06-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二次定位的定位销及定位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2748A (zh) * 2020-09-25 2020-12-18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免对中的螺旋电缆自锁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7530U (zh) 2014-07-09
CN203698177U (zh) 2014-07-09
CN203707529U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07533U (zh) 旋转连接器
EP2613415B1 (en) Wire harness attachment structure
EP2966732B1 (en) Charging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it
CN102823081B (zh) 旋转连接器装置
CN102947604A (zh) 夹子
JPH0545977U (ja) 回転コネクタ
CN101340046A (zh) 具有锁定夹和对中机构的续流器传感器
JP5271752B2 (ja) 回転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US6042405A (en) Relay system between relative rotation members
EP2405548B1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US9431805B2 (en) Temporary fixation boss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10586630B2 (en) Wire harness
US9694763B2 (en) Wire harness protector having grounding function
EP2546937B1 (en) Rotational connector device
CN100372725C (zh) 摩托车用的接线方法
CN110447152A (zh) 电线布线构件及电线布线结构
JP7213120B2 (ja) ホイールハウス構造
US7530834B2 (en) Cover assembly with electronic connectors
CN109552030A (zh) 燃料罐的内置支柱
EP1065107A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fitting a locking collar to a cable reel rotor
EP3333056B1 (en) Straddled vehicle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tracking device to straddled vehicle
JPH10255572A (ja) グロメット
JP6440518B2 (ja) 回転固定具及び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13162642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JP5149256B2 (ja) 電流センサの固定構造、プロテクタ、及び電流センサの固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