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06548U - 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06548U
CN203706548U CN201420076560.0U CN201420076560U CN203706548U CN 203706548 U CN203706548 U CN 203706548U CN 201420076560 U CN201420076560 U CN 201420076560U CN 203706548 U CN203706548 U CN 203706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ng funnel
beaker
ammonia
ammonia gas
improve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765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冉欣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0765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06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06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065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包括启普发生器(1)、分液漏斗Ⅰ(2)、分液漏斗Ⅱ(3)、烧杯(4)、导管(5)、细玻璃管(6)、控制夹Ⅰ(7)、控制夹Ⅱ(8)和三通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启普发生器(1)上端设有分液漏斗Ⅰ(2),在其一端设有分液漏斗Ⅱ(3)和烧杯(4),其中细玻璃管(6)一端设在分液漏斗Ⅱ(3)内,细玻璃管(6)另一端贯穿三通管(9)一直延伸至烧杯(4)底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快速制取氨气,而且在同时可以干燥氨气,不用加热,随开随停,能够将氨气的制取、收集、溶解、防倒吸和防污染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环保经济,给使用者提供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实验是学生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是整个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更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广大农村中学,多媒体并不能普及到每一个教室,直观教具的配置也十分有限。化学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知识面广、空间感强,很多问题比较抽象。直观教具的缺乏,许多无法直接感知的化学现象、难于记忆的化学事物使学生学习时感到茫然无助甚至倍感枯燥,让许多学生对化学课失去了兴趣,从而使化学课的教学陷入了僵局。
氨气催化氧化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对于氨气的性质和硝酸工业生产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凡是对该实验有过研究的教师都会发现,这个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实验中难度较大的一个。该实验的成功与否受到若干实验条件的控制,如原料气中氧和氨的比例、水蒸气的影响、催化剂的制备、催化温度的控制。
把启普发生器改装成制取氨气的装置,不仅能快速制取氨气,而且在同时可以干燥氨气,不用加热,随开随停,能够将氨气的制取、收集、溶解、防倒吸和防污染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环保经济,给使用者提供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把启普发生器改装成制取氨气的装置,不仅能快速制取氨气,而且在同时可以干燥氨气,不用加热,随开随停,能够将氨气的制取、收集、溶解、防倒吸和防污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包括启普发生器1、分液漏斗Ⅰ2、分液漏斗Ⅱ3、烧杯4、导管5、细玻璃管6、控制夹Ⅰ7、控制夹Ⅱ8和三通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启普发生器1上端设有分液漏斗Ⅰ2,在其一端设有分液漏斗Ⅱ3和烧杯4,其中细玻璃管6一端设在分液漏斗Ⅱ3内,细玻璃管6另一端贯穿三通管9一直延伸至烧杯4底部。
所述的三通管9一端与分液漏斗Ⅱ3相连接,其另一端还与导管5相连接。
所述的导管5一端与启普发生器1一侧端口相连接,在其上设有控制夹Ⅱ8。
所述的分液漏斗Ⅰ2上设有控制夹Ⅰ7。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启普发生器1、分液漏斗Ⅰ2、分液漏斗Ⅱ3、烧杯4、导管5、细玻璃管6、控制夹Ⅰ7、控制夹Ⅱ8和三通管9,在日常的实验中,该教具能够连续使用,结构简单,能够大范围的使用推广,而且本实用新型用它做实验时,可增强趣味性,会产生引人入胜效应,这种创设情境、诱发问题、延伸拓展、引入新课之法能降低教材上的知识难度,强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的演示过程,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效果显著,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探索科学的求知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快速制取氨气,而且在同时可以干燥氨气,不用加热,随开随停,能够将氨气的制取、收集、溶解、防倒吸和防污染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环保经济,给使用者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启普发生器1、分液漏斗Ⅰ2、分液漏斗Ⅱ3、烧杯4、导管5、细玻璃管6、控制夹Ⅰ7、控制夹Ⅱ8、三通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包括启普发生器1、分液漏斗Ⅰ2、分液漏斗Ⅱ3、烧杯4、导管5、细玻璃管6、控制夹Ⅰ7、控制夹Ⅱ8和三通管9。
如附图1所示,其中启普发生器1上端设有分液漏斗Ⅰ2,分液漏斗Ⅰ2上设有控制夹Ⅰ7;在启普发生器1一端设有分液漏斗Ⅱ3和烧杯4,其中细玻璃管6一端设在分液漏斗Ⅱ3内,细玻璃管6另一端贯穿三通管9一直延伸至烧杯4底部。
其中三通管9一端与分液漏斗Ⅱ3相连接,三通管9另一端还与导管5相连接。
其中导管5一端与启普发生器1一侧端口相连接,在导管5上设有控制夹Ⅱ8。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先组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从气体出口加入碱石灰,向分液漏斗Ⅰ2中加入浓氨水;打开分液漏斗Ⅰ2上出口控制夹Ⅰ7,逐滴加入浓氨水,产生氨气被干燥,放置在烧杯4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气已经充满分液漏斗Ⅱ3中,关闭控制夹Ⅱ8,氨气溶于水,分液漏斗Ⅱ3内压强减小,产生喷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快速制取氨气,而且在同时可以干燥氨气,不用加热,随开随停,能够将氨气的制取、收集、溶解、防倒吸和防污染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环保经济,给使用者提供方便。

Claims (4)

1.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包括启普发生器(1)、分液漏斗Ⅰ(2)、分液漏斗Ⅱ(3)、烧杯(4)、导管(5)、细玻璃管(6)、控制夹Ⅰ(7)、控制夹Ⅱ(8)和三通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启普发生器(1)上端设有分液漏斗Ⅰ(2),在其一端设有分液漏斗Ⅱ(3)和烧杯(4),其中细玻璃管(6)一端设在分液漏斗Ⅱ(3)内,细玻璃管(6)另一端贯穿三通管(9)一直延伸至烧杯(4)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管(9)一端与分液漏斗Ⅱ(3)相连接,其另一端还与导管(5)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5)一端与启普发生器(1)一侧端口相连接,在其上设有控制夹Ⅱ(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液漏斗Ⅰ(2)上设有控制夹Ⅰ(7)。
CN201420076560.0U 2014-02-21 2014-02-21 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06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76560.0U CN203706548U (zh) 2014-02-21 2014-02-21 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76560.0U CN203706548U (zh) 2014-02-21 2014-02-21 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6548U true CN203706548U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56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7656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06548U (zh) 2014-02-21 2014-02-21 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06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0448Y (zh) 演示热学实验的组合装置
CN205038886U (zh) 一种实验用制取氧气的装置
CN203706548U (zh) 一种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改进装置
CN203588549U (zh) 一种环保型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演示装置
CN203882515U (zh) 一种二氧化碳制备及性质实验的装置
CN207102676U (zh) 一种多功能气体性质对比试验装置
CN203882516U (zh) 加热碳酸氢铵及检验其产物的环保型实验装置
CN203053155U (zh) 一种生物标本制作快速风干盒
CN204904646U (zh) 一种生物教学实验装置
CN206058724U (zh) 一种多功能化学反应演示装置
CN206340252U (zh) 一种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
CN207441091U (zh) 二氧化硫性质一体实验演示装置
CN205375942U (zh) 改进型氧气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装置
CN204010473U (zh) 氢氧化铜制备、分解以及还原一体演示装置
CN202332013U (zh) 改进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器
CN205665946U (zh) 一种证实铵态氮肥与碱混合加热生成氨气的实验装置
CN2902451Y (zh) 一次可收集多瓶气体的实验装置
CN203870875U (zh) 一种胆矾受热分解及硫酸铜变色反应的实验装置
CN105883806B (zh) 工作效率高的带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的使用方法
CN201130463Y (zh) 演示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用具
CN204791731U (zh) 化学反应速率演示装置
CN202615666U (zh) 一种渗透作用演示装置
CN209993213U (zh) 可控微型一体化有毒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CN203397580U (zh) 一种利用电动机演示能量转换的装置
CN101556747B (zh) 探究气体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演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