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01244U - 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01244U
CN203701244U CN201420010055.6U CN201420010055U CN203701244U CN 203701244 U CN203701244 U CN 203701244U CN 201420010055 U CN201420010055 U CN 201420010055U CN 203701244 U CN203701244 U CN 203701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ng system
sand filter
job site
charge
water re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100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浩
张锦朝
刘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J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J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J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J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100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01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01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012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包括汇水沟、重力式砂滤池、曝气消毒池和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砂滤池位于所述汇水沟末端;所述曝气消毒池与所述重力式砂滤池相邻,两者之间采用第一隔墙隔开;所述第一隔墙上设有第一开孔;所述集水池与曝气消毒池相邻,两者之间采用第二隔墙隔开;所述第二隔墙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集水池的另一侧开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实现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有限资源,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度,且其水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有研究表明在中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城市严重缺水,32个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到缺水的困扰。在如此严峻的水资源供应现状下,国民经济的腾飞推动着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等工程的进行,建筑领域的繁荣昌盛带来了对用水的巨大渴望,而在此情况下,施工现场的施工降水、雨水、现场废水直接排放到市政管道,增加了市政管道的负荷,而施工现场的消防、降尘、车辆冲洗、混凝土养护通常采用自来水,这都是对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检索发现,现阶段为解决以上问题,工程界已经开展对施工降水、雨水、现场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实践,皮朝阳等在《施工技术》2012年发表的“施工现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研究”中,介绍了施工降水、雨水、废水的再利用方法,其按水源水质分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并决定其用途,促进了水资源的再利用,但其操作过程复杂、成本高,对于中小型工程、施工场地狭小的情况适宜性较差。公开号为CN201826321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工程降水循环利用系统”,介绍了对施工降水的再生利用的方法,提高了降水的循环再利用效率,减小了降水排放量,但同样期施工复杂、成本高,推广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实现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运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包括汇水沟、重力式砂滤池、曝气消毒池和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砂滤池位于所述汇水沟末端;所述曝气消毒池与所述重力式砂滤池相邻,两者之间采用第一隔墙隔开;所述第一隔墙上设有第一开孔;所述集水池与曝气消毒池相邻,两者之间采用第二隔墙隔开;所述第二隔墙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集水池的另一侧开有排水孔。
所述汇水沟分为上下两层结构,其中下层结构比上层结构窄;所述下层结构在两侧形成两个台阶;所述台阶上放置有汇水沟初滤格栅。
所述汇水沟初滤格栅从下至上包括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
所述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的高度比为3:7~4:6。
所述重力式砂滤池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结构与中层结构之间放置有砂滤池初滤格栅;中层结构与下层结构之间横向放置作为主梁的型钢。
所述砂滤池初滤格栅从下至上包括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三层。
所述型钢上侧自下而上分别放置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200~500mm厚级配砂、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
所述第一开孔的孔顶比重力式砂滤池下层顶部低60~100mm。
所述第二开孔的孔顶比重力式砂滤池下层顶部低60~100mm。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成本投入小,只需对施工现场本身就应有的排水沟、三级沉淀池进行简单改造,没有更多的场地需求,增加部分格栅、铁丝网、尼龙网、级配砂等材料即可,且所用材料成本低廉,用量不多。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施工现场的规模,选择循环系统的尺寸规模,确定最合适的成本投入,不论大小工程均可承担。本实用新型维护成本未增加,原有的排水沟、三级沉淀池体系也是需要定期清理的,而本系统的应用基本没有增加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多级过滤、沉淀、曝气均可在水流的流动过程中实现,处理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的水资源循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汇水沟1、重力式砂滤池2、曝气消毒池3、集水池4。
汇水沟1宽300~600mm,深300~1000mm,分上下两层,上下层高度比3:7~4:6,下层汇水沟较上层窄60~100mm,下层在汇水沟两侧形成两个宽30~50mm的小台阶,台阶上放置汇水沟初滤格栅5将上下两层汇水沟隔开,汇水沟初滤格栅5从下至上由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三层组成,汇水沟初滤格栅5宽度比上层汇水沟宽度小4~10mm,若有暗沟、明沟与汇水沟连通,初滤格栅5顶部应低于暗沟、明沟底部10~30mm,汇水沟顶部设置钢筋盖板,钢筋盖板比汇水沟宽40~60mm,汇水沟底部与汇水沟层间台阶的坡率相同,均为1~10‰,汇水沟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
重力式砂滤池2位于汇水沟1末端,长2000~4000mm,宽1500~3000mm,深1300~2500,分为上中下共三层,重力式砂滤池2上层高度与邻近汇水沟1上层一致,中层高500~1000mm,长宽比上层窄60~100mm,下层高300~500mm,长宽比中层窄60~100mm,上层与中层之间放置砂滤池初滤格栅6,其长宽比第一层宽度小4~10mm,砂滤池初滤格栅6从下至上由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三层组成,中层与下层之间横向放置10#~20#的型钢7作为主梁,间距200~500mm,型钢7长比中层的宽度小4~10mm,型钢7上侧自下而上分别放置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200~500mm厚级配砂、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其中,级配砂的不均匀系数大于5,曲率系数为1~3。
曝气消毒池3长2000~4000mm,宽1500~3000mm,深2500~3500,根据需要可向池中打入空气、氯气进行曝气、消毒,曝气消毒池与重力式砂滤池2相邻,中间采用隔墙8隔开,隔墙8中部开孔9,孔顶比重力式砂滤池2下层顶部低60~100mm,孔底比曝气消毒池3底部高200~300mm,曝气消毒池3可采用混凝土砌制,也可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
集水池4长2000~4000mm,宽1500~3000mm,深2500~3500,与曝气消毒池3相邻,中间采用隔墙10隔开,隔墙10上设有第二开孔11,第二开孔11的顶部比重力式砂滤池2下层顶部低60~100mm,集水池4另一端设置排水孔12,可将处理后的水排入市政管道,排水孔12的底部比重力式砂滤池2下层顶部低60~100mm,距离集水池4底部高300~1000mm,集水池4可采用混凝土砌制,也可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集水池4上可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
如图2所示,所述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通过汇水沟汇集施工降水、雨水、现场废水,通过初滤格栅去除水中含有的颗粒较大的杂质,水流在汇水沟底部流动时,进行了初次沉淀和曝气,然后经过初次过滤、沉淀、曝气的水流流入重力式砂滤池,通过砂滤池实现二次过滤、沉淀、曝气,之后水流进入曝气消毒池,可根据需要向池中打入空气、氯气进行曝气、消毒,水流在该池进行三次沉淀,最后,处理后的水流入集水池,此时处理水可用来冲洗地面、车辆、养护混凝土、浇灌绿化等,使用后产生的废水汇集于汇水沟,再一次经过层层处理后流入集水池,使用不掉的水可排入市政管道,如此形成一个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步骤如下:
第一步:依据施工现场设计汇水沟、重力式砂滤池、曝气消毒池、集水池的位置、尺寸,并按设计准备材料;
第二步:汇水沟施工。汇水沟宽300mm,深500mm,上层高200mm,下层宽240mm、高300mm,汇水沟顶部设置钢筋盖板,盖板顶部与周围地表齐平,防止杂物落入或妨碍施工,上下层之间设置初滤格栅,初滤格栅宽290mm,从下至上,初滤格栅由钢筋格栅、铁丝网、500目尼龙网三层组成。汇水沟底部坡率为1‰,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
第三步:重力式砂滤池施工。重力式砂滤池位于汇水沟末端,长2000mm,宽1500mm,深1300mm,分为上中下共三层,上层高度与邻近汇水沟上层一致,高200mm,中层高500mm,长宽比上层窄60mm,下层高300mm,长宽比中层窄60mm,上层与中层之间放置初滤格栅,从下至上,初滤格栅由钢筋格栅、铁丝网、500目尼龙网三层组成,中层与下层之间横向放置10#型钢作为主梁,间距200mm,型钢梁长1430mm,型钢梁上侧自下而上分别放置钢筋格栅、铁丝网、500目尼龙网、300mm厚级配砂、铁丝网、500目尼龙网,级配砂的不均匀系数为6,曲率系数为3。
第四步:曝气消毒池施工。曝气消毒池长2000mm,宽1500mm,深2500mm,向池中打入空气、氯气进行曝气、消毒,曝气消毒池与重力式砂滤池之间采用隔墙隔开,隔墙中部开出水孔,孔顶比重力式砂滤池下层顶部低30~50mm。曝气消毒池采用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上留有300×300mm的检查孔。
第五步:集水池施工。集水池长2000mm,宽1500mm,深2500,与曝气消毒池之间设置隔墙,隔墙中部开出水孔,孔顶比重力式砂滤池下层顶部低30mm,孔底高于集水池底部200mm。曝气消毒池采用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上留有300×300mm的检查孔。集水池另一端设置出水孔,与市政管道相通,规格与之前相同,集水池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上留有300×300mm的检查孔。
第六步:正式运行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水循环流程如图2所示,通过汇水沟汇集施工降水、雨水、现场废水,通过初滤格栅去除水中含有的颗粒较大的杂质,水流在汇水沟底部流动时,进行了初次沉淀和曝气,然后进过初次过滤、沉淀、曝气的水流流入重力式砂滤池,通过砂滤池实现二次过滤、沉淀、曝气,之后水流进入曝气消毒池,可根据需要向池中打入空气、氯气进行曝气、消毒,水流在该池进行三次沉淀,最后,处理后的水流入集水池,此时处理水可用来冲洗地面、车辆、养护混凝土、浇灌绿化等,使用后产生的废水汇集于汇水沟,再一次经过层层处理后流入集水池,使用不掉的水可排入市政管道,如此形成一个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
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成本投入小,只需对施工现场本身就应有的排水沟、三级沉淀池进行简单改造,没有更多的场地需求,增加部分格栅、铁丝网、尼龙网、级配砂等材料即可,且所用材料成本低廉,用量不多。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施工现场的规模,选择循环系统的尺寸规模,确定最合适的成本投入,不论大小工程均可承担。本实用新型维护成本未增加,原有的排水沟、三级沉淀池体系也是需要定期清理的,而本系统的应用基本没有增加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多级过滤、沉淀、曝气均可在水流的流动过程中实现,处理效率更高。

Claims (9)

1.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包括汇水沟(1)、重力式砂滤池(2)、曝气消毒池(3)和集水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砂滤池(2)位于所述汇水沟(1)末端;所述曝气消毒池(3)与所述重力式砂滤池(2)相邻,两者之间采用第一隔墙(8)隔开;所述第一隔墙(8)上设有第一开孔(9);所述集水池(4)与曝气消毒池(3)相邻,两者之间采用第二隔墙(10)隔开;所述第二隔墙(10)上设有第二开孔(11);所述集水池(4)的另一侧开有排水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沟(1)分为上下两层结构,其中下层结构比上层结构窄;所述下层结构在两侧形成两个台阶;所述台阶上放置有汇水沟初滤格栅(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沟初滤格栅(5)从下至上包括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的高度比为3:7~4: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砂滤池(2)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结构与中层结构之间放置有砂滤池初滤格栅(6);中层结构与下层结构之间横向放置作为主梁的型钢(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滤池初滤格栅(6)从下至上包括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三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7)上侧自下而上分别放置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200~500mm厚级配砂、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9)的孔顶比重力式砂滤池(2)下层顶部低60~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11) 的孔顶比重力式砂滤池(2)下层顶部低60~100mm。 
CN201420010055.6U 2014-01-08 2014-01-08 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1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0055.6U CN203701244U (zh) 2014-01-08 2014-01-08 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0055.6U CN203701244U (zh) 2014-01-08 2014-01-08 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1244U true CN203701244U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51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10055.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1244U (zh) 2014-01-08 2014-01-08 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012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5506A (zh) * 2015-04-18 2015-07-15 重庆文理学院 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5506A (zh) * 2015-04-18 2015-07-15 重庆文理学院 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
CN104775506B (zh) * 2015-04-18 2017-05-31 重庆文理学院 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9172B (zh) 一种城市生活小区雨水分流收集处理系统
CN201512826U (zh) 砂滤墙式分体雨水处理系统
CN102505728A (zh) 雨水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
CN203922947U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成套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CN205222960U (zh) 一种住宅小区雨水处理系统
CN202880996U (zh) 模块化可拆卸式人工湿地
CN103183426B (zh) 屋面雨水回收处理工艺
CN10573544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02531282A (zh) 一种雨水分质收集处理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N103408156A (zh) 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方法与系统
CN205151906U (zh)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以及箱体
CN203878648U (zh) 多功能雨水收集系统
CN203701244U (zh) 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
WO2019061869A1 (zh) 一种一体化雨水处理装置
CN205742347U (zh) 一种新型雨水收集循环系统
CN202730942U (zh) 一种排水沟盖板
CN207277526U (zh) 一种模块化组装的雨水深度过滤池和过滤装置
CN203112565U (zh) 微涡流净水器
CN105672440A (zh) 一种智能化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05604431U (zh)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CN207566994U (zh) 一种模块化组装的雨水分级过滤池和过滤装置
CN203701248U (zh) 一种热电厂废水资源的综合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9011284U (zh) 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
CN203113501U (zh) 一种过滤导流池
CN206783489U (zh) 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