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95561U - 液体槽的去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槽的去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95561U
CN203695561U CN201420064160.8U CN201420064160U CN203695561U CN 203695561 U CN203695561 U CN 203695561U CN 201420064160 U CN201420064160 U CN 201420064160U CN 203695561 U CN203695561 U CN 203695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horizontal component
liquid tank
sloping portion
scrap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641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由洋
梁波
魏春暖
钟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641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95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95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955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液体槽的去渣装置,包括倾斜部分、水平部分和收集板。倾斜部分靠近液体槽的一个侧壁设置,倾斜部分的顶部高于侧壁并延伸至液体槽之外,倾斜部分的底部位于液面之下。水平部分从倾斜部分的底部延伸,水平部分与液面平行,水平部分位于液面之下。收集板安装在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上,收集板能沿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移动,在水平部分上收集板的顶部高于液面。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具有沿液面延伸的水平部分,使得去渣装置的有效工作范围得到显著地扩大,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去渣装置的去渣效率。

Description

液体槽的去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杂质收集及清理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液体槽的去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常常会利用到液体循环系统。比如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喷漆工艺就需要使用液体循环系统。喷漆工艺主要采用文丘里循环系统来实现。文丘里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喷漆房、循环水池、刮渣机。循环水池中是水与色漆的混合液体,在循环水池的出口处是水帘膜,通过水帘膜后即进入到喷漆房。在水帘膜入口加入漆雾凝聚剂,使得在水中的游离漆粒子悬浮于水帘的表面。在喷漆房内进行喷漆,并在喷漆房的底部回收喷漆过程中多余的色漆粒子和水的混合液体。这些混合液体回到循环水池中。从喷漆房回收的混合液体中含有漆渣,漆渣不能再循环使用,需要被去除。在循环水池的液体入口处加入高分子絮凝剂,高分子絮凝剂使得混合液体中的漆渣聚集成团并悬浮在液体的表面形成成片的漆渣。而处于游离态的色漆粒子继续留在混合液体中循环使用。刮渣机刮去成片的漆渣,以保持进入循环使用的混合液体中都是游离态的色漆粒子。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刮渣机是一个安装由刮片104的传送带102。传送带102呈直线型。传送带102靠近循环水池108的一个侧壁而倾斜设置,传送带102的一端延伸到液面之下,另一端高于循环水池108的侧壁。传送带102上设置有刮板104。传送带102转动,带动刮板移动,将刮渣机所在位置的漆渣携带到传送带102和刮板104上并随传送带102被带走。在传送带102延伸到文丘里色漆槽侧壁之外的位置的下方设置有漆渣料箱106。当漆渣被运送到传送带的最高点之后,会下落至漆渣料箱106中被回收。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刮渣机的去渣效率不足,不能及时清理聚集成片的漆渣,造成漆渣过度堆积后重新进入到循环体系中,影响整体的喷漆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具有较高的去渣效率的去渣装置,能够及时从液体槽中清理杂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液体槽的去渣装置,包括倾斜部分、水平部分和收集板。倾斜部分靠近液体槽的一个侧壁设置,倾斜部分的顶部高于侧壁并延伸至液体槽之外,倾斜部分的底部位于液面之下。水平部分从倾斜部分的底部延伸,水平部分与液面平行,水平部分位于液面之下。收集板安装在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上,收集板能沿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移动,在水平部分上收集板的顶部高于液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连为一体,是呈折线形的传送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送带的水平部分与液体槽的底面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送带的水平部分与液面等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收集板是安装在传送带上的刮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刮板转动设置在传送带上,刮板能在朝向传送带前进的方向上在0°~90°之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具有沿液面延伸的水平部分,使得去渣装置的有效工作范围得到显著地扩大,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去渣装置的去渣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刮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揭示了现有技术与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的有效工作区域的比较图。
图4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的刮板和传送带在不同位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表明,现有技术中刮渣机去渣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刮渣机的辐射范围(有效工作范围太小),仅能够对一小块区域的杂质产生效果,因而造成去渣效率不佳。单纯通过提升刮渣机功率的方式无法有效改善去渣效率,正确的方式是提高去渣装置的辐射范围(有效工作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体槽的去渣装置,和传统的刮渣机相比,多设置了沿液面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分。该去渣装置包括倾斜部分、水平部分和收集板。倾斜部分靠近液体槽的一个侧壁设置,倾斜部分的顶部高于侧壁并延伸至液体槽之外,倾斜部分的底部位于液面之下。水平部分从倾斜部分的底部延伸,水平部分与液面平行,也与液体槽的底面平行。水平部分位于液面之下。收集板安装在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上,收集板能沿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移动,在水平部分上收集板的顶部高于液面。
参考图2所示,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液体槽的去渣装置的结构图。在该实施例中,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连为一体,是呈折线形的传送带。传送带的水平部分与液面平齐。收集板是安装在传送带上的刮板。刮板转动设置在传送带上,刮板能在朝向传送带前进的方向上在0°~90°之间转动。
具体参考图2,该去渣装置包括传送带202和安装在传送带上的刮板204,传送带202呈折线型,包括平行于液面的水平部分221和倾斜设置的倾斜部分222,水平部分221由倾斜部分222的底部朝向杂质聚集的区域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平部分221覆盖杂质聚集区域的至少一半长度。倾斜部分222的底部延伸至液面以下,水平部分221由倾斜部分222的底部沿着液面延伸,水平部分221与液面平行,也与液体槽206的底面平行。水平部分221的整体也位于液面之下,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传送带的水平部分221的上表面基本是与液面等高的。在图2中,虚线表示液面的位置。倾斜部分222向上延伸直至高于液体槽206顶部的位置,倾斜部分222的顶部高于液体槽206的一个侧壁并延伸至液体槽206之外。总体上,倾斜部分222是靠近液体槽206的一个侧壁而设置。
刮板204安装在传送带202上。传送带202的水平部分221基本位于液面以下,传送带202的水平部分221的上表面基本与液面平齐。传送带202转动带动刮板204一起随传送带202移动。在传送带202的水平部分221,当刮板204转动到传送带202上方时刮板204的大部分将位于液面之上。或者,至少刮板204的顶部会位于液面之上。刮板204收集聚集的杂质并将杂质聚拢到传送带202上随传送带202移动。传送带202带动刮板204和杂质移动至高于液体槽206顶部的位置,在越过传送带202的顶部之后杂质下落至杂质回收箱208中收集。
与现有技术中的刮渣机(参考图1所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由于具有平行于液面的方向朝向杂质聚集区域延伸的水平部分,因而有效工作范围比现有技术中的刮渣机更大。图3a和图3b揭示了现有技术与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的有效工作区域的比较图。图3a所示的是现有技术的刮渣机的有效工作区域,其中阴影线部分表示杂质聚集区,虚线右侧表示刮渣机的有效工作区域。参考图3a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刮渣机的有效工作区域局限于液体槽的一个角落,仅占杂质聚集区长度的30%不到,因而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有效地去除聚集的杂质。参考图3b所示,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的有效工作范围,其中阴影线部分依旧表示杂质聚集区,虚线右侧表示去渣装置的有效工作区域。由于增加了水平部分,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的有效工作区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能够达到杂质聚集区长度的50%以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能够达到杂质聚集区长度的80%左右。
在一个实施例中,刮板204以如下的方式被安装到传送带202上:刮板204转动设置在传送带202上,刮板204能在朝向传送带202前进的方向上在0°~90°之间转动。图4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的刮板和传送带在不同位置的状态。当刮板204越过传送带202的最高点之后,由其携带杂质300的自然下落至漆渣料箱中,刮板204处于传送带202的下方并随传送带202下降回到液体槽中,在此过程中,刮板20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刮板204与传送带202的夹角在0°~90°之间。当刮板204与液体接触后,由于传送带202在这一区域的运行方向是与液体流向相反的(去渣装置通常设置在液体流向的下游侧,因此在这一区域传送带是与液体流向反向运行),在液体的作用下,刮板204自然被打开至最大的角度,即与传送带202垂直。刮板204随传送带202继续移动至传送带202的水平部分的端部,此时刮板204在液体流向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呈现与液面平行的状态,正好能够最大限度地刮走悬浮在液面上的杂质900。当刮板204转动至传送带202的上方时,在水平部分,在液体流向的作用下,刮板204被液体压迫朝向传送带202的方向转动,正好将处于刮板204和传送带202之间的杂质300压紧,使得杂质不会掉落出来。在倾斜部分,刮板20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再次打开至最大角度,即与传送带202垂直。此时,刮板204和传送带202所形成的夹角正好用于容纳杂质300。刮板204随传送带202移动至最高点,越过最高点之后杂质下落,再次进入下一个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去渣装置具有沿液面延伸的水平部分,使得去渣装置的有效工作范围得到显著地扩大,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去渣装置的去渣效率。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Claims (6)

1.一种液体槽的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倾斜部分,倾斜部分靠近液体槽的一个侧壁设置,倾斜部分的顶部高于侧壁并延伸至液体槽之外,倾斜部分的底部位于液面之下;
水平部分,水平部分从倾斜部分的底部延伸,水平部分与液面平行,水平部分位于液面之下;
收集板,收集板安装在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上,收集板能沿所述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移动,在水平部分上收集板的顶部高于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槽的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连为一体,是呈折线形的传送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槽的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水平部分与液体槽的底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槽的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水平部分与液面等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槽的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板是安装在传送带上的刮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槽的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转动设置在传送带上,刮板能在朝向传送带前进的方向上在0°~90°之间转动。
CN201420064160.8U 2014-02-13 2014-02-13 液体槽的去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95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4160.8U CN203695561U (zh) 2014-02-13 2014-02-13 液体槽的去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4160.8U CN203695561U (zh) 2014-02-13 2014-02-13 液体槽的去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95561U true CN203695561U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46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6416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95561U (zh) 2014-02-13 2014-02-13 液体槽的去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95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6005B (zh) 废旧铅酸蓄电池破碎分离一次性节能回收工艺
CN104436977B (zh) 多级复合除尘装置
CN205868525U (zh) 一种分离重轻物质的水洗浮选机
CN108514976B (zh) 一种漆雾回收再利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喷漆房
CN204381057U (zh) 一种分离废旧电路板中电子元器件设备
CN103521471A (zh) 一种汽车钣金冲压模具清洗系统及方法
CN104084411A (zh) 一种矿山除尘装置
CN201094927Y (zh) 浮洗机
CN202052361U (zh) 一种矿山治污沉淀池
CN203695561U (zh) 液体槽的去渣装置
CN206578712U (zh) 超高压水切割回收装置及其应用的水切割设备
CN206716237U (zh) 一种用于生产钨粉、碳化钨和钨铁粉的粉尘回收系统
CN102974188B (zh) 一种高温含硒烟气处理方法
CN204180883U (zh) 新型喷淋提升机
CN203830338U (zh) 铁屑清理回收装置
CN206783380U (zh) 污水磁性物质回收装置
CN203540978U (zh) 一种汽车钣金冲压模具清洗系统
CN207236040U (zh) 一种节能型榨菜头淘洗机
CN202212249U (zh) 水循环除尘装置
CN206526989U (zh) 一种绝缘漆的回收装置
CN103768837B (zh) 提升液体循环槽杂质去除率的方法和设备
CN209266527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破碎生产线
CN204469463U (zh) 一种喷淋除尘装置
CN202823591U (zh) 洗矿机尾矿分离回收装置
CN208305361U (zh) 一种大理石板生产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nting Jiading District Town, Shanghai City Road No. 123 in 201805

Patentee after: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Ltd.

Address before: Anting Jiading District Town, Shanghai City Road No. 123 in 201805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