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8855U - 光纤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光纤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88855U
CN203688855U CN201420066393.1U CN201420066393U CN203688855U CN 203688855 U CN203688855 U CN 203688855U CN 201420066393 U CN201420066393 U CN 201420066393U CN 203688855 U CN203688855 U CN 203688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tailstock
joints
optical fibre
contai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663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蕾
童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663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88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88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888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弹簧尾座和弹簧。在插入连接器壳体之前,弹簧预先装配在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并且插芯组件以能够相对于弹簧尾座移动但不能从弹簧尾座分离的方式预先组装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以便将弹簧压缩在容纳腔中,从而使插芯组件、弹簧尾座和弹簧形成一个整体的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等部件预先组装成一个外形尺寸小于连接器壳体的光缆组件,以便能够通过细长的管道,并且在通过细长的管道之后,该光缆组件能够在现场快速地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中,有效的减少装配时间及误操作,而且能对插芯和光纤起到保护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引起的插芯端面和光纤损伤。

Description

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光纤/光缆的现场接续常采用的连接方式有:
1)现场熔接
光纤熔接的步骤分光纤端面的制备(开缆、清洁和切割),然后根据光纤的材料和类型,手动或自动设置好光纤熔接机的最佳熔接参数及待熔接光纤的相互位置,熔接机放出电弧将两头光纤熔化,同时运用准直原理平缓推进,以实现光纤模场的耦合,熔接后热缩保护,合理的现场盘纤以完成全部接续工作。其中接续人员操作水平、操作步骤、盘纤工艺水平、熔接机中电极清洁程度、熔接参数设置、工作环境洁净程度等各种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熔接的品质(光学衰减、回波,及长期可靠性等)。同时现场熔接需要有精密光纤切割、熔接机等多种昂贵的工具。
2)光纤冷接子
这种冷接技术是把两根处理好的光纤固定在高精度的V或U形槽中,通过外径对准的方式实现光纤的对接,同时利用V或U形槽内的光纤匹配膏填充因光纤切割不平整所形成的端面间的间隙。与熔接方式相比,接续工具相对简单,无需电源,接续速度相对熔接要快些,无需热缩保护。但对光纤端面切割质量和光纤匹配膏的依赖程度大。若切割不良,直接影响光纤接续品质(光学衰减、回波,及长期可靠性等)。V或U型槽的接续方式,受温度变化影响导致其接续损耗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V或U型槽的开式结构,光纤匹配膏可能经历流失、被污染以及老化的影响,都会导致插入损耗变大甚至信号消失,该接续方案稳定性及长期可靠性较差。
3)现场安装连接器
现场安装连接器采用工厂预埋光纤技术,一头是工厂预先抛光处理好的标准连接器端面,另一端为处理好的被放置在高精密的V型槽,并附有匹配膏;现场安装时,将现场光纤/缆处理好(开缆、剥纤、清洁、精密切割),推入现场安装连接器的尾端直至现场光纤的端面与连接器内部V或U型槽的光纤端面配合,并由外部机械件将之固定;这种接续方式连接器价格相对比较贵,且安装需要采用现场安装连接器产品研制商提供的专用施工工具和操作指南,同样地,由于使用了折射率匹配胶,其稳定性及长期可靠性亦受到一定的限制。
4)工厂完整成端的光缆组件或跳纤,该方案比较可靠,易于使用;但是,对于一些空间受限的应用就显得不足,比如在光纤到户或到驻地的应用中,通常需要将光缆组件穿过狭窄的管道(尤其是那些已经铺有其它线缆的管道)。
对于前述现有技术,例如,熔接、冷接子现场安装连接器等技术,这些对现场安装工具要求和现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在现有技术中,在将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之前,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是相互分离的,不能相互组装在一起,因此,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必须逐个地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中,这种安装方式存在如下缺点:只适用于在工厂将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等部件预先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中,不便于在现场进行连接器的组装,这样,在需要通过现场管道时,组装好的整个连接器无法通过一些细长管道,因为组装好的整个连接器的外形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能够将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等部件预先组装成一个外形尺寸小于连接器壳体的光缆组件,以便能够通过细长的管道,并且在通过细长的管道之后,该光缆组件能够在现场快速地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能够将连接器的各个部件快速确定地装配到连接器壳体中,有效的减少装配时间及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将连接器的各部件预先组装成一个整体,对插芯端面及光纤起到保护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引起的插芯端面和光纤损伤,提高光纤连接器互联的长期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
插芯组件;
弹簧尾座,设置在插芯组件的后方;和
弹簧,设置在插芯组件和弹簧尾座之间,
其中:
所述弹簧尾座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朝向插芯组件的插入端口,所述插芯组件的一部分能够经由该插入端口插入并组装到容纳腔中;
在插入连接器壳体之前,所述插芯组件以能够相对于弹簧尾座移动但不能从弹簧尾座分离的方式预先组装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并且所述弹簧被压缩和装配在所述容纳腔中,从而使插芯组件、弹簧尾座和弹簧形成一个整体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簧随插芯组件一起组装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或在插芯组件之前预先装配到所述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插芯组件包括:插芯;插入插芯的通孔中的光纤;和插芯尾座,其前端与所述插芯固定连接,其后端组装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插芯与所述插芯尾座形成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插芯尾座的后端的外周上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形成有止退部;并且当所述插芯尾座的后端组装到所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时,所述止退部与所述凸起部配合,以防止所述插芯尾座与所述弹簧尾座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凸起部被构造成连续地环绕所述插芯尾座的整个外圆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止退部为形成在容纳腔的插入端口边缘处的向内延伸的倒扣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止退部为形成在容纳腔中的弹性卡扣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弹簧从所述开口部安装到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由在所述插芯尾座的外圆周上相互分隔开的多个局部凸起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槽口部;并且所述止退部直接由所述槽口部的前侧开口边缘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簧直接从所述弹簧尾座的插入端口安装到所述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还包括:防尘帽,用于套装在所述插芯的前端上;压接环,用于将光缆的加强件压接到弹簧尾座的后端上;和外保护套,用于套装在已经被压接到弹簧尾座的后端上的压接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插入连接器壳体之前,所述光缆、防尘帽、插芯组件、弹簧尾座、弹簧、压接环和外保护套预先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一光缆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外壳体;和能够装配到外壳体中的内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光缆组件插入连接器壳体中,直至弹簧尾座上的凸起卡扣到内壳体中的凹槽中,从而将第一光缆组件和连接器壳体组装在一起;并且在第一光缆组件插入连接器壳体的过程中,组装在插芯的前端上的防尘帽通过连接器壳体前部的孔伸出,从而有效有效保护插芯的端面不受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键,并且在所述插芯尾座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键配合的定位槽,用于确保第一光缆组件正确地插入到连接器壳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光缆组件预先组装到内壳体中,形成一个第二光缆组件;并且所述第二光缆组件单独地插入外壳体中,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纤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插入连接器壳体之前,将除连接器壳体之外的所有部件预先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一光缆组件;和
S20:将第一光缆组件插入并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中,以形成一个完整光纤连接器,
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弹簧尾座和弹簧,所述插芯组件以能够相对于弹簧尾座移动但不能从弹簧尾座分离的方式预先组装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以便将弹簧压缩在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步骤S20之前还包括步骤:将第一光缆组件穿过一个细长的管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组装方法,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除外壳体之外的所有部件预先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二光缆组件;和
S200:将第二光缆组件插入并组装到外壳体中,以形成一个完整光纤连接器,
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弹簧尾座和弹簧,所述插芯组件以能够相对于弹簧尾座移动但不能从弹簧尾座分离的方式预先组装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以便将弹簧压缩在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步骤S200之前还包括步骤:将第二光缆组件穿过一个细长的管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插芯组件包括:插芯;插入所述插芯的通孔中的光纤;和插芯尾座,其前端与所述插芯固定连接,其后端组装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插芯与所述插芯尾座形成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插芯尾座的后端的外周上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形成有止退部;并且当所述插芯尾座的后端组装到所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中时,所述止退部与所述凸起部配合,以防止所述插芯尾座与所述弹簧尾座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凸起部被构造成连续地环绕所述插芯尾座的整个外圆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止退部为形成在容纳腔的插入端口边缘处的向内延伸的倒扣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止退部为形成在容纳腔中的弹性卡扣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弹簧从所述开口部安装到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由在所述插芯尾座的外圆周上相互分隔开的多个局部凸起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弹簧尾座的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槽口部;并且所述止退部直接由所述槽口部的前侧开口边缘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簧直接从所述弹簧尾座的插入端口安装到所述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光纤连接器还包括:防尘帽,用于套装在所述插芯的前端上;压接环,用于将光缆的加强件压接到弹簧尾座的后端上;和外保护套,用于套装在已经被压接到弹簧尾座的后端上的压接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簧尾座上形成有凸起,当第一光缆组件插入并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中时,所述弹簧尾座上的凸起与所述连接器壳体中的凹槽卡扣在一起,从而将第一光缆组件和连接器壳体组装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键,并且在所述插芯尾座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键配合的定位槽,用于确保第一光缆组件正确地插入到连接器壳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等部件预先组装成一个外形尺寸小于连接器壳体的光缆组件,以便能够通过细长的管道,并且在通过细长的管道之后,该光缆组件能够在现场快速地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中,有效的减少装配时间及误操作,而且能对插芯和光纤起到保护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引起的插芯端面和光纤损伤,提高光纤连接器互联的长期可靠性。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的由除壳体之外的各个部件组装成的一个第一光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中的插芯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显示图1中的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4显示图3中所示的组装在一起的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的剖视图;
图5显示图3中的弹簧在装入弹簧尾座之前的示意图;
图6显示图3中的弹簧装入弹簧尾座之后的示意图;
图7显示图1所示的第一光缆组件的剖视图;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插芯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0显示图9所示的组装在一起的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的剖视图;
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显示图1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剖面图;
图13显示将图1所示的第一光缆组件插入图12所示的连接器壳体之后形成的光纤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显示图13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1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显示将图1所示的第一光缆组件插入图15所示的内壳体之后形成的第二光缆组件的剖面图;和
图17显示将图16所示的第二光缆组件插入图15所述的外壳体之后形成的光纤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的由除壳体之外的各个部件组装成的一个第一光缆组件1的立体示意图;图7显示图1所示的第一光缆组件1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7所示,光纤连接器除壳体(参见图11)之外的部件主要包括插芯100、插芯尾座200、弹簧尾座300、弹簧400、防尘帽500、外保护套600、压接环700和光缆10。
如图1和图7所示,防尘帽500套装在插芯100的一端上,用于保护插芯100的端面和光纤。插芯100的另一端固定到插芯尾座200中。弹簧400安装在弹簧尾座300中,插芯尾座200的后端组装到弹簧尾座300中并挤压弹簧400。光缆10的加强件(未标示)通过压接环700被压接到弹簧尾座300的后端部302上,并且外保护套600套装在压接环700上,这样就组装成一个第一光缆组件1。
下面将参照图2至图4来详细说明插芯尾座200、弹簧尾座300和弹簧400之间的组装结构。
图2显示图1中的插芯组件的示意图;图3显示图1中的插芯组件、弹簧400和弹簧尾座300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图4显示图3中所示的组装在一起的插芯组件、弹簧400和弹簧尾座300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弹簧尾座300具有容纳腔306,该容纳腔306具有朝向插芯尾座200的插入端口,插芯尾座200的后端能够经由该插入端口插入并组装到容纳腔306中。
如图2至图4所示,插芯尾座200包括靠近插芯100的定位键204、位于定位键204后侧的第一圆柱部201、与第一圆柱部201连接的第二圆柱部202、以及形成在第一圆柱部201上的凸起部203。
如图2至图4所示,弹簧尾座300的前端部301形成有容纳腔306,容纳腔306中形成有止退部303,这样,当插芯尾座200的后端组装到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中时,止退部303与凸起部203配合,以防止插芯尾座200与弹簧尾座300分离。
如图2至图4所示,插芯尾座200的第二圆柱部202的外径小于第一圆柱部201的外径并且小于弹簧400的内径。这样,第二圆柱部202可以直接插入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中,并穿过弹簧400。
如图2至图4所示,插芯尾座200的凸起部203的外径稍大于弹簧尾座300的插入端口的直径,因此,在将插芯尾座200的后端插入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中时,弹簧尾座300的插入端口会在凸起部203的挤压下弹性地朝外张开,以允许凸起部203进入到容纳腔306中,一旦凸起部203进入容纳腔306中,就不能从容纳腔306中退出,因为止退部303的阻挡,从而将弹簧300压缩在容纳腔306中。
如图2至图4所示,插芯尾座200的第一圆柱部201的外径小于容纳腔306的内径,因此,插芯尾座200能够在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中前后移动预定距离,但不能从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分离,这样,就使插芯100、插芯尾座200、弹簧尾座300和弹簧400组装成一个整体的组件。
图5显示图3中的弹簧400在装入弹簧尾座300之前的示意图;图6显示图3中的弹簧400装入弹簧尾座300之后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部305,通过压缩弹簧400的长度,就可以将弹簧400从开口部305安装到容纳腔306中。
在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凸起部203被构造成连续地环绕插芯尾座200的整个外圆周。止退部303为形成在容纳腔306的插入端口边缘处的向内延伸的倒扣结构。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插芯组件的示意图;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图10显示图9所示的组装在一起的插芯组件、弹簧和弹簧尾座的剖视图。
如图8至图10所示,凸起部203’由在插芯尾座200’的外圆周上相互分隔开的多个局部凸起203’,203’构成。在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槽口部305’,并且止退部303’直接由槽口部305’的前侧开口边缘构成。
尽管已经图示两种用于连接插芯尾座200和弹簧尾座300的连接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例如,止退部303可以为形成在容纳腔306中的弹性卡扣结构,只要其能够防止插芯尾座200从弹簧尾座300分离即可。
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显示图1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剖面图;图13显示将图1所示的第一光缆组件插入图12所示的连接器壳体之后形成的光纤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显示图13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的剖面图。
如图11至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插入连接器壳体之前,光缆10、防尘帽500、插芯组件、弹簧尾座300、弹簧400、压接环700和外保护套600预先组装在一起,形成如图1所示的一个完整的第一光缆组件1。然后,第一光缆组件1再插入连接器壳体中,直至弹簧尾座300上的凸起304卡扣到内壳体900中的凹槽中,从而将第一光缆组件1和连接器壳体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纤连接器。在第一光缆组件1插入连接器壳体的过程中,不需要将防尘帽500从组件上取下,防尘帽500可以通过壳体前部的孔伸出,这样有效保护了插芯100的端面不受损伤。
如图12所示,在内壳体90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键901,并且在插芯尾座200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键901配合的定位槽(未图示),只有当插芯尾座200上的定位槽与内壳体900的内壁上的第一定位键901对准时,第一光缆组件1才能插入连接器壳体中,因此,能够确保第一光缆组件1正确地插入到连接器壳体中。
如图12所示,内壳体900上的第一定位键901与外壳体800上的第二定位键801对准,外壳体800上的第二定位键801用于与适配器中的定位槽配合。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插入连接器壳体之前,由于防尘帽500预先组装到插芯100上,因此,能够有效防止插芯端面和光纤在装配的过程中受到损伤。
图1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图16显示将图1所示的第一光缆组件插入图15所示的内壳体之后形成的第二光缆组件的剖面图;和图17显示将图16所示的第二光缆组件插入图15所述的外壳体之后形成的光纤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5至图17所示,连接器壳体包括:外壳体800;和能够装配到外壳体800中的内壳体900。
在图15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光缆组件1预先组装到内壳体900中,形成一个第二光缆组件2。然后,第二光缆组件2单独地插入外壳体800中,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纤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插入连接器壳体之前,将除连接器壳体之外的所有部件预先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一光缆组件1;和
S20:将第一光缆组件1插入并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中,以形成一个完整光纤连接器,
其中,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弹簧尾座300和弹簧400,插芯组件以能够相对于弹簧尾座300移动但不能从弹簧尾座300分离的方式预先组装到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中,以便将弹簧400压缩在容纳腔306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之前还包括步骤:将第一光缆组件1穿过一个细长的管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组装方法,光纤连接器包括内壳体900和外壳体800,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除外壳体800之外的所有部件预先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二光缆组件2;和
S200:将第二光缆组件2插入并组装到外壳体800中,以形成一个完整光纤连接器,
其中,光纤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弹簧尾座300和弹簧400,插芯组件以能够相对于弹簧尾座300移动但不能从弹簧尾座300分离的方式预先组装到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中,以便将弹簧400压缩在容纳腔306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00之前还包括步骤:将第二光缆组件2穿过一个细长的管道。
在前述实施例中,插芯组件、弹簧尾座300和弹簧400等部件可以在现场预先快速地组装成一个外形尺寸小于连接器壳体的光缆组件,以便能够通过细长的管道,并且在通过细长的管道之后,该光缆组件能够在现场快速地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中,有效的减少装配时间及误操作,而且能对插芯和光纤起到保护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引起的插芯端面和光纤损伤,提高光纤连接器互联的长期可靠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
插芯组件;
弹簧尾座(300),设置在插芯组件的后方;和
弹簧(400),设置在插芯组件和弹簧尾座(300)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尾座(300)具有容纳腔(306),所述容纳腔(306)具有朝向插芯组件的插入端口,所述插芯组件的一部分能够经由该插入端口插入并组装到容纳腔(306)中;
在插入连接器壳体之前,所述插芯组件以能够相对于弹簧尾座(300)移动但不能从弹簧尾座(300)分离的方式预先组装到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中,并且所述弹簧(400)被压缩和装配在所述容纳腔(306)中,从而使插芯组件、弹簧尾座(300)和弹簧(400)形成一个整体的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400)随插芯组件一起组装到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中或在插芯组件之前预先装配到所述容纳腔(306)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组件包括:
插芯(100);和
插芯尾座(200),其前端与所述插芯(100)固定连接,其后端组装到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100)与所述插芯尾座(200)形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芯尾座(200)的后端的外周上形成有凸起部(203);
所述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中形成有止退部(303);并且
当所述插芯尾座(200)的后端组装到所述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中时,所述止退部(303)与所述凸起部(203)配合,以防止所述插芯尾座(200)与所述弹簧尾座(300)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203)被构造成连续地环绕所述插芯尾座(200)的整个外圆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退部(303)为形成在容纳腔(306)的插入端口边缘处的向内延伸的倒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部(303)为形成在容纳腔(306)中的弹性卡扣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306)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部(305),所述弹簧(400)从所述开口部(305)安装到容纳腔(306)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203)由在所述插芯尾座(200)的外圆周上相互分隔开的多个局部凸起(203’,203’)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簧尾座(300’)的容纳腔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槽口部(305’);并且
所述止退部(303’)直接由所述槽口部(305’)的前侧开口边缘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400)直接从所述弹簧尾座(300’)的插入端口安装到所述容纳腔中。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尘帽(500),用于套装在所述插芯(100)的前端上;
压接环(700),用于将光缆(10)的加强件压接到弹簧尾座(300)的后端上;和
外保护套(600),用于套装在已经被压接到弹簧尾座(300)的后端上的压接环(70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插入连接器壳体之前,所述光缆(10)、防尘帽(500)、插芯组件、弹簧尾座(300)、弹簧(400)、压接环(700)和外保护套(600)预先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一光缆组件(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
外壳体(800);和
能够装配到外壳体(800)中的内壳体(90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缆组件(1)插入连接器壳体中,直至弹簧尾座(300)上的凸起(304)卡扣到内壳体(900)中的凹槽中,从而将第一光缆组件(1)和连接器壳体组装在一起;并且
在第一光缆组件(1)插入连接器壳体的过程中,组装在插芯(100)的前端上的防尘帽(500)通过连接器壳体前部的孔伸出,从而有效有效保护插芯(100)的端面不受损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壳体(90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键(901),并且在所述插芯尾座(200)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键(901)配合的定位槽,用于确保第一光缆组件(1)正确地插入到连接器壳体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缆组件(1)预先组装到内壳体(900)中,形成一个第二光缆组件(2);并且
所述第二光缆组件(2)单独地插入外壳体(800)中,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纤连接器。
CN201420066393.1U 2014-02-14 2014-02-14 光纤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8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6393.1U CN203688855U (zh) 2014-02-14 2014-02-14 光纤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6393.1U CN203688855U (zh) 2014-02-14 2014-02-14 光纤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88855U true CN203688855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10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66393.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8855U (zh) 2014-02-14 2014-02-14 光纤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8885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9815A (zh) * 2014-02-14 2015-08-1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WO2016095213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Harden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pre-compressed spring
CN108199194A (zh) * 2018-02-06 2018-06-22 绵阳鼎圣机械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应用该连接器的汽车充电装置
US10215929B2 (en) 2015-05-20 2019-02-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lug protection cap,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fiber plug, and network device
CN108199194B (zh) * 2018-02-06 2024-05-24 绵阳鼎圣机械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应用该连接器的汽车充电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9815A (zh) * 2014-02-14 2015-08-1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4849815B (zh) * 2014-02-14 2017-01-18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WO2016095213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Harden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pre-compressed spring
US10180541B2 (en) 2014-12-19 2019-01-15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Harden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pre-compressed spring
US10451811B2 (en) 2014-12-19 2019-10-22 Adc Telecommunications (Shanghai) Distribution Co., Ltd. Harden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pre-compressed spring
US10983284B2 (en) 2014-12-19 2021-04-20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Harden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pre-compressed spring
US10215929B2 (en) 2015-05-20 2019-02-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lug protection cap,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fiber plug, and network device
US10527801B2 (en) 2015-05-20 2020-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lug protection cap,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fiber plug, and network device
CN108199194A (zh) * 2018-02-06 2018-06-22 绵阳鼎圣机械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应用该连接器的汽车充电装置
CN108199194B (zh) * 2018-02-06 2024-05-24 绵阳鼎圣机械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应用该连接器的汽车充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9815A (zh) 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8241192B (zh) 一种光纤连接头和光纤连接组件
CN104849816A (zh) 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4553814A (en) Detachable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70131509A1 (en) Towing assembly, fiber optic connector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and assembling the same
US9110253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optical connector
WO2018044728A1 (en) End face cleaning gel for hardened multi-fiber optical connectors; and methods
US20110013876A1 (en) Fiber Optic Dust Cap and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Multi-Fiber Optical Cables
CN102520489A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03688855U (zh) 光纤连接器
CN102967902A (zh) 光纤连接器
US20180003900A1 (en) Expanded Beam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3825235U (zh) 光纤连接器
CN102565963A (zh) 一种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02433571U (zh) 一种高密度光纤连接器
CN203350483U (zh) 光纤连接器
TW201341875A (zh) 光纖連接器
CN203941313U (zh) 一种无插针光纤对接适配器及其组件
US9360633B2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optical connector
CN105511020B (zh) 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2204954U (zh) 熔接式光纤连接器
JPS62139506A (ja) 光フアイバコネクタ
CN112904504B (zh) 一种预成端型延长接续盒
CN215932196U (zh) 一种一体化lc光纤活动连接器
CN216083170U (zh) 一种光纤接续装置和光纤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