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7195U -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87195U
CN203687195U CN201320865901.8U CN201320865901U CN203687195U CN 203687195 U CN203687195 U CN 203687195U CN 201320865901 U CN201320865901 U CN 201320865901U CN 203687195 U CN203687195 U CN 203687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fan
fans
rotating shaft
indoo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659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彰二
大石雅之
佐佐木辰也
福井智哉
松本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31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6683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87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871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室内机(40)中,借助带驱动机构(30)而将风扇驱动用的马达(10)与两个风扇(4)连接,风扇(4)的轴套的外径小于马达(10)的主体的外径。另外,对室内机(40)而言,在与马达(10)的旋转轴(17)正交的平面上,马达(10)配置于不与风扇(4)重叠的位置,在马达(10)的旋转轴(17)方向上的马达(10)与风扇(4)的配置关系中,马达(10)的主体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风扇(4)的叶片重叠的位置。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风扇与热交换器收纳于箱体内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将风扇与热交换器收纳于箱体内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作为这种室内机提出有如下结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箱体,其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且在下部形成有吹出口;轴流型或者斜流型的风扇,其设置于箱体内的吸入口的下游侧;以及热交换器,其设置于箱体内的风扇的下游侧、且设置于吹出口的上游侧,使从风扇吹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对于该空调机的室内机而言,由于风扇设置于热交换器的上游侧,所以减少了流入到风扇的空气的流动的紊乱,因此,能够抑制从风扇产生的噪声。
专利文献1:WO2010/089920号
具有专利文献1那样的轴流型或者斜流型的风扇的空调机构成为:每个风扇都具备风扇驱动用马达,风扇驱动用马达与风扇的轴套(boss)直接连结。也就是说,具有专利文献1那样的轴流型或者斜流型的风扇的空调机构成为在风扇的中心部配置有风扇驱动用马达。因此,风扇部分的通风面积大概形成为由风扇的轴套或者马达外径中的较大的一方、与风扇的外径(≈承口(bell mouth)内径)夹着的甜甜圈(donuts)状的圆环区域。通过增大该通风面积,能够降低相同风量时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并且降低通风速度(动压损失),从而能够构成为可以削减电力消耗的送风性能较高的风扇。
然而,近年来,为了实现室内机的省能性、高能力化而频繁地实施了增大送风量的设计。进而,近年来,由于削减了作为强力磁铁的材料的稀土的使用量,故此呈现出难以实现马达的小型化的倾向。也就是说,近年来呈现出风扇驱动用马达趋向大型化的倾向。因此,对于具有专利文献1那样的轴流型或者斜流型的风扇的空调机而言存在如下课题:风扇驱动用马达外径变大,难以扩大风扇部分的通风面积,由此难以改善风扇性能。另外,对于具有专利文献1那样的轴流型或者斜流型的风扇的空调机还存在如下课题:随着风扇驱动用马达的大型化而使得空调机的室内机也变得大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对于该空调机的室内机而言,即使在马达外径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风扇部分的通风面积与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相比更大,并且能够抑制室内机的大型化。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箱体,该箱体形成有吸入口与吹出口;轴流型或者斜流型的多个风扇,上述多个风扇设置于上述箱体内的上述吸入口的下游侧;至少一个风扇驱动用马达,上述风扇驱动用马达驱动上述多个风扇;以及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设置于上述箱体内的上述风扇的下游侧、且设置于上述吹出口的上游侧,使从上述风扇吹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上述风扇驱动用马达借助具有将该风扇驱动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风扇的带的带驱动机构而与数量多于该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数量的上述风扇连接,对于借助上述带驱动机构而连接的上述风扇驱动用马达以及上述风扇而言,上述风扇的轴套的外径比上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主体的外径小,在与上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上,上述风扇驱动用马达配置于不与上述风扇重叠的位置,在上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上述风扇驱动用马达与上述风扇的配置关系中,上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主体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上述风扇的叶片重叠的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具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风扇驱动用马达借助具有将该风扇驱动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风扇的带的带驱动机构而与数量多于该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数量的风扇连接。并且,对于借助带驱动机构而连接的风扇驱动用马达以及风扇而言,风扇的轴套的外径比风扇驱动用马达的主体的外径小,在与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上,风扇驱动用马达配置于不与风扇重叠的位置。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使在马达外径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风扇部分的通风面积与以往相比更大。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相同风量时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并且降低通风速度(动压损失),能够削减电力消耗。
进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借助带驱动机构而连接的风扇驱动用马达以及风扇而言,在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风扇驱动用马达与风扇的配置关系中,风扇驱动用马达的主体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所述风扇的叶片重叠的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使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个例子的主要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单元的仰视图。
图4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另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又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又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又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又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又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又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单元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2的A-A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支承件的又一例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1a…背面箱体;1b…上面箱体;1c…前面箱体;1d…侧面箱体;2…吸入口;3…吹出口;4…风扇;5…热交换器;6…指状防护件;7…空气过滤器;9…轴套;10…马达;14…旋转轴(风扇);17…旋转轴(马达);18…带罩;18a…盖状部件;20…风扇单元;21…基板;22…承口;23…轴承支架;24…风扇支承件;25…凹部;30…带驱动机构;31…带轮;32…带轮;33…带;40…室内机;B…线段;C…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个例子的主要部件的纵剖视图。基于图1,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室内机40利用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来朝室内等空调对象区域供给空调后的空气。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有时各构成部件的大小、详细形状与实际情形不同。另外,以室内机40安装于空调对象区域的壁面的壁挂型的情况为例而进行示出。
室内机40主要具有:箱体1,其形成有用于将室内空气朝内部吸入的吸入口2以及用于将空调后的空气朝空调对象区域供给的吹出口3;风扇4,其收纳于上述箱体1内,从吸入口2吸入室内空气,并从吹出口3吹出空调后的空气;以及热交换器5,其配设于从风扇4到吹出口3的风路,通过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形成空调后的空气。
箱体1是形成室内机40的骨架并且以风路的构成为目的而形成的部位的总称,可以由多个部件的组合而构成,也可以形成为一体构造。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1所示,由背面箱体1a、上面箱体1b、前面箱体1c以及侧面箱体1d构成箱体1,并由这些箱体形成闭合的风路。此处,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而言,风扇4配置于热交换器5的上游侧。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形成为利用风扇4朝热交换器5压入空气的结构。因此,若箱体1的密闭度较低,则从风扇4排出的空气不通过热交换器5而是从箱体1的间隙流出。因此,在风扇4配置于热交换器5的上游侧的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中,需要提高从风扇4排出的空气直至通过热交换器5为止的风路的封闭度,并需要将从风扇4排出的空气朝热交换器5导入而又不使之泄漏,由此而有效地进行热交换。
吸入口2以开口的方式而形成于箱体1的上部。吹出口3以开口的方式而形成于箱体1的下部(更详细而言,为箱体1的前表面部下侧)。风扇4例如为轴流型或者斜流型的风扇,配设在吸入口2的下游侧且配设在热交换器5的上游侧。热交换器5配置在风扇4的风向下侧。该热交换器5例如采用翅片管型、波纹翅片型热交换器等。另外,在风扇4的吸入口2设置有用于防止与旋转的风扇4接触的指状防护件6、以及将室内空气中所含有的尘埃过滤排除的空气过滤器7。进而,在吹出口3设置有对气流的吹出方向进行控制的机构,例如设置有省略图示的叶片(vane)等。此外,从图1中省略了对室内机40的风扇驱动用马达、叶片驱动用马达等进行控制的电基板等。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的风扇4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单元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示出该风扇单元的仰视图。此外,图2是从上方观察风扇单元而得的立体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形成为在将风扇4组装成风扇单元20之后再安装于箱体1的结构。该风扇单元20具备:基板21;多个风扇4(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两个);作为用于驱动风扇4的风扇驱动用马达的马达10;以及将多个风扇4与马达10连接的带驱动机构30。朝基板21安装马达10的方法例如如下所示:在基板21形成有长孔,利用穿过该长孔的螺栓将马达10与基板21紧固连结。通过以该方式将马达10安装于基板21,能够在长孔的长轴方向上调整马达10的安装位置,所以在组装风扇单元20时能够调整带33的张力。另外,例如可以将马达10滑动自如地安装于基板21,利用弹簧等在对带33施加张力的方向上对马达10施力(支承)。通过以该方式将马达10安装于基板21,也能够使马达10具有作为自动张紧器的功能。
基板21构成箱体1的一部分,形成为与由背面箱体1a、前面箱体1c以及侧面箱体1d形成的风路相同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该基座板21形成有与风扇4的个数对应的两个贯通孔,在上述两个贯通孔分别一体成形或分体安装有承口22。该基板21在吸入口2的下游侧以将由背面箱体1a、前面箱体1c以及侧面箱体1d形成的风路封闭的方式而安装于上述背面箱体1a、前面箱体1c以及侧面箱体1d。在该状态下,基板21的上下的风路由承口22连通。
另外,俯视观察(在与马达10的旋转轴17垂直的平面)时,在各承口22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将风扇4的旋转轴14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支架(bearing mount)23。并且,上述轴承支架23分别借助例如棒状的多个风扇支承件24而连接、固定于承口22。上述轴承支架23以及风扇支承件24配置于风扇4的下方、亦即风扇4的下游侧。此处,轴承支架23以及风扇支承件2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承构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各承口22的风扇支承件24配置为相对于与承口22的并列设置方向正交的平面对称。
两个风扇4在位于该风扇4的中心部的轴套9设置有旋转轴14。并且,俯视观察时,各风扇4配置于承口22的内周面侧,各风扇4的旋转轴1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轴承支架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了确保风扇4部分的较大的通风面积,使风扇4的轴套9的外径形成为小于马达10的外径。
俯视观察时,马达10配置于与各风扇4不重叠的位置、且固定于基板21。另外,基板21的马达10的安装位置形成为凹部25,侧视观察马达10时,马达10的主体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风扇4的叶片高度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对于马达10而言,在马达10的旋转轴17方向上的马达10与风扇4的配置关系中,马达10的主体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风扇4的叶片重叠的位置。
带驱动机构30具备:安装于各风扇4的旋转轴14的带轮31;安装于马达10的旋转轴17的带轮32;以及挂绕于带轮31以及带轮32的带33。也就是说,马达10形成为借助带驱动机构30来与数量多于其自身数量的风扇4连接、从而利用带33将马达10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这些风扇4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虽然形成为由一根带33将一个马达10与两个风扇4连接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形成为由不同的带33将马达10与各风扇4连接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带驱动机构30的带33与风扇支承件24重叠的结构。进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各风扇4的旋转轴14以及马达10的旋转轴17向基板21的下方突出,带轮31、32安装于上述这些旋转轴14、17的突出部分。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1中,形成为带驱动机构30的带轮31以及带33配置于轴承支架23以及风扇支承件24的下游侧的结构。此外,如上所述,风扇支承件24配置为相对于与承口22的并列设置方向(即风扇4的并列设置方向)正交的平面对称。俯视观察时,带33与这种风扇支承件24重叠,所以在本实施方式1中,马达10以及各风扇4被配置成,由直线将马达10的旋转轴17以及各风扇4的旋转轴14这3点连接而得的三角形构成为以马达10的旋转轴17为顶点(底边的对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如上所述,在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构成的室内机40中,利用带驱动机构30将一个马达10与数量比该马达10的数量多的风扇4连接。并且,风扇4的轴套9形成为比马达10的主体的外径小,俯视观察时,马达10配置于不与风扇4重叠的位置。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而言,即使在马达10的主体的外径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风扇4部分的通风面积(大概为由风扇4的轴套9与风扇4的外径(≈承口22的内径)夹着的圆形的圆环区域)与以往相比更大。因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能够降低相同风量时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并且能够降低通风速度(动压损失)而削减电力消耗。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中,侧视观察马达10时,马达10的主体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风扇4的叶片高度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对于马达10而言,在马达10的旋转轴17方向上的马达10与风扇4的配置关系中,马达10的主体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风扇4的叶片重叠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也能够使纵向的尺寸(马达10的旋转轴17方向上的尺寸)紧凑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中,俯视观察时,带33与风扇支承件24形成为互相重叠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能够降低通风阻力,能够抑制风扇4的性能(相同风量时的静压上升、效率、噪声)的降低。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带33配置于风扇支承件24的下游侧。因此,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而言,风扇4所生成的气流不会直接朝带33喷射,所以能够防止因暴露于未由空气过滤器7除去的尘埃、油以及化学物质而导致带33的材料劣化以及运转不良情况等。由于只要以重叠的方式将风扇支承件24配置于风向上侧、且将带33配置于风向下侧即可达成上述效果,所以未必一定要如图3那样将风扇支承件24以及带33配置于风扇4的下游侧。也就是说,即便将风扇支承件24以及带33配置于风扇4的上游侧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而言,马达10以及各风扇4配置成,使得由直线将马达10的旋转轴17以及各风扇4的旋转轴14这3点连接而得的三角形形成为以马达10的旋转轴17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因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能够采用如下承口22,当将带33与风扇支承件24配置为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互相重叠时,借助上述承口22而使得风扇支承件24配置为相对于与风扇4的并列设置方向正交的平面对称。因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40能够实现承口22的共通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33使用了氟系橡胶,从而能够提高对于油污的耐性。进而,带轮31、33与带33的接触部使用了性质相同的原材料,从而能够防止带轮31、33或者带33的严重的单边磨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利用带驱动机构30将两个风扇4与一个马达10连接的情况,但是,即使利用带驱动机构30将3个以上的风扇4与一个马达10连接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仅具备一个马达10的室内机40进行了说明,但是,室内机40当然可以具备多个马达10。在该情况下,只要利用带驱动机构30将多个风扇4与各马达10中的每一个连接,便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另外,对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空气从箱体1的上部吸入并从下部吹出的室内机40进行了说明,但是,形成于箱体1的吸入口2以及吹出口3的位置是任意的。例如,对于将空气从箱体的下部吸入并从上部吹出的室内机而言,也能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由相同的带驱动机构30连接的风扇4以及马达10的配置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未特别记载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从而针对相同的功能、结构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描述。
图4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此外,图4(a)是示出风扇4、马达10以及带驱动机构30(带轮31、32、带33)的仰视图。另外,图4(b)是为了容易理解风扇4以及马达10的配置位置而仅示出风扇4的旋转轴14及安装于该旋转轴14的带轮31、马达10的旋转轴17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7的带轮32、以及挂绕于带轮31、32的带33的图。
例如,如图4所示,当利用带驱动机构30将两个风扇4与一个马达10连接时,相对于将相邻的风扇4的旋转轴14(即带轮31中心)连结的线段B(旋转轴14之间的有限长度的直线),可以将马达10的旋转轴17以及带轮32配置于与线段B垂直相交的直线上的不处于线段B上的位置。
通过以该方式配置风扇4以及马达10,能够有效地利用存在于相邻的风扇4之间的空余空间,所以能够提高风扇4与马达10的安装性,从而能够紧凑地构成室内机40的宽度方向上的空间(风扇4并列设置方向上的空间)。
图5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另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此外,图5(a)是示出风扇4、马达10以及带驱动机构30(带轮31、32、带33)的仰视图。另外,图5(b)是为了容易理解风扇4以及马达10的配置位置而仅示出风扇4的旋转轴14及安装于该旋转轴14的带轮31、马达10的旋转轴17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7的带轮32、以及挂绕于带轮31、32的带33的图。
例如,如图5(a)、(b)所示那样,当利用带驱动机构30将两个风扇4与一个马达10连接时,可以在通过相邻的风扇4的旋转轴14的直线C上配置马达10的旋转轴17以及带轮32。也就是说,可以在相同的直线C上配置风扇4的旋转轴14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4的带轮31、以及马达10的旋转轴17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7的带轮32。
通过以该方式配置风扇4以及马达10,能够紧凑地构成室内机40的进深方向上的空间(与风扇4的并列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空间)。
此外,如图5(c)所示那样,即使在将相邻的风扇4的旋转轴14连结的线段B(直线C上的、旋转轴14之间的有限长度部分)上配置马达10的旋转轴17以及带轮32,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图6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又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此外,图6(a)是示出风扇4、马达10以及带驱动机构30(带轮31、32、带33)的仰视图。另外,图6(b)是为了容易理解风扇4以及马达10的配置位置而仅示出风扇4的旋转轴14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4的带轮31、马达10的旋转轴17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7的带轮32、以及挂绕于带轮31、32的带33的图。
例如,如图6(a)、(b)所示,当利用带驱动机构30将3个以上的风扇4与一个马达10连接时,与图5(a)、(b)相同,可以在通过两端部的风扇4的旋转轴14的直线C上配置马达10的旋转轴17和带轮32、以及两端部以外的风扇4的旋转轴14和带轮32。也就是说,可以在相同的直线C上配置所有风扇4的旋转轴14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4的带轮31、以及马达10的旋转轴17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7的带轮32。
通过以该方式配置风扇4以及马达10,与图5(a)、(b)相同,能够紧凑地构成室内机40的进深方向上的空间(与风扇4的并列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空间)。
此外,如图6(c)所示,与图5(c)相同,即使在将两端部的风扇4的旋转轴14连结的线段B(直线C中的旋转轴14之间的有限长度部分)上配置所有风扇4的旋转轴14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4的带轮31、以及马达10的旋转轴17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7的带轮32,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图7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又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此外,图7是为了容易理解风扇4以及马达10的配置位置而仅示出风扇4的旋转轴14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4的带轮31、马达10的旋转轴17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7的带轮32、以及挂绕于带轮31、32的带33的图。
例如,如图7那样,当利用带驱动机构30将3个以上的风扇4与一个马达10连接时,可以在将两端部的风扇4的旋转轴14(即带轮31中心)连结的线段B上配置两端部以外的风扇4的旋转轴14以及带轮32。并且,与图4相同,可以将马达10的旋转轴17以及带轮32配置于与线段B垂直相交的直线上的不处于线段B上的位置。
通过以该方式配置风扇4以及马达10,能够有效地利用相邻的风扇4之间存在的空余空间,所以能够提高风扇4与马达10的安装性,能够紧凑地构成室内机40的宽度方向上的空间(风扇4并列设置方向上的空间)。
图8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以及马达的又一配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此外,图8(a)是示出风扇4、马达10以及带驱动机构30(带轮31、32、带33)的仰视图。另外,图8(b)是为了容易理解风扇4以及马达10的配置位置而仅示出风扇4的旋转轴14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4的带轮31、马达10的旋转轴17和安装于该旋转轴17的带轮32、以及挂绕于带轮31、32的带33的图。
例如,如图8所示,当利用带驱动机构30将3个以上的风扇4与一个马达10连接时,相对于将两端部的风扇4的旋转轴14(即带轮31中心)连结的线段B,可以将两端部以外的风扇4的旋转轴14以及带轮32配置于与线段B垂直相交的直线上的不处于线段B上的位置。此时,只要是与线段B相交的直线上即可,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地将马达10的旋转轴17以及带轮32配置于线段B上,也可以如图9(c)~图10(h)所示那样地配置于不处于线段B上的位置。
当利用带驱动机构30将3个以上的风扇4与一个马达10连接时,通过以该方式配置风扇4以及马达10,与图7所示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紧凑地构成室内机40的宽度方向上的空间(风扇4并列设置方向上的空间)。
然而,如图8~图10所示,在将两端部以外的风扇4的旋转轴14以及带轮32配置于与线段B垂直相交的直线上的不处于线段B上的位置的情况下,并非不将马达10的旋转轴17以及带轮32配置于与线段B相交的直线上便无法获得实施方式1所示的效果。通过与其它构造物的并用,如图11所示那样,即使将马达10的旋转轴17以及带轮32配置于与线段B相交的直线上以外的位置,也能够获得实施方式1所示的效果。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2中并未特别述及,但是能够适当地采用配置带33的卷绕角调整用的惰轮(idler)、张力调整用的张紧器等的带驱动方面的普通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3.
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带33与风扇支承件24重叠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风扇支承件。此外,对于在本实施方式3中并未特别记载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相同,针对相同的功能、结构而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描述。
图1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风扇单元的仰视图。另外,图13是图12的A-A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风扇支承件24的一部分如图12所示那样构成为中空半敞开构造(内部为中空形状、且外周部的一部分敞开的构造),在其内部配置有带33。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风扇支承件24的一部分作为带罩18而发挥功能。
通过以该方式将风扇支承件24的一部分用作带罩18,能够紧凑地构成供风扇支承件24与带33配设的空间。进而,例如图14所示,构成为利用盖状部件18a而使带罩18的敞开部分闭合,由此能够提高风扇支承件24的强度,进一步抑制使带33暴露于尘埃、油以及化学物质中的情况。另外,还能够获得阻隔因带33与带轮31、32啮合而产生的噪声的效果。
以上,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虽然并未特别述及具备室内机40的空调机的结构、亦即室内机40与室外机的连接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室内机40与室外机的连接结构。可以在一台室内机40与一台室外机连接的空调机中采用上述室内机40,也可以在多台室内机40与一台室外机连接的空调机中使用上述室内机40。也就是说,通过在公知的各种空调机采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示出的室内机40,能够获得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所示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
箱体,该箱体形成有吸入口与吹出口;
轴流型或者斜流型的多个风扇,所述多个风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所述吸入口的下游侧,
至少一个风扇驱动用马达,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驱动所述多个风扇;以及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所述风扇的下游侧、且设置于所述吹出口的上游侧,使从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借助具有将该风扇驱动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风扇的带的带驱动机构而与数量多于该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数量的所述风扇连接,
对于借助所述带驱动机构而连接的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以及所述风扇而言,
所述风扇的轴套的外径比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主体的外径小,
在与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上,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配置于不与所述风扇重叠的位置,
在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与所述风扇的配置关系中,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主体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所述风扇的叶片重叠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借助所述带驱动机构而连接的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以及所述风扇的旋转轴,在与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上配置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上,
借助所述带驱动机构而连接的所有所述风扇的旋转轴配置于将两端部的所述风扇的旋转轴连结所得的线段上,
借助所述带驱动机构而连接的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配置于与所述线段垂直相交的直线上的、不处于所述线段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3个以上的所述风扇借助所述带驱动机构而与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连接,
在与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上,
借助所述带驱动机构而连接的所述风扇中的除配置于两端部的所述风扇以外的所述风扇的旋转轴,配置于与将两端部的所述风扇的旋转轴连结所得的线段垂直相交的直线上的、不处于所述线段上的位置,
借助所述带驱动机构而连接的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配置于与所述线段垂直相交的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所述风扇的旋转轴的支承构造,
所述带驱动机构的所述带在与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上配置于与所述支承构造重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构造中的至少一部分为中空构造,
所述带驱动机构的所述带配置于成为中空构造的所述支承构造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配置于所述支承构造的下游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内周面侧设置有所述风扇的多个承口,
所述支承构造设置于该承口,
借助所述带驱动机构而与一个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连接的所述风扇为两个,
一个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以及两个所述风扇配置成,使得由直线而将一个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以及两个所述风扇的旋转轴连接的三角形构成为以所述风扇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轴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所述支承构造配置为相对于与借助同一所述带驱动机构而连接的两个所述风扇的并列设置方向正交的平面对称。
9.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CN201320865901.8U 2012-12-28 2013-12-25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71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7551 2012-12-28
JP2012-287551 2012-12-28
JP2013-113158 2013-05-29
JP2013113158A JP6066833B2 (ja) 2012-12-28 2013-05-29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87195U true CN203687195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0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65901.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7195U (zh) 2012-12-28 2013-12-25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871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535A (zh) * 2018-08-13 2021-03-26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碗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535A (zh) * 2018-08-13 2021-03-26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碗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4540B (zh) 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
CN107421005B (zh) 轻便窗式空调器
CN102374584B (zh) 改进气流循环的室内机以及采用该室内机的挂式空调
CN204089478U (zh) 散热式电机
CN104566672B (zh) 窗机空调
CN204830240U (zh) 可携式直流冷气机
CN104428595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机
CN204678510U (zh) 窗机空调
CN103162353A (zh) 空调器
CN203518160U (zh) 挡板摆动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
CN102644967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3687195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CN202833324U (zh) 高效能风机止漏装置
US20150337855A1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drive motor of double suction blower
CN20337563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20140071615A (ko) 강제배기와 자연환기 기능을 동시에 구비한 루버장치
KR20140125523A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사용한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
JP606683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4033964A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06642355B (zh) 一种多功能壁挂式空调器
CN203308751U (zh) 一种前倾式双联空调离心风机
KR20090008629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617174B (zh) 空调的室外单元以及室外单元的鼓风机
WO2011092863A1 (ja) 送風機及びこの送風機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装置
KR20130012777A (ko) 이중 블레이드를 갖는 시로코 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