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6048U - 差动齿轮机构 - Google Patents
差动齿轮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86048U CN203686048U CN201320760793.8U CN201320760793U CN203686048U CN 203686048 U CN203686048 U CN 203686048U CN 201320760793 U CN201320760793 U CN 201320760793U CN 203686048 U CN203686048 U CN 2036860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fferential
- pinion shaft
- gear
- side gears
- differential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2—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3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externally-actuatable means
- F16H48/32—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externally-actuatable means using fluid pressure actu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构造的差动齿轮机构包括具有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的差速器壳体。该第一和第二壳体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该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可旋转地安装在该差速器壳体中。多个小齿轮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多个小齿轮中的每个可旋转地安装在各自的小齿轮轴上。每个小齿轮轴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每个小齿轮轴的第一端部对准多个紧固件中的一紧固件,这样通过接触多个紧固件中的相应紧固件防止各个小齿轮轴的轴向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一种差速齿轮组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保持差速器横轴的差速齿轮箱体装置。
背景技术
提供一种差速齿轮机构,该差速齿轮机构设置在车轴组件中并用于从驱动轴向一对输出轴传递转矩。该驱动轴能通过使用与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上的齿圈啮合的锥齿轮驱动该差速器。在汽车应用中,差速器允许安装在轴组件任一端的轮胎以不同速度转动。当车辆转弯时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外侧轮胎壁内侧轮胎移动更大的弧线距离。这样,外侧轮胎必须以比内侧轮胎更快的速度转动以补偿行驶的更大距离。该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允许从驱动轴向输外侧轮胎轴传输转矩且同时允许输外侧轮胎轴根据需要以不同速度转动的齿轮装置。该齿轮装置通常包括安装用于随相应输出轴转动的一对侧齿轮。多个十字销或小齿轮轴固定地安装在用于随之转动的差速器壳体上。安装相应用于与小齿轮轴转动的并与两个侧齿轮都啮合的多个小齿轮。
一些差动齿轮机构包括变牵引力差速器。典型地,离合器组件设置在侧齿轮之一和差速器壳体相邻面之间。离合器组件或锁止机构工作以限制齿轮壳体和另一侧齿轮之间的相对转动。在这种差速器中,通过几个不同方法之一实现离合器组件或锁止机构的接合(延迟差速)。一些构造包括能致动以使得离合器组件在分离、接合和部分接合状态之间移动的活塞。
这里提供背景说明用于大致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目的。这里提及的发明人的工作,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的程度,以及可不作为现有技术限定的 描述的方面既不明确也不隐含地被认定为反对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构造的差速齿轮机构包括具有与差速器壳体旋转轴线同轴地对准的第一和第二输出轴开口的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具有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该第一和第二壳体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第一和第二侧齿轮旋转安装在差速器壳体该差速器壳体中。第一和第二侧齿轮沿差速器壳体旋转轴线同轴地对准。该第一侧齿轮具有构造成提供与接纳在第一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一输出轴的第一转矩传输连接的第一轴开口。第二侧齿轮具有构造成提供与接纳在第二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二输出轴的第二转矩传输连接的第二轴开口。多个小齿轮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该多个小齿轮中的每个可旋转地安装在各自小齿轮轴上。每个小齿轮轴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多个小齿轮轴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啮合以形成构造成在小齿轮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传输转矩以驱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转矩传输装置。该转矩传输装置还能构造成允许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以彼此不同的转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每个小齿轮轴的第一端与多个紧固件中的一紧固件对准,这样通过连接该多个紧固件的相应紧固件防止各个小齿轮轴的轴向运动。
根据附加技术特征,每个小齿轮轴被对准成使其第二端与相邻小齿轮轴接合。多个紧固件包括多个螺栓,每个螺栓具有螺纹轴和头部。小齿轮轴的第二端与各自螺栓头部对准。该多个紧固件沿各自紧固件轴线延伸。小齿轮轴沿各自小齿轮轴线延伸。每个相应对准的紧固件和小齿轮轴的紧固件轴线和小齿轮轴线可以是垂直的。
根据另一些特征,小齿轮轴的每个第二端可以是锥形的。所述小齿轮轴包括三对小齿轮轴。每对小齿轮轴包括彼此同轴的第一和第二小齿轮轴。至少一小齿轮轴具有沿外圆周面形成的凹槽。每个小齿轮轴具有沿外圆周面形成的至少一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附加技术特征构造的差速齿轮机构包括具有与差速器 壳体旋转轴线同轴对准的第一和第二输出轴开口的差速器壳体。该差速器壳体具有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该第一和第二壳体部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第一和第二侧齿轮旋转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中。第一和第二侧齿轮沿差速器壳体旋转轴线同轴地对准。该第一侧齿轮具有第一轴开口,该第一轴开口构造成用于提供与接纳在第一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一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转矩传输,第二侧齿轮具有第二轴开口,该第二轴开口构造成用于提供与容纳在第二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二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转矩传输。多个小齿轮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所述多个小齿轮中的每个可旋转地安装在各自小齿轮轴上。该多个小齿轮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啮合以形成转矩传输装置,该转矩传输装置构造成用于传输多个小齿轮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的转矩以驱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围绕该旋转轴线转动。活塞壳体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一相邻地设置在差速器壳体中。
根据附加技术特征,活塞壳体是用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一的壳体壁。该活塞壳体是用于多个小齿轮的壳体壁。差动齿轮机构还包括活塞。该活塞壳体设置在活塞和第一及第二侧齿轮之一之间。该活塞壳体还包括壳体主体,该壳体主体包括外环形凸缘、内环形凸缘和设置在外环形凸缘和内环形凸缘之间的挡圈。该内、外环形凸缘是同心的。
根据其它特征,该活塞壳体还包括外环、内环和连接该外环和内环的连接面。该外环和内环是平行的。该内环包括形成其上的凹槽。该凹槽构造成有助于流体沿内环表面传输。垫圈设置在活塞壳体内环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一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附加技术特征构造的差速齿轮机构包括具有与差速器壳体旋转轴线同轴地对准的第一和第二输出轴开口的差速器壳体。该差速器壳体具有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该第一壳体部具有多个孔。第一和第二侧齿轮旋转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中。该第一侧齿轮具有第一轴开口,该第一轴开口构造成提供与接纳在第一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一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转矩传输。该第二侧齿轮具有第二轴开口,该第二轴开口构造成提供与接纳在第二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二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转矩传输。多个小齿轮 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所述多个小齿轮中的每个可旋转地安装在各自小齿轮轴上。多个小齿轮轴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啮合以形成构造成在小齿轮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传输转矩以驱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转矩传输装置。多个销接纳在第一差速器壳体部中的相应多个孔中。该销与小齿轮轴对准,由此防止小齿轮轴运动到差速器壳体以外/运动离开差速器壳体。
根据附加技术特征,该销可分别形成且与第二差速器壳体部不同。第二壳体部可选择地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壳体部连接由此固定该销和小齿轮轴。
附图说明
根据附图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将变得更易于完全理解,其中:
图1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构造的差速齿轮机构的示例性车辆传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构造的差速齿轮机构的限滑差速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限滑差速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限滑差速器组件的端视图;
图5是沿图3的线5-5的限滑差速器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线6-6的限滑差速器的剖视图;
图7是图1的限滑差速器的差动齿轮组件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附加技术特征构造的限滑差速器的透视图;
图9是沿图8的线9-9的限滑差速器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限滑差速器的端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线11-11的限滑差速器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的活塞壳体的前透视图;和
图13是图12的活塞壳体的后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其示出一示例性车辆传动系统且总体上以附图标记10表示。这里描述的示例性车辆传动系统10用于具有横向安装发动机12的前轮驱动车辆,虽然其它构造也能使用本实用新型。发动机12向变速器14提供旋转输出。
传动系统10还包括变速驱动桥22和具有行星齿轮组件16、离合器总成32和差动齿轮组件或机构34的限滑差速器组件30。限滑差速器组件30被容纳在壳体36中并运行以驱动一对分别与前驱动轮44和48连接的车轴40和42。通常,该限滑差速器组件30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中用作传统的开放式差速器,直到发生需要偏转力矩。当检测或预测到牵引力损失时,离合器总成32被可选择地致动以产生对于该情形最优的偏移比例。
变速器14从发动机12接收旋转输出并向限滑差速器组件30提供旋转输入。进一步地,变速器14能运行以在发动机12的旋转输出和限滑差速器组件30的旋转输入之间提供各种传动比。
行星齿轮组件16包括齿圈46、太阳齿轮20和由行星架52支承的多个行星齿轮50。齿圈46不旋转地固定在壳体36上,且太阳齿轮20与由行星架52支承的多个行星齿轮50啮合。行星齿轮50与齿圈46啮合。行星架52被连接成随差动齿轮组件34的差速器壳体54转动。行星齿轮组件16提供从太阳齿轮20到行星架52并到差速器壳体54减小的传动比。太阳齿轮20可旋转地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至变速器14,例如链或带,这样变速器14的输出可驱动地旋转太阳齿轮20,该太阳齿轮将来自变速器14的转动输出转换成太阳齿轮20的转动输入。
差动齿轮装置34包括分别安装成随车轴40和42(以及第一和第二驱动轮44和48)转动的一对侧齿轮60和62。侧齿轮60和62具有第一和第二轴开口64和65(图3)。多个十字销或小齿轮轴66固定地安装在用于随之转动的差速器壳体54上。安装相应地随小齿轮轴66转动的并与两个侧齿轮60和62都啮合的多个小齿轮70。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公开构造中,差动齿轮组件34起作用以允许轴40和42以不同速度转动。
离合器总成32连接行星齿轮组件16和差动齿轮组件34。离合器总成32包括离合器组件72和离合器致动器73。离合器组件72包括多个交叉设置在多个环形摩擦盘78之间的环形盘74。多个环形盘74可连接成随差速器壳体54和差速齿轮组件34中一者转动。多个环形摩擦盘78能连接成随差速器壳体54和差速齿轮组件34中的另一者转动。在所示实施例中,多个环形盘74连接成用于转动差速器壳体54(例如花键连接至差速器壳体54的内径76)且多个环形摩擦盘78连接成用于随差动齿轮组件34转动(例如,花键连接至侧齿轮60的外径80)。可以理解环形摩擦盘78可由侧齿轮60或62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同时支承用于转动。
当离合器总成32处于它的分离位置时,多个环形盘74和环形摩擦盘78彼此交叉设置并起作用从而以完全不接触的关系超越彼此转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使用的术语"不接触"是相对的,不意味着必须表示当离合器总成32处于分离状态时环形盘74和环形的摩擦盘78绝对不接触。当离合器总成32处于接合或部分接合状态时,环形盘74和环形摩擦盘78可相对彼此轴向运动成摩擦接合,由此减少环形盘74和环形摩擦盘78之间的相对转动。这样,当离合器组件32处于它的接合位置时,侧齿轮60和62,和轴40和42以及驱动轮44和48一起转动。
离合器总成32以分离状态运行以允许侧齿轮60和62例如以不同速度彼此独立转动。离合器组件32还以接合或部分接合状态运行,在该状态下侧齿轮60和62以例如基本相同的速度一起转动或部分一起转动(也就是不独立地)。例如离合器组件32可以是液压离合器组件32,其利用高压液压流体使活塞82可选择地致动离合器组件72处于分离、接合和部分接合的状态。
现在参考附图2-6,将描述差速齿轮组件34的附加技术特征。差速器壳体54包括具有第一输出轴开口92(图6)的第一差速器壳体部90,和具有第二输出轴开口96(图2)的第二差速器壳体部94。多个十字孔97贯穿第二差速器壳体部94形成。该十字孔97构造成在装配中接纳销齿轮轴66。在小齿轮轴66通过十字孔97插入之后,第一和第二差速器壳体部 90和94通过多个紧固件98连接在一起。在所示示例中,紧固件包括六角螺栓,虽然其它构造也是可用的。如图5所示,每个小齿轮轴66与紧固件98对准,这样通过与相应紧固件98接触防止各个小齿轮轴66的轴向运动。每个紧固件98沿紧固件轴100延伸(图6)且包括螺纹轴部102和头部104。
现在参考图7,多个环106设置在各个小齿轮70和第一差速器壳体部90之间。保持架120设置在差速器壳体54中。保持架120将各个小齿轮轴66相对彼此地保持在差速器壳体54中。保持架120包括中心块122。该中心块122包括具有多个开口130的环形元件126(图7)。
每个小齿轮轴66沿小齿轮轴线131延伸(图6)。每个小齿轮轴66通常包括第一端132(图5),第二端134和连接第一和第二端132和134的中间部136。每个第一端132对准用于接触相应紧固件98。每个第二端134对准用于与相邻小齿轮轴66的另一第二端134接合。在所示示例中,每个第二端134具有锥形末端138。可以理解在该装配位置允许小齿轮轴66的最小量的轴向移动。这样,每个小齿轮轴66沿小齿轮轴线131的轴向移动可被第一端上的各个紧固件98和相对端上的相邻小齿轮轴66限制。小齿轮轴66的小齿轮轴线131垂至于各个紧固件轴线100。每个小齿轮轴66具有沿外圆周面形成的螺旋凹槽140。该螺旋凹槽140有助于油沿小齿轮轴66的长度方向流动。
现在参考图8-11,将描述根据附加技术特征构造的限滑差速器组件230。该限滑差速器组件230通常包括行星齿轮组件216,离合器总成232,和差速器齿轮组件或机构234。行星齿轮组件216与上述行星齿轮组件16构造相似。行星齿轮组件216包括二级行星齿轮壳体部235。该二级行星齿轮壳体部235可选择地例如通过紧固件238连接第一差速器壳体部236。第二差速器壳体部240可选择性地例如通过紧固件242连接第一差速器壳体部236。
行星齿轮组件216包括由行星架252支承的多个行星齿轮250。行星架252连接成随差动齿轮组件234的差速器壳体254转动。每个行星齿轮250可旋转地通过销256安装在行星架252上。行星齿轮组件216与上述 行星齿轮组件16相似地运行。
差动齿轮组件234包括安装成随车轴40和42旋转的一对侧齿轮260和262(图1)。侧齿轮260和262具有第一和第二轴开口264和265。多个十字销或小齿轮轴266固定地安装在差速器壳体254上。多个小齿轮270安装成相应地随小齿轮轴266转动并与两个侧齿轮260和262都啮合。
离合器总成232可以分离状态运行以允许侧齿轮260和262例如以不同速度彼此独立转动。离合器组件232还可以接合或部分接合状态运行,在该状态下侧齿轮260和262以例如基本相同的速度一起转动或部分一起转动(也就是不独立地)。例如离合器组件232是利用高压液压流体的液压离合器组件,该增压液压流体作用在活塞282上以可选择地致动离合器组件284处于分离、接合和部分接合状态。活塞282设置在活塞壳体286中。
现在参考图9,将进一步描述小齿轮轴266保持在差速器壳体254中。在一构造中,落入式销288设置在孔290中,该孔形成在第一差速器壳体部236中。该落入式销288限制小齿轮轴266。特别地,落入式销288限制小齿轮轴266的第一端294。落入式销288与小齿轮轴266对准,尤其防止差速器壳体254外的小齿轮轴266的运动。每个落入式销288包括大致柱状主体。在一示例中,每个落入式销288单独地分别形成。
小齿轮轴266的第二端296设置在保持架298中。在一示例中,小齿轮轴266相对第一差速器壳体部236设置。落入式销288设置在孔290中。第二差速器壳体240通过紧固件242可选择地与第一差速器壳体部236连接,由此固定落入式销288和小齿轮轴266。落入式销288大致横向于小齿轮轴266设置。
在其它示例中,落入式销288集成在活塞壳体286中。落入式销288可替换的被城堡形锻造或铸造进活塞壳体286中。其它构造也是可以的。
现在参考图11-13,将进一步描述活塞壳体286。在所示示例中,活塞壳体286与侧齿轮260壳体壁成一体。活塞壳体286用作差速齿轮装置(侧齿轮260、小齿轮270)的壳体壁。液压流体通过通道(未示出)。此 外,在活塞壳体286中设置孔,该活塞壳体286允许活塞腔被加压。该活塞壳体286包括壳体主体312,该壳体主体通常包括外环形凸缘314、内环形凸缘316、挡圈320、外环322和内环324。在一构造中,外环形凸缘314和内环形凸缘316同心。如图9所示,第一侧齿轮260由内环形凸缘316接纳。这样,内环形凸缘316与第一侧齿轮260相对。活塞282通常由活塞壳体286接纳用于沿外环形凸缘314和内环形凸缘316朝向或远离离合器组件284滑动运动。O形圈设置在活塞282之间用于沿活塞壳体286的各个外环形凸缘和内环形凸缘314和316的密封移动。
连接面326连接外环322和内环324。在一示例中,连接面326具有大致拱形剖面以围绕第一侧齿轮弯曲(图9和11)。外环322和内环324通常彼此平行。在一示例中,挡圈328设置在活塞壳体286的内环324和第一侧齿轮260之间。主体312具有通过外环322形成的通道330。活塞壳体286通过例如贯穿通道330延伸的螺栓保持在适当位置。内环324包括凹槽332以便于油沿内环324运动。
所提供的对实施例的前述事项描述目的是解释和说明。不倾向于详尽或限制本实用新型。特定实施例的个别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殊实施例,但是,任何适合的是可替换的且能应用在所选择实施例中,即使未专门示出或描述。类似的也可以有很多变化方式。这些变化不视为偏离本实用新型,且所有这些修改被认为包括落入本申请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差动齿轮机构包括:
具有第一和第二输出轴开口的差速器壳体,该第一和第二输出轴开口沿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同轴对准,该差速器壳体具有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该第一和第二壳体部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差速器壳体中的第一和第二侧齿轮,该第一和第二侧齿轮沿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同轴地对准,该第一侧齿轮具有第一轴开口,该第一轴开口构造成提供与接纳在第一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一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转矩传输,第二侧齿轮具有第二轴开口,该第二轴开口构造成提供与接纳在第二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二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转矩传输;
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的多个小齿轮,该多个小齿轮中的每个可旋转安装在各自的小齿轮轴上,每个小齿轮轴具有第一和第二端,该多个小齿轮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啮合以形成转矩传输装置,该转矩传输装置构造成用于在小齿轮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传输转矩以驱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围绕旋转轴线转动,该转矩传输装置还构造成用于允许该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围绕旋转轴线以相对彼此不同的转速转动;
其中每个小齿轮轴的第一端对准多个紧固件中的一紧固件,这样通过接触多个紧固件中的相应紧固件限制各个小齿轮轴的轴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每个小齿轮轴被对准成其第二端与相邻小齿轮轴接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多个紧固件包括多个螺栓,每个螺栓具有螺纹轴和头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小齿轮轴的第二端对准相应螺栓的头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该多个紧固件沿各自紧固件轴线延伸,且所述小齿轮轴沿各个小齿轮轴线延伸,其中每个相应对准的紧固件和小齿轮轴的紧固件轴线和小齿轮轴线是垂直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小齿轮轴的各个第二端是锥形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小齿轮轴包括三对小齿轮轴,其中每对小齿轮轴包括彼此同轴的第一和第二小齿轮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至少一小齿轮轴具有沿外圆周面形成的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每个小齿轮轴具有至少一个沿外圆周面形成的凹槽。
10.一种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差动齿轮机构包括:
具有第一和第二输出轴开口的差速器壳体,该第一和第二输出轴开口沿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同轴对准,该差速器壳体具有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该第一和第二壳体部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可转动地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中的第一和第二侧齿轮,该第一和第二侧齿轮沿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同轴对准,该第一侧齿轮具有第一轴开口,该第一轴开口构造成提供与接纳在第一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一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转矩传输,第二侧齿轮具有第二轴开口,该第二轴开口构造成提供与接纳在第二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二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转矩传输;
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的多个小齿轮,该多个小齿轮中的每个可旋转地安装在各自的小齿轮轴上,该多个小齿轮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啮合以形成转矩传输装置,该转矩传输装置构造成用于在小齿轮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传输转矩以驱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围绕旋转轴线旋转;以及
活塞壳体,该活塞壳体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相邻地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该活塞壳体是用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中的一者的壳体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该活塞壳体是用于多个小齿轮的壳体壁。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活塞,该 活塞壳体设置在所述活塞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中的一者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该活塞壳体还包括壳体主体,该壳体主体包括外环形凸缘、内环形凸缘和设置在外环形凸缘和内环形凸缘之间的挡圈,其中该外环形凸缘和内环形凸缘基本上是同心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该活塞壳体还包括外环、内环和连接该外环和内环的连接面,其中该外环和内环是平行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该内环包括形成在其上构造成有助于流体沿该内环的表面传输的凹槽。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垫圈,该垫圈设置在该活塞内环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中的一者之间。
18.一种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差动齿轮机构包括:
具有第一和第二输出轴开口的差速器壳体,该第一和第二输出轴开口沿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同轴对准,该差速器壳体具有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该第一壳体部具有多个孔;
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差速器壳体中的第一和第二侧齿轮,该第一侧齿轮具有第一轴开口,该第一轴开口构造成提供与接纳在第一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一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转矩传输,第二侧齿轮具有第二轴开口,该第二轴开口构造成提供与接纳在第二输出轴开口中的第二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转矩传输;
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的多个小齿轮,该多个小齿轮中的每个可旋转地安装在各自的小齿轮轴上,该多个小齿轮与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啮合以形成转矩传输装置,该转矩传输装置构造成用于在小齿轮和第一和第二侧齿轮之间传输转矩以驱动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和
接纳在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部中的相应多个孔中的多个销,该销与所述小齿轮轴对准,由此防止小齿轮轴离开差速器壳体的运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该销单独形成且不同于第二差速器壳体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差动齿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壳体部可选择地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由此固定该销和该小齿轮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712239P | 2012-10-10 | 2012-10-10 | |
US61/712,239 | 2012-10-10 | ||
US201361843592P | 2013-07-08 | 2013-07-08 | |
US61/843,592 | 2013-07-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86048U true CN203686048U (zh) | 2014-07-02 |
Family
ID=50235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760793.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6048U (zh) | 2012-10-10 | 2013-10-09 | 差动齿轮机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86048U (zh) |
DE (1) | DE202013008947U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19969A (zh) * | 2018-03-02 | 2019-09-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差动装置 |
CN110529510A (zh) * | 2018-05-24 | 2019-12-03 | 劳斯莱斯有限公司 | 气体涡轮引擎联接装置 |
-
2013
- 2013-10-09 CN CN201320760793.8U patent/CN20368604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3-10-09 DE DE201320008947 patent/DE202013008947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19969A (zh) * | 2018-03-02 | 2019-09-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差动装置 |
CN110219969B (zh) * | 2018-03-02 | 2021-11-1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差动装置 |
CN110529510A (zh) * | 2018-05-24 | 2019-12-03 | 劳斯莱斯有限公司 | 气体涡轮引擎联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202013008947U1 (de) | 2014-0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27147B2 (en) | Differential having compact bevel cross shaft retention using internal retainers | |
US10571003B2 (en) | Axle assembly having a gear reduction unit and an interaxle differential unit | |
US10369885B2 (en) | Axle assembly having a gear reduction unit and an interaxle differential unit | |
EP3597467B1 (en) | Axle assembly having a gear reduction unit and an interaxle differential unit | |
US8827859B2 (en) | Differential having two-piece case split through planetary carrier wall | |
EP3144561B1 (en) | Bogie axle assembly | |
US5107951A (en) | Device for driving four wheels of car at all times | |
CN204420041U (zh) | 差速齿轮组件 | |
CN111152837B (zh) | 一种双轮转向驱动轮 | |
JPH08233069A (ja) | 選択的に鎖錠できるデフ・アセンブリ | |
CN203686048U (zh) | 差动齿轮机构 | |
CN106286749A (zh) | 横向双行星系统 | |
CN107667235A (zh) | 用于三小齿轮差速器的横向轴 | |
CN109334348B (zh) | 一种实现双速的重卡汽车双联驱动桥 | |
US9656545B2 (en) | Tandem axle disconnect with synchronized overdrive | |
CN107448576B (zh) | 新型差速器 | |
CN202531772U (zh) | 斜键套式自锁差速器 | |
CN207229694U (zh) | 中桥传动结构 | |
CN105387171A (zh) |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 |
CN203686055U (zh) | 差速齿轮机构 | |
KR100485624B1 (ko) | 정상적으로 상호간 잠궈지는 만능 차동 전동장치 | |
CN203686054U (zh) | 差动齿轮组件和转矩传递装置 | |
WO2020214065A1 (ru) | Принудительно блокируемый конический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 |
CN203686056U (zh) | 差动齿轮机构 | |
CN105480086A (zh) | 一种径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1 Address after: Dublin, Ireland Patentee after: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Ohio, USA Patentee before: Eaton Corp.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