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7171A -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7171A
CN105387171A CN201510812940.5A CN201510812940A CN105387171A CN 105387171 A CN105387171 A CN 105387171A CN 201510812940 A CN201510812940 A CN 201510812940A CN 105387171 A CN105387171 A CN 105387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ousing
shaft
connecting rod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29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7171B (zh
Inventor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129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87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87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717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0073 priority patent/WO201708443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7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7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12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4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ca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12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fluid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包括可调差速器和差速分配器,所述可调差速器包括壳体、左输出轴、右输出轴、凸轮盘、滑环、拨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左阀门和右阀门,所述左阀门包括:左阀壳、左阀轴、第一动阀芯、第一静阀芯,第二动阀芯、第二静阀芯和左弹片,所述右阀门包括右阀壳、右阀轴、第三动阀芯、第三静阀芯,第四动阀芯、第四静阀芯和右弹片,所述差速分配器包括主摆连杆、减速组件、第一差速连杆、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本发明所述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可使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转动,同时仍能传递扭矩防止车轮打滑。

Description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传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的四驱系统就是讲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系列零部件分别传递给四个车轮,为此,在汽车行驶时,需要协调左、右车轮之间的轮速差,同时还需要协调前、后轴之间的转速差,现有技术中通常会使用差速器实现左、右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转动,且要实现四驱,需要同时轮间差速技术和轴间差速技术,其中,轮间差速技术中一般使用差速锁、机械限滑、电子限滑、多片离合器等技术,轴间差速技术中一般可使用中央差速锁、多片离合器、粘性联轴节、Torsen差速器(托森式差速器),但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干扰转向、增加油耗等多种问题,无法真正解决在遇到湿滑或其他复杂路面时,只要有一个车轮打滑,所有的动力都会传递给这个车轮,使得汽车无法正常行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可使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转动,同时仍能传递扭矩防止车轮打滑。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包括可调差速器和差速分配器,
所述可调差速器包括:壳体、左输出轴、右输出轴、凸轮盘、滑环、拨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左阀门和右阀门,所述左输出轴和所述右输出轴分别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凸轮盘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中间位置,所述凸轮盘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液压油,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从两侧垂直穿入所述凸轮盘,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滑环包括并排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壳体外的左环体和右环体,所述左环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左齿条,所述右环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右齿条,所述壳体内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凸轮盘两侧对应的左凸轮面和右凸轮面,所述左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配合设于所述凸轮盘和所述左凸轮面之间,所述右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配合设于所述凸轮盘和所述右凸轮面之间,所述左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左腔室,所述右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右腔室,所述左腔室内套设有左缸套,所述右腔室内套设有右缸套,所述左阀门设于所述左腔室内,所述右阀门设于所述右腔室内;
所述左阀门包括:左阀壳、左阀轴、第一动阀芯、第一静阀芯,第二动阀芯、第二静阀芯和左弹片,所述左阀壳设于所述左缸套内,所述左阀轴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左阀壳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的位置,并通过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动阀芯套设于所述左阀轴上,所述第一静阀芯贴合所述第一动阀芯的左侧并与所述左阀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阀芯和所述第一静阀芯上均设有径向的通孔,所述第二静阀芯套设于所述左阀壳内位于第一静阀芯左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动阀芯位于所述左阀壳内,且所述第二动阀芯通过所述左弹片与所述第一静阀芯连接,所述第二静阀芯为环形结构,所述右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右腔室,所述右腔室内套设有右缸套;
所述右阀门包括:右阀壳、右阀轴、第三动阀芯、第三静阀芯,第四动阀芯、第四静阀芯和右弹片,所述右阀壳设于所述右缸套内,所述右阀轴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右阀壳靠近所述第二转轴的位置,并通过锥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三动阀芯套设于所述右阀轴上,所述第三静阀芯贴合所述第三动阀芯的右侧并与所述右阀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动阀芯和所述第三静阀芯上均设有径向的通孔,所述第四静阀芯套设于所述右阀壳内位于第三静阀芯右侧的位置,所述第四动阀芯位于所述右阀壳内,且所述第四动阀芯通过所述右弹片与所述第三静阀芯连接,所述第四静阀芯为环形结构;
所述差速分配器包括:主摆连杆、减速组件、第一差速连杆、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所述主摆连杆通过减速组件与汽车的方向盘轴连接,所述左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的左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铰接,所述右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的右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铰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与所述拨叉连接,当所述方向盘转动时,可通过所述钢索拉动所述拨叉移动,所述拨叉可推动所述左环体或所述右环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可调差速器有两个,包括第一可调差速器和第二可调差速器,所述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分别于与汽车前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分别于与汽车后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与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环体和右环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差速分配器还包括第二差速连杆、第三差速连杆和两个传动连杆,所述第二差速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差速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差速连杆另一端通过钢索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左环体连接,所述第三差速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钢索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右环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可调差速器还包括拨叉座,所述拨叉座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拨叉与所述拨叉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减速组件包括行星减速器,所述方向盘轴通过所述行星减速器与所述主摆连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左缸套和所述左阀壳间设有左密封塞,所述右缸套和所述右阀壳间设有右密封塞。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通过密封螺丝与所述凸轮盘连接。
进一步,所述差速分配还包括外壳,所述主摆连杆、所述第一差速连杆、所述左伸缩杆和所述右伸缩杆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钢索穿出所述外壳,且所述钢索穿出所述外壳的位置设有护套。
本发明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在汽车左转向时,所述方向盘轴左转,可带动所述主摆连杆转动,通过所述左伸缩杆和所述第一差速连杆和钢索的传动可通过所述钢索拉动所述拨叉移动,所述拨叉可推动所述左环体移动,所述左环体带动所述左齿条和第一齿轮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通过锥齿轮驱动所述左阀轴旋转,使所述第一动阀芯和所述第二动阀芯的通孔对齐,所述空腔内的液压油可穿过所述第一动阀芯和所述第二动阀芯并挤压所述左弹片,使所述第二动阀芯移动,从而使液压油穿过所述第二动阀芯和所述第二定阀芯进入所述左腔室,从而形成一条油路,在此过程中,由于液压油的流动吸收了一部分来自左车轮的转速,从而可使左车轮和右车轮产生转速差,所述凸轮盘两侧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以不同的转速转动,同时,由于所述左输出轴上的轴承配合于所述左凸轮面和所述凸轮盘之间,由于所述左输出轴上的所述第一承配合于所述左凸轮面和所述凸轮盘之间,所述右输出轴上的所述第一承配合于所述右凸轮面和所述凸轮盘之间,使得左输出轴以相对所述壳体发生轴向的伸缩,从而使得所述可容纳所述液压油的空间变化,从而可调整液压油的流速,便于调节汽车不同车轮的转速,当汽车右转时的原理参考以上原理,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使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转动,同时仍能传递扭矩防止车轮打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的可调差速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的可调差速器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视图;
图5为图3中B部的局部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的差速分配器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的差速分配器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可调差速器,100-壳体,1001-左凸轮面,1002-右凸轮面,101-左输出轴,1011-左腔室,102-右输出轴,1021-右腔室,103-凸轮盘,1031-空腔,104-滑环,1041-左环体,1042-右环体,105-拨叉,106-第一转轴,107-第二转轴,108-左阀门,1081-左阀壳、1082-左阀轴,1083-第一动阀芯,1084-第一静阀芯,1085-第二动阀芯,1086-第二静阀芯,1087-左弹片,109-右阀门,1091-右阀壳,1092-右阀轴,1093-第三动阀芯,1094-第三静阀芯,1095-第四动阀芯,1096-第四静阀芯,1097右弹片,110-拨叉座,2-差速分配器,200-主摆连杆,201-减速组件,2011-行星减速器,2012-第一减速齿轮,2013-第二减速齿轮,202-第一差速连杆,203-左伸缩杆,204-右伸缩杆,210-第二差速连杆,211-第三差速连杆,212-传动连杆,220-外壳,221-上外壳,222-下外壳,223-盖板,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左齿条,6-右齿条,7-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9-左缸套,10-右缸套,11-锥齿轮,12-钢索,13-左密封塞,14-右密封塞,15-密封螺丝,16-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包括可调差速器1和差速分配器2,
所述可调差速器1包括:壳体100、左输出轴101、右输出轴102、凸轮盘103、滑环104、拨叉105、第一转轴106、第二转轴107、左阀门108和右阀门109,所述左输出轴101和所述右输出轴102分别穿设于所述壳体10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凸轮盘103设于所述壳体10内的中间位置,所述凸轮盘103内设有空腔1031,所述空腔1031内容纳有液压油(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转轴106和所述第二转轴107分别从两侧垂直穿入所述凸轮盘103,所述第一转轴106位于所述壳体10外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二转轴107位于所述壳体10外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4,所述滑环104包括并排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壳体10外的左环体1041和右环体1042,所述左环体104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3啮合的左齿条5,所述右环体104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4啮合的右齿条6,所述壳体100内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凸轮盘103两侧对应的左凸轮面1001和右凸轮面1002,所述左输出轴101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配合设于所述凸轮盘103和所述左凸轮面1001之间,所述右输出轴102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轴承8,所述第二轴承8配合设于所述凸轮盘103和所述右凸轮面1002之间,所述左输出轴101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1031连通的左腔室1011,所述右输出轴102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1031连通的右腔室1012,所述左腔室1011内套设有左缸套9,所述右腔室1012内套设有右缸套10,所述左阀门108设于所述左腔室1011内,所述右阀门109设于所述右腔室1012内;
所述左阀门108包括:左阀壳1081、左阀轴1082、第一动阀芯1083、第一静阀芯1084,第二动阀芯1085、第二静阀芯1086和左弹片1087,所述左阀壳1081设于所述左缸套9内,所述左阀轴1082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左阀壳1081靠近所述第一转轴106的位置,并通过锥齿轮11与所述第一转轴106连接,所述第一动阀芯1083套设于所述左阀轴1082上,所述第一静阀芯1084贴合所述第一动阀芯1083的左侧并与所述左阀壳10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阀芯1083和所述第一静阀芯1084上均设有径向的通孔,所述第二静阀芯1086套设于所述左阀壳1081内位于第一静阀芯1084左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动阀芯1085位于所述左阀壳1081内,且所述第二动阀芯1085通过所述左弹片1087与所述第一静阀芯1084连接,第二静阀芯1086为环形结构,所述右输出轴102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1031连通的右腔室1012,所述右腔室1012内套设有右缸套10;
所述右阀门109包括:右阀壳1091、右阀轴1092、第三动阀芯1093、第三静阀芯1094,第四动阀芯1095、第四静阀芯1096和右弹片1097,所述右阀壳1091设于所述右缸套10内,所述右阀轴1092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右阀壳1091靠近所述第二转轴107的位置,并通过锥齿轮11与所述第二转轴107连接,所述第三动阀芯1093套设于所述右阀轴1092上,所述第三静阀芯1094贴合所述第三动阀芯1093的右侧并与所述右阀壳109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动阀芯1093和所述第三静阀芯1094上均设有径向的通孔,所述第四静阀芯1096套设于所述右阀壳1091内位于第三静阀芯1094右侧的位置,所述第四动阀芯1095位于所述右阀壳1091内,且所述第四动阀芯1095通过所述右弹片1087与所述第三静阀芯1094连接,第四静阀芯1096为环形结构;
所述差速分配器2包括:主摆连杆200、减速组件201、第一差速连杆202、左伸缩杆203和右伸缩杆204,所述主摆连杆200通过减速组件201与汽车的方向盘轴连接,所述左伸缩杆20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200的左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铰接,所述右伸缩杆20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200的右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铰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12与所述拨叉105连接,当所述方向盘转动时,可通过所述钢索拉动所述拨叉105移动,所述拨叉105可推动所述左环体1041或所述右环体1042沿所述壳体100的轴向移动。
在汽车左转向时,所述方向盘轴左转,可带动所述主摆连杆200转动,通过所述左伸缩杆和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和钢索的传动可通过所述钢索拉动所述拨叉105移动,所述拨叉105可推动所述左环体1041移动,所述左环体1041带动所述左齿条和第一齿轮3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06转动,所述第一转轴106通过锥齿轮11驱动所述左阀轴1082旋转,使所述第一动阀芯1083和所述第二动阀芯1085的通孔对齐,所述空腔1031内的液压油可穿过所述第一动阀芯1083和所述第二动阀芯1085并挤压所述左弹片1087,使所述第二动阀芯1085移动,从而使液压油穿过所述第二动阀芯1085和所述第二定阀芯进入所述左腔室1011,从而形成一条油路,在此过程中,由于液压油吸收了一部分来自左车轮的转速,从而可使左车轮和右车轮产生转速差,所述凸轮盘103两侧的左输出轴101和右输出轴102以不同的转速转动,同时,由于所述左输出轴101上的轴承配合于所述左凸轮面1001和所述凸轮盘103之间,由于所述左输出轴101上的所述第一承配合于所述左凸轮面1001和所述凸轮盘103之间,所述右输出轴102上的所述第一承配合于所述右凸轮面1002和所述凸轮盘103之间,使得左输出轴101以相对所述壳体100产生轴向的伸缩与自转,从而使得所述可容纳所述液压油的空间变化,从而可调整液压油的流速,便于调节汽车不同车轮的转速,当汽车右转时的原理参考以上原理,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通过转向半径内侧车轮减少转速,让最外侧的车轮保持输出转速的方式,实现四驱,并可使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转速转动,同时仍能传递扭矩防止车轮打滑。
为了便于同时控制汽车前、后车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差速器1有两个,包括第一可调差速器和第二可调差速器,所述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101和右输出轴102分别于与汽车前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101和右输出轴102分别于与汽车后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12与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环体1041和右环体1042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差速分配器2还包括第二差速连杆210、第三差速连杆211和两个传动连杆212,所述第二差速连杆210一端与所述第三差速连杆21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差速连杆210另一端通过钢索12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2的左环体1041连接,所述第三差速连杆211的另一端通过钢索12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右环体1042连接。
拨叉105上设有两个固定轴1051,两个固定轴1051上均设有螺纹孔,钢索12末端设有螺丝,钢索12设有螺丝的一端一一对应的穿入所述螺纹孔,且通过螺纹连接。
为了使拨叉105不易偏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差速器1还包括拨叉座110,所述拨叉座110固定于所述壳体100上,所述拨叉105与所述拨叉座110滑动连接,从而可将拨叉稳定地安装在壳体100上,并且不影响拨叉105的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速组件201包括行星减速器2011、第一减速齿轮2012和第二减速齿轮2013,第一减速齿轮2012反向盘轴连接,第二减速齿轮2013与行星减速器2011的输入轴连接,并与第一减速齿轮2012啮合,从而使所述方向盘轴通过所述行星减速器2011与所述主摆连杆200连接,可降低第一转轴106和第二转轴107速度过高。
为了防止液压油泄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缸套9和所述左阀壳1081间设有左密封塞13,所述右缸套10和所述右阀壳1091间设有右密封塞14。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轴106和所述第二转轴107均通过密封螺丝15与所述凸轮盘103连接,从而防止液压油泄漏,也避免外界杂质和水进入壳体100内,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差速分配器2还包括外壳220,外壳220由上外壳221、下外壳222和盖板223组成,所述主摆连杆200、所述第一差速连杆202、所述左伸缩杆203和所述右伸缩杆204均设于所述外壳220内,所述钢索12穿出所述外壳220,且所述钢索12穿出所述外壳220的位置设有护套16,使得差速分配器2的外壳220内的零部件与外界隔离,避免外界的杂质和水的侵蚀,延长使用寿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差速器和差速分配器,
所述可调差速器包括:壳体、左输出轴、右输出轴、凸轮盘、滑环、拨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左阀门和右阀门,所述左输出轴和所述右输出轴分别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凸轮盘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中间位置,所述凸轮盘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液压油,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从两侧垂直穿入所述凸轮盘,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滑环包括并排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壳体外的左环体和右环体,所述左环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左齿条,所述右环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右齿条,所述壳体内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凸轮盘两侧对应的左凸轮面和右凸轮面,所述左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配合设于所述凸轮盘和所述左凸轮面之间,所述右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配合设于所述凸轮盘和所述右凸轮面之间,所述左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左腔室,所述右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右腔室,所述左腔室内套设有左缸套,所述右腔室内套设有右缸套,所述左阀门设于所述左腔室内,所述右阀门设于所述右腔室内;
所述左阀门包括:左阀壳、左阀轴、第一动阀芯、第一静阀芯,第二动阀芯、第二静阀芯和左弹片,所述左阀壳设于所述左缸套内,所述左阀轴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左阀壳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的位置,并通过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动阀芯套设于所述左阀轴上,所述第一静阀芯贴合所述第一动阀芯的左侧并与所述左阀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阀芯和所述第一静阀芯上均设有径向的通孔,所述第二静阀芯套设于所述左阀壳内位于第一静阀芯左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动阀芯位于所述左阀壳内,且所述第二动阀芯通过所述左弹片与所述第一静阀芯连接,所述第二静阀芯为环形结构,所述右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右腔室,所述右腔室内套设有右缸套;
所述右阀门包括:右阀壳、右阀轴、第三动阀芯、第三静阀芯,第四动阀芯、第四静阀芯和右弹片,所述右阀壳设于所述右缸套内,所述右阀轴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右阀壳靠近所述第二转轴的位置,并通过锥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三动阀芯套设于所述右阀轴上,所述第三静阀芯贴合所述第三动阀芯的右侧并与所述右阀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动阀芯和所述第三静阀芯上均设有径向的通孔,所述第四静阀芯套设于所述右阀壳内位于第三静阀芯右侧的位置,所述第四动阀芯位于所述右阀壳内,且所述第四动阀芯通过所述右弹片与所述第三静阀芯连接,所述第四静阀芯为环形结构;
所述差速分配器包括:主摆连杆、减速组件、第一差速连杆、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所述主摆连杆通过减速组件与汽车的方向盘轴连接,所述左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的左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铰接,所述右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摆连杆的右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差速连杆铰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与所述拨叉连接,当所述方向盘转动时,可通过所述钢索拉动所述拨叉移动,所述拨叉可推动所述左环体或所述右环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差速器有两个,包括第一可调差速器和第二可调差速器,所述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分别于与汽车前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分别于与汽车后轮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差速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钢索与第一可调差速器的左环体和右环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差速分配器还包括第二差速连杆、第三差速连杆和两个传动连杆,所述第二差速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差速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差速连杆另一端通过钢索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左环体连接,所述第三差速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钢索与所述第二可调差速器的右环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差速器还包括拨叉座,所述拨叉座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拨叉与所述拨叉座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组件包括行星减速器,所述方向盘轴通过所述行星减速器与所述主摆连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缸套和所述左阀壳间设有左密封塞,所述右缸套和所述右阀壳间设有右密封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通过密封螺丝与所述凸轮盘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分配还包括外壳,所述主摆连杆、所述第一差速连杆、所述左伸缩杆和所述右伸缩杆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钢索穿出所述外壳,且所述钢索穿出所述外壳的位置设有护套。
CN201510812940.5A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Active CN105387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940.5A CN105387171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PCT/CN2016/100073 WO2017084432A1 (zh) 2015-11-20 2016-09-26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940.5A CN105387171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7171A true CN105387171A (zh) 2016-03-09
CN105387171B CN105387171B (zh) 2018-01-02

Family

ID=55419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2940.5A Active CN105387171B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87171B (zh)
WO (1) WO201708443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4432A1 (zh) * 2015-11-20 2017-05-26 王亮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CN106828086A (zh) * 2016-12-30 2017-06-13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六轮驱动矿用框架式搬运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5233B (zh) * 2020-08-04 2023-06-09 邦语(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差速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9233A (en) * 1980-05-07 1982-09-14 Caterpillar Tractor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heel slip on differentially mounted wheels
JP2006056512A (ja) * 2005-10-28 2006-03-02 Hitachi Ltd 車両の左右駆動力配分装置
JP2007154966A (ja) * 2005-12-02 2007-06-2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駆動力配分装置
CN101235888A (zh) * 2008-02-26 2008-08-06 江苏华大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 液压差速器中的配流机构
CN101517275A (zh) * 2006-09-26 2009-08-26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用于相对于最大的体积流量优化差速器的盘形齿轮的输送功能的装置
CN101550999A (zh) * 2008-04-01 2009-10-07 张敏 液压无级变速驱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53909A (en) * 1922-04-06 1923-05-01 Henry E Briais Differential for motor vehicles
DE4444027C2 (de) * 1994-12-10 1997-02-27 Gkn Viscodrive Gmbh Achsgetriebe zur Drehmomentverteilung
US6591714B2 (en) * 2001-07-18 2003-07-15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upling device
CN103042915B (zh) * 2012-12-27 2016-04-06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液压差速机构及车辆
CN105387171B (zh) * 2015-11-20 2018-01-02 王亮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9233A (en) * 1980-05-07 1982-09-14 Caterpillar Tractor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heel slip on differentially mounted wheels
JP2006056512A (ja) * 2005-10-28 2006-03-02 Hitachi Ltd 車両の左右駆動力配分装置
JP2007154966A (ja) * 2005-12-02 2007-06-2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駆動力配分装置
CN101517275A (zh) * 2006-09-26 2009-08-26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用于相对于最大的体积流量优化差速器的盘形齿轮的输送功能的装置
CN101235888A (zh) * 2008-02-26 2008-08-06 江苏华大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 液压差速器中的配流机构
CN101550999A (zh) * 2008-04-01 2009-10-07 张敏 液压无级变速驱动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4432A1 (zh) * 2015-11-20 2017-05-26 王亮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CN106828086A (zh) * 2016-12-30 2017-06-13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六轮驱动矿用框架式搬运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84432A1 (zh) 2017-05-26
CN105387171B (zh) 201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86046U (zh) 用于车辆的限滑差速器总成和车辆传动系
CN106246815A (zh) 双速主动分动箱
CN104210359A (zh) 用于车辆的模块化动力传递单元组件
US9919559B2 (en) Axle carrier housing with a swept support rib
CN105387171A (zh) 一种轴向凸轮式汽车四驱系统
CN105697589A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6838304B (zh) 带有双拨叉致动器的动力传输部件
CN109990060A (zh) 变速器、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5946564A (zh) 短轴距分时全驱汽车的分动箱组合装置
US20150219170A1 (en) Hydraulic modular power transfer unit assembly including a disconnect mechanism using automatic transmission line pressure
CN105480086A (zh) 一种径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CN204186976U (zh) 一种双油泵分动箱
CN104149606A (zh) 一种轮边减速机构
CN208359917U (zh) 一种可原地转向的抢险救援车传动系统
CN107448576B (zh) 新型差速器
CN105387170A (zh) 一种轴向柱塞式汽车四驱系统
CN105715785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力驱动装置
CN104295675A (zh) 一种二档电动车变速器总成
KR20190006136A (ko) 차량용 4륜구동장치
CN108253111A (zh) 一种行星齿轮式的减速差速器
CN203686048U (zh) 差动齿轮机构
CN106678329A (zh) 一种套轴式差速器闭锁机构
CN204327904U (zh) 一种整体式轮间差速锁
CN101451601B (zh) 全地形车差速后桥用切换机构
CN206929304U (zh) 新型差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