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1684U - 微波炉 - Google Patents

微波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71684U
CN203671684U CN201320858633.7U CN201320858633U CN203671684U CN 203671684 U CN203671684 U CN 203671684U CN 201320858633 U CN201320858633 U CN 201320858633U CN 203671684 U CN203671684 U CN 203671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ividing plate
micro
wave ove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586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国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586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71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71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716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波炉,包括:炉体、底座、高压变压器、微波发生单元、导风装置和控制单元。底座设在炉体的下表面上,底座和炉体之间限定出电气腔室,电气腔室内限定出进风风道和两个出风风道,两个出风风道分别与进风风道连通。高压变压器和微波发生单元分别设在两个出风风道内。导风装置设在进风风道内。控制单元设在电气腔室内,高压变压器和微波发生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从而提高高压变压器和微波发生单元的散热效果,避免微波炉的表面温升过高,进而避免微波炉内的元器件温度过高。同时也保证了微波炉的质量,提高了微波炉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微波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波炉。
背景技术
微波炉的整体结构较小,内部空间有限,其中,用于安装元器件的微波炉底座内的空间尤其狭小。微波炉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微波炉的表面温升很高。由于微波炉的表面温升很高,容易烧坏元器件,从而严重影响微波炉的质量以及用户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炉,该微波炉可提高散热能力,降低微波炉的表面温升,从而保证微波炉的质量以及用户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包括:炉体;底座,所述底座设在所述炉体的下表面上,所述底座和所述炉体之间限定出电气腔室,所述电气腔室内限定出进风风道和两个出风风道,所述两个出风风道分别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高压变压器和微波发生单元,所述高压变压器和所述微波发生单元分别设在所述两个出风风道内;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设在所述进风风道内以将外界空气导入到所述进风风道内,并将所述进风风道内的空气吹向两个所述出风风道;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在所述电气腔室内,所述高压变压器和所述微波发生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通过设有两个出风风道和导风装置,且高压变压器和微波发生单元分别设在两个出风风道内,通过导风装置导入到两个出风风道内的空气分别对高压变压器和微波发生单元进行散热,从而提高高压变压器和微波发生单元的散热效果。同时,也可避免两个出风风道内的空气汇合而导致微波炉的表面温升过高,从而避免微波炉内的元器件温度过高。由于避免了微波炉内的元器件温度过高,从而保证了微波炉的质量,提高了微波炉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微波炉还包括进风隔板和两个出风隔板,所述进风隔板设在所述电气腔室内以与所述电气腔室的侧壁之间限定出所述进风风道,每个所述出风隔板设在所述电气腔室内且每个所述出风隔板与所述进风隔板、所述电气腔室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相应的所述出风风道。由此,进风风道以及两个出风风道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从而使得微波炉的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
具体地,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所述两个出风隔板之间。由此,可避免控制单元影响两个出风风道内空气的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隔板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侧壁相连;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侧壁相连,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间隔开,所述导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出风隔板包括第一出风隔板和第二出风隔板,所述第一出风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电气腔室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相应的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电气腔室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相应的所述出风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隔板的邻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出风隔板延伸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出风隔板延伸的第二导风板。由此,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之间可形成通道以将导风装置吹出的空气导向第二出风风道。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风板垂直于所述第二隔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微波发生单元邻近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微波发生单元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隔板、所述两个出风隔板和所述底座分别为一体成型件。从而便于提高进风隔板、两个出风隔板和底座的生产效率,降低微波炉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导风装置为散热风扇或者风机。其中,导风装置采用散热风扇,可使得导风装置的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导风装置采用风机,可使得导风装置的效率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分解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未设有炉体的微波炉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未设有炉体的微波炉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微波炉100、
炉体1、
底座2、底座的侧壁20、底座的左侧壁201、底座的右侧壁202、底座的前侧壁203、底座的后侧壁204、底座的底壁21、进风孔22、第一进风孔221、第二进风孔222、出风孔23、第一出风孔231、第二出风孔232、
电气腔室3、进风风道31、出风风道32、第一出风风道321、第二出风风道322、
高压变压器41、微波发生单元42、导风装置43、控制单元44、
进风隔板5、第一隔板51、第一隔板的一端511、第一隔板的另一端512、第二隔板52、第二隔板的一端521、第二隔板的另一端522、出口53、
出风隔板6、第一出风隔板61、前板611、中板612、后板613、第二出风隔板62、
第一导风板71、第二导风板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100,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炉体1、底座2、高压变压器41、微波发生单元42、导风装置43和控制单元44。
其中,底座2设在炉体1的下表面上,底座2和炉体1之间限定出电气腔室3,电气腔室3内限定出进风风道31和两个出风风道32,两个出风风道32分别为第一出风风道321和第二出风风道322,第一出风风道321和第二出风风道322分别与进风风道31连通。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底座2形成为上壁敞开的方形壳体,壳体的内腔构成上述电气腔室3。底座2上设有进风孔22和出风孔23,进风孔22连通进风风道31,出风孔23包括第一出风孔231和第二出风孔232,第一出风孔231连通第一出风风道321,第二出风孔232连通第二出风风道322。
高压变压器41和微波发生单元42分别设在两个出风风道32内,其中,高压变压器41设在第一出风风道321内,微波发生单元42设在第二出风风道322内。导风装置43设在进风风道31内以将外界空气导入到进风风道31内,并将进风风道31内的空气吹向两个出风风道32。
具体地,在导风装置43的驱动下,底座2外的空气通过进风孔22流入进风风道31,进风风道31内的空气再被导风装置43吹向第一出风风道321和第二出风风道322内。第一出风风道321内的空气与高压变压器41进行热交换后从第一出风孔231导出,从而对高压变压器41进行散热。第二出风风道322内的空气与微波发生单元42进行热交换后从第二出风孔232导出,从而对微波发生单元42进行散热。由此,可提高高压变压器41和微波发生单元42的散热效果,避免高压变压器41和微波发生单元42温度过高而烧坏。同时,也可避免第一出风风道321和第二出风风道322内的空气汇合而导致微波炉100的表面温升过高,从而避免微波炉100内的元器件温度过高。
控制单元44设在电气腔室3内,控制单元44与高压变压器41电连接以控制高压变压器41的运行,控制单元44与微波发生单元42电连接以控制微波发生单元42的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100,通过设有两个出风风道32和导风装置43,且高压变压器41和微波发生单元42分别设在两个出风风道32内,通过导风装置43导入到两个出风风道32内的空气分别对高压变压器41和微波发生单元42进行散热,从而提高高压变压器41和微波发生单元42的散热效果。同时,也可避免两个出风风道32内的空气汇合而导致微波炉100的表面温升过高,从而避免微波炉100内的元器件温度过高。由于避免了微波炉100内的元器件温度过高,从而保证了微波炉100的质量,提高了微波炉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微波炉100还包括进风隔板5和两个出风隔板6,进风隔板5设在电气腔室3内以与电气腔室3的侧壁之间限定出进风风道31,每个出风隔板6设在电气腔室3内且每个出风隔板6与进风隔板5、电气腔室3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相应的出风风道32。需要说明的是,底座2的侧壁20构成电气腔室3的侧壁,底座2的侧壁20包括底座2的左侧壁201、右侧壁202、前侧壁203和后侧壁204。由此,进风风道31以及两个出风风道32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从而使得微波炉100的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当然,进风风道31与出风风道32的形成方式不限于此,进风风道31与出风风道32还可通过电气腔室3内的元器件的合理排布实现,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进风隔板5包括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2,第一隔板51的一端511与底座2的侧壁20相连,第二隔板52的一端521与底座2的侧壁20相连,第一隔板51的另一端512和第二隔板52的另一端522间隔开,导风装置43位于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2之间。其中,第一隔板51与第二隔板52间隔形成的空隙为进风风道31的出口53,导风装置43位于出口53处,导风装置43可将进风风道31内的空气从出口53吹出。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隔板51与第二隔板52还可为一体成型的板件,且该板件上设有通孔,导风装置43可邻近通孔设置,此时导风装置43可将进风风道31内的空气从通孔吹出。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2分别从底座2的底壁21垂直向上延伸,且第一隔板51、第二隔板52以及电气腔室3的高度大致相等。第二隔板52为直板,第一隔板51与第二隔板52大体平齐,且第二隔板52与底座2的前侧壁203平行设置。第一隔板51与底座2的左侧壁201相连,第二隔板52与底座2的右侧壁202相连。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在左右方向上,第一隔板51的长度大于第二隔板52的长度。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进风孔22设在底座2的前侧壁203上,进风孔22包括第一进风孔221和第二进风孔222,第一进风孔221设在底座2的前侧壁203的左侧,第二进风孔222设在底座2的前侧壁203的右侧。可选地,如图1所示,进风孔22形成为贯穿底座2的前侧壁203的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出风隔板6包括第一出风隔板61和第二出风隔板62,第一出风隔板61与第一隔板51和电气腔室3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相应的出风风道32,第二出风隔板62与第二隔板52和电气腔室3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相应的出风风道32。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出风隔板61和第二出风隔板62间隔设置,控制单元44位于两个出风隔板6之间,由此,可避免控制单元44影响两个出风风道32内空气的流动。
更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出风隔板61设在第二出风隔板62的左侧。第一出风隔板61、第一隔板51、炉体1以及底座2的左侧壁201、后侧壁204、底壁21限定出第一出风风道321,第一出风孔231设在底座2的后侧壁204上。第二出风隔板62、第二隔板52、炉体1以及底座2的右侧壁202、后侧壁204、底壁21限定出第二出风风道322,第二出风孔232设在底座2的后侧壁204上。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出风孔231和第二出风孔232分别包括多个贯穿底座2的后侧壁204的通孔,其中,第一出风孔231与第一进风孔221对应设置,第二出风孔232与第二进风孔222对应设置。
在图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出风隔板61从底座2的底壁21垂直向上延伸,在上下方向上,第一出风隔板61的高度与电气腔室3的高度大致相等。第一出风隔板61包括前板611、中板612和后板613,中板612连接在前板611和后板613之间,前板611与中板612之间形成夹角,中板612与后板613之间也形成夹角。其中,前板611与第二隔板52大体垂直,且前板611与后板613大体平齐,高压变压器4设在底座2的左侧壁201和后板613之间。前板611邻近进风风道31的出口53的中央位置设置,后板613邻近底座2的后侧壁204设置,由此,导风装置6吹出的空气可流入第一出风风道321和第二出风风道322内。
在图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二出风隔板62从底座2的底壁21垂直向上延伸,在上下方向上,第二出风隔板62的高度与电气腔室3的高度大致相等。第二出风隔板62为直板,且第二出风隔板62与第二隔板52大体垂直。更具体地,第二出风隔板62与前板611大体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出风隔板61的邻近第一隔板51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朝向第二出风隔板62延伸的第一导风板71,第二隔板52的另一端522上设有朝向第二出风隔板62延伸的第二导风板72。由此,第一导风板71与第二导风板72之间可形成通道以将导风装置43吹出的空气导向第二出风风道322。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风板71为方形板,第一导风板71与前板611的后端连接,且在前后方向上,第一导风板71的长度大致等于前板611的长度,第二导风板72与第二出风隔板62大体平齐。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导风板72为方形板,第二导风板72与第二隔板52垂直设置,此时,第二导风板72与第一导风板71、第二出风隔板62大体平行。当然,本实用新型限于此,第一导风板71与第二导风板72的形状及位置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导风板71与第二导风板72配合,使得出口53处的空气可导向第二出风风道322内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微波发生单元5邻近第一导风板71和第二导风板72设置,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微波发生单元5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隔板5、两个出风隔板6和底座2分别为一体成型件,从而便于提高进风隔板5、两个出风隔板6和底座2的生产效率,降低微波炉100的生产成本。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进风隔板5、两个出风隔板6和底座2也可分别为独立零件,进风隔板5和两个出风隔板6可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底座2上,由此,可降低微波炉100的生产难度,便于微波炉100的拆装和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散热风扇的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因此导风装置43采用散热风扇。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风机的效率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因此导风装置43采用风机。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导风装置43还可为其他元件,只要导风装置43能够将外界空气导入到进风风道31内,并将进风风道31内的空气吹向两个出风风道32即可。具体地,控制单元44与导风装置43电连接,控制单元44控制导风装置43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100,通过设有进风隔板5和两个出风隔板6以构成进风风道31和两个出风风道32,且采用散热风扇或风机将外界空气导入到进风风道31内,将进风风道31内的空气吹向两个出风风道32,从而在提高微波炉100的散热效果的前提下,使得微波炉100的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容易、成本低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
底座,所述底座设在所述炉体的下表面上,所述底座和所述炉体之间限定出电气腔室,所述电气腔室内限定出进风风道和两个出风风道,所述两个出风风道分别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
高压变压器和微波发生单元,所述高压变压器和所述微波发生单元分别设在所述两个出风风道内;
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设在所述进风风道内以将外界空气导入到所述进风风道内,并将所述进风风道内的空气吹向两个所述出风风道;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在所述电气腔室内,所述高压变压器和所述微波发生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隔板和两个出风隔板,所述进风隔板设在所述电气腔室内以与所述电气腔室的侧壁之间限定出所述进风风道,每个所述出风隔板设在所述电气腔室内且每个所述出风隔板与所述进风隔板、所述电气腔室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相应的所述出风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所述两个出风隔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隔板包括:
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侧壁相连;
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侧壁相连,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间隔开,所述导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出风隔板包括第一出风隔板和第二出风隔板,所述第一出风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电气腔室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相应的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出风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电气腔室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相应的所述出风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隔板的邻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出风隔板延伸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出风隔板延伸的第二导风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垂直于所述第二隔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发生单元邻近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隔板、所述两个出风隔板和所述底座分别为一体成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为散热风扇或者风机。
CN201320858633.7U 2013-12-23 2013-12-23 微波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71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58633.7U CN203671684U (zh) 2013-12-23 2013-12-23 微波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58633.7U CN203671684U (zh) 2013-12-23 2013-12-23 微波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71684U true CN203671684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5863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71684U (zh) 2013-12-23 2013-12-23 微波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716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7955A (zh) * 2020-10-10 2021-01-0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7955A (zh) * 2020-10-10 2021-01-0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32008U (zh) 空调器室外机用的电控盒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3757994U (zh) 水电分离电磁加热的热水器
CN104633726B (zh) 抽屉式微波炉
CN201589415U (zh) 一种暖风机
CN104374004A (zh) 立式空调器
CN104633727A (zh) 嵌入式微波炉及微波烹饪系统
CN203454223U (zh) 电磁灶机芯和具有其的电磁灶
CN205825143U (zh) 微波炉的底座和微波炉
CN203231351U (zh) 电磁炉
CN210441336U (zh) 空调器
CN203671684U (zh) 微波炉
CN206222479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579764U (zh) 一种双贯流空调室内机
CN203671683U (zh) 微波炉
CN204227539U (zh) 立式空调器
CN203987534U (zh) 电压力锅的线路板支架组件及电压力锅
CN203614460U (zh) 风机和具有该风机的电磁炉
CN203231398U (zh) 一种取暖器
CN203671680U (zh) 微波炉
CN203757803U (zh) 电磁炉底座和电磁炉
CN203273980U (zh) 电磁炉
CN210373581U (zh) 电焰灶
CN203506447U (zh) 食物加热装置
CN203615413U (zh) 电磁炉的底座组件及电磁炉
CN104251550A (zh) 暖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