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1134U -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71134U CN203671134U CN201320845067.6U CN201320845067U CN203671134U CN 203671134 U CN203671134 U CN 203671134U CN 201320845067 U CN201320845067 U CN 201320845067U CN 203671134 U CN203671134 U CN 2036711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pipeline
- end surface
- transition
- magnetic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涉及管道阀门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之间通过设置壳体,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之间的壳体内设置用于形成压力差的腔体,腔体的一侧设置磁性开关,与磁性开关相匹配的腔体侧壁上设置第一通孔,远离磁性开关一侧的腔体侧壁上设置第二通孔,腔体内布置弹性部件;与磁性开关位置相匹配的壳体上布置若干个磁块;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的侧壁上设置连接法兰。本申请实现了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工作稳定可靠,实现快速开启和关闭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道阀门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输气、输油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管道,在管道的连接处需要通过阀门来控制气体、液体等的开合和关闭。目前的阀门一般是布置在管道的外部,容易出现锈蚀等现象,同时阀门是采用旋转密封的方式,存在操作不方便、容易出现泄漏等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在地下埋设的大量的管道,这些管道在传输过程中常有泄露的现象,而泄漏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重大事故,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而这些泄漏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阀门泄漏造成的,而阀门的泄漏主要是由于密封失效造成的,为此需要一种新的阀门来克服阀门密封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工作稳定可靠,实现快速开启和关闭的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包括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之间通过设置壳体,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之间的壳体内设置用于形成压力差的腔体,腔体的一侧设置磁性开关,与磁性开关相匹配的腔体侧壁上设置第一通孔,远离磁性开关一侧的腔体侧壁上设置第二通孔,腔体内布置弹性部件;与磁性开关位置相匹配的壳体上布置若干个磁块;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的侧壁上设置连接法兰。
比较好的是,本申请的腔体包括平行布置的上端面、下端面,弹性部件夹持在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上端面在弹性部件的控制下相对于下端面相对运动。
比较好的是,本申请的上端面与下端面的端部通过橡胶圈连接。
比较好的是,本申请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活塞式连接。
比较好的是,本申请的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上靠近腔体的侧壁上设置密封垫圈。
本申请通过连接法兰分别于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连接,实现管道输送的目的,本申请通过磁块给磁性开关发送指令,通过磁性开关实现腔体通孔的开合和关闭,当与磁性开关配合的通孔关闭时,腔体内的压力大于进口管道的压力时,腔体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与进口管道密封,实现管道输送关闭的目的;当与磁性开关配合的通孔打开时,腔体内的压力小于进口管道的压力时,腔体内的弹性部件受到挤压,腔体与进口管道脱离,实现管道输送打开的目的。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通过磁性开关来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操作效果好。
2、本申请的阀门结构直接连接在管道之间,连同管道一起埋设在地下,密封效果好,实现全密封。
3、本申请通过调节腔体与管道之间的压力大小,实现密封的结果,工作稳定可靠,实现了阀门的快速开启和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包括第一过渡管道1、第二过渡管道2,第一过渡管道1、第二过渡管道2之间通过设置壳体3,第一过渡管道1、第二过渡管道2之间的壳体3内设置用于形成压力差的腔体4,腔体4的一侧设置磁性开关5,与磁性开关5相匹配的腔体侧壁上设置第一通孔6,远离磁性开关5一侧的腔体侧壁上设置第二通孔7,腔体4内布置弹性部件8;与磁性开关5位置相匹配的壳体3上布置若干个磁块9;第一过渡管道1、第二过渡管道2的侧壁上设置连接法兰10。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的腔体4包括平行布置的上端面41、下端面42,弹性部件8夹持在上端面41与下端面42之间,上端面41在弹性部件8的控制下相对于下端面42相对运动。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上端面41与下端面42的端部通过橡胶圈11连接。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上端面41与下端面42之间活塞式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的第一过渡管道1、第二过渡管道2上靠近腔体4的侧壁上设置密封垫圈12。
本申请通过连接法兰10分别与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连接,实现管道输送的目的,本申请通过磁块9给磁性开关5发送指令,通过磁性开关5实现腔体上第一通孔的开合和关闭,当与磁性开关5配合的第一通孔6关闭时,腔体4内的压力大于进口管道的压力时,腔体4在弹性部件8的作用下与进口管道密封,实现管道输送关闭的目的;当与磁性开关5配合的第一通孔6打开时,腔体内的压力小于进口管道的压力时,腔体内的弹性部件受到挤压,腔体与进口管道脱离,实现管道输送打开的目的。
本申请腔体4上的上端面41与下端面42之间采用两种方式相对运动,对于阀门体积较小,行程较短的使用如图1所示的运动方式,即利用橡胶圈11来带动上端面41移动;对于阀门体积较大,行程较长的使用如图2所示的运动方式,即上端面41相对于下端面42活塞式运动。
本申请是在组装管道时,在两个管道的连接处分别法兰连接,和管道之间形成一体,结构简单。不会出现现有阀门由于旋转时用力不均匀,导致断裂,也不会出现在恶劣天气下,需要对阀门进行特殊处理的情况,稳定性高。且本申请的阀门利用磁性开关来实现开合和关闭,实现了全密封,避免了泄漏情况的发生,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
Claims (5)
1.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渡管道(1)、第二过渡管道(2),第一过渡管道(1)、第二过渡管道(2)之间通过设置壳体(3),第一过渡管道(1)、第二过渡管道(2)之间的壳体(3)内设置用于形成压力差的腔体(4),腔体(4)的一侧设置磁性开关(5),与磁性开关(5)相匹配的腔体侧壁上设置第一通孔(6),远离磁性开关(5)一侧的腔体侧壁上设置第二通孔(7),腔体(4)内布置弹性部件(8);与磁性开关(5)位置相匹配的壳体(3)上布置若干个磁块(9);第一过渡管道(1)、第二过渡管道(2)的侧壁上设置连接法兰(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其特征在于上述腔体(4)包括平行布置的上端面(41)、下端面(42),弹性部件(8)夹持在上端面(41)与下端面(42)之间,上端面(41)在弹性部件(8)的控制下相对于下端面(42)相对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其特征在于上端面(41)与下端面(42)的端部通过橡胶圈(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其特征在于上端面(41)与下端面(42)之间活塞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过渡管道(1)、第二过渡管道(2)上靠近腔体(4)的侧壁上设置密封垫圈(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45067.6U CN203671134U (zh) | 2013-12-20 | 2013-12-20 |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45067.6U CN203671134U (zh) | 2013-12-20 | 2013-12-20 |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71134U true CN203671134U (zh) | 2014-06-25 |
Family
ID=50967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845067.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71134U (zh) | 2013-12-20 | 2013-12-20 |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711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44426A (zh) * | 2013-12-20 | 2014-03-19 | 郭林湧 |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 |
-
2013
- 2013-12-20 CN CN201320845067.6U patent/CN20367113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44426A (zh) * | 2013-12-20 | 2014-03-19 | 郭林湧 |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80064A (zh) | 一种截止阀 | |
CN104089031A (zh) | 电液动集成一体化蝶阀 | |
CN103644426A (zh) |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 | |
CN207111971U (zh) | 一种球阀 | |
CN203671134U (zh) | 一种全密封磁性控制管道阀门 | |
CN103574089A (zh) | 一种球型阀门 | |
CN102900850A (zh) | 一种502胶水灌装控制阀 | |
CN210264622U (zh) | 一种液气双控筒形防喷器 | |
CN104196522A (zh) | 一种泥浆脉冲器平衡活塞密封总成 | |
CN202834108U (zh) | 一种502胶水灌装控制阀 | |
CN203614787U (zh) | 一种球型阀门 | |
CN203463071U (zh) | 一种井下安全阀的阀板结构 | |
CN102562050B (zh) | 降低智能找水仪开关活塞压力的方法及智能找水仪机械开关 | |
CN201934780U (zh) | 一种改进型填料压套装置 | |
CN206016755U (zh) | 一种有杆泵不压井作业井下封堵装置 | |
CN204420158U (zh) | 一种闸门密封结构 | |
CN205078829U (zh) | 耐高压电液控球阀 | |
CN203879731U (zh) | 流体泵及其组成的泵油装置 | |
CN202570566U (zh) | 强磁力耦合的插板式粉阀 | |
CN203130011U (zh) | 双管定向钻机用封堵装置 | |
CN205330900U (zh) | 液压手动泵 | |
CN203835861U (zh) | 一种液压缸锁紧装置 | |
CN202370510U (zh) | 一种智能找水仪机械开关 | |
CN203979530U (zh) | 一种整体式单向阀 | |
CN211398617U (zh) | 一种电动密封蝶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17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