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2547U - 一种可叠式组合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叠式组合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2547U
CN203662547U CN201320725779.4U CN201320725779U CN203662547U CN 203662547 U CN203662547 U CN 203662547U CN 201320725779 U CN201320725779 U CN 201320725779U CN 203662547 U CN203662547 U CN 203662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ver
handle
pot body
po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257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辉
潘祥峰
鲍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257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2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2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25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叠式组合锅,属于日用品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堆叠式组合锅中锅盖与锅身连接不牢靠的问题。本可叠式组合锅包括至少三个口径依次减小的锅身,各锅身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锅身外沿具有至少两个锅身把手且每个锅盖均具有与之匹配的锅盖,各锅盖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且锅盖上设有一个能够使相邻两个锅盖之间相互定位的定位件,其中,最小口径的锅盖扣置在与其匹配的锅身上,最大口径的锅盖内侧与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之间具有定位结构,且介于最大口径和最小口径之间的锅盖均抵靠在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上。本可叠式组合锅具有结构紧凑、锅盖连接牢靠、锅身内部不易被污染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叠式组合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叠式组合锅。
背景技术
随着房价的日益上涨,普通百姓所能够买到的房子的面积越来越小,这就导致厨房所分配到的使用空间也越来越小。而厨房主要的作用是用于烹饪,且根据食材的多少,会选择尺寸不同的烹饪工具,如蒸锅、煮锅等,但随着厨房中锅具数量的增多,锅具的摆放空间成为让使用者烦恼的事情,厨房锅具摆放占用空间过多,严重影响厨房的美观,影响烹饪者的烹饪心情,影响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申请人曾经提供了一种堆叠式组合锅[申请号:201320005263.2;授权公告号:CN203122094Y],包括若干个口径依次减小的锅身,各锅身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且相邻两个锅身中口径小的锅身置于口径大的锅身内,每个锅身均具有一个与之配合的锅盖,各锅盖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且锅盖上设有一个能够使相邻两个锅盖之间相互定位的定位件。由于该堆叠式组合锅中锅盖只是纯粹的堆叠在比其口径小的锅盖上,并没有与锅身把手或锅身相接触,使该组合锅中锅身内部暴露在外的面积比较大,导致灰尘等杂质进入到锅身内,污染锅身,且该组合锅的锅盖容易被打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锅盖连接牢靠、锅身内部不易被污染的可叠式组合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叠式组合锅,包括至少三个口径依次减小的锅身,各锅身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且相邻一个锅身中口径小的锅身置于口径大的锅身内,所述的锅身外沿具有至少两个锅身把手,且相邻的两个锅身中小口径锅身把手搭靠在大口径锅身把手上,所述每个锅身均具有一个与之匹配的锅盖,各锅盖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且锅盖上设有一个能够使相邻两个锅盖之间相互定位的定位件,所述的最小口径的锅盖扣置在与其匹配的锅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大口径的锅盖内侧与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之间具有定位结构,且介于最大口径和最小口径之间的锅盖均抵靠在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上。
本可叠式组合锅在满足减少锅具占用的厨房空间的同时,将大口径锅盖内侧与最小口径锅身把手定位,由于锅盖事先通过定位件定位,在该组合锅被打翻或受到冲击的时候,锅盖能够牢牢的固定在锅身上,避免锅盖横飞,且也防止锅身内部被污染,同时减少了该组合锅被打翻后组装回原来模样的步骤。
通过采用最大口径锅盖内侧与最小口径锅身把手之间具有定位结构,且介于最大口径和最小口径之间的锅盖均抵靠在最小口径锅身把手上的设计,使组合锅变得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少该组合锅的空间占用,同时也减少了锅身裸露在外面的面积,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到锅身内部,使锅身内部保持干净。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中,所述的各锅盖底部均具有凸出的环形连接部,且所述的环形连接部沿轴向贯穿。锅盖堆叠过程中,口径小的锅盖穿过口径大的锅盖的环形连接部并与口径大的锅盖固连。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中,所述的最小口径的锅盖的环形连接部位于与其匹配的锅身的内侧。环形连接部位于锅身内部,对锅盖进行限位,在锅移动过程中,防止锅盖从锅身上脱落。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中,所述的各锅盖上的环形连接部靠近上述锅身底部的端部均具有缺口,且缺口的数量与锅身把手的数量相同。环形连接部端部开设有缺口,且缺口的大小大于锅身把手的宽度,使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能够位于介于最大口径和最小口径之间的缺口内,使组合锅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且最小口径的环形连接部上可以不具有缺口,这样可以优化工艺步骤。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中,所述的介于最大口径和最小口径之间的锅盖的环形连接部位于与其匹配的锅身内侧,且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与上述的缺口内壁相抵靠。锅盖的环形连接部位于锅身内侧,减少锅身暴露在外的面积,减少锅身内部受到感染,且把手与环形连接部上的缺口内壁相抵靠,即锅身把手部分位于缺口内,使组合锅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中,所述的最大口径的锅盖的环形连接部位于与其匹配的锅身内侧,且与其相邻的锅身把手与上述的缺口内壁相抵靠。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最大口径的锅盖内侧呈环形凹入的定位槽,所述的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能够卡接在上述定位槽内。组合锅组装好时,最小口径锅身把手能够卡在定位槽内,在使组合锅结构变的更加紧凑的同时,也使组合锅的锅盖与锅身连接更加牢靠,避免在组合锅受到冲击或打翻时,锅盖横飞。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中,作为另一种情况,所述的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底部具有凸台,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位于该锅身把手底部的凸台和最大口径的锅盖内侧的呈环形凹入的凹口,且该凸台能够位于上述凹口内。当组合锅装配好时,凸台位于凹口内,且通过凸台和凹口配合将最大口径的锅盖固定,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内,所述的定位件包括设置在各锅盖上且向上凸起的锅盖把手,所述的锅盖把手为中空结构,且相邻的两个锅盖中大口径的锅盖把手能够套置于小口径的锅盖的锅盖把手上。锅盖为片状原材料经过冲压成型,锅盖和锅盖把手为一体式结构,由于各个锅盖的口径不同,其锅盖上的锅盖把手的尺寸也不相同,锅盖把手向上凸起且为中空结构,能够插设在尺寸比本身大一些的锅盖把手内,各个锅盖之间通过锅盖把手定位,堆叠整齐、稳固,而且本定位件简单、易于生产。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中,作为另一种情况,所述锅盖的中部向下凹陷且锅盖的中部设有一个锅盖把手,所述的定位件包括开设在锅盖把手上端的凹口,所述锅盖把手的下端设有一个凸台且其向下伸出锅盖内表面,且相邻两个锅盖中小口径锅盖上的凸台能够抵靠在大口径锅盖上的凹口内。本定位件相对与前面所述的定位件而言结构稍显复杂,但是本结构定位可靠,相比之下,锅盖把手有更好的隔热效果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内,所述的锅盖把手上套设有一个隔热帽。由于锅盖把手采用中空结构设计,影响锅盖把手的隔热效果,在锅盖把手上套设有一个隔热帽,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内,所述隔热帽的材质为电木或硅胶或实木或橡胶。
在上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内,所述锅身的口径由下至上依次减小,所述锅盖的口径由下至上依次增大。锅盖和锅身全部堆叠好后,将最小口径的锅盖与最小尺寸锅身配合,即将所有的锅都堆叠一起,只占用一个锅的空间,以便于厨具的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可叠式组合锅通过最大口径的锅盖内侧与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之间具有定位结构,且介于最大口径和最小口径之间的锅盖均抵靠在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上,使整个组合锅结构变的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少了占用厨房的空间,且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卡接在最大口径的锅盖内侧的定位槽中,具有结构简单,又使锅盖能够牢固的定位在锅身上,避免组合锅在打翻或受到冲击时,锅盖横飞。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可叠式组合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可叠式组合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本可叠式组合锅中锅盖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本可叠式组合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本可叠式组合锅中锅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中锅盖的半剖视图。
图中,1,锅身;2,锅身把手;3,锅盖;4,环形连接部;5,缺口;6,定位槽;7,锅盖把手;8,隔热帽;9、凹口;10、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可叠式组合锅,包括至少三个口径依次减小的锅身1和与每个锅身1匹配的锅盖3,且每个锅身1外沿均具有至少两个锅身把手2,在本实施例中,锅身1的数量为三个,即锅盖3的数量也为三个,每个锅身1外沿均具有两个锅身把手2。锅身1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且相邻两个锅身1中口径小的锅身1置于口径大的锅身1内,同时,相邻的两个锅身1中小口径的锅身把手2搭靠在大口径的锅身把手2上。最小口径的锅盖3扣置在与其匹配的锅身1上,其他口径的锅盖3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在最小口径的锅盖3上,且锅盖3上设有一个能够使相邻两个锅盖3之间相互定位的定位件,其中定位件包括设置在各锅盖3上且向上凸起的锅盖把手7,锅盖把手7为中空结构,且相邻的两个锅盖3中大口径的锅盖把手7能够套置于小口径锅盖的锅盖3把手上。锅盖3采用片状原材料经过冲压成型,锅盖3和锅盖把手7为一体式结构,由于各个锅盖3的口径不同,其锅盖3上的锅盖把手7的尺寸也不相同,锅盖把手7向上凸起且为中空结构,能够插设在尺寸比本身大一些的锅盖把手7内,各个锅盖3之间通过锅盖把手7定位,堆叠整齐、稳固,而且本定位件简单、易于生产。但由于锅盖把手7采用中空结构设计,导致锅盖把手7的隔热性能较差,在锅盖把手7上套设有一个隔热帽8,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且隔热帽8的材质可以为电木或硅胶或实木或橡胶。
如图2和图3所示,各锅盖3底部均具有凸出的环形连接部4,且所述的环形连接部4沿轴向贯穿。锅盖3堆叠过程中,口径小的锅盖3穿过口径大的锅盖3的环形连接部4并与口径大的锅盖3固连。其中,最小口径的锅盖3的环形连接部4位于与其匹配的锅身1的内侧,对锅盖3进行限位,防止组合锅在移动过程中,锅盖3从组合锅上掉落。每个锅盖3上的环形连接部4靠近锅身底部的端部具有缺口5,且缺口5的大小大于锅身把手7的宽度,使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2能够位于介于最大口径和最小口径之间的缺口5内,使组合锅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自然,由于最小口径锅盖3的环形连接部4位于与其匹配的锅身1内,则最小口径的环形连接部4上不具有缺口5也是可以的,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加工工艺过程。
在本可叠式组合锅中,介于最大口径和最小口径之间的锅盖3的环形连接部4位于与其匹配的锅身1内侧,且最小口径锅身把手2与上述的缺口5内壁相抵靠,锅盖3的环形连接部4位于锅身1内侧,减少锅身1暴露在外的面积,减少锅身1内部受到感染,且锅身把手2与环形连接部4上的缺口5内壁相抵靠,即锅身把手2部分位于缺口5内,使组合锅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最大口径锅盖3的环形连接部4位于与其匹配的锅身1内侧,且与其相邻的锅身把手2与最大口径锅盖3上的缺口5内壁相抵靠。且最大口径锅盖3内侧与最小口径锅身把手2之间具有定位结构,且定位结构包括最大口径锅盖3内侧呈环形凹入的定位槽6,当组合锅组装成型时,最小口径锅身把手2能够卡接在该定位槽6内,使组合锅结构变的更加紧凑的同时,也使组合锅的锅盖3与锅身1连接更加牢靠,避免在组合锅受到冲击或打翻时,锅盖3横飞。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2底部具有凸台,定位结构包括位于该锅身把手2底部的凸台和最大口径的锅盖3内侧的呈环形凹入的凹口,当该组合锅装配完成时,凸台能够位于凹口内。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锅盖3的中部向下凹陷且锅盖3的中部设有一个锅盖把手7,且定位件包括开设在锅盖把手7上端的凹口9,锅盖把手2的下端设有一个凸台10且其向下伸出锅盖3内表面,且相邻两个锅盖3中小口径锅盖3上的凸台10能够抵靠在大口径锅盖3上的凹口9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锅身1;锅身把手2;锅盖3;环形连接部4;缺口5;定位槽6;锅盖把手7;隔热帽8;凹口9;凸台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可叠式组合锅,包括至少三个口径依次减小的锅身(1),各锅身(1)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且相邻两个锅身(1)中口径小的锅身(1)置于口径大的锅身(1)内,所述的锅身(1)外沿具有至少一个锅身把手(2),且相邻的两个锅身(1)中小口径锅身把手(2)搭靠在大口径锅身把手(2)上,所述每个锅身(1)均具有一个与之匹配的锅盖(3),各锅盖(3)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且锅盖(3)上设有一个能够使相邻两个锅盖(3)之间相互定位的定位件,所述的最小口径的锅盖(3)扣置在与其匹配的锅身(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大口径的锅盖(3)内侧与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2)之间具有定位结构,且介于最大口径和最小口径之间的锅盖(3)均抵靠在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锅盖(3)底部均具有凸出的环形连接部(4),且所述的环形连接部(4)沿轴向贯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小口径的锅盖(3)的环形连接部(4)位于与其匹配的锅身(1)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锅盖(3)上的环形连接部(4)靠近上述锅身(1)底部的端部均具有缺口(5),且缺口(5)的数量与锅身把手(2)的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于最大口径和最小口径之间的锅盖(3)的环形连接部(4)位于与其匹配的锅身(1)内侧,且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2)与上述的缺口(5)内壁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大口径的锅盖(3)的环形连接部(4)位于与其匹配的锅身内侧,且与其相邻的锅身把手(2)与上述的缺口(5)内壁相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最大口径的锅盖(3)内侧呈环形凹入的定位槽(6),所述的最小口径的锅身把手(2)能够卡接在上述定位槽(6)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件包括设置在各锅盖(3)上且向上凸起的锅盖把手(7),所述的锅盖把手(7)为中空结构,且相邻的两个锅盖(3)中大口径的锅盖把手(7)能够套置于小口径的锅盖把手(7)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把手(7)上套设有一个隔热帽(8)。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可叠式组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1)的口径由下至上依次减小,所述锅盖(3)的口径由下至上依次增大。
CN201320725779.4U 2013-11-16 2013-11-16 一种可叠式组合锅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2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25779.4U CN203662547U (zh) 2013-11-16 2013-11-16 一种可叠式组合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25779.4U CN203662547U (zh) 2013-11-16 2013-11-16 一种可叠式组合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2547U true CN203662547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5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2577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2547U (zh) 2013-11-16 2013-11-16 一种可叠式组合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254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7575A (zh) * 2015-09-02 2015-12-23 刘九金 一种利用自然压力并进行传导加热的电饭锅
US20170247143A1 (en) * 2016-02-25 2017-08-31 Calphalon Corporation Stackable cookware and lids
US11039706B2 (en) 2018-12-19 2021-06-22 E. Mishan & Sons, Inc. Stackable and nestable cookware having a stable configurati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7575A (zh) * 2015-09-02 2015-12-23 刘九金 一种利用自然压力并进行传导加热的电饭锅
US20170247143A1 (en) * 2016-02-25 2017-08-31 Calphalon Corporation Stackable cookware and lids
US10486857B2 (en) * 2016-02-25 2019-11-26 Calphalon Corporation Stackable cookware and lids
US11039706B2 (en) 2018-12-19 2021-06-22 E. Mishan & Sons, Inc. Stackable and nestable cookware having a stable configur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62547U (zh) 一种可叠式组合锅
CN204218726U (zh) 模块式馕坑
USD666866S1 (en) Rice cooker
CN201351939Y (zh) 一种野外用的多功能炉具
CN203789760U (zh) 一种烧烤炉
CN201418655Y (zh) 油水分离的锅具结构
CN203122094U (zh) 一种堆叠式组合锅
CN206062936U (zh) 一种笼屉
USD656774S1 (en) Barbeque grill
CN203841455U (zh) 一种带吸管的水杯
CN203709851U (zh) 一种既保温又方便取出包子的蒸笼
CN209595305U (zh) 一种模块展示柜
CN204966907U (zh) 一种烧烤炉
CN203153058U (zh) 一种组合柜
CN203656996U (zh) 一种易清洗燃气灶
CN204743748U (zh) 一种带防护套的电陶茶炉
CN204306665U (zh) 锅盖可立的汤锅
CN204246002U (zh) 一种三合一调味瓶
CN204379027U (zh) 一种上盖可开合限位的三明治面包炉
CN204115031U (zh) 多功能燃气灶
CN203852256U (zh) 一种调味盒
CN202932623U (zh) 一种多用途器皿垫
CN202919542U (zh) 一种六抽屉式卧室电视柜
CN210871137U (zh) 一种燃生物质多功能烧烤炉
CN102273918A (zh) 涮烤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