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33036U - 机柜背板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柜背板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33036U
CN203633036U CN201320715116.4U CN201320715116U CN203633036U CN 203633036 U CN203633036 U CN 203633036U CN 201320715116 U CN201320715116 U CN 201320715116U CN 203633036 U CN203633036 U CN 203633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interface
rotating shaft
influent stream
exchange system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151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军
葛方根
邱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151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33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33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3303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机柜背板换热系统,解决了现有背板换热系统中冷媒管易疲劳破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包括内部换热器、进流管和出流管,所述内部换热器安装在机柜背板上,机柜背板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机柜上,所述转轴端部设有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所述进流管连接在进流接口处,所述出流管连接在出流接口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应用于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控制台机柜等。

Description

机柜背板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系统,尤其是应用于机柜的背板换热系统,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服务器机柜上通常安装背板空调系统进行强制散热,以满足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散热要求,而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冷媒管在背板上的连接位置与背板的转轴或者铰链相距一定距离,当服务器需要检修或者进行其他操作时,需要经常开关背板,由于冷媒管在背板上的连接位置相距背板的旋转中心较远,在背板开闭过程中,冷媒管会产生较大位移,如图1所示,背板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进口冷媒管的运动轨迹为a1至a2,出口冷媒管的运动轨迹为b1至b2,大幅度的位移易使得冷媒管产生疲劳、出现裂纹,从而导致冷媒的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机柜背板换热系统,降低冷媒流通管的疲劳破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包括内部换热器、进流管和出流管,所述内部换热器安装在机柜背板上,机柜背板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机柜上,所述转轴端部设有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所述进流管连接在进流接口处,所述出流管连接在出流接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均设置在转轴的同一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流接口中心与转轴轴心相距第一距离,所述出流接口中心与转轴轴心相距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进流接口中心与出流接口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所述转轴轴心。
进一步的,所述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分别设置在转轴两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流接口中心和/或所述出流接口中心与转轴轴心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进流管穿过进流接口伸入转轴内部并与换热器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出流管穿过出流接口伸入转轴内部并与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
或者所述换热器的进口端穿过进流接口伸出转轴并与进流管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穿过出流接口伸出转轴并与出流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外部换热器,所述外部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内部换热器的进口端通过所述进流管相连接,所述外部换热器的进口端与所述内部换热器的出口端通过所述出流管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外部换热器为冷凝器。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在背板的转轴端部设置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进流管连接于进流接口处,出流管连接于出流接口处,使用于冷媒流通的进流管和出流管尽可能地靠近转轴轴心,以减少背板转动过程中进流管和出流管的位移,降低进流管和出流管大幅度位移导致的疲劳破损,解决因进流管和出流管疲劳破损而导致的冷媒泄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服务器机柜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板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服务器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C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服务器机柜的背板转动过程中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的位置变化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背板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服务器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服务器机柜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包括内部换热器、进流管和出流管,内部换热器安装在机柜背板上,机柜背板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机柜上,转轴端部设有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进流管连接在进流接口处,出流管连接在出流接口处。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进流管和出流管连接于转轴端部,以减小进流管和出流管在机柜背板转动过程中的位移,降低冷媒流通管的疲劳破损。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2、3,本实施例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包括内部换热器3和外部换热器4,内部换热器3安装于机柜背板2内,机柜背板2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机柜1上,外部换热器4的出口端与内部换热器3的进口端通过进流管5连通,内部换热器3的出口端与外部换热器4的进口端通过出流管6连通,其中,内部换热器3为蒸发器,外部换热器4为冷凝器。工作过程中,液体冷媒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冷媒并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而本实施例应用于机柜散热,通过在机柜背板2中安装蒸发器,实现机柜散热降温的作用。参照图2-4,冷媒流通管的破损导致冷媒泄漏,降低散热效果,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本实施例在转轴端部设有进流接口71和出流接口72,进流管5连接于进流接口71处,出流管6连接于出流接口72处。
具体实施时,进流接口71和出流接口72都设置在转轴7的同一端部,内部换热器3的进口端通过进流接口71伸出转轴7并与进流管5连接,内部换热器3的出口端通过出流接口72伸出转轴7并与出流管6连接,转轴7可以是整体中空结构,或者仅仅是内部换热器3热管穿出的部分为中空。
为达到较好的效果,进流接口71中心与转轴7轴心相距第一距离L1,出流接口72中心与转轴7轴心相距第二距离L2,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相等,但考虑实际操作时,进口端和出口端需要分别焊接进流管5和出流管6,需要有足够的焊接空间,为此,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进流接口71中心与出流接口72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转轴7轴心,也就是说,换热器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位于转轴7轴心的两侧,以留出足够的空间,方便焊接。
参照图5,当服务器需要检修或者进行其他操作时,机柜背板2在关闭状态下,进流接口71处于A1位置,出流接口72处于B1位置,机柜背板2在打开状态下,进流接口71处于A2位置,出流接口72处于B2位置,结合图1可以发现,本实施例中进流接口71处和出流接口72更靠近转轴7轴心,进流接口71从A1位置到A2位置的位移量、出流接口72从B1位置到B2位置的位移量要比现有技术减小很多。由于进流管5连接于进流接口71处,出流管6连接于出流接口72处,故而进流管5和出流管6的位移量也相应的减小,尤其是进流管5与内部换热器3进口端连接处,出流管6与内部换热器3出口端连接处是现有技术中较易产生疲劳破损的部位,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则可以有效降低该部位的疲劳破损。
实施例二:
参照图6、7,本实施例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包括机柜背板2、内部换热器3和外部换热器4,内部换热器3安装于机柜背板2内,机柜背板2一侧通过转轴7转动连接于机柜1,外部换热器4的出口端与内部换热器3的进口端通过进流管5连通,内部换热器3的出口端与外部换热器4的进口端通过出流管6连通,其中,内部换热器3为蒸发器,外部换热器4为冷凝器。进流接口71和出流接口72分别设置在转轴7两端部,如图6所示,进流接口71位于转轴7下端,出流接口72位于转轴7上端。
由于本实施例结构的特殊性,进流接口71和出流接口72可以同轴心设置,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案:
1、位于转轴下端的进流接口和位于转轴上端的出流接口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即进流接口的中心和出流接口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无论如何改变轴心位置,只要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同轴心设置,那么,进流接口中心至转轴轴心的距离与出流接口中心至转轴轴心的距离始终相同。
2、如图7所示,位于转轴7下端的进流接口71和位于转轴7上端的出流接口72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并且进流接口71中心和出流接口72中心与转轴7轴心重合,由于转轴7轴心是作为机柜背板2的旋转中心,其位置相对不变,进流接口71中心和出流接口72中心与转轴7轴心重合,相当于进流管5和出流管6都连接在转轴7轴心处,进流管5和出流管6在机柜背板2转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位移,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进流管5和出流管6。
根据上述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想到:进流接口中心与转轴轴心重合,出流接口中心偏离转轴轴心;或者进流接口中心偏离转轴轴心,出流接口中心与转轴轴心重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进流管5和出流管6的连接方式也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还可以是:进流管通过进流接口伸入转轴内部并与内部换热器的进口端连接,出流管通过出流接口伸入转轴内部并与内部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
实施例三:
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包括机柜背板2、内部换热器和外部换热器,内部换热器安装于机柜背板2内,机柜背板2一侧通过转轴7转动连接于机柜,外部换热器的出口端与内部换热器的进口端通过进流管连通,内部换热器的出口端与外部换热器的进口端通过出流管连通,其中,内部换热器为蒸发器,外部换热器为冷凝器。进流接口71和出流接口72分别位于转轴7的两侧,并且转轴7位于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外切圆70范围内。本实施例中,进流接口71、出流接口72及转轴7相互紧靠,位置布置紧密,转轴7既可以是空心,也可以是实心,在实际运用时,进流接口71中心与转轴7轴心相距20mm~50mm,出流接口72中心与转轴7轴心相距20mm~50mm,较佳的:转轴7分别与进流接口71和出流接口72相切。本实施例将转轴7的位置限定在上述范围内,同样可以减少换热系统中进流管和出流管的位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应用于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控制台机柜等。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被完全有效的达到了。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包括内部换热器、进流管和出流管,所述内部换热器安装在机柜背板上,机柜背板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机柜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端部设有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所述进流管连接在进流接口处,所述出流管连接在出流接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均设置在转轴的同一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接口中心与转轴轴心相距第一距离,所述出流接口中心与转轴轴心相距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接口中心与出流接口中心连线的中点位于所述转轴轴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接口和出流接口分别设置在转轴两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接口中心和/或所述出流接口中心与转轴轴心重合。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穿过进流接口伸入转轴内部并与换热器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出流管穿过出流接口伸入转轴内部并与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
或者所述换热器的进口端穿过进流接口伸出转轴并与进流管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穿过出流接口伸出转轴并与出流管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外部换热器,所述外部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内部换热器的进口端通过所述进流管相连接,所述外部换热器的进口端与所述内部换热器的出口端通过所述出流管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外部换热器为冷凝器。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柜背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
CN201320715116.4U 2013-11-14 2013-11-14 机柜背板换热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33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15116.4U CN203633036U (zh) 2013-11-14 2013-11-14 机柜背板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15116.4U CN203633036U (zh) 2013-11-14 2013-11-14 机柜背板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3036U true CN203633036U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1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15116.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33036U (zh) 2013-11-14 2013-11-14 机柜背板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330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3014A (zh) * 2015-10-14 2017-02-15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背板空调
CN106550561A (zh) * 2015-09-22 2017-03-29 合肥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机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0561A (zh) * 2015-09-22 2017-03-29 合肥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机柜
CN106403014A (zh) * 2015-10-14 2017-02-15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背板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01483C (e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liquid desiccant air delivery system
CN105007707A (zh) 一种低功耗云计算机柜散热系统
CN203671810U (zh) 冷冻水降温系统
CN203633036U (zh) 机柜背板换热系统
CN204943956U (zh) 一种高效冷暖型空调系统
CN108050625B (zh) 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
CN209659779U (zh) 便于维修的交通信号柜
CN104102310B (zh) 用于服务器整机柜的冷却系统
CN103697543A (zh) 可处理空气热湿负荷并同时制备冷水或热水的空调装置
CN104501466A (zh) 一种地源热泵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CN107702387A (zh) 冷凝装置及空调设备
CN203566105U (zh) 一种四通阀焊接工装
CN105704986A (zh) 一种供回水双环路冷却循环系统
CN203561117U (zh) 一种制冷热泵用壳管式冷凝器
CN213480435U (zh) 一种双通道换热除湿装置
CN204084957U (zh) 一种高效低阻型管翅式蒸发器
CN204513625U (zh) 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CN209355375U (zh) 一种室外机柜改造用降温装置
CN204513639U (zh) 一种内冷组合式新风机组
CN205402910U (zh) 一种旋转暖风器的固定装置
CN203340505U (zh)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CN206695440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CN206291358U (zh) 室外机
CN111351194A (zh) 一种水冷机组
CN204843407U (zh) 顶置大巴空调换热器的三通组件焊接定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