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5170U -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5170U
CN203615170U CN201320630998.4U CN201320630998U CN203615170U CN 203615170 U CN203615170 U CN 203615170U CN 201320630998 U CN201320630998 U CN 201320630998U CN 203615170 U CN203615170 U CN 203615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gp
backlight
reflectance coating
light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309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熙哲
宋泳锡
刘圣烈
崔承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309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5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5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51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光源内置于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通过将光源内置于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节约原有侧入式LED由于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两侧占用的空间,实现背光源的窄边框技术。在导光板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反射膜,在防止导光板内的光外漏的同时,还能对照射在导光板上的光进行反射,提高导光板内光的亮度和强度。进一步的利用量子点技术在导光板和反射膜之间增设量子点膜,提高背光源的色域和色彩纯度,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入式LED色域窄和色彩纯度不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背光源的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中的主要结构就是液晶显示模块(LCD Module,即LCM),但是在LCM中液晶面板本身是不发光的,发光的是背光源(Back Light),能够把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漫反射使之成为面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的视觉效果。
根据光源的分布位置,将背光源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其中侧入式背光源的组成如图1所示,包括:光源01、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02和框架03。所谓侧入式就是将两个光源01设置在导光板02的两个侧面,框架03将导光板02和光源01包围在内。在背光源中还包括背板和具有其他不同功能的光学膜片,图1中均未示出。目前光源01主要采用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CCFL(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小型冷阴极荧光灯)及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三种背光源类型,应用中光源多采用LED灯。其中导光板02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液晶面板的亮度,并确保液晶面板亮度的均匀性。
但是现有结构的背光源,由于光源设置在导光板两侧,占据一定的空间,在形成窄边框的时候存在很大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背光源形成窄边框过程中的困难,以及侧入式LED发光效率低、色域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导光板,所述光源内置于所述导光板内至少一个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有凹槽,将所述光源置于所述凹槽内;或者,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有孔,将所述光源置于所述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反射膜,在设置有所述光源的导光板侧边设置有所述反射膜,所述光源的发光面面向所述反射膜。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为表面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膜片或片状膜片。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包括第一膜部和第二膜部,所述第一膜部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第一膜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膜部连接,所述第一膜部的第二端边缘不超过面板中周边框区域向显示区域延伸的边缘,所述第二膜部沿着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中的第一膜部可用遮光膜代替。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膜为黑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和/或底面相互垂直;
或者,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和/或底面具有预定倾斜角。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和/或底面具有预定倾斜角的角度范围为40度~50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反射膜,所述光源内置于所述导光板相对两侧设置的凹槽内,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所述反射膜,所述光源的发光面面向所述反射膜。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背板、反射片和光学膜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上方,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上方,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量子点膜,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膜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LED。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蓝光LED。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膜包括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上述背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框架,所述反射膜延伸到所述框架之外。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通过将光源内置于导光板内至少一个侧边,节约原有侧入式LED由于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两侧占用的空间,实现背光源的窄边框技术。为了防止漏光,在导光板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反射膜,在防止导光板内的光外漏的同时,还能对照射在导光板上的光进行反射,提高导光板内光的亮度和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除了能够实现窄边框以及提高导光板内光的亮度和强度,还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量子点技术,在导光板和反射膜之间增设量子点膜,提高背光源的色域和色彩纯度,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入式LED色域窄和色彩纯度不够的问题;
2、LED光源与量子点膜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光源与量子点膜层之间紧贴,在LED发光时温度太高而破坏量子点以及量子点的特性问题的发生,通过将导光板侧面的反射膜延伸到外部,有利于热量的散发,能够解决量子点由于高温而受到破坏的问题;
3、导光板的上方或者下方设置的反射膜还可以用遮光膜代替,将一部分到达导光板周边的光吸收掉,防止热点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源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导光板侧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反射膜与面板边框外区域相对应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用遮光膜代替反射膜第二膜部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据具有第一倾斜角的导光板侧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反射膜与面板边框外区域相对应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用遮光膜代替反射膜第二膜部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具有第二倾斜角的导光板侧面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反射膜与面板边框外区域相对应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用遮光膜代替反射膜第二膜部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反射膜表面的突起结构对光源进行分散的效果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反射膜与面板边框外区域相对应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用遮光膜代替反射膜第二膜部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反射膜具有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六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光源内置于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
上述背光源对侧入式背光源的结构进行改进,将原本设置在导光板两侧外的光源内置于导光板中至少一个侧边,节省空间,并更大限度的发挥侧入式背光源优势,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
优选的,光源内置于导光板相对的两侧,即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和/或底面相互垂直;或者,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和/或底面具有预定倾斜角;
其中,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和/或底面具有预定倾斜角的角度范围为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优选为40度~50度。
可选的,导光板的两个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和/或底面具有的预定倾斜角可以相同或不同。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A内置于“B,是A的整体(或部分)位于B的结构内;所述的“A位于B的侧边”或者“B的侧边设置有A”,指的是A的整体(或部分)位于B的侧边上,或者,A的整体(或部分)离B侧边的距离相对于B的整体数值较小(也即A的整体(或部分)很靠近B的侧边)。
可以理解的是,光源内置于导光板内或光源内置于导光板的侧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例如:
方式一:在导光板内设置至少一个可以容置光源的孔,孔尤其是靠近导光板侧边进行设置。孔可以为圆形或方形等,当然,孔的位置、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光源需要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方式二:可以在导光板的侧边,或在导光板内靠近其侧边的地方设置可以容置光源的凹槽,凹槽开口和光源出光面方向可以一致或不同,凹槽开口和光源出光面方向均可以朝向导光板侧边、或者导光板的底面或顶面,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凹槽可以为圆形或方形等,当然,凹槽的位置、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光源需要设定,在此不做限定;后续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还包括:反射膜,光源内置于导光板至少一个侧边,在设置有所述光源的导光板侧边设置有所述反射膜(即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光源对应的反射膜),所述光源的发光面面向所述反射膜。当然,还可以根据光源数量和位置,以及所需的发光效果,对反射膜的位置,以及反射膜相对导光板的距离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反射膜可以粘贴或压合等方式固定在导光板侧边。优选的,所述光源内置于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侧,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光源对应的所述反射膜,所述光源的发光面面向所述反射膜。
优选的,反射膜可以沿着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例如反射膜平行于导光板侧边。
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源的发光面(或出光面)”指的是垂直于光源底座(或底部)的方向。
上述背光源对侧入式背光源的结构进行改进,将原本设置在导光板两侧的光源内置于导光板中,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两侧,节省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为了防止导光板的两侧发生漏光,在导光板的侧面还设置有反射膜,不仅防止导光板内的光发生外漏,还能对照射在导光板上的光进行反射,提高导光板内光的亮度和强度。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在导光板12相对的两侧设置凹槽,将光源11内置于在凹槽中,并在导光板12的两侧设置反射膜13,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容置于框架14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光源为LED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12的,即导光板12的侧面与导光板12的顶面和/或底面相互垂直。不同之处在于导光板12的两侧沿着导光板侧面还设置有并排的多个第一凹槽Q1,将光源11分别置于各个第一凹槽Q1内,第一凹槽Q1的开口方向为导光板12的底面。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本实施例中光源11的发光面面向导光板12的侧面,由于光源内置于导光板中,所以光源的光线方向是由导光板12的内部照向导光板的两侧,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由导光板的两侧外部照向导光板内部,所述背光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13沿着导光板12的侧边设置,且反射膜13的长度不小于导光板12的侧边的长度。
优选的,反射膜13还具有沿着导光板12的顶面设置的部分,该部分边缘不超过面板20中周边框区域21向显示区域延伸的边缘。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13包括第一膜部131和第二膜部132两部分,第一膜部131设置在导光板12的上方,所述上方是针对图2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第一膜部131的第一端与第二膜部132连接,且第一膜部131与第二膜部132相互垂直,第一膜部131的第二端边缘不超过面板20中周边框区域21向显示区域延伸的边缘,第二膜部132沿着导光板12的侧面设置。由于光源11位于导光板12内,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侧面的反射膜(即第二膜部132)上,反射膜对光进行反射,以导光板12一侧的光源与反射膜13为例,光源的光线经过第一膜部和第二膜部反射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图3所示的第一凹槽Q1离近端的导光板12的侧边边缘具有第一距离S1,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距离S1相对导光板12的底面长度很小,例如:第一距离S1为导光板12底边的1/100—1/20。即第一凹槽Q1靠近导光板12的侧边,也可以认为第一凹槽Q1设置在导光板12侧边(其余实施例中的凹槽也类同)。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13具有平行于导光板12顶面(或底面)的第一膜部(例如第一膜部131),以及具有平行于对应的导光板12侧边的第二膜部(例如第二膜部132);也即反射膜13包围导光板12的侧面和靠近边缘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也是针对图2和图3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位于导光板12上方的第一膜部131的第二端边缘不超过面板20中周边框区域21向显示区域延伸的边缘。其中反射膜13可以为金属膜,例如:选用Ag,AL等容易发热的金属或Ag,AL等的合金。反射膜13可以对光源11照射在导光板12上的光进行反射,增加导光板内光的强度和亮度,同时还防止光从导光板的边缘泄漏出去造成漏光。
本实施中的周边边框区域21是面板20中用来遮光的结构,背光源与把面板组合后保证面板20中的周边框区域21的边缘与第一膜部131的第二端边缘相对应,如图4所示。
其中第一凹槽Q1设置在导光板12中靠近框架14的一侧,光源11竖直放置,且光源11的发光面面向导光板12的两侧面。在导光板12的两侧面设置有反射膜13,即第二膜部132,导光板12的上表面也设置有反射膜13,即第一膜部131,所述上表面是针对图4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13为表面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膜片或片状膜片。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上述结构导光板12上方的反射膜,即第一膜部131除了采用金属膜,还可以用遮光膜15进行代替,如图5所示,导光板上方的反射膜为遮光膜,即平行于导光板12顶面(或底面)的第一膜部为遮光膜,所述上方是针对图5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除了上述光源11、导光板12、反射膜13和框架14,还包括:背板、反射片和具有各种功能的光学膜片,这些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反射片位于背板的上方,导光板位于反射片的上方,多层具有各种功能的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的上方。其中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光片、聚光片等,逐层分布在导光板上。这些结构为组成背光源的基本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不在于此,因此在图2-图5中未显示。
因此,实施例一中由于将光源内置于在导光板的凹槽中,将原本位于导光板两侧的光源设置在导光板中,节省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在导光板的侧面以及位于导光板上方对应面板周边框区域的位置都设置有反射膜,不仅能防止导光板内的光发生外漏,还能对照射在导光板上的光进行反射,提高导光板内光的亮度和强度。进一步地,位于导光板上方的反射膜,即第一膜部还可以用遮光膜代替,能将一部分到达导光板周边的光吸收掉,防止发生热点现象而影响导光板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也是在导光板12的两侧设置凹槽,将光源11内置于该凹槽中,并在导光板12的两侧设置反射膜13,将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容置于框架14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为金属膜。
优选地,本实施中的导光板12的侧面结构与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一中的侧面结构都不相同,导光板12的侧面与导光板12的底面具有第一倾斜角α。针对不同需求,第一倾斜角α的大小可以在40度~50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选择。导光板12的两侧也设置有并排的多个第二凹槽Q2,第二凹槽Q2设置在导光板12的底面,第二凹槽Q2的开口方向为导光板12的底面,将光源11分别置于各个第二凹槽Q2内,且光源11的发光面面向导光板12的顶面,所述背光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光源11设置在导光板12的底面,上述的下侧和顶面都是针对图6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13包括第三膜部133和第四膜部134,第三膜部133设置在导光板12的上方,所述上方是针对图6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且第三膜部133的第一端与第四膜部134连接,第三膜部133的第二端边缘不超过面板20中周边框区域21的边缘,第四膜部134沿导光板12具有第一倾斜角的侧面设置,其中第三膜部133与导光板12底面的第一倾斜角α示意图如图7所示。
本实施中的周边边框区域21是面板20中用来遮光的结构,背光源与把面板组合后保证面板20中的周边框区域21的边缘与第三膜部133的第二端边缘相对应,如图8所示。其中第二凹槽Q2设置在导光板12的底面,光源11水平放置,且光源11的发光面面向导光板12两侧的顶面。在导光板12的两个具有倾斜角度的斜侧面设置有反射膜13,即第二膜部134,导光板12的上表面也设置有反射膜13,即第三膜部133,上述顶面、底面以及上表面都是针对图8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的。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13为表面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膜片或片状膜片。导光板12相对于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部分用第三膜部133进行遮光。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上述结构导光板12上方的反射膜,即第三膜部133除了采用金属膜,还可以用遮光膜15进行代替,可以实现遮光的作用,如图9所示。导光板12上表面的两端部设置的遮光膜可以吸收部分反射光,防止导光板上由于形成热点而影响导光板的正常工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除了上述光源11、导光板12、反射膜13和框架14,也可以包括:背板、反射片和具有各种功能的光学膜片,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设置;例如:反射片位于背板的上方,导光板位于反射片的上方,多层具有各种功能的光学膜片为与导光板的上方。这些结构为组成背光源的基本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不在于此,因此在图6-图9中未显示。
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13的作用以及背光源其他结构的描述同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实施例二中由于将光源内置于在导光板的凹槽中,将原本位于导光板两侧的光源设置在导光板中,节省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在导光板的侧面以及位于导光板上方对应面板周边框区域的位置都设置有反射膜,不仅能防止导光板内的光发生外漏,还能对照射在导光板上的光进行反射,提高导光板内光的亮度和强度。用遮光膜代替反射膜,将一部分到达导光板周边的光吸收掉,防止发生热点现象而影响导光板的正常工作。通过将导光板的侧面做成具有倾斜角的斜面,更加有利于导光板内光线的反射,进一步提高导光板内光的亮度和强度。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也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也是在导光板12的两侧设置凹槽,将光源11内置于该凹槽中,并在导光板12的两侧设置反射膜13,将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容置于框架14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为金属膜。
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12的侧面与导光板12的底面具有第二倾斜角β,也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第二倾斜角β的大小可以在40度~50度的角度范围内进行选择。实施例三中凹槽的设置位置不同于实施例二,具体为:实施例二中的凹槽设置在导光板12的顶面,而实施例三的凹槽设置在导光板12的底面。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12的两侧也设置有并排的多个第三凹槽Q3,第三凹槽Q3设置在导光板12的顶面,第三凹槽Q3的开口方向面向导光板顶面,将光源11分别置于各个第三凹槽Q3内,且光源11的发光面面向导光板12的底面,所述背光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光源11设置在导光板12的顶面,上述的下侧和顶面都是针对图10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包括第五膜部135和第六膜部136,第五膜部135设置在导光板12的下方,所述下方也是针对图10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且第五膜部135的第一端与第六膜部136连接,第五膜部135的第二端边缘不超过面板20中周边框区域21的边缘,第六膜部136沿导光板12具有第二倾斜角的侧面设置,其中第五膜部135与导光板12底面的第二倾斜角β示意图如图11所示。
本实施中的周边边框区域21是面板20中用来遮光的结构,背光源与把面板组合后保证面板20中的周边框区域21的边缘与第五膜部135的第二端边缘相对应,如图12所示。其中第三凹槽Q3设置在导光板12中的顶面,光源11水平放置,且光源11的发光面面向导光板12两侧的底面。在导光板12的两个具有倾斜角度的斜侧面设置有反射膜13,即第六膜部136,导光板12的下表面也设置有反射膜13,即第五膜部135,上述顶面、底面以及下表面都是针对图12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的。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13为表面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膜片或片状膜片。导光板12相对于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部分用第五膜部135进行遮光。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上述结构导光板12下方的反射膜,即第五膜部135除了采用金属膜,还可以用遮光膜15进行代替,可以实现遮光的作用,如图13所示。导光板12上表面的两端部设置的遮光膜可以吸收部分反射光,防止导光板上由于形成热点而影响导光板的正常工作。也即位于导光板向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或反向延伸方向上的反射膜都可以用遮光膜代替。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除了上述光源11、导光板12、反射膜13和框架14,也还可以包括:背板、反射片和具有各种功能的光学膜片,且反射片位于背板的上方,导光板位于反射片的上方,多层具有各种功能的光学膜片为与导光板的上方。这些结构为组成背光源的基本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不在于此,因此在图10-图13中未显示。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将光源内置于导光板的位置不同,实施例二在导光板靠近框架的一侧,而实施例三在导光板上远离框架的一侧,效果和实施例二相同。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中也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具体包括: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在导光板12上设置凹槽Q,将光源11内置于该凹槽Q中,并在导光板12上设置反射膜13,将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容置于框架14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为金属膜。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在反射膜13与导光板12之间还设置有量子点(Quantum Dot)形成的量子点膜,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光源为蓝光LED,发出蓝光。由量子点接收光源发出的蓝光,从而形成显示为红色的红光量子点(光波长为650nm)和绿色的绿光量子点(光波长为550nm),所以量子点膜中的量子点包括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这些量子点的电致发光波长范围在红光波长和滤光波长内。蓝光LED发出的蓝光经过红光量子点的作用变成红光,经过绿光量子点的作用变成绿光。因此,蓝光LED发出的蓝光经过量子点膜的反射之后,能够同时产生蓝光、红光和绿光三种颜色的光。通过在导光板与反射膜的缝隙之间填充量子点形成量子点膜层,可以使背光源的色域增大,增强显示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的表面还有突起结构,由于具有该突起结构使得导光板具有倾斜角度的侧面能够在短距离内容易对光进行分散,从而对导光板内的光具有更好的反射效果,其中反射膜表面的突起结构对光源进行分散的效果示意图如图15所示。
与上述实施例一、二和三相同,本实施例具有光量子点膜层的背光源中位于导光板上方的反射膜同样需要保证与面板20的周边框区域21相对应,如图16所示。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位于导光板上方的反射膜也可以用遮光膜15代替,如图17所示,所述的上方也是针对图17中导光板的位置而言。
背光源其他结构的描述同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通过在导光板和反射膜之间增设量子点膜,在实施例二的有益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背光源的色域和色彩纯度,解绝色域窄和色彩纯度不够的问题,由于利用量子点对LED光的感光效果,还能提高背光源的色彩特性,增强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例四通过导光板和反射膜之间增设量子点膜,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提及的任一实施例和其它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中也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具体包括: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在导光板上设置凹槽,将光源11嵌入在凹槽中,并在导光板12上设置反射膜13,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容置于框架14中,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为金属膜,该反射膜为表面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膜片或片状膜片。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除了上述光源11、导光板12、反射膜13和框架14,还包括:背板、反射片和具有各种功能的光学膜片,且反射片位于背板的上方,导光板位于反射片的上方,多层具有各种功能的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对上述实施例四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将位于导光板侧面的反射膜贯穿框架连接到导光板的外面,经过改进之后得到的能够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18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四的有益效果的基础上,实施例五通过将反射膜延伸出导光板,直到延伸到框架外侧,有利于将导光板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对于导光板的散热效率较实施例四有明显提高。
当然,实施例五通过将反射膜延伸出导光板,直到延伸到框架外侧的方式,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提及的任一实施例和其它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前述所述的任一实施例中,背光源结构基本是关于导光板(或者导光板的对称轴)对称设置的,但实施例六中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导光板相对两侧是非对称结构,如图19所示,其相当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结合,左边相当于图13的左侧,右侧相当于图9的右侧。具体包括: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也是在导光板12的两侧设置凹槽Q,将光源11内置于该凹槽Q中,并在导光板12的两侧设置反射膜13,将光源11、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容置于框架14中。
可以理解的,其余结构如量子点膜的设置等也适用本实施例;当然,类似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组合一样,其他实施例的组合也是可行的,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除了上述光源11、导光板12、反射膜13和框架14,还包括:背板、反射片和具有各种功能的光学膜片,且反射片位于背板的上方,导光板位于反射片的上方,多层具有各种功能的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的上方。
实施例七
本发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中包括上述实施例一至六提供的背光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将背光源中的光源内置于凹槽中,将原本位于导光板两侧的光源设置在导光板中,节省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在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反射膜,不仅防止导光板内的光发生外漏,还能对照射在导光板上的光进行反射,提高导光板内光的亮度和强度。LED光源与量子点膜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光源与量子点膜层之间紧贴,在LED发光时温度太高而破坏量子点以及量子点的特性问题的发生。导光板的上方或者下方设置的反射膜还可以用遮光膜代替,将一部分到达导光板周边的光吸收掉,防止热点现象的发生。利用量子点技术,在导光板和反射膜之间增设量子点膜,提高背光源的色域和色彩纯度,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入式LED色域窄和色彩纯度不够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出现的数字“第一”、“第二”等并非特指,而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而进行的命名。例如:反射膜包括第一膜部和第二膜部时,位于导光板上方(或下方)的反射膜均可以表述为“第一膜部”,位于导光板侧边的反射膜均可以表述为“第二膜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可以描述为凹槽。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8)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导光板,所述光源内置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有孔,将所述光源置于所述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有凹槽,将所述光源置于所述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膜,在设置有所述光源的导光板侧边设置有所述反射膜,所述光源的发光面面向所述反射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为表面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膜片或片状膜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包括第一膜部和第二膜部,所述第一膜部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第一膜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膜部连接,所述第一膜部的第二端边缘不超过面板中周边框区域向显示区域延伸的边缘,所述第二膜部沿着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中的第一膜部可用遮光膜代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为黑矩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和/或底面相互垂直; 
或者,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和/或底面具有预定倾斜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顶面和/或底面具有预定倾斜角的角度范围为40度 ~50度。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膜,所述光源内置于所述导光板相对两侧设置的凹槽内,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所述反射膜,所述光源的发光面面向所述反射膜。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背板、反射片和光学膜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上方,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上方,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上方。 
13.如权利要求4-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量子点膜,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膜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LED。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蓝光LED。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包括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 
1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4-8、11、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所述反射膜延伸到所述框架之外。 
CN201320630998.4U 2013-10-12 2013-10-12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5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0998.4U CN203615170U (zh) 2013-10-12 2013-10-12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0998.4U CN203615170U (zh) 2013-10-12 2013-10-12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5170U true CN203615170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67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3099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5170U (zh) 2013-10-12 2013-10-12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5170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4141A (zh) * 2015-03-18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848099A (zh) * 2015-06-08 2015-08-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色域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5156940A (zh) * 2014-06-13 2015-12-16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WO2015192398A1 (zh) * 2014-06-17 2015-1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5551389A (zh) * 2016-03-07 2016-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6197587A1 (zh) * 2015-06-09 2016-12-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WO2016197422A1 (zh) * 2015-06-12 2016-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092138A (zh) * 2017-06-28 2017-08-25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7091427A (zh) * 2014-05-29 2017-08-25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8388049A (zh) * 2018-03-19 2018-08-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594607A (zh) * 2019-10-25 2019-12-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模块化的多彩发光平板装置
CN110969952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1427B (zh) * 2014-05-29 2020-05-08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7091427A (zh) * 2014-05-29 2017-08-25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5156940A (zh) * 2014-06-13 2015-12-16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WO2015192398A1 (zh) * 2014-06-17 2015-1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4654141A (zh) * 2015-03-18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848099A (zh) * 2015-06-08 2015-08-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色域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9989696B2 (en) 2015-06-08 2018-06-0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High color gamu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197587A1 (zh) * 2015-06-09 2016-12-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US9958593B2 (en) 2015-06-09 2018-05-01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GB2549225A (en) * 2015-06-12 2017-10-1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197422A1 (zh) * 2015-06-12 2016-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GB2549225B (en) * 2015-06-12 2021-05-1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152514A1 (zh) * 2016-03-07 2017-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310163B2 (en) 2016-03-07 2019-06-0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551389A (zh) * 2016-03-07 2016-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092138A (zh) * 2017-06-28 2017-08-25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8388049A (zh) * 2018-03-19 2018-08-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969952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
CN110969952B (zh) * 2018-09-28 2022-09-06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
CN110594607A (zh) * 2019-10-25 2019-12-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模块化的多彩发光平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15170U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TWI536081B (zh) 背光單元及使用該背光單元的顯示裝置
TWI391753B (zh) 背光單元以及含此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
JP4935004B2 (ja) 表示装置
CN101782203B (zh) 一种包含自由曲面反射器的背光系统
US8203665B2 (en) Black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bstantially white 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0021131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1893190B (zh) 区域调光背光模块与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CN201795372U (zh) 一种光源倒置且使用自由曲面反射器的led背光结构
CN100454590C (zh)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模组及背光系统
CN101782204A (zh) 一种光源倒置且使用自由曲面反射器的led背光结构
JP4797824B2 (ja)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
CN105242457A (zh) 一种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
US20100226146A1 (en) Backlight module
KR2014007263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13294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9056985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787426U (zh) 集成显示器外壳的直下式lcd背光模组
KR101070686B1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용 복합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3527966B (zh) 一种led灯条、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788335U (zh) 大功率型led光源的直下式液晶模组
JP2007184493A (ja)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
KR102391395B1 (ko) 광학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표시장치
CN10622694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0495162C (zh) 液晶面板背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