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1090U -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 Google Patents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1090U
CN203611090U CN201320637643.8U CN201320637643U CN203611090U CN 203611090 U CN203611090 U CN 203611090U CN 201320637643 U CN201320637643 U CN 201320637643U CN 203611090 U CN203611090 U CN 203611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asting die
full
grinding machine
powe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376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剑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6376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1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1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10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机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造或天然宝石或水晶珠的全自动磨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上部设有电机驱动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下侧的机架的左侧设有180度翻料装置、右侧设有装卸料装置,所述机架的前侧和后侧的传动装置的下侧分别设有压件装置,压件装置的下侧设有动力装置驱动的磨料装置,所述传动装置、180度翻料装置、装卸料装置、压件装置以及磨料装置均由控制器控制其协同动作。优点是:使加工水晶珠的工序全部集中于同一个设备中,并且每个工序之间密切关联配合,实现水晶珠加工设备的全自动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使大大的提高了打磨水晶珠的精准度。

Description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机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造宝石或天然宝石或水晶珠的全自动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行业中的水晶珠的磨机,操作单一和繁杂,所有的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机械配合。传统的打磨水晶珠的工序为:上料(包括空夹具的夹具针预热→沾粉→上珠→粘接)→上半球磨削加工→上半球抛光加工→对接(包括空夹具的夹具针预热→沾粉→夹具对抵→对空夹具的夹具针加热熔胶粘接上水晶坯件→对另一夹具的夹具针加热去胶→冷却夹具针使粘接固定)→下半球磨削加工→下半球抛光加工→下料(包括对夹具加热去胶→下珠及清洁夹具针)。上述过程中,对接工序占用时间最长,其次是上料工序,下料工序占用时间较短,对于磨削(或抛光)工序,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多个磨削(或抛光)工位多次磨削(或抛光),这样磨削(或抛光)工序占用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如何缩短对接工序上占用的时间或者通过合理分配各工序过程使得各加工工位上的停留时间较为接近,避免机台等待时间过长,提高整个自动磨抛系统的加工效率正是本行业急待解决的难题。而且这种传统的水晶珠的磨机上料、对接、打磨、卸料的设备为单一的,且均为独立的设备,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从上一个工序到下一个工序的时候大多数是需要通过人工辅助来转移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使加工水晶珠的工序全部集中于同一个设备中,并且每个工序之间密切关联配合,实现水晶珠加工设备的全自动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使大大的提高了打磨水晶珠的精准度的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上部设有动力装置驱动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下侧的机架的左侧设有180度翻料装置、右侧设有装卸料装置,所述机架的前侧和后侧的传动装置的下侧分别设有压件装置,压件装置的下侧设有动力装置驱动的磨料装置,所述传动装置、180度翻料装置、装卸料装置、压件装置以及磨料装置均由控制器控制其协同动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顶部设置的动力装置驱动的主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啮合驱动前后侧的传动齿条或齿形带间歇地往复移动,所述机架顶部的左右两侧设置的由传动齿条驱动的竖直的转轴上设置有可转动且前后上下位移的机械手,所述机架上设置的环形滑道上间隔卡接有若干个携料组件,所述传动齿条驱动的滑板上设置的可升降的拨杆及机械手上设置的夹具带动携料组件沿环形滑道间歇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升降的拨杆的具体结构为:机架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固定有轴架,轴架上固定有横向设置的滑动轴,滑动轴上滑动套设有传动齿条驱动的滑板,滑板上间隔固定有若干拨件基板,每个拨件基板上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拨杆,同侧的所有拨杆上的竖直的齿条由同一根转动轴上固定的若干个齿轮驱动其同步上下移动,拨杆的上下移动由气缸驱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件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上位于拨件基板的下方设有压件基板,压件基板的顶部设有压件轴套筒,压件轴套筒内套设有压件轴,压件轴的顶部固定于机架上,机架上固定有气缸且气缸的活塞杆顶部固定于压件基板上,或压件基板上固定有气缸且气缸的活塞杆顶部固定于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携料组件由基座及设置在基座上的若干根向下伸出的持料杆,持料杆的下侧设置有持料位、上侧设置有驱动其同向且同步转动的横轴,横轴的外端部设置的齿轮与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装置驱动的齿轮组啮合传动,所述基座的后侧面上设有凸块,凸块的上部设有上侧向外下侧向内的台阶面,下部设有供滑轮滑动的滑轮槽,所述基座的前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滑轮,滑轮之间可供拨杆插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卸料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的右侧的前侧设有卸料箱、后侧设有装料箱,所述装料箱的一侧设有加热化胶设备,所述卸料箱的一侧设有盛装胶粉的开口向上的胶粉盒以及加热化胶设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180度翻料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左侧的下部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沿横轴180度翻转的翻转架,翻转架上设置有从机架上的环形滑道上转接携料组件的卡接位,所述机架左侧的后侧设有可对携料组件上的水晶珠粘粉的盛装的开口向上的胶粉盒、前侧设有加热化胶设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化胶设备的加热方式为电加热或感应加热或电弧加热或电子束加热或红外线加热或燃气加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磨料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上固定有若干打磨盘支架,打磨盘支架上设有打磨盘安装基座,打磨盘安装基座上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安装有打磨盘的打磨盘安装轴,所述机架的前侧和后侧之间设有可带动打磨盘安装基座径向位移的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曲轴及连杆,每个打磨盘安装基座上设置有倾角手调机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件基板以及翻转架的前侧面的上侧均并排设有为携料组件水平转动导向的若干滑轮以及与滑轮配合夹紧携料组件的凸台,凸台的台阶面由外向内向上倾斜,所述压件基板以及翻转架的前侧面的下侧均并排设有若干滑轮;所述机械手的夹具的前侧面的上侧均并排设有配合夹紧携料组件的凸台;且所述机械手的夹具、压件基板以及翻转架上分别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由下向上位移的夹紧块;所述携料组件可滑动定位于所述压件基板以及翻转架的外侧面上侧并排设置的若干滑轮以及凸台与外侧面下侧并排设置的若干滑轮之间或被夹持于夹具的凸台与夹紧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循环系统,从上料→正面粗磨→正面抛光→对接→反面粗磨→反面抛光→下料的整个工序均在同一个设备中,而且通过传动装置进行不断的循环工作,每个工序之间密切关联配合,实现水晶珠加工设备的全自动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大大的提高了打磨水晶珠的精准度;
2、180度翻料装置即为对接工序,与传动装置中的旋转的机械手配合进行对接,整个对接的过程简单,而且对接极为精准,对接的过程中整个工序可以继续进行整个工序中的工作,无需停止工作,节省了对接中的时间;
3、压件装置和磨料装置的配合,使得打磨的过程极为精准,在加上由传动装置的带动,使得打磨的工序极为迅速;
4、磨料装置通过磨盘倾角调整的及径向位移,可对水晶珠进行多角度的研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的又一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携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可180度旋转的机械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压件基板以及携料组件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携料组件的横轴与齿轮组之间连接传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驱动齿轮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180度翻转装置的局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180度翻转装置的另一局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0为机架,101为动力装置,102为传动齿轮,103为传动齿条,200为滑动轴架,201为滑动轴,202为滑板,203为拨件基板,204为转动轴,205为齿轮,206为滑轮,207为拨杆,208为齿槽,300为压件基板,301为压件轴套筒,302为压件轴,303为动力装置,400为齿轮组支架,401为齿轮传动轴,402为锥形齿轮,403为锥形齿轮,404为转动柄,500、602为旋转套筒,501、603为旋转轴,502、604为齿轮,503、605为动力装置,504、606为安装基座,505、607为夹具,600为动力装置,601为翻转架,700为打磨盘支架,701为打磨盘安装基座,702为动力装置,703为打磨盘安装轴,704为曲轴,800为携料组件,801为基座,802为持料杆,803为凸块,804为滑轮槽,805为横轴,806为滑轮,900为滑轮,901为凸台。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包括机架10,机架10的上部设有动力装置101驱动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下侧的机架10的左侧设有180度翻料装置、右侧设有装卸料装置,所述机架10的前侧和后侧的传动装置的下侧分别设有压件装置,压件装置的下侧设有动力装置驱动的磨料装置,所述传动装置、180度翻料装置、装卸料装置、压件装置以及磨料装置均由控制器控制其协同动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10顶部设置的动力装置101驱动的主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102,或动力装置101驱动的主轴上安装有齿轮,由该齿轮啮合并驱动传动齿轮102;传动齿轮102啮合驱动前后侧的传动齿条103或齿形带间歇地往复移动,所述机架10顶部的左右两侧设置的由传动齿条103驱动的竖直的转轴上设置有可转动且前后上下位移的机械手,所述机架10上设置的环形滑道上间隔卡接有若干个携料组件800,所述传动齿条103驱动的滑板202上设置的可升降的拨杆207及机械手上设置的夹具带动携料组件800沿环形滑道间歇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图10、图13所示,所述传动齿条103驱动的滑板202上设置的可升降的拨杆207的具体结构为:机架10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固定有滑动轴架200,滑动轴架200上固定有滑动轴201,滑动轴201上滑动套设有滑板202,滑板202上间隔固定有若干拨件基板203,相邻的拨件基板203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04,转动轴204上在拨件基板203的位置处设有齿轮205,所述拨件基板203上设有两列若干滑轮206,两列滑轮206之间滑设有可竖直移动的拨杆207,拨杆207上设有若干排与转动轴204上的齿轮205相啮合的齿槽208,至少一个所述拨件基板203的顶部设有可驱动拨杆207上下滑动的动力装置。一般情况下,在最中间的一个拨件基板203的顶部设置可驱动拨杆207上下滑动的动力装置,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投资,同时也使拨杆的工作变得精确,不会出现多个动力装置驱动时的不同步或者同步率不同造成的卡死现象。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替代实现,直接在滑动轴架200上单独设置若干个拨件基板203,相邻的拨件基板203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04,转动轴204上在拨件基板203的位置处设有齿轮205,所述拨件基板203上设有两列若干滑轮206,两列滑轮206之间滑设有拨杆207,拨杆207上设有若干排与转动轴204上的齿轮205相啮合的齿槽208,至少一个所述拨件基板203的顶部设有可驱动拨杆207上下滑动的动力装置。本实施例中,同侧的所有拨杆207上的竖直的齿槽208由同一根转动轴204上固定的若干个齿轮205驱动其同步上下移动,拨杆207的上下移动由气缸驱动;也可以为相邻的拨件基板203之间设置有转动轴204,转动轴上均设有与齿槽208相匹配的齿轮205。同样,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替代,本实施例中不再做一一说明。
如图1、图2、图7所示,所述机械手的具体结构是:机架10的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有旋转套筒602、500,旋转套筒602、500内分别套设有旋转轴603、501,旋转轴603、501的顶部分别设有齿轮604、502、下部设有分别贯穿旋转轴603、501的动力装置605、503,且贯穿后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安装基座606、504,该安装基座606、504上分别安装有另一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向下分别贯穿安装基座606、504,且另一端分别设有夹具607、505。
上述中,所述贯穿旋转轴603、501的动力装置605、503可分别带动安装基座606、504分别相对于旋转轴603、501前后位移,来分别推动安装基座606、504跟随其前后位移;所述向下贯穿安装基座606、504的动力装置可分别带动夹具607、505相对于安装基座606、504上下位移,来分别驱动夹具607、505跟随其上下位移。
上述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动力驱动部分,即设于机架10上部的由动力装置101驱动的传动齿轮102,传动齿轮102驱动传动齿条103或齿形带间歇地往复移动;第二部分是分别设于机架10上部的左右两侧旋转部分(即机械手),通过传动齿条103或齿形带与分别设于机架10上部的左右两侧的旋转部分的齿轮啮合,带动旋转部分与传动齿条103或齿形带同步转动;第三部分是设于机架10前后两侧的拨件部分(即传动齿条103驱动的滑板202上设置的可升降的拨杆207),通过传动齿条103或齿形带与分别设于机架10上部的前后两侧的拨件部分的齿轮啮合,或者是通过传动齿轮102与分别设于机架10上部的前后两侧的拨件部分的齿轮啮合,带动拨件部分与传动齿条103或齿形带同步转动或者与传动齿轮102同步转动。这种传动装置的设计为本设备的循环往复运动提供很好的保障。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8所示,所述压件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10上位于拨件基板203的下方设有压件基板300,压件基板300的顶部设有压件轴套筒301,压件轴套筒301内套设有压件轴302,压件轴302的顶部固定于机架10上,机架10上固定有气缸且气缸的活塞杆顶部固定于压件基板300上,或压件基板300上固定有气缸且气缸的活塞杆顶部固定于机架10上。同样,压件基板300的上下位移可以是其他的动力装置驱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所述携料组件800由基座801及设置在基座801上的若干根向下伸出的持料杆802,持料杆802的下侧设置有持料位、上侧设置有驱动其同向且同步转动的横轴805,横轴805的外端部设置的齿轮与设置在机架10上的动力装置驱动的齿轮组啮合传动。所述基座801的后侧面上设有凸块803,凸块803的上部设有上侧向外下侧向内的台阶面,凸块803的下部设有供滑轮滑动的滑轮槽804。所述基座801的前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滑轮806,滑轮806之间可供拨杆207插拔。
如图1、图2、图5、图8、图10所示,所述机架10上的动力装置驱动的齿轮组的具体结构为:机架10上位于所述压件基板300的左侧或右侧分别设有齿轮组支架400,齿轮组支架400上沿前后方向设有由动力装置303驱动的齿轮传动轴401,齿轮传动轴401靠近压件基板300的一端设有锥形齿轮402,锥形齿轮402上啮合有与锥形齿轮402相垂直的另一锥形齿轮403,该锥形齿轮403的尾部设有转动柄404。该转动柄404可与横轴805的外端部设置的齿轮进行啮合,并驱动横轴805转动,进而使横轴805驱动持料杆802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料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10的右侧的前侧设有卸料箱、后侧设有装料箱,装料箱与卸料箱呈上下平行错位设置,所述装料箱的一侧设有加热化胶设备,所述卸料箱的一侧设有盛装胶粉的开口向上的胶粉盒以及加热化胶设备。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图11、图12所示,所述180度翻料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10左侧的下部设有由动力装置600驱动的沿横轴180度翻转的翻转架601,翻转架601上设置有从机架10上的环形滑道上转接携料组件800的卡接位,所述机架10左侧的后侧设有可对携料组件800上的水晶珠喷涂粘粉的盛装胶粉的开口向上的胶粉盒、前侧设有加热化胶设备。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磨料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10上固定有若干打磨盘支架700,打磨盘支架700上设有打磨盘安装基座701,打磨盘安装基座701上设有由动力装置702驱动的安装有打磨盘的打磨盘安装轴703,所述机架10的前侧和后侧之间设有可带动打磨盘安装基座701径向位移的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曲轴704及连杆,每个打磨盘安装基座701上设置有倾角手调机构。
综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压件基板300以及翻转架601的前侧面的上侧均并排设有为携料组件800水平转动导向的若干滑轮900以及与滑轮900配合夹紧携料组件800的凸台901,凸台901的台阶面由外向内向上倾斜,所述压件基板300以及翻转架601的前侧面的下侧均并排设有若干滑轮900,所述卸料组件800可滑动定位于所述压件基板300以及翻转架601的外侧面上侧并排设置的若干滑轮900以及凸台901与外侧面下侧并排设置的若干滑轮900之间;所述机械手的夹具505、607的前侧面的上侧均并排设有配合夹紧携料组件800的凸台;且所述机械手的夹具505、607、压件基板300以及翻转架601上分别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由下向上位移的夹紧块。上下侧的滑轮900主要起导向作用,方便携料组件800的滑入,凸台901和下侧的滑轮900配合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携料组件800在拨杆207的带动下滑动时脱落。
所述加热化胶设备的加热方式为电加热或感应加热或电弧加热或电子束加热或红外线加热或燃气加热等加热方式。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驱动部分、旋转部分以及拨件部分的同步配合协作带动下,形成了一个环形滑道或环形轨迹,使携料组件800在环形滑道或环形轨迹上循环运转;所述压件装置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将经过压件装置的携料组件800下压至磨料装置上的打磨盘上进行打磨以及抛光;所述磨料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打磨和抛光,但是其通过机架10的前侧和后侧之间设置的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曲轴及连杆带动打磨盘安装基座701径向位移,前侧和后侧的打磨盘安装基座701的位移方向可以为相向或相反或同向位移;所述180度翻料装置通过与旋转部分的配合,形成了水晶珠的对接过程。
综上所述的磨机其工作原理是:
第一步:携料组件由机架10右侧的机械手带动,从机架10右侧的前侧的卸料箱一侧的盛装胶粉的开口向上的胶粉盒内将胶粉粘至携料组件800的持料位上,再由机械手旋转至机架10右侧的后侧,然后机械手带动携料组件下压,将在机架10右侧的后侧的装料箱中的待加料进行粘接上料,上料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对空的持料位进行沾粉→预热→上珠→粘接这些过程。
第二步:上料到携料组件800后,由拨件部分的气缸带动拨杆207下滑,拨杆207插入至滑轮806之间,然后机架10上部的动力装置驱动传动齿轮102转动,传动齿轮102驱动传动齿条103移动,进而带动拨杆207位移,拨杆207则带动携料组件800左移,通过设于压件基板300上的滑轮900滑入压件基板300。
第三步:当携料组件800被带入到磨料装置的打磨盘上方时,压件装置中的气缸带动压件基板300下压,进而使携料组件800下压,使粘在携料组件800上的待加工料进行粗磨,一个棱面粗磨结束后,压件装置会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上移到一定位置并暂停,由齿轮组驱动横轴805,横轴805带动持料杆802转动至第二打磨棱面再下移粗磨出相应的棱面,在打磨的过程中,打磨盘在打磨盘安装基座701的带动下径向移动,这个作用主要防止打磨盘单一位置磨损,造成成本的加大。
第四步:当粗磨好该侧所有的棱面后,由拨杆207带动携料组件800进入到下一个压件基板300上进行细磨抛光,带入的方式与第二步所述的方式相同。
第五步:当携料组件800被带入到磨料装置的抛光盘上方时,其抛光过程的工作原理与第三部的方式相同。
第六步:上述的五步为上料一直至打磨(即粗磨),再至抛光(即细磨),对水晶珠的上半球进行的加工。在水晶珠的一侧(即上半球)加工完毕后,由拨杆207带动携料组件800进入到180翻转装置,即由拨杆207带入到翻转架601,带入的方式与第二部和第四步的方式相同。
在由拨杆207带动携料组件800进入到180翻转装置时,会经过设于机架10的左侧的后侧的翻转装置一侧的胶粉盒,那么携料组件800上的待加工料的另一侧(即下半球)就会粘上胶粉。
第七步:当携料组件800进入到翻转架601后,由180翻转装置中的动力装置600驱动翻转架601沿横轴做180翻转,然后由机架10的左侧的后侧翻转至机架10的左侧的前侧,此时携料组件800也被翻转了180度,即此时的携料组件800为倒置的。而机架10的左侧的前侧上设有对接基座,该对接基座上有一空的携料组件800,当被翻转了180度的携料组件800被带至对接基座,与此同时,机架10的左侧的前侧的加热化胶设备工作,边对翻转架上的携料组件800上的待加工料的上半球进行加热脱胶,同时也对待加工料的下半球的胶粉进行加热化胶,然后上、下携料组件800对接换料。此时的待加工料(即水晶珠)的上半球处于待加工。在此同时,机架10的左侧的机械手也旋转至机架10的左侧的前侧。
第八步:对接完成后,拨杆207在传动部分的驱动下移向对接基座,此时,翻转架601在180翻转装置中的动力装置600驱动回到机架10左侧的后侧,翻转架601上携带有对接完成后的空的携料组件800,机架10的左侧的机械手也回到机架10的左侧的后侧,此时,机械手带动夹具607下压或/和后移,位移至翻转架601的空的携料组件800的后侧,然后机械手的夹具607前移并夹紧携料组件800,与此同时,翻转架601松开携料组件800,机械手的夹具607将携料组件800带动上移。
上述的翻转架601上设有可供机械手夹具607插入并带走携料组件800的可移动的空间。
第九步:机械手将空的携料组件800经过180度的旋转由机架10的左侧的后侧带至机架10的左侧的前侧,与此同时,翻转至机架10的左侧的后侧的翻转架601又会收到带有被抛光好下半球的待加工料的携料组件800,然后再翻转180度至机架10的左侧的前侧,而机架10的左侧的前侧的对接基座上的对接好的携料组件800会被拨杆207带入至至机架前侧的压件基板300上,机械手将空的携料组件又送入到对接基座上。
第十步:进入到机架10前侧的压件基板300的携料组件800接下来的打磨和抛光过程的工作原理与第三步和第五步的方式相同。
第十一步:在第九步中的打磨(即粗磨)和抛光(即细磨)工序完成后,水晶珠就加工完成了,由传动部分带动拨杆207带动携料组件800进入机架10右侧的旋转部分,被带入的方式与第二步和第四步的相同。
第十二步:先经脱胶→粘粉后,进入到旋转部分的机械手的夹具505,在被抛光后进入到夹具505的之间设有转接基座,该转接基座的前侧面的上侧设有与滑轮配合夹紧携料组件的凸台、下侧均并排设有若干滑轮,也就是说,由拨杆207带动带有加工完成后的水晶珠的携料组件800至转接基座上,然后进行加热脱料,使得夹具505的携料组件800上的加工好的水晶珠脱离并落入到卸料箱内,然后在被移动至机架10右侧的机械手上的过程中对卸料后的空置的携料组件800进行粘粉。
第十三步:在传动部分的带动下,将机架10右侧的前侧的携料组件800由旋转部分带动旋转至机架10右侧的后侧。
第十四步:接下来的工序与第一步相同……
综上所述:所述的磨料装置有前后两组磨盘,每组磨盘有一个粗磨盘、一个细磨盘,每组磨盘完成对一个水晶珠上侧或下侧上的多个棱面的研磨;第1个携料组件800在机架10的右侧的前侧卸料和第2个携料组件在右侧的后侧装料过程中,第3个携料组件800在机架10的后侧的粗磨盘上对水晶珠下侧上的多个棱面粗磨,同时:第4个携料组件800在机架10的后侧的细磨盘上对水晶珠下侧上的多个棱面细磨或抛光,水晶珠在每个磨盘上研磨的过程中,第5个携料组件800在机架10的左侧完成将已经研磨好的水晶珠的下面反转粘接到第6个携料组件800上的操作:同时:第7个携料组件800在机架10的前侧的粗磨盘上对水晶珠上侧上的多个棱面(已经翻转到下侧)粗磨,第8个携料组件800在前侧的细磨盘上对水晶珠上侧上的多个棱面(已经翻转到下侧)细磨或抛光。总之:四个磨盘同时对水晶珠上侧上的多个棱面依次研磨的过程中,右侧完成了对携料组件800的下料与上料、左侧完成了对将已经研磨好的水晶珠的下面反转到上面的操作。也就是说,上述中的每个工作步骤均是同时进行的,即上料的时候,粗磨细磨在同时进行,翻料对接也在同时进行,对接后的粗磨细磨也在同时进行,携料也在同时进行。
从上述的工作原理中可以看出,整个水晶珠的打磨的工作过程为一个全自动循环的过程,从第一步上料至第十四步下料后,再转入至上料,那么,在机架10的左侧的旋转部分和180度翻转装置的工作也为往复循环的运转,即翻转架601将倒置的携料组件800上的水晶珠对接到对接基座上的空的携料组件800,此时,对接基座上便是有水晶珠的携料组件800,翻转架601上则为空的携料组件800,对接基座的携料组件800被带动到压件基板300后,对接基座将不在有携料组件800,此时,机架10的左侧的机械手和翻转架601已经同时回到机架10的后侧,然后由翻转架601将空的携料组件800移交至机械手后,然后由传动部分通过拨杆207将机架10的左侧的后侧已经抛光完成后并粘有胶粉的携料组件800送入至翻转架601,再由翻转架601翻转180度至机架10的左侧的前侧,进行加热脱料和融胶,与此同时,机架10的左侧的机械手携带翻转架606移交的空的携料组件800旋转至机架10的前侧并转送到对接基座上,进行对接工作,对接后,再将携料组件800送入到机架10前侧的压件基板300上,上述的对接过程以此原理进行循环对接。
上述中的动力装置为电机或步进电机或油缸或气缸或气动马达。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动力装置驱动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下侧的机架的左侧设有180度翻料装置、右侧设有装卸料装置,所述机架的前侧和后侧的传动装置的下侧分别设有压件装置,压件装置的下侧设有动力装置驱动的磨料装置,所述传动装置、180度翻料装置、装卸料装置、压件装置以及磨料装置均由控制器控制其协同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顶部设置的动力装置驱动的主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啮合驱动前后侧的传动齿条或齿形带间歇地往复移动,所述机架顶部的左右两侧设置的由传动齿条驱动的竖直的转轴上设置有可转动且前后上下位移的机械手,所述机架上设置的环形滑道上间隔卡接有若干个携料组件,所述传动齿条驱动的滑板上设置的可升降的拨杆及机械手上设置的夹具带动携料组件沿环形滑道间歇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的拨杆的具体结构为:机架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固定有轴架,轴架上固定有横向设置的滑动轴,滑动轴上滑动套设有传动齿条驱动的滑板,滑板上间隔固定有若干拨件基板,每个拨件基板上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拨杆,同侧的所有拨杆上的竖直的齿条由同一根转动轴上固定的若干个齿轮驱动其同步上下移动,拨杆的上下移动由气缸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上位于拨件基板的下方设有压件基板,压件基板的顶部设有压件轴套筒,压件轴套筒内套设有压件轴,压件轴的顶部固定于机架上,机架上固定有气缸且气缸的活塞杆顶部固定于压件基板上,或压件基板上固定有气缸且气缸的活塞杆顶部固定于机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携料组件由基座及设置在基座上的若干根向下伸出的持料杆,持料杆的下侧设置有持料位、上侧设置有驱动其同向且同步转动的横轴,横轴的外端部设置的齿轮与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装置驱动的齿轮组啮合传动,所述基座的后侧面上设有凸块,凸块的上部设有上侧向外、下侧向内的台阶面,下部设有供滑轮滑动的滑轮槽,所述基座的前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滑轮,滑轮之间可供拨杆插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料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的右侧的前侧设有卸料箱、后侧设有装料箱,所述装料箱的一侧设有加热化胶设备,所述卸料箱的一侧设有盛装胶粉的开口向上的胶粉盒以及加热化胶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180度翻料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左侧的下部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沿横轴180度翻转的翻转架,翻转架上设置有从机架上的环形滑道上转接携料组件的卡接位,所述机架左侧的后侧设有可对携料组件上的水晶珠粘粉的盛装胶粉的开口向上的胶粉盒、前侧设有加热化胶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化胶设备的加热方式为电加热或感应加热或电弧加热或电子束加热或红外线加热或燃气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机架上固定有若干打磨盘支架,打磨盘支架上设有打磨盘安装基座,打磨盘安装基座上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安装有打磨盘的打磨盘安装轴,所述机架的前侧和后侧之间设有可带动打磨盘安装基座径向位移的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曲轴及连杆,每个打磨盘安装基座上设置有倾角手调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晶珠全自动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基板以及翻转架的前侧面的上侧均并排设有为携料组件水平转动导向的若干滑轮以及与滑轮配合夹紧携料组件的凸台,凸台的台阶面由外向内向上倾斜,所述压件基板以及翻转架的前侧面的下侧均并排设有若干滑轮;所述机械手的夹具的前侧面的上侧均并排设有配合夹紧携料组件的凸台;所述机械手的夹具、压件基板以及翻转架上分别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由下向上位移的夹紧块;所述携料组件可滑动定位于所述压件基板以及翻转架的外侧面上侧并排设置的若干滑轮以及凸台与外侧面下侧并排设置的若干滑轮之间或被夹持于夹具的凸台与夹紧块之间。 
CN201320637643.8U 2013-10-16 2013-10-16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1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7643.8U CN203611090U (zh) 2013-10-16 2013-10-16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7643.8U CN203611090U (zh) 2013-10-16 2013-10-16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1090U true CN203611090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63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37643.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1090U (zh) 2013-10-16 2013-10-16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10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7831A (zh) * 2013-10-16 2014-02-12 周剑管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7831A (zh) * 2013-10-16 2014-02-12 周剑管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CN103567831B (zh) * 2013-10-16 2016-10-19 周剑管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2687B (zh) 一种回转式多工位水晶磨抛一体机
CN103264337A (zh) 水晶坯件自动磨抛系统及其对接机构
WO2013004102A1 (zh) 水晶坯件自动磨抛系统及其辅助机械
CN103111922A (zh) 一种多功能快速四边磨边机
CN201645316U (zh) 多工位自动金相磨抛机
CN109483397A (zh) 一种手机外壳圆弧面自动打磨方法
WO2013143198A1 (zh) 一种水晶坯件自动磨抛系统
CN107900876A (zh) 自动化圆盘式磨盘设备
CN202062281U (zh) 精密数控多工位宝石磨削机
CN101716740A (zh) 数控水钻磨床
CN103273418B (zh) 水晶坯件自动磨抛系统及其上下料机械
CN203611090U (zh)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CN106956205A (zh) 一种上下错位多面多轨迹、抛光组合机床
CN103567831A (zh)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
CN208005404U (zh) 一种多工位数控抛光设备
CN102873608A (zh) 高速型横摆给料传送带上料瓦形磁体自动倒角磨床
CN201579673U (zh) 数控水钻磨床
CN203331025U (zh) 水晶坯件自动磨抛系统及其左右转移机构、转移机械手
CN103551945B (zh)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的旋转及翻转对接装置
CN110125772B (zh) 一种水晶玻璃自动磨抛机
CN104209837A (zh) 水钻加工方法和水钻自动磨抛系统
CN203566445U (zh) 水晶珠全自动磨机的旋转及翻转对接装置
CN204397554U (zh) 水晶坯件自动磨抛系统
CN202825469U (zh) 高速型横摆给料传送带上料瓦形磁体自动倒角磨床
CN203245702U (zh) 一种左右转移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1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