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01385U -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01385U
CN203601385U CN201320684741.7U CN201320684741U CN203601385U CN 203601385 U CN203601385 U CN 203601385U CN 201320684741 U CN201320684741 U CN 201320684741U CN 203601385 U CN203601385 U CN 203601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anel
post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roof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847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灯宏
韦智敏
韦宁
秦海
陈宏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847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01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01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013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为I形,所述上边梁内板上与所述B柱内板单独固定位置处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所述B柱内板的上部与所述台阶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B柱上端接头结构简单、B柱上端圆角处可以避免四层焊接,提高焊接工艺性、而且避免出现缺口,降低应力值,避免应力集中、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接头,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的B柱上端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车身B柱上端接头的结构,是白车身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接头,此接头主要包含侧围外板、B柱加强板、上边梁内板以及B柱内板,目前的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均为T形结构的板。因此B柱上端接头结构均会出现侧围外板、B柱加强板、上边梁内板以及B柱内板在一起的进行四层的焊接,这样容易存在焊点虚焊缺陷。但是为了避免四层焊接,常见方法就是在T形的B柱内板的圆角根部挖缺口,以避开焊点,形成三层焊接,虽然解决了避免了四层焊接的虚焊问题,但是由于是在门框圆角处挖缺口,出现应力集中,存在开裂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B柱上端圆角处可以避免四层焊接,提高焊接工艺性、而且避免出现缺口,降低应力值,避免应力集中、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的B柱上端接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为I形,所述上边梁内板上与所述B柱内板单独固定位置处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所述B柱内板的上部与所述台阶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还可以是:
所述B柱加强板、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边梁内板在所述上边梁内板在弧形过渡段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所述B柱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在所述B柱内板的竖板边缘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台阶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台阶面设置上下两排焊接点。
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台阶面上的每排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焊接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其包括上边梁内板、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为I形,所述上边梁内板上与所述B柱内板单独固定位置处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所述B柱内板的上部与所述台阶面固定连接。这样,由内至外依次固定连接有B柱内板B柱内板、上边梁内板、B柱加强板和侧围外板。I形的B柱内板的上部与上边梁内板台阶面单独固定连接,而且台阶面与上边梁内板之间为圆弧过渡段,因此,侧围外板、B柱加强板和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I形的B柱内板避开了前三者的连接,因此有效避免了四层焊接,而且所有的连接最多都是三层焊接。提高焊接工艺性,避免开焊和虚焊。而且由于具有弧形过渡段,不存在缺口,降低应力集中,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且提高性能,保证B柱上端接头的固定牢固性,提高B柱上端接头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焊接点分布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中B柱内板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中上边梁内板示意图。
图号说明
1…上边梁内板    2…侧围外板     3…B柱内板
4…B柱加强板     5…台阶面       6…弧形过渡段
7…焊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4,包括上边梁内板1、侧围外板2、B柱内板3和B柱加强板4,所述B柱内板3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1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2、所述上边梁内板1和所述B柱加强板4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2、B柱内板3和B柱加强板4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3为I形,所述上边梁内板1上与所述B柱内板3单独固定位置处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面5,所述台阶面5与所述上边梁内板1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6,所述B柱内板3的上部与所述台阶面5固定连接。这样,由内至外依次固定连接有B柱内板3B柱内板3、上边梁内板1、B柱加强板4和侧围外板2。I形的B柱内板3的上部与上边梁内板1台阶面5单独固定连接,而且台阶面5与上边梁内板1之间为圆弧过渡段,因此,侧围外板2、B柱加强板4和上边梁内板1固定连接,I形的B柱内板3避开了前三者的连接,因此有效避免了四层焊接,而且所有的连接最多都是三层焊接,同时交错固定连接,实现原来四层焊接的固定效果,同时保证固定更加牢固。提高焊接工艺性,避免开焊和虚焊。而且由于具有弧形过渡段6,不存在缺口,降低应力集中,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且提高性能,保证B柱上端接头的固定牢固性,提高B柱上端接头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4,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可以是所述B柱加强板4、所述侧围外板2和所述上边梁内板1在所述上边梁内板1在弧形过渡段6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圆弧形过渡段6形成B柱上端圆角,所述B柱加强板4、所述侧围外板2和所述上边梁内板1在所述上边梁内板1在弧形过渡段6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形成的是三层固定连接即三层焊接,保证了焊接工艺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4,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可以是所述B柱加强板4、所述B柱内板3和所述侧围外板2在所述B柱内板3的竖板边缘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这样,在B柱内板3的竖板边缘处所述B柱加强板4、所述B柱内板3和所述侧围外板2固定连接,同样避开了固定于B柱内板3上部的上边梁内板1,属于三层固定连接或者三层焊接,避免了四层焊接,不会出现虚焊或开焊的现象,提高焊接工艺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4,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B柱内板3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1的台阶面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2、所述上边梁内板1和所述B柱加强板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2、B柱内板3和B柱加强板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焊接固定的优点是成本低,而且固定更加牢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B柱内板3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1的台阶面5设置上下两排焊接点7。两排焊接点7的优点是焊接更加牢固,避免应力集中。更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B柱内板3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1的台阶面5上的每排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焊接点7。每排至少三个焊接点7的优点是焊接点7均匀分布,受力均匀,避免应力集中。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边梁内板、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为I形,所述上边梁内板上与所述B柱内板单独固定位置处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所述B柱内板的上部与所述台阶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边梁内板在所述上边梁内板在弧形过渡段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在所述B柱内板的竖板边缘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台阶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台阶面设置上下两排焊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台阶面上的每排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焊接点。
CN201320684741.7U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01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4741.7U CN203601385U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4741.7U CN203601385U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01385U true CN203601385U (zh) 2014-05-21

Family

ID=50714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8474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01385U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0138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8635A (zh) * 2013-11-01 2014-01-2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CN105313977A (zh) * 2014-06-25 2016-02-1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身结构以及用于装配该车身结构的方法
CN106515862A (zh) * 2015-09-14 2017-03-22 穆尔和本德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车身的b柱以及生产b柱的工艺
CN106828608B (zh) * 2016-12-30 2024-03-15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柱上接头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8635A (zh) * 2013-11-01 2014-01-2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CN103538635B (zh) * 2013-11-01 2016-08-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CN105313977A (zh) * 2014-06-25 2016-02-1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身结构以及用于装配该车身结构的方法
CN106515862A (zh) * 2015-09-14 2017-03-22 穆尔和本德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车身的b柱以及生产b柱的工艺
CN106515862B (zh) * 2015-09-14 2019-05-28 穆尔和本德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车身的b柱以及生产b柱的工艺
CN106828608B (zh) * 2016-12-30 2024-03-15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柱上接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01385U (zh)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CN102505628B (zh) 用于钢桥梁抗疲劳裂缝的闭口u型加劲肋及其施工方法
CN103538635A (zh)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CN103661618A (zh) 一种d柱上端接头结构
CN104763049A (zh) 多焊缝交汇的钢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28608A (zh) 一种b柱上接头结构
CN104759799B (zh) 工程货箱底板总成装配及焊接方法
CN203751548U (zh) 焊接件
CN203601386U (zh) 一种d柱上端接头结构
CN103137790B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76957A (zh) 建筑抗震节点及其制造工艺
CN205113472U (zh) 一种顶盖与侧围焊接总成结构
CN203601403U (zh) 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
CN204753384U (zh) 一种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连接结构
CN102745602A (zh) 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双层垂直交叉的钢梁布置结构
CN203080571U (zh) 铲刀提升油缸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推土机
CN103367299A (zh) 半导体模块功率互联装置及其方法
CN105235754B (zh) 顶盖与侧围焊接总成结构
CN204691376U (zh) 电力线路100度转角钢管杆
CN104533896A (zh) 一种折弯连接板
CN205857885U (zh) 新型单管塔底座
CN205355710U (zh) 一种电缆桥架异形弯通
CN204311366U (zh) 隔音墙及其固定柱的底部的固定件
CN205023662U (zh) 一种电梯轿顶
CN204327669U (zh) 一种折弯连接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1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