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9370U - 电源线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源线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9370U
CN203589370U CN201320795489.7U CN201320795489U CN203589370U CN 203589370 U CN203589370 U CN 203589370U CN 201320795489 U CN201320795489 U CN 201320795489U CN 203589370 U CN203589370 U CN 203589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lot
plug
power line
lin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954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冠吾
李星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LLWETHER ELECTRONIC (KUNSHAN) CORP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LLWETHER ELECTRONIC (KUNSHAN) CORP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LLWETHER ELECTRONIC (KUNSHAN) CORP,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BELLWETHER ELECTRONIC (KUNSHAN) CORP
Priority to CN2013207954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89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9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93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源线连接结构,其包含一连接器插头及一连接器插座。连接器插头包含一绝缘本体、一第一插头端子及复数个第二插头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本体顶面,本体顶面上垂直延伸有一第一柱体及一第二柱体,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间隔配置,连接器插座包含一绝缘座体、用以对接第一插头端子的一第一插座端子及用以对接第二插头端子的复数个第二插头端子,绝缘座体具有一座体顶面,座体顶面上开设有用以插接第一柱体的一第一插槽以及用以插接该第二柱体的一第二插槽,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分隔配置。以此限定二者仅能沿正确方向对接。

Description

电源线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电源连接器,尤指一种具防误插的电源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习知的电源连接器的公、母接头在插接时,由于其供插接的界面结构呈对称且无防呆机制,故如使用者或联机操作人员,皆能以正向及反向两种方式进行插接,在左、右偏转90度的情况下亦有可能以外力破坏而强行插入连接。然若连接器在其各端子的脚位设定上不允许反向或其它方向插入时,则在毫无防呆机制的情况下,极容易造成使用者的误插而导致电器信号在错误连接时可能产生硬件或软件的损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具防误插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防误插机制可在任何插设方向上产生效用,以确保电性连接的正确性及避免可能因此造成的软、硬件的损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线连接结构,包含:
一连接器插头,包含一绝缘本体、一第一插头端子及复数个第二插头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本体顶面,该本体顶面上垂直延伸有一第一柱体及一第二柱体,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间隔配置,该第一柱体纵向开设有一第一孔道,该第二柱体纵向开设有复数个第二孔道,该第一插头端子穿设在该第一孔道中,每一该第二插头端子穿设在其中一该第二孔道中,每一该第一插头端子延伸穿出所在的该第一孔道底部且电性连接一第一电缆线,每一该第二插头端子延伸穿出所在的该第二孔道底部且电性连接另一第一电缆线;及
一连接器插座,包含一绝缘座体、用以对接该第一插头端子的一第一插座端子及用以对接该第二插头端子的复数个第二插头端子,绝缘座体具有一座体顶面,该座体顶面上开设有用以插接该第一柱体的一第一插槽以及用以插接该第二柱体的一第二插槽,该第一插槽与该第二插槽分隔配置,该第一插槽中穿设有一个该第一插座端子,各该第二插头端子穿设在该第二插槽中,各该第二插头端子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配置,每一该第一插座端子延伸穿出所在的该第一插槽底部且电性连接一第二电缆线,每一该第二插座端子延伸穿出所在的该第二插槽底部且电性连接另一第二电缆线。
进一步地,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围绕该本体顶面的复数个本体侧面,其中一该本体侧面上凸设有一钩爪,该钩爪包含自该本体侧面延伸出的一弹臂以及凸出在该弹臂末端的一钩部,该钩部朝向该本体侧面配置。
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柱体的一角隅具有一第一外导角。
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二柱体的一角隅具有一第二外导角。
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二柱体的至少一侧边宽度大于该第一柱体的任意侧边宽度。
进一步地,其中该绝缘座体具有围绕该座体顶面的复数个座体侧面,该座体侧面上凸设有一凸钩。
进一步地,其中该绝缘座体具有围绕该座体顶面的复数个座体侧面,其中一该座体侧面上凸设有一钩爪,该钩爪包含自该座体侧面延伸出的一弹臂以及凸出在该弹臂末端的一钩部,该钩部背向该座体侧面配置。
进一步地,其中各该座体侧面之间相连接的各角隅分别凸出形成有一止挡肋,该止挡肋的一端与该钩部间隔配置。
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插槽的一角隅具有一第一内导角。
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二插槽的一角隅具有一第二内导角。
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二插槽的至少一侧边宽度大于该第一插槽任意侧边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连接器插头的第二柱体无法插入连接器插座上的第一插槽,因此通过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的混合排列,可使得连接器插头仅能在一正确的对接方向插入连接器插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一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另一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的一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的另一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插座的一插接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的设置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插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插座的一插接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插座的另一插接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源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0                           电路板
11                            穿孔
12                            缺口
100                          连接器插头
101                          钩爪
102                          弹臂
103                          钩部
110                          绝缘本体
111                          本体顶面
112                          本体侧面
120                          第一插头端子
130                          第二插头端子
140                          第一柱体
141                          第一孔道
142                          第一外导角
150                          第二柱体
151                          第二孔道
152                          第二外导角
200                          连接器插座
201                          凸钩
210                          绝缘座体
211                          座体顶面
212                          座体侧面
213                          止挡肋
220              第一插座端子
230              第二插座端子
240                          第一插槽
241                          第一内导角
250                          第二插槽
251                          第二内导角
260                          钩爪
261                          弹臂
262                          钩部
310                          第一电缆线
320                          第二电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线连接结构,其包含有一连接器插头100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一连接器插座200。
参阅图1及图2,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100包含一绝缘本体110、四个第一插头端子120以及四个第二插头端子130(图1中仅示意一个第一插头端子120及一个第二插头端子130)。
绝缘本体110概呈矩形六面体,其较佳地为塑料制成。绝缘本体110具有一本体顶面111及环绕本体顶面111的四个本体侧面112,各本体侧面112较佳地垂直连接本体顶面111。本体顶面111上垂直延伸有二个第一柱体140及一个第二柱体150,其中一个本体侧面112上则凸设有一钩爪101,该钩爪101包含自本体侧面112延伸出的一弹臂102以及凸出在弹臂102末端的一钩部103,该钩部103朝向本体侧面112配置,且钩爪101较佳地延伸超出本体顶面111。因此,此钩爪101对应绝缘本体110向内配置。该些第一柱体140与第二柱体150皆为相互间隔配置。第一柱体140呈矩形柱状,每一个第一柱体140沿其纵向开设有仅一第一孔道141,较佳地各第一柱体140的二角隅形成二个第一外导角142。第二柱体150呈矩形柱状,第二柱体的至少一侧边宽度大于第一柱体的侧边最大宽度,第二柱体150沿其纵向开设有复数个第二孔道151,该些第二孔道151较佳地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较佳地,第二柱体150的其中二角隅形成二个第二外导角152。于本实施例中,该些第一孔道141与该些第二孔道151呈二列平行的矩阵排列,较佳地,该些第一孔道141排设于同一列,该些第二孔道151排设于平行的另一列。
各第一插头端子120为金属制成,其较佳地呈中空筒状,每一个第一插头端子120分别穿设在其中一个第一孔道141中。各第二插头端子130为金属制成,其较佳地呈中空筒状且其结构与第一插头端子120相同,每一个第二插头端子130分别穿设在其中一个第二孔道151中。每一个第一插头端子120分别延伸穿出其所在的第一孔道141的底部;每一第二插头端子130分别延伸穿出其所在的第二孔道151的底部,并且每一个第一插头端子120以及每一个第二插头端子130分别电性连接一第一电缆线310。
参阅图3及图4,连接器插座200用以对接前述的连接器插头100,其包含有一绝缘座体210、四个第一插座端子220以及四个第二插座端子230(图3中仅示意一个第一插座端子220及一个第二插座端子230)。
绝缘座体210概呈矩形六面体,其较佳地为塑料制成。绝缘座体210具有一座体顶面211及环绕座体顶面211的四个座体侧面212,各座体侧面212较佳地垂直底座体顶面211。座体顶面211上开设有用以插接前述第一柱体140的一第一插槽240以及用以插接前述第二柱体150的一第二插槽250,其中一个座体侧面212上凸设有用以卡接前述钩爪101的一凸钩201。于前述凸钩201二侧的另外二个座体侧面212上相对配置地凸设有另外一对钩爪260,该钩爪260包含自该座体侧面212延伸出的一弹臂261以及凸出在该弹臂261末端的一钩部262,此对钩爪260的各钩部262分别背向其所对应的座体侧面212配置。因此,此对钩爪260对应绝缘座体210向外配置。于本实施例中座体侧面212相连接的各角隅分别凸设有一止挡肋213,止挡肋213的其中一端与向外钩爪260的钩部262相互间隔配置。
该些第一插槽240与第二插槽250为相互分隔配置,第一插槽240以及第二插槽250分别对应第一柱体140以及第二柱体150配置,于本实施例中,座体顶面211上较佳地开设有二个第一插槽240以及一个第二插槽250。各第一插槽240内的二角隅形成二个第一内导角241,各第一内导角241与前述的其中一个第一外导角142对应配置。第二插槽250内的二角隅形成二个第二内导角251,各第二内导角251与前述的其中一个第二外导角152对应配置。
各第一插座端子220为金属制成,其较佳地呈柱状,且其外轮廓与第一插头端子120的内轮廓相配合。第一插座端子220用以对接对应的第一插头端子120,每一个第一插座端子220分别穿设在相对应的其中一个第一插槽240中(每一个第一插槽240中穿设有仅一个第一插座端子220)。
各第二插座端子230为金属制成,其较佳地呈柱状,且其结构与第一插座端子220相同。第二插座端子230用以对接对应的第二插头端子130,该些第二插座端子230穿设在第二插槽250中,而且该些第二插座端子230相互平行且呈一列间隔排列配置。每一第一插座端子220皆延伸穿出其所在的第一插槽240底部;每一第二插座端子230皆延伸穿出其所在的第二插槽250底部,并且每一个第一插座端子220以及每一个第二插座端子230分别电性连接一第二电缆线320。
参阅图5,连接器插座200较佳地用于设置在一电路板10上,此电路板10开设有对应连接器插座200的一穿孔11,且穿孔11的内缘具有对应前述向外钩爪260的一对缺口12。连接器插座200穿设在穿孔中。二钩爪260分别穿过相对应的缺口12后,其钩部261倒钩固定于缺口12内,且同时止挡肋213抵接在电路板10,以使得电路板10被夹持在钩部261与止挡肋213之间。
参阅图6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100及连接器插座200以正确的方向插接时,各第一柱体140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槽240中,使得各第一柱体140内的第一插头端子120导接对应的第一插座端子220。第二柱体150插入对应的第二插槽250中,使得第二柱体150内的各第二插头端子130分别导接对应的第二插座端子230。连接器插头100的钩爪101的钩部103卡接连接器插座200上的凸钩201而使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稳固连接。
当连接器插头100及连接器插座200以错误的方向插接时,第二柱体150无法插入第一插槽240。再者,由于第一柱体140具有第一外导角142且第一插槽240具有相对应的第一内导角241,故第一柱体140亦无法以错误的方向插入第一插槽240。因此通过第一柱体140与第二柱的混合排列,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100及连接器插座200仅能以正确的方向对接。
参阅图9及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100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器插座200。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100及连接器插座200大致如同前第一实施例,其相同之处于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如后述。
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100的绝缘本体110上延伸有二个第一柱体140及一个第二柱体150,各第一柱体140分别容设有一个第一插头端子120,第二柱体150设有二个第二孔道151以容设二个第二插头端子130。该些第一插头端子120与该些第二插头端子130呈二列矩阵排列,其中一列排列有二个第一插头端子120,另一列则排列有二个第二插头端子130。连接器插座200的结构与连接器插头100相对应,其绝缘座体210上开设有二个第一插槽240以及一个第二插槽250,每一个第一插槽240中分别容设有一个第一插座端子220,第二插槽250中则容设有二个第一插座端子220。
参阅图11及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100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器插座200。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100及连接器插座200大致如同前第一实施例,其相同之处于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如后述。
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100的绝缘本体110上延伸有三个第一柱体140及一个第二柱体150,各第一柱体140分别容设有一个第一插头端子120,第二柱体150设有三个第二孔道151以容设三个第二插头端子130。该些第一插头端子120与该些第二插头端子130呈二列矩阵排列,其中一列排列有三个第一插头端子120,另一列则排列有三个第二插头端子130。连接器插座200的结构与连接器插头100相对应,其绝缘座体210上开设有三个第一插槽240以及一个第二插槽250,每一个第一插槽240中分别容设有一个第一插座端子220,第二插槽250中则容设有三个第一插座端子220。
参阅图13至图14,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100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器插座200。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100及连接器插座200大致如同前第一实施例,其相同之处于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如后述。
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100的绝缘本体110上延伸有八个第一柱体140及二个第二柱体150,各第一柱体140分别容设有一个第一插头端子120,各第二柱体150分别设有二个第二孔道151以容设二个第二插头端子130。该些第一插头端子120与该些第二插头端子130呈二列矩阵排列,其中一列排列有六个第一插头端子120,另一列则排列有二个第一插头端子120及四个第二插头端子130。连接器插座200的结构与连接器插头100相对应,其绝缘座体210上开设有八个第一插槽240以及二个第二插槽250,每一个第一插槽240中分别容设有一个第一插座端子220,每一个第二插槽250中则分别容设有二个第一插座端子220。
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线连接结构,其包含有一连接器插头100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一连接器插座200。其构造大致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其相同之处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如后。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用于连接第一电缆线310与第二电缆线320,因此连接器插座200未配置在电路板10上,故绝缘座体210的座体侧面212上可不需要设置用于卡接电路板10的钩爪26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连接器插头,包含一绝缘本体、一第一插头端子及复数个第二插头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本体顶面,该本体顶面上垂直延伸有一第一柱体及一第二柱体,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间隔配置,该第一柱体纵向开设有一第一孔道,该第二柱体纵向开设有复数个第二孔道,该第一插头端子穿设在该第一孔道中,每一该第二插头端子穿设在其中一该第二孔道中,每一该第一插头端子延伸穿出所在的该第一孔道底部且电性连接一第一电缆线,每一该第二插头端子延伸穿出所在的该第二孔道底部且电性连接另一第一电缆线;及
一连接器插座,包含一绝缘座体、用以对接该第一插头端子的一第一插座端子及用以对接该第二插头端子的复数个第二插头端子,绝缘座体具有一座体顶面,该座体顶面上开设有用以插接该第一柱体的一第一插槽以及用以插接该第二柱体的一第二插槽,该第一插槽与该第二插槽分隔配置,该第一插槽中穿设有一个该第一插座端子,各该第二插头端子穿设在该第二插槽中,各该第二插头端子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配置,每一该第一插座端子延伸穿出所在的该第一插槽底部且电性连接一第二电缆线,每一该第二插座端子延伸穿出所在的该第二插槽底部且电性连接另一第二电缆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围绕该本体顶面的复数个本体侧面,其中一该本体侧面上凸设有一钩爪,该钩爪包含自该本体侧面延伸出的一弹臂以及凸出在该弹臂末端的一钩部,该钩部朝向该本体侧面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柱体的一角隅具有一第一外导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柱体的一角隅具有一第二外导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柱体的至少一侧边宽度大于该第一柱体的任意侧边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座体具有围绕该座体顶面的复数个座体侧面,该座体侧面上凸设有一凸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座体具有围绕该座体顶面的复数个座体侧面,其中一该座体侧面上凸设有一钩爪,该钩爪包含自该座体侧面延伸出的一弹臂以及凸出在该弹臂末端的一钩部,该钩部背向该座体侧面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座体侧面之间相连接的各角隅分别凸出形成有一止挡肋,该止挡肋的一端与该钩部间隔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插槽的一角隅具有一第一内导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插槽的一角隅具有一第二内导角。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插槽的至少一侧边宽度大于该第一插槽任意侧边宽度。
CN201320795489.7U 2013-12-06 2013-12-06 电源线连接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9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95489.7U CN203589370U (zh) 2013-12-06 2013-12-06 电源线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95489.7U CN203589370U (zh) 2013-12-06 2013-12-06 电源线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9370U true CN203589370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87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95489.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9370U (zh) 2013-12-06 2013-12-06 电源线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89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2872B (zh) 混合型插座连接器
US8998651B2 (en) Plug having a body with a plurality of bars in a first direction and a second direction each with a channel to accommodate a terminal
TWM474284U (zh) 電源連接器插頭及電源連接器插座
CN203562539U (zh) 一种pcb板接线器端子
CN105789950A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电源端子
CN205863454U (zh) 电源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03312566U (zh) 电源连接器插头及电源连接器插座
CN102157825B (zh) 电源孔接触件及其接触片以及电连接器
CN203589370U (zh) 电源线连接结构
CN203553502U (zh) 电源连接器插头及电源连接器插座
CN201797194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5609817U (zh) 混合型插座连接器
CN20182964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5609794U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电源端子
CN209766760U (zh) 公座连接器、母座连接器及相应的公母座连接器
CN203850568U (zh) 一种插座及使用该插座的插头
CN203734059U (zh) 连接器对接结构
CN202888520U (zh) 具有防误插机制的Micro-Fit连接器结构
CN204835116U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03645091U (zh) 信号线快速对接模块
JP2011086594A (ja) ジョイントボックス及び差し込み式電線コネクター
CN203312510U (zh) 电连接器
CN204216351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2103270U (zh) 具有防呆作用的电连接器
TWM461910U (zh) 電源連接器插頭及電源連接器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