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5160U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75160U
CN203575160U CN201320600270.7U CN201320600270U CN203575160U CN 203575160 U CN203575160 U CN 203575160U CN 201320600270 U CN201320600270 U CN 201320600270U CN 203575160 U CN203575160 U CN 203575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in
case
conveying device
component
longitudinal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002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田一真
光原昌希
西野光雄
中田昌义
平田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917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417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75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751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合收割机,能够使维护时不经意的摆动操作谷粒箱而引起的谷粒箱与其他物体接触的不良情况难以发生。在以能够绕纵轴心(X)转动的方式立设于机架的纵向输送装置(16)上连结谷粒箱(11)的后部,所述谷粒箱(11)能够以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为枢轴,在与脱粒装置(6)邻接的作业位置和从所述脱粒装置向机体横向外侧分开的维护位置之间摆动操作,该联合收割机在用于支承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而立设在所述机架上的支柱(24)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之间跨设有保持机构(60),所述保持机构(60)将所述所述谷粒箱(11)的位置保持在所述维护位置。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在以能够绕纵轴心转动的方式立设于机架的纵向输送装置上连结谷粒箱的后部,使谷粒箱以能够将所述纵向输送装置作为枢轴摆动操作的方式,在与所述脱粒装置邻接的作业位置与从所述脱粒装置向机体横向外侧分开的维护位置之间摆动。
背景技术
在上述联合收割机中,虽然具有将谷粒箱位置保持在作业位置的锁紧机构,但是并没有采用用于将谷粒箱位置保持在维护位置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42679号公报
在联合收割机中,通常在脱粒装置的后部配置切碎脱粒处理后的脱粒谷杆的装置。为了易于进行切碎装置的维护,并且易于从切碎装置侧对脱粒装置进行维护,使切碎装置构成为通过以该谷粒箱侧为支点的横向的摆动操作,在与脱粒装置的后端连接的作业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换,其中维护位置指的是越靠近切碎装置的自由端侧,切碎装置从脱粒装置的后端向谷粒箱侧离开的距离越大,从而切碎装置与脱粒装置的后端之间敞开得较大。
在这样的联合收割机中,例如在进行脱粒装置的维护时,有时使谷粒箱与切碎装置二者均处于维护位置。在这样的维护状态下,例如,为了易于从切碎装置侧对脱粒装置进行维护,使切碎装置进一步向从脱粒装置分开的方向摆动时,由于比切碎装置更高的谷粒箱进入了视野中,从而能够预测由于切碎装置的摆动而与谷粒箱的接触,由此能够避免与谷粒箱的接触。
另一方面,为了易于从谷粒箱侧对脱粒装置进行维护,在使谷粒箱向从脱粒装置分开的方向进一步摆动时,由于切碎装置被谷粒箱隐藏,因此无法预测由于谷粒箱的摆动而与切碎装置的接触,因此容易导致不经意地摆动谷粒箱而与切碎装置接触的不良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维护时不经意的摆动操作谷粒箱而引起的谷粒箱与其他物体接触的不良情况难以发生。
用于解决本实用新型的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联合收割机,在以能够绕纵轴心转动的方式立设于机架的纵向输送装置上连结谷粒箱的后部,所述谷粒箱能够以所述纵向输送装置为枢轴,在该谷粒箱与脱粒装置邻接的作业位置和该谷粒箱从所述脱粒装置向机体横向外侧离开的维护位置之间摆动操作,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在用于支承所述纵向输送装置而立设在所述机架上的支柱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上跨设有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将所述谷粒箱的位置保持在所述维护位置上。
根据该方案,能够将谷粒箱的位置保持在维护位置,由此能够防止不经意地从维护位置摆动操作谷粒箱。
因此,能够使维护时不经意的从维护位置摆动操作谷粒箱而引起的谷粒箱与其他物体接触的不良情况难以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保持机构能够将所述谷粒箱的位置保持在从所述脱粒装置离开的距离不同的多个所述维护位置上。
根据该方案,能够将谷粒箱的位置保持在与各种维护相对应的适当的维护位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保持机构能够将所述谷粒箱的位置保持在第一维护位置与第二维护位置上,所述第一维护位置是将所述谷粒箱从所述脱粒装置离开的距离设为最大的位置,所述第二维护位置是将所述谷粒箱从所述脱粒装置离开的距离设为比所述第一维护位置的距离短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纵向输送装置上设置有引导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的上部的排出口排出的谷粒流下到机体外侧的排出滑槽,
切碎经所述脱粒装置脱粒处理后的谷秆的切碎装置能够绕纵轴心在该切碎装置与所述脱粒装置的后端连接的作业位置和该切碎装置从所述脱粒装置的后端向谷粒箱侧离开的维护位置之间摆动操作,
所述第二维护位置被设定在避免使所述维护位置上的所述切碎装置与所述排出滑槽干涉的所述谷粒箱从所述脱粒装置离开的距离。
根据该方案,能够利用排出滑槽引导从纵向输送装置的排出口排出的谷粒,使谷粒流下到机体外侧的规定位置。也就是说,能够在不具备将来自纵向输送装置的谷粒沿横向搬送的横向蛟龙、旋转驱动横向蛟龙的旋转马达及驱动横向蛟龙在起伏方向上摆动的液压缸等的情况下,将谷粒箱内的谷粒排出到机体外的规定位置。
并且,在切碎装置位于维护位置时,通过使谷粒箱位置保持在第二维护位置上,能够阻止不经意地从第二维护位置上摆动操作谷粒箱,由此,使不经意的摆动操作谷粒箱而引起的排出滑槽与切碎装置接触的不良情况难以发生。
另外,在切碎装置不位于维护位置时,通过将谷粒箱位置保持在第一维护位置,能够使脱粒装置与谷粒箱之间较大地敞开,从而易于进行对脱粒装置及谷粒箱的维护。
因此,能够在实现谷粒排出结构的结构简单化、轻量化及成本降低等的同时,良好地进行谷粒箱中储存的谷粒向机外的排出。另外,实现了结构简单化等的谷粒排出结构能够使不经意地摆动操作谷粒箱而引起的谷粒箱与切碎装置接触的不良情况难以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在所述纵向输送装置与所述支柱中的一方上配置有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通孔,
在所述纵向输送装置与所述支柱中的另一方上配置有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多个通过所述谷粒箱的摆动操作而与所述通孔相对的通孔,
所述保持机构由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及插通销构成,该插通销插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的通孔。
根据该方案,能够使由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插通销构成的保持机构简单且廉价地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还设有轴套,该轴套至少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方上形成所述通孔。
根据该方案,能够使插通第一部件的通孔与第二部件的通孔的插通销的插通姿势保持在不发生扭曲的稳定的姿势。
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谷粒箱位置保持在维护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纵向输送装置构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插入在所述谷粒箱的后下部配置的谷粒排出箱,或者从所述谷粒排出箱拔出,
通过螺栓连结所述谷粒排出箱所具有的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纵向输送装置所具有的第二连结部,阻止所述纵向输送装置从所述谷粒排出箱拔出,
所述纵向输送装置所具有的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的螺栓连结一同螺栓连结在所述纵向输送装置上。
根据该方案,在对纵向输送装置进行维护时,能够从谷粒排出箱取下纵向输送装置,从而易于进行纵向输送装置的维护。
另外,保持机构的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利用纵向输送装置的防脱落结构安装于纵向输送装置,能够减少保持机构安装时的部件数,由此,能够实现由部件数的减少带来的结构简单化及成本的降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在所述支柱上配置有止动部,所述止动部通过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所具有的所述第二连结部抵接,限制所述谷粒箱的摆动范围。
根据该方案,能够可靠地防止谷粒箱超过摆动范围的摆动操作,由此,能够防止谷粒箱由于超过摆动范围而引起的与其它物体的接触。
另外,用于实现该效果的结构能够利用纵向输送装置的防脱落结构而构成,由此,能够实现由部件数的减少带来的结构简单化及成本的降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在配置于所述支柱的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上一体形成所述止动部。
根据该方案,能够实现由部件数的减少带来的结构简单化及成本的降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在配置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的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止动部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部件的位于与所述谷粒箱从所述脱粒装置离开的距离最大的维护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的通孔相对。
根据该方案,通过使纵向输送装置上配置的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与止动部抵接,能够容易地使谷粒箱位于与脱粒装置分开距离最大的维护位置。并且,通过在该维护位置上使第一部件的通孔与第二部件的通孔相对,能够容易地利用插通通孔的插通销将谷粒箱的位置保持在维护位置。
因此,能够提高将谷粒箱的位置保持在维护位置时的操作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纵向输送装置构成为,通过在圆筒状的输送箱的内部配置的仰送蛟龙的旋转而使谷粒纵向输出的蛟龙搬送式结构,
所述输送箱由上侧箱部与下侧箱部构成,所述上侧箱部具有将纵向输送的谷粒排出的排出口,所述下侧箱部将所述上侧箱部支承为使所述上侧箱部能够以所述仰送蛟龙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相对旋转。
根据该方案,能够以纵向输送装置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将排出口的朝向任意改变。
因此,在将谷粒箱中储存的谷粒排出到机外时,能够使纵向输送装置的谷粒排出方向根据谷粒排出场所而适当改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在所述上侧箱部上配置有引导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谷粒流下到机体外侧的排出滑槽。
根据该方案,伴随着以纵向输送装置的旋转中心为中心改变排出口的朝向,使排出滑槽的朝向改变为与排出口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并且,能够利用排出滑槽引导从纵向输送装置的排出口排出的谷粒使其确切地流到机体外侧的规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2是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谷粒排出装置结构及谷粒箱在维护位置上的保持结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
图5a是表示谷粒箱在维护位置上的保持结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5b是表示谷粒箱在维护位置上的保持结构主要部分的右视图。
图6是表示谷粒排出装置结构及排出滑槽的操作结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开右视图。
图7是表示谷粒排出装置结构及排出滑槽的操作结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8是表示排出滑槽的操作结构主要部分的放大后视图。
图9a是表示谷粒排出装置结构及排出滑槽的操作结构主要部分的纵剖侧视图,图9b是表示谷粒排出装置结构及排出滑槽的操作结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9c是表示谷粒排出装置结构及排出滑槽的操作结构主要部分的放大横剖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谷粒排出装置结构及排出滑槽的操作结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排出引导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12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排出滑槽结构的立体图,图12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排出滑槽结构的纵剖立体图。
图13a是表示流下引导板结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图13b是表示流下引导板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排出滑槽结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4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排出滑槽主要部分的右视图,图14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排出滑槽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排出滑槽结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纵向输送装置结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排出滑槽的操作结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开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6脱粒装置;9切碎装置;11谷粒箱;16纵向输送装置;16A排出口;17排出滑槽;18谷粒排出箱;18B第一连结部;20止动部;21输送箱;21D第二连结部;21F下侧箱部;21G上侧箱部;23纵向输送装置;24支柱;60保持机构;61第一部件;61A轴套;61a通孔;62第二部件;62a通孔;62b通孔;63插通销;61a通孔;X纵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例,结合附图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结构适用于作为联合收割机一例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举例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中,将多个方管材料等钢材连结而构成机架1。在机架1的下部安装有左右一对履带2。在机架1的右半部的前侧搭载有发动机3并形成有搭乘驾驶部4。在机架1的左侧的前端部,以左右朝向的枢轴(未图示)为支点,连结安装有能够升降摆动操作的割取搬送装置5,该割取搬送装置5割取作业行驶时位于机体前方的作为收获对象的作物谷秆并将其搬送到后方。在机架1的左半部搭载有脱粒装置6,该脱粒装置6接收割取搬送装置5搬送到的割取谷秆并向后方搬送,并且对割取谷秆的着粒部进行脱粒处理,然后对经脱粒处理得到的处理物实施清选处理。在脱粒装置6的上侧的后部配置有脱粒谷秆搬送装置8,该脱粒谷秆搬送装置8从脱粒装置6的夹持搬送机构7接收脱粒处理后的脱粒谷秆并将其搬送到脱粒装置6的上部后方。在脱粒装置6的下侧的后端部连结安装有切碎装置9,该切碎装置9能够切碎并排出脱粒谷秆搬送装置8搬送的到脱粒谷秆。在机架1的右半部的后侧搭载有金属板制的谷粒箱11,该谷粒箱11储存从脱粒装置6经由蛟龙仰送式的供给输送装置10纵向搬送到的谷粒。在谷粒箱11上安装有谷粒排出装置12,该谷粒排出装置12能够将谷粒箱11中储存的谷粒排出到机体外。
如图4所示,切碎装置9与在机架1的右后端部立设的第一支柱13连结为,经由在该第一支柱13上设置的上下一对纵向枢轴14能够进行以这些枢轴14为支点的横向摆动操作。由此,切碎装置9能够绕纵轴心在作业位置与维护位置之间摆动操作,其中作业位置指的是切碎装置9为了切碎并排出脱粒谷秆搬送装置8搬送到的脱粒谷秆而位于脱粒谷秆搬送装置8的下方并与脱粒装置6的后端连接的位置,维护位置指的是越靠近切碎装置9的自由端侧,切碎装置9从脱粒装置6的后端向谷粒箱侧离开越远而与脱粒装置6的后端之间敞开较宽的位置。
虽然省略了图示,在脱粒装置6的左后端部与切碎装置9的自由端部上,分别安装有能够固定保持切碎装置9的作业位置的锁紧机构的构成部件。另外,在第一支柱13上安装有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通过与切碎装置9抵接,阻止切碎装置9从规定的维护位置向谷粒箱侧摆动。
如图1~图7及图13所示,谷粒箱11在其左上端部的前后中间位置形成有与在供给输送装置10的上端部形成的谷粒排出口10A连通的谷粒取入口11A。另外,在谷粒箱11的左右侧板11B,11C的下部侧具有对谷粒箱11所储存的谷粒引导而使其流下到在左右中央侧的底部形成的谷粒搬出部11D的倾斜部11Ba,11Ca。并且,在该谷粒搬出部11D的后端形成有能够将谷粒箱11所储存的谷粒取出到谷粒箱外的谷粒取出口11E。
如图1~图10所示,谷粒排出装置12包括搬出蛟龙15、纵向输送装置16、排出滑槽17等,其中搬出蛟龙15位于谷粒搬出部11D,将谷粒箱内的谷粒从谷粒取出口11E搬出到谷粒箱外,纵向输送装置16纵向送出搬出蛟龙15搬送到的谷粒并将其从上部的排出口16A排出,排出滑槽17将从该排出口16A排出的谷粒进行引导使其流下到机体的右外方。
搬出蛟龙15沿前后方向配置于谷粒箱11的谷粒搬出部11D,该搬出蛟龙15的螺旋轴15A的前端部从谷粒箱11的前端向前方突出,搬出蛟龙15的后端部穿过谷粒箱11的谷粒取出口11E,位于与谷粒箱11的底部后端连接的谷粒排出箱18的内部。并且,在螺旋轴15A的前端部连结有皮带张力式排出离合器19,该皮带张力式排出离合器19对从发动机3传向谷粒排出装置12的动力进行切断或传递,在螺旋轴15A的后端部连结有与搬出蛟龙15一体旋转的锥齿轮(未图示)。
纵向输送装置16由圆筒状输送箱21、盖体22及仰送蛟龙23等构成为蛟龙搬送式结构,并经由谷粒排出箱18连接安装在谷粒箱11的后部,其中输送箱21与谷粒排出箱18的上端部沿上下方向连通,盖体22堵塞在输送箱21的上端形成的开口21A,仰送蛟龙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输送箱21的内部。
仰送蛟龙23的下端部从输送箱21向下方延伸,位于谷粒排出箱18的内部。并且,在该螺旋轴23A的下端部,以与仰送蛟龙23一体旋转的状态连结有锥齿轮(未图示),该锥齿轮与在输出蛟龙15的螺旋轴15A上连结的锥齿轮啮合联动。在仰送蛟龙23的上部安装抛出板23B,该抛出板23B通过与仰送蛟龙23一体旋转,将仰送蛟龙23向纵向输送装置16的上部纵向输送的谷粒从排出口16A向水平方向抛出。
谷粒排出箱18形成为配置有齿轮收纳空间和连通空间的L形结构,其中齿轮收纳空间以能够支承两个锥齿轮啮合联动的方式收纳两个锥齿轮,连通空间以能够搬送谷粒的方式连通谷粒箱11的内部与输送箱21的内部。
在输送箱21的上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螺栓连结有排出引导部27,该排出引导部27将从输送箱21的上部的右侧部分所形成的排出口16A排出的谷粒导向输送箱21的右外侧下方。并且,在输送箱21的排出引导部27的正下方的位置配置有排出滑槽17,该排出滑槽17将排出引导部27引导的谷粒向机体的右外方引导并使其流下。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排出离合器19的断开或接合操作能够切换谷粒排出装置12的工作状态与停止状态。在工作状态下,利用来自发动机3的经由排出离合器19的动力使搬出蛟龙15旋转,搬出蛟龙15与仰送蛟龙23经由锥齿轮联动,由此,能够利用搬出蛟龙15将谷粒箱11中储存的谷粒从谷粒取出口11E搬出并送入谷粒排出箱18的连通空间,使送入到该连通空间的谷粒能够经由仰送蛟龙23纵向输送到纵向输送装置16的上部,并且能够使纵向输送到纵向输送装置16的上部的谷粒经由抛出板23B从排出口16A向水平方向抛出,之后,经由排出引导部27将抛出的谷粒引导至下方的排出滑槽17,使被引导的谷粒经由排出滑槽17引导而流到位于机体的右外侧下方的卡车车厢等规定的谷粒排出场所。
也就是说,能够将谷粒箱11中储存的谷粒经由具有排出滑槽17的简单且廉价的结构的谷粒排出装置12良好地排出到机体右外侧下方的谷粒排出场所。
如图9及图10所示,输送箱21在其上部的未形成有排出口16A的左侧部分的内表面接合安装有加强板38,该加强板38抑制该左侧部分与受到抛出板23B的抛出作用的谷粒滑动接触而被磨损。加强板38采用强度高的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等,以沿着输送箱21的内表面的半圆弧状纵长地形成,具有与排出口16A相对的上侧区域及与仰送蛟龙23的上侧的螺旋叶片的一个螺距的量重合的下侧区域。并且,利用多个埋头螺钉39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输送箱21的内表面。另外,在加强板38的各埋头螺钉的通孔38a中,以使埋头螺钉39的头部侧端面比加强板38的内表面更远离仰送蛟龙23的方式形成有使埋头螺钉39的头部沉入到加强板38的埋头锪孔38b。
由此,能够提高输送箱21针对与受到抛出板23B的抛出作用的谷粒滑动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的耐久性。另外,在加强板38产生磨损时,能够简单地更换加强板38。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与谷粒的滑动接触而带来的各埋头螺钉头部的磨损,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埋头螺钉头部的磨损而引起的难以更换加强板38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附带说明的是,作为输送箱21的上部的加强结构,可以在输送箱21的上部的左侧部分的内表面或外表面通过焊接而接合安装加强板38。另外,可以在输送箱21的上部的左侧部分的外表面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接合安装加强板38。
如图1~图3、图6、图7、图9及图10所示,纵向输送装置16的上端比谷粒箱11的上端更靠近上方。并且,在纵向输送装置16的上端配置的盖体2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螺栓连结于输送箱21的上端。另外,在该盖体22的里面具有轴支承部22A,该轴支承部22A以能够插拔的状态相对旋转地支撑仰送蛟龙23的螺旋轴23A的上端部。并且,螺旋轴23A的下端部与锥齿轮的连结通过使螺旋轴23A的下端部与锥齿轮能够一体旋转,并且允许螺旋轴23A从上方卡入锥齿轮或者从锥齿轮脱离的嵌合(例如花键嵌合)来进行。在谷粒排出箱18的上端部具有用于承受并支承仰送蛟龙23的下端部的支承部(未图示)。
根据上述结构,采用经由锥齿轮连结搬出蛟龙15与仰送蛟龙23而使其联动的结构,并且通过从输送箱21的上端取下盖体22,能够使位于仰送蛟龙23的正上方的开口21A敞开。并且,通过从该开口21A提起仰送蛟龙23,能够解除螺旋轴23A的下端部与锥齿轮之间的嵌合,从而能够从输送箱21拔出仰送蛟龙23。由此,能够易于进行对输送箱21和仰送蛟龙23的清扫、仰送蛟龙23的更换或者上述的加强板38的更换等维护。
另外,在维护后,通过从开口21A插入仰送蛟龙23并使螺旋轴23A的下端部嵌合于锥齿轮,能够使仰送蛟龙23与搬出蛟龙15连结而与搬出蛟龙15联动。之后,通过使螺旋轴23A的上端部与盖体22的轴支承部22A嵌合,并将盖体22螺栓连结于输送箱21的上端,能够在输送箱21的内部以能够驱动仰送蛟龙23的合适的状态配置仰送蛟龙23。
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纵向输送装置16的上端比谷粒箱11的上端更靠近上方,在仰送蛟龙23插入输送箱21或从输送箱21拔出时,能够使仰送蛟龙23与谷粒箱11的上部不经意地接触而导致仰送蛟龙23及谷粒箱11受损的状况难以发生。
如图1~图12所示,在谷粒排出箱18的底部一体形成有圆筒状的枢轴部18A,该枢轴部18A位于与仰送蛟龙23的旋转中心同心的位置,并且从底部向下方延伸。枢轴部18A以能够相对于在机架1的右后端部配置的轴支承部1A旋转的方式内嵌于该轴支承部1A,被该轴支承部1A从下方支承。
谷粒排出箱18及输送箱21通过螺栓连结左右的第一连结部18B与左右的第二连结部21D,以阻止从谷粒排出箱18拔出输送箱21的连通的状态,不能相对旋转地被连结。其中,第一连结部18B在谷粒排出箱18的上部向左右突出而形成,第二连结部21D在输送箱21的下部与谷粒排出箱18的各第一连结部18B相对配置。
输送箱21的各第二连结部21D由在输送箱21的下端部向左右突出设置的左右一对第一板体21Da及在各第一板体21Da的延伸端以垂下姿势焊接的第二板体21Db构成。
输送箱21将其上下中间侧的规定位置经由在该第二支柱24的上端部配置的保持器25,能够进行以将仰送蛟龙23的旋转轴23A作为支点的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在立设于机架1的右后端部的第二支柱24。输送箱21的上部经由固定件26以不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谷粒箱11。输送箱21的下端部以能够沿上下方向上插拔的方式连结于与谷粒箱11连结的谷粒排出箱18。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谷粒排出装置12的纵向输送装置16立设在机架1上,从而以通过仰送蛟龙23的旋转中心与谷粒排出箱18的枢轴部18A的中心的纵向轴心X为支点能够旋转,并且能够以该纵向输送装置16为支点一体地摆动谷粒箱11与谷粒排出装置12。
由此,能够使谷粒箱11以在其后方配置的纵向轴心X(纵向输送装置16)为支点在作业位置与维护位置之间摆动位移(参照图2),其中作业位置指的是与脱粒装置6的右侧端邻接而使供给输送装置10的谷粒排出口10A与谷粒箱11的谷粒取入口11A连通接合的位置,维护位置指的是解除供给输送装置10的谷粒排出口10A与谷粒箱11的谷粒取入口11A的连通接合,并在机体的右外方与脱粒装置6分开的位置。并且,通过使谷粒箱11摆动位移到维护位置,能够确保在作业位置上邻接的脱粒装置6与谷粒箱11之间较大的空间,使脱粒装置6的右侧部及谷粒箱11的左侧部等能够敞开。其结果,能够易于对脱粒装置6与谷粒箱11等进行维护。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谷粒箱11利用第一锁紧机构及第二锁紧机构能够固定保持在作业位置。第一锁紧机构通过在机架1的规定位置穿孔设置的卡合孔和在谷粒箱11的前下部以在与该卡合孔卡合的方向上被施加弹簧力的状态配置的倒L形卡合销等,对谷粒箱11的下部侧施加作用。第二锁紧机构通过在脱粒装置6的前上部配置的卡合销及以能够摆动的方式配置于谷粒箱11的前上部的卡合钩等作用于谷粒箱11的上部侧。卡合钩经由联动杆与在谷粒箱11的前下部配置的锁紧解除杆联动。
如图1、图2及图6所示,离合器19通过张紧臂19B的摆动操作使排出离合器19的传动带19A在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在使发动机3的动力传递到谷粒排出装置12的传动状态与切断其传动的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张力臂19B经由连接机构37与在搭乘驾驶部4的驾驶席35的左后方部位配置的排出离合器操纵杆36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谷粒箱11摆动操作到维护位置时,通过操作排出离合器操纵杆36,将排出离合器19切换到断开状态,并从与螺旋轴15A一体旋转的排出离合器19的输出皮带轮19C卸下由于该切换而松弛的传动带19A,之后通过解除利用第一锁紧机构及第二锁紧机构的谷粒箱11在作业位置上的固定保持,能够将谷粒箱11摆动操作到谷粒箱11的维护位置。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二支柱24上沿上下方向配置有钢板制的止动部20,该止动部20在谷粒箱11向机体右外方摆动操作时,通过与在输送箱21的右侧部(机体外侧部分)配置的第二连结部21D的第一板体21Da抵接,限制谷粒箱11向机体右外方的摆动范围。
另外,在纵向输送装置16与第二支柱24上横跨安装有保持结构60,该保持机构60能够将谷粒箱11的位置保持在第一维护位置和第二维护位置。第一维护位置设定为谷粒箱11从脱粒装置6分开距离最大的位置。也就是说,在纵向输送装置16的右侧部配置的第二连结部21D的第二板体21Db与止动部20抵接时得到的谷粒箱11的位置被设定为第一维护位置。为了避免在规定的维护位置上摆动操作的切碎装置9与排出滑槽17之间的干涉,第二维护位置被设定为谷粒箱11从脱粒装置6离开的距离比第一维护位置上的分开距离短的位置。
保持机构60由第一部件61、第二部件62及插通销63等构成,其中第一部件61具有轴套61A,其形成有上下朝向的通孔61a,第二部件62穿设有第一通孔62a和第二通孔62b,该第一通孔62a和第二通孔62b通过以纵向输送装置16为支点的谷粒箱11的摆动操作而与第一部件61的通孔61a相对,第三插通销63插通第一部件61与第二部件62相对的插通孔61a,62a,62b。
第一部件61与用于防止输送箱21从谷粒排出箱18拔出的谷粒排出箱侧的左右第一连结部18B和输送箱侧的左右的第二连结部21D的螺栓连结一同,利用螺栓连结在纵向输送装置16上,从而安装在纵向输送装置16上。第二部件62以从上述的止动部20的上端部向右方向延伸的状态一体形成于止动部20。并且,在纵向输送装置16的右侧部配置的第二连结部21D的第二板体21Db与止动部20抵接的状态下,第一部件61的通孔61a与第二部件62的第一通孔62a相对。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在需要对脱粒装置6的谷粒箱侧及谷粒箱11等进行维护,但没有必要对脱粒装置6的切碎装置侧及切碎装置9等进修维护时,通过利用保持机构60将谷粒箱11的位置保持在第一维护位置,能够将脱粒装置6与谷粒箱11之间维持在最大限度敞开的状态,从而易于对脱粒装置6的谷粒箱侧及谷粒箱11等进行维护。
另外,在需要对脱粒装置6的谷粒箱侧及谷粒箱11等进行维护并且需要对脱粒装置6的切碎装置侧及切碎装置9等进行维护时,通过将谷粒箱11的位置保持在第二维护位置,能够对脱粒装置6的谷粒箱侧及谷粒箱11等进行维护,并且在为了进行脱粒装置6的切碎装置侧及切碎装置9等的维护而将切碎装置9摆动位移到维护位置时,能够防止切碎装置9与谷粒箱侧的排出滑槽17接触于未然。
如图7、图9及图10所示,利用在输送箱21的上部配置的框架部件21B,以与输送箱21的直径宽度相同的宽度,将纵向输送装置16的排出口16A形成为纵向长的矩形状,并且该排出口16A被设定为在谷粒箱11处于作业位置的状态下朝向机体的正右方向。此外,在该框架部件21B上螺栓连结有将从排出口16A排出的谷粒引导到排出滑槽17的排出引导部27,使得排出引导部27能够以外嵌在框架部件21B上的状态安装或从外嵌在框架部件21B上的状态拆卸。
排出引导部27由固定部28及可动部29等构成,其中固定部28螺栓连结于输送箱21的框架部件21B,可动部件29以能够在纵向输送装置16的谷粒排出方向上改变位置的方式外嵌连结于固定部28。固定部28在其前后的各侧板部分上配置有上下一对的螺合部28a。可动部29形成有与固定部28的前后的各侧板部分的螺合部28a相对应的左右朝向的长孔29a。通过利用使用的蝴蝶螺栓30将这些螺合部28a和长孔29a螺栓连结,能够在长孔29的范围内改变可动部29连结于固定部28的连结位置,从而能够改变排出引导部27的开口部27A的开口面积。
各螺合部28a由在固定部28的前后的各侧板部分上分别穿设的上下一对螺栓通孔和在与各螺栓通孔对应的状态下焊接于固定部28的内面侧的螺母构成。
由此,能够根据从谷粒箱11搬出的谷粒的潮湿情况等改变排出引导部27的开口部27A的开口面积。通过改变可动部29连结于固定部28的连结位置,使得例如谷粒箱11的谷粒的潮湿倾向越大,开口部27A的开口面积越大,从而能够防止由于谷粒的潮湿而在排出引导部27的开口部27A处谷粒堆积成桥状,从而阻碍谷粒排出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如图11所示,作为排出引导部27,可以构成为具有:螺栓连结于输送箱21的框架部件21B的固定部31、经由铰链32以能够在纵向输送装置16的谷粒排出方向上摆动的方式外嵌连结于固定部28的可动部33及在使开口部27A的开口面积变窄的方向上对可动部33施力而使其摆动的施力机构34即拉伸弹簧34等,在从纵向输送装置16的排出口16A排出谷粒的排出状态下,可动部33受到从排出口16A排出的谷粒的挤压而摆动,从而开口部27A的开口面积根据从排出口16A排出的谷粒排出量而变化,而在从排出口16A不排出谷粒的排出停止状态下,可动部33不受到来自排出口16A的谷粒的挤压,从而开口部27A的开口面积达到最小。
如图2、图3及图7所示,无论排出引导部27是上述的滑动式还是摆动式,在其开口部27A的开口面积达到最小的状态下,可动部29,33都不会从机体的右端部向右外方伸出。也就是说,对于滑动式的排出引导部27而言,在不排出谷粒箱11的谷粒的行驶过程中,通过改变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28的连结位置使得开口部27A的开口面积最小,而对于摆动式的排出引导部27而言,在不排出谷粒箱11的谷粒的行驶过程中,利用拉伸弹簧34的作用使开口部27A的开口面积达到最小,从而能够使行驶时排出引导部27与其他物体接触的不良情况难以发生。
如图6~10所示,输送箱21在框架部件21B的正下方位置经由圆弧状的加强板21E焊接安装有排出滑槽用的支承部件21C。在该支承部件21C上,经由横向枢轴40以排出滑槽17能够将该枢轴40作为支点上下摆动的方式,连结有作为排出滑槽17的基端部的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其中枢轴40在谷粒箱11位于作业位置的状态处于前后朝向。
由此,输送箱21的排出滑槽17的支承部利用加强板21E而强度增加,能够防止排出滑槽17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的输送箱21变形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输送箱21的变形而产生的需要更换输送箱21和纵向输送装置16整体的可能性。
如图1~图4及图6~12所示,排出滑槽17具有构成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滑槽部17A和构成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滑槽部17B。各滑槽部17A,17B是具有底板17a和与底板17a平行地向上立起的一对侧板17b的槽型结构,并且下游侧滑槽部17B以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能够在谷粒引导方向上滑动的内接状态嵌合于上游侧滑槽部17A。
在纵向输送装置16的排出口侧的右侧部上,以使底板17a面向该右侧部的朝右的姿势安装有能够以横向枢轴40为支点上下摆动的上游侧滑槽部17A。另外,通过将该一对侧板17b的上端部向内侧弯曲,形成引导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一对侧板17b向谷粒引导方向滑动的一对引导槽17c。下游侧滑槽部17B在该谷粒引导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具有横跨一对侧板17b而将一对侧板17b的上部侧连结的保形用的上游侧连结杆17d,而在该谷粒引导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具有横跨一对侧板17b而将一对侧板17b的下部侧连结的保形用的下游侧连结杆17e。并且,下游侧连结杆17e能够作为使下游侧滑槽部17B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滑动时的把持部来使用。
在排出滑槽17上具有将下游侧滑槽部17B固定保持在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滑动的任意滑动位置的滑槽长度调节用锁紧机构90。锁紧机构90在上游侧滑槽部17A的前侧的侧板17b的谷粒引导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具有摆动臂92,该摆动臂92以经由前后朝向的枢轴91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摆动臂92形成为锯齿状,该锯齿状结构在排出滑槽17的与底板17a相对的端缘具有多个凹部92a,多个凹部92a在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并且,这些凹部92a择一地与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上游侧连结杆17d卡合,从而能够将下游侧滑槽部17B固定保持在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滑动的任意滑动位置。
在枢轴91上外嵌安装有作为施力机构93的扭转弹簧93,该施力机构93对摆动臂92朝向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上游侧连结杆17d施力而使其与上游侧连结杆17d卡合。在摆动臂92的自由端焊接有L形的操作杆92A,利用该操作杆92容易进行克服扭转弹簧93的施力向卡合解除方向的摆动臂92的摆动操作。摆动臂92的各凹部92a形成为这样一种形状:利用谷粒引导方向下游侧的缘部支承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上游侧连结杆17d,利用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的倾斜缘部允许上游侧连结杆17d从凹部92a向上方的脱离。
也就是说,通过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上游侧连结杆17d、锯齿状的摆动臂92及扭转弹簧93等构成滑槽长度调节用的锁紧机构90。并且,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上游侧连结杆17d兼作与摆动臂92形成的多个凹部92a择一卡合的卡合部。
并且,根据上述结构,在将排出滑槽17的长度伸长时,首先,把持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下游侧连结杆17e与摆动臂92的操作杆92A,使摆动臂92克服扭转弹簧93的施力向卡合解除方向摆动,从而解除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上游侧连结杆17d与摆动臂92的凹部92a的卡合。接着,使下游侧滑槽部17B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向谷粒引导方向下游侧滑动到任意的滑动位置,之后利用扭转弹簧93的施力,使与此时的滑动位置对应的摆动臂92的凹部92a与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上游侧连结杆17d卡合。
相反地,在将排出滑槽17的长度缩短时,把持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下游侧连结杆17e,克服扭转弹簧93的施力,使下游侧滑槽部17B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向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滑动到任意的滑动位置,之后利用扭转弹簧93的施力,使与此时的滑动位置对应的摆动臂92的凹部92a与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上游侧连结杆17d卡合。
由此,能够任意地调节排出滑槽17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游侧滑槽部17A上的摆动臂92的支承部上焊接有加强板17f。并且,该加强板17f通过与下游侧滑槽部17B抵接,作为限制下游侧滑槽部17B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向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滑动的止动部发挥作用。
如图1~图3、图6、图7、图9及图10所示,谷粒排出装置12从纵向输送装置16的上部横跨到排出滑槽17配置有能够开闭的罩体51,该罩体51从上方覆盖作为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的上部侧。罩体51在金属板制的弯曲成U形的保形部件51A上螺栓固定有透明且具有挠性的树脂片材51B的一侧缘部而构成。并且,罩体51经由左右的一对铰链52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排出引导部27,并且通过在排出引导部27与保形部件51A上架设肘杆弹簧53,允许排出滑槽17的上下摆动,并且能够保持罩体51在从上方覆盖排出滑槽17的上部侧的关闭状态与使排出滑槽17的上部侧敞开的敞开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罩体51轻量且廉价地构成,并且能够防止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的谷粒漏出。另外,不管罩体51是否开闭,都能够容易地识别到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的的谷粒的流动状态,由此,在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发生谷粒堵塞时,通过保持罩体51使其切换到敞开状态,能够容易地对谷粒堵塞进行适当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罩体51,可以采用金属板材料等并使其具有刚性。
如图3及图6~10所示,在谷粒排出装置12上配置有滑槽角度调节用的锁紧机构41,该锁紧机构41将以枢轴40为支点上下摆动的排出滑槽17固定保持在任意的倾斜角度。锁紧机构41由支承部件42、挺杆部件43及扭转弹簧44构成,其中支承部件42沿着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朝上下方向地安装于排出滑槽17的上游侧滑槽部17A的底板17a,挺杆部件43向与排出滑槽17同方向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安装于纵向输送装置16的输送箱21,扭转弹簧44作为施力机构44对挺杆部件43施力而使其向支承部件42所在的上方摆动。
在支承部件42上沿着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形成有引导槽42A,引导槽42A具有在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倾斜角度设定用的三个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42a~42c。挺杆部件43在其自由端部弯曲形成有择一地嵌入支承部件42的各凹部42a~42c的卡合部43a。并且,通过挺杆部件43的操作和扭转弹簧44的作用,挺杆部件43的卡合部43a择一地嵌入支承部件42的各凹部42a~42c并维持该嵌入状态,从而支承排出滑槽17而将其保持在任意的倾斜角度上。
谷粒排出装置12具有将排出滑槽17保持在收纳位置的保持机构48,该收纳位置是指排出滑槽17在沿着纵向输送装置16的垂下姿势上最接近纵向输送装置16的位置。保持机构48利用在输送箱21的前部侧横向配置的筒状卡合部49及在排出滑槽17的上游侧滑槽部17A的底板17a上配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夹持件50,在到达排出滑槽17的收纳位置的同时,使夹持件50夹持而卡合卡合部49,从而能够克服在锁紧机构41上配置的扭转弹簧44等的作用将排出滑槽17固定保持在收纳位置。并且,排出滑槽17构成为在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不会从机体的右端部向右外方伸出。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排出滑槽17的倾斜角度变更到收纳用第一角度、谷粒排出用第二角度、谷粒排出用第三角度及谷粒排出用第四角度四个阶段,其中第一角度指的是利用保持机构48将排出滑槽17保持在收纳位置的角度,第二角度指的是将挺杆部件43的卡合部43a嵌入到支承部件42的最下位的凹部42a而使排出滑槽17的排出位置最接近机体的角度,第三角度指的是将挺杆部件43的卡合部43a嵌入到支承部件42的上下中间位置的凹部42b而使排出滑槽17的排出位置位于比第二角度从机体更向右外方分开的角度,第四角度指的是将挺杆部件43的卡合部43a嵌入到支承部件42的最上位的凹部42c,而使排出滑槽17的排出位置位于与机体分开最远的位置。
也就是说,除了调节排出滑槽17的谷粒排出方向上的长度,还通过变更排出滑槽17的倾斜角度,不仅能够在更加细化地进行排出滑槽17在高度方向上的排出位置的变更,而且使排出滑槽17在机体横向上的排出位置的变更成为可能,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排出滑槽17的排出位置变更设定为针对谷粒的排出场所的更加适当的位置。其结果,无论谷粒的排出场所如何,都能够利用排出滑槽17进行谷粒的排出。
并且,在将排出滑槽17切换到收纳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利用保持机构48以稳定的状态将排出滑槽17保持在收纳位置,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行驶中机体的振动等引起的排出滑槽17意外地从收纳位置切换到排出位置上而与其他物体接触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另外,通过变更排出滑槽17的倾斜角度,能够调节经由排出滑槽17引导而流下的谷粒的流下速度,由此,能够与根据谷粒的水分量等而变化的流动性相对应地变更排出滑槽17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将谷粒的流下速度调节为适当的速度。其结果,能够容易地防止由于流动性的降低而引起的排出滑槽17上的谷粒堵塞的发生等于未然,从而能够防止由于排出滑槽17上的谷粒堵塞而引起的作业效率的降低。
此外,通过在排出滑槽17的下游侧滑槽部17B上配置上下的连结杆17d,17e,能够将这些连结杆17d,17e作为变更排出滑槽17的倾斜角度时的把持部而使用,由此能够提高改变排出滑槽17的倾斜角度时的操作性。
如图1~图3及图6~10所示,在谷粒箱11的上部配置有能够从谷粒箱11的前方操作排出滑槽17上下摆动的机械联动式的操作机构95。操作机构95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谷粒箱11的上部的前后朝向的转动轴9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转动轴96的前端部连结的操作杆97及在转动轴96的后端部上配置的排出滑槽用的操作臂98等构成,经由转动轴95使操作杆97和操作臂98一体摆动。
在谷粒箱11上配置有支承转动轴96能够转动的前后一对轴支承部99。操作机构95的转动轴96、操作臂98及排出滑槽17的枢轴40由一个圆棒钢材构成,转动轴96与枢轴40位于同一轴心上,并且操作臂98以从枢轴40的后端向排出滑槽17的底板17a延伸的状态一体形成。在枢轴40上外嵌有作为施力机构100的扭转弹簧100,该施力机构100经由操作臂98对排出滑槽17施力,使其向上方摆动。操作杆97以在该摆动操作中不从机体的右端部向右外方伸出的姿势,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经由销而连结于转动轴96的前端部。
在谷粒箱11的上部的排出滑槽用的操作机构95的下方配置有机械联动式的锁紧用操作机构101,该锁紧用操作机构101能够从谷粒箱11前方操作滑槽角度调节用锁紧机构41。锁紧用操作机构101由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谷粒箱11的上部的前后朝向的锁紧用转动轴102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锁紧用转动轴102的前端部连结的锁紧用操作杆103等构成,经由锁紧用转动轴102使锁紧用操作杆103和锁紧机构41的挺杆部件43一体摆动。
在谷粒箱11上配置有支承锁紧用转动轴102能够转动的前后一对的轴支承部104。锁紧用转动轴102与锁紧机构41的挺杆部件43由一个圆棒钢材弯曲形成而一体成形。锁紧用操作杆103以在该摆动操作中不从机体的右端部向右外方伸出的姿势,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经由销而连结于锁紧用转动轴102的前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谷粒箱11前方的搭乘驾驶部4中也能够操作位于谷粒箱11的前端部的操作杆97和锁紧用操作杆103,从而变更排出滑槽17的倾斜角度并将其固定保持在任意的倾斜角度。并且,借助排出滑槽用的扭转弹簧100及挺杆部件用的扭转弹簧44的作用,能够减轻变更排出滑槽17的倾斜角度的操作所需要的体力。并且,能够避免由于操作杆97及锁紧用操作杆103从机体的右端部向右外方伸出而引起的与其他物体的接触。
如图1、图3、图6、图7及图10所示,在排出滑槽17的自由部螺栓连结有从谷粒引导方向上看时形状呈U形的辅助滑槽46,该辅助滑槽46由具有挠性的透明树脂片材构成。并且,在辅助滑槽46的自由端部安装有带状部件47,带状部件47插通在该自由端部的前后两端形成的圆孔46a变更自由端部的横向宽度。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在谷粒的排出对象为卡车车厢等时,通过松弛带状部件47,能够使辅助滑槽46的谷粒排出端的口径处于敞开较大的状态,由此,能够使谷粒以向卡车车厢等较大的区域扩散的状态排出。
另外,在谷粒的排出对象为稻谷带等时,通过拉紧带状部件47,能够使辅助滑槽46的谷粒排出端的口径形成收拢为较小的圆筒状,由此能够使谷粒以集中在稻米带等狭窄区域的状态排出。
也就是说,以利用具有挠性的辅助滑槽46及带状部件47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容易地将辅助滑槽46的谷粒排出端的口径变更为与谷粒的排出对象等相适合的大小,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与谷粒的排出对象等相适应的谷粒排出。
如图13所示,在谷粒箱11的搬出蛟龙15的正上方,配置有形成沿着搬出蛟龙15的前后朝向姿势的截面形状为倒V形的流下引导板80,该流下引导板80引导谷粒箱内的谷粒使其沿搬出蛟龙15的左右流下。流下引导板80在搬出蛟龙15的驱动下联动,以其上端部配置的枢轴80A为支点左右摆动,该枢轴80A经由偏心凸轮式的联动机构(未图示)连结于搬出蛟龙15而与其联动。
在流下引导板80的左右的引导部80B上,使用在左右的引导部80B的前后方向的多个部位上分别配置的上下一对的螺合部80a,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螺栓连结有左右的辅助引导板81。并且,通过变更各辅助引导板81安装于各引导部80B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向,根据谷粒箱11的形状及谷粒的水分量等变更流下引导板80引导谷粒流下的流下引导长度。
具体而言,为了使流下引导板80的左侧的流下引导长度与谷粒箱11的左侧的形状相应地达到最长,仅使用左侧的引导部80B的下侧的螺合部80a,将左侧的辅助引导板81以其表面处于上侧且弯曲部位处于下侧的最长状态螺栓连结。为了使流下引导板80的右侧的流下引导长度与谷粒箱11的右侧的形状相应地达到最短,使用右侧的引导部80B的上下两侧的螺合部80a,将右侧的辅助引导板81以其背面处于上侧且弯曲部位于上侧的最短状态螺栓连结。并且,对于左侧的流下引导长度,在谷粒的水分量较多时,通过使用左侧的引导部80B的上下两侧的螺合部80a,将左侧的辅助引导板81以其表面处于上侧且弯曲部位处于下侧的中间状态螺栓连结,能够防止由于谷粒的水分量较多而引起的谷粒箱11的下部的谷粒堵塞的发生。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例,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机构应用到作为联合收割机一例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第二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排出滑槽17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仅对排出滑槽17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4及图15所示,排出滑槽17具有构成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滑槽部17A及构成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滑槽部17B。
上游侧滑槽部17A在纵向输送装置16的排出口侧即右侧部,以底板17a面向纵向输送装置16的右侧部的朝右姿势,配置成以横向枢轴40为支点能够上下摆动。在上游侧滑槽部17A的自由端配置有横跨一对侧板17b并将一对侧板17b的上端部连结的保形用连结杆17g。
下游侧滑槽部17B通过将其各侧板17b的一端部经由横向一对枢轴17C连结于上游侧滑槽部17A的各侧板17b的自由端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上下摆动。并且,下游侧滑槽部17B构成为,通过以一对枢轴17C为支点的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的下降摆动,切换到与上游侧滑槽部17A的谷粒引导方向下游侧连接的作用位置,而通过以一对枢轴17C为支点的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的上升摆动,切换到以从上方覆盖而重叠的状态外嵌于上游侧滑槽部17A的非作用位置。
也就是说,通过下游侧滑槽部17B相对于上游侧滑槽部17A的上下摆动,将下游侧滑槽部17B切换到作用位置与非作用位置,从而能够将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的长度调节切换为两个阶段,即一阶段设定为上游侧滑槽部17A在谷粒引导方向上的长度的尺寸短的状态,另一阶段设定为上游侧滑槽部17A在谷粒引导方向上的长度上相加下游侧滑槽部17B在谷粒引导方向上长度的尺寸长的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谷粒排出到卡车车厢等较高的场所时,通过将排出滑槽17切换为尺寸短的状态,能够使排出滑槽17难以与车厢等周围设立的车箱边板等接触,并且有效地进行谷粒向卡车车厢等的排出。而且,在尺寸短的状态下,通过将下游侧滑槽部17B以从上方覆盖并重叠上游侧滑槽部17A的状态外嵌于上游侧滑槽部17A,与使下游侧滑槽部17B和上游侧滑槽部17A在上下或前后邻接的情况相比,无需在上游侧滑槽部17A周边的下游侧确保滑槽部17B的收纳空间,并且能够使尺寸短的状态下的排出滑槽17紧凑化。其结果,在不会导致联合收割机整体大型化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避免切换到处于尺寸短的状态下的排出滑槽17与其他物体的接触。
另一方面,在将从排出滑槽17排出的谷粒装入到稻谷袋等的装袋过程中,通过将排出滑槽17切换到尺寸长的状态,能够使排出滑槽17的引导终端部位于手边高度的位置,由此,能够不费力且简单地将排出滑槽17排出的谷粒装袋,从而减轻装袋所需要的体力。并且,在该尺寸长的状态下,由于排出滑槽17形成为全长槽型的结构,因此正在装袋的过程中,当排出滑槽中发生谷粒堵塞时,能够尽早地看到该堵塞,而且能够从排出滑槽17的敞开部分伸手容易地将堵塞的谷粒向排出滑槽17的下方拨下。
在排出滑槽17上配置有将下游侧滑槽部17B保持在非作用位置的锁紧机构17D。锁紧机构17D由在上游侧滑槽部17A上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配置的钩部件17h、在下游侧滑槽部17B上横向配置的卡合销17i及对钩部件17h施力使其卡合在卡合销17i上的扭转弹簧17k构成。
在上游侧滑槽部17A上配置有止动部(未图示),在下游侧滑槽部17B切换到作用位置时,通过支承下游侧滑槽部17B的谷粒引导方向上游侧端部,将下游侧滑槽部17B保持在作用位置。并且,通过利用止动部支承下游侧滑槽部17B,能够在作用位置上将下游侧滑槽部17B稳定地维持在与上游侧滑槽部17A在一直线上排列的状态。
在下游侧滑槽部17B上配置有引导板17F,该引导板17F将排出滑槽17的排出宽度切换为向卡车车厢等正常排出的宽度宽的状态及用于装袋的宽度窄的状态。引导板17F以在下游侧滑槽部17B的底板17a的自由端部的宽度方向中间侧部位设立的枢轴17G为支点摆动的状态下,一端部外嵌在枢轴17G上。并且,利用在下游侧滑槽部17B的底板17a的宽度方向中间侧部位设置的阻挡销17H阻止从该竖直姿势向后方的摆动。由此,引导板17F随着下游侧滑槽部17B摆动切换到非作用位置与作用位置而以枢轴17G为支点靠自重摆动位移,并通过该摆动位移,在下游侧滑槽部17B的非作用位置上,引导板17F在一对侧板17b之间维持沿着侧板17b垂下的垂下姿势并形成将排出滑槽17的排出宽度设定为一对侧板17b的分开距离的宽度宽的状态,另外,在下游侧滑槽部17B的作用位置上,引导板17F的自由端与前侧的侧板17b抵接并维持倾斜姿势,即引导板17F倾斜成从前侧的侧板17b向后侧的侧板17b越靠近后侧的侧板侧,越位于下方,从而形成将排出滑槽17的排出宽度设定为比一对侧板17b的分开距离短的距离(后侧的侧板17b与引导板17F的摆动端部的分开距离)的宽度窄的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下游侧滑槽部17B切换为非作用位置,并将排出滑槽17切换为适于向卡车车厢等排出谷粒的尺寸短的状态时,作为排出滑槽17的排出宽度,能够自动地得到向卡车车厢等正常排出用的宽度宽的状态。另外,在将下游侧滑槽部17B切换到作用位置并将排出滑槽17切换为适于谷粒装袋的尺寸长的状态时,作为排出滑槽17的排出宽度,能够自动地得到装袋用的宽度窄的状态。
也就是说,仅通过将下游侧滑槽部17B切换到非作用位置与作用位置,就能够将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的长度和排出滑槽17的排出宽度切换到适于谷粒的排出场所的长度,由此,能够提高将谷粒排出到卡车车厢等时的作业效率,并能够使将谷粒装袋时的作业简单化。
〔其他实施方式〕
〔1〕作为联合收割机,可以使用将割取谷秆整体投入到脱粒装置6内部的全喂入型装置,或者,可以由驾驶室覆盖搭乘驾驶部4。
〔2〕如图16所示,作为纵向输送装置16,可以使其圆筒状的输送箱21由被第二支柱24等支承的下侧箱部21F和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内嵌在该下侧箱部21F中的上侧箱部21G构成,并且在该上侧箱部21G上安装排出引导部27及排出滑槽17,使排出滑槽17能够以通过仰送蛟龙23的旋转中心的纵向轴心X为支点摆动操作。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该结构中,为了能够利用在搭乘驾驶部4内配置的操作杆操作排出滑槽17以纵向轴心X为支点摆动,例如可以经由连接线使操作杆与排出滑槽联动操作,
〔3〕如图17所示,可以使排出滑槽17的枢轴40为独立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排出滑槽17的操作机构95中,通过使一个圆棒钢材或圆管材料弯曲形成,使转动轴96与操作臂98一体形成。
并且,在该结构中,可以将排出滑槽17的枢轴40与操作机构95的转动轴96配置在同一轴心上,或者也可以不配置在同一轴心上。
〔4〕作为纵向输送装置16,可以采用斗式输送装置。
〔5〕可以使排出滑槽17不能调节长度,或者可以使排出滑槽17的谷粒引导方向上的长度分级调节而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以分两级或四级以上调节长度。此外,可以使排出滑槽17形成为圆筒状或方管状等。
〔6〕作为保持机构60,可以构成为将谷粒箱11的位置保持在除第一维护位置及第二维护位置以外的维护位置。
〔7〕作为保持机构60,可以通过在纵向输送装置16上配置第二部件62,在支柱(第二支柱)24上配置第一部件61而构成。将第二部件62在螺栓连结第一连结部18B与第二连结部21D的同时,螺栓连结于纵向输送装置16。另外,可以使第一部件61与止动部20一体形成。
〔8〕保持机构60可以通过由轴套形成第二部件62的通孔62a,62b而形成。
〔9〕也可以在配置于支柱(第二支柱)24上的所述第一部件61或所述第二部件62上设置与它们分体的止动部20。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使谷粒箱在其与脱粒装置邻接的作业位置和从脱粒装置向机体横向外侧分开的维护位置之间,以纵向输送装置为枢轴能够摆动操作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或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Claims (18)

1.一种联合收割机,在以能够绕纵轴心(X)转动的方式立设于机架(1)的纵向输送装置(16)上连结谷粒箱(11)的后部,所述谷粒箱(11)能够以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为枢轴,在该谷粒箱(11)与脱粒装置(6)邻接的作业位置和该谷粒箱(11)从所述脱粒装置(6)向机体横向外侧离开的维护位置之间摆动操作,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在用于支承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而立设在所述机架(1)上的支柱(24)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上跨设有保持机构(60),所述保持机构(60)将所述谷粒箱(11)的位置保持在所述维护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机构(60)能够将所述谷粒箱(11)的位置保持在从所述脱粒装置(6)离开的距离不同的多个所述维护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机构(60)能够将所述谷粒箱(11)的位置保持在第一维护位置与第二维护位置上,所述第一维护位置是将所述谷粒箱(11)从所述脱粒装置(6)离开的距离设为最大的位置,所述第二维护位置是将所述谷粒箱(11)从所述脱粒装置(6)离开的距离设为比所述第一维护位置的距离短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上设置有引导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的上部的排出口(16A)排出的谷粒流下到机体外侧的排出滑槽(17), 
切碎经所述脱粒装置(6)脱粒处理后的谷秆的切碎装置(9)能够绕纵轴心(14)在该切碎装置(9)与所述脱粒装置(6)的后端连接的作业位置和该切碎装置(9)从所述脱粒装置(6)的后端向谷粒箱(11)侧离开的维护位置之间摆动操作, 
所述第二维护位置被设定在避免使所述维护位置上的所述切碎装置(9)与所述排出滑槽(17)干涉的所述谷粒箱(11)从所述脱粒装置(6)离开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与所述支柱(24)中的一方上配置有第一部件(61),该第一部件(61)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通孔(61a), 
在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与所述支柱(24)中的另一方上配置有第二部件(62),该第二部件具有多个通过所述谷粒箱(11)的摆动操作而与所述通孔相对的通孔(62a,62b), 
所述保持机构(60)由所述第一部件(61)、所述第二部件(62)及插通销(63)构成,该插通销(63)插入所述第一部件(61)和所述第二部件(62)相对的通孔(61a,62a,62b)。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轴套(61A),该轴套(61A)至少在所述第一部件(61)与所述第二部件(62)中的一方上形成所述通孔(61a)。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构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插入在所述谷粒箱(11)的后下部配置的谷粒排出箱(18),或者从所述谷粒排出箱(18)拔出, 
通过螺栓连结所述谷粒排出箱(18)所具有的第一连结部(18B)和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所具有的第二连结部(21D),阻止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从所述谷粒排出箱(18)拔出, 
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所具有的所述第一部件(61)或所述第二部件(62)与所述第一连结部(18B)和所述第二连结部(21D)的螺栓连结一同螺栓连结在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柱(24)上配置有止动部(20),所述止动部(20)通过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所具有的所述第二连结部(21D)抵接,限制所述谷粒箱的(11)摆动范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支柱(24)的所述第一部件(61)或所述第二部件(62)上一体形成有所述止动部(2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构成为,通过在圆筒状的输送箱(21)的内部配置的仰送蛟龙(23)的旋转而使谷粒纵向输出的蛟龙搬送式结构, 
所述输送箱(21)由上侧箱部(21G)与下侧箱部(21F)构成,所述上侧箱部(21G)具有将纵向输送的谷粒排出的排出口(16A),所述下侧箱部(21F)将所述上侧箱部(21G)支承为使所述上侧箱部(21G)能够以所述仰送蛟龙(23)的旋转中心(X)为中心相对旋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侧箱部(21G)上配置有引导从所述排出口(16A)排出的谷粒流下到机体外侧的排出滑槽(17)。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的所述第一部件(61)或所述第二部件(62)与所述止动部(20)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件(61)的所述通孔(61a)与所述第二部件(62)的位于与所述谷粒箱(11)从所述脱粒装置(6)离开的距离最大的维护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的通孔(62a)相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构成为通过在圆筒状的输送箱(21)的内部配置的仰送蛟龙(23)的旋转而使谷粒纵向输出的蛟龙搬送式结构, 
所述输送箱(21)由上侧箱部(21G)与下侧箱部(21F)构成,所述上侧箱部(21G)具有将纵向输送的谷粒排出的排出口(16A),所述下侧箱部(21F)将所述上侧箱部(21G)支承为使所述上侧箱部(21G)能够以所述仰送蛟龙(23)的旋转中心(X)为中心相对旋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侧箱部(21G)上配置有引导从所述排出口(16A)排出的谷粒流下到机体外侧的排出滑槽(17)。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构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插入在所述谷粒箱(11)的后下部配置的谷粒排出箱(18),或者从所述谷粒排出箱(18)拔出, 
通过螺栓连结所述谷粒排出箱(18)所具有的第一连结部(18B)和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所具有的第二连结部(21D),阻止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从所述谷粒排出箱(18)拔出, 
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所具有的所述第一部件(61)或所述第二部件(62)与所述第一连结部(18B)和所述第二连结部(21D)的螺栓连结一同螺栓连结在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柱(24)上配置有止动部(20),所述止动部(20)通过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所具有的所述第二连结部(21D)抵接,限制所述谷粒箱(11)的摆动范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支柱(24)的所述第一部件(61)或所述第二部件(62)上一体形成有所述止动部(20)。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纵向输送装置(16)的所述第一部件(61)或所述第二部件(62)与所述止动部(20)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部件(61)的所述通孔(61a)与所述第二部件(62)的位于与所述谷粒箱(11)从所述脱粒装置(6)离开的距离最大的维护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的通孔(62a)相对。 
CN201320600270.7U 2012-10-18 2013-09-27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751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1063 2012-10-18
JP2012-231063 2012-10-18
JP2013-191722 2013-09-17
JP2013191722A JP6041777B2 (ja) 2012-10-18 2013-09-17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5160U true CN203575160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73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00270.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75160U (zh) 2012-10-18 2013-09-27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751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7155B1 (ko) 콤바인
CN202232221U (zh) 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结构
CN202998854U (zh)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CN203735076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8136360A (ja) 脱穀装置
CN203575160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2218525U (zh) 联合收割机的传动结构
CN203597083U (zh)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结构
CN202799714U (zh) 联合收割机的排出秸秆处理部结构
KR101506523B1 (ko) 콤바인의 예취장치
CN202524777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9251077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4244766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575156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3183714A (ja)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搬送貯留構造
CN202535741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4938139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057893U (zh)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结构
CN203057892U (zh)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结构
CN204217510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2235762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1686639B (zh) 脱谷装置
CN203424020U (zh)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构造
CN203057894U (zh)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结构
CN202160436U (zh) 谷秆输送装置用的从动旋转体及联合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