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4873U -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 Google Patents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74873U
CN203574873U CN201320652871.2U CN201320652871U CN203574873U CN 203574873 U CN203574873 U CN 203574873U CN 201320652871 U CN201320652871 U CN 201320652871U CN 203574873 U CN203574873 U CN 203574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tc
metal electrode
ptc heating
heating component
potshe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528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清
林信平
吴辉
李晓芳
任茂林
王书敏
吴猛祥
邓天有
温怀通
张伟锋
邱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528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74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74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7487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9164 priority patent/WO2015058692A1/en
Priority to US15/028,969 priority patent/US20160264100A1/en
Priority to EP14855880.2A priority patent/EP3045012A4/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PTC加热器由于在金属电极片和PTC陶瓷片之间设置导电胶层,导致使用过程中性能不断衰减,绝缘阻抗增大,接触不良概率提高,击穿风险增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PTC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芯、绝缘层及金属管;绝缘层包裹加热芯后穿设在金属管内;加热芯包括两金属电极片及置于两金属电极片之间的若干PTC陶瓷片;两金属电极片上对应PTC陶瓷片均设有若干限位槽,PTC陶瓷片嵌入两金属电极片上对应设置的限位槽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TC加热组件消除了导电胶层带来的不利影响,改善了其导热效果。并且改善了PTC加热组件的绝缘耐压性能,PTC加热组件更安全。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领域,尤其指PTC加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PTC的英文全称为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中文全称为正温度系数,一般用来指泛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通常我们提到的PTC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它具有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常用作加热元件或者传感器、保护器或者温控开关等等。
PTC加热器广泛使用在各种需要加热的领域,利用其性能稳定、升温迅速、受电源电压波动影响小等特性,制成的各种PTC加热器产品,已成为金属电阻丝类发热材料最理想的替代产品。目前已大量应用于取暖器、干衣机、风幕机、空调等领域。
现有常见的PTC加热器一般均包括加热芯、绝缘层、金属管、散热片等,加热芯被绝缘层包裹后,置于两端开口的金属管内,两端开口处用封口胶封口;金属管外粘贴有散热片。该加热芯一般由两金属电极片及位于两金属电极片之间的若干PTC陶瓷片组成,在金属电极片和PTC陶瓷片之间,一般设置有导电胶层,比如高温硅橡胶,通过该高温硅橡胶实现两者的粘接,同时保证其电连接。采用该种方式的PTC加热器,其防水、绝缘耐压性能已显著提高,但由于在金属电极片和PTC陶瓷片之间设有导电胶层,而导电胶层的厚度和导电、导热、耐温性能都影响PTC陶瓷片的性能发挥,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阻抗,且在高电压通电的情况下,由于高温硅橡胶在持续耐久老化过程中性能会不断衰减,增大了绝缘阻抗的作用,接触不良的概率提高,击穿风险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PTC加热器由于在金属电极片和PTC陶瓷片之间设置导电胶层,导致使用过程中性能不断衰减,绝缘阻抗增大,接触不良概率提高,击穿风险增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TC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芯、绝缘层及金属管;所述绝缘层包裹所述加热芯后穿设在所述金属管内;
所述加热芯包括两金属电极片及置于所述两金属电极片之间的若干PTC陶瓷片;
所述PTC陶瓷片包括正、负电极层及夹在所述正、负电极层之间的陶瓷烧结层;
其中,所述两金属电极片上对应PTC陶瓷片均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PTC陶瓷片嵌入所述两金属电极片上对应设置的限位槽内,以使所述两金属电极片分别与所述PTC陶瓷片的正、负电极层直接电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PTC加热组件,取消了现有方式中的导电胶,取而代之的是在其金属电极片上设置对应PTC陶瓷片的限位槽,且将PTC陶瓷片嵌入所述两金属电极片上对应设置的限位槽内,使的所述两金属电极片分别与所述PTC陶瓷片的正、负电极层直接电连接。实现了金属电极片与PTC陶瓷片的直接电连接。消除了该导电胶层带来的不利影响,即防止了该导电胶层由于持续老化导致的性能衰减,降低了其绝缘阻抗,防止了接触不良甚至击穿情况的出现。同时,改善了其导热效果。并且改善了整个PTC加热组件的绝缘耐压性能,PTC加热组件更安全。
优选地,所述陶瓷烧结层的两个大面上设有凸台,所述正、负电极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台表面。采用具有凸台的PTC陶瓷片,更容易将该PTC陶瓷片嵌在两个金属电极片的限位槽内,其电连接也更加牢靠。
优选地,所述凸台高0.2-0.5mm,所述凸台与PTC陶瓷片的边缘距离0.5-3mm。
优选地,所述金属电极片上设有电极引出端,所述金属管两端的开口处采用封口胶封口,所述电极引出端从所述封口胶中引出。如此,加热芯被密封在金属管内,只从金属管的一端或者两端开口处引出电机引出端,即只有该电极引出端露在金属管外。如此,提高了其PTC加热组件的绝缘耐压性能,且由于在出电极引出端露出金属管的开口处灌封封口胶后,防水性能显著提高,加热器整体安全性能更佳。
优选地,所述陶瓷片的厚度为3.0-4.0mm,所述金属电极片上的限位槽深度为0.15-0.45mm。
优选地,所述金属电极片为经过了粗糙化处理的金属片,其粗糙度为4-10μm。
优选地,所述金属管表面粘贴有散热片。
优选地,还包括两支架,所述PTC加热组件被安装在所述两支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架内还安装有温度熔断器及温度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除霜器,包括上述提到的PTC加热组件。
由于汽车除霜器上采用了上述改进的PTC加热组件,提高了汽车除霜器的加热性能,其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PTC陶瓷片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PTC陶瓷片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PTC陶瓷片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金属电极片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金属电极片主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加热芯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加热芯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PTC加热器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F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1、PTC陶瓷片;2、金属电极片;3、支架;4、散热片;5、温度熔断器;6、温度控制器;7、接头;8、金属管;9、绝缘层;10、加热芯;11、凸台;12、倒圆角;21、限位槽;22、电极引出端;2a、第一电极片;2b、第二电极片;21a、第一限位槽;21b、第二限位槽;22a、第一电极引出端;22b、第二电极引出端;3a、左端支架;3b、右端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为解决现有PTC加热器由于在金属电极片2和PTC陶瓷片1之间设置导电胶层,导致使用过程中性能不断衰减,绝缘阻抗增大,接触不良概率提高,击穿风险增大的问题,本例将提供一种PTC加热组件,下面对其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3、图14所示,本例公开的PTC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芯10、绝缘层9及金属管8;所述绝缘层9包裹所述加热芯10后穿设在所述金属管8内;
所述加热芯10包括两金属电极片2及置于所述两金属电极片2之间的若干PTC陶瓷片1;
所述PTC陶瓷片1包括正、负电极层及夹在所述正、负电极层之间的陶瓷烧结层;
如图6、图7、图8所示,所述两金属电极片2上对应PTC陶瓷片1均设有若干限位槽21,所述PTC陶瓷片1嵌入所述两金属电极片2上对应设置的限位槽21内,以使所述两金属电极片2分别与所述PTC陶瓷片1的正、负电极层直接电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PTC加热组件,取消了现有方式中的导电胶,取而代之的是在其金属电极片2上设置对应PTC陶瓷片1的限位槽21,且将PTC陶瓷片1嵌入所述两金属电极片2上对应设置的限位槽21内,使的所述两金属电极片2分别与所述PTC陶瓷片1的正、负电极层直接电连接。实现了金属电极片2与PTC陶瓷片1的直接电连接。消除了该导电胶层带来的不利影响,即防止了该导电胶层由于持续老化导致的性能衰减,降低了其绝缘阻抗,防止了接触不良甚至击穿情况的出现。同时,改善了其导热效果。并且改善了整个PTC加热组件的绝缘耐压性能,PTC加热组件更安全。其成本更低。
所谓的绝缘层9包裹所述加热芯10后置于所述金属方管内指将绝缘层9包裹加热芯10后,作为一整体部件一起置于该金属管8内。
金属管8一般为两端开口的铝方通,当然,采用其他的材料制成的管状体也是可行的,只要其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即可。
PTC陶瓷片1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其呈一夹心状结构,中间为陶瓷烧结层,该陶瓷烧结层通过BaTiO3系PTC陶瓷材料、或者V2O3系PTC陶瓷材料等PTC陶瓷材料通过烧结形成,其一般的过程为通过将PTC陶瓷材料、粘结剂等混合后,经预烧成粉体后球磨,然后在模具中压合成型,最终通过高温烧结形成该陶瓷烧结层。通过喷涂、溅射等方式在其陶瓷烧结层的两个大面上形成该正、负电极层。该正、负电极层可以为铝层、银层等。一般其厚度非常小,约20-30μm。PTC陶瓷片1的整体厚度一般为2.0-4.0mm。一般在一PTC加热组件中,常常设有多粒PTC陶瓷片1,比如本例中,如图9所示,共嵌装了6粒PTC陶瓷片1,关于PTC陶瓷片1的粒数,根据需要设置,并不特别限定。
金属电极片2如图6-图8所示,每个金属电极片2上对应PTC陶瓷片1粒数的限位槽21,比如对应上述6粒PTC陶瓷片1,本例中设有6个限位槽21,使得该金属电极片2看起来像一占空比比值非常大的方波。该限位槽21一般可通过对金属片冲压形成。
同时,该金属电极片2上的末端设有电极引出端22,如图6中左侧呈L形的部分即为该电极引出端22,该电极引出端22的作用是用于与加热芯10外部的结构进行电连接。一般所述金属管8两端的开口处采用封口胶封口,所述电极引出端22从所述封口胶中引出。该封口胶一般采用防水硅胶。如此,加热芯10被密封在金属管8内,只从金属管8的一端或者两端开口处引出电机引出端,即只有该电极引出端22露在金属管8外。如此,提高了其PTC加热组件的绝缘耐压性能,且由于在出电极引出端22露出金属管8的开口处灌封封口胶后,防水性能显著提高,加热器整体安全性能更佳。
金属电极片2的厚度一般设置为0.15-0.30mm,所述金属电极片2上的限位槽21深度为0.15-0.45mm。
金属电极片2一般为铝片或者黄铜片,优选采用黄铜片,其电阻更低。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该金属电极片2为经过了粗糙化处理的金属片,其粗糙度为4-10μm。如此,其电连接更加牢靠。所谓的粗糙化处理指经砂纸或者打磨机进行打磨的过程。
为方便描述,如图9、图10所示,将两金属电极片2分别称为第一电极片2a和第二电极片2b;第一电极片2a上的电极引出端22称为第一电极引出端22a,第二电极片2b上的电极引出端22称为第二电极引出端22b,将第一电极片2a上的限位槽21称为第一限位槽21a,将第二电极片2b上的限位槽21称为第二限位槽21b。如此,每一粒PTC陶瓷片1均被嵌装于第一电极片2a的第一限位槽21a与第二电极片2b的第二限位槽21b内。被固定住,且加热芯10外包裹一绝缘层9,两者整体被穿入金属管8后,后续还将采用压机对金属管8施压,如此将进一步将强金属电极片2与PTC陶瓷片1的电连接。保证其电连接安全可靠,无接触不良等情形。
所谓的绝缘层9一般采用高温硅胶垫片、氧化铝陶瓷等。具体并不特别限定,只要其起到良好的绝缘作用的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导热作用即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所述陶瓷烧结层的两个大面上设有凸台11,所述正、负电极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台11表面。所谓的大面指面积最大的两个面,图2中沿纸面内、纸面外的两个面为大面,图4中上、下两个面为大面。与大面相邻的其他4个面为侧面。
所谓的在凸台11表面设置正、负电极层,具体为通过喷涂或者溅射的方式在凸台11的上表面形成正、负电极层,也可以同时在其侧面通过喷涂或者溅射的方式形成正、负电极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凸台11高0.2-0.5mm,所述凸台11与PTC陶瓷片1的边缘距离0.5-3mm。本例还在PTC陶瓷片1的4角处做了倒圆角12。
采用具有凸台11的PTC陶瓷片1,更容易将该PTC陶瓷片1嵌在两个金属电极片2的限位槽21内,其电连接也更加牢靠。
如图13、14所示,一般还在金属管8的表面粘贴有散热片4,散热片4可以为一整条波浪状的形状。也可以采用若干W形或者V形翅片粘贴而成。其材质一般为铝。散热片4一般通过硅橡胶粘贴在金属管8表面。
如图13、图14所示,一般PTC加热组件还可以包括两支架3,所述PTC加热组件被安装在所述两支架3之间。为区别起见,称图13中左端的支架3为左端支架3a,图中右端的支架3为右端支架3b。一般支架3均具有空腔,可将封口后的金属管8两端插入支架3的空腔内,以将PTC加热组件的两端封装,封装时,一般还在其内填充有密封胶。
一般,还在所述支架3内安装有温度熔断器5及温度控制器6。比如图13、14中所示,在其左端支架3a内安装有温度熔断器5和温度控制器6,该温度熔断器5和温度控制器6分别接在第一电极引出端22a和第二电极引出端22b上。最终通过接线引出至支架3外,并在其末端形成与电源端连接的接头7。
下面对其制作过程进行简单描述,首先制作具有凸台11的PTC陶瓷片1,及将电极金属片经冲压后形成对应PTC陶瓷片1的限位槽21;将电极金属片经粗糙化处理,然后将PTC陶瓷片1嵌装在两电极金属片之间,形成加热芯10。然后在所述加热芯10外包裹一绝缘层9,将其整体穿入金属管8中,然后用压机压紧金属管8,再与丝印了高温硅橡胶的散热片4粘紧,固化,灌封防水胶,固化。最后两端安装支架3,并接好温度熔断器5、温度控制器6,最终通过接线将接头7引出。
综上所述,采用本例提供的PTC加热组件,消除了导电胶层的不良影响,其电连接更加牢靠,且改善了导热效果,成本更低。并且改善了整个PTC加热组件的绝缘耐压性能,PTC加热组件更安全。
实施例2
本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除霜器,汽车除霜器主要应用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用来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形成有霜时,通过热空气加热去除该霜。一般包括风机、加热器、除霜管路等部件,一般工作过程为风机吹出的风经加热器后送入除霜管路,后经除霜管路均匀吹送到挡风玻璃内侧,进行全景除霜或除雾。本例主要改进点为:汽车除霜器中的加热器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PTC加热组件。因该PTC加热组件已在实施例1中做了详细说明,故不再重复,同时,汽车除霜器中的其他部件及连接关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不再赘述。
由于本例提供的汽车除霜器上采用了上述改进的PTC加热组件,该PTC加热组件消除了导电胶层的不良影响,其电连接更加牢靠,且改善了导热效果,成本更低。并且改善了整个PTC加热组件的绝缘耐压性能,PTC加热组件更安全。因此,同样也提高了汽车除霜器的加热性能,其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PTC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芯、绝缘层及金属管;所述绝缘层包裹所述加热芯后穿设在所述金属管内;
所述加热芯包括两金属电极片及置于所述两金属电极片之间的若干PTC陶瓷片;
所述PTC陶瓷片包括正、负电极层及夹在所述正、负电极层之间的陶瓷烧结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金属电极片上对应PTC陶瓷片均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PTC陶瓷片嵌入所述两金属电极片上对应设置的限位槽内,以使所述两金属电极片分别与所述PTC陶瓷片的正、负电极层直接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烧结层上面积最大的两个面称为大面,两个所述大面上设有凸台,所述正、负电极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台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TC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高0.2-0.5mm,所述凸台与PTC陶瓷片的边缘距离0.5-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TC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片上设有有电极引出端,所述金属管两端的开口处采用封口胶封口,所述电极引出端从所述封口胶中引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TC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片的厚度为3.0-4.0mm,所述金属电极片上的限位槽深度为0.15-0.4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TC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片为经过了粗糙化处理的金属片,其粗糙度为4-10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TC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片为黄铜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TC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表面粘贴有散热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TC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支架,所述PTC加热组件被安装在所述两支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PTC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还安装有温度熔断器及温度控制器。
11.一种汽车除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PTC加热组件。
CN201320652871.2U 2013-10-22 2013-10-22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74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52871.2U CN203574873U (zh) 2013-10-22 2013-10-22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PCT/CN2014/089164 WO2015058692A1 (en) 2013-10-22 2014-10-22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heating assembly and defroster for a vehicle
US15/028,969 US20160264100A1 (en) 2013-10-22 2014-10-22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heating assembly and defroster for a vehicle
EP14855880.2A EP3045012A4 (en) 2013-10-22 2014-10-22 HEATING ARRANGEMENT AND DEFROSTING DEVICE WITH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 FOR A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52871.2U CN203574873U (zh) 2013-10-22 2013-10-22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4873U true CN203574873U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42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5287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74873U (zh) 2013-10-22 2013-10-22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7487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2020A (zh) * 2013-10-22 2015-04-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WO2015058692A1 (en) * 2013-10-22 2015-04-30 Byd Company Limited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heating assembly and defroster for a vehicle
CN105526708A (zh) * 2014-10-15 2016-04-27 博格华纳路德维希堡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器
CN107270380A (zh) * 2017-06-29 2017-10-20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表面绝缘型ptc电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2020A (zh) * 2013-10-22 2015-04-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WO2015058692A1 (en) * 2013-10-22 2015-04-30 Byd Company Limited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heating assembly and defroster for a vehicle
CN104582020B (zh) * 2013-10-22 2017-05-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CN105526708A (zh) * 2014-10-15 2016-04-27 博格华纳路德维希堡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器
CN107270380A (zh) * 2017-06-29 2017-10-20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表面绝缘型ptc电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74873U (zh)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CN103202093B (zh) 面状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
KR101871965B1 (ko) 발열체
WO2009096007A1 (ja) 車載用ヒ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582020B (zh) Ptc加热组件及汽车除霜器
US943924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laminated window
BR112015001314B1 (pt) Painel compósito com meios de contato elétrico e método para produzir painel compósito
US11089658B2 (en) Heating element
CN201323665Y (zh) 表面不带电ptc发热器件
RU2696615C2 (ru) Электрообогреваемое ламинированное окно
CN106248242B (zh) 一种快速绝缘型平面测温ntc温度传感器
JP2008300050A (ja) 高分子発熱体
WO2015058692A1 (en)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heating assembly and defroster for a vehicle
CN207638913U (zh) 一种石墨烯热敏电阻变频电热膜
KR20220161782A (ko) 저자기장 면상발열체 및 이를 적용한 퀵워밍 온열침대
CN107152715A (zh) 取暖器、表面绝缘型ptc电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0380A (zh) 取暖器、表面绝缘型ptc电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1063873Y (zh) 一种电热半导体薄膜发热元件
CN215360846U (zh) 具有igbt辅助压紧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空气加热器
CN206514972U (zh) 一种快速绝缘型平面测温ntc温度传感器
JP2590766Y2 (ja) 面状ヒータ
KR20070000538U (ko) 단열재가 구비된 면상발열체
CN215832027U (zh) 一种发热瓷砖
CN215637479U (zh) 发热建材
CN2424075Y (zh) 列车电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3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