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62432U -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62432U
CN203562432U CN201320724413.5U CN201320724413U CN203562432U CN 203562432 U CN203562432 U CN 203562432U CN 201320724413 U CN201320724413 U CN 201320724413U CN 203562432 U CN203562432 U CN 203562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solar cell
cell piece
thinfilm solar
conductiv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244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凯特
顾世海
李琳琳
张庆钊
丁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tai Hi 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Zishi Energy Co ltd
Dongtai Hi 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NENG CHUA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NENG CHUANG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NENG CHUA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244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62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62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6243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在电池片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方向相反的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相邻电池片之间相邻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接触连接实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各电池片的串联,其中,在第一连接部件和/或第二连接部件与电池片重叠部分之间设置有介电质部件,可防止各个电池片自身不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现象,而且,介电质部件可以为透明部件,设置在电池片感光面上时,不影响电池片的感光面积,有效提高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良品率和光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联连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太阳能芯片”或“光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有太阳光入射时,太阳光照在半导体薄片的p-n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光生空穴流向p区,光生电子流向n区,接通外电路后就形成电流;在物理学上称为光生伏特(英文全称为Photovoltaic,缩写为PV),简称光伏。
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入射到其感光面的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把一定数量的光伏电池组合在一起成为组件,在组合的过程中,需要把某一电池片的感光面和与其相邻的另一电池片的非感光面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互连的形式,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电压和输出功率。
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原材料短缺、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业内人士逐渐将目光转向了成本较低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是衬底上依次沉积多层薄膜而构成的光伏器件。相比于传统的晶体硅电池,化合物半导体等薄膜太阳能电池需要更少的光伏材料,制膜技术也较成熟,目前转换效率最高达20%,与高效的晶体硅电池相当。
但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互连中所采用的互连方式不能简单地使用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102270707A、CN102122681A、CN103117315A等,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中,通常将汇流条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形成在太阳能感光面和非感光面的电极图案上,实现串联;而薄膜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仅为数个微米,焊接的高温将会严重影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甚至破坏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中国专利文献CN102396078A公开了一种通过透明导电膜连接太阳能电池片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具体为:相邻太阳能电池片通过表面具有导电性的透明导电膜串联连接,仅需通过EVA密封时的压力粘结将透明导电膜与对应的太阳能电池片连接在一起,在此过程中,不使用焊接工艺,避免了高温操作对太阳能电池片的影响;而且工艺更加简单。然而薄膜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仅为数个微米,因此很容易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感光面和非感光面因为透明导电膜的连接而发生短路或分流现象,严重影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薄膜太阳能电池非焊接串联技术中太阳能电池片容易短路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易短路、结构简单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若干电池片,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池片上表面的第一电极和下表面的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片上表面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直接接触电连接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电池片上表面的外侧;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导电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片下表面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直接接触电连接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电池片下表面的外侧;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的垂直方向反向设置;
相邻所述电池片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同向设置,相邻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部分重叠设置,电接触连接;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电池片重叠部分之间的介电质部件。
所述电池片为多边形,至少有一边垂直或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分别延伸设置在各所述电池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边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分别延伸设置在各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至少一边外侧。
所述介电质部件为条形。
所述介电质部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一边平行,且其宽度方向上部分延伸出所述电池片的边缘。
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一体成型部件。
所述第二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一体成型部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或第二连接部件为汇流条。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设置有粘结孔。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若干电池片。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分别由栅线组成。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各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电池片一面上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一基板,设置在各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电池片一面上的第二粘结层和第二基板。
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二粘结层的一面还设置有阻水层和/或层压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在电池片的上、下表面设置反向的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相邻电池片之间相邻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接触连接实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各电池片的串联,其中,在第一连接部件和/或第二连接部件与电池片重叠部分之间设置有介电质部件,可防止各个电池片自身不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现象,而且,介电质部件可以为透明部件,设置在电池片感光面上时,不影响电池片的感光面积,有效提高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良品率和光转换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分别连接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可高效收集所述电池片上产生的光生电流并进行汇集,电流传输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中均设置有粘结剂孔,可使得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分别粘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同时,可以透过粘结剂孔使得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接触电连接,避免使用电焊工艺,不但增加了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良品率,而且降低了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一连接部件为一体成型部件,第二导电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为一体成型部件,均可以采用印刷或溅射等工艺制备,工艺难度小、制作成本低。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各部件均可以采用粘结剂进行粘结设置,工艺难度小、良品率高、生产成本低。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第二基板远离第二粘结层的一面还设置有阻水层和/或层压保护层,阻水层可有效阻止水汽的进入,提高所述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层压保护层不但可以有效保护电池片在层压过程中不受损坏,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密封和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a是实施例1中设置有第一电极的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A-A面的截面图;
图2a是实施例1中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A-A面的截面图;
图3a是实施例1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上铺设电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实施例1中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
图4是实施例2中设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设置有第一电极和介电质部件的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装配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01-第一基板、102-第一粘结层、103-第一导电部件、104-第一连接部件、105-介电质部件、106-粘结孔、201-第二基板、
202-第二粘结层、203-第二导电部件、204-第二连接部件、300-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电池片为片状,本申请中定义相对设置且面积较大的两个表面为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可以互换)分别指代所述电池片的感光面和非感光面。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优选为矩形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片,长度为210毫米、宽度为100毫米,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电池片的规格不限于此,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如图3a和图3b所示,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以5mm的间距等间隔排布的若干电池片300,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池片300上表面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电池片下表面的第二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布的间隔也可以不相等,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导电部件103和第一连接部件104,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设置在所述电池片300上表面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为一体成型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延伸至所述电池片300上表面外侧,且远离所述电池片的侧面设置;即,在所述电池片300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的尺寸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池片的尺寸。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导电部件203和第二连接部件204,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设置在所述电池片300下表面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与第一方向垂直,并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直接接触电连接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电池片下表面300外侧。
相邻所述电池片300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同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沿所述电池片300的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反向设置;相邻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部分204重叠设置,并电接触连接。
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300为矩形,其长边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电池片300还可以为任意平面多边形,至少有一边垂直或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与所述电池片300重叠部分之间的介电质部件105。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300的上表面为感光面,因此所述介电质部件105优选为透明的条形部件,选自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单一层透明条形部件或多层透明条形绝缘部件,本实施例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若所述电池片300的上表面为非感光面,所述介电质部件105还可以为非透明部件。
所述介电质部件105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30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的一边平行,所述介电质部件105在其宽度方向上部分延伸出所述电池片300的边缘;即所述介电质部件105设置在所述电池片300的长边上,其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池片300的长边长度,其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300的长边平行,且在其宽度方向上部分延伸出所述电池片300上表面的边缘。在第一连接部件104与电池片300重叠部分之间设置有介电质部件105,可防止各个电池片300自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现象,而且,介电质部件105可以为透明部件,在所述电池片300的上表面为感光面时,不影响电池片300的感光面积,有效提高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良品率和光转换效率。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为一体成型部件,选自但不限于由印刷或溅射工艺制得的导电金属部件,厚度为1微米~100微米。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由栅线组成,即第一导电部件103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为一体成型的栅线,本实施例优选长度为100毫米、宽度为200微米、间隔为10毫米的栅线。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和所述第一汇流部件104为一体成型部件,可以采用印刷或溅射等工艺制备,工艺难度小、制作成本低。
本实施例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非一体成型部件,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由栅线组成,优选由长度为100毫米、宽度为200微米、间隔为10毫米的栅线;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为设置所述栅线上的汇流条。
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分别连接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可高效收集所述电池片300上产生的光生电流并进行汇集,电流传输效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也可以非一体成型部件;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可以为一体成型部件,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所述电池片300的数量根据需要输出的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以及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确定,没有绝对限制。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即图1a、1b、2a、2b、3a、3b中为了方便清楚示意,仅示出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4片电池300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若干数量的电池片300,除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电池片外,还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若干电池片,所述第二方向优选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各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电池片300一面上的第一粘结层102和透明的第一基板101;依次设置在各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电池片300一面上的第二粘结层202和第二基板201。
所述第一粘结层102和所述第二粘结层202分别独立选自不限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烯烃、离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以及各种氨基甲酸乙酯等透明粘结剂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厚度为1微米~1000微米的粘结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层102优选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层,厚度为50微米;所述第二粘结层202优选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层,厚度为50微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各部件均可以采用粘结剂进行粘结设置,工艺难度小、良品率高、生产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选择所述电池片300的上表面为感光面,因此,所述第一基板101应为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基板选自但不限于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或乙烯-四氟乙烯(ETFE)等透明聚合物基板,以及玻璃基板,本实施例优选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300的下表面为非感光面,因此,所述第二基板201不必须为透明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01不仅可以选自上述透明基板,还可以选自聚氟乙烯(PVF)、聚碳酸酯、印刷电路板、铝箔或一些其它的金属箔以及由金属箔层和聚合物层相结合所形成的多层层叠结构的非透明基板,本实施例优选聚氟乙烯(PVF)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第二基板201远离所述第二粘结层202的一面还设置有阻水层和/或层压保护层。阻水层可有效阻止水汽的进入,提高所述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层压保护层不但可以有效保护电池片300等各元件在层压过程中不受损坏,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密封和支撑作用。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印刷工艺,制备由第一导电部件103和第一连接部件104一体成型的第一电极,即连续的栅线组;如图1a和1b所示,通过热复合工艺,在第一基板101的一面涂布厚度为50微米的粘接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制备第一粘结层102;沿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一电极等间距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粘结层102上;将所述介电质部件105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并露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所述介电质部件105也可以通过将具有介电性能的涂料涂布在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上固化形成,亦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步骤2:通过印刷工艺,制备由第二导电部件203和第二连接部件204组成的第二电极;如图2a和2b所示,通过热复合工艺,在第二基板201的一面涂布厚度为50微米的粘接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制备第二粘结层202;沿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二电极等间距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二粘结层202上,间隔间距等于各所述第一电极间的间距。
步骤3:如图3a所示,将电池片300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电池片300的下表面(本实施例,所述电池片300的下表面特指非感光面)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相接触,且所述电池片300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设置在所述电池片300的侧面,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与所述电池片300的侧面存在一定的间隙,即所述汇流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电池片300的长边侧面。
将步骤1中所制得的设置有第一电极和介电质部件105的第一基板101对准放置在所述电池片300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与所述电池片300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介电质部件105设置并覆盖在所述电池片300的长边边缘上,其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300的长边平行;第一连接部件104和第二连接部件204部分重叠设置,形成接触连接。
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组件进行层压,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之间的各元件牢固粘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上述步骤可以由于各种目的在不同的方式下进行修改,部分步骤可以组合在一起单独地进行或与其他步骤一起进行,可能增加额外的步骤,也可以去除某些步骤,各步骤之间的顺序也可以进行修改,可实现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即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例如,步骤1中所述设置介电质部件105的步骤可以移至步骤3中进行,即,步骤3中电池片300贴合完成后,将介电质部件105贴合于所述电池片300的长边边缘,再进行第一电极的对准贴合步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如图4-6所示,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以5mm的间距等间隔排布的若干电池片300,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池片300上表面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电池片下表面的第二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布的间隔也可以不相等,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导电部件103和第一连接部件104,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设置在所述电池片300上表面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为一体成型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直接接触电连接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电池片300上表面外侧,且远离所述电池片的侧面设置;即,在所述电池片300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的尺寸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池片的尺寸。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导电部件203和第二连接部件204,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设置在所述电池片300下表面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为一体成型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延伸至所述电池片下表面300外侧。
相邻所述电池片300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同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相对于所述电池片30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反向设置;相邻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部分204重叠设置,并电接触连接。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300为矩形,其短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电池片300还可以为任意平面多边形,至少有一边垂直或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分别延伸设置在各所述电池片300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至少一边外侧。如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优选延伸设置在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00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两边(即所述电池片300的短边)的外侧;如图4和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优选延伸设置在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00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两边(即所述电池片300的短边)的外侧。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与所述电池片300重叠部分之间的介电质部件105。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300的上表面为感光面,因此所述介电质部件105优选为透明的条形部件,选自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单一层透明条形部件或多层透明条形绝缘部件,本实施例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若所述电池片300的上表面为非感光面,所述介电质部件105还可以为非透明部件。
如图5所示,所述介电质部件105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30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的一边平行,所述介电质部件105在其宽度方向上部分延伸出所述电池片300的边缘;即所述介电质部件105设置在所述电池片300的短边上,其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电池片300的短边长度,其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300的短边平行,且在其宽度方向上部分延伸出所述电池片300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在同一块基板上,各所述电池片300共用同一个所述介电质部件1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设置在各所述电池片300上的介电质部件105可以为独立的,能覆盖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的重合部位即可,均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第一连接部件104与电池片300重叠部分之间设置有介电质部件105,可防止各个电池片300自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现象,而且,介电质部件105可以为透明部件,在所述电池片300的上表面为感光面时,不影响电池片300的感光面积,有效提高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良品率和光转换效率。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为一体成型部件,选自但不限于由印刷或溅射工艺制得的导电金属部件,厚度为1微米~100微米;本实施例优选由印刷工艺制得的银部件,厚度为15微米。
本实施例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为一体成型部件,选自但不限于由印刷或溅射工艺制得的导电金属部件,厚度为1微米~100微米;本实施例优选由印刷工艺制得的银部件,厚度为15微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为一体成型部件,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为一体成型部件,均可以采用印刷或溅射等工艺制备,工艺难度小、制作成本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也可以非一体成型部件;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也可以为非一体成型部件;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分别由栅线组成,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栅线图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优选由长度为100毫米、宽度为200微米、间隔为10毫米的栅线组成,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优选由长度为100毫米、宽度为200微米、间隔为10毫米的栅线组成。
所述第一导电部件103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03分别连接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可高效收集所述电池片300上产生的光生电流并进行汇集,电流传输效率高。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所述电池片300的数量根据需要输出的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以及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确定,没有绝对限制。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即图4-6中为了方便清楚示意,仅示出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3片电池300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若干数量的电池片300,除在第一方向上设置的电池片外,还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若干电池片,所述第二方向优选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各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电池片300一面上的第一粘结层102和透明的第一基板101;依次设置在各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电池片300一面上的第二粘结层202和第二基板201。
所述第一粘结层102和所述第二粘结层202分别独立选自不限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烯烃、离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以及各种氨基甲酸乙酯等透明粘结剂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厚度为1微米~1000微米的粘结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层102优选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层,厚度为50微米;所述第二粘结层202优选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厚度为50微米层。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4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4设置有粘结孔106,可使得第一粘结层102和第二粘结层202分别粘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同时,可以透过所述粘结剂孔106使得第一连接部件104和第二连接部件204接触电连接,避免使用电焊工艺,不但增加了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良品率,而且降低了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各部件均可以采用粘结剂进行粘结设置,工艺难度小、良品率高、生产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选择所述电池片300的上表面为感光面,因此,所述第一基板101应为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基板选自但不限于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或乙烯-四氟乙烯(ETFE)等透明聚合物基板,以及玻璃基板,本实施例优选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300的下表面面为非感光面,因此,所述第二基板201不必须为透明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01不仅可以选自上述透明基板,还可以选自聚氟乙烯(PVF)、聚碳酸酯,印刷电路板、铝箔或一些其它的金属箔以及由金属箔层和聚合物层相结合所形成的多层层叠结构的非透明基板,本实施例优选聚氟乙烯(PVF)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第二基板201远离所述第二粘结层202的一面还设置有阻水层和/或层压保护层。阻水层可有效阻止水汽的进入,提高所述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层压保护层不但可以有效保护电池片300在层压过程中不受损坏,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密封和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5)

1.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若干电池片,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池片上表面的第一电极和下表面的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片上表面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直接接触电连接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电池片上表面的外侧;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导电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片下表面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直接接触电连接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电池片下表面的外侧;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的垂直方向反向设置;
相邻所述电池片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同向设置,相邻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部分重叠设置,电接触连接;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电池片重叠部分之间的介电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为多边形,至少有一边垂直或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分别延伸设置在各所述电池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边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分别延伸设置在各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至少一边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质部件为条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质部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一边平行,且其宽度方向上部分延伸出所述电池片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一体成型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一体成型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或第二连接部件为汇流条。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设置有粘结孔。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若干电池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分别由栅线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各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电池片一面上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一基板,设置在各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电池片一面上的第二粘结层和第二基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二粘结层的一面还设置有阻水层和/或层压保护层。
CN201320724413.5U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62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24413.5U CN203562432U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24413.5U CN203562432U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62432U true CN203562432U (zh) 2014-04-23

Family

ID=50512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24413.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62432U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62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81885B2 (ja) 太陽電池列のための高効率構成
KR102175893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204928739U (zh) 双面太阳能面板和双面太阳能电池
JP6220979B2 (ja) 低抵抗率電極を備えた太陽電池のモジュール製作
TWI413266B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
WO2019214627A1 (zh) 太阳能电池串、串组、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57923B (zh)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4465892A (zh) 太阳电池串中相邻太阳电池的同侧互联的光伏组件制作方法
US20120000510A1 (en) Laminated solar cell interconnection system
JP2012527786A (ja) 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スト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ための影に入ることからの保護
US8664512B2 (en) Photovoltaic module
CN103390672B (zh) 一种集成式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96759A1 (en) Single-cell encapsulation and flexible-format module architecture and mounting assembly fo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inspecting and qualifying the same
US20230044021A1 (en) Solar cells having junctions retracted from cleaved edges
US20180294367A1 (en)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NL2033481B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US11848392B2 (en) Solar cell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KR102219793B1 (ko) 태양 전지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CN203562432U (zh)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KR102198277B1 (ko) 태양 전지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CN103730519A (zh) 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KR102233873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KR102162720B1 (ko) 태양 전지
CN112531061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8352415A (zh) 一种集成续流二极管的光伏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和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NERGY NEW ENER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HANNENG CHUANGYU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1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2209 CHANGPING, BEIJING TO: 100107 CHAOYA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13

Address after: 100107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Anli road 0 No. A

Patentee after: Chinese new energy R & D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9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Beiqijia Hongfu Pioneer Park No. 15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CHUANGYU S&T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HANNENG CHUANGYU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ANERGY NEW ENER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107 CHAOYANG, BEIJING TO: 102209 CHANGPI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27

Address after: 102209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Beiqijia Hongfu Pioneer Park No. 15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ERGY CHUANGYU S&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7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Anli road 0 No. A

Patentee before: Chinese new energy R & D Center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9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Beiqijia Hongfu Pioneer Park No. 15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UANG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9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Beiqijia Hongfu Pioneer Park No. 15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CHUANGYU S&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9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Beiqijia Hongfu Pioneer Park No. 15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9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Beiqijia Hongfu Pioneer Park No. 15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after: 102209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Beiqijia Hongfu Pioneer Park No. 15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9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Beiqijia Hongfu Pioneer Park No. 15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uangy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9

Address after: Unit 611, unit 3, 6 / F, building 1, yard 30, Yuzhi East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8

Patentee after: Zishi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9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Beiqijia Hongfu Pioneer Park No. 15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