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57689U - 一种加温链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温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57689U
CN203557689U CN201320671051.8U CN201320671051U CN203557689U CN 203557689 U CN203557689 U CN 203557689U CN 201320671051 U CN201320671051 U CN 201320671051U CN 203557689 U CN203557689 U CN 203557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dontoid belt
supporting seat
driving mechanism
regulat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710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710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57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57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5768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加温链结构,其支架上的滚轮沿导轨滑行,当机械手带瓶坯滑行至传动组件处时,转轴上的第一齿轮与传动组件中的齿形皮带相啮合,随着机械手带动瓶坯继续前移,在第一齿轮与齿形皮带的共同作用下,转轴可自转,并通过机械手带动瓶坯一起转动,从而瓶坯可一边转动一边向前移动,同时,由于传动组件中的传动机构通过传动轴与驱动机构相连,当驱动机构运行时,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传动轴带动传动机构转动,进而带动齿形皮带转动,控制驱动机构的速度,便可调节齿形皮带的运动速度,从而可调节与齿形皮带相啮合的第一齿轮的转速,进一步调节瓶坯的自转速度,满足了不同瓶型的瓶坯在加温时对自转速度的要求,保证后期吹塑成型的瓶子的质量优。

Description

一种加温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坯加温机,特别涉及加温机内部的加温链结构。
背景技术
瓶坯在进行吹瓶前需先经过加温机预热,以保证后续吹塑成型的瓶子的质量,因此,预热过程中瓶坯是否受热均匀将影响到成品瓶子的质量优劣。目前,加温机内的加温链结构包括支座以及安装在加温机机架上的带有导向槽的导轨,支座上设置有第一链轮,沿平行导轨方向与第一链轮相对的设置有安装于链轮支撑座底部的第二链轮,链条同时套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使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以及链条成为一体形成传动组件,导轨与传动组件之间设置有支架,支架上沿纵向贯穿有转轴,转轴底部安装有夹取瓶坯的机械手,转轴中部安装有与链条相啮合的第三链轮,支架面对导轨的一面上设置有滚轮,滚轮伸入导轨的导向槽内沿其滑动。当机械手夹取瓶坯沿导轨运行至带有加热管的传动组件处时,转轴上的第三链轮与传动组件的链条相啮合,随着机械手带着瓶坯沿导轨继续运动,在第三链轮与链条的共同作用下,转轴可自转,从而瓶坯可均匀受热,但是,由于传动组件没有驱动装置,因此,机械手转轴的自转仅仅是依靠主机电机、第三链轮以及传动组件的链条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自转速度唯一,然而,不同瓶型的瓶坯对加热时间的要求不同,在自转速度唯一的情况下,难以满足不同瓶型的需求,以致后期吹塑成型的瓶子的质量不高,甚至不合格,造成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在第三链轮与链条初始啮合时,由于相啮合的齿较细小,因此,常常出现打滑、卡滞或干涉等现象,造成啮合不准,以致瓶坯的传动平稳性差,同时,由于出现打滑、卡滞或干涉等现象时,还需停机检修,因此生产效率低;链轮与链条需要定期上润滑油,容易对瓶坯造成污染,影响后续灌装质量;此外,链轮与链条的传动方式,在工作中有冲击和噪声,不适合高速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运行平稳、且可调节瓶坯自转速度的加温链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温链结构,包括水平安装在加温机机架上的带有导向槽的导轨,垂直于导轨方向设置有安装在加温机机架上的传动轮支撑座,传动轮支撑座与导轨之间设置有支架,转轴竖直贯穿支架,转轴底部安装有夹取瓶坯的机械手,支架面对导轨的一面上设置有滚轮,滚轮伸入导轨的导向槽内沿其滑动,沿平行导轨方向还设置有与传动轮支撑座相对的安装在加温机机架上的驱动机构支撑架,传动轴竖直贯穿驱动机构支撑架,其上端与驱动机构连接,下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轮支撑座底部安装有与传动机构相对的第一张紧轮,绷紧的齿形皮带同时套在传动机构和第一张紧轮上,使传动机构、第一张紧轮以及齿形皮带成为一体形成传动组件,所述转轴中部安装有与齿形皮带相啮合的第一齿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温链结构,其支架上的滚轮沿导轨滑行,当机械手带瓶坯滑行至传动组件处时,转轴上的第一齿轮与传动组件中的齿形皮带相啮合,随着机械手带动瓶坯继续前移,在第一齿轮与齿形皮带的共同作用下,转轴可自转,并通过机械手带动瓶坯一起转动,从而瓶坯可一边转动一边向前移动,同时,由于传动组件中的传动机构通过传动轴与驱动机构相连,当驱动机构运行时,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传动轴带动传动机构转动,进而带动齿形皮带转动,控制驱动机构的速度,便可调节齿形皮带的运动速度,从而可调节与齿形皮带相啮合的第一齿轮的转速,进一步调节瓶坯的自转速度,满足了不同瓶型的瓶坯在加温时对自转速度的要求,保证后期吹塑成型的瓶子的质量优,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采用了齿轮和齿形皮带配合的传动结构,齿轮和皮带都较宽,二者相啮合时不会出现打滑、卡滞或干涉等现象,有良好的挠性和弹性,传动平稳,结构简单,成本低,因为齿轮、皮带的传动平稳,亦保证了瓶坯的平稳传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齿轮与齿形皮带啮合无需润滑,维护方便,还避免了瓶坯的污染,保证了后续的灌装质量。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温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加温链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水平安装在加温机机架上的带有导向槽7的导轨1,垂直于导轨1方向设置有安装在加温机机架上的传动轮支撑座2,传动轮支撑座2与导轨1之间设置有支架3,转轴4竖直贯穿支架3,转轴4底部安装有夹取瓶坯的机械手5,支架3面对导轨1的一面上设置有滚轮6,滚轮6伸入导轨1的导向槽7内沿其滑动,沿平行导轨1方向还设置有与传动轮支撑座2相对的安装在加温机机架上的驱动机构支撑架8,传动轴竖直贯穿驱动机构支撑架8,其上端与驱动机构连接,下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轮支撑座2底部安装有与传动机构相对的第一张紧轮10,绷紧的齿形皮带11同时套在传动机构和第一张紧轮10上,使传动机构、第一张紧轮10以及齿形皮带11成为一体形成传动组件,所述转轴4中部安装有与齿形皮带11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2。
所述驱动机构为连接在传动轴上端的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通过传动轴直接驱动传动机构运转,从而利用伺服电机的可变速控制来调控齿形皮带的运动速度,进而可调控瓶坯的自转速度。
或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传动轴上端的第二齿轮以及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连接轴竖直穿过第三齿轮,其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连接轴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继而第三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驱动传动机构运转,以调控瓶坯的自转速度。
或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传动轴上端的第一锥齿轮以及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竖直放置的第二锥齿轮,连接轴水平穿过第二锥齿轮,其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连接轴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继而第二锥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驱动传动机构运转,以调控瓶坯的自转速度。
所述传动机构为第二张紧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张紧轮转动,继而第二张紧轮通过摩擦力带动齿形皮带转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传动轴下端的第四齿轮14以及安装在支撑座15固定轴上的第五齿轮16及第三张紧轮17、第四张紧轮18,第四、第五齿轮与第三、第四张紧轮呈前后错位设置,齿形皮带11在齿轮与传动轮之间呈波浪形缠绕,第四、第五齿轮与齿形皮带11外表面上的齿相啮合,第三、第四张紧轮与齿形皮带11内表面接触。通过设置多个齿轮和传动轮,从而将齿形皮带绷紧,防止其运行过程中松懈,导致传送故障,降低了生产效率,影响瓶坯加温质量,提高生产成本。
在传动轮支撑座2与驱动机构支撑架8之间设置有固定于加温机机架上的连接座19,连接座19底部固定有支撑齿形皮带11的齿形皮带支撑座20,绷紧的齿形皮带11同时套在传动机构、第一张紧轮10以及齿形皮带支撑座20上。通过设置齿形皮带支撑座,进一步保证了齿形皮带不松懈,传动平稳。
为了保证齿形皮带11紧贴齿形皮带支撑座20,且不会上下滑动,在齿形皮带支撑座20上设置皮带卡件9,齿形皮带11穿过皮带卡件的通槽,从而限制了齿形皮带11上下滑动。

Claims (8)

1.一种加温链结构,包括水平安装在加温机机架上的带有导向槽(7)的导轨(1),垂直于导轨(1)方向设置有安装在加温机机架上的传动轮支撑座(2),传动轮支撑座(2)与导轨(1)之间设置有支架(3),转轴(4)竖直贯穿支架(3),转轴(4)底部安装有夹取瓶坯的机械手(5),支架(3)面对导轨(1)的一面上设置有滚轮(6),滚轮(6)伸入导轨(1)的导向槽(7)内沿其滑动,其特征在于:沿平行导轨(1)方向还设置有与传动轮支撑座2相对的安装在加温机机架上的驱动机构支撑架(8),传动轴竖直贯穿驱动机构支撑架(8),其上端与驱动机构连接,下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轮支撑座(2)底部安装有与传动机构相对的第一张紧轮(10),绷紧的齿形皮带(11)同时套在传动机构和第一张紧轮(10)上,使传动机构、第一张紧轮(10)以及齿形皮带(11)成为一体形成传动组件,所述转轴(4)中部安装有与齿形皮带(11)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连接在传动轴上端的伺服电机(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传动轴上端的第二齿轮以及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连接轴竖直穿过第三齿轮,其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传动轴上端的第一锥齿轮以及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竖直放置的第二锥齿轮,连接轴水平穿过第二锥齿轮,其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传动轴下端的第四齿轮(14)以及安装在支撑座(15)固定轴上的第五齿轮(16)及第三张紧轮(17)、第四张紧轮(18),第四、第五齿轮与第三、第四张紧轮呈前后错位设置,齿形皮带(11)在齿轮与传动轮之间呈波浪形缠绕,第四、第五齿轮与齿形皮带(11)外表面上的齿相啮合,第三、第四张紧轮与齿形皮带(11)内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第二张紧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传动轮支撑座(2)与驱动机构支撑架(8)之间设置有固定于加温机机架上的连接座(19),连接座(19)底部固定有支撑齿形皮带(11)的齿形皮带支撑座(20),绷紧的齿形皮带(11)同时套在传动机构、第一张紧轮(10)以及齿形皮带支撑座(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温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齿形皮带支撑座(20)上设置皮带卡件(9),齿形皮带(11)穿过皮带卡件的通槽。
CN201320671051.8U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加温链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57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71051.8U CN203557689U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加温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71051.8U CN203557689U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加温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57689U true CN203557689U (zh) 2014-04-23

Family

ID=50507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71051.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57689U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加温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576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0207A (zh) * 2013-10-29 2014-03-19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温链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0207A (zh) * 2013-10-29 2014-03-19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温链结构
CN103640207B (zh) * 2013-10-29 2015-11-18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温链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04563U (zh) 电动焊接滚轮架
CN203557689U (zh) 一种加温链结构
CN204420008U (zh) 道闸机芯的减速机构
CN202848987U (zh) 丝杠升降式电动平移车
CN103640207B (zh) 一种加温链结构
CN107962007A (zh) 一种工作范围可调的传动轴清洗装置
CN106694669A (zh) 高速冲床的冲头结构
CN207900368U (zh) 一种行进程中深度可调的切割装置
CN202329605U (zh) 一种摩擦轮式调整测量机构
CN205471314U (zh) 一种螺旋冷却塔
CN202490721U (zh) 可旋转的喷涂治具
CN103358456A (zh) 冰箱箱体发泡夹具的侧模板调整机构
CN204221388U (zh) 一种可调整的旋转工作台
CN103711851A (zh) 耐用皮带式通机调速装置
CN204568680U (zh) 摩擦式随机控制合装台车
CN203807025U (zh) 提升机
CN209663583U (zh) 一种多工位圆形工件同步旋转移动车
CN103195870B (zh) 电动卷帘门电动减速器
CN206485951U (zh) 一种变速理盖装置
CN202555918U (zh) 一种自动攻丝机的动力头
CN205674029U (zh) 多楔带磨削用张紧装置
CN204489263U (zh) 用于安瓿瓶印字机上的压瓶轮同步传动装置
CN104389970A (zh) 一种新型间歇传动机构
CN201357352Y (zh) 钢丝轮打磨机
CN105696128B (zh) 环锭纺自动落纱机双电机协同定位行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1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