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6442U - 枢轴机构 - Google Patents

枢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6442U
CN203516442U CN201320597709.5U CN201320597709U CN203516442U CN 203516442 U CN203516442 U CN 203516442U CN 201320597709 U CN201320597709 U CN 201320597709U CN 203516442 U CN203516442 U CN 203516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disk
video disc
matrix
elastic device
elasti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977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安赐
吴阳中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6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644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枢轴机构,提供一具备有转动和定位作用的结构;包括一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转盘、基体和一弹性器;弹性器接触一弹性碟片。转盘可响应转轴转动而产生位移运动,使弹性器和一轴筒推压该弹性碟片蓄积能量或释放能量;以及,该弹性器的弹性系数小于该弹性碟片的弹性系数,以建立不同扭力值,来符合使用者操作枢轴或转轴转动的模式,改善现有结构初始转动费力、手感或定位效果不理想等情形。

Description

枢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枢轴机构;特别是指一种包括转盘、基体和弹性器、弹性碟片配合轴筒等的组合,以建立不同扭力值配合使用者的操作模式,而产生转动和定位作用的实用新型。
背景技术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行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摄像机、电子书等,使其盖、显示荧幕或观景窗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已为现有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6217011号「枢轴定位构件」、及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这类枢轴或转轴组件通常是应用多个具有通孔的垫片、摩擦片、弹片等组合在转轴上;转轴两端分别以固定件固定,以阻止上述组件产生轴向位移,而形成一轴向迫紧的转轴结构。
一个有关上述实施例在操作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它们在弹性夹掣作用或摩擦阻力的力量调整方面,经操作螺帽或固定件的锁固迫紧程度来获得的。如果垫片或弹片被迫紧的程度太松,转轴(或该盖、显示荧幕)无法获得理想的定位效果;如果垫片或弹片被迫紧的程度太紧,容易使该垫片或弹片产生应力和永久变形的情形,也会造成使用者初始(打开显示荧幕)操作较耗力、手感不理想的情形。
特别是,在该转轴使用后,组件配合之间容易产生磨损,而使转轴产生不稳定或松动的情形。造成上述的情形也包括因为该多个垫片和弹片组合的弹性变形量较小的缘故,使得定位效果变得不理想。因此,装配人员在调整螺帽迫紧垫片或弹片以获得理想的弹性夹掣作用或摩擦阻力的作业,相对变得麻烦和困难;实务上,也经常造成垫片和弹片的变形破坏,不仅使转轴形成瑕疵产品,也造成了制造成本的提高。
现有技术也已揭示了一种应用弹簧配合垫片等组件,组合在转轴上的结构;转轴两端分别以扣环或固定件固定。以及,配合弹簧的能量蓄积和释放,来达到转轴或枢轴组件转动和定位的作用。基本上,这类结构配合弹簧形成的扭力值较小,相对在使用者操作显示荧幕打开和转动的过程中,产生定位的作用也较小,使得这类枢轴结构在支持整个显示荧幕或机体模块定位或平衡的能力,变得比较差;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在有关转轴、定位组件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我们发觉它应包括下列的课题:
1.如果重行设计考量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而有别于现有技术;实质上,不仅可改善现有技术容易产生应力和变形破坏或组件配合的磨损、增加制造成本等情形,同时也会增加它在操作方面的定位效果。
2.或更进一步,使它的结构设计具备有不同的弹性变形量或扭力值,来增加操作方面的手感和敏锐度,将可降低使用者初始(打开显示荧幕)操作较耗力的情形;或相较于现有技术,使这枢轴结构在操作过程中支持整个显示荧幕或机体模块定位、平衡的能力,获得明显的改善等手段。
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枢轴机构,提供一具备有转动和定位作用的结构;包括一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转盘、基体和一弹性器;弹性器接触一弹性碟片。转盘可响应转轴转动而产生位移运动,使弹性器和一轴筒推压该弹性碟片蓄积能量或释放能量;以及,该弹性器的弹性系数小于该弹性碟片的弹性系数,以建立不同扭力值(或K值),来符合使用者操作枢轴或转轴转动的模式,改善现有结构初始转动费力、手感或定位效果不理想等情形。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枢轴机构,其包括:
一转轴,具有一固定端和一枢接端;
设置在转轴的枢接端上的转盘、基体和一弹性器;弹性器接触一弹性碟片;
一能够推压弹性碟片的轴筒;该转盘能够响应转轴转动而产生位移运动,使弹性器和弹性碟片蓄积能量或释放能量;以及
该弹性器的弹性系数小于该弹性碟片的弹性系数。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转轴为一柱状体并与一筒体组合;该固定端的断面积大于该枢接端的断面积;以及
筒体为一个具有内部空间和组合孔的筒状物;
该转盘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该基体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
筒体的组合孔组合转轴的枢接端,使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一基体、第二基体、弹性器、轴筒和弹性碟片,装配在该筒体的内部空间里面;以及
使该第二基体压靠在转轴的固定端上。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分别和第一基体、第二基体形成接触组合型态。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为一盘状体,分别具有组合孔,用于组合转轴的枢接端;以及
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相同于筒体断面的几何型轮廓。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基体设置有多个脊部和凹部;
每一脊部具有主斜面和副斜面,形成在脊部的两边;以及
该转盘形成有至少一凸部。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分别设置有多个脊部和凹部;
每一脊部具有主斜面和副斜面,形成在脊部的两边;以及
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凸部。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相邻的脊部和凹部分别与基体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成45°;以及
该主斜面的倾斜度小于副斜面的倾斜度。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转盘设置有多个脊部和凹部;
每一脊部具有主斜面和副斜面,形成在脊部的两边;以及
该基体形成有至少一凸部。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设置有多个脊部和凹部;
每一脊部具有主斜面和副斜面,形成在脊部的两边;以及
该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凸部。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具有两个凸部,成180°布置。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包含一枢接孔,用于枢接转轴的枢接端;以及
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枢接孔的形状相同于转轴枢接端的断面轮廓。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轴筒为一筒状物,包括:
一组合孔和两端壁;所述两端壁定义为头端壁和尾端壁;以及
组合孔使轴筒组合在转轴枢接端上,并且使轴筒至少一端壁接触该弹性碟片。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一筒体;第二端触压在弹性碟片上;以及
该弹性碟片配置在转盘和弹性器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该转盘;第二端触压在弹性碟片上;以及
该弹性碟片配置在转轴的固定端和弹性器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第一转盘;第二端触压在弹性碟片上;以及
该碟片配置在第二转盘和弹性器的第二端。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一筒体;第二端触压在弹性碟片上;以及
该弹性碟片配置在转盘和弹性器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一筒体;第二端触压在弹性碟片上;以及
该弹性碟片配置在转盘和弹性器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在该转盘上;第二端触压弹性碟片;以及
该碟片配置在转轴的固定端和弹性器的第二端。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器形成弹簧圈包围该轴筒的结构。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碟片具有一拱起的中央区;以及
弹性碟片中央区形成有一组合孔,让弹性碟片组合在转轴枢接端上。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转盘使弹性器产生一前阶段扭力值;
转盘的凸部触压基体的脊部,转盘配合轴筒使该弹性碟片产生一后阶段扭力值;以及
该前阶段扭力值小于该后阶段扭力值。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使弹性器产生一前阶段扭力值;
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的凸部分别触压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的脊部,第一转盘配合轴筒和第二转盘使该碟片产生一后阶段扭力值;以及
该前阶段扭力值小于该后阶段扭力值。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转盘设置在基体和弹性碟片之间;
弹性碟片配置在转盘和弹性器之间;以及
轴筒设置在弹性碟片和一筒体之间。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转盘设置在弹性器和基体之间;
弹性器配置在转盘和弹性碟片之间;
弹性碟片压靠在转轴的固定端上;以及
轴筒设置在弹性碟片和转盘之间。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碟片配置在基体和一筒体之间;以及
弹性器和轴筒设置在转盘和转轴的固定端之间。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器和轴筒配置在转盘和弹性碟片之间;以及
弹性碟片设置在弹性器和和一筒体之间。
所述的枢轴机构,其中,该弹性碟片配置在第一基体和筒体之间;以及
弹性器和轴筒设置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枢轴机构,包括转轴、成对应型态设置在转轴上的第一转盘、第一基体和第二转盘、第二基体。第一、二转盘之间设置该弹性器、弹性碟片和用以推压该弹性碟片的轴筒。第一、二转盘可响应转轴转动而产生位移运动,使弹性器和弹性碟片蓄积能量或释放能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枢轴机构,该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分别设置有脊部和凹部,成45°位置排列配置。每一脊部具有主斜面和副斜面,形成在脊部的两边;以及,主斜面的倾斜度小于副斜面的倾斜度。对应第一、二基体的脊部和凹部,第一、二转盘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凸部;在第一、二转盘随转轴相对于第一、二基体转动时,使该凸部和上述的脊部形成推压干涉定位或使凸部进入凹部形成定位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枢轴机构,该弹性碟片设置在第二转盘和弹性器之间;以及,轴筒至少一开口端壁接触弹性碟片。当第一、二转盘随转轴转动时,第一、二转盘的凸部沿着主斜面(上升)朝脊部位置转动,使第一、二转盘在转轴的轴线方向上产生位移;第一转盘(及/或第二转盘)会先压迫弹性器蓄积能量,建立一前阶段的扭力值。在第一转盘位移到达轴筒时,推动轴筒,使轴筒和第二转盘压迫该弹性碟片蓄积能量,建立一后阶段的扭力值。所述前、后阶段的不同扭力值,让使用者初始打开转动显示荧幕时,可获得较现有技术省力的作用;以及,该后阶段扭力值使显示荧幕获得转动后随即确实定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显示了转轴和筒体组合的情形;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可行实施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描绘了基体、转盘接触弹性碟片和弹性器接触筒体的结构配合情形;
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一可行实施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描绘了基体、转盘接触弹性器和弹性器接触弹性碟片、转轴固定端的结构配合情形;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描绘了转轴、第一、二基体、第一、二转盘、弹性器、轴筒和碟片的相关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描绘了转轴、第一、二基体、第一、二转盘、弹性器、轴筒和碟片的结构情形;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示意图;显示转轴、第一基体和第一转盘初始的相关配合位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第一、二转盘的凸部初始位于第一、二基体的凹部的配合情形;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断面示意图;描绘了转轴带动第一、二转盘转动45°后,第一基体和第一转盘的相关配合位置;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第一、二转盘的凸部位于第一、二基体的脊部的配合情形,及轴筒推压碟片变形,蓄积能量的情形;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修正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描绘了转轴、筒体组合和弹性碟片的相关位置的配合情形;
图9为图8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转轴;11-固定端;12-枢接端;20-筒体;21-组合孔;25-固定器;30-第一转盘;40-第一基体;50-第二转盘;60-第二基体;70-弹性器;71-第一端;72-第二端;75-轴筒;76-组合孔;77、78-端壁;80-弹性碟片;81-中央区;82-组合孔;90-电子器物;91-显示模块;92-机体模块;a-脊部;b-凹部;c-主斜面;d-副斜面;实用新型-凸部;f-枢接孔;g-组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枢轴机构包括一转轴和一筒体的组合;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示。该转轴10和筒体20可装配在一电子器物90上;电子器物90(例如,平板电脑)包括一显示模块91(例如,盖或显示荧幕)和一机体模块92。具体来说,该转轴10和筒体20分别配装在电子器物90的显示模块91和机体模块92上。因此,当使用者操作显示模块91转动打开或闭合在机体模块92时,该电子器物90的显示模块91会带动转轴10(或筒体20)形成相对转动的情形。
图1A、图1B或图2、图3显示了该转轴10为一柱状体,包含一固定端11和一枢接端12;相较于枢接端12的断面积,固定端11成一较大断面积的结构。筒体20为一个具有内部空间和组合孔21(组合转轴枢接端12)的筒状物型态。转轴枢接端12设置有至少一转盘A、基体B和一弹性器70、轴筒75、弹性碟片80。
图1A显示了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转盘A设置在转轴固定端12(或基体B)和弹性碟片80之间;弹性碟片80配置在转盘A和弹性器70之间。以及,轴筒80设置在弹性碟片80和筒体20之间。图1B描绘了转盘A设置在弹性器70和筒体20(或基体B)之间;弹性器70配置在转盘A和弹性碟片80之间;弹性碟片80压靠在转轴固定端11上。以及,轴筒80设置在弹性碟片80和转盘A之间。配合基体B,转盘A可响应转轴10转动,而产生轴向位移运动,使弹性器70和轴筒80推压弹性碟片80蓄积能量或释放能量。
图2、图3显示了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使用了两个转盘A和基体B;分别区分为第一转盘30、第一基体40和第二转盘50、第二基体60。使第一、二转盘30、50分别和弹性器70接触。具体来说,该转轴枢接端12上设置有成对应型态的第一转盘30、第一基体40和第二转盘50、第二基体60;第一、二转盘30、50之间设置有该弹性器70、轴筒75和至少一个弹性碟片80。所述组件(配合一固定在转轴枢接端12的轴帽、扣环或固定器25)被装配在该筒体20的内部空间里面;以及,使该第二基体60压靠在转轴固定端11上。
在所采用的实施例中,第一、二转盘30、50分别和第一、二基体40、60形成接触组合或干涉组合的型态。该第一基体40和第二基体60为一盘状体的型态,具有组合孔g,组合转轴枢接端12。第一、二基体40、60相同于筒体20断面的几何型轮廓;因此,当转轴10转动时,第一基体40和第二基体60被限定或固定在筒体20里面,不会转动。第一、二基体40、60(端面)分别设置有多个脊部a和凹部b,成45°位置排列配置。每一脊部a具有主斜面c和副斜面d,形成在脊部a的两边;以及,主斜面c的倾斜度小于副斜面d的倾斜度。
图2、图3也描绘了对应第一、二基体40、60的脊部a和凹部b,第一、二转盘30、50(端面)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凸部e;可了解的是,第一、二转盘30、50的凸部e和第一、二基体40、60的脊部a、凹部b的结构是可被修正或变换的。图中显示了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50)具有二个凸部e,配置在相隔180°的位置。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50)也包含一枢接孔f枢接转轴枢接端12;枢接孔f的形状相同于转轴枢接端12的断面轮廓。因此,当转轴10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50转动,使第一、二转盘30、50的凸部e和上述的脊部a形成推压干涉定位或使凸部e进入凹部b形成定位作用。此部分在下文中还会予以叙述。
图2、图3(或图4、图5)显示了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50之间的弹性器70、轴筒75和碟片80的结构。轴筒75为一筒状物,包含一组合孔76和两(开口)端壁77、78;所述两端壁77、78定义为头端壁77和尾端壁78。组合孔76用以使轴筒75组合在转轴枢接端12上,并且使轴筒75至少一端壁(即,尾端壁78)接触该弹性碟片80。
在所采用的实施例中,弹性器70选择一螺旋弹簧,形成弹簧圈包围该轴筒75的结构。弹性器70具有第一端71和第二端72;第一端71触压第一转盘30,第二端72触压在弹性碟片80上。图中显示了该弹性碟片80配置在第二转盘50和轴筒75(及/或弹性器第二端72)之间。较佳的,弹性碟片80为一弹性体及/或具有一拱起的中央区81,以容许弹性碟片80被压迫时,可产生变形而蓄积能量。弹性碟片中央区81形成有一组合孔82,让弹性碟片80组合在转轴枢接端12上。
请参考图4、图5,假设初始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50)的凸部e位于第一基体40(和第二基体60)的凹部b上,并且定义为显示模块91位于闭合基体模块92的位置。当使用者操作显示模块91转动打开时,使转轴10带动第一、二转盘30、50相对于第一、二基体40、60转动;第一、二转盘30、50的凸部e分别沿着第一、二基体40、60的主斜面c(上升)朝脊部a的位置相对转动,使第一、二转盘30、50同时在转轴10的轴线方向上产生相对接近的位移运动。因此,第一转盘30(及/或第二转盘50)配合轴筒75,会先压迫弹性器70蓄积能量,建立一前阶段的扭力值。
请参考图6、图7,在转轴10带动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50)转动到45°的位置时,使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50)的凸部e逐渐到达第一基体40(和第二基体60)的脊部a位置。因此,第一转盘30轴向位移到轴筒75(头端壁77),并且推动轴筒75;使轴筒75(或端壁78)和第二转盘50压迫该弹性碟片80(中央区81)变形而蓄积能量,建立一后阶段的扭力值。所述前、后阶段的不同扭力值,让使用者初始打开转动显示模块91时,可获得较现有技术省力和较佳操作手感的作用;以及,该后阶段扭力值使显示模块91获得转动后随即确实定位的效果。
可了解的是,当使用者继续转动显示模块91或转轴10时,第一、二转盘30、50的凸部e沿第一、二基体40、60的副斜面d进入凹部b形成定位。此时,弹性器70和弹性碟片80释放先前蓄积的能量;显示模块91相对于机体模块92的角度,位于打开90°的位置。图中显示了凹部b的配置位置,使显示模块91打开到180°或360°的位置,也会形成定位状态。以及,配合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50)的凸部e和脊部a区域或位置的触压作用,也使显示模块91获得转动后随即确实定位的效果;降低现有技术晃动或滑动情形。
请参阅图8、图9,描绘了一个修正的实施例。该弹性碟片80配置在第一基体40(或基体B)和筒体20之间;弹性器70和轴筒75设置在第一转盘30和第二转盘50之间。可了解的是,弹性器70和轴筒75也可设置在转盘A和弹性碟片80(或转轴固定端11和转盘A)之间。如上述,当转轴10带动第一、二转盘30、50(或转盘A)相对于第一、二基体40、60(或基体B)转动,使第一、二转盘30、50(或转盘A)在转轴10的轴线方向上产生位移运动,而先压迫弹性器70蓄积能量,建立一前阶段的扭力值。然后,推动轴筒75(及/或第一转盘30、第一基体40)压迫该弹性碟片80(中央区81)变形而蓄积能量,建立一后阶段的扭力值。
须加以说明的是,上述的操作和结构设计考量了下列的条件和课题:
1.该弹性器70的弹性系数小于弹性碟片80的弹性系数;以及,使第一转盘30配合第二转盘50先压缩弹性器70蓄积能量,形成该前阶段扭力值。这有助于提供使用者初始实施较现有技术小的力量,即可操作显示模块91转动打开的作业。以及,使第一转盘30或轴筒75配合第二转盘50压迫该弹性碟片80变形而蓄积能量,建立该后阶段扭力值。
2.使该第一、二基体40、60的主斜面c的倾斜度小于副斜面d的倾斜度。这有助于提供使用者比较容易操作显示模块91转动打开的过程,让第一、二转盘30、50的凸部e相对触压或爬升到脊部a区域的操作作业。
3.该副斜面d的倾斜度大于主斜面c的倾斜度;有助于显示模块91到达定位位置,不会因为疏忽或碰撞情形,使显示模块91突然盖合在机体模块92上,造成电子器物90或资料的损坏。
4.因此,使用者操作显示模块91(或转轴10)转动打开(凸部e沿主斜面c位移,压缩弹性器70)、转动操作过程、定位(凸部e和脊部a的触压配合,弹性碟片80蓄积能量)和转动闭合(凸部e越过倾斜度较大的副斜面d)在机体模块92的操作,共同建立了一个多阶段的扭力或作用力的实施作业,来符合使用者操作枢轴或转轴转动的模式,改善现有结构初始转动费力、手感或定位效果不理想等情形。
代表性的来说,这枢轴机构在具备有操作转动和定位作用的条件下,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下列的优点:
1.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已被重型设计考量,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和改变了它的使用、操作型态,而有别于现有技术。实质上,也改善了现有技术容易产生应力和变形破坏或组件配合的磨损、增加制造成本等情形,同时也增加了它在操作方面的定位效果。
2.该枢轴机构的设计具备有不同的弹性变形量或扭力值,来增加操作方面的手感和敏锐度,降低了使用者初始(打开显示荧幕)操作较耗力的情形。以及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转轴10配合筒体20、第一、二转盘30、50、第一、二基体40、60、弹性器70、轴筒75和弹性碟片80的结构,在操作过程中,也提供了支持整个显示模块91或机体模块92定位、平衡的能力。
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有效的枢轴机构,其空间型态不同于现有技术,且具有现有技术中无法比拟的优点,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份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要件。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30)

1.一种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转轴,具有一固定端和一枢接端;
设置在转轴的枢接端上的转盘、基体和一弹性器;弹性器接触一弹性碟片;
一能够推压弹性碟片的轴筒;该转盘能够响应转轴转动而产生位移运动,使弹性器和弹性碟片蓄积能量或释放能量;以及
该弹性器的弹性系数小于该弹性碟片的弹性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为一柱状体并与一筒体组合;该固定端的断面积大于该枢接端的断面积;以及
筒体为一个具有内部空间和组合孔的筒状物;
该转盘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该基体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
筒体的组合孔组合转轴的枢接端,使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一基体、第二基体、弹性器、轴筒和弹性碟片,装配在该筒体的内部空间里面;以及
使该第二基体压靠在转轴的固定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分别和第一基体、第二基体形成接触组合型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为一盘状体,分别具有组合孔,用于组合转轴的枢接端;以及
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相同于筒体断面的几何型轮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基体设置有多个脊部和凹部;
每一脊部具有主斜面和副斜面,形成在脊部的两边;以及
该转盘形成有至少一凸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分别设置有多个脊部和凹部;
每一脊部具有主斜面和副斜面,形成在脊部的两边;以及
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凸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相邻的脊部和凹部分别与基体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成45°;以及
该主斜面的倾斜度小于副斜面的倾斜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盘设置有多个脊部和凹部;
每一脊部具有主斜面和副斜面,形成在脊部的两边;以及
该基体形成有至少一凸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设置有多个脊部和凹部;
每一脊部具有主斜面和副斜面,形成在脊部的两边;以及
该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凸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具有两个凸部,成180°布置。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包含一枢接孔,用于枢接转轴的枢接端;以及
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枢接孔的形状相同于转轴枢接端的断面轮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轴筒为一筒状物,包括:
一组合孔和两端壁;所述两端壁定义为头端壁和尾端壁;以及
组合孔使轴筒组合在转轴枢接端上,并且使轴筒至少一端壁接触该弹性碟片。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轴筒为一筒状物,包括:
一组合孔和两端壁;所述两端壁定义为头端壁和尾端壁;以及
组合孔使轴筒组合在转轴枢接端上,并且使轴筒至少一端壁接触该弹性碟片。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一筒体;第二端触压在弹性碟片上;以及
该弹性碟片配置在转盘和弹性器的第二端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该转盘;第二端触压在弹性碟片上;以及
该弹性碟片配置在转轴的固定端和弹性器的第二端之间。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第一转盘;第二端触压在弹性碟片上;以及
该碟片配置在第二转盘和弹性器的第二端。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一筒体;第二端触压在弹性碟片上;以及
该弹性碟片配置在转盘和弹性器的第二端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一筒体;第二端触压在弹性碟片上;以及
该弹性碟片配置在转盘和弹性器的第二端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器为一螺旋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该第一端触压在该转盘上;第二端触压弹性碟片;以及
该碟片配置在转轴的固定端和弹性器的第二端。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器形成弹簧圈包围该轴筒的结构。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器形成弹簧圈包围该轴筒的结构。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碟片具有一拱起的中央区;以及
弹性碟片中央区形成有一组合孔,让弹性碟片组合在转轴枢接端上。
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碟片具有一拱起的中央区;以及
弹性碟片中央区形成有一组合孔,让弹性碟片组合在转轴的枢接端上。
2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盘使弹性器产生一前阶段扭力值;
转盘的凸部触压基体的脊部,转盘配合轴筒使该弹性碟片产生一后阶段扭力值;以及
该前阶段扭力值小于该后阶段扭力值。
2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使弹性器产生一前阶段扭力值;
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的凸部分别触压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的脊部,第一转盘配合轴筒和第二转盘使该碟片产生一后阶段扭力值;以及
该前阶段扭力值小于该后阶段扭力值。
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盘设置在基体和弹性碟片之间;
弹性碟片配置在转盘和弹性器之间;以及
轴筒设置在弹性碟片和一筒体之间。
2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盘设置在弹性器和基体之间;
弹性器配置在转盘和弹性碟片之间;
弹性碟片压靠在转轴的固定端上;以及
轴筒设置在弹性碟片和转盘之间。
2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碟片配置在基体和一筒体之间;以及
弹性器和轴筒设置在转盘和转轴的固定端之间。
2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器和轴筒配置在转盘和弹性碟片之间;以及
弹性碟片设置在弹性器和和一筒体之间。
3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碟片配置在第一基体和筒体之间;以及
弹性器和轴筒设置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
CN201320597709.5U 2013-09-18 2013-09-25 枢轴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644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7667U TWM475797U (en) 2013-09-18 2013-09-18 Pivot mechanism
TW102217667 2013-09-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6442U true CN203516442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75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9770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6442U (zh) 2013-09-18 2013-09-25 枢轴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16442U (zh)
TW (1) TWM47579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5797U (en) 201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9137B2 (en) Hinge structure
US9541963B2 (en) Thin hinge
US9003606B2 (en) Synchronous movement device applied to dual-shaft system
US1054554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longitudinal torsional resistance in a hinge
EP364613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lateral torsional resistance in a hinge
CN104653593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3214573U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CN202018902U (zh) 薄型化按键结构及便携式计算机
CN203516442U (zh) 枢轴机构
CN212377099U (zh) 上升和平移同步枢纽器
CN203516445U (zh) 枢轴结构
CN203516443U (zh) 转轴装置
CN203516444U (zh) 枢轴装置
US20230105988A1 (en) Rotation shaft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5371289U (zh) 电子设备
CN204610547U (zh) 多段扭力枢轴结构
CN203394991U (zh) 多段式连动的铰链结构
CN205350039U (zh) 一种组合的翻转转轴结构
CN205895883U (zh) 枢轴装置的扭力结构
CN103062210A (zh) 左右两侧通用的两段式扭力转轴
CN206352618U (zh) 用于枢轴装置的扭力模块
CN204610542U (zh) 扭力元件及其构成的枢轴装置
CN204805310U (zh) 用于双转轴的同步传动结构
CN204591988U (zh) 具有不同扭力作用的枢轴装置
TWM509864U (zh) 用於雙轉軸之同步傳動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