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90212U - 水质检测流通池 - Google Patents

水质检测流通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90212U
CN203490212U CN201320607218.4U CN201320607218U CN203490212U CN 203490212 U CN203490212 U CN 203490212U CN 201320607218 U CN201320607218 U CN 201320607218U CN 203490212 U CN203490212 U CN 203490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pond body
channel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072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设计
张能
刘一兵
汪明
曾桂彬
任杰
周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INDUSTRIAL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INST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INDUSTRIAL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INDUSTRIAL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INST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INDUSTRIAL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INST
Priority to CN2013206072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90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90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902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质检测流通池,具有池体(1),所述池体(1)为方体形,在池体(1)中开有进水道(2)和纵向的出水道(3),出水道(3)贯穿池体(1)的上下端,出水道(3)的上段垂直开有出水口(4),进水道(2)垂直开有进水口(5),进水道(2)的下端与出水道(3)的下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出一种带有水道和通用检测口及连接口的池体,可以根据所要检测的水质项目在池体上插装相应的传感器,并且根据检测项目的数量来选择单独使用或多个串联使用,布局的随意性大,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灵活多样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和清洗起来简单容易。

Description

水质检测流通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水质检测流通池。
背景技术
在供水生产中,为了满足饮用水安全指标,必须对水质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水质在线检测的参数常常包括余氯浓度值、浊度浓度值、水位高度、水温温度以及PH值等等。然而,目前各种参数检测都采用集成的管路设计和传感器配置进行,即在集成的管路上配置各类传感器并生成一个检测水路,对于水质在线检测系统来说,各种传感器在集中管路上的密集安装,不足之处在于:
1)检测管路的结构复杂,长期使用后的拆装清洗极为不方便;
2)管路中水道的流向较为复杂,整个检测管路的消泡效果较为一般;
3)各类传感器的安装相对集中,拆装空间小,整个检测管路的拆装受检测管路布局的影响大;
4)专用性强,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需要全局设计不同的检测管路,不具备通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清洗方便、使用灵活和通用性高的水质检测流通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质检测流通池,具有池体(1),所述池体(1)为方体形,在池体(1)中开有进水道(2)和纵向的出水道(3),出水道(3)贯穿池体(1)的上下端,出水道(3)的上段垂直开有出水口(4),进水道(2)垂直开有进水口(5),进水道(2)的下端与出水道(3)的下部相连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设计出一种独立的流通池,以规则的方体形作为池体,有利于池体的固定安装和池体内水道的布局。在池体中开设进水道和出水道,进水道垂直开有进水口,出水道的上段垂直开有出水口,并且池体中的进水道与出水道下部相连通。安装时,可以将池体固定在安装板上,池体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出水口连接出水管,并在出水道中从上端口插入检测传感器,下端口中安装排水开关,用堵头堵住各相关开口,即可完成安装,过程简单,安装和拆卸起来方便高效。在本实用型的开口中装配直通接头后,可适应标准的管路连接安装,可以进一步简单化安装过程,提高安装的效率。
在检测时,检测水可以由进水口流入进水道,再从进水道的下端流入出水道的下部,并向上流经出水道和检测传感器区域从出水口流出,就可以检测出水质的相关指标。本实用新型中池体的水道结构简单,出水道的下端口安装排水开关后排水既方便,也排得尽,且各水道均设有与外部相通的开口,清洗起来也是简单容易。
同时,由于检测水在水道中的流动走向一致,而水检测传感器均从出水道的上端口中插入到出水道中,在检测水质的相关指标时就可以为池体选择对应的检测传感器。如需要进行PH检测时,可以在出水道中插装PH检测传感器;如需要进行水体中余氯检测时,可以在出水道中插装余氯检测传感器;如需要同时测量水体的PH和余氯项目时,可以将两个本实用新型串联使用,并在一个池体的出水道中插装PH检测传感器,另一个池体的出水道中插装余氯检测传感器。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组合使用的灵活多样性,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所述进水道(2)纵向开设在池体(1)中,并且进水道(2)与出水道(3)左右平行分布,在进水道(2)的中上段垂直开有进水口(5)和第一检测口(6),所述进水道(2)的下端通过横向的连接水道(7)与出水道(3)的下部相连通。
进水道与出水道左右平行分布,可以为进水道垂直开设多个开口提供条件,进水道的下端通过横向的连接水道与出水道的下部相连通,那么检测水从进水道流向出水道为U形流向,可以为检测水的流动提供缓冲,使检测水的流动更趋平稳。进水道的中上段垂直开有进水口和第一检测口,对于单独安装的池体,可以在进水口连接进水管,第一检测口上插装液位开关用于监控检测池体内水的流动;对于多个池体串联的结构,可以将进水口用堵头堵住,而通过水管连接第一检测口,将第一检测口作为进水端,所以第一检测口和进水口在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所述连接水道(7)与进水道(2)相垂直,连接水道(7)的一端直线延伸,并在池体(1)的侧端面上形成第二检测口(8),该第二检测口(8)与进水口(5)同侧。
连接水道直线延伸并在池体的侧端面上形成第二检测口,那么可以在第二检测口中插装需要检测的项目,如需要检测水温时可以插装温度传感器,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功能。同进,第二检测口的开设,使连接水道与外部直通,为连接水道的清理提供了条件。
所述进水道(2)的中段与出水道(3)的中段之间通过水流冲击水道(9)相连通。冲击水道的设计主要是保证进水端停水之后平衡进水道和出水道之间的气压,使出水道里面的水不会因为虹吸现象而抽走,保证停水后,出水道里面的传感器不会因为缺水而干烧损坏。
所述出水道(3)为中段大、上下两段小的台阶孔,出水道(3)的中段大孔垂直开有出水口(4),出水道(3)下段的小孔与连接水道(7)连通。
由于检测水质的传感器插装到出水道中时,传感器一般刚好伸入到出水道的中段,所以出水道的中段大、上下两段小的台阶孔设计一方面可以使水流从下段小孔处流到中段大孔处时突然放缓,提高检测段水流的平稳性;另一方面出水道中段的孔径大,可以增大检测区域的宽度和检测的稳定性,这些都可以提高水体检测的准确性。
为了方便池体的安装和保证安装的牢靠性,所以在所述池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台阶沉孔(10);为了使台阶沉孔不会与对应侧的相关水道产生干涉,并形成上左与下右或下左与上右相对应的安装方位以保证安装牢靠性,所以其中靠近进水道(2)一侧的台阶沉孔(10)在池体(1)的上端,靠近出水道(3)一侧的台阶沉孔(10)位于池体(1)的下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出一种带有水道和通用检测口及连接口的池体,可以根据所要检测的水质项目在池体上插装相应的传感器,并且根据检测项目的数量来选择单独使用或多个串联使用,具有布局的随意性大,通用性强、灵活多样性和安装方便的特点,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各直水道均有与外部相通,清洗起来简单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的B-B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的C-C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池体1、进水道2、出水道3、出水口4、进水口5、第一检测口6、连接水道7、第二检测口8、水流冲击水道9和台阶沉孔10组成。所述池体1为方体形,在池体1中开有左右平行分布的进水道2和出水道3,其中出水道3为中段大、上下两段小的台阶孔,出水道3贯穿池体1的上下端。在所述出水道3的中段大孔段垂直方向开有出水口4,该出水口4位于池体1的前端面。所述进水道2为圆直道,进水道2的上端口位于池体1的上端面,进水道2的下端位于池体1内,并且进水道2的下端通过垂直的连接水道7与出水道3下部的小孔段相连通。所述连接水道7的一端向外直线延伸,并在池体1的侧端面上形成第二检测口8,该第二检测口8与进水口5同侧。
如图1-图6所示,在进水道2的中上段垂直开有进水口5和第一检测口6,其中进水口5位于池体1的侧端面,第一检测口6位于池体1的前端面,并且第一检测口6在下,进水口5在上。所述进水道2的中段与出水道3的中段大孔之间通过水流冲击水道9相连通,该水流冲击水道9的孔径为1-3mm。在所述池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台阶沉孔10,其中靠近进水道2一侧的台阶沉孔10在池体1的上端,靠近出水道3一侧的台阶沉孔10位于池体1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是如下进行安装使用的:
如图1-图6所示,当池体1单独使用时,池体1的进水口5与进水管相连,池体1的出水口4与出水管相连,在第一检测口6中插装液位开关,在第二检测口8中插装温度传感器,在出水道3中从上端口插装对应检测项的传感器,如PH检测传感器或余氯检测传感器等,在出水道3的下端口安装排水开关,使用堵头堵住进水道2的上端口,这样,水流从进水口5中流入经进水道2、连接水道7和出水道3,最后从出水口4中流出。在水流经过各传感器时实现对水的各项检测。
如图1-图6所示,当池体1串联使用时,水流上一级池体1连接与单独使用时的连接相同,水流下一级池体1的进水口5和上端口用堵头堵住,水流下一级池体1的第一检测口6通过水管与水流上一级池体1的出水口4相连通,水流下一级池体1的其它孔口的连接与水流上一级池体1的连接相同。

Claims (6)

1.一种水质检测流通池,具有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为方体形,在池体(1)中开有进水道(2)和纵向的出水道(3),出水道(3)贯穿池体(1)的上下端,出水道(3)的上段垂直开有出水口(4),进水道(2)垂直开有进水口(5),进水道(2)的下端与出水道(3)的下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检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道(2)纵向开设在池体(1)中,并且进水道(2)与出水道(3)左右平行分布,在进水道(2)的中上段垂直开有进水口(5)和第一检测口(6),所述进水道(2)的下端通过横向的连接水道(7)与出水道(3)的下部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检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水道(7)与进水道(2)相垂直,连接水道(7)的一端直线延伸,并在池体(1)的侧端面上形成第二检测口(8),该第二检测口(8)与进水口(5)同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水质检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道(2)的中段与出水道(3)的中段之间通过水流冲击水道(9)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质检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道(3)为中段大、上下两段小的台阶孔,出水道(3)的中段大孔垂直开有出水口(4),出水道(3)下段的小孔与连接水道(7)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检测流通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台阶沉孔(10),其中靠近进水道(2)一侧的台阶沉孔(10)在池体(1)的上端,靠近出水道(3)一侧的台阶沉孔(10)位于池体(1)的下端。
CN201320607218.4U 2013-09-29 2013-09-29 水质检测流通池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90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07218.4U CN203490212U (zh) 2013-09-29 2013-09-29 水质检测流通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07218.4U CN203490212U (zh) 2013-09-29 2013-09-29 水质检测流通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90212U true CN203490212U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61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0721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90212U (zh) 2013-09-29 2013-09-29 水质检测流通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902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1099A (zh) * 2014-12-17 2015-03-04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水质检测设备
CN109932495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深圳一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机水质检测模块管路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1099A (zh) * 2014-12-17 2015-03-04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水质检测设备
CN109932495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深圳一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机水质检测模块管路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76376U (zh) 水质监测预处理采样器
CN205229148U (zh) 一种自来水厂水质检测装置
CN101915664B (zh) 数字化全功能水喷嘴试验系统
CN203490212U (zh) 水质检测流通池
CN110864731A (zh) 水质检测柜
CN201945573U (zh) 一种五参数传感器安装装置
CN202599942U (zh) 自清洗测量池
CN210833669U (zh) 一种水质监测站采配水系统
CN202947901U (zh) 一种多参数在线取样装置
CN206583897U (zh) 一种余氯检测流通池
CN201780286U (zh) 光控计量装置
CN210833668U (zh) 一种水质监测系统
CN204630615U (zh) 表层海水多要素测量系统
CN201464462U (zh) 水质多参数测量装置
CN201681048U (zh) 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余氯浊度变送器
CN201837408U (zh) 数字化全功能水喷嘴试验系统
CN204789558U (zh) 改进水质监测采样器
CN203050671U (zh) 煤层气排采中水流计量装置
CN208239078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路多参数测试装置
CN220089217U (zh) 一种净热一体机流量检测装置
CN212964902U (zh) 污水检测取样箱及污水检测系统
CN206974598U (zh) 测压装置及液体输送设备
CN207851031U (zh) 一种用于火电厂仪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CN216051395U (zh) 水质在线监测取样系统
CN220582244U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