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74644U - 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74644U
CN203474644U CN201320525580.7U CN201320525580U CN203474644U CN 203474644 U CN203474644 U CN 203474644U CN 201320525580 U CN201320525580 U CN 201320525580U CN 203474644 U CN203474644 U CN 203474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glass
coated
film
covered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255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智广林
潘清涛
舒向平
王瑞璞
史连莹
张鹏
郑伟宏
程金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shahe glas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shahe glas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shahe glas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bei shahe glas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3205255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74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74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746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它包括2个滚轮和一组对辊;所述2个滚轮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且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不接触;所述一组对辊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且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之间有压力;所述滚轮上分别缠绕有包覆薄膜;所述包覆薄膜通过一组对辊压覆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工艺简单,成本低;边包覆边通过对辊压实,刚制备出的柔性玻璃从炉中带出的余热使其到达薄膜包覆处表面温度为100~250℃,使得包覆薄膜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好;采用物理吸附使得包覆薄膜易分离、且对柔性玻璃表面无污染,能够有效阻止水汽、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对柔性玻璃表面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属于玻璃表面保护的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柔性玻璃新生表面在低温状态下用薄膜进行包覆。。
背景技术
一般认为,当玻璃厚度小于0.1 mm,可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操作,即可称之为柔性玻璃(flexible glass)。
    2012年6月,在波士顿举行的国际信息显示年会上康宁展示了它的柔性玻璃样品—Willow Glass,这是一款可以弯曲的玻璃,其厚度小于0.1 mm;其独特的可弯曲性能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然而,这种极薄玻璃并不是康宁公司首次发明的,它的产生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前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工学院玻璃工艺教研室采用垂直拉引玻璃熔体的方式制备出5~50 μm厚的薄膜玻璃,其研究目的是为了采用薄玻璃制造人造云母、电容器和绝缘贴层。当时的研究仅限于实验室研究。
    近二十年来,随着电子消费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如电视、电脑、手机等日益趋向于智能化、轻薄化和高速化,其要求显示基板玻璃的厚度越来越薄,例如笔记本电脑,显示基板玻璃的减重在很大程度上使其更加轻薄。手机玻璃从最初大于1 mm的厚度,逐渐减少至0.7 mm、0.5 mm,直至今天大家熟知的Gorilla?玻璃,厚度只有0.4 mm,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在电视显示领域,目前普通采用的厚度为0.5~0.7 mm,如康宁公司的LotusTM玻璃和旭硝子的AN100。柔性玻璃厚度小于0.1 mm,若应用于电子显示领域,则能极大提高显示终端的便捷性,其应用在不久的未来将非常广泛,如电子书、柔性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光伏等。目前柔性玻璃的应用研究多处于实验室阶段,研究单位主要有德国肖特公司、美国康宁公司、日本旭硝子、斯图加特大学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在制备柔性电子器件时,需要在柔性玻璃表面布置数层功能膜或液晶,若采用目前显示设备的制造工艺,则会造成成本的居高不下。所幸柔性玻璃柔韧性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电子印刷,实现能连续生产的 “卷对卷”(roll-to-roll)制程, 而在进行“卷对卷”制程之前,柔性玻璃的表面必须处于保护状态。这是因为柔性玻璃制造出来后其新生表面非常易于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在表面生成羟基;并且柔性玻璃在保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的污染。柔性玻璃表面的功能膜厚度只有数十或数百纳米,因此其表面的羟基、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将极大影响功能膜层或液晶分布的均匀性和连续性,这对电子印刷工艺无疑是致命的。对柔性玻璃的表面保护亦不能造成新的表面污染,因此保护层与玻璃表面优选是物理吸附,而避免使用化学吸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提供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该装置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包覆效果好、易分离、包覆薄膜对柔性玻璃表面无污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包括2个滚轮和一组对辊;所述2个滚轮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且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不接触;所述一组对辊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且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之间有压力;所述滚轮上分别缠绕有包覆薄膜;所述包覆薄膜通过一组对辊压覆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
   所述一组对辊分别通过压簧固定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两侧的对辊支架或两侧墙壁上。
   所述2个滚轮分别通过穿过滚轮中心的细绳或支杆固定。
   所述包覆薄膜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或聚酯薄膜。
   所述对辊滚动挤压时弹簧提供的挤压力为0.1~ 102N。
   所述柔性玻璃的表面温度为100~250 ℃,所述温度为从炉中刚制备出的柔性玻璃本身自带的余热,所述温度的高低由柔性玻璃的移动速率的快慢决定。
所述包覆薄膜的厚度为0.01~1 mm。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结构简单,成本低,采用本实用新型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工艺简单;(2)本装置边包覆边通过对辊压实,刚制备出的柔性玻璃从炉中带出的余热使其到达薄膜包覆处表面温度为100~250 ℃,使得包覆薄膜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好;(3)采用物理吸附使得包覆薄膜易分离、且对柔性玻璃表面无污染,能够有效阻止水汽、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对柔性玻璃表面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1-2滚轮、2包覆薄膜、3一组对辊、4柔性玻璃、5-1~5-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2个滚轮1-1、1-2和一组对辊3;所述2个滚轮1-1、1-2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且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不接触;所述一组对辊3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且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之间有压力;所述滚轮1-1、1-2上分别缠绕有包覆薄膜2;所述包覆薄膜2通过一组对辊3压覆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
  所述一组对辊3分别通过压簧5-1、5-2固定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的对辊支架或两侧墙壁上。
   所述2个滚轮1-1、1-2分别通过穿过滚轮1-1、1-2中心的细绳或支杆固定。
  所述包覆薄膜2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或聚酯薄膜。
  所述对辊3滚动挤压时弹簧5-1、5-2提供的挤压力为0.1~ 102N。
  所述柔性玻璃4的表面温度为100~250 ℃,所述温度为从炉中刚制备出的柔性玻璃4本身自带的余热,所述温度的高低由柔性玻璃4的移动速率的快慢决定。
所述包覆薄膜2的厚度为0.01~1 mm。
所述对辊3的滚动线速率为250~3000 mm/min,等于柔性玻璃4的移动速率。
实施例1:
所述柔性玻璃4以500 mm/min的速度移动,通过弹簧5-1~5-2对一组对辊3提供50 N的压力,所述柔性玻璃4位于所述对辊3之间,且与对辊3紧压;利用对辊3均匀地将所述包覆薄膜2压实在柔性玻璃4上;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与包覆薄膜2的交接处的玻璃表面温度为100℃,包覆薄膜2的材料为聚乙烯薄膜,其厚度为0.02 mm,包覆后柔性玻璃4的表面不受水汽、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污染,包覆薄膜2可自由与柔性玻璃4实现分离,且不影响柔性玻璃4表面质量。
实施例2:
所述柔性玻璃4以1500 mm/min的速度移动,通过弹簧5-1~5-2对一组对辊3提供80 N的压力,所述柔性玻璃4位于所述对辊3之间,且与对辊3紧压;利用对辊3均匀地将所述包覆薄膜2压实在柔性玻璃4上;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与包覆薄膜2的交接处的玻璃表面温度为150℃,包覆薄膜2的材料为聚丙烯薄膜,其厚度为0.05 mm,包覆后柔性玻璃4的表面不受水汽、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污染,包覆薄膜2可自由与柔性玻璃4实现分离,且不影响柔性玻璃4表面质量。
实施例3:
所述柔性玻璃4以2000 mm/min的速度移动,通过弹簧5-1~5-2对一组对辊3提供90 N的压力,所述柔性玻璃4位于所述对辊3之间,且与对辊3紧压;利用对辊3均匀地将所述包覆薄膜2压实在柔性玻璃4上;所述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与包覆薄膜2的交接处的玻璃表面温度为200℃,包覆薄膜2的材料为聚丙烯薄膜,其厚度为0.08 mm,包覆后柔性玻璃4的表面不受水汽、粉尘或其他细微颗粒污染,包覆薄膜2可自由与柔性玻璃4实现分离,且不影响柔性玻璃4表面质量。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滚轮(1-1、1-2)和一组对辊(3);所述2个滚轮(1-1、1-2)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且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不接触;所述一组对辊(3)分别位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且与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之间有压力;所述滚轮(1-1、1-2)上分别缠绕有包覆薄膜(2);所述包覆薄膜(2)通过一组对辊(3)压覆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对辊(3)分别通过压簧(5-1、5-2)固定在待包覆的柔性玻璃(4)两侧的对辊支架或两侧墙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滚轮(1-1、1-2)分别通过穿过滚轮(1-1、1-2)中心的细绳或支杆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薄膜(2)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或聚酯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辊(3)滚动挤压时弹簧(5-1、5-2)提供的挤压力为0.1~ 102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玻璃(4)的表面温度为100~250 ℃,所述温度为从炉中刚制备出的柔性玻璃(4)本身自带的余热,所述温度的高低由柔性玻璃(4)的移动速率的快慢决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薄膜(2)的厚度为0.01~1 mm。
CN201320525580.7U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74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5580.7U CN203474644U (zh)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5580.7U CN203474644U (zh)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74644U true CN203474644U (zh) 2014-03-12

Family

ID=5022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25580.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74644U (zh)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746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10888A1 (zh) * 2018-07-10 2020-01-1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盖板、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10888A1 (zh) * 2018-07-10 2020-01-1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盖板、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
US11528822B2 (en) 2018-07-10 2022-12-13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cover plate,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1592B (zh) 一种将石墨烯从金属表面向目标衬底表面无损转移的方法
CN104299723A (zh) 一种高性能金属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CN204028877U (zh) 一种基于纳米银线的双层电容式触摸屏用透明导电薄膜组
CN106001583B (zh) 一种纳米银线的制备方法
CN106128564B (zh) 经光照烧结处理的pet/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
CN103545053B (zh)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导电薄膜的cf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07195386A (zh) 一种透明柔性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588262A (zh) 一种用于涂敷隔膜的涂布机
CN103489532A (zh) 一种提拉法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
CN203474644U (zh) 一种对柔性玻璃新生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
CN203474643U (zh) 一种对柔性玻璃表面进行包覆的装置
CN108250469B (zh) 一种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生产工艺
CN102602118B (zh) 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转印方法
CN103529616A (zh) 一种带触摸功能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及装置
CN204884600U (zh) 一种用于智能调光玻璃的ito柔性导电膜
CN104911567A (zh) 一种溶胶凝胶法制备p型氧化亚铜薄膜材料的方法
CN205334442U (zh) 一种复合型纳米银线柔性透明导电电极结构
CN101914755A (zh) 卷绕式带状ito导电薄膜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CN106293182A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47617A (zh) 一种保护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
CN105931757A (zh) 一种制备导电薄膜的方法
CN105426012A (zh) 一种具有uv固化型透明导电薄膜的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93239A (zh) 一种网络状绒面azo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
CN106024110B (zh) 一种锡酸锶基柔性透明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39964A (zh) 利用动态红外加热制备性能均一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