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54160U - 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54160U CN203454160U CN201320427687.8U CN201320427687U CN203454160U CN 203454160 U CN203454160 U CN 203454160U CN 201320427687 U CN201320427687 U CN 201320427687U CN 203454160 U CN203454160 U CN 2034541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il gas
- heat exchanger
- burning furnace
- cold side
- superheat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包括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和排放处理后气体的烟囱。在连接所述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和烟囱之间的烟气管道上,设置有能够利用焚烧后烟气的热量来预热尾气和/或空气的换热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上述换热器,回收利用了烟气中的热量,实现节能减排。同时,通过预热尾气和燃烧空气等,减少了燃烧炉的燃料气消耗量,节约了能源,在新建装置及老装置改造中,均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技术中,硫磺回收装置中从尾气吸收塔顶出来的净化尾气进入尾气焚烧炉焚烧,在尾气焚烧炉中,尾气焚烧炉的温度由进入焚烧炉的燃料气流量控制;尾气中残留的硫化氢及其它硫化物在高温燃烧下几乎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硫。焚烧后的烟气经蒸汽过热器和焚烧炉蒸汽发生器进行热量回收后经烟囱排空。
在节能方面,现行技术中有以下几点有改造的空间:
1)由于要发生表压为4.0~4.5MPa的高压蒸汽,因此从焚烧炉蒸汽发生器出后的烟气的温度一般在350℃左右,高温烟气直接进入烟囱放空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2)吸收塔尾气的温度一般在40℃左右直接进入尾气焚烧炉焚烧,为了升温到高温燃烧温度,会消耗一定的燃料气。
3)燃烧空气的温度一般在50~70℃左右直接进入尾气焚烧炉,也会消耗一定的燃料气。
综上,如能设计出一种装置,能利用焚烧后的烟气的热量,来预热作为原料的尾气及空气的温度,将会大大减少燃料气的用量,实现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回收焚烧后烟气的热量,来预热原料气的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包括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和排放处理后气体的烟囱。在连接所述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和烟囱之间的烟气管道上,设置有能够回收焚烧后烟气的热量,来预热尾气和/或空气的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的热侧入口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的气体出口相连通,热侧出口与烟囱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侧入口与尾气供给装置相连通,冷侧出口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的尾气入口相连通。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的空气入口与燃烧空气供给装置连通。
所述换热器的热侧入口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的气体出口相连通,热侧出口与烟囱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侧入口与空气供给装置相连通,冷侧出口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的空气入口相连通。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的尾气入口与尾气供给装置连通。
所述换热器的热侧入口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的气体出口相连通,热侧出口与烟囱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侧包括冷侧一段和冷侧二段。其中,冷侧一段入口与空气供给装置连通,冷侧一段出口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的空气入口相连通;冷侧二段入口与尾气供给装置连通,冷侧二段出口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的尾气入口相连通。
所述换热器为热管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尾气焚烧炉蒸汽发生器出口至烟囱的烟气管道上增加热管式换热器,回收利用了烟气中的热量,实现节能减排。同时,通过预热尾气和燃烧空气等,减少了燃烧炉的燃料气消耗量,节约了能源,在新建装置及老装置改造中,均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尾气预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燃烧空气预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尾气和燃烧空气同时预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尾气供给装置;2—燃烧空气供给装置;3—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6—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气体出口;7—换热器热侧入口;8—换热器;9—换热器热侧出口;10—烟囱;11—换热器冷侧入口;12—换热器冷侧出口;13—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尾气入口;14—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空气入口;11-1—换热器冷侧二段入口;11-2—换热器冷侧一段入口;12-1—换热器冷侧二段出口;12-2—换热器冷侧一段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包括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和排放处理后气体的烟囱10。其中,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由位于流程前段的焚烧炉、中段的蒸汽过热器及后段的蒸汽发生器组成。在连接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和烟囱10之间的烟气管道上,设置有能够回收焚烧后烟气的热量来预热尾气和/或空气的换热器8。所述换热器8为热管式换热器。以下用3个实施例来具体说明该换热器的3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和运作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该换热器8的热侧入口7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气体出口6相连通,热侧出口9与烟囱10相连通。所述换热器8的冷侧入口11与尾气供给装置1相连通,冷侧出口12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尾气入口13相连通。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空气入口14与燃烧空气供给装置2连通。这样,由尾气供给装置1出来的温度为41℃的尾气,进入热管换热器8的冷侧,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出来的350℃的烟气进入热管换热器8的热侧。经过热交换后,从换热器8流出的尾气温度升高到130~200℃,而烟气的温度降到250~300℃,如表1 所示。
表1 烟气预热尾气结果
入口温度 (℃) | 出口温度 (℃) | |
烟气 | 350 | 250~300 |
尾气 | 41 | 130~200 |
实施例2,如图2所示,该换热器8的热侧入口7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气体出口6相连通,热侧出口9与烟囱10相连通。所述换热器8的冷侧入口11与燃烧空气的供给装置2相连通,冷侧出口12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空气入口14相连通。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尾气入口13与尾气供给装置1相连通。这样,由燃烧空气供给装置2出来的温度为40~60℃的燃烧空气,进入热管换热器8的冷侧。由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出来的350℃的烟气,进入热管换热器8的热侧。经过热交换后,从换热器8流出的燃烧空气的温度升高到200~240℃,而烟气的温度降到300~310℃,如表2所示。
表2 烟气预热燃烧空气结果
入口温度 (℃) | 出口温度 (℃) | |
烟气 | 350 | 300~310 |
燃烧空气 | 40~60 | 200~240 |
实施例3,如图3所示,该换热器8的热侧入口7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气体出口6相连通,热侧出口9与烟囱10相连通。所述换热器8的冷侧包括冷侧一段和冷侧二段。其中,冷侧一段入口11-2与燃烧空气供给装置2连通,冷侧一段出口12-2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燃烧空气入口14连通。冷侧二段入口11-1与尾气供给装置1连通,冷侧二段出口12-1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尾气入口13相连通。这样,由燃烧空气供给装置2出来的温度为40~60℃的燃烧空气,进入热管换热器8的冷侧一段。由尾气供给装置1出来的温度为41℃的尾气,进入热管换热器8的冷侧二段。由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出来的350℃的烟气,进入热管换热器8的热侧。经过热交换后,从换热器8流出的燃烧空气的温度升高到200~240℃,尾气的温度升高到200~220℃,烟气的温度降到240~250℃,如表3所示。
表3 烟气预热燃烧空气和尾气
入口温度 (℃) | 一段出口(二段入口)温度(℃) | 二段出口温度 (℃) | |
烟气 | 350 | 290~300 | 240~250 |
燃烧空气(一段预热) | 40~60 | 200~240 | |
尾气(二段预热) | 41 | 200~220 |
综上,通过设置换热器,将焚烧后的烟气的热能,用于提高尾气和燃烧空气的温度,减少了燃料气的使用量,节省了能源,提高了效益。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5)
1.一种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包括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和排放处理后气体的烟囱(10),其特征是在连接所述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和烟囱(10)之间的烟气管道上,设置有能够回收焚烧后烟气的热量来预热尾气和/或空气的换热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8)的热侧入口(7)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气体出口(6)相连通,热侧出口(9)与烟囱(10)相连通;所述换热器(8)的冷侧入口(11)与尾气供给装置(1)相连通,冷侧出口(12)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尾气入口(13)相连通;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空气入口(14)与燃烧空气供给装置(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8)的热侧入口(7)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气体出口(6)相连通,热侧出口(9)与烟囱(10)相连通;所述换热器(8)的冷侧入口(11)与空气供给装置(2)相连通,冷侧出口(12)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空气入口(14)相连通;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尾气入口(13)与尾气供给装置(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8)的热侧入口(7)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的气体出口(6)相连通,热侧出口(9)与烟囱(10)相连通;所述换热器(8)的冷侧包括冷侧一段和冷侧二段,其中冷侧一段入口(11-2)与空气供给装置(2)连通,冷侧一段出口(12-2)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空气入口(14)相连通;冷侧二段入口(11-1)与尾气供给装置(1)连通,冷侧二段出口(12-1)与尾气焚烧炉及过热系统(3)尾气入口(13)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8)为热管式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27687.8U CN203454160U (zh) | 2013-07-18 | 2013-07-18 | 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27687.8U CN203454160U (zh) | 2013-07-18 | 2013-07-18 | 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54160U true CN203454160U (zh) | 2014-02-26 |
Family
ID=50134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27687.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54160U (zh) | 2013-07-18 | 2013-07-18 | 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5416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65212A (zh) * | 2016-12-19 | 2017-05-31 | 洛阳明远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 尾气焚烧工艺、尾气焚烧设备和尾气焚烧炉 |
CN106765211A (zh) * | 2016-12-07 | 2017-05-31 | 洛阳明远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 催化裂化烟气处理装置 |
CN113521965A (zh) * | 2021-01-29 | 2021-10-22 | 乌海宝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节能的造粒尾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
-
2013
- 2013-07-18 CN CN201320427687.8U patent/CN2034541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65211A (zh) * | 2016-12-07 | 2017-05-31 | 洛阳明远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 催化裂化烟气处理装置 |
CN106765211B (zh) * | 2016-12-07 | 2024-01-09 | 洛阳明远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 催化裂化烟气处理装置 |
CN106765212A (zh) * | 2016-12-19 | 2017-05-31 | 洛阳明远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 尾气焚烧工艺、尾气焚烧设备和尾气焚烧炉 |
CN113521965A (zh) * | 2021-01-29 | 2021-10-22 | 乌海宝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节能的造粒尾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14217B (zh) | 焦化厂焦炉煤气利用与烟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CN203893148U (zh) |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 | |
CN105091001B (zh) | 一种废气燃烧处理设备 | |
CN101871042A (zh) | 连续退火机组中退火炉“烟气余热”的再利用方法及装置 | |
CN205627628U (zh) | 一种低温焦炉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 |
CN203454160U (zh) | 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装置 | |
CN204513421U (zh) | 一种多段式热回收催化燃烧反应器系统 | |
CN202485010U (zh) | 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设备 | |
CN207596786U (zh) | 一种上升管余热回收和焦化烟气综合治理的设备 | |
CN202692019U (zh) | 蒸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4693457U (zh) | 一种锅炉烟气循环利用系统 | |
CN202125937U (zh) | 烟草行业锅炉能量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3964690U (zh) | 一种罩式加热炉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4665224U (zh) | 一种内置于烧结机烟道上的水管加热管余热锅炉系统 | |
CN204026649U (zh) |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 |
CN102829617A (zh) | 废气热能环保综合利用装置 | |
CN202083238U (zh) | 一种新型的镀锌炉的助燃空气预热系统 | |
CN104165349B (zh) |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 |
CN203963954U (zh) | 利用焚烧炉尾气加热空气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2410960U (zh) | 一种废气余热利用装置 | |
CN208635579U (zh) | 一种低能耗烧结烟气脱硝系统 | |
CN209295433U (zh) | 一种燃油气热风炉 | |
CN207046878U (zh) | 一种聚合氯化铝生产中热风炉烟气综合利用装置 | |
CN201753361U (zh) | 连续退火机组中退火炉“烟气余热”的再利用装置 | |
CN204901733U (zh) | 一种新型组合式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