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0853U - 一种旋涡式气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涡式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30853U
CN203430853U CN201320495886.2U CN201320495886U CN203430853U CN 203430853 U CN203430853 U CN 203430853U CN 201320495886 U CN201320495886 U CN 201320495886U CN 203430853 U CN203430853 U CN 203430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dividing plate
impeller
housing
ai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958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REENCO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REENC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REENCO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REENC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958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30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30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308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涡式气泵,属于气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旋涡式气泵的叶轮两侧的泵腔空气是互相流通的,气流容易左右窜动而造成气流混乱的问题。本旋涡式气泵包括叶轮和具有泵腔的壳体,叶轮设于泵腔中,叶轮包括呈圆盘状的轮毂和叶片,轮毂外缘具有环形的挡沿部,叶片固连在挡沿部上,叶轮与壳体之间设有将泵腔分隔形成两个独立流道的分隔结构。本旋涡式气泵具有双流道,由叶轮与泵壳的分隔结构将泵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流道,防止叶片两侧空气对流,导致气流不稳定;叶轮转动同时带动两流道内的空气流动,气流更加稳定单一。

Description

一种旋涡式气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旋涡式气泵。
背景技术
旋涡式气泵的叶轮由数十片叶片组成,它类似庞大的气轮机的叶轮。叶片中间的空气受到了离心力的作用,向叶轮的边缘运动,使得空气进入泵体环行空腔,重新从叶片的起点以同样的方式再进行循环。叶轮旋转所产生的循环气流,以极高的能量离开气泵以供使用。旋涡式气泵采用专用防爆电机,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送出气源无水无油。其广泛应用于气动运输系统、真空提升和夹持系统、包装机、污水厂通风、水处理曝气、袋装/瓶装/灌装系统、土壤改良、泡沫成型系统等各个领域。
现有的旋涡式气泵通常采用一个泵腔设有单个叶轮,如中国专利公布的一种旋涡式气泵【申请号:CN201020567089.7】,它包括真空泵主体、主轴,真空泵主体与主轴连接,真空泵主体包括泵盖、叶轮和泵体,叶轮设置于泵盖和泵体之间,泵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一步包括皮带轮和皮带,皮带轮与主轴连接,皮带与皮带轮配合连接。使用时,将动力装置与皮带连接,动力装置通过皮带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轮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叶轮转动。其中动力装置可以是电机、内燃机、液压机等,在缺少电源和一些特殊要求的场合,可以采用内燃机、液压机等作为动力装置为真空泵主体提供动力源,动力装置不限于电机。这种旋涡式气泵的叶轮两侧的泵腔空气是互相流通的,可以从叶片间互通,气流在被叶片带动时容易左右窜动,造成气流混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双流道的旋涡式气泵,叶轮两侧的泵腔空气被叶轮隔开形成两独立的流道,一个叶轮同时带动两个流道中的空气流动,两个流道内的空气不会互相窜动造成混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旋涡式气泵,包括叶轮和具有泵腔的壳体,所述叶轮设于泵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呈圆盘状的轮毂和叶片,所述轮毂外缘具有环形的挡沿部,所述叶片固连在挡沿部上,所述叶轮与壳体之间设有将泵腔分隔形成两个独立流道的分隔结构。
壳体具有泵腔以及与泵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叶轮转动,叶轮转动使得泵腔内空气获得离心力作用,从出气口排出。由于分隔结构的存在,泵腔被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流道,叶片两侧的空气不能对流,空气在各自的流道内由于叶片转动作用获得离心力,沿着环形流道加速流动。本旋涡式气泵具有双流道,气流稳定不混乱,不影响叶轮转动,使得叶轮工作时比较稳定,不抖动,噪音小。
在上述的旋涡式气泵中,所述分隔结构包括在挡沿部上径向延伸出的呈环状的隔板和壳体内正对隔板外侧面方向凸出的呈环形的凸起部,所述隔板贯穿叶片,所述凸起部与隔板的间隙为1mm~2.5mm。叶片分列隔板左右两侧,隔板和凸起部间隙小,一起配合阻挡左右两侧空气对流。1mm~2.5mm的间隙是为了预留空间,防止叶轮径向窜动而使叶片与凸起部发生摩擦。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旋涡式气泵中,所述分隔结构包括在挡沿部上径向延伸出的呈环状的隔板和壳体内正对隔板外侧面方向凸出的呈环形的凸起部,所述隔板贯穿叶片,所述壳体还具有向挡沿部方向凸起的凸肩,所述凸起部与隔板的间隙为1mm~2.5mm,所述凸肩与挡沿部的间隙为0.8mm~1.5mm。叶片分列隔板左右两侧,隔板与上端的凸起部一起配合阻挡左右两侧空气对流,挡沿部与侧面的凸肩配合,使流道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状态。叶片与凸起部之间存在1mm~2.5mm的间隙是为了预留空间,防止叶轮径向窜动而使叶片与凸起部发生摩擦;凸肩与挡沿部之间预留0.8mm~1.5mm的间隙是为了防止叶轮轴向滑动而使挡沿部与凸肩产生摩擦。
在上述的旋涡式气泵中,所述隔板位于挡沿部的中心线上。隔板位于挡沿部的中心线上,而挡沿部相对轮毂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所以叶轮转动比较稳定。
在上述的旋涡式气泵中,所述叶片沿着分隔板左右对称分布。叶片对称设置,那么两流道里的空气流量及流速是一致的,排出时可以汇合成一股。
在上述的旋涡式气泵中,所述壳体包括泵体和泵盖,所述泵盖扣于泵体上形成泵腔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壳体分成两部分,泵体所占部分较多,泵盖较轻,安装比较方便,先将叶轮放入泵体上,再盖上泵盖拧紧螺栓即可完成固定。
在上述的旋涡式气泵中,所述凸起部位于泵体上。凸起部与泵体一起成型,便于加工泵盖和泵体。
在上述的旋涡式气泵中,所述轮毂、叶片、挡沿部、隔板为一体式铸造成型。叶轮一起成型,便于加工,结构牢固。
在上述的旋涡式气泵中,所述流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椭圆形流道,减少泵腔壁对空气的阻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旋涡式气泵有双流道,由叶轮与泵壳的分隔结构将泵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流道,防止叶片两侧空气对流,导致气流不稳定;叶轮转动同时带动两流道内的空气流动,气流更加稳定单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旋涡式气泵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旋涡式气泵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叶轮的半剖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壳体局部剖视图。
图中,1、叶轮;2、泵腔;3、壳体;4、泵体;5、泵盖;6、轮毂;7、叶片;8、挡沿部;9、凸起部;10、凸肩;11、流道;12、隔板;1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旋涡式气泵的壳体3具有泵腔2以及与泵腔2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叶轮1转动,叶轮1转动使得泵腔2内空气获得离心力作用,从出气口排出。如图1、图3、图4所示,本旋涡式气泵包括叶轮1和具有泵腔2的壳体3,叶轮1设于泵腔2中。叶轮1包括呈圆盘状的轮毂6和叶片7,轮毂6外缘具有环形的挡沿部8,叶片7固连在挡沿部8上。叶轮1与壳体3之间设有分隔结构,将泵腔2分隔形成两个独立流道11。空气被分隔在两个独立的流道11内,由同一个叶轮1带动增压,最后从同一个出气口排出。
具体来说,分隔结构包括在挡沿部8上径向延伸出的呈环状的隔板12和壳体3内正对隔板12外侧面方向凸出的呈环形的凸起部9,隔板12贯穿叶片7,壳体3还具有向挡沿部8方向凸起的凸肩10,凸起部9与隔板12的间隙为1mm~2.5mm,本实施例的旋涡式气泵选取1.8mm;凸肩10与挡沿部8的间隙为0.8mm~1.5mm,本实施例的旋涡式气泵选取1.2mm。由于间隙较小,不会造成较大的空气对流,可以忽略不计。
壳体3包括泵体4和泵盖5,泵盖5扣于泵体4上形成泵腔2并通过螺栓13连接固定,凸起部9位于泵体4上。流道11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两流道11相对隔板12对称设置,隔板12与凸起部9圆弧过渡,凸肩10与挡沿部8也是圆弧过渡。为提高叶轮1的稳定性,隔板12设置于挡沿部8的中心线上,叶片7沿着分隔板12左右对称分布,轮毂6、叶片7、挡沿部8、隔板12为一体式铸造成型。
通过分隔结构,叶片7两侧的空气不能对流,气流不会左右窜动,比较稳定。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分隔结构,包括在挡沿部8上径向延伸出的呈环状的隔板12和壳体3内正对隔板12外侧面方向凸出的呈环形的凸起部9,隔板12贯穿叶片7,凸起部9与隔板12的间隙为1mm~2.5mm。壳体3结构更加简单,减少加工难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叶轮1、泵腔2、壳体3、泵体4、泵盖5、轮毂6、叶片7、挡沿部8、凸起部9、凸肩10、流道11、隔板12、螺栓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9)

1.一种旋涡式气泵,包括叶轮(1)和具有泵腔(2)的壳体(3),所述叶轮(1)设于泵腔(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包括呈圆盘状的轮毂(6)和叶片(7),所述轮毂(6)外缘具有环形的挡沿部(8),所述叶片(7)固连在挡沿部(8)上,所述叶轮(1)与壳体(3)之间设有将泵腔(2)分隔形成两个独立流道(11)的分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涡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包括在挡沿部(8)上径向延伸出的呈环状的隔板(12)和壳体(3)内正对隔板(12)外侧面方向凸出的呈环形的凸起部(9),所述隔板(12)贯穿叶片(7),所述凸起部(9)与隔板(12)的间隙为1mm~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涡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包括在挡沿部(8)上径向延伸出的呈环状的隔板(12)和壳体(3)内正对隔板(12)外侧面方向凸出的呈环形的凸起部(9),所述隔板(12)贯穿叶片(7),所述壳体(3)还具有向挡沿部(8)方向凸起的凸肩(10),所述凸起部(9)与隔板(12)的间隙为1mm~2.5mm,所述凸肩(10)与挡沿部(8)的间隙为0.8mm~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涡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位于挡沿部(8)的中心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涡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7)沿着分隔板(12)左右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旋涡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包括泵体(4)和泵盖(5),所述泵盖(5)扣于泵体(4)上形成泵腔(2)并通过螺栓(13)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涡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9)位于泵体(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涡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6)、叶片(7)、挡沿部(8)、隔板(12)为一体式铸造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涡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1)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CN201320495886.2U 2013-08-14 2013-08-14 一种旋涡式气泵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30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95886.2U CN203430853U (zh) 2013-08-14 2013-08-14 一种旋涡式气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95886.2U CN203430853U (zh) 2013-08-14 2013-08-14 一种旋涡式气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30853U true CN203430853U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5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95886.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30853U (zh) 2013-08-14 2013-08-14 一种旋涡式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308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2866A (zh) * 2013-08-14 2013-10-23 浙江格凌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涡式气泵
CN109620473A (zh) * 2018-12-10 2019-04-16 大连市天使康健智能专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漩涡气泵及包含该漩涡气泵的人工模拟喉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2866A (zh) * 2013-08-14 2013-10-23 浙江格凌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涡式气泵
CN109620473A (zh) * 2018-12-10 2019-04-16 大连市天使康健智能专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漩涡气泵及包含该漩涡气泵的人工模拟喉
CN109620473B (zh) * 2018-12-10 2024-02-23 大连市天使康健智能专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漩涡气泵及包含该漩涡气泵的人工模拟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2866A (zh) 一种旋涡式气泵
WO2015154624A1 (zh) 双转子回转式容积泵
CN203430853U (zh) 一种旋涡式气泵
CN104314873B (zh) 一种聚水涡流中间喷水连体式无管道按摩泵
CN202273916U (zh) 一种旋涡式气泵的叶轮
CN204200576U (zh) 高真空度单级水环式真空泵
CN203500110U (zh) 一种高效的后向离心叶轮
CN107701513A (zh) 旋涡泵的泵体
CN205207273U (zh) 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
CN202273892U (zh) 一种多级旋涡式气泵
CN106186385A (zh) 一种曝气增氧机的叶轮
CN203146426U (zh) 一种新型的轴流泵
CN106242098B (zh) 一种曝气增氧机的叶轮
CN201486883U (zh) 潜水增氧泵
CN102322444A (zh) 一种旋涡式气泵的叶轮
CN202900789U (zh) 新型浮动口环结构
CN202579323U (zh) 一种大流量气环泵泵盖
CN205154647U (zh) 一种漩涡式自吸泵
CN204511883U (zh) 一种旋片式真空泵
CN204213057U (zh) 一种聚水涡流浆式中间喷水系统的无管道按摩泵
CN1269745C (zh) 一种潜水推流曝气机
CN206126982U (zh) 一种曝气增氧机的叶轮
CN109356857A (zh) 一种叠加式叶轮结构及使用该叶轮结构消除涡流的方法
CN211397907U (zh) 一种单吸入式单级离心泵
CN204212997U (zh) 一种高压漩涡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