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54860U - 按摩机 - Google Patents

按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54860U
CN203354860U CN 201320338782 CN201320338782U CN203354860U CN 203354860 U CN203354860 U CN 203354860U CN 201320338782 CN201320338782 CN 201320338782 CN 201320338782 U CN201320338782 U CN 201320338782U CN 203354860 U CN203354860 U CN 203354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massage
driving shaft
section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3387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光知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JIME MITORI KK
Original Assignee
HAJIME MITOR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856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0052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AJIME MITORI KK filed Critical HAJIME MITORI KK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54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548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摩机,尤其是驱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设置,只要是在驱动轴上,无论在哪个位置均可安装施疗部件而进行施疗的按摩机。该按摩机具有:施疗部件(90),其通过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夹压被施疗者的身体;驱动轴(93),其保持所述施疗部件(90);驱动源(94),其驱动所述驱动轴(93)使所述施疗部件(90)摆动,所述驱动轴(93)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长边方向配置,所述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隔着规定距离对置,以靠近/离开的方式摆动。

Description

按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机,其夹压被施疗者的身体来进行按摩。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夹压被施疗者的身体来进行按摩的按摩机,已知有如下按摩机: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按压板,在贯通一对按压板的旋转轴上安装有一对斜板凸轮,一对按压板能够旋转地嵌合于一对斜板凸轮,若旋转驱动旋转轴,则通过斜板凸轮使一对按压板同步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和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对被施疗者的身体进行推拿揉捏的运动(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用新型第3134216号公报
但是,以往的按摩机的驱动轴沿身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身体的长边方向上增加施疗部位时,则需要在所要施疗的地方还要设置驱动轴、驱动源、按压板。
如此,如果另外设置驱动轴、驱动源、按压板,在身体的长边方向上进行施疗时,不仅结构变得复杂,按摩机的重量也会增加。而且,存在由于部件增加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另外,为了设置多个驱动源和驱动轴,需要较大的设置空间,会导致按摩机整体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机,其能够使驱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长边方向配置,从而只要是在驱动轴上,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够安装施疗部件进行施疗。
在具有按摩被施疗者的身体的第一按摩单元的按摩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单元具有:施疗部件,其通过第一施疗部和第二施疗部夹压被施疗者的身体;驱动轴,其保持所述施疗部件;驱动源,其驱动所述驱动轴使所述施疗部件摆动,所述驱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长边方向配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驱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长边方向配置,因而只要是在驱动轴上,无论在哪个位置上都能够安装施疗部件进行施疗。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施疗部和第二施疗部隔着规定距离对置,且以靠近/离开的方式摆动。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抓握被施疗者的身体。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施疗部和第二施疗部在所述驱动轴的长边方向上摆动。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揉捏被施疗者的身体。
而且,通过与施疗部件的靠近/离开的动作组合,能够进行抓握揉捏等富于变化的施疗动作。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在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施疗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驱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长边方向配置,因而能够安装多个施疗部件,从而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身体的多个部位同时进行施疗。
而且,安装在同一轴上的多个施疗部件通过一个驱动源进行驱动,因此,不必设置多个驱动轴、驱动源,有利于降低成本。由于占用较大空间的驱动源和驱动轴只需要一个,所以也可以设置在扶手部等的设置部位较小的地方。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按摩单元还具备敲打驱动轴,所述敲打驱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敲打驱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因而只要是在敲打驱动轴上,无论在哪个位置上都能够安装施疗部件进行施疗。
而且,采用上述结构,除了抓握、揉捏等动作之外,还可以进行敲打动作。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敲打驱动轴通过所述驱动源进行驱动。
由于通过一个驱动源即可进行揉捏、抓握、敲打动作,因而无需设置多个占用较大空间的驱动源,有利于降低成本。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施疗部位于第二施疗部的上方,所述敲打驱动轴具有敲打连杆,所述敲打连杆与所述第一施疗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支承于第二施疗部,由第一施疗部进行敲打动作。而且,由于第二施疗部不进行敲打动作,因而能够可靠地保持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设置在身体长边方向上的驱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施疗部件,当一方施疗部件靠近时,另一方施疗部件则离开。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多种施疗动作。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施疗部以及所述第二施疗部分别具有施疗体,所述施疗体由气囊构成。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气囊可以对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进行夹压。而且,通过调整气囊的空气量,能够调整对被施疗部的夹压力度。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气囊在施疗时膨胀,非施疗时收缩。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施疗时膨胀,因而更能夹压被施疗部,而且由于在非施疗是收缩,因而容易从施疗部取出上肢。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具有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按摩单元的第二按摩单元,所述第二按摩单元具有:从动施疗部件,其通过第一从动施疗部和第二从动施疗部夹压被施疗者的身体;从动轴,其保持所述从动施疗部件,所述从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按摩单元的驱动源进行驱动。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第二按摩单元连接于第一按摩单元,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施疗。
另外,由于第二按摩单元通过第一按摩单元的驱动源进行施疗动作,因而能够通过一个驱动源驱动多个施疗部件和从动施疗部件。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按摩单元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二按摩单元的从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成弯曲自如,并且配置成根据被施疗者的身体的弯曲而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件,能够根据上肢等的关节的弯曲而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配置驱动轴和从动轴。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从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所述从动施疗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第二按摩单元的从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长边方向配置,因而能够安装多个从动施疗部件,从而能够对身体的多个部位同时进行施疗。
而且,由于通过第一按摩单元的驱动源驱动同一轴上安装的多个从动施疗部件,因此,不需要设置多个驱动轴、驱动源,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占用较大空间的驱动源和驱动轴只需要一个,因而也能够设置在扶手部等设置部位较小的地方。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二按摩单元还具备敲打从动轴,所述敲打从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按摩单元的驱动源进行驱动。
采用上述结构,除了抓握揉捏等动作之外,还可以进行敲打动作。而且,通过一个驱动源即可驱动敲打驱动轴和敲打从动轴。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一从动施疗部位于第二从动施疗部的上方,所述敲打从动轴具有敲打连杆,所述敲打连杆与所述第一从动施疗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支承于第二从动施疗部,由第一从动施疗部进行敲打动作。而且,由于第二从动施疗部不进行敲打动作,因而能够可靠地保持被施疗者的施疗部。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一从动施疗部以及第二从动施疗部分别具有施疗体,所述施疗体由气囊构成。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气囊更能夹压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而且,通过调整气囊的空气量,能够调整对被施疗部的夹压力度。
所述按摩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按摩单元的敲打驱动轴和第二按摩单元的敲打从动轴通过第二连接部件连接成弯曲自如,并且根据被施疗者身体的弯曲,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配置。
如此,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件,能够根据上肢等的关节的弯曲而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配置敲打驱动轴和敲打从动轴。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驱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因而只要是在驱动轴上,无论在哪个位置均可安装施疗部件而进行施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的椅子型按摩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的椅子型按摩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背部按摩机的图。
图4a、图4b是表示背部按摩机的图。
图5是表示空气施疗部的图。
图6是椅子型按摩装置的框图。
图7a、图7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的图。
图8a、图8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和第二按摩单元的图。
图9a、图9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施疗部件的图。
图10a、图10b是在驱动轴上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施疗部件的图。
图11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和第二按摩单元连接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的连接部件的图。
图13a、图13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的连接部件的图。
图14a、图14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的连接部件的图。
图15a、图15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的连接部件的其他实施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18a、图18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9a、图19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21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和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连接的图。
图22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和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连接的图。
图23a、图23b是表示用于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和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的图。
图中:5扶手部,9、160第一按摩单元,10按摩机,51前臂保持部,52上臂保持部,53铰链,54转动支点,55弹簧,90施疗部件,91第一施疗部,92第二施疗部,93驱动轴,94驱动源,95第一基部,96第一支架,97驱动传递机构,98保持部,99施疗体,100施疗体保持部件,101安装突起,102孔,103驱动轴连接端,104施疗体安装端,105安装部件,105A第一安装部件,105B第二安装部件,106轴承部,107设置面,108偏角部,109偏心部,110摆动限制部件,111球面座,112球状部,113中间轴,114空间部,120、170第二按摩单元,121从动施疗部件,122第一从动施疗部,123第二从动施疗部,124从动轴,125第二基部,126第二支架,130第一连接部件,131第一连接部,132第二连接部,133驱动轴连接部,134连接保持部,136固定部件,137固定销,138贯通孔,139圆筒部,140球窝接头,141中间轴,142从动轴连接部,143狭缝部,144嵌合孔,145固定销保持部,146插入孔,148挠性轴,149第一连接端部,150第二连接端部,151保持孔,180第二连接部件,200敲打驱动轴,204敲打连杆,221气囊,222敲打从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10的一实施方式的在椅子型按摩装置1的扶手部5上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10,并使其露出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10的一实施方式的在椅子型按摩装置1上除去图1所示靠背垫22和枕体64,使背部按摩机6从开口部23露出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设置于椅子型按摩装置1的靠背部2的背部按摩机6的图。
图4a、图4b表示背部按摩机6的具备施疗件65的施疗件支承体66、连杆67和强弱调整机构78,其中图4a是未驱动所述强弱调整机构78的图,图4b是驱动所述强弱调整机构78时的图。
图5是表示靠背部2、座部3和踏脚4的空气施疗部的配置的图。
图6是表示控制部的框图。
图1及图2中记载的椅子型按摩装置1具有靠背部2、座部3和踏脚4,靠背部2以倒起(reclining)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座部3的后部,在座部3的前部以上下升降自如的方式设置有踏脚4。
另外,在座部3的左右侧方设置有扶手部5。
而且,被施疗者以将其臀部放置于座部3的后部并将膝关节部放置于座部3的前部的方式就座。
如图1所示,所述靠背部2具有靠背主体21和覆盖靠背主体21的靠背垫22,图2所记载的所述靠背主体21具有开口部23,并且设置有能够在所述开口部23内上下升降的背部按摩机6。
而且,靠背部2设置成能够以后述座部3的后端为转动支点而倒起。
图1所示靠背垫22呈覆盖靠背部2的形状,在上端部具有用于安装于靠背部2的上侧安装部(图中未示出)、在靠背垫22的内面两侧部具有用于安装于靠背部2的左侧安装部(图中未示出)和右侧安装部(图中未示出)。
而且,靠背垫22具有薄壁部27和厚壁部28,所述厚壁部28设置于所述薄壁部27的周边。
在所述薄壁部27以覆盖薄壁部27的方式设置有枕26,背部按摩机6停止在薄壁部27的背面。
而且,在所述靠背垫22的上端侧设置有枕安装部29,所述枕26设置为能够取下。
而且,靠背垫22具有多个施疗部,在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接触的部分配置有一对肩气囊24(参见图5),在与被施疗者的腰部接触的部分配置有一对腰气囊25(参见图5)。
所述肩气囊24、腰气囊25是通过空气的流入流出而能够膨胀收缩的气囊,通过使左右一对同时膨胀来夹住被施疗者,通过使其单独膨胀收缩来扭转被施疗者的身体,从而能够进行拉伸运动。
而且,对气囊的给排气由设置于后述的座部3下方的泵基座的空气泵35来进行,并且通过后述控制部7来控制。
图2~图4所示的背部按摩机6具有按摩机构61、将按摩机构61推出的强弱调整机构78和固定按摩机构61的框体64。
所述按摩机构61构成为能够进行揉捏按摩、敲打按摩和背肌拉伸按摩,从而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
所述背部按摩机6通过升降机构62在靠背部2内进行升降。
所述升降机构62能够使设置于靠背部2内的所述背部按摩机6在被施疗者的背部的长边方向上进行移动,能够根据被施疗者的身高调整背部按摩机6的位置。
而且,所述强弱调整机构78能够进行使按摩机构61向以接近被施疗者的方式动作的前方向的移动和以远离被施疗者的方式动作的后方向的移动,从而进行按摩的强弱调整。
所述背部按摩机6的所述按摩机构61具有:左右设置一对的施疗件65、支承施疗件65的施疗件支承体66、向施疗件支承体66传递驱动力的连杆67、使所述施疗件65进行揉捏动作的揉捏马达68(参见图6)、使所述施疗件65进行敲打动作的敲打马达69(参见图6)。
而且,对于施疗件支承体66,其上端和下端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施疗件65,并且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所述连杆67。
另外,所述施疗件65优选形成为轮状,使其能够滚动地设置于施疗件支承体66,且通过所述升降机构62,在被施疗者的背部一边滚动一边移动。
图2所示的所述升降机构62设置于靠背部2的内部,且具有:设置在靠背部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对导轨70、设置于所述一对导轨70的上端和下端且隔着规定距离分别支承一对导轨70的框架部(图中未示出)、配置于所述一对导轨70之间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所述框架部(图中未示出)的螺杆71、设置于所述螺杆71的端部的驱动传递机构(图中未示出)、驱动所述螺杆71的升降马达60(参见图6)。
另外,在导轨70的上端附近和下端附近设置有限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用于限制背部按摩机6的移动位置。
所述升降马达60使所述螺杆71转动,通过螺杆71的正转反转能够使所述背部按摩机6在靠背部2的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
另外,在实施例中说明了螺杆式的升降机构62,但是也可以是在一对导轨部70上设置齿条,在背部按摩机6上设置升降马达60和小齿轮而构成升降机构62。
而且,图4示出了肩位置检测机构72,所述背部按摩机6的所述按摩机构61利用摆动的施疗件支承体66和升降机构62能够检测出被施疗者的肩位置。
所述肩位置检测机构72设置于将所述施疗件支承体66支承为能够摆动的连杆67上,所述连杆67具有槽73(参见图3),在所述槽73中设置有所述肩位置检测机构72。
而且,在槽73上还设有支承所述施疗件支承体66的摆动支点74。
所述肩位置检测机构72由光传感器构成,所述施疗件支承体66上设有孔,所述光传感器在施疗件支承体66摆动导致孔的位置变化时,光传感器的发光部和受光部通电或者被遮住,从而能够判定被施疗者的肩位置。
具体而言,施疗件支承体66从被施疗者的臀部侧朝向头部进行升降,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利用来自被施疗者的负荷,施疗件支承体66移动到摆动位置,遮住光传感器的受光。
而且,当施疗件支承体66到达肩位置时,施加在施疗件支承体66上的负荷消失,施疗件支承体66摆动成使施疗件支承体66上设置的上端的施疗件65向前方突出。此时,设置于施疗件支承体66的孔的位置与光传感器的位置一致,从而检测出被施疗者的肩位置。
所述强弱调整机构78设置于施疗件支承体66,施疗件支承体66具有第一臂75和第二臂76,所述第一臂75中,上端具有施疗件65,下端具有施疗件65与第二臂76的转动支点77,在所述第一臂75和第二臂76之间具有将第一臂75前后推拉的强弱调整机构78。所述强弱调整机构78设置于在第二臂76的上端设置的强弱调整机构78的安装部79上,并将在第一臂75的上端设置的施疗件65推出。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强弱调整机构78能够使所述施疗件65向前位置和后位置移动,通过将施疗件65移动到前位置而能够使体感增强,通过将施疗件65移动到后位置而能够使体感减弱。
而且,所述强弱调整机构78并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也可以将强弱调整机构78设为使按摩机构在框体内秋千般摆动,将按摩机构前后推拉。只要是能够使施疗件65在前位置和后位置之间变更位置即可。
如图1、图2、图5所示,所述座部3具有:支承被施疗者臀部的座垫31、按压臀部的一对臀部气囊32、从侧面夹持臀部和大腿部的一对侧部气囊33、从下方按压大腿部的大腿部气囊34。
而且,在所述座部3下方设置有后述控制部7、电源单元(图中未示出)、泵基座(图中未示出)、改变所述靠背部2的角度的靠背部致动器37(参见图6)和改变后述踏脚4的升降角度的踏脚致动器38(参见图6)。
设置于所述座部3的下表面的泵基座(图中未示出)具有空气泵35和多个电磁阀36,通过后述控制部7来使所述电磁阀36开闭,并使设置于靠背垫22的一对肩气囊24、一对腰气囊25、设置于座部3的一对臀部气囊32、一对侧部气囊33、大腿部气囊34、设置于后述踏脚4的腿施疗部41的一对小腿气囊43以及小腿肚气囊44、设置于后述踏脚4的脚施疗部42的一对脚腕气囊45和一对脚尖气囊46和脚底气囊47膨胀收缩。
所述控制部7设置于座部3的下表面,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具有控制盒,在控制盒内设置有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微型计算机,所述微型计算机存储有多个进程,并配合操作部8的信号选择并执行各个动作。
所述控制部7分别控制设置于所述靠背部2的背部按摩机6、设置于靠背垫22的一对肩气囊24、腰气囊25、设置于后述踏脚4的腿施疗部41、脚施疗部42、后述按摩机10的第一按摩单元9。
踏脚4具有对小腿进行施疗的腿施疗部41和对脚腕到脚尖进行施疗的脚施疗部42。所述腿施疗部41和所述脚施疗部42通过滑动的框架(图中未示出)连接,能够根据被施疗者的腿的长度调整腿施疗部41和脚施疗部42的位置。
所述框架(图中未示出)的端部连接于座部3且转动自如。所述座部3具有使踏脚4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踏脚致动器38,能够使踏脚4在上下方向上倒起(reclining)。
所述腿施疗部41呈能够保持腿部的凹状。由于腿施疗部41的凹状部左右结构相同,所以举例说明左侧的凹状部。
在所述凹状部的两侧壁部上设置有对置设置的一对的小腿气囊43,从而按压腿的两侧面。
位于所述凹状部的两侧壁部之间的底面部上设置有按压小腿背面的小腿肚气囊44。
所述脚施疗部42呈能够保持脚的凹状,所述脚施疗部42的凹状部的两侧壁部从脚尖沿脚腕设置。
由于所述脚施疗部42的凹状部左右结构相同,所以举例说明左侧的凹状部。
在所述脚腕部的凹状部的两侧壁部上设置有对置设置的一对脚腕气囊45,从而从两侧面按压脚腕。
在所述脚尖部的凹状部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对置设置的一对脚尖气囊46,在所述两侧壁部之间的底面部上设置有按压脚底的脚底气囊47。
如上述图1及图2的记载,在座部3的两侧面上设置有扶手部5,所述扶手部5以遍及座部3和靠背部2的方式安装,能够支承被施疗者的指尖部、前臂部到上臂部。
而且,图7a、7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10的图,图示了按摩机10的第一按摩单元9和第二按摩单元120,并且示出了扶手部5具有的“コ”字状的壁。另外,图7a图示了设置于后述的前臂保持部51的第一按摩单元9和设置于上臂保持部52的第二按摩单元120,图7b示出了除去“コ”字状的壁的上壁和第一按摩单元9的状态下的前臂保持部51和除去“コ”字状壁的上壁和第二按摩单元120的上臂保持部52,而前臂保持部51和上臂保持部52通过铰链53连接的图。
所述扶手部5具有“コ”字状的壁,“コ”字状的壁设置在从指尖部到前臂部的部分和上臂部的部分上,在其内部能够支承被施疗者的指尖部到上臂部。
而且,在扶手部5的“コ”字状的壁的内部配置有后述对被施疗者的臂部进行施疗的第一按摩单元9和第二按摩单元120。
另外,扶手部5的“コ”字状的壁形成在从被施疗者的指尖部到前臂部的肘附近和从肘附近到上臂部,从被施疗者的指尖部到前臂部的肘附近的“コ”字状的壁设为前臂保持部51,从所述肘附近到上臂部的“コ”字状的壁设为上臂保持部52。
在所述前臂保持部51中设置有后述第一按摩单元9,在上臂保持部52中设置有后述第二按摩单元120。
而且,上臂保持部52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前臂保持部51调整角度的铰链53,所述铰链53的端部分别安装于前臂保持部51和上臂保持部52。
另外,安装于前臂保持部51的铰链53的一端在转动支点54固定于前臂保持部51,安装成使上臂保持部52上下转动。
所述转动支点54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上臂保持部52侧,在能够调整所述前臂保持部51和所述上臂保持部52的位置的位置上设置转动支点54。
根据上述结构,上臂保持部52能够通过铰链53进行左右方向的转动,通过转动支点54进行上下方向的转动,因而即使被施疗者将上肢放置在扶手部5上也能够舒适地就座。
另外,所述铰链53具有弹簧55,向成为中立角度施力。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恢复到中立角度,以免所述前臂保持部51和上臂保持部52保持弯曲状态,因此,能够消除例如进行下次按摩时,先将前臂保持部51和上臂保持部52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后再进行按摩的麻烦。
图8a、图8b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10的第一按摩单元9和第二按摩单元120,其中,图8a图示了第一按摩单元9,图8b图示了第二按摩单元120。
图9a、图9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9的施疗部件90,其中,图9a表示施疗部件90的第一施疗部91,图9b表示第二施疗部92。
图10a、图10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9,其中,图10a是从侧面目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9的图,图10b是俯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9的图。
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具有:通过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夹压被施疗者的身体的施疗部件90、保持所述施疗部件90的驱动轴93、驱动所述驱动轴93而使所述施疗部件90摆动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所述驱动轴93沿被施疗者的身体的长边方向配置。
下面,对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进行具体说明。第一按摩单元9具有第一基部95、设置于所述第一基部95的用于支承驱动轴93的第一支架96、所述施疗部件90、设置保持所述施疗部件90的驱动轴93、驱动所述驱动轴93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将来自所述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的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轴93的驱动传递机构97。
而且,在第一基部95上设置有多个具有球面座的保持部98,该球面座用于将后述摆动限制部件110设置在第一基部95上,而且所述保持部98在对角上各配置有一对(图10b参照)。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所述驱动轴93的驱动,所述施疗部件90相对于被施疗者的施疗部,能够以靠近/离开的方式进行抓握动作,通过所述施疗部件90向驱动轴93的长边方向进行摆动而进行揉捏动作。而且,由于能够同时进行抓握动作和揉捏动作,从而能够进行抓握揉捏动作。
所述施疗部件90的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分别具有按压被施疗者的施疗体99和施疗体保持部件100。
所述施疗体99形成为具有凹凸的板状的空洞体,并且通过与被施疗者的身体接触而变形。
而且,就凹凸的部分而言,其强度加强,能够给被施疗者以适度的刺激。
另外,所述施疗体99为了能够安装在所述施疗体保持部件100上而具有安装突起101,所述施疗体保持部件100具有插入安装突起101的孔102(参见图10)。所述安装突起101的前端部细、中间粗、根部细,形成为插入到施疗体保持部件100的孔102时防止施疗体99脱落。
而且,施疗体99不限于具有凹凸的板状的空洞体,作为其他施疗体99也可以在施疗体保持部100上设置后述气囊220。此时,通过电磁阀36或气管从座部3的泵基座向后述气囊220给排气,从而能够对被施疗者的上肢进行施疗。
另外,通过调整气囊220的膨胀量,能够改变按压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的压力,从而能够进行强弱调整。
所述施疗体保持部件100呈“く”字状,其一端为与所述驱动轴93连接的驱动轴连接端103,另一端为设置有用于插入施疗体99的安装突起101的孔102且具有该孔102的施疗体安装端104。
另外,施疗体安装端104与被施疗者的施疗部对置设置。
而且,驱动轴连接端103与安装部件105连接,驱动轴连接端103与所述安装部件105一同安装在驱动轴93上。
通过该安装部件105,所述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分别安装在驱动轴93上。
所述安装部件105具有轴承部106和设置施疗体保持部件100的设置面107,所述设置面107是将施疗体保持部件100的驱动轴连接端103偏角设置的偏角部108,具有相对于所述驱动轴93进行偏心的偏心部109和限制施疗体保持部件100的摆动动作的摆动限制部件110。
而且,所述安装部件105具有保持摆动限制部件110的球面座111,所述摆动限制部件110的两端成为球状部112、中间轴113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棒状。
所述摆动限制部件110中,将一方的球状部112设置于安装部件105的球面座111上,另一方的球状部112设置于所述第一基部95的保持部98上。
而且,通过所述安装部件105的偏角部108,能够使施疗体保持部件100在驱动轴93的长边方向上摆动,施疗体保持部件100以在长边方向上画弧的方式摆动。
通过该动作,在按压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的同时进行摆动,所以能够进行揉捏动作。
而且,通过所述偏角部108的偏角量,能够决定使施疗体保持部件100在驱动轴93的长边方向上摆动的范围。
通过改变所述偏角量,能够扩大或缩小施疗体保持部件100的摆动范围。
而且,通过所述安装部件105的偏心部109,施疗体保持部件100能够朝向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进行靠近/离开,通过该动作,能够实现按压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的动作。
另外,所述靠近/离开动作并不是仅靠安装部件105的偏心部109进行的,还能够借助所述轴承部106和摆动限制部件110实现所述靠近/离开动作。
所述轴承部106和摆动限制部件110防止安装部件105与驱动轴93一同旋转。
而且,通过改变该摆动限制部件110的中间轴113的规定长度,能够改变第一施疗部91的角度从而改变施疗范围。
所述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隔着规定距离对置配置,所述第一施疗部91的施疗体99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施疗部92的施疗体99靠上侧,所述第二施疗部92的施疗体99配置在比所述第一施疗部91的施疗体99靠下侧。
第一施疗部91的施疗体保持部件100和第二施疗部92的施疗体保持部件100设置成具有空间部114,以便在所述施疗体保持部件100彼此之间能够保持被施疗者的施疗部,所述对置的第一施疗部91的施疗体保持部件100和第二施疗部92的施疗体保持部件10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和相互离开的方向摆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所述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隔着规定距离对置,所以能够保持被施疗者的施疗部,而且,由于所述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和相互离开的方向摆动,所以能够对被施疗者进行抓握揉捏动作。
而且,第一施疗部91安装于第一安装部件105A上,第二施疗部92安装于第二安装部件105B上。
而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件105A和第二安装部件105B隔着规定距离设置于驱动轴93上,所述第一安装部件105A的球面座11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件105B的球面座111隔着所述驱动轴93设置于对角上。
另外,所述第一安装部件105A的摆动限制部件11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件105A的球面座111与所述第一基部95的保持部98,所述第二安装部件105B的摆动限制部件110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件105B的球面座111与所述第一基部95的保持部98,所述第一安装部件105A的摆动限制部件110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件105B的摆动限制部件110隔着所述驱动轴93设置于对角上。
根据上述结构,当所述第一施疗部91的摆动动作从上方向下方动作时,所述第二施疗部92的摆动动作则从下方向上方动作,从而能够进行相互靠近、相互离开的动作。
而且,所述第一施疗部91偏角设置于第一安装部件105A的偏角部108,第二施疗部92利用第二安装部件105B的偏角部108而被偏角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件105A和第二安装部件105B的偏角部108的角度相同,相位相同。
通过该偏角部108,所述第一施疗部91和所述第二施疗部92能够在驱动轴93的长边方向上摆动,由于所述第一施疗部91和所述第二施疗部92的安装角度相同,所以所述第一施疗部91和所述第二施疗部92能够在相同方向上动作。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以在驱动轴93的长边方向上画弧的方式动作,能够使所述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在驱动轴93的长边方向上摆动。
当如此使所述第一施疗部件91的摆动动作从上方向下方动作时,所述第二施疗部件92的摆动动作从下方向上方动作而实现的上述相互接近、相互离开的动作与所述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在驱动轴93的长边方向上摆动的动作组合,能够进行抓握揉捏动作。
而且,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所述驱动轴93设置多个所述施疗部件90。
此时,在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设置的所述驱动轴93上设置有多个施疗部件90,并且具有驱动所述驱动轴93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和从所述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机构97。
具体而言,从被施疗者的指尖部到前臂为止设置驱动轴93,在指尖部设置施疗部件90,而且在前臂部的手腕侧设置一个施疗部件90。
另外,由于指尖部、手腕、前臂粗细分别不同,所以可以将所述施疗部件90设定为适应各部位。
可以通过调整偏心部109来实现适应各部位的设定。
例如,在指尖部或手腕等较细的部分,将偏心量设定为较大,在前臂部等较粗的部分,将偏心量设定为较小,从而能够适应身体的粗的部分和细的部分。
如上所述,由于所述驱动轴93沿着被施疗者身体的长边方向,所以能够安装多个施疗部件90,从而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身体的多个部位同时进行施疗。
而且,由于通过一个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使安装在同一轴上的多个施疗部件90动作,因而无需设置多个驱动轴93、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由于占用较大空间的驱动轴93和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只需要一个,所以也能够设置于扶手部5等设置部位较小的地方。
另外,例子中是以扶手部5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设置于踏脚4上对腿部和大腿部等进行施疗。
图11表示所述按摩机10的第一按摩单元9和第二按摩单元120,是表示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和第二按摩单元120通过第一连接部件130连接后的状态的图。
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通过第一连接部件130与第二按摩单元120连接,所述第二按摩单元120具有:由第一从动施疗部122和第二从动施疗部123夹压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从动施疗部件121、和保持所述从动施疗部件121的从动轴124,所述从动轴124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并通过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进行驱动。
根据上述结构,将第二按摩单元120连接于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能够进行更大范围的施疗。而且,由于第二按摩单元120通过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进行施疗动作,所以能够使用一个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驱动施疗部件90和从动施疗部件121。
另外,由于所述从动轴124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所以与设置于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的施疗部件90同样,可以在所述从动轴124上安装多个从动施疗部件121,从而能够对身体的多个部位同时进行施疗。
而且,由于通过第一按摩单元9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使安装于同一轴上的多个从动施疗部件121动作,所以无需安装多个驱动轴93、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占用较大空间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或驱动轴93只需要一个,所以也能够设置在扶手部等设置部位较小的地方。
下面,对所述第二按摩单元120的从动施疗部件121进行说明。所述第二按摩单元120的从动施疗部件121与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的施疗部件90结构相同,所以省略与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的施疗部件90重复的说明,只对必要的部分进行说明。
所述第二按摩单元120具有:设置保持所述从动施疗部件121的从动轴124、设置于第二基部125的用于支承从动轴124的第二支架126、用于与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件130。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和所述第二按摩单元120能够连接。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10的第一连接部件130的图,图13a、图13b是表示第一连接部件130的第一连接部131的图,其中,图13a是第一连接部131的侧视图,图13b是第一连接部131的立体图。
而且,图14a、图14b是表示第一连接部件130的第二连接部132的图,其中,图14a是第二连接部132的侧视图,图14b为第二连接部132的立体图。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30可以分别由第一按摩单元9和第二按摩单元120具有,只要第一按摩单元9和第二按摩单元120能够连接即可。
另外,在实施例中,连接有第一按摩单元9和两个第二按摩单元120,但是,还可以追加第二按摩单元120,且能够由第一按摩单元9驱动多个第二按摩单元120。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30是灵活调整第一按摩单元9和第二按摩单元120的连接部分的角度,并且顺畅地传递所述第一按摩单元9的驱动力的等速联轴器(joint)。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30具有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
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呈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驱动轴93连接的驱动轴连接部133和连接保持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连接保持部134,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外周上具有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贯通孔138和固定部件136。
所述固定部件136为固定销137,其从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外周的贯通孔138将所述驱动轴93固定于驱动轴连接部133,将后述第二连接部132的球窝接头140固定于所述连接保持部134。
而且,连接保持部134呈凹状,在内部保持后述第二连接部132的球窝接头140。
所述第二连接部132也与第一连接部131同样呈圆筒形状,具有圆筒部139、球窝接头140、连接所述圆筒部139和所述球窝接头140的中间部141。
所述圆筒部139具有与从动轴124连接的从动轴连接部142,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外周具有贯通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贯通孔138和固定部件136。
所述固定部件136为所述固定销137,从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外周上的贯通孔138,将从动轴124固定在从动轴连接部142上。
而且,所述中间部141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部132所具有的圆筒部139的外径。
另外,球窝接头140具有狭缝部143、以贯通所述狭缝部143的方式设置的嵌合孔144、设置在所述狭缝部143的嵌合孔144的固定销保持部145。
所述固定销保持部145具有插入并保持固定销137的插入孔146,并能够转动地保持于所述固定销保持部145和所述嵌合孔144。
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连接保持部134和第二连接部132的球窝接头140来进行。
而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连接保持部134呈凹状,其内径为能够插入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球窝接头140的大小。
另外,在第一连接部131的连接保持部134的外周上,也设置有贯通孔138,所述贯通孔138与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球窝接头140上设置的狭缝部143内部的固定销保持部145的插入孔146连通,在所述贯通孔138和所述插入孔146连通的状态下,通过固定销137连接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
根据上述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2能够以所述固定销137为中心转动,所述固定销137在第二连接部132的球窝接头140的狭缝部143内转动,因此,即使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31弯曲连接,也能够将所述驱动轴93的旋转动作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向从动轴124传递。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即使根据被施疗者的关节部的弯曲设置第一按摩单元9和第二按摩单元120,也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件130进行有效的按摩。
如此,能够根据被施疗者的肘的弯曲来设置第一按摩单元9和第二按摩单元120,并能够弯曲,因此,与以往的固定在扶手部上的按摩机相比,不会令人感到不适,能够根据肘的弯曲而进行有效地按摩。
如上所示,即使具有关节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按摩。
而且,扶手部5的铰链53能够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转动,并根据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30的弯曲而转动,因而不会阻碍第一连接部件130的弯曲。
图15是表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30的其他实施例的图,图15a是表示第一连接部件130未弯曲的状态的图,图15b是表示第一连接部件130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5所示的第一连接部件130具有挠性轴148、与驱动轴93连接的第一连接端部149、与从动轴124连接的第二连接端部150,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30能够连接驱动轴93和从动轴124。
所述第一连接端部149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150分别具有保持孔151,驱动轴93保持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149的保持孔151,从动轴124保持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150的保持孔151。而且,所述驱动轴93和所述从动轴124分别通过固定部件(图中未示出)固定于所述保持孔151。
所述固定部件(图中未示出)为所述固定销137,从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149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150的外周部的贯通孔138固定所述驱动轴93和所述从动轴124。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挠性轴148能够按照被施疗者的关节部的弯曲而弯曲,从而进行按摩。
图16~图23所示的按摩机是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10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6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10的其他实施方式,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按摩单元160的图。
图17是从另一角度目视图16的第一按摩单元160的图。而且,除了第一支架96外,可以确认内部结构。
另外,对与图1~图15所示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16所示第一按摩单元160具有:通过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夹压被施疗者身体的施疗部件90、保持所述施疗部件90的驱动轴93、敲打驱动轴200、驱动所述驱动轴93以及敲打驱动轴200以使所述施疗部件90摆动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所述驱动轴93以及敲打驱动轴200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
而且,所述施疗部件90、驱动轴93、敲打驱动轴200、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配置在所述第一基部95。
另外,驱动源94与驱动传递机构97连接,驱动力通过驱动传递结构97传递到所述驱动轴93、所述敲打驱动轴200,从而能够使所述施疗部件90进行按摩动作。
在所述驱动轴93安装有利用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进行夹压的施疗部件90、从所述驱动源94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机构97、设置于驱动轴93端部的第一支架96。
而且,施疗部件90通过安装部件105(105A)安装在驱动轴93。
此外,在所述驱动轴93上设置有梯形形状的偏角部108,在所述偏角部108的端部可以分别安装安装部件105(105A)。
由于所述安装部件105(105A)通过偏角部108倾斜固定,因而所述施疗部件90也倾斜固定。
由此,在偏角部108的一端固定有安装部件105(105A)上固定的第一施疗部91,另一端固定有安装部件105(105A)上固定的第二施疗部92。
而且,设置在偏角部108的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以不同相位固定。具体而言,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设置成相位相差180°。
此外,通过摆动限制部件110限制施疗部件90跟着所述驱动轴93的旋转进行共转。
图16所示的摆动限制部件110具有能够设置在安装部件105(105A)的球面座111的具有球状部分的杆部202、安装于保持部98的安装部203。
所述杆部202的一端呈球状,另一端设置成相对于安装部203能够摆动。
而且,安装部203设置成相对于保持部98能够摆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摆动限制部件110能够防止施疗部件90共转,并且能够以不阻碍施疗部件90的摆动的方式保持在驱动轴93。
而且,所述第一按摩单元160具有敲打驱动轴200,所述敲打驱动轴200与所述驱动轴93同样配置在被施疗者的长边方向上。
在所述敲打驱动轴200的轴上设置有敲打连杆204、驱动传递机构97。
所述敲打驱动轴200具有敲打连杆204的固定部205,所述固定部205在从敲打驱动轴200的轴心偏心的位置上能够固定敲打连杆204。
而且,也可以对敲打驱动轴200进行偏心加工。如上所述,通过在偏心位置上固定或者进行偏心加工,敲打驱动轴200变成曲柄形状,能够进行敲打动作。
所述敲打连杆204具有用于向敲打驱动轴200固定的固定部件206、从所述敲打驱动轴200向施疗部件90传递敲打动作的杆部202,所述固定部件206具有轴承部106、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杆部202的杆保持部207,轴承部106与所述敲打驱动轴200的固定部205一致,所述杆保持部207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杆部202,以便追踪敲打动作。
而且,所述杆部202的一端呈球状,另一端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于杆保持部207。所述杆部202的球状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105(105A)的球面座111。
另外,施疗部件90的第一施疗部91设置在比第二施疗部92靠上方位置,所述敲打连杆204设置在第一施疗部91的所述安装部件105(105A)。
在该状态下,如果驱动敲打驱动轴200,第一施疗部91就会进行敲打施疗动作。而且,由于第二施疗部92没有与敲打驱动轴200连接,因而能够稳定地保持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
由于敲打动作是以位于第二施疗部92上方的第一施疗部91相对于第二施疗部92进行靠近/离开动作的方式进行的,因而相对于载置在第二施疗部92的被施疗部从上方大致垂直地进行动作。因此,如果将第二施疗部92也连接在敲打驱动轴200,则无法稳定地支承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无法进行舒适的敲打按摩。
因此,通过仅将第一施疗部91连接于敲打驱动轴200,可以对被施疗部进行舒适的敲打按摩。
图18是使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第一按摩单元160的所述驱动传递机构97露出的图。图18a以及18b是分别表示不同角度上的所述驱动传递机构97的图。
驱动传递机构97向所述驱动轴93和所述敲打驱动轴200传递驱动力。在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的马达的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208,其与向第四齿轮211传递驱动力的第二齿轮209和向第五齿轮212传递驱动力的第三齿轮210啮合,第四齿轮211将从第二齿轮209传递过来的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轴93,第三齿轮210与第五齿轮212啮合,第五齿轮212向所述敲打驱动轴200传递驱动力。
所述第一齿轮208为蜗轮,所述第二齿轮209为组合齿轮,组合有斜齿轮和蜗轮。第二齿轮209的斜齿轮与第一齿轮208即蜗轮啮合。第三齿轮210也是组合齿轮,组合有小斜齿轮和大斜齿轮。第三齿轮210的小斜齿轮与第一齿轮208即蜗轮啮合。
第四齿轮211为斜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209的蜗轮啮合,向驱动轴93传递驱动力。
第五齿轮212为斜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210的大斜齿轮啮合,向敲打驱动轴200传递驱动力。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从一个驱动源的轴获得两个不同的减速比。
而且,在敲打驱动轴200也设置有单向离合器214,通过其正转/反转可以在无敲打动作和有敲打动作之间进行切换。
通过该单向离合器214,可以在同时进行揉捏敲打动作和只进行揉捏动作之间进行切换,能够增加施疗动作的变化种类。
图19a、b是将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第一按摩单元160分解,拆除马达罩218使传感器219露出的图。图19a以及19b是分别表示不同角度上的所述传感器219的图。
按摩机用马达94通过传感器219可以检测转速和旋转方向。按摩机用马达94转速的检测通过霍尔集成电路215来进行。在按摩机用马达94的一侧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齿轮208,另一侧轴上设置有磁支座216和设置在磁支座216的磁体217。
而且,在按摩机用马达94的另一侧轴侧设置有马达罩218(参照图16),在马达罩218的内部设置有霍尔集成电路215,用于检测所述马达94的轴的转动。
另外,在马达94的轴的外周并排设置有两个霍尔集成电路215。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检测旋转方向。通过在马达94的轴的外周设置两个霍尔集成电路215,观察是由所设置的霍尔集成电路中的哪个来检测的,从而能够知道是正转还是反转。
如此,通过霍尔集成电路215能够检测马达94的转速和旋转方向。
而且,还设置有检测驱动轴93的旋转的传感器219。
所述驱动轴93的旋转也由霍尔集成电路215来进行检测。在所述驱动轴93上,在所述驱动轴93的中途部设置有磁支座216和磁体217,所述马达罩218的端部延伸到驱动轴93,而在所述马达罩218的内部设置有霍尔集成电路215、磁支座216和磁体217。伴随所述驱动轴93的旋转,磁体217旋转,由霍尔集成电路215检测磁体217的旋转。
设置在所述驱动轴93的外周的霍尔集成电路215决定设置在驱动轴93的施疗部件90的停止位置。
当施疗部件90在所述停止位置上完成施疗动作时,施疗部件90的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成为离开规定距离的状态,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维持离开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载置于施疗部件90的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位能够轻松通过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之间,从而能够容易取出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位。
而且,图20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按摩单元160,且表示具备有所述敲打驱动轴200的第一按摩单元160的图,设置有多个施疗部件90。
图20所示的第一按摩单元9中,所述驱动轴93和所述敲打驱动轴200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延伸,因而在所述驱动轴93上能够设置多个施疗部件90,在所述敲打驱动轴200上能够设置多个敲打连杆204。
根据上述机构,所述施疗部件90除了揉捏动作、揉搓动作之外,还可以进行敲打动作。
而且,敲打连杆204由于安装在第一施疗部件91上,因而只要是第一施疗部件91的数目即可。
另外,施疗部件90可以设置成对手部和前臂进行施疗或者对前臂的手腕和肘侧进行施疗。如此,能够将施疗部件90设置在任意位置而进行按摩。
而且,这些不只限于臂部,只要是脚部或者腿部、小腿部等能够夹压的位置均可设置。
所述施疗部件90还可以进行如下动作,在一方施疗部件90靠近时,使另一方施疗部件90离开。
所述一方施疗部件90的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的安装相位安装成相差180°,另一方施疗部件90的第一施疗部91和第二施疗部92的安装相位也安装成相差180°。而且,所述一方施疗部件90和另一方施疗部件90的安装相位相差180°,因而可以实现一方施疗部件90靠近时,使另一方施疗部件90离开的动作。
而且,设置在所述马达94的轴的外周上的霍尔集成电路215通过检测所述马达94的轴的转速能够调整设置在所述驱动轴93的施疗部件90的靠近/离开程度。
通过控制所述施疗部件90的靠近/离开程度,可以进行强弱调整,从而能够调整以何种程度的力来夹持被施疗者的臂部等。
如上所述,通过所述霍尔集成电路215,能够决定移动开始位置以及停止位置,并且在按摩结束时能够控制避免施疗部件90以夹持被施疗者的臂部的状态停止。
而且,第一施疗部91以及第二施疗部92由弯曲的板状部件形成,所述板状部件具有能够支承被施疗部的支承部220,所述支承部220弯曲成凹状。
而且,优选在第一施疗部91以及第二施疗部92上设置有气囊221,使其对应于施疗动作能够膨胀/收缩。
例如,利用施疗部件90开始进行施疗并且驱动所述气囊221使气囊221在施疗动作中膨胀/收缩。
而且,当施疗结束时,停止所述气囊221的驱动,使气囊221收缩。
在此,所述气囊221在施疗时膨胀,非施疗时收缩。
通过进行上述动作,使所述气囊221在施疗时膨胀,从而能够进一步夹压被施疗部,且在非施疗时使其收缩,因而容易从施疗部取出上肢。
图21、图22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和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按摩单元的其他实施方式连接的图。对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按摩单元170的说明中,与已说明的第二按摩单元120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第一按摩单元160和第二按摩单元170通过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130、第二连接部件180)连接。
图21、图22所示的所述第二按摩单元170设置有敲打从动轴222,敲打从动轴222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而且,所述敲打从动轴222通过所述第一按摩单元160的驱动源94进行驱动。
由于所述敲打从动轴222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因而与设置在第一按摩单元160的敲打驱动轴200同样,能够设置多个所述敲打连杆204。
而且,设置在敲打从动轴222上的敲打连杆204与所述从动施疗部件121的第一从动施疗部122连接。此外,第一从动施疗部122位于第二从动施疗部123的上方位置。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载置并支承于第二从动施疗部123,并由第一从动施疗部122进行敲打动作。
而且,由于第二从动施疗部123不进行敲打动作,因而能够稳固地保持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
另外,由于所述第一按摩单元160和第二按摩单元170通过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130、第二连接部件180)连接,因而能够对更大的范围进行施疗。
而且,由于第二按摩单元170通过所述第一按摩单元160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进行施疗动作,因而能够通过一个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使施疗部件90和从动施疗部件121运动。
因此,除了揉捏动作、揉搓动作以外,在第二按摩单元170也能够进行敲打动作。
如上所述,所述第一按摩单元160通过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130、第二连接部件180)与第二按摩单元170连接,所述第二按摩单元170具有:利用第一从动施疗部122和第二从动施疗部123夹压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从动施疗部件121、保持所述从动施疗部件121的从动轴124,所述从动轴124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所述敲打从动轴222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按摩单元160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进行驱动。
因此,将第二按摩单元170连接于所述第一按摩单元160,能够对更大的范围进行施疗。而且,第二按摩单元170通过所述第一按摩单元160的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进行施疗动作,因而能够用一个驱动源(按摩机用马达)94来使施疗部件90和从动施疗部件121运动。
如图22所示,所述从动施疗部件121的第一从动施疗部122以及第二从动施疗部123分别具有施疗体99,所述施疗体99由气囊221构成。
所述第一从动施疗部122以及第二从动施疗部123与所述第一施疗部91以及所述第二施疗部92同样也具有气囊221。
所述气囊221能够根据施疗动作进行膨胀/收缩。
例如,在从动施疗部件121开始施疗的同时驱动所述气囊221,使气囊221在施疗动作中进行膨胀/收缩。
而且,在结束施疗时,停止所述气囊221的驱动,使气囊221收缩。
即,所述气囊221在施疗时膨胀,非施疗时收缩。
通过进行上述动作,进行施疗时使所述气囊221膨胀,从而能够进一步夹压被施疗部位,而在非施疗时则使其收缩,从而容易从从动施疗部件121取出上肢。
图23a、23b是表示第二连接部件180的图。图23a表示第一连接部件131和第二连接部件132,图23b是第一连接部件131的连接保持部134内部的示意图。
第二按摩单元170的所述敲打从动轴22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80与第一按摩单元160的敲打驱动轴200连接。如果设置多个图12~14所示的第一连接部件130,存在需要根据关节的弯曲来改变角度的问题。
在此,以将第一按摩单元160设置在椅子型按摩装置1的扶手部5的侧壁,将所述第二按摩单元170设置于被施疗者的上臂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此时,连接部件会根据被施疗者的肘部分的角度弯曲,而连接所述驱动轴93和所述从动轴124的第一连接部件130、和连接所述敲打驱动轴200和所述敲打从动轴222的第二连接部件180进行不同的弯曲动作。
为了适应被施疗者肘部的角度,连接所述驱动轴93和所述从动轴124的第一连接部件130作为中心而进行弯曲。由于连接所述敲打驱动轴200和敲打从动轴222的第二连接部件180比连接所述驱动轴93和所述从动轴124的第一连接部件130更位于外周位置,因而所述敲打驱动轴200和敲打从动轴222一边分开一边弯曲。
因此,所述敲打驱动轴200和敲打从动轴222在图12~14所示的第一连接部件130解除连接,无法将驱动力传递给敲打从动轴222。
如同上述,轴增加,连接部件增加时,可以采用图23所示的第二连接部件180。
图23所示的第二连接部件180为等速联轴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80具有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呈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驱动轴93或者敲打驱动轴200连接的驱动轴连接部133和连接保持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连接保持部134,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外周具有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贯通孔138和固定部件137(参照图12)。
所述固定部件是固定销137,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外周上的贯通孔138将所述驱动轴93或者敲打驱动轴200固定在驱动轴连接部133,将后述第二连接部132的球窝接头140固定在所述连接保持部134。
而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连接保持部134上的贯通孔138在所述驱动轴93或者敲打驱动轴200的长边方向上形成为长孔。而且,连接保持部134呈凹状,在内部保持后述第二连接部132的球窝接头140,所述凹状部分以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球窝接头140可以滑动而移动的方式而较长地设置在所述驱动轴93或者敲打驱动轴200的长边方向上。
所述第二连接部132也与第一连接部131同样呈圆筒形状,具有圆筒部139、球窝接头140、连接所述圆筒部139和所述球窝接头140的中间部141。
所述圆筒部139具有与从动轴124或者敲打从动轴222连接的从动连接部142,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外周具有贯通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贯通孔138和固定部件136。
所述固定部件136是所述固定销137,从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32外周的贯通孔138将从动轴124固定于从动轴连接部142。
而且,所述中间部141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部132所具有的的圆筒部139的外径。
另外,球窝接头140具有狭缝部143、以贯通所述狭缝部143的方式设置的嵌合孔144、和设置在所述狭缝部143的嵌合孔144中的固定销保持部145。
所述固定销保持部145具有插入并保持固定销137的插入孔146,从而可以转动地保持于所述固定销保持部145和所述嵌合孔144。
如此,通过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贯通孔138形成为长孔,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球窝接头140可以在所述连接保持部134的凹状部分滑动,从而在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的角度发生变化时,即使所述敲打驱动轴200和敲打从动轴222的距离关系发生变化,也能够使所述球窝接头140在连接保持部134内进行滑动、弯曲。
如此,通过以可以滑动的方式形成连接保持部134的凹状部分,可以根据被施疗者的施疗部位的角度变化而向轴方向滑动,从而能够适应角度的变化。

Claims (17)

1.一种按摩机,其具有按摩被施疗者的身体的第一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摩单元具有:
施疗部件,其通过第一施疗部和第二施疗部夹压被施疗者的身体;
驱动轴,其保持所述施疗部件;
驱动源,其驱动所述驱动轴使所述施疗部件摆动,
所述驱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的长边方向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施疗部和第二施疗部隔着规定距离对置,且以靠近/离开的方式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施疗部和第二施疗部在所述驱动轴的长边方向上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施疗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摩单元还具备敲打驱动轴,
所述敲打驱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敲打驱动轴通过所述驱动源进行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施疗部位于第二施疗部的上方,
所述敲打驱动轴具有敲打连杆,
所述敲打连杆与所述第一施疗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身体长边方向上的驱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施疗部件,
当一方施疗部件靠近时,另一方施疗部件则离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施疗部以及第二施疗部分别具有施疗体,
所述施疗体由气囊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在施疗时膨胀、非施疗时收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按摩单元的第二按摩单元,
所述第二按摩单元包括:
从动施疗部件,其通过第一从动施疗部和第二从动施疗部来夹压被施疗者的身体;
从动轴,其保持所述从动施疗部件,
所述从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且通过所述第一按摩单元的驱动源进行驱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摩单元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二按摩单元的从动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成弯曲自如,并且配置成按照被施疗者的身体的弯曲而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所述从动施疗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按摩单元还具备敲打从动轴,
所述敲打从动轴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长边方向配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按摩单元的驱动源进行驱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从动施疗部位于第二从动施疗部的上方,
所述敲打从动轴具有敲打连杆,
所述敲打连杆与所述第一从动施疗部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从动施疗部以及第二从动施疗部分别具有施疗体,
所述施疗体由气囊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摩单元的敲打驱动轴和所述第二按摩单元的敲打从动轴通过第二连接部件连接成弯曲自如,且并且配置成按照被施疗者的身体的弯曲而沿着被施疗者的身体。
CN 201320338782 2012-06-15 2013-06-13 按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548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6240 2012-06-15
JP2012136240 2012-06-15
JP2012285645A JP6100521B2 (ja) 2012-06-15 2012-12-27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2-285645 2012-1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54860U true CN203354860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80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33878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54860U (zh) 2012-06-15 2013-06-13 按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54860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2819A (zh) * 2015-11-25 2016-02-24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器及其按摩组件
CN108024902A (zh) * 2016-08-23 2018-05-11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CN109363909A (zh) * 2018-10-23 2019-02-22 深圳市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按摩机芯和按摩椅
EP3520763A1 (en) * 2018-01-31 2019-08-07 Family Inada Co., Ltd. Treatment unit and massage machine
CN110742786A (zh) * 2018-07-23 2020-02-04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施疗单元及使用了该施疗单元的按摩机
CN111067769A (zh) * 2018-10-18 2020-04-28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机
CN113908035A (zh) * 2017-06-02 2022-01-11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机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2819A (zh) * 2015-11-25 2016-02-24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器及其按摩组件
CN108024902A (zh) * 2016-08-23 2018-05-11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CN108024902B (zh) * 2016-08-23 2021-08-31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CN113908035A (zh) * 2017-06-02 2022-01-11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机
CN113908035B (zh) * 2017-06-02 2024-03-22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机
EP3520763A1 (en) * 2018-01-31 2019-08-07 Family Inada Co., Ltd. Treatment unit and massage machine
US11865060B2 (en) 2018-01-31 2024-01-09 Family Inada Co., Ltd. Treatment unit and massage machine
CN110742786A (zh) * 2018-07-23 2020-02-04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施疗单元及使用了该施疗单元的按摩机
CN111067769A (zh) * 2018-10-18 2020-04-28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机
CN111067769B (zh) * 2018-10-18 2023-09-29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机
CN109363909A (zh) * 2018-10-23 2019-02-22 深圳市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按摩机芯和按摩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54860U (zh) 按摩机
CN202446452U (zh) 按摩机
JP505315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構
US20170258673A1 (en) Massage machine
CN204379719U (zh) 按摩机
KR20160016822A (ko) 마사지 의자의 구동 방법
KR20190025012A (ko) 마사지기
US108498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ody stretching by massage chair
JP2019122881A (ja) マッサージ機
TW201700084A (zh) 按摩椅和其驅動方法
CN203663046U (zh) 按摩单元、按摩机构及具备该按摩机构的按摩机
JP6401467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610052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7289445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3248144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04414835B (zh) 按摩机
CN110063879A (zh) 按摩机
JP5847613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6289074B2 (ja)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
JP6445835B2 (ja)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及びマッサージ機
JP2018029742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04414837A (zh) 按摩机
JP646307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202637400U (zh) 按摩机
JP2019048215A (ja) マッサージ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