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26318U - 传输线 - Google Patents

传输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26318U
CN203326318U CN2013201878048U CN201320187804U CN203326318U CN 203326318 U CN203326318 U CN 203326318U CN 2013201878048 U CN2013201878048 U CN 2013201878048U CN 201320187804 U CN201320187804 U CN 201320187804U CN 203326318 U CN203326318 U CN 203326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wire
terminal
connector
transmiss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878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伟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S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TES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S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TES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1878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26318U/zh
Priority to US13/930,972 priority patent/US2014030780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26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263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28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currents induced in cable sheathing or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0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between fixed stations via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传输线一端连接器的一差分端子对接收的差分信号通过一阻抗元件的处理,转换成在对应的一导线上的单端信号传输,后相应通过一转换模组还原成差分信号,且该差分信号自传输线另一端连接器的一差分端子对输出,在传输线中无需用两条等长的导线来实现差分传输,且由现有技术中一个差分信号必须要两条导线来传输,减少为一条即可传输,导线的总宽幅可以大幅度降低,使整体较柔软,易于让使用者依使用需求来弯曲塑型以及收线,同时可降低制造商的导线材料成本。

Description

传输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输线,尤指一种可实现高速传输且成本较低的传输线。
【背景技术】
电子器件之间传输数据的量急剧增加,诸如高清晰度视频之类的应用需要以非常高的数据速率传输。
现有的一种传输线可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该传输线具有二连接器,每一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固持于连接器的一端与一电路板,每一电路板上设有一控制芯片,多个端子导接于电路板一端的两侧面,多个端子中设有多个差分端子对,而二连接器的另一端均通过一线缆电性连接,线缆设有用以传输高频信号的多个双绞线导接二连接器的电路板,双绞线均用以传输高频差分信号,其中一连接器的每一差分端子对接收差分信号经过其控制芯片,该差分信号经过一双绞线传输至另一连接器的控制芯片,并最终自该端的一差分端子对输出。
如上结构中,由于每个双绞线中传输的高频信号振幅相等、相位相反,因此在每个双绞线上的两根线上的等长要求严格,每一双绞线的两根线之间的长度差异量必须在0.0025内,即在2000mm长的传输线,每个双绞线的两根线之间差5mm就不可用,使得生产这种传输模组的工艺要求严格、成本相应较高,且由于每一差分信号均需要两根线组成的双绞线传输,整体线缆的宽幅较大,使线缆的柔性不好,从而不方便线缆的弯曲塑性和收线。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传输线,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高速传输、成本较低且弯曲塑性较好的传输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以对接差分信号源的传输线,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具有一阻抗元件,一第一差分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一第二连接器,具有一转换模组,一第二差分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一导线,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接收差分信号且相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二线路,其中一所述线路的终端连接所述阻抗元件,另一所述线路的终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用以传输单端信号至所述转换模组,该单端信号由所述转换模组还原为差分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与用以传输单端信号的一电子线路的高频阻抗相等。
进一步,所述阻抗元件为一终端电阻且接地,可以将所述二线路中的一条上的能量消耗掉,转换成一条上的单端传输,所述阻抗元件接地设置,可避免对其相应端的信号产生干扰。
进一步,传输单端信号的所述电子线路只为所述导线。
进一步,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与所述导线导接于一第一电路板,传输单端信号的所述电子线路包括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导线,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导线三者的高频阻抗相等,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损耗较小。
进一步,所述转换模组具有一辨识元件,单端信号经所述辨识元件的分辨与所述转换模组的处理还原成差分信号。
进一步,所述导线为同轴线,使得高频信号在所述导线中的传输可以避免干扰现象的产生。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电路板,所述导线两端的屏蔽层分别导接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屏蔽焊垫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屏蔽焊垫,避免所述导线中的信号受到干扰。
进一步,所述转换模组具有一放大元件,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接收的差分信号经过所述放大元件的放大处理后导接出所述二线路。
进一步,当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与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均相应增设一个时,所述导线对应增设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进一步具有所述转换模组,所述第二连接器进一步具有所述阻抗元件,与信号自所述第一连接器传输至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传输方式相同,增设的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接收差分信号自所述第二连接器传输至所述第一连接器,并由增设的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输出差分信号。
一种用以对接差分信号源的传输线,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阻抗元件与一第一转换模组,二第一差分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一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阻抗元件与一第二转换模组,二第二差分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一第一导线与一第二导线,其两端均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第一方向上其中一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接收差分信号且相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二第一线路,其中一所述第一线路的终端连接所述第一阻抗元件,另一所述第一线路的终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用以传输单端信号至所述第二转换模组,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与用以传输单端信号的一第一电子线路的高频阻抗相等,该单端信号由所述第二转换模组还原为差分信号输出至其中一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同时,第二方向上另一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接收差分信号且相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二第二线路,其中一所述第二线路的终端连接所述第二阻抗元件,另一所述第二线路的终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用以传输单端信号至所述第一转换模组,该单端信号由所述第一转换模组还原为差分信号输出至另一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且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与用以传输单端信号的一第二电子线路的高频阻抗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一阻抗元件与所述第二阻抗元件均为一终端电阻,并且接地,可以分别将所述二第一线路、所述二第二线路中的一条上的能量消耗掉,转换成一条上的单端传输,接地设置可避免对其相应端的信号产生干扰。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子线路只为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电子线路只为所述第二导线。
进一步,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与所述第一导线导接于一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与所述第二导线导接于一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子线路包括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一导线,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一导线三者的高频阻抗相等,所述第二电子线路包括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二导线,且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二导线三者的高频阻抗相等,使信号分别在所述第一电子线路与所述第二电子线路上传输的过程中损耗较小。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换模组与所述第二转换模组均具有一辨识元件,二方向的单端信号分别经相应的所述辨识元件的分辨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转换模组、所述第二转换模组的处理还原为差分信号。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均为同轴线,使得高频信号在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中的传输可以避免干扰现象的产生。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线缆,所述线缆内具有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线缆外设有一外胶套、一内胶套、以及位于所述外胶套与所述内胶套之间用以屏蔽的一编织层。
进一步,所述线缆具有所述二第一导线、所述二第二导线、二电源线、二接地线以及二低频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与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均分别设有四个。
进一步,所述二第一导线、所述二第二导线、所述二电源线沿所述内胶套的内圆表面分布,所述二接地线与所述二低频线分布于所述内胶套的内圆中部或内圆表面,或两者均分布有,所述内胶套的其它空间填充尼龙线或纤维线或两者均有,该种分布,使整个所述线缆设置紧凑。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电路板,所述二第一导线、所述二第二导线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同一表面并与之导接,以及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同一表面与之导接。
进一步,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持架,所述固持架固持所述二第一导线、所述二第二导线、所述二电源线、所述二接地线以及所述二低频线,且使之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焊垫对应,方便焊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换模组与所述第二转换模组均具有一放大元件,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与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分别接收的差分信号经过所述放大元件的放大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传输线一端连接器的一差分端子对接收的差分信号通过一阻抗元件的处理,转换成在对应的一导线上的单端信号传输,后相应通过一转换模组还原成差分信号,且该差分信号自所述传输线另一端连接器的一差分端子对输出,在所述传输线中无需用两条等长的所述导线来实现差分传输,且由现有技术中一个差分信号必须要两条所述导线来传输,减少为一条即可传输,所述导线的总宽幅可以大幅度降低,使整体较柔软,易于让使用者依使用需求来弯曲塑型以及收线,同时可降低制造商的所述导线材料成本。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输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输线的第一实施例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立体示意图与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端子分布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线缆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传输线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与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6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9为图8第一电路板与其上连接元件立体图与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
传输线          100    第一连接器        1      第一电路板        11
第一导接部      111    第一焊垫          1111   第二导接部        112
第二焊垫        1121   第一线路          113    第一转换模组      12
第一绝缘本体    13     第一端子          14     第一差分端子对    141
第一阻抗元件    15
第二连接器      2      第二电路板        21     第三导接部        211
第三焊垫        2111   第四导接部        212    第四焊垫          2121
第二线路        213    第二转换模组      22     第二绝缘本体      23
第二端子        24     第二差分端子对    241    第二阻抗元件      25
线缆           3     第一导线       31    第二导线       32
电源线         33    接地线         34    低频线         35
尼龙线         36    纤维线         37    外胶套         301
编织层         302   内胶套         303
第一电子线路   101   第二电子线路   102   屏蔽焊垫       103
放大元件       104   辨识元件       105   固持架         106
金属壳体       107   塑胶外壳       1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传输线100,用以在一第一电子装置(未图示)与一第二电子装置(未图示)之间进行数据等的传输,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均为差分信号源,可提供差分信号,所述传输线100包括一线缆3、以及所述线缆3两端分别连接的一第一连接器1与一第二连接器2。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连接器1具有一第一电路板11,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上设置至少一第一转换模组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11只设置一个所述第一转换模组12。所述第一电路板11具有一第一导接部111与一第二导接部112,所述第一导接部111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1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接部112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导接部111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1相对两侧面的多个第一焊垫1111,多个所述第一焊垫1111分布于所述第一导接部111上下两侧的数量相同且上下位置相应对齐。所述第二导接部112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1同一侧面的多个第二焊垫1121。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连接器1具有一第一绝缘本体13以及多个第一端子14,所述第一端子14成两排容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且多个所述第一端子14的焊接部(未图示)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导接部111且与多个所述第一焊垫1111导接。多个所述第一端子14中具有四个第一差分端子对141,其中二个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为差分信号输入端子对,另外二个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为差分信号输出端子对。为差分信号输入的每一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转换模组12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二第一线路113,所述二第一线路113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1,其中一所述第一线路113的终端连接一第一阻抗元件15,且所述第一阻抗元件15为一终端电阻且接地设置。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二连接器2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的结构类似。所述第二连接器2具有一第二电路板21,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设置至少一第二转换模组22,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21只设置一个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所述第二电路板21具有一第三导接部211与一第四导接部212,所述第三导接部211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21的一端,所述第四导接部212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21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导接部212具有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21相对两侧面的多个第四焊垫2121,多个所述第四焊垫2121分布于所述第四导接部212上下两侧的数量相同且上下位置相应对齐。所述第三导接部211具有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21同一侧面的多个第三焊垫2111。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二连接器2具有一第二绝缘本体23以及多个第二端子24,所述第二端子24成两排容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3,且多个所述第二端子24的焊接部(未图示)分别焊接于所述第四导接部212、与多个所述第四焊垫2121导接。同样,多个所述第二端子24具有四个第二差分端子对241,其中二个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为差分信号输入端子对,另外二个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为差分信号输出端子对。为差分信号输入的每一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二第二线路213,其中一所述第二线路213的终端连接一第二阻抗元件25,且所述第二阻抗元件25为一终端电阻且接地设置。
请参阅图3和图5,所述线缆3具有二第一导线31与二第二导线32,所述第一导线31与所述第二导线32均为同轴线,所述第一导线31、所述第二导线32的两端分别导接所述第二焊垫112与所述第三焊垫211。每一所述第一导线31与每一所述第二导线32均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与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在多个所述第二焊垫1121与多个所述第三焊垫2111的一侧均分别设有一屏蔽焊垫103,所述第一导线31、所述第二导线32二者的两端其屏蔽层(未图示)分别与所述屏蔽焊垫103导接。
请参阅图2和图3,在第一方向上,为差分信号输入的每一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接收自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未图示)的差分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一转换模组12,且自所述第一转换模组12相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所述二第一线路113,其中一所述第一线路113的终端连接所述第一阻抗元件15,用以把连接所述第一阻抗元件15的所述第一线路101上的能量消耗,另一所述第一线路113的终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31用以传输单端信号至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且每一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与用以传输单端信号的一第一电子线路101的高频阻抗相等,该单端信号由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还原为差分信号输出至其中一为差分信号输出的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在这里所述第一电子线路101用以传输单端信号,其包括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上的线路、所述第一导线31以及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的线路(即图2或图7中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上的虚线至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的虚线之间的线路),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一导线31、以及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的线路四者的高频阻抗相等,使信号分别所述第一电子线路101上可以顺畅传输以及在传输的过程中信号损耗较小。
同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为差分信号输入的每一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接收自所述第二电子装置(未图示)的差分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且自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相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所述二第二线路213,其中一所述第二线路213的终端连接所述第二阻抗元件25,同样用以把连接所述第二阻抗元件25的所述第二线路102上的能量消耗,另一所述第二线路213的终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线32用以传输单端信号至所述第一转换模组12,该单端信号由所述第一转换模组12还原为差分信号输出至其中一为差分信号输出的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同样每一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与用以传输单端信号的第二电子线路102的高频阻抗相等,同样所述第一电子线路102用以传输单端信号,其包括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上的线路、所述第二导线32以及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的线路(即图2或图7中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的虚线至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上的虚线之间的线路),且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二导线32、以及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上的线路四者的高频阻抗相等,使信号在所述第二电子线路102上可以顺畅传输以及在传输的过程中信号损耗较小。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线路101与所述第二电子线路102可分别只为所述第一导线31、所述第二导线32。
请参阅图2和图3,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单端信号还原成差分信号的原理相同,以第一方向为例,在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所述第一转换模组12与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均具有一放大元件104与一辨识元件105。当单端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时经过所述辨识元件105的分辨,所述辨识元件105给予一零电位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与单端信号一起为二输入端至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单端信号经过所述放大元件104的放大与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的还原处理转换成差分信号,该差分信号再分配给为差分信号输出的一个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所述第一端子对141自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未图示)接收的差分信号会经过所述第一转换模组12的所述放大元件104放大处理,同样所述第二端子对241自所述第二电子装置(未图示)接收的差分信号会经过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的所述放大元件104放大处理,可以使所述线缆3的长度适当增长。
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型号相同,两者可以随意交换方向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未图示)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未图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均具有S1~S20二十个端子,上排端子为单数编号,下排端子为双数编号,上下排的端子上下相应对齐且其编号均自同一侧往另一侧逐渐增大。其中,S1~S20二十个端子中具有二电源端子(S1、S20)、二低频信号端子(S9、S11)、二差分信号输入端子对(S3与S5、S15与S17)、二差分信号输出端子对(S4与S6、S16与S18),且一个电源端子(S20)用以电源输入,另一个电源端子(S1)用以电源输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数与功能端子数的选用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3内还设有二电源线33分别电性连接所述二电源端子(S1、S20)、二接地线34以及用以电性连接所述二低频信号端子(S9、S11)的二低频线35。每一所述接地线34的两端分别导接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的屏蔽焊垫103,所述接地线3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所述线缆3具有一外胶套301、一内胶套303、以及位于所述外胶套301与所述内胶套303之间用以屏蔽的一编织层302,所述二第一导线31、所述二第二导线32、所述二电源线33沿所述内胶套303的内圆表面分布,而所述二接地线34与所述二低频线35分布于所述内胶套303的内圆中部与内圆表面,所述内胶套303的其它空间填充尼龙线36与纤维线37。另外,在所述线缆3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固持架106,每一所述固持架106于其上下两侧设置多个固持槽(未图示),所述二第一导线31、所述二第二导线32、所述二电源线33、所述二接地线34以及所述二低频线35按照预定的焊接位置固持于多个所述固持槽(未图示)内,方便所述线缆3焊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2上。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内胶套303内的其它空间填充材料可以在尼龙线36与纤维线37两者中只选其一,当然还可以选用其他材料的线填充。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分别具有一金属壳体107与包覆所述金属壳体107的一塑胶外壳108,所述金属壳体107包覆所述第一电路板11、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所述金属壳体107包覆所述第二电路板21、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3,且所述线缆3两端的所述编织层302分别导接所述第一金属壳体107,使整个所述传输线100中的差分信号与单端信号在一屏蔽环境中进行传输。
请参阅图6和图7,该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结构可以不同,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就是差分信号只从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其中一者传输至另一者,例如,差分信号只在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第一连接器1具有一个所述第一阻抗元件15与一个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所述第二连接器2具有一个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与一个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接收从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未图示)输出的差分信号,且在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上相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所述二第一线路113,同样,其中一所述第一线路113的终端连接所述第一阻抗元件15,另一所述第一线路113的终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31用以传输单端信号至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该单端信号由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还原为差分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241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与用以传输单端信号的所述第一电子线路101的高频阻抗相等。同样,所述第一阻抗元件15接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与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均相应增设一个,对应增设一个所述第二导线32,所述第一连接器1进一步具有所述第一转换模组12,所述第二连接器2进一步具有所述第二阻抗元件25,与在第一方向上差分信号自所述第一连接器1传输至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传输方式相同,增设的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在第二方向上接收的差分信号自所述第二连接器2传输至所述第一连接器1,并由增设的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输出差分信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传输线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传输线100两端分别接收的差分信号相应转换成在一条所述第一导线31与所述第二导线32上的单端传输,再对应通过所述第一转换模组12与所述第二转换模组22还原成差分信号,在所述传输线100上的传输过程中,无需用两条等长的导线来实现差分传输,且由现有技术中一个差分信号必须要两条导线来传输,减少为一条即可传输,所述线缆3的总宽幅可以大幅度降低,使整体较柔软,易于让使用者依使用需求来弯曲塑型以及收线,同时可降低制造商的所述线缆3材料成本。
2、由于所述第一导线31与所述第二导线32采用同轴线,使得高频信号在所述线缆3中的传输可以避免相互干扰的现象产生。
3、由于所述第一阻抗元件15与所述第二阻抗元件25的设置,可以分别将所述第一线路113、所述第二线路213中的一条上的能量消耗掉,转换成一条上的单端传输,所述第一阻抗元件15与所述第二阻抗元件25均接地设置,可避免对其相应端的信号产生干扰,且所述第一阻抗元件15与所述第二阻抗元件25均为一终端电阻,使所述传输线100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4、由于所述二第一导线31、所述二第二导线32、所述二电源线33沿所述内胶套303的内圆表面分布,而所述二接地线34与所述二低频线35分布于所述内胶套303的内圆中部与内圆表面,所述内胶套303的其它空间填充尼龙线36与纤维线37,该种分布,使整个所述线缆3紧凑。
5、由于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141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一导线31、以及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的线路四者的高频阻抗相等,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241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所述第二电路板21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二导线32、以及所述第一电路板11上的线路四者的高频阻抗相等(即匹配),使信号分别在所述第一电子线路101与所述第二电子线路102上可以顺畅传输以及在传输的过程中信号损耗较小。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用以对接差分信号源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连接器,具有一阻抗元件,一第一差分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一第二连接器,具有一转换模组,一第二差分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器; 
一导线,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 
其中,当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接收差分信号且相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二线路,其中一所述线路的终端连接所述阻抗元件,另一所述线路的终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用以传输单端信号至所述转换模组,该单端信号由所述转换模组还原为差分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与用以传输单端信号的一电子线路的高频阻抗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元件为一终端电阻且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传输单端信号的电子线路只为所述导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与所述导线导接于一第一电路板,传输单端信号的电子线路包括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导线,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导线三者的高频阻抗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组具有一辨识元件,单端信号经所述辨识元件的分辨与所述转换模组的处理还原成差分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同轴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电路板,所述导线两端的屏蔽层分别导接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屏蔽焊垫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屏蔽焊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组具有一放大元件,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接收的差分信号经过所述放大元件的放大处理后导接出所述二线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与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均相应增设一个时,所述导线对应增设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进一步具有所述转换模组,所述第二连接器进一步具有所述阻抗元件,与信号自所述第一连接器传输至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传输方式相同,增设的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接收差分信号自所述第二连接器传输至所述第一连接器,并由增设的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输出差分信号。 
10.一种用以对接差分信号源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阻抗元件与一第一转换模组,二第一差分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一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阻抗元件与一第二转换模组,二第二差分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器; 
一第一导线与一第二导线,其两端均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 
第一方向上其中一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接收差分信号且相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二第一线路,其中一所述第一线路的终端连接所述第一阻抗元件,另一所述第一线路的终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用以传输单端信号至所述第二转换模组,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与用以传输单端信号的一第一电子线路的高频阻抗相等,该单端信号由所述第二转换模组还原为差分信号输出至其中一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同时,第二方向上另一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接收差分信号且相应导接出阻抗相等的二第二线路,其中一所述第二线路的终端连接所述第二阻抗元件,另一所述第二线路的终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用以传输单端信号至所述第一转换模组,该单端信号由所述第一转换模组还原为差分信号输出至另一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且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与用以传输单端信号的一第二电子线路的高频阻抗相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元件与所述第二阻抗元件均为一终端电阻,并且接地。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线路只为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电子线路只为所述第二导线。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与所述第一导线导接于一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与所述第二导线导接于一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子线路包括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一导线,且所述第一差分端子、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一导线三者的高频阻抗相等,所述第二电子线路包括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二导线,且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的其中之一差分端子、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第二导线三者的高频阻抗相等。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模组与所述第二转换模组均具有一辨识元件,二方向的单端信号分别经相应的所述辨识元件的分辨与相应的 所述第一转换模组、所述第二转换模组的处理还原为差分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均为同轴线。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线缆,所述线缆内具有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线缆外设有一外胶套、一内胶套、以及位于所述外胶套与所述内胶套之间用以屏蔽的一编织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具有所述二第一导线、所述二第二导线、二电源线、二接地线以及二低频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与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均分别设有四个。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一导线、所述二第二导线、所述二电源线沿所述内胶套的内圆表面分布,所述二接地线与所述二低频线分布于所述内胶套的内圆中部或内圆表面,或两者均分布有,所述内胶套的其它空间填充尼龙线或纤维线或两者均有。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电路板,所述二第一导线、所述二第二导线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同一表面并与之导接,以及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同一表面与之导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持架,所述固持架固持所述二第一导线、所述二第二导线、所述二电源线、所述二接地线以及所述二低频线,且使之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焊垫对应。 
2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模组与所述第二转换模组均具有一放大元件,所述第一差分端子对与所述第二差分端子对分别接收的差分信号经过所述放大元件的放大处理。 
CN2013201878048U 2013-04-12 2013-04-12 传输线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26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878048U CN203326318U (zh) 2013-04-12 2013-04-12 传输线
US13/930,972 US20140307809A1 (en) 2013-04-12 2013-06-28 Transmission li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878048U CN203326318U (zh) 2013-04-12 2013-04-12 传输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26318U true CN203326318U (zh) 2013-12-04

Family

ID=4966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87804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26318U (zh) 2013-04-12 2013-04-12 传输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07809A1 (zh)
CN (1) CN20332631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3451A (zh) * 2014-12-09 2015-03-04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匹配连接器
CN105207847A (zh) * 2015-09-23 2015-12-3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测试系统
CN105244713A (zh) * 2014-07-07 2016-01-1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发射信号的电缆
WO2016090880A1 (zh) * 2014-12-11 2016-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布线方法、装置及印刷电路板
CN110556673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 Type-C缆线公端结构
CN110556647A (zh) * 2018-06-04 2019-12-10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 Type-C缆线母端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0116B2 (en) * 2012-11-12 2015-10-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4143896U (zh) * 2014-09-12 2015-02-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10348010B2 (en) * 2016-08-04 2019-07-0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minimized cable wires size
US10109959B1 (en) * 2017-05-25 2018-10-23 Juniper Network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mbedded processor
CN109687210B (zh) * 2018-01-02 2021-04-27 嘉基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US10821290B2 (en) * 2018-07-13 2020-11-03 Greatbatch Ltd. Lead adaptor double port for 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ion system
US10627578B2 (en) * 2018-08-22 2020-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ble device
CN109672056B (zh) * 2019-01-18 2023-11-03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速连接器的奇偶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0896A (en) * 1994-12-19 2000-11-21 Bh Electronics, Inc. Coupling device connecting an unbalanced signal line to a balanced signal line
US5801749A (en) * 1995-12-13 1998-09-01 Sony Corporation Universal audio/video signal converter
US7083472B2 (en) * 2004-06-10 2006-08-01 Commscope Solutions Properties, Llc Shielded jack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 cable termination
US7432723B2 (en) * 2004-11-01 2008-10-07 Cardiomems, Inc. Coupling loop
KR100790420B1 (ko) * 2005-12-28 2008-01-02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전자파 차폐 케이블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4713A (zh) * 2014-07-07 2016-01-1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发射信号的电缆
CN105244713B (zh) * 2014-07-07 2019-10-18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发射信号的电缆
CN104393451A (zh) * 2014-12-09 2015-03-04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匹配连接器
CN104393451B (zh) * 2014-12-09 2017-08-25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匹配连接器
WO2016090880A1 (zh) * 2014-12-11 2016-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布线方法、装置及印刷电路板
CN105207847A (zh) * 2015-09-23 2015-12-3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测试系统
CN105207847B (zh) * 2015-09-23 2018-10-1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测试系统
CN110556673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 Type-C缆线公端结构
CN110556647A (zh) * 2018-06-04 2019-12-10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 Type-C缆线母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07809A1 (en) 2014-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26318U (zh) 传输线
US9077168B2 (en) Differential mode signal transmission module
US20070152882A1 (en) Phased array antenna including transverse circuit board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254480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8713355A (zh) 路由组件及使用路由组件的系统
CN103094653B (zh) 电子电路、电子电路的制造方法和安装部件
US4764849A (en) Data bus distribution apparatus
US6902433B1 (en) Connector receptacle
CN108475870A (zh) 集成路由组件以及采用集成路由组件的系统
CN109449546B (zh) 介质波导滤波器及其输入输出结构
CN206558836U (zh) Usb连接器组件
CN102055082A (zh) 同轴电缆束
CN101494335B (zh) 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CN203288811U (zh) 电连接器
CN201440469U (zh) 双插接面的插座
CN102117978A (zh) 电连接器
CN108666783A (zh) 一种集成化设置同轴线缆的连接器插座
CN218445806U (zh) 基于线针传输方式半导体测试设备
CN204179271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109103606A (zh)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28077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316756U (zh) Bbu背板、基带单元以及分布式基站
US11710885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tter
EP1327928B1 (en) Connector receptacle
CN102196657A (zh) 线路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