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13561U -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13561U
CN203313561U CN2013203431819U CN201320343181U CN203313561U CN 203313561 U CN203313561 U CN 203313561U CN 2013203431819 U CN2013203431819 U CN 2013203431819U CN 201320343181 U CN201320343181 U CN 201320343181U CN 203313561 U CN203313561 U CN 203313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outer end
main casing
casing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431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斌欣
马明明
成刚
赵国良
毛炫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DAD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DAD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DAD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DAD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431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13561U/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2919 priority patent/WO201404412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13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135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涉及对防尘防水性能提出较高要求的电子设备的设计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在主壳体的开口端通过压力件连接端盖,在端盖与主壳体相对的面之间设置密封条,在朝向主壳体的端盖侧面设置环形凹形沟槽,密封条限位在环形凹形沟槽内。本实用新型以一种简单可靠的密封结构来实现壳体内部对外界的密封,实现防尘防水的性能。尤其对于电子产品,可以避免使用昂贵的铸造工艺或高IP等级的进出线接插件,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防尘防水性能提出较高要求的电子设备的设计生产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处理产品的密封问题时,一般遇到的是外壳自身的防水问题,在外壳上的螺丝等紧固件的位置或电线及接插件进出外壳的位置都会产生缝隙,这些缝隙是造成产品密封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绝大部分电子产品而言这样的密封要求属于静密封的技术范畴。在这个领域里现有的密封手段一般有灌胶,密封垫,密封圈,及表面盖胶等。其中灌胶工艺除在缝隙表面形成覆盖层外还需将凝胶层深入到机壳内部,在生产操作中比较繁琐。若机壳内有需裸露电子器件,还需考虑在灌胶过程中如何避让该电子器件;不同的应用选取的胶的材料和操作手法及耗费工时也不相同。密封垫是一种较常用的材料,这种材料安装简单,价格便宜,但是相对形变量较小;有一个较宽的挤压面,需要一个较大的挤压力来到达一定的形变,在一般螺丝紧固的应用中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密封效果;和密封垫相比密封圈是一个较好的密封方法,可以在一个较窄的挤压面上和较小的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较大的形变来实现很好的密封效果。如果要密封的是一个较大的截面,一般的作法是用埋在沟槽内的密封条来代替密封圈;鉴于沟槽的原因,现有的做法都是使用压铸工艺生产的外壳与密封条配合;但是压铸工艺带来的是昂贵的模具费用。
       另外,电子产品有线束进出外壳时往往要求价格不菲的防水型接插件实现。而这种接插件的成本过高导致其在一些价格竞争激烈的市场如电动自行车控制器市场中不能被考虑使用;然而这样的市场中还没有好的低成本的方法实现可靠地防尘防水,虽然实际应用中需要。
综上所述,如何在满足密封性能的基础上,兼顾成本和其他性能(如在功率电子产品中需要考虑的散热问题)设计出一个最佳的密封方案,是一个颇有价值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方便生产、密封性能好的适合挤压工艺产生的壳体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在包括具有至少一端为开口端的主壳体的开口端通过压力件连接端盖,在所述端盖与主壳体相对的面之间设置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在朝向主壳体的端盖侧面设置环形凹形沟槽,所述密封条限位在环形凹形沟槽内。
本实用新型选择一端为开口端一端为封闭端,或两端都为开口端的主壳体的开口端为基本密封面一侧,以独立的含安放密封条的沟槽的侧盖为上述基本密封面的另一侧,并由安放于所述沟槽内的密封条在所述基本密封面的两侧互相形成压力时完成所述基本密封面的密封。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非挤压工艺产生的壳体,包括铸造,熔焊,注塑等工艺产生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以一种简单可靠的密封结构来实现壳体内部对外界的密封,实现防尘防水的性能。尤其对于电子产品,可以避免使用昂贵的铸造工艺或高IP等级的进出线接插件,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密封圈实现密封的本质是较窄的承压面上实现较大的形变的特性,本实用新型借助于密封条提出一个安装方便,密封性能好,工艺简单,且不需使用压铸工艺形成的外壳的密封问题的方法。
在远离主壳体的端盖外端设置第一外端盖,所述第一外端盖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端盖形成相对固定的连接,在所述端盖和第一外端盖上对应地分别开设第一进出线孔,在第一外端盖与端盖之间对应于第一进出线孔设置可穿置进出线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作用下因挤压形成进出线与第一密封圈之间和进出线与第一外端盖之间的密封。
以上方案是针对当敞口形主壳体内部含电子元器件有进线或出线要求时,该进出线经由端盖的进出线孔出入。在通过含安放密封条的沟槽的端盖时,在端盖上形成的缝隙可由套在该线上的密封圈在压力下填补该缝隙完成密封要求。该压力可由该端盖和外端盖相互挤压形成。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自由端穿过第一外端盖上设置的连接孔和端盖上设置的连接孔用螺纹连接在主壳体上。本技术方案将用于连接主壳体和端盖的压力件与用于连接外端盖的连接件合二为一,方便生产,方便快速安装和修护。
第一连接件的自由端也可穿过第一外端盖上设置的连接孔而直接螺纹连接在端盖上。本技术方案的端盖与壳体独立连接,不影响外端盖与端盖的连接。
当需要在壳体的密封端作进出线设计时,所述筒形主壳体设置有连体的密封端,在所述密封端的外侧设置第二外端盖,所述第二外端盖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主壳体的密封端形成相对固定的连接,在所述密封端和第二外端盖上对应地分别开设第二进出线孔,在密封端与第二外端盖之间的第二进出线孔之间对应于第二进出线孔设置可穿置进出线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作用下因挤压形成进出线与第二密封圈之间和进出线与第二外端盖之间的密封。通过以上方式,也可完成进出线端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没有进出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端盖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产品形成固定连接时密封条形变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产品有进出线设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端盖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外端盖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壳体的密封端进行进出线设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一:在产品没有进出线的要求时,如图1、2、3所示。
图1、2、3中,1是通过拉伸挤压形成的两端都为开口端的敞口形主壳体,2是可嵌套在端盖3上的环形凹形沟槽4内的密封条,3是端盖,4是端盖3上的环形凹形沟槽,5是端盖上用于端盖3和主壳体1之间固定的通孔。
安装时可先将密封条2放入沟槽4内,再将端盖3经紧固螺丝8固定于主壳体1上。只要保证主壳体1横截面可完全覆盖或大部分覆盖密封条2的位置,在紧固螺丝8的连接压力下密封条2变形并填充沟槽4。如图3所示,为密封条2受压力时形状,6为基本密封面。
例二:在产品有进出线的要求时,选择开口侧为线束进出侧,如图4、5、6所示。
图4、5、6中,1为两端都为开口端的敞口形主壳体,2是可嵌套在盖3上的环形凹形沟槽4内的密封条,3为端盖,4为端盖3上的环形凹形沟槽,5为分别开设在端盖3和外端6上的连接孔,6为外端盖,7为分别对应地开设在外端盖6和端盖4上的进出线孔,8为紧固螺丝,9为进出线,10为套在进出线9上位于端盖3和外端盖6之间的密封圈。
紧固螺丝8的自由端穿过外端盖6和端盖3上设置的连接孔5,然后螺纹连接在主壳体1上。如果端盖3的材质允许,如塑料件,外端盖6对端盖3的挤压也可通过自攻螺丝在其他合适的位置方便地实现,不受制于图4所示。只要在进出线与密封圈10之间、进出线与外端盖6之间都能够形成密封即可。
例三:在产品有进出线的要求时,选择敞口形主壳体的非开口侧,即密封端作为线束进出侧。
如图7所示,敞口形主壳体1设置有连体的密封端,在该密封端的外侧可通过连接螺丝连接外端盖6,使外端盖6通过连接螺丝与主壳体1的密封端形成相对固的连接。
在密封端和外端盖6上对应地分别开设进出线孔11,在密封端与外端盖6之间对应于进出线孔11设置可穿置进出线9的密封圈10,密封圈10在连接螺丝的作用下因挤压在进出线9外周形成进出线9与密封圈10之间、进出线9与外端盖6之间都形成密封。

Claims (5)

1.一种壳体密封结构,包括具有至少一端为开口端的敞口形主壳体,在所述主壳体的开口端通过压力件连接端盖,在所述端盖与主壳体相对的面之间设置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在朝向主壳体的端盖侧面设置环形凹形沟槽,所述密封条限位在环形凹形沟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远离主壳体的端盖外端设置第一外端盖,所述第一外端盖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端盖形成相对固定的连接,在所述端盖和第一外端盖上对应地分别开设第一进出线孔,在第一外端盖与端盖之间对应于第一进出线孔设置可穿置进出线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作用下因挤压形成进出线与第一密封圈之间和进出线与第一外端盖之间的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壳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自由端穿过第一外端盖上设置的连接孔和端盖上设置的连接孔用螺纹连接在主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壳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自由端穿过第一外端盖上设置的连接孔螺纹连接在端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形主壳体设置有连体的密封端,在所述密封端的外侧设置第二外端盖,所述第二外端盖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主壳体的密封端形成相对固的连接,在所述密封端和第二外端盖上对应地分别开设第二进出线孔,在密封端与第二外端盖之间的第二进出线孔之间对应于第二进出线孔设置可穿置进出线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作用下因挤压形成进出线与第二密封圈之间和进出线与第二外端盖之间的密封。
CN2013203431819U 2012-09-19 2013-06-17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13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431819U CN203313561U (zh) 2013-06-17 2013-06-17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PCT/CN2013/082919 WO2014044123A1 (zh) 2012-09-19 2013-09-04 具有散热密封及串励控制拓扑的电力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431819U CN203313561U (zh) 2013-06-17 2013-06-17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13561U true CN203313561U (zh) 2013-11-27

Family

ID=49619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4318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13561U (zh) 2012-09-19 2013-06-17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135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8608A (zh) * 2013-06-17 2013-10-02 扬州大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CN108463074A (zh) * 2018-04-20 2018-08-28 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电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8608A (zh) * 2013-06-17 2013-10-02 扬州大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CN108463074A (zh) * 2018-04-20 2018-08-28 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电源
CN108463074B (zh) * 2018-04-20 2023-11-21 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8608A (zh)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CN204559302U (zh) 一种潜水电泵的电缆密封装置
CN203026535U (zh) 全灌胶密封式太阳能接线盒
CN202259360U (zh) 太阳能光伏接线模块
CN203674678U (zh) 双电缆接头密封结构
CN203313561U (zh)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CN202914899U (zh) 一种具有电缆密封结构的潜水泵
CN107612484A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用外框拼接结构
CN209571629U (zh) 一种移动式防尘防水盒
CN204905048U (zh) 新型防水电容器
CN204720669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防水结构
CN201860274U (zh) 整体式注塑接线盒
CN208284719U (zh) 一种线束防水结构
CN103200724A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及其灌胶方式
CN201788304U (zh) 光纤接线盒
CN105020483B (zh) 一种电气装置电缆出线孔密封结构
CN203797167U (zh) 一种电气装置电缆出线孔密封结构
CN205137736U (zh) 散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CN205039490U (zh) 一种船用接线盒
CN202940377U (zh) 一种高压灌封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电连接器
CN205231342U (zh) 电动汽车防水接头
CN204130728U (zh) 线缆连接器
CN108007064A (zh) 控制面板结构和家电设备
CN202259234U (zh) 具有散热器的光伏旁路二极管模块
CN200973215Y (zh) 一种仪器仪表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