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02843U -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02843U
CN203302843U CN2013200928158U CN201320092815U CN203302843U CN 203302843 U CN203302843 U CN 203302843U CN 2013200928158 U CN2013200928158 U CN 2013200928158U CN 201320092815 U CN201320092815 U CN 201320092815U CN 203302843 U CN203302843 U CN 203302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tice
storehouse
many storehouses
automatic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928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锦标
何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0928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02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02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028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导入机构、翻转机构和多个仓门控制机构,所述导入机构用于接收装有原料的多仓格包装盒,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导入所述多仓格包装盒的收容空间以及与所述收容空间相对的多仓格落料仓,所述多仓格包装盒收容到所述收容空间时,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多个仓格一一倒扣贴合;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所述导入机构固定机架上并控制所述导入机构实现180度翻转,从而使多仓格包装盒内的原料随着所述导入机构翻转而落入所述多仓格落料仓内;每个仓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每个仓格的仓门的打开/关闭;所述翻转机构和多个仓门控制机构均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连接以接收控制指令。

Description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的烹调文化博大精深、方式变化繁多,其中主要烹调技法包括炒、焖、炸、煮、蒸、煎、烤等,各种烹调方式的实质是被烹调物经过不同搭配以及各种预期火候状态后,烹调得到干变万化的具有小同口味物点和风味效果的各种菜式,迄今为止,烹调仍然主要是一种经验和手工为主的技艺,对操作人员技术的要求很高。 
当然也出现了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炒菜机,但往往不能实现对被加工食品从进料到出锅的全自动操作,特别是不能实现全自动上料(主料、配料),炒菜过程中常常需要人为操作,因此自动化程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能够配合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实现中式菜肴烹饪工艺中对原料投放的精确控制,按预设的次序及加工的时序自动投放主配料,自动化程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 
机架; 
设置在机架上的导入机构,用于接收装有原料的多仓格包装盒,所述导入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导入所述多仓格包装盒的收容空间以及与所述收容 空间相对的多仓格落料仓,所述多仓格包装盒收容到所述收容空间时,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多个仓格一一倒扣贴合; 
翻转机构,用于将所述导入机构固定机架上并控制所述导入机构实现180度翻转,从而使多仓格包装盒内的原料随着所述导入机构翻转而落入所述多仓格落料仓内;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仓门控制机构,每个仓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每个仓格的仓门的打开/关闭,从而使每个仓格内的原料在仓门打开时落入置于正下方的炒锅内; 
所述翻转机构和多个仓门控制机构均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连接,以接收主控装置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主轴、翻转电机,所述导入机构的壳体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主轴架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电机连接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并在主控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所述主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导入机构翻转180度。 
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位控检测部件,所述位控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导入机构翻转的角度,并将检测的数据发送给主控装置。优选的,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每个仓门分别由两扇门构成,实现双开/双关模式。优选的,每个所述仓门控制机构包括两齿轮、弹性元件、电磁阀和拨杆,所述两齿轮分别与所述两扇门固定连接且互相啮合,所述两扇门通过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且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保持关闭,所述拨杆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齿轮,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的铁芯连接,所述电磁阀在通电的情况下吸引所述铁芯向上运动,以带动所述拨杆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两齿轮转动,进而使所述两扇门克服弹性元件的作用力而打开。 
优选的,所述导入机构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相对的两侧面导板和一限位挡板,所述两侧面导板和限位挡板构成所述收容空间。 
优选的,所述两侧面导板上设有定位碰珠,所述多仓格包装盒的两外侧面设有与所述定位碰珠配合的定位凹口,当将所述多仓格包装盒导入所述收容空间时,当所述多仓格包装盒的前端面与所述限位挡板相抵顶时,使所述定位碰珠正好卡在所述定位凹口上,从而固定所述多仓格包装盒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多仓格包装盒包括四仓格、六仓格或八仓格,而所述多仓格落料仓对应设设置为四仓格、六仓格或八仓格。 
优选的,所述多仓格包装盒上设有电子标签,所述导入机构的壳体上设有电子标签读写器,用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并将读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主控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导料槽,所述导料槽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设置开关仓门的一端延伸连接,从而将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每个仓格内的原料导入置于正下方的炒锅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机电一体化,能够配合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实现中式菜肴烹饪工艺中对原料投放的精确控制,按预设的次序及加工的时序自动投放主配料,自动化程度高; 
2、最少的人工干预,除了标准包装原料需人工放入炒菜机的料仓口外,其余工作均由机器自动完成,能够实现自动上原料,从而实现全自动炒菜。 
3、原料采用多仓格标准包装,根据不同的菜肴搭配主料和配料,分装在一个包装中的不同仓格中(例如,A仓格、B仓格、C仓格、D仓格......),而自动上料装置根据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控制程序,按预设的次序及烹饪的时序投放不同仓格中的主配料。这样,对每一道中式菜肴最多可以有多种投料次序的组合变化。 
4、通用性,支持多仓格标准包装使得中式菜肴的主原料可以标准化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对多仓格标准包装所附的电子标签(二维码、IC卡、RFID等) 信息进行读写,可以获取该包装的推荐菜谱程序及其他的主原料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各类信息,供通用的自动炒菜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装置的自动炒菜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的另一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电气连接框图; 
图7a~7b展示了图3所示的多仓格包装盒的结构; 
图8a~8c展示了将图7所示的多仓格包装盒装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装置的导入机构的过程; 
图9a~9c展示了图3所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翻转机构将导入机构翻转180度的过程; 
图10a~10c是图3所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仓门控制机构将仓门关闭时的状态图; 
图11a~11c是图3所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仓门控制机构将仓门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12a~12b分别展示了图10a、图11a中仓门和仓门控制机构的连接关系; 
图13是图3所示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接收的下料指令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首先,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装置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其中,该全自动炒菜机可包括但不局限于:置于炒菜机机壳10内的自动上料装置1、炒锅装置2、锅盖控制装置3、辅料自动加料装置4、自动出菜装置5、自动洗锅装置6以及主控装置7,其中,所述主控装置7用于接收预设的菜谱指令,并根据菜谱指令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炒锅装置1、锅盖控制装置2、主料自动上料装置3、辅料自动加料装置4、自动出菜装置5以及自动洗锅装置6分别与所述主控装置7连接,并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全自动炒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装置1设于所述炒锅装置2的炒锅的正上方,且所述机壳10的侧壁设有料仓口与所述自动上料装置1对应,从而方便使用者将原料(包装盒)放进自动上料装置1内。 
下面,结合图3~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1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可理解的,图3和图4显示的是同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仅是显示状态不同而已。该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00、导入机构11、将所述导入机构11固定机架上的翻转机构12以及多个仓门控制机构13。所述导入机构11用于接收装有原料的多仓格包装盒110(参考图7a~7b),所述导入机构11包括壳体111,壳体111内设置导入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的收容空间114(参考图8a~8c)以及与所述收容空间114相对的多仓格落料仓113,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收容到所述收容空间114时,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的多个仓格一一倒扣贴合。所述翻转机构12用于将所述导入机构11固定机架100上并控制所述导入机构11实现180度翻转,从而使 多仓格包装盒110内的原料随着所述导入机构11翻转而落入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的多个仓格内。每个仓门控制机构用于对应控制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一个仓格的仓门115(参考图10a和图11a)的打开/关闭,从而使每个仓格内的原料在仓门115打开时落入置于正下方的炒锅20内。所述翻转机构12和多个仓门控制机构13均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7(参考图2)连接,以接收主控装置7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下面,结合图7a~7b以及8a~8c,对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导入机构11进行详细的描述。所述导入机构11的壳体呈正方体,在所述壳体111内部设置收容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的收容空间114以及与所述收容空间114相对的多仓格落料仓113,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的布局是与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对应的,均不带盖子,这样,当多仓格包装盒110完全收容到所述收容空间114时,能够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呈相互倒扣贴合,且多仓格包装盒110中的每一个仓格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的仓格一一对应连通,从而密封置于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的每一个仓格内的原料,仅有将多仓格落料仓113的每一个仓格的仓门打开才能将密封的原料导出。 
具体的,参考图7a~7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为四仓格标准包装盒,包括四仓格110a,具体为A仓格、B仓格、C仓格和D仓格。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包括底面1101、前端面1102、左侧面1103a、右侧面1103b以及后端面1104。其中,所述左侧面1103a、右侧面1103b上设置有定位凹口1103;所述后端面1104向后延伸设有手把1104a,以方便操作者握着所述手把1104a,以将整个多仓格包装盒110装入所述导入机构11的收容空间114内。 
所述导入机构11在所述壳体111内设置相对的两侧面导板1111和一限位挡板1112,所述两侧面导板1111和限位挡板1112一起构成所述收容空间114。其中,所述收容空间114与炒菜机机壳上的料仓口对应。所述两侧面导板111上设有与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的两外侧面上的定位凹口1103配合的定位碰珠1110(图8a)。将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装入所述收容空间114时,使所述多仓格 包装盒110的两外侧面沿着所述两侧面导板1111以引导装入(图8b),当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的前端面1102与所述限位挡板1112相抵顶时,使所述定位碰珠1110正好卡在所述定位凹口1103上,从而锁定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在所述收容空间114内,这时,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完全收容于所述导入机构11的收容空间114内(图8c)。 
优选的,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的底面1101外部设有电子标签1101a(二维码、IC卡、RFID等),通过对该电子标签1101a内的信息进行读写(所述导入机构11的壳体111上设有电子标签读写器11a,用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并将读取的信息发送到炒菜机的主控装置7),从而获取该多仓格包装盒的推荐菜谱程序及其他的原料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各类信息,以供通用的自动炒菜机使用。 
由于本实施例采用四仓格标准包装盒包装原料,根据不同的菜肴搭配主料和配料,分装在一个四仓格标准包装盒中的不同仓格中(A仓格、B仓格、C仓格、D仓格),这样,自动上料装置1根据自动炒菜机的控制程序,按预设的次序及烹饪的时序投放不同仓格中的主配料,对每一道中式菜肴最多可以有24种投料次序的组合变化。 
中式菜肴的主配料配伍是中式菜肴烹饪工艺的一部分,通常是一至三种主主料,再搭一些配料组成一道中式菜肴的主料配方,例如,“炒手撕包心菜”菜肴的主料是包心菜,配料可以是干辣椒、大蒜头等。“青辣香干肉丝”菜肴的主料是青辣丝、肉丝、香干丝,配料可以是大蒜头、红辣椒等。中式菜肴的主配料分装在一个包装中的不同仓格中,其分装方法主要是依据各主配料是否能同时下锅来决定的,可以将可同时下锅的主配料分装在一个仓格中。如采用标准四格仓规格的包装器具来分装任一道中式菜肴的主配料,就意味着最多可以分四个时段来投放四组主配料,对每一道中式菜肴最多可以有24种投料组合变化(abcd,abdc,acbd,acdb,adbc,adcb,bacd,badc,bdac,bdca,bcad,bcda,cabd,cadb,cbad,cbda,cdab,cdba,dabc,dacb,dbac,dbca,dcab,dcba)。这个功能己能够满足大多数家常菜 肴的中式菜肴烹饪工艺需求。如果将标准包装的仓格数加大,则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烹饪工艺需求,例如六仓格或八仓格,以适应高端的商用全自动炒菜机的投料需求,即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可设置包括四仓格、六仓格或八仓格,而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对应设设置为四仓格、六仓格或八仓格。。 
任一道中式菜肴的主配料采用标准包装,根据不同的菜肴烹饪工艺需求搭配主料和配料,分装在一个包装中的不同仓格中,这是实现中式菜肴自动炒菜机产业化的关键点之一。由此形成一个从上游的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就地的初加工(清洁,分切)、消费地的分装、流通、自动炒菜机消费的完整链条,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同于现在的菜场消费初级农产品、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的传统方式。采用标准包装的另一个实用性在于,农产品可以真正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对于食品的安全保障更有回溯的机制。 
下面,结合图3、4以及图9a~9c,对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翻转机构12进行详细的描述。所述翻转机构12包括主轴121、翻转电机122以及位控检测部件123,所述导入机构11的壳体111与所述主轴121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主轴121架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主轴121的一端连接所述翻转电机122,并且受所述翻转电机122控制转动。所述翻转电机122连接炒菜机的主控装置7(图6),并在主控装置7的控制下驱动所述主轴12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导入机构11整个翻转180度。所述位控检测部件123用于检测所述导入机构11翻转的角度,并将检测的数据发送给主控装置7。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位控检测部件123还用于检测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是否装入所述导入机构11中。 
具体的,如图9a~9c所示,首先,将装有原料的多仓格包装盒110装入所述导入机构11的收容空间114,当将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4时,所述位控检测部件123向所述主控装置7发送多仓格包装盒110成功装入的信号以通知进行导入机构11进行翻转。在翻转的过程中,所述位控检测部件123用于检测所述导入机构11翻转的位置,而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 内的原料会随着所述导入机构11翻转而逐渐落入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内。当位控检测部件123检测到所述导入机构11翻转180度时,向所述主控装置7发送翻转完毕信号,以停止继续翻转并可进行后续的落料操作。这时,所述多仓格包装盒110内的原料完全落入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内。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导料槽14,所述导料槽14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设置开关仓门的一端延伸连接,从而将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每个仓格内的原料导入置于正下方的炒锅20内。 
下面,结合图10a~10c、图11a~11c以及图12a~12b,对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仓门控制机构13进行详细的描述。由于本实施例的多仓格包装盒110和多仓格落料仓113对应设置包括四仓格,本实施例的仓门控制机构13也包括四个,每个仓门控制机构13对应控制多仓格落料仓113的一个仓格的仓门的打开/关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的每个仓门115分别由两扇门115a,115b构成,实现双开/双关模式。每一个仓门控制机构13包括两齿轮131(左齿轮131a和右齿轮131b)、弹性元件132、电磁阀133和拨杆134,所述两齿轮131分别与所述两扇门115a,115b固定连接(具体的,左齿轮131a固定连接左扇门115a,右齿轮131b固定连接右扇门115b)。所述左齿轮131a和右齿轮131b直径一样,均呈扇形状且扇边上设有互相啮合的齿,并使所述左齿轮131a和右齿轮131b在自转过程中能够保持啮合。所述左扇门131a和右扇门115b通过所述弹性元件132(本实施例中为弹簧)连接且在所述弹性元件132的作用下保持关闭。所述左齿轮131a/右齿轮131b固定连接所述拨杆134的一端,而所述拨杆13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133的铁芯1331连接,所述电磁阀133在通电的情况下吸引所述铁芯1331向上运动,以带动所述拨杆134向上运动。而所述拨杆134向上运动的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左齿轮131a/右齿轮131b转动,由于左齿轮131a和右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个转动必然带动另一个转动,这样两个齿轮转动的同时使所述左扇门131a和右扇门115b克服弹性元件132的作用力而打开。即仓门控制机构13将电磁铁芯的直线驱动转化为旋转驱动,从而实现了仓底双开门式落料的控制。 
具体的,如图10a~10c所示,当所述电磁阀133在不通电时处于未吸合状态,其电磁铁芯1331在自重作用下落下(运动方向如图10a中箭头A所示),并带动拨杆134向下运动从而转动左齿轮131a/右齿轮131b,进而使所述左扇门131a和右扇门115b在所述弹性元件132的作用下保持关闭,即关闭仓门。即电磁阀133在不通电时所述左扇门131a和右扇门115b保持关闭。 
如图11a~11c所示,当电磁阀133在通电时处于吸合状态,其电磁铁芯1331在磁吸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运动方向如图11a中箭头B所示),并带动拨杆134向上运动从而转动左齿轮131a/右齿轮131b,进而使所述左扇门131a和右扇门115b克服弹性元件132的反向作用力而逐渐打开,此时向上拉动力必须克服拉弹簧的反向力和仓门阻力。当电磁铁芯1311完全吸合到位时,所述左扇门131a和右扇门115b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即电磁阀133在通电时所述左扇门131a和右扇门115b打开,所述左扇门131a和右扇门115b打开后,其对应的仓格中的原料靠自重跌落到处于正下方的炒锅20内。 
因此,当需要将所述多仓格落料仓113的四个仓格中的任一仓格内的原料投入到炒锅时,仅需要通过所述主控装置7控制对应的仓门控制机构13的电磁阀通电,从而使仓门打开而使仓格中的原料靠自重跌落到炒锅20内。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装置适用于可编程控的全自动炒菜机上,尤其是适用于能够接受vmmda1.0通用菜谱指令所编制的菜谱程序时能自动完成中式菜肴烹饪过程的全自动炒菜机上。 
其中,所接受的菜谱程序规范支持vmmda1.0中式菜肴自动炒菜通用菜谱指令,其包括九条指令:F1上料指令、F2火控指令、F3停火指令、F4翻炒指令、F5延时指令、F6辅料指令、F7开锅盖指令、F8出菜指令、F9暂停指令。应用该菜谱程序规范所编制的菜谱程序采用单任务流水线式运行方式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炒菜机按指令顺序解释执行菜谱程序。 
该通用菜谱程序规范支持XML version='1.0'encoding='gb2312',跨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除了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可编程控智能炒菜机外,还可以应用到炒菜虚拟机、云服务、物联网终端机等。 
菜谱程序包括一致性说明、可执行指令序列两部分。 
一致性说明部分的主要内容有:菜谱程序版本、菜谱编号、菜谱名称、创建者、创建日期、原料包装版本、原料名称。 
可执行指令序列由vmmda1.0中式菜肴自动炒菜通用菜谱指令组成。如下表1所示,基本语法是:标号指令;注解(可省略),每一行只允许一条指令。可执行指令序列的总行数一般不超过5000条。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376490630000111
表1 
本实用新型的可编程控智能炒菜机按标号次序执行每一条指令,标号可以省略,此时可编程控智能炒菜机按从上到下的次序执行每一条指令。下列的表2(a)、表2(b)和表2(c)可执行指令序列功能是一样的。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376490630000112
表2(a)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376490630000113
表2(b)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376490630000121
表2(c) 
该通用菜谱程序可使用任何文本编辑工具创建。使用XML version='1.0'encoding='gb2312'规范。根元素是“炒菜机菜谱”,子元素有“原料包装”、“菜谱指令”。 
“炒菜机菜谱”根元素有如下属性:菜谱程序版本、菜谱编号、菜谱名称、创建者、创建日期。例如: 
<炒菜机菜谱版本='vmmda1.0'菜谱编号='xjb0001'菜谱名称='炒手撕包菜'创建者='xjb'date='03/07/12'> 
“原料包装”子元素为空值元素,有如下属性:版本、A仓格原料、B仓格原料、C仓格原料、D仓格原料。例如: 
<原料包装版本='vmmda1.0'A仓格原料='包菜'B仓格原料='包菜'C仓格原料='辅料'D仓格原料=″></原料包装> 
“菜谱指令”子元素有如下属性:步序、指令代码、参数,菜谱指令”子元素的值为注解。例如: 
<菜谱指令步序='2'指令代码='F2(3)'参数='3'>火控指令,参数1(小火)-10(猛火)</菜谱指令> 
完整的菜谱程序格式如下: 
<?xml version='1.0'encoding='gb2312'?> 
<炒菜机菜谱版本='vmmda1.0'菜谱编号='xjb0001'菜谱名称='炒手撕包菜'创建者='xjb'date='03/07/12'> 
<原料包装版本='vmmda1.0'A仓格原料='包菜'B仓格原料='包菜'C仓格 原料='辅料'D仓格原料=″></原料包装> 
<菜谱指令步序='1'指令代码='F4(3)'参数='3'>翻炒指令,参数1(慢)-8(快)</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2'指令代码='F2(3)'参数='3'>火控指令,参数1(小火)-10(猛火)</菜谱指令> 
</炒菜机菜谱> 
例如,下面是“炒手撕包菜菜谱程序”的一个实例: 
<?xml version='1.0'encoding='gb2312'?> 
<炒菜机菜谱版本='vmmda1.0'菜谱编号='xjb0001'菜谱名称='炒手撕包菜'预计炒菜时间='437'创 
建者='xjb'date='03/07/12'> 
<原料包装版本='vmmda1.0'A仓格原料='包菜'B仓格原料='包菜'C仓格原料='包菜'D仓格原料='配 
料(大蒜等)'></原料包装> 
<菜谱指令步序='1'指令代码="F4()"参数="3">翻炒指令,参数1(慢)-8(快)</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2'指令代码='F2()'参数='1'>火控指令,参数1(小火)-10(猛火)</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3'指令代码='F6A()'参数='40'>加辅料A(油)指令,参数为mL</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4'指令代码='F3'参数='0'>关闭炉火指令,无参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5'指令代码='F1D'参数='0'>上料指令,向炒锅放入D料,无参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6'指令代码='F4()'参数='3'>翻炒指令,参数 1(慢)-8(快)</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7'指令代码='F2()'参数='2'>火控指令,参数1(小火)-10(猛火)</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8'指令代码='F5()'参数='20'>延时指令,参数为秒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9'指令代码='F3'参数='3'>关闭炉火指令,无参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10'指令代码='F1A'参数='0'>上料指令,向炒锅放入A料,无参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11'指令代码='F1B'参数='0'>上料指令,向炒锅放入B料,无参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12'指令代码='F1C'参数='0'>上料指令,向炒锅放入C料,无参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13'指令代码='F4()'参数='5'>翻炒指令,参数1(慢)-8(快)</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14'指令代码='F2()'参数='2'>火控指令,参数1(小火)-10(猛火)</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15'指令代码='F5()'参数='100'>延时指令,参数为秒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16'指令代码='F6C()'参数='50'>加辅料C(酱油)指令,参数为mL</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17'指令代码='F6D()'参数='20'>加辅料D(醋)指令,参数为mL</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18'指令代码='F6G()'参数='10'>加辅料G(香油)指令,参数为mL</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19'指令代码='F5()'参数='100'>延时指令,参数为秒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20'指令代码='F3'参数='0'>关闭炉火指令,无参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21'指令代码='F5()'参数='100'>延时指令,参数为秒数</菜谱指令> 
<菜谱指令步序='22'指令代码='F9'参数='0'>停机指令,无参数</菜谱指令> 
</炒菜机菜谱> 
其中,vmmda1.0菜谱指令系统的“F1上料指令”功能是向自动炒菜机的炒锅内加入主料和配料。vmmda1.0版本的F1指令支持一个仓格参数,其格式是:F1“仓格参数”,例如,仓格参数可为:A,B,C,D。F1A、F1B、F1C、F1D为有效格式的“F1上料指令”。自动炒菜机或炒菜虚拟机执行该指令的动作功能是,将标准多格仓(例如,四仓格)规格的主配料包装中由仓格参数指定的仓格中原料投放到炒锅内。例如,F1A指令功能是将标准四格仓规格的主配料包装中A仓格中原料投放到炒锅内。vmmda1.0菜谱指令系统的“F1上料指令”综合执行时间为10秒。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翻转机构12和多个仓门控制机构13配合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7能够支持vmmda1.0菜谱指令系统的“F1上料指令”,vmmda1.0菜谱指令系统的“F1上料指令”功能是将自动上料装置中的原料自动投入到炒锅内,参见图13。根据“F1上料指令”中的不同参数,控制将多仓格落料仓的不同仓格中的原料投入到炒锅内。例如,当主控装置7接收到F1A指令时,将控制落料仓的A仓格仓门开关的电磁阀通电,从而打开A仓格的左、右扇门,进而将A仓格内的原料投放到炒锅内。相应的,当主控装置7接收到F1B、F1C或F1D指令时,也执行对应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机电一体化,能够配合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实现中式菜肴烹饪工艺中 对原料投放的精确控制,按预设的次序及加工的时序自动投放主配料,自动化程度高; 
2、最少的人工干预,除了标准包装原料需人工放入炒菜机的料仓口外,其余工作均由机器自动完成,能够实现自动上原料,从而实现全自动炒菜。 
3、原料采用多仓格标准包装,根据不同的菜肴搭配主料和配料,分装在一个包装中的不同仓格中(例如,A仓格、B仓格、C仓格、D仓格......),而自动上料装置根据自动炒菜机的主控装置控制程序,按预设的次序及烹饪的时序投放不同仓格中的主配料。这样,对每一道中式菜肴最多可以有多种投料次序的组合变化。 
4、通用性,支持多仓格标准包装使得中式菜肴的主原料可以标准化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对多仓格标准包装所附的电子标签(二维码、IC卡、RFID等)信息进行读写,可以获取该包装的推荐菜谱程序及其他的主原料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各类信息,供通用的自动炒菜机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设置在机架上的导入机构,用于接收装有原料的多仓格包装盒,所述导入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导入所述多仓格包装盒的收容空间以及与所述收容空间相对的多仓格落料仓,所述多仓格包装盒收容到所述收容空间时,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多个仓格一一倒扣贴合;
翻转机构,用于将所述导入机构固定机架上并控制所述导入机构实现180度翻转,从而使多仓格包装盒内的原料随着所述导入机构翻转而落入所述多仓格落料仓内;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仓门控制机构,每个仓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每个仓格的仓门的打开/关闭,从而使每个仓格内的原料在仓门打开时落入置于正下方的炒锅内;
所述翻转机构和多个仓门控制机构均与炒菜机的主控装置连接,以接收主控装置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主轴、翻转电机,所述导入机构的壳体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主轴架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电机连接炒菜机的主控装置,并在主控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所述主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导入机构翻转18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位控检测部件,所述位控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导入机构翻转的角度,并将检测的数据发送给主控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每个仓门分别由两扇门构成,实现双开/双关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仓门控制机构包括两齿轮、弹性元件、电磁阀和拨杆,所述两齿轮分别与所述两扇门固定连接且互相啮合,所述两扇门通过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且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保持关闭,所述拨杆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齿轮,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的铁芯连接,所述电磁阀在通电的情况下吸引所述铁芯向上运动,以带动所述拨杆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两齿轮转动,进而使所述两扇门克服弹性元件的作用力而打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机构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相对的两侧面导板和一限位挡板,所述两侧面导板和限位挡板构成所述收容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面导板上设有定位碰珠,所述多仓格包装盒的两外侧面设有与所述定位碰珠配合的定位凹口,将所述多仓格包装盒导入所述收容空间时,当所述多仓格包装盒的前端面与所述限位挡板相抵顶时,使所述定位碰珠正好卡在所述定位凹口上,从而固定所述多仓格包装盒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仓格包装盒包括四仓格、六仓格或八仓格,而所述多仓格落料仓对应设设置为四仓格、六仓格或八仓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仓格包装盒上设有电子标签,所述导入机构的壳体上设有电子标签读写器,用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并将读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主控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料槽,所述导料槽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设置开关仓门的一端延伸连接,从而将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每个仓格内的原料导入置于正下方的炒锅内。
CN2013200928158U 2013-02-28 2013-02-28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02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928158U CN203302843U (zh) 2013-02-28 2013-02-28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928158U CN203302843U (zh) 2013-02-28 2013-02-28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02843U true CN203302843U (zh) 2013-11-27

Family

ID=49609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9281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02843U (zh) 2013-02-28 2013-02-28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0284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4583A (zh) * 2013-02-28 2013-09-11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5342365A (zh) * 2015-12-16 2016-02-24 张耿 一种炒菜机器人
EP3705000A4 (en) * 2017-11-03 2021-08-11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CLOSED COOKING SYSTEM AND MACHINE FOR SAUTING FOOD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4583A (zh) * 2013-02-28 2013-09-11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3284583B (zh) * 2013-02-28 2015-05-06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5342365A (zh) * 2015-12-16 2016-02-24 张耿 一种炒菜机器人
CN105342365B (zh) * 2015-12-16 2018-05-15 张耿 一种炒菜机器人
EP3705000A4 (en) * 2017-11-03 2021-08-11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CLOSED COOKING SYSTEM AND MACHINE FOR SAUTING FOO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4583B (zh)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US11707154B2 (en) Programmable controlled intelligent cooking machine and feeding and cooking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757883A (zh)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03302842U (zh) 可编程控制智能炒菜机
CN103110340B (zh)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加调味料装置
CN104000476A (zh)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04654569U (zh)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EP3398731B1 (en) Cooking robot
CN203302843U (zh)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04654568U (zh)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9170501A (zh) 自动化食物加工系统
CN101467842A (zh) 一种组合式物料包装及其投料方法
CN209733461U (zh) 一种加料装置及应用该加料装置的自动炒菜机
CN203302844U (zh)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加调味料装置
CN104095265A (zh) 一种方便菜及其使用方法
CN204158182U (zh)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01147141Y (zh) 自动化餐厅的食品智能加工输送系统
CN104739222A (zh)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4049548B (zh) Wifi智能烹饪机器人
CN113180479A (zh) 一种配菜盒
CN108563167A (zh) 智能烹饪厨具及智能烹饪厨具控制系统
CN112386139A (zh) 智能冰箱及其控制方法、全自动智能烹饪设备及方法
CN211582471U (zh) 餐饮工作站
KR20160076544A (ko) 입체 프린터가 장착된 군고구마 조리 장치
CN110575088A (zh) 食材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50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