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99712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99712U
CN203299712U CN2013205125841U CN201320512584U CN203299712U CN 203299712 U CN203299712 U CN 203299712U CN 2013205125841 U CN2013205125841 U CN 2013205125841U CN 201320512584 U CN201320512584 U CN 201320512584U CN 203299712 U CN203299712 U CN 203299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piece
electronic equipment
thickness
internal functional
functional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125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轶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125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99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99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997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平板电子设备站立使用时不稳固的问题,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N个内部功能元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内部靠近所述第一侧部的位置上,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这些电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以平板电脑为例,市场上大多数的平板电脑产品功能,形态趋于相同,为厚度近似均匀的平板形态,平板电脑偏重于娱乐,常用来看网页、看视频、看书籍、玩游戏。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中平板电子设备为厚度近似均匀的平板形态,因此内部功能部件设置在平板电子设备内部的各个位置,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平板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
且当平板电子设备通过支撑站立使用时,重心较高,站立时容易翻到,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电子设备还存在站立使用时不稳固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平板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高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侧部;
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
N个内部功能元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内部靠近所述第一侧部的位置上,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M个外部功能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一端部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一侧部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外表面,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M个外部功能元件具体为:按键,指示灯,显示单元,摄像头,扬声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电路板,容置于第一侧部内的底部,所述N个内部功能元件中至少有一个内部功能元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可选的,所述N个内部功能元件中至少包括:一电池和/或至少一个处理单元。
可选的,所述电池具体为柱状电池。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侧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用于容置所述柱状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则第一侧部的厚度较大,则将N个内部功能元件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部的位置上,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平板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在第二侧部上没有设置内部功能部件,因此,使平板电子设备的超薄的技术效果。
由于采用了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则第一侧部的厚度较大,则将N个内部功能元件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部的位置上,重心下移,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平板电子设备站立使用时不稳固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平板电子设备站立使用时更加稳定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由于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所述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可以采用将外部功能部件设置在第一侧部的第一端部的外表面,和/或第一侧部上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外表面,因此实现了更合理利用平板电子设备外部形态特征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由于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则第一侧部的厚度较厚,可以在第一侧部设置至少一个空腔,放置与空腔匹配的柱状电池,因此实现了更合理利用平板电子设备形态,减小平板电子设备体积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一种形态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中电子设备另一种形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平板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存在的平板电子设备站立使用时不稳固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与第一侧部相对,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N个内部功能元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靠近第一侧部的位置上,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则第一侧部的厚度厚度较大,第二侧部的厚度叫小,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且重心下移,又由于第一侧部的厚度较大,就可以将内部功能元件容置在靠近第一侧部的位置上,使重心更低,因此在电子设备站立时能够稳定的站立在支撑面上,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平板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平板电子设备站立使用时更加稳定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多媒体播放器等平板设备。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下结构:第一侧部10;第二侧部11,与第一侧部10相对,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第一侧部10到第二侧部11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N个内部功能元件(未图示),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靠近第一侧部10的位置上,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继续参考图1,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面12,及与第一面12对应的第二面13,参考图2电子设备的正视图,第一面12可以设置显示单元14,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单元14可以为普通LED显示屏,还可以为触摸显示屏,也可以为柔性屏等,只要具备显示功能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第二面13可以为电子设备的背板。进一步,在第一面12和第二面13之间,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6,这两个侧面的位置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第一侧部10即为用户正常使用电子设备,即显示单元14朝向用户时,电子设备与支撑面,如桌面接触那一侧。进一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侧部17和第四侧部18,其中,第二侧部11与第一侧部10相对,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第一侧部10到第二侧部11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第三侧部17与第四侧部18相对,第三侧部17与第一侧面15同侧,第四侧部18与第二侧面同侧,第三侧部17与第四侧部18的厚度一致。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三侧部17也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右侧,即与第四侧部18互换位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第一侧部10到第二侧部11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至少存在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的厚度从第一侧部10到第二侧部11为逐步减小,具体的,第一侧部10为与支撑面接触的侧部,以第一侧部10上与支撑面接触的一面厚度最大,向上逐步减小第一侧部10的厚度,直到第二侧部11上距离第一部距离最远的位置厚度最小。
如图1所示,为了让内部功能元件集中在第一侧部,电子设备的厚度在第一侧部10的厚度较大,第一侧部10可以为在第二面13的形状为曲面,在第二面13的形状为矩形的两相邻等,具体第一侧部10的厚度及形状可以根据需要容纳的内部功能部件的体积及形状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第二侧部11的厚度相比第一侧部10的厚度较小,不用于容置内部功能部件。
进一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电子设备内部靠近第一侧部10的位置上设置的内部功能部件具体包括如主板,及CPU,摄像头模块,扬声器,声卡、显卡等占用空间较大的处理单元,具体的,可以将主板容置在第一侧部10的底部。
进一步,为了合理利用第二侧部11的结构,电池可以设置为柱状电池,以在所述第一侧部10设置至少一个空腔,用于容置所述柱状电池,具体的,当第一侧部10在第二面13的形状为曲面,柱状电池具体可以为圆柱形电池,以与第二侧部11的曲面相适配;当第一侧部10在第二面13的形状为矩形的相邻两个面时,柱状电池具体可以为长方体电池,以与第二侧部11的矩形相适配。当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至少一个空腔还可以容置如主板上的走线或者占用空间较大的功能模块,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包括M个外部功能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10的第一端部101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一侧部10的与所述第一端部101相对的第二端部102的外表面,设置的外部功能元件具体为:按键,指示灯,显示单元14,摄像头,扬声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的,可以将按键,比如,电源按键,音量按键等设置在第一端部101或第二端部102的侧面上,第一端部101的侧面与第一侧面15为同一面,第二端部102的侧面与第二侧面为同一面;指示灯,摄像头,滚轮、触摸板、小型触摸显示屏,扬声器等设置在第一端部101或第二端部102的正面上,图示19可以为指示灯,摄像头,滚轮、触摸板、小型触摸显示屏,扬声器等。第一端部101或第二端部102与第一面12为同一面,用户可以通过对滚轮、触摸板、小型触摸显示屏的操作来控制电子设备实现上下翻页、调整音量、显示内容左右切换、放大缩小等功能。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则第一侧部的厚度较大,则将N个内部功能元件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部的位置上,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平板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在第二侧部上没有设置内部功能部件,因此,使平板电子设备的超薄的技术效果。
由于采用了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则第一侧部的厚度较大,则将N个内部功能元件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部的位置上,重心下移,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平板电子设备站立使用时不稳固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平板电子设备站立使用时更加稳定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由于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所述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可以采用将外部功能部件设置在第一侧部的第一端部的外表面,和/或第一侧部上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外表面,因此实现了更合理利用平板电子设备外部形态特征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由于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则第一侧部的厚度较厚,可以在第一侧部设置至少一个空腔,放置与空腔匹配的柱状电池,因此实现了更合理利用平板电子设备形态,减小平板电子设备体积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侧部;
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从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呈减小趋势;
N个内部功能元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内部靠近所述第一侧部的位置上,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M个外部功能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的第一端部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一侧部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外表面,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外部功能元件具体为:按键,指示灯,显示单元,摄像头,扬声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电路板,容置于第一侧部内的底部,所述N个内部功能元件中至少有一个内部功能元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内部功能元件中至少包括:一电池和/或至少一个处理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具体为柱状电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用于容置所述柱状电池。
CN2013205125841U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99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25841U CN203299712U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25841U CN203299712U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99712U true CN203299712U (zh) 2013-11-20

Family

ID=49575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1258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99712U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99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50311U (zh) 移动终端
CN204362118U (zh) 具有触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US2015005501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M610078U (zh) 一種支架以及電子裝置
TWI487454B (zh) 電子總成及電子裝置
CN20348037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07687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644230U (zh) 一种双屏电子书及驱动该电子书的控制系统
CN10699063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561135A (zh) 狭长形双屏智能手机
CN20329971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06594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691448U (zh) 移动终端
US8441455B2 (en) Touch control device
CN20352024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630664U (zh)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CN2032978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2600577U (zh) 手机与平板电脑功能相结合的键盘及智能操作系统一体机
CN20329971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6975555U (zh) 平板电脑
CN20459569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7767733U (zh) 一种带辅屏的显示装置
CN204331561U (zh) 一种组合式功能、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四合一体机
US8740630B2 (en) Logo connector
CN203340138U (zh) 一种可堆叠屏幕的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