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61606U - 直流电机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直流电机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61606U
CN203261606U CN 201320300669 CN201320300669U CN203261606U CN 203261606 U CN203261606 U CN 203261606U CN 201320300669 CN201320300669 CN 201320300669 CN 201320300669 U CN201320300669 U CN 201320300669U CN 203261606 U CN203261606 U CN 203261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ing
base plate
hole
cover
motor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3006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桂宾
李红雨
张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INPOWERC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INPOWERCA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INPOWERC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3006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61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61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616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电机控制器,包括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上方的面盖,底板与面盖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安装有功率单元以及位于功率单元上方的功率板,其中,底板的上表面设有自上表面向下凹陷的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面盖的底面扣合在第一密封圈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电机控制器能避免水流渗入面盖与底板围成的腔体内,有效保护腔体内的电子器件,避免电子器件受损,延长直流电机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直流电机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瓶车的直流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瓶车因其使用电池供电,车辆行驶时不产生废气,具有环保无污染的优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电瓶车大多使用他励直流电机来驱动,因此现有电瓶车需要设置安装在电瓶车上的他励直流电机的控制器,用于控制他励直流电机的工作。
参见图1,现有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具有一块底板10,底板10上安装有控制模块11,控制模块11内设有电路板(图1中不可见),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电子器件,这些电子器件构成控制电路,用于对他励直流电机进行控制。由于控制电路工作时需要接收外部的信号,因此在底板10上设置端子座12,端子座12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子13,外部的信号线通过接线端子13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此外,在底板10上还设有磁座14,磁座14上也设有接线端子15,外部的信号线通过接线端子15与磁座14电连接。
由图1可见,由于接线端子13与磁座14上的接线端子并不是设置在底板10同一端线附近,且接线端子13与接线端子15有较大的距离,为信号线的连接操作带来麻烦。此外,由于直流电机控制器通常放置在电瓶车外露的位置上,控制模块11与磁座14等经常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下工作,导致直流电机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不长。
因此,公告号为CN20249169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名为“他励电机控制器”的发明创造,该他励电机控制机是一种直流电机控制器,其具有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上的防水盖,底板上安装有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底板上还设有磁座,磁座与位于底板上的第二接线端子连接,并且,多个第一接线端子及多个第二接线端子均设置在靠近底板的一条端线处。为了接线的方便,该他励电机控制器将多个第一接线端子与多个第二接线端子、磁座设置在防水盖外,因此接线端子与防水盖均外露在防水盖外。
由于防水盖与底座之间没有设置有效的防水密封装置,导致落在防水盖外的雨水等容易从防水盖与底板之间的缝隙渗入到防水盖与底板围成的腔体内,对腔体内的电子器件造成影响,不利于他励直流电机的长时间使用。另外,由于多个接线端子均设置在防水盖外,影响到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电子器件受水影响且使用寿命较长的直流电机控制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具有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上方的面盖,底板与面盖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安装有功率单元以及位于功率单元上方的功率板,其中,底板的上表面设有自上表面向下凹陷的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面盖的底面扣合在第一密封圈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底板与面盖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避免水流等从底板与面盖之间的缝隙渗入腔体内,有效保护腔体内的电子器件,延长直流电机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密封圈安装槽为环形的安装槽,且围绕底板的外边缘布置,第一密封圈为环形密封圈。
由此可见,将第一密封圈设计成环形,且围绕底板布置,避免水流从底板的任一方向流进腔体内,对电子器件的保护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方案是,垂直于底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低于底板的上表面,且面盖的底面上设有自底面向下延伸的一圈棱脊,棱脊压合在第一密封圈上方。
可见,第一密封圈完全装在密封圈安装槽内,且通过面盖的棱脊对第一密封圈的挤压,有效地防止水流从第一密封圈与棱脊之间的缝隙渗入到腔体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底板上设有贯穿密封圈安装槽的底面与底板的下表面的第一通孔,第一密封圈上设有贯穿第一密封圈上下端面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接,且面盖的底面上与第二通孔对接的螺纹孔。
由此可见,组装直流电机控制器时,使用螺钉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并旋入螺纹孔内,从而实现底板与面盖的固定连接,且确保第一密封圈固定在底板与面盖之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功率单元和/或功率板上设有至少一根沿垂直于底板方向向上延伸的接线柱,接线柱的顶端穿过面盖的顶壁,面盖的顶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接线柱的顶端穿过第三通孔,且接线柱的外壁与第三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可见,在面盖顶壁上设置通孔内设置第二密封圈,实现第三通孔与接线柱之间的密封,避免水流从第三通孔流进腔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直流电机控制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缩小了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与第一密封圈的结构分解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盖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盖与接线、多个接线柱、分流器、保险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盖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直流电机控制器具有一块底板20以及位于底板20上的面盖40,底板20与面盖40围城一个大致呈长方体的腔体,直流电机控制器的电路板及电子器件安装在腔体内。
参见图3,直流电机控制器的最下端为底板20,参见图4,底板20的上表面设有密封圈安装槽21,其为环形的安装槽,且围绕底板20的外边缘布置。密封圈安装槽21从底板20的上表面向下凹陷,且位于底板20的上表面一侧。由于底板20的上表面为矩形,因此密封圈安装槽21也大致呈矩形,但密封圈安装槽21在底板20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一个向底板20中心方向凹陷的圆弧弯角71。
密封圈安装槽21内安装有密封圈22,密封圈22为环形的密封圈,且完全安装在密封圈安装槽21内,因此密封圈22也是大致呈矩形,且每一个角上设有向底板20中心方向凹陷的圆弧弯角。此外,密封圈22的厚度小于密封圈安装槽21的高度,因此,如图3所示,密封圈22安装到密封圈安装槽21后,在垂直于底板20上表面的方向上,密封圈22的上端面低于底板20的上表面。
面盖40的底面扣合在密封圈22上方,因此密封圈22位于面盖40与底板20的连接处,并实现腔体的密封,避免水等液体流进腔体内,对电路板及电子器件造成损坏。
密封圈安装槽21具有四条侧边73,每一条侧边73上均设有一个自侧边73的内壁向底板20中心方向延伸的定位槽74。密封圈22也具有四条侧边82,每一条侧边82上分别设有一个凸块83。密封圈22安装到密封圈安装槽21后,密封圈22的凸块83位于定位槽74内,因此每一个凸块83分别与一个定位槽74配合,用于实现密封圈22在密封圈安装槽21内的定位。
当然,密封圈安装槽21内任一侧边73上设置一个定位槽74,且密封圈22在定位槽74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凸块83,也能实现对密封圈22定位的目的。此外,每一侧边73上的定位槽7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应地,密封圈22每一侧边82上凸块83的数量也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底板20上设有贯穿密封圈安装槽21的底面与底板20的下表面的通孔75,密封圈22上设有贯穿密封圈22上端面与下端面的通孔84。并且,每一个通孔75与一个通孔84对应,且每一个通孔75与其对应的通孔84对接。
参见图5,面盖40的底面91上设有一圈围绕面盖40底面91的棱脊92,棱脊92自底面91向下延伸,且棱脊92压合在密封圈22上。并且,面盖40的底面91上设有多个螺纹孔93,每一个螺纹孔93与密封圈22上的通孔84对接。这样,组装直流电机控制器时,使用螺钉穿过密封圈安装槽21上的通孔75、密封圈22上的通孔84并旋入螺纹孔93内,实现底板20与面盖40的固定连接,也使密封圈22固定在底板20与面盖40之间。
参见图3,在底板20上安装有功率单元25,功率单元25具有一块电路板,在电路板上布置有线路,且电路板上设置有三根接线柱,分别是电源负极接线柱26、转子接线柱27、28,三根接线柱的底部均通过金属导电件与电路板上的线路电连接。
功率单元25的上方安装有功率板30,功率板30的电路板上布置有线路,并设置有多个电容31等电子器件。此外,功率板30的一端设有接触器组件32,接触器组件32具有四个并联连接的接触器33,并且,接触器组件32的中部还设有电源正极接线柱34,其自接触器组件32沿垂直于功率板30的方向向面盖40的顶壁45延伸,并穿出顶壁45延伸至面盖40外。
功率板30上还设有两根定子接线柱35、36,两根定子接线柱35、36均垂直于功率板30,并向上延伸,其顶端穿出面盖40。定子接线柱35、36的底部均与功率板30上的线路电连接,并向直流电机的定子输出驱动电流。
参见图6与图7,面盖40具有一个盖体41,在盖体41的一条侧边附近设有接线过孔42,接线43的一端44穿过接线过孔42并与面盖40内的控制板50电连接。在接线43的另一端设有接线端子45,接线端子45内设有多根插针46。
在面盖40的顶壁48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及两个安装孔51、53,两个安装孔51、53均是设置在顶壁48下方的半孔。电池正极接线柱61安装在安装孔51内,由此实现电池正极接线柱61的固定。在安装孔51近旁开设有通孔52,电源正极接线柱34的顶部穿过通孔52并穿出面盖40的顶壁48。
并且,电池正极接线柱61与电源正极接线柱34的顶部之间连接有保险器62,保险器62位于面盖40的顶壁48上方,也就是位于面盖40的外侧,方便保险器62的更换。
安装孔53也是设置在顶壁48下,电池负极接线柱63安装在安装孔53内,由此实现电池负极接线柱63的固定。在电池负极接线柱63的近旁设有通孔54,电源负极接线柱26的顶部穿过通孔54并伸出面盖40外。在电池负极接线柱63与电源负极接线柱26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分流器64,分流器64位于面盖40顶壁48上方,即分流器64位于面盖40外。
面盖40上还有两个相邻的通孔55、56,转子接线柱27、28的顶端分别穿过通孔55、56并由此穿出面盖40,因此转子接线柱27、28的顶端位于面盖40外侧。
由于通孔55、56之间的距离较小,转子接线柱27、28顶端之间的距离也较小,直流电机的转子连接线插入到转子接线柱27、28时容易发生接触并导致短接现象发生,因此在面盖40的顶壁48上设置一块隔板59,隔板59垂直于顶壁48并自顶壁48向上延伸,这样隔板59也就是位于转子接线柱27、28的顶端之间。优选地,在垂直于面盖40顶壁48的方向上,隔板59的顶端高于转子接线柱27、28的顶端,以确保转子连接线与转子接线柱27、28顶端连接时不会发生短接的现象。
面盖40的顶壁48上还设有两个通孔57、58,定子接线柱35、36的顶端分别穿过通孔57、58并延伸到面盖40的顶壁48外。由于转子接线柱35、36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无需在顶壁48上设置隔板以将通孔57、58隔离。
为了实现面盖40的防水密封,在每一个通孔52、54、55、56、57、58内均设置一个圆环形的密封圈(图6中未示出),每一个密封圈分别位于通孔52、54、55、56、57、58的内壁与电源正极接线柱34、电源负极接线柱26、转子接线柱27、28、定子接线柱35、36的外壁之间,实现对通孔52、54、55、56、57、58的密封。
并且,在安装孔51、53的外壁与电池正极接线柱61、电池负极接线柱63的外壁之间也分别设有一个圆环形的密封圈(图6中未示出),用于实现对安装孔51、53的密封。
由此可见,在底板20与面盖40之间设置环形的密封圈22,并且在面盖40的顶壁48上每一个通孔、安装孔内均设置圆环形的密封圈,对接线柱的外壁与通孔、安装孔的内壁进行密封,避免水流渗入底板20与面盖40围成的腔体内,防止腔体内的电子器件的损坏,延长直流电机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当然,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更多的变化,例如,使用铆钉将底座、密封圈与面盖固定连接;或者,面盖的底面上不设置棱脊,而是底面直接压合在密封圈上,这样的改变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密封圈形状的改变、密封圈与面盖底面之间的固定方式的改变等变化也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直流电机控制器,包括
底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面盖,所述底板与所述面盖围成一个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功率单元以及位于所述功率单元上方的功率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自所述上表面向下凹陷的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面盖的底面扣合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安装槽为环形的安装槽,且围绕所述底板的外边缘布置,所述第一密封圈为环形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低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为矩形,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在所述底板的四个角上分设有一个向所述底板中心方向凹陷的圆弧弯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具有四条侧边,至少一条所述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在所述定位槽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的所述底面上设有自所述面盖的底面向下延伸的一圈棱脊,所述棱脊压合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密封圈安装槽的底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密封圈上下端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接;
所述面盖的底面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接的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单元和/或所述功率板上设有至少一根沿垂直于所述底板方向向上延伸的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顶端穿过所述面盖的顶壁,所述面盖的顶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所述接线柱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接线柱的外壁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电池接线柱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电池接线柱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三密封圈为环形密封圈。
CN 201320300669 2013-05-28 2013-05-28 直流电机控制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61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00669 CN203261606U (zh) 2013-05-28 2013-05-28 直流电机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00669 CN203261606U (zh) 2013-05-28 2013-05-28 直流电机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61606U true CN203261606U (zh) 2013-10-30

Family

ID=49474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300669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61606U (zh) 2013-05-28 2013-05-28 直流电机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616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2396A (zh) * 2016-07-19 2016-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线控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2396A (zh) * 2016-07-19 2016-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线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1622A (zh) 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CN203261289U (zh) 交流电机控制器
JP2016157743A (ja) 屋外設置用電気機器
CN105406791A (zh) 一种电动车辆电机控制器及控制器总成的结构方式
CN203261606U (zh) 直流电机控制器
JP2016152766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02711993U (zh) 开关外壳
JP2014138440A (ja) 電気自動車用制御装置
CN204315425U (zh) 一种防尘防水开关
CN203251191U (zh) 无刷直流电机
CN204633706U (zh) 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CN203261278U (zh) 直流电机控制器总成
CN202491695U (zh) 他励电机控制器
CN205789780U (zh) 智能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
CN207664119U (zh) 电池箱用电器盒、电池箱及电池箱组件
CN202906725U (zh) 交流控制器
CN111031713A (zh) 电机控制器和电控组件
CN20584630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轮毂驱动电机用接插件
CN203261276U (zh) 电机控制器
CN203301413U (zh) 直流电机控制器
JP2016073172A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用の集電ボックス
CN203872479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控制器结构
CN203278728U (zh) 直流电机控制器
CN202333456U (zh) 汇流箱
CN203386784U (zh) 一种薄膜型太阳能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85, No. six, No. 7, Tang Wan Town, Xiangzhou District, Guangdong, Zhuhai

Patentee after: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85, No. six, No. 7, Tang Wan Town, Xiangzhou District, Guangdong, Zhuhai

Patentee before: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