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46843U - 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46843U CN203246843U CN 201320246584 CN201320246584U CN203246843U CN 203246843 U CN203246843 U CN 203246843U CN 201320246584 CN201320246584 CN 201320246584 CN 201320246584 U CN201320246584 U CN 201320246584U CN 203246843 U CN203246843 U CN 2032468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ding device
- blanking tube
- material blanking
- dust
- cur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u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装物料输送系统,包括:一级输料装置;二级输料装置,具有输送物料的输送路径和设置在输送路径上的用以接收一级输料装置输送的物料的受料表面;曲线落料管,设置在一级输料装置和二级输料装置之间以输送物料,具有出料口,该出料口的中心线与受料表面呈非相互垂直地设置;第一干雾抑尘装置,设置在一级输料装置与曲线落料管的连接处;以及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连接在二级输料装置与曲线落料管之间,包括封闭地罩设在二级输料装置的输送路径上的防尘箱和连接在防尘箱上的尘气分离装置,防尘箱与二级输料装置之间形成有与曲线落料管连通的输料通道。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物料输送过程中的扬尘及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装物料输送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散装物料尤其是粉状物料更尤其是燃煤在燃煤输煤系统中经过卸煤、给煤机械,多段位皮带转运,破碎、犁煤器等设备进入原煤仓。在整个输送过程中,始终伴随有尘化,特别是在燃煤的转运过程中,在落料溜槽、受料皮带机的导料槽等的内部往往由于上段皮带和二级输料装置之间的落差产生诱导气流,诱导燃煤产生的粉尘沿溜槽、导料槽中的空隙溢出,并向周围环境扩散、蔓延进而充斥作业现场。在燃煤的转运过程中,诱导风的风量及风速导致产生煤尘,而落煤管及导料槽的结构形式是决定诱导风的风量及风速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落煤管均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筒体,筒体内物料例如燃煤充满性能差,空气占据了大量空间,落煤管中的燃料则以自由落体速度下落到输煤皮带上,燃煤的冲击力大,同时携带大量空气,形成高压物料流冲击导料槽的皮带处,形成大量喷粉、喷煤,对此当前并无特别有效的抑尘方案。燃料在输煤皮带进入落煤管前以皮带的速度运行,进入落煤管后要做平抛运动,对落煤管的转角部位直接冲击,冲刷磨损严重,导致维护量增大。另外,因落煤管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筒体且四周为直角,所以阻力大,对煤质较差且湿度和粘度较大的煤先从死角堆积,而后逐步扩展,会堵塞落煤管造成堵煤,从而影响输煤系统的正常运行。落煤管落差大,输煤皮带受到原煤落下时的冲击力,缓冲托辊受力不均,造成皮带跑偏而大量撒煤,不能保证额定出力及经济运行。
传统输煤皮带导料槽都是采用方形的罩壳扣在皮带上,使用废旧的皮带对粉尘进行密封。运行过程中由于皮带与输送皮带之间不严密,导料槽的出入口无法密封,燃煤产生的粉尘大量扩散到空气中,输煤转运站及输煤廊道、栈桥污染严重。对于输煤皮带导料槽,通常采用布袋除尘器和水膜除尘器。然而,布袋除尘器对分散污染源难以收集且除尘效果不好,长期工作时滤袋易结垢而影响除尘效果,使用寿命短并增大维护工作量,而且在进行布袋除尘器清尘作业时会产生二次污染。在输煤皮带导料槽采用水膜除尘器时,除尘能力差且效果不好,同时会增加后续污水处理费用。另外,导料槽与水膜除尘器连接的管道由于水汽的原因经常堵塞,导致水膜除尘器的使用频率降低,增大维护工作量。由于输煤系统污染严重,大多数电力企业会在每条皮带的落料口处加装喷淋装置,这种喷淋装置有极强的不确定性,水量小时达不到抑尘的效果,水量大时因喷淋分配不均而导致部分燃煤含水率过大,从而堵塞落煤管,并且会造成燃煤的热值损失。
近年来在输煤系统粉尘治理方面提出了“干雾除尘”、“曲线落料管除尘”但这些技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具体来说,1)虽然曲线落料管相对于普通落煤管对粉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需要与其它抑尘设备相结合才能达到抑尘效果;2)对于干雾抑尘装置,虽然效果较好,在翻车机、给煤机、驱动皮带端部、落煤管、振动筛、破碎机、犁煤器等处都可以应用,但在扬尘较大的部位抑尘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这些新技术对于输煤系统来说,无论单独采用哪一种新技术均不能完全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当前,对输煤系统的卸煤、输送、储煤、筛分、破碎过程的环保抑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彻底消除因煤质变化或气候变化而引起的落煤管堵煤现象,提高皮带的输送能力,使用抑尘设备保证输煤系统的卸煤、运行效率,节能减排及改善工作环境。
根据输煤系统常见问题,为了更好地治理输煤系统污染改善环境,需要对上述抑尘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解决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扬尘及二次污染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装物料输送系统,包括:一级输料装置;二级输料装置,具有输送物料的输送路径和设置在输送路径上的用以接收一级输料装置输送的物料的受料表面;曲线落料管,设置在一级输料装置和二级输料装置之间以输送物料,具有出料口,该出料口的中心线与受料表面非相互垂直地设置;第一干雾抑尘装置,设置在一级输料装置与曲线落料管的连接处;以及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连接在二级输料装置与曲线落料管之间,包括封闭地罩设在二级输料装置的输送路径上的防尘箱和连接在防尘箱上的尘气分离装置,防尘箱与二级输料装置之间形成有与曲线落料管连通的输料通道。
进一步地,散装物料输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输料通道上的第二干雾抑尘装置和/或阻尘装置。
进一步地,输料通道包括位于曲线落料管的输料上游的第一输料段和位于曲线落料管的输料下游的第二输料段,第二干雾抑尘装置和/或阻尘装置设置在第一输料段和/或第二输料段上。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曲线落料管包括与一级输料装置连接的入口段以及连接在入口段与二级输料装置之间的曲线形的滑道段,出料口设置在滑道段上,入口段呈漏斗形,滑道段呈弧曲方向朝下的曲线形。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案,曲线落料管包括与一级输料装置连接的入口段以及连接在入口段与二级输料装置之间的曲线形的滑道段,出料口设置在滑道段上,入口段呈沿上输送装置向下弯折的抛物线形或部分圆弧形,滑道段呈弧曲方向朝下的曲线形。
优选地,滑道段呈抛物线形或部分圆弧形。
优选地,在滑道段的下端设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的沿输送路径的中心线与二级输料装置的沿输送路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优选地,尘气分离装置设置在防尘箱的靠近曲线落料管的输送下游的位置上,且与输料通道和曲线落料管连通,尘气分离装置上设置有排气口。
优选地,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还包括回尘装置,连通在防尘箱与曲线落料管之间,以将自受料表面激起的粉尘导回曲线落料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通过在一级输料装置与二级输料装置之间连接曲线落料管并在曲线落料管与一级输料装置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干雾抑尘装置,直接在粉尘的起尘位置进行抑制,以将物料的抑尘范围控制在小于等于10mg/m3的范围,并通过在曲线落料管与二级输料装置之间设置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以防止物料自曲线落料管落入二级输料装置过程中的过量扬尘和二次污染,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曲线落料管、第一干雾抑尘装置以及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有效地结合,更好地解决了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扬尘及二次污染,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2是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中的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以下的具体说明和附图来描述所公开的装置的实施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剖切,以便更好地示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可用于物料运输,如粉状物料的运输尤其是煤的运输。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包括一级输料装置(未示出)、二级输料装置10、曲线落料管40、第一干雾抑尘装置30以及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其中,二级输料装置10优选地设置在一级输料装置的下方,二级输料装置10具有输送物料的输送路径及设置在输送路径上且用于接收一级输料装置输送的物料的受料表面;曲线落料管40设置在一级输料装置和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以输送物料,其具有出料口,该出料口的中心线与受料表面呈锐角或钝角设置,即非垂直设置的出料口;第一干雾抑尘装置30设置在一级输料装置与曲线落料管40的连接处;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连接在二级输料装置10与曲线落料管40之间,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包括沿二级输料装置10的输送路径封闭地罩设在二级输料装置10上方的防尘箱20和连接在防尘箱20上的尘气分离装置70,防尘箱20与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形成有与曲线落料管40连通的输料通道。本实施例中的一级输料装置可以为上皮带、二级输料装置10可以为设置在上皮带下方的下皮带。
在此,第一干雾抑尘装置和第二干雾抑尘装置均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干雾抑尘装置。优选地,该尘气分离装置包括网状的滤芯和套设在该滤芯外侧的滤袋,在物料的输送过程中带有粉尘的空气经过该尘气分离装置的滤芯进行过滤,分离后的洁净空气自该尘气分离装置的排气口排出,粉尘经滤袋的抖动和/或其自身重力落回输料通道中继续输送。该尘气分离装置可以为微动力除尘器。
本实施例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通过在一级输料装置与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连接曲线落料管40,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曲线落料管40具有与二级输料装置10的受料表面呈非直角地设置的出料口,其优选与受料表面相切地设置。采用这种结构,当物料(如煤粉)沿曲线落料管40的出料口落入二级输料装置10时,物料不是垂直落入,而是与垂直面倾斜地落入,减小了物料下落时的冲击力,降低了异物划伤二级输料装置10(如皮带)的可能性,减少了诱导风,减少了粉尘的产生,进而大大地降低了扬尘。
本实施例还通过在曲线落料管40与一级输料装置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干雾抑尘装置30,直接在粉尘的起尘位置进行抑制,以将物料的抑尘范围控制在小于等于10mg/m3的范围,并通过在曲线落料管40与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设置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通过防尘箱20将二级输料装置10上输送的物料罩设在防尘箱20内部,防止物料的外泄,还通过尘气分离装置70对粉尘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排出,以防止物料自曲线落料管40落入二级输料装置10的过程中产生过量扬尘和二次污染,即本实施例的系统通过将曲线落料管40、第一干雾抑尘装置30以及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有效地结合,更好地解决了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扬尘及二次污染,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输料通道上的第二干雾抑尘装置90和阻尘装置80,以进一步地减少在二级输料装置10的输送路径上的扬尘以及二次污染。优选地,该第二干雾抑尘装置90和/或阻尘装置80设置在防尘箱20内。优选地,输料通道包括位于曲线落料管40输料上游的第一输料段A和位于曲线落料管40输料下游的第二输料段B,第二干雾抑尘装置90和阻尘装置80设置在第一输料段A和/或第二输料段B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当然还可以仅设置第二干雾抑尘装置90或仅设置阻尘装置80。优选地,阻尘装置80为挡尘帘,优选地,该挡尘帘为橡胶软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散装物料输送系统中的曲线落料管40包括与一级输料装置连接的入口段41以及连接在入口段41与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的曲线形的滑道段42,出料口设置在滑道段42上,入口段41呈漏斗形,滑道段42呈弧曲方向朝下的曲线形以进一步地降低物料在下落至受料表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进而进一步地减少扬尘和二次污染。
本实施例中,曲线落料管40的入口段41呈漏斗形,采用这种结构,当物料经一级输料装置落入曲线落料管40时由于曲线落料管40的入口段41呈漏斗形,即随着物料向下移动,其入口段41的口径逐渐变小,减小了物料下落的速度,并通过滑道段42的呈曲线的出料口,进一步减小了落入二级输料装置10的受料表面上的冲击力,进而减少了扬尘,进一步地保护了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散装物料输送系统中的曲线落料管40的入口段41呈沿上输送装置向下弯折的抛物线形或部分圆弧形,滑道段42呈弧曲方向朝下的曲线形。优选地,出料口为J型。
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由于物料自一级输料装置落入曲线落料管40前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因此,在物料自一级输料装置落下时是做平抛运动的,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曲线落料管40的入口段41设置为呈沿上输送装置向下弯折的抛物线形或部分圆弧形,以适应物料的平抛运动轨迹,进而减少物料落入入口段41时对入口段41内壁的冲击,并通过滑道段42的呈曲线的出料口,进一步地减少了扬尘现象,并延长了曲线落料管4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滑道段42呈抛物线形或部分圆弧形。以进一步地缓和物料落入二级输料装置10上的冲击力,减少扬尘现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中,在滑道段42的下端设有导流装置50,导流装置50的沿输送路径的中心线与二级输料装置10的沿输送路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以防止二级输料装置10被下落的物料压偏,进一步地防止了因该跑偏引起的落料扬尘。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流装置50的体积空间的增大,空气压力在导流装置50内起到了减压作用,使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扩散,减少了物料对二级输料装置10的冲击,进一步地减少了扬尘现象。
采用了曲线落料管40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在某一用于输送煤粉的具体实施例中,进入曲线落料管40的诱导风减少90%以上,即从源头上减少了90%粉尘的产生,同时消除了堵煤的现象,且落煤点居中,提高了输送效率,并进一步地降低了皮带跑偏的可能性,同时降低了转运站内由曲线落料管40产生的噪音。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二级输料装置10(如下皮带)包括沿其横向中部设置的中间段11以及设置在中间段11的横向两端的两翼段12,散装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滚动机构25,用于支撑并带动二级输料装置10移动,包括设置在中间段11下方的中部滚动件251以及设置在两翼段12下方且向上弯折的两翼滚动件252,二级输料装置10在滚动机构25的支撑下整体呈凹形,以进一步地防止物料沿二级输料装置10的横向的两翼段12落料。优选地,中部滚动件251以及两翼滚动件252均为微型托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二级输料装置10为下皮带,该下皮带的两翼段12分别具有自支撑在微型托辊的外侧的边缘沿横向向外延伸的两翼延伸段。防尘箱20包括支撑在两翼延伸段下方的两个耐磨滑板22(优选地高分子耐磨滑板)、支撑在两个耐磨滑板22下方的滑板支架27、分别密封连接在两个两翼延伸段的相对表面上的两个防溢裙板24、分别与两个防溢裙板24连接并封闭地罩设在下皮带上的盖21以及用于支撑盖21的盖支架23。当然,防尘箱20还可以设置成其它的结构,只要能够封闭地罩设在二级输料装置10上达到抑尘的效果即可。
优选地,如图1所示,尘气分离装置70设置在防尘箱20的靠近曲线落料管40的输送下游的位置上,且与输料通道和曲线落料管40连通,尘气分离装置70上设置有排气口。优选地,排气口为多个。
采用本实施例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当物料经曲线落料管40进入输料通道后,经过尘气分离装置70进行尘气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经排气口排入大气,而分离后物料落回二级输料装置上继续进行输送。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中的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还包括回尘装置,该回尘装置可以连通在尘气分离装置70与曲线落料管40之间,以将尘气分离装置70分离出的粉尘导回曲线落料管40内,也可以连通在防尘箱20与曲线落料管40之间,以使得输料通道内位于受料表面处形成负压,当物料下落至该受料表面时可以使得自受料表面激起的粉尘导回曲线落料管40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散装物料输送系统,通过在一级输料装置与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连接曲线落料管40并在曲线落料管40与一级输料装置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干雾抑尘装置30以将物料的抑尘范围控制在小于等于10mg/m3的范围,并通过在曲线落料管40与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设置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以防止物料自曲线落料管落入二级输料装置10过程中的过量扬尘和二次污染,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曲线落料管40、第一干雾抑尘装置30以及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有效地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扬尘及二次污染,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散装物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级输料装置;
二级输料装置(10),具有输送物料的输送路径和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用以接收由所述一级输料装置所输送的物料的受料表面;
曲线落料管(40),设置在所述一级输料装置和所述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以输送所述物料并具有出料口,该出料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受料表面非相互垂直地设置;
第一干雾抑尘装置(30),设置在所述一级输料装置与所述曲线落料管(40)的连接处;以及
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二级输料装置(10)与所述曲线落料管(40)之间,包括封闭地罩设在所述二级输料装置(10)的输送路径上的防尘箱(20)和连接在所述防尘箱(20)上的尘气分离装置(70),在所述防尘箱(20)与所述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曲线落料管(40)连通的输料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装物料输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料通道上的第二干雾抑尘装置(90)和/或阻尘装置(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通道包括位于所述曲线落料管(40)的输料上游的第一输料段(A)和位于所述曲线落料管(40)的输料下游的第二输料段(B),所述第二干雾抑尘装置(90)和/或所述阻尘装置(80)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料段(A)和/或所述第二输料段(B)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落料管(40)包括与所述一级输料装置连接的入口段(41)以及连接在所述入口段(41)与所述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的曲线形的滑道段(42),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滑道段(42)上,所述入口段(41)呈漏斗形,所述滑道段(42)呈弧曲方向朝下的曲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落料管(40)包括与所述一级输料装置连接的入口段(41)以及连接在所述入口段(41)与所述二级输料装置(10)之间的曲线形的滑道段(42),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滑道段(42)上,所述入口段(41)呈自所述一级输料装置向下弯曲的抛物线形或部分圆弧形,所述滑道段(42)呈弧曲方向朝下的曲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段(42)呈抛物线形或部分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滑道段(42)的下端设有导流装置(50),所述导流装置(50)的沿所述输送路径的中心线与所述二级输料装置(10)的沿所述输送路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70)设置在所述防尘箱(20)的靠近所述曲线落料管(40)的输送下游的位置上且与所述输料通道和所述曲线落料管(40)连通,所述尘气分离装置(70)上设置有排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封闭脉冲除尘转运输送装置还包括回尘装置,其连通在所述防尘箱(20)与所述曲线落料管(40)之间,以将自所述受料表面激起的粉尘导回所述曲线落料管(40)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46584 CN203246843U (zh) | 2013-05-08 | 2013-05-08 | 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46584 CN203246843U (zh) | 2013-05-08 | 2013-05-08 | 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46843U true CN203246843U (zh) | 2013-10-23 |
Family
ID=49373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4658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46843U (zh) | 2013-05-08 | 2013-05-08 | 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4684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39967A (zh) * | 2013-05-08 | 2014-11-12 | 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 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
CN104386470A (zh) * | 2014-10-10 | 2015-03-04 | 东南大学 | 一种电厂防堵抑尘降噪煤转运系统 |
CN105883301A (zh) * | 2014-10-13 | 2016-08-24 | 孙润 | 一种软质布无动力除尘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07215611A (zh) * | 2017-06-28 | 2017-09-29 | 张玉伟 | 物料输送系统转运站无尘落料管 |
-
2013
- 2013-05-08 CN CN 201320246584 patent/CN20324684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39967A (zh) * | 2013-05-08 | 2014-11-12 | 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 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
CN104386470A (zh) * | 2014-10-10 | 2015-03-04 | 东南大学 | 一种电厂防堵抑尘降噪煤转运系统 |
CN104386470B (zh) * | 2014-10-10 | 2016-06-01 | 东南大学 | 一种电厂防堵抑尘降噪煤转运系统 |
CN105883301A (zh) * | 2014-10-13 | 2016-08-24 | 孙润 | 一种软质布无动力除尘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07215611A (zh) * | 2017-06-28 | 2017-09-29 | 张玉伟 | 物料输送系统转运站无尘落料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54597B (zh) | 散装物料的除尘输送系统及输送方法 | |
CN102874615A (zh) | 带式输送机输送高粉尘物料的抑尘降尘系统 | |
CN202697692U (zh) | 一种卷烟机落料器 | |
CN203246843U (zh) | 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 |
CN207792175U (zh) | 一种无动力除尘装置 | |
CN202400593U (zh) | 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 | |
CN104692083A (zh) | 一种皮带机的粉尘处理装置 | |
CN203199625U (zh) | 环保型带式输送机导料槽 | |
CN202876590U (zh) | 一种热电输煤系统洁净化组合装置 | |
CN201652397U (zh) | 一种可收尘输煤长廊系统 | |
CN206857779U (zh) | 气雾抑尘与粉尘收集系统 | |
CN205892222U (zh) | 无动力除尘系统 | |
CN104085707B (zh) | 方形料场用抑尘式进料系统 | |
CN202784855U (zh) | 一种带分离功能的石子煤进料装置 | |
CN201950028U (zh) | 原料除杂进仓系统 | |
CN104139967A (zh) | 散装物料输送系统 | |
CN201244416Y (zh) | 声波清灰布袋除尘器 | |
CN211595555U (zh) | 型煤运输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型煤生产设备 | |
CN202880507U (zh) | 带式输送机输送高粉尘物料的抑尘降尘系统 | |
CN204607049U (zh) | 一种压送式粉状物料输送装置 | |
CN212502706U (zh) | 一种散装物料智能降尘装置 | |
CN208516540U (zh) | 微动力除尘装置 | |
CN208979933U (zh) | 一种管磨机进料防尘系统 | |
CN2378362Y (zh) | 燃煤皮带转运除尘站 | |
CN202156753U (zh) | 一种大倾角皮带机的除尘捕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