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42799U - 插头、插座及其组合 - Google Patents
插头、插座及其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42799U CN203242799U CN 201320272210 CN201320272210U CN203242799U CN 203242799 U CN203242799 U CN 203242799U CN 201320272210 CN201320272210 CN 201320272210 CN 201320272210 U CN201320272210 U CN 201320272210U CN 203242799 U CN203242799 U CN 2032427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erminal
- power supply
- power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头与插座及其组合,插头包括基座、电源导接单元及信号导接单元。电源导接单元凸伸于基座的端面,并具有绝缘壁及分别设于绝缘壁的内、外壁面的导电部及接地部。信号导接单元呈柱状并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面的信号接地部、信号导接部及靠近该端面的绝缘部,绝缘部内缩形成让位空间。插座包括绝缘壳、电源接地端子、电源端子、信号接地端子及信号端子。绝缘壳界定一信号槽及一电源槽,信号槽配合插置信号导接单元,电源槽配合插置电源导接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插座及其组合,特别涉及一种可传输电源及信号的插头、插座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通常仅具有传输音频信号的单一功能。另有结合视频及音频信号传输功能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可以同时传输影音信号,例如美国专利US7736193所揭露。
前述美国专利揭露的插头相较于一般传输音频信号的插头还具有一外环结构,以分别在外环结构的内、外壁面设置视频导接区及接地区,而其插座设有对应的端子以分别与插头的视频导接区及接地区接触形成电连接。然而,其端子的接触部为固定式不具有弹性,容易有接触不良的风险。
此外,目前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的插头与插座无法同时传输电源,如何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仍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同时传输电源与信号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同时传输电源与信号的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同时传输电源与信号的插座。
于是本实用新型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包含:一插头及一插座。该插头包括一基座、一电源导接单元及一信号导接单元。该基座具有一端面。该电源导接单元凸伸于该基座的端面,并具有一环状的绝缘壁、一导电部及一接地部,该导电部设于该绝缘壁的内壁面且该接地部设于该绝缘壁的外壁面。该信号导接单元位于该电源导接单元环绕的区域内,呈柱状并与该电源导接单元相间隔地凸伸于该基座的端面且较该电源导接单元凸出。该信号导接单元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面的一信号接地部、至少一信号导接部及一靠近该端面的绝缘部,该绝缘部与该导电部相对且相间隔并朝该信号导接单元的中心轴内缩形成一让位空间,该信号接地部与该信号导接部互相绝缘。该插座包括一绝缘壳、至少一电源接地端子、至少一电源端子、一信号接地端子及至少一信号端子。该绝缘壳界定一信号槽及一电源槽,该信号槽配合插置该信号导接单元,该电源槽配合插置该电源导接单元。电源接地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电源槽的第一弹性接触部,以对应接触该插头的电源导接单元的接地部。电源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电源槽的第二弹性接触部,以对应接触该插头的电源导接单元的导电部,且该第二弹性接触部位于该导电部与该让位空间之间。信号接地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信号槽的第三弹性接触部,以对应接触该插头的信号导接单元的信号接地部。信号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信号槽的第四弹性接触部,以对应接触该插头的信号导接单元的信号导接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中,该插座包括二电源端子,该二电源端子左右对称地设于该绝缘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中,该二电源端子分别还具有一前后延伸的固定部及一尾部,而且每一电源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部由该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其接触面配合该电源槽的环绕方向倾斜设置,该二电源端子的尾部分别由其固定部后端直角弯折斜下延伸再弯曲往下直线延伸且该二电源端子的尾部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中,该二电源端子分别还具有一横向延伸的连接部而与另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中,该插座包括二电源接地端子,该二电源接地端子左右对称地设于该绝缘壳,且分别还具有一前后延伸固定部及一尾部,而且每一电源接地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由该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其接触面配合该电源槽的环绕方向倾斜设置,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分别由其固定部后端直角弯折斜下延伸再弯曲往下直线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中,该二电源端子的尾部与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并排设置且位于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之间,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分别与该二电源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部面对面相对设置,定义以该电源槽的轴心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前述相对的两组第一弹性接触部和第二弹性接触部分别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且分别沿与水平轴夹45度角的方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中,该二电源接地端子分别还具有一横向延伸的连接部而与另一电源接地端子的连接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该插座包括二信号端子,该信号接地端子位于该二电源端子之间,且该二信号端子分别位于该信号接地端子左右两侧且位于该二电源端子、电源接地端子下方,该二信号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分别还具有一上下延伸的尾部,且该尾部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并与该电源端子及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呈前后两排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中,该绝缘壳具有一本体、一内环壁及一外环壁,该内环壁与该外环壁相间隔地形成于该本体前端,且该内环壁界定该信号槽,该外环壁与该内环壁共同界定该电源槽,该信号槽及该电源槽延伸至该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中,该插头的信号导接单元为音频信号导接单元,该插座的信号接地端子及信号端子分别为音频信号接地端子及音频信号端子。
本实用新型插头,包括:一基座、一电源导接单元和一信号导接单元,基座具有一端面;电源导接单元凸伸于该基座的端面,并具有一环状的绝缘壁、一导电部及一接地部,该导电部设于该绝缘壁的内壁面且该接地部设于该绝缘壁的外壁面;一信号导接单元位于该电源导接单元环绕的区域内,呈柱状并与该电源导接单元相间隔地凸伸于该基座的端面且较该电源导接单元凸出,该信号导接单元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面的一信号接地部、至少一信号导接部及一靠近该端面的绝缘部,该绝缘部与该导电部相对且相间隔并朝该信号导接单元的中心轴内缩形成一让位空间,该信号接地部与该信号导接部互相绝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该信号导接单元为音频信号导接单元。
本实用新型插座,包括:一绝缘壳、至少一电源接地端子、至少一电源端子、一信号接地端子及至少一信号端子,绝缘壳界定一信号槽及一电源槽,该电源槽与该信号槽相间隔,且该电源槽位于该信号槽外围;至少一电源接地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电源槽的第一弹性接触部;至少一电源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电源槽的第二弹性接触部;信号接地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信号槽的第三弹性接触部;至少一信号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信号槽的第四弹性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本实用新型插头及插座可同时传输电源及信号(如音频信号)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相较于一般的音频插头还具有环绕于外侧的电源导接单元,无法插入一般的音频插座,而能避免使用者误插。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端子的排布方式可以使端子的密集度较高,节省占用的空间,以缩小插座整体的体积,而且,端子尾部排成两排方便组装及焊接于电路板。进一步地,通过相连接的两个电源端子能够互相导热,能够降低电源端子过热使得电源的传递不稳定的风险,而能维持电连接器在传输电流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插头与插座的组合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是部分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头;
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座;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是一主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座的端子排布位置关系;
图7是一后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座的端子排布位置关系
图8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头与插座的对接关系;
图9是一沿图8中IX-IX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头与插座的端子的接触状态,其中插座部分只有示出端子;
图11是图10的仰视图;
图12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头的电源导接单元与插座的电源端子及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状态;
图13是部分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插头的电源导接单元与插座的电源端子及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状态;及
图14是一部分分解的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插头与插座的组合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源端子及电源接地端子。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插头
1 基座
11 端面
2 电源导接单元
21 绝缘壁
22 导电部
23 接地部
3 信号导接单元
31 绝缘部
311 让位空间
32 信号接地部
33 信号导接部
200 插座
4 绝缘壳
41 本体
411 前端
42 内环壁
43 外环壁
44 信号槽
45 电源槽
5 电源接地端子
51 固定部
52 第一弹性接触部
521 接触面
53 尾部
6 电源端子
61 固定部
62 第二弹性接触部
621 接触面
63 尾部
7 信号接地端子
71 固定部
72 第三弹性接触部
73 尾部
8 信号端子
81 固定部
82 第四弹性接触部
83 尾部
9 遮蔽壳
91 弹臂
10 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插头与插座的组合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插头100及一插座200。
插头100包括一基座1、一电源导接单元2及一信号导接单元3。基座1具有一端面11。电源导接单元2凸伸于该基座1的端面11,并具有一环状的绝缘壁21、一导电部22及一接地部23。该导电部22设于该绝缘壁21的内壁面且该接地部23设于该绝缘壁21的外壁面。信号导接单元3位于该电源导接单元2环绕的区域内,呈柱状并与该电源导接单元2相间隔地凸伸于该基座1的端面11且较该电源导接单元2凸出。该信号导接单元3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面的一靠近该端面11的绝缘部31、一信号接地部32及二信号导接部33。该绝缘部31与该导电部22相对且相间隔并朝该信号导接单元3的中心轴C内缩形成一让位空间311。信号接地部32与该信号导接部33互相绝缘。在本实施例,信号导接单元3为音频信号导接单元,两个信号导接部33可分别为左声道及右声道。当然,若仅用于单声道时,只设一个信号导接部33即可。此外,在本实施例,电源导接单元2为圆环状,但是非圆形的环状也可以实施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插座200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10,包括一绝缘壳4、二电源接地端子5、二电源端子6、一信号接地端子7、二信号端子8及一遮蔽壳9。绝缘壳4具有一本体41、一内环壁42及一外环壁43。该内环壁42与该外环壁43相间隔地形成于该本体41前端411,且两者共同界定一信号槽44及一电源槽45,其中该内环壁42界定该信号槽44,该外环壁43与该内环壁42共同界定该电源槽45,而使该电源槽45与该信号槽44相间隔,且该电源槽45位于该信号槽44外围,而且该信号槽44及该电源槽45延伸至该本体41内。该信号槽44配合插置该信号导接单元3,该电源槽45配合插置该电源导接单元2。
信号接地端子7设于该绝缘壳4且具有一固定部71、一第三弹性接触部72及一尾部73。第三弹性接触部72由固定部71前端延伸并伸入该信号槽44,以对应接触该插头100的信号导接单元3的信号接地部32。尾部73由固定部71的后端弯折延伸,用以焊接于电路板10。两信号端子8设于该绝缘壳4且分别具有一固定部81、一第四弹性接触部82及一尾部83。第四弹性接触部82由固定部81的前端延伸并伸入该信号槽44,以对应接触该插头100的信号导接单元3的信号导接部33。尾部83由固定部81的后端延伸,用以焊接于电路板10。在本实施例,两信号端子8分别位于信号接地端子7左右两侧,且两第四弹性接触部82前后错位以分别对应接触信号导接单元3的两信号导接部33。信号端子8的数量与信号导接部33相对应,所以信号端子8也可以只有一个。同样地,插座200的信号接地端子7及信号端子8分别为音频信号接地端子及音频信号端子。
再配合参阅图6及图7,两电源接地端子5左右对称地设于该绝缘壳4且分别具有一前后延伸的板状固定部51、一第一弹性接触部52及一尾部53。该第一弹性接触部52由该固定部51的前端延伸且伸入该电源槽45并靠近该外环壁43,且其接触面521配合该电源槽45的环绕方向倾斜设置,以对应接触该插头100的电源导接单元2的接地部23。该二电源接地端子5的尾部53分别由其固定部51后端直角弯折斜下延伸再弯曲往下直线延伸,以焊接于电路板10。两电源端子6左右对称地设于该绝缘壳4,且分别具有一前后延伸的固定部61、一第二弹性接触部62及一尾部63。第二弹性接触部62由固定部61的前端延伸且伸入该电源槽45并靠近该内环壁42,且其接触面621配合该电源槽45的环绕方向倾斜设置,以对应接触该插头100的电源导接单元2的导电部22,且该第二弹性接触部62位于该导电部22与该让位空间311之间。该二电源端子6的尾部63分别由其固定部61后端直角弯折斜下延伸再弯曲往下直线延伸,以焊接于电路板10。该二电源端子6的尾部63与该二电源接地端子5的尾部53并排设置且位于该二电源接地端子5的尾部53之间。
更具体地说,该二电源端子6的固定部61及其相连的第二弹性接触部62分别沿该电源槽45的切线方向相对倾斜,而该二电源接地端子5的固定部51及其相连的第一弹性接触部52也分别沿该电源槽45的切线方向相对倾斜。该二电源接地端子5的第一弹性接触部52分别与该二电源端子6的第二弹性接触部62面对面相对设置。再者,定义以该电源槽45的轴心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前述相对的两组第一弹性接触部52和第二弹性接触部62分别位于第一象限I和第二象限II且分别沿与水平轴X夹45度角的方向D、D’排列。借此,两组电源端子6及电源接地端子5可分别位于信号接地端子7的左右两侧,亦即,信号接地端子7位于该二电源端子6的间,且该二信号端子8可分别位于这些电源端子6、电源接地端子5下方,而且这些信号接地端子7、信号端子8的尾部73、83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并与这些电源端子6的尾部63及电源接地端子5的尾部53呈前后两排排列。借此排布方式可以使端子的密集度较高,节省占用的空间,以缩小插座200整体的体积。而且,端子尾部排成两排方便组装及焊接于电路板。
再参阅图4与图5,遮蔽壳9覆盖于绝缘壳4的本体41,且具有一弹臂91。绝缘壳4的本体41对应弹臂91形成一穿孔412以供弹臂91穿入(见图9)与信号接地端子7接触形成电连接。
参阅图8至图13,当插头100与插座200对接时,插头100的信号导接单元3及电源导接单元2分别插入插座200的信号槽44及电源槽45,而使信号导接单元3的信号接地部32及两信号导接部33分别与信号接地端子7的第三弹性接触部72及两信号端子8的第四弹性接触部82接触形成电连接,同时电源导接单元2的导电部22及接地部23分别与电源端子6的第二弹性接触部62及电源接地端子5的第一弹性接触部52接触形成电连接。由于端子的接触部具有弹性,可以确保与插头100上的对应导接部位稳定接触。如图13所示,由于插头100的信号导接单元3的绝缘部31朝中心轴C(见图3)内缩形成让位空间311,可以提供电源端子6的第二弹性接触部62接触电源导接单元2的导电部22后可弹性位移的空间,而且因为绝缘部31不会导电,即使与电源端子6的第二弹性接触部62接触也不会发生短路的状况,借此可以确保电源及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插头100相较于一般的音频插头还具有环绕于外侧的电源导接单元2,无法插入一般的音频插座,而能避免使用者误将本实施例的插头100插入一般的音频插座使得连接有插头100的电子装置(未图示)无法运作的状况。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插头与插座的组合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然而,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二电源接地端子5分别还具有一横向延伸的连接部54而与另一电源接地端子5的连接部54相连接。该二电源端子6分别还具有一横向延伸的连接部64而与另一电源端子6的连接部64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两电源接地端子5的连接部54连接于两固定部51之间,两电源端子6的连接部64连接于两固定部61之间。通过相连接的两个电源端子6能够互相导热,可以在其中某一电源端子6的接触性不良使得接触电阻值增加而有发热现象产生时,可以分散热能至另一电源端子6,如此能够降低电源端子6过热使得电源的传递不稳定的风险,而能维持电连接器在传输电流上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前述实施例的插头100及插座200可同时传输电源及信号(如音频信号)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本实施例的插头100相较于一般的音频插头还具有环绕于外侧的电源导接单元2,无法插入一般的音频插座,而能避免使用者误插。前述实施例的插座200端子的排布方式可以使端子的密集度较高,节省占用的空间,以缩小插座200整体的体积,而且,端子尾部排成两排方便组装及焊接于电路板。进一步地,通过相连接的两个电源端子6能够互相导热,能够降低电源端子6过热使得电源的传递不稳定的风险,而能维持电连接器在传输电流上的稳定性。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插头,包括:
一基座,具有一端面,
一电源导接单元,凸伸于该基座的端面,并具有一环状的绝缘壁、一导电部及一接地部,该导电部设于该绝缘壁的内壁面且该接地部设于该绝缘壁的外壁面,及
一信号导接单元,位于该电源导接单元环绕的区域内,呈柱状并与该电源导接单元相间隔地凸伸于该基座的端面且较该电源导接单元凸出,该信号导接单元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面的一信号接地部、至少一信号导接部及一靠近该端面的绝缘部,该绝缘部与该导电部相对且相间隔并朝该信号导接单元的中心轴内缩形成一让位空间,该信号接地部与该信号导接部互相绝缘;
一插座,包括:
一绝缘壳,界定一信号槽及一电源槽,该信号槽配合插置该信号导接单元,该电源槽配合插置该电源导接单元,
至少一电源接地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电源槽的第一弹性接触部,以对应接触该插头的电源导接单元的接地部,
至少一电源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电源槽的第二弹性接触部,以对应接触该插头的电源导接单元的导电部,且该第二弹性接触部位于该导电部与该让位空间之间,
一信号接地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信号槽的第三弹性接触部,以对应接触该插头的信号导接单元的信号接地部,及
至少一信号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信号槽的第四弹性接触部,以对应接触该插头的信号导接单元的信号导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座包括二电源端子,该二电源端子左右对称地设于该绝缘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二电源端子分别还具有一前后延伸的固定部及一尾部,而且每一电源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部由该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其接触面配合该电源槽的环绕方向倾斜设置,该二电源端子的尾部分别由其固定部后端直角弯折斜下延伸再弯曲往下直线延伸且该二电源端子的尾部并排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二电源端子分别还具有一横向延伸的连接部而与另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座包括二电源接地端子,该二电源接地端子左右对称地设于该绝缘壳,且分别还具有一前后延伸固定部及一尾部,而且每一电源接地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由该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其接触面配合该电源槽的环绕方向倾斜设置,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分别由其固定部后端直角弯折斜下延伸再弯曲往下直线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二电源端子的尾部与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并排设置且位于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之间,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分别与该二电源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部面对面相对设置,定义以该电源槽的轴心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前述相对的两组第一弹性接触部和第二弹性接触部分别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且分别沿与水平轴夹45度角的方向排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二电源接地端子分别还具有一横向延伸的连接部而与另一电源接地端子的连接部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座包括二信号端子,该信号接地端子位于该二电源端子之间,且该二信号端子分别位于该信号接地端子左右两侧且位于该二电源端子、二电源接地端子下方,该信号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分别还具有一上下延伸的尾部,且所述多个尾部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并与该二电源端子及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呈前后两排排列。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具有一本体、一内环壁及一外环壁,该内环壁与该外环壁相间隔地形成于该本体前端,且该内环壁界定该信号槽,该外环壁与该内环壁共同界定该电源槽,该信号槽及该电源槽延伸至该本体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头的信号导接单元为音频信号导接单元,该插座的信号接地端子及信号端子分别为音频信号接地端子及音频信号端子。
1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具有一端面;
一电源导接单元,凸伸于该基座的端面,并具有一环状的绝缘壁、一导电部及一接地部,该导电部设于该绝缘壁的内壁面且该接地部设于该绝缘壁的外壁面;及
一信号导接单元,位于该电源导接单元环绕的区域内,呈柱状并与该电源导接单元相间隔地凸伸于该基座的端面且较该电源导接单元凸出,该信号导接单元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面的一信号接地部、至少一信号导接部及一靠近该端面的绝缘部,该绝缘部与该导电部相对且相间隔并朝该信号导接单元的中心轴内缩形成一让位空间,该信号接地部与该信号导接部互相绝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该信号导接单元为音频信号导接单元。
13.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壳,界定一信号槽及一电源槽,该电源槽与该信号槽相间隔,且该电源槽位于该信号槽外围;
至少一电源接地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电源槽的第一弹性接触部;
至少一电源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电源槽的第二弹性接触部;
一信号接地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信号槽的第三弹性接触部;及
至少一信号端子,设于该绝缘壳且具有一伸入该信号槽的第四弹性接触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包括二电源端子,该二电源端子左右对称地设于该绝缘壳。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该二电源端子分别还具有一前后延伸的固定部及一尾部,而且每一电源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部由该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其接触面配合该电源槽的环绕方向倾斜设置,该二电源端子的尾部分别由其固定部后端直角弯折斜下延伸再弯曲往下直线延伸且该二电源端子的尾部并排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该二电源端子分别还具有一横向延伸的连接部而与另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相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包括二电源接地端子,该二电源接地端子左右对称地设于该绝缘壳,且分别还具有一前后延伸的固定部及一尾部,而且每一电源接地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由该固定部的前端延伸且其接触面配合该电源槽的环绕方向倾斜设置,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分别由其固定部后端直角弯折斜下延伸再弯曲往下直线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该二电源端子的尾部与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并排设置且位于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之间,该二电源接地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部分别与该二电源端子的第二弹性接触部面对面相对设置,定义以该电源槽的轴心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前述相对的两组第一弹性接触部和第二弹性接触部分别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且分别沿与水平轴夹45度角的方向排列。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该二电源接地端子分别还具有一横向延伸的连接部而与另一电源接地端子的连接部相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包括二信号端子,该信号接地端子位于该二电源端子之间,且该二信号端子分别位于该信号接地端子左右两侧且位于该二电源端子、电源接地端子下方,该信号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分别还具有一上下延伸的尾部,且所述多个尾部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并与该二电源端子及电源接地端子的尾部呈前后两排排列。
21.如权利要求13至20项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具有一本体、一内环壁及一外环壁,该内环壁与该外环壁相间隔地形成于该本体前端,且该内环壁界定该信号槽,该外环壁与该内环壁共同界定该电源槽,该信号槽及该电源槽延伸至该本体内。
22.如权利要求13至20项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接地端子及该信号端子分别为音频信号接地端子及音频信号端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72210 CN203242799U (zh) | 2013-05-17 | 2013-05-17 | 插头、插座及其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72210 CN203242799U (zh) | 2013-05-17 | 2013-05-17 | 插头、插座及其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42799U true CN203242799U (zh) | 2013-10-16 |
Family
ID=49320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7221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42799U (zh) | 2013-05-17 | 2013-05-17 | 插头、插座及其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42799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8941A (zh) * | 2014-08-28 | 2016-03-23 | 林宗正 | 插头连接器结构 |
CN106654738A (zh) * | 2016-11-22 | 2017-05-10 |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防打火功率型通讯电插接件 |
CN106785698A (zh) * | 2016-11-22 | 2017-05-31 |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功率型通讯电插接件 |
WO2021027848A1 (zh) * | 2019-08-12 | 2021-02-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制电路板、支架和通流装置 |
-
2013
- 2013-05-17 CN CN 201320272210 patent/CN20324279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8941A (zh) * | 2014-08-28 | 2016-03-23 | 林宗正 | 插头连接器结构 |
CN106654738A (zh) * | 2016-11-22 | 2017-05-10 |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防打火功率型通讯电插接件 |
CN106785698A (zh) * | 2016-11-22 | 2017-05-31 |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功率型通讯电插接件 |
CN106785698B (zh) * | 2016-11-22 | 2019-02-05 |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功率型通讯电插接件 |
CN106654738B (zh) * | 2016-11-22 | 2019-05-07 |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防打火功率型通讯电插接件 |
WO2021027848A1 (zh) * | 2019-08-12 | 2021-02-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制电路板、支架和通流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50864B (zh) | 带有电源连接件的正交连接器系统 | |
CN102290654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600454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2772376U (zh) | 连接器 | |
CN204333399U (zh) |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 |
CN203800319U (zh) | 改良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CN104009338A (zh) | 电连接器 | |
JP2011238593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03242799U (zh) | 插头、插座及其组合 | |
US2013033768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 |
CN104092059A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TW201503497A (zh) | 電連接器 | |
CN104124549A (zh) | 电连接器 | |
TWM481528U (zh) | 轉接器 | |
CN103247908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5356097A (zh) | 表面焊接式usb插座连接器 | |
CN205811113U (zh) | 电连接器 | |
TWI506892B (zh) | Conversion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CN203895655U (zh) |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微型usb连接器 | |
CN104956551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82235Y (zh) | 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6992426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391563A (zh) | 电互连系统 | |
CN104348056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957008B (zh) | 卡缘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