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1858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18582U
CN203218582U CN 201320208133 CN201320208133U CN203218582U CN 203218582 U CN203218582 U CN 203218582U CN 201320208133 CN201320208133 CN 201320208133 CN 201320208133 U CN201320208133 U CN 201320208133U CN 203218582 U CN203218582 U CN 203218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king section
electric connector
insulating body
clamping plate
connec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081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祝平
方志宏
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081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18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18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185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与所述绝缘本体配合的防护罩,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一对接部及一第二对接部,所述防护罩设有一底板及自底板两侧垂直延伸的一对夹板,所述两夹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上下两侧,且两夹板之间设有收容所述第一对接部的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设置一可保护所述第一对接部的防护罩,使得第一对接部上下两侧的信号端子被所述防护罩所遮盖,起到了很好的防尘效果;同时,也可避免误插时对第一对接部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属于精密零件,通常用于与一对接端连接器电性连接,实现信号传输的功能,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如:电脑内部印刷电路板上就具有各式各样的电连接器,诸如USB连接器、D-Sub连接器、RJ-45连接器等。通常来说,电连接器都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而为了减小电连接器在电路板上的占用空间,电连接器的体积呈逐年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有些电连接器甚至可以融合多种不同类型电连接器的功能,即通过一个电连接器便可同时传输不同类别的信号,而无须在电路板上分别安装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由于这种电连接器集成了不同种类电连接器,因而进一步的节省了对电路板上空间的占用。然而,这类多功能的电连接器有些时候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不同功能的使用应尽量不相互影响,且不同功能的使用频率往往是不同的,例如,在同时具有电源传输对接口和信号传输对接口的双对接口电连接器中,很多情况下电源传输对接口会频繁使用,而信号传输对接口则长期闲置而暴露于空气中,有些时候电连接器的一部分连接功能不被经常使用而造成长期闲置,容易使灰尘进入电连接器内部而对导电端子造成污染;同时,在电源传输的插拔对接过程中,也容易因使用不当而误插入信号传输对接口内,造成对信号传输对接口内的导电端子或绝缘本体造成损坏。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通过设置一防护罩来实现防尘的功效,同时又可避免电连接器内部的对接部因误插操作所带来的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与所述绝缘本体配合的防护罩,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一对接部及一第二对接部,所述防护罩设有一底板及自底板两侧垂直延伸的一对夹板,所述两夹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上下两侧,且两夹板之间设有收容所述第一对接部的夹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一凸伸出夹板的操作部,另一端设有一位于所述两夹板之间的抵挡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部设有一供操作人员拆卸作业的操作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与所述夹板均沿纵向延伸,且底板的纵向长度长于所述夹板的纵向长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接部呈T型,并设有一收容于所述夹槽内的水平部及抵靠所述操作部的竖直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固持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上的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对接部上的电源端子、以及若干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竖直部的侧面上设有收容所述接地端子的狭长型槽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呈左右排列设置;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对接腔,所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位于该对接腔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对接部的两侧设有凹槽及位于所述凹槽上、下两侧的加强肋,使第二对接部具有一“工”字型剖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定位所述信号端子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有一基部、自基部的顶部垂直向上延伸的盖板、自所述基部的两端凸伸出的卡扣部、位于卡扣部一侧的定位柱及位于所述基部一侧的若干凸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设置一可保护所述第一对接部的防护罩,使得第一对接部上下两侧的信号端子被所述防护罩所遮盖,起到了很好的防尘效果;同时,也可避免误插时对第一对接部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在防护罩组装前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的防护罩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的防护罩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定位块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卸去防护罩后的剖面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对接部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20、固定所述导电端子20的定位块30、覆盖所述绝缘本体10的遮蔽壳体40以及与所述绝缘本体10配合的防护罩50。所述电连接器通过端子焊接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并用于与一对接端电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实现电气连接作用。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纵向延伸,并设有一顶壁11、底壁12、两相对设置的侧壁13、连接两侧壁13的后壁130(参图8)、以及位于所述顶壁11、底壁12和侧壁13之间的对接部。所述顶壁11、底壁12及侧壁13共同形成一对接口16及一对接腔17,所述对接口16呈矩形且用于供所述对接端电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并插入所述对接腔17内,另外,所述侧壁13的外壁面上设有卡持所述遮蔽壳体40的定位槽131,所述侧壁13的内壁面上设有卡槽132(参图8)。所述后壁130设有一供导电端子延伸出并容纳所述定位块30的缺口1301,请配合参阅图6、图8所示。
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对接部包括第一对接部14和第二对接部15,且所述第一对接部14和第二对接部15均位于所述对接腔17内,且呈左、右排列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对接部14呈T型,即包括一竖直部141及一水平部142,所述竖直部141具有防误插入功能,所述水平部142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若干端子槽143,用于收容所述导电端子20。所述第二对接部15呈矩形,并具有一矩形的端子孔151,且所述第二对接部15两侧设有一导引斜面152及贯通绝缘本体10后壁130的凹槽153;所述导引斜面152用于在斜向插拔过程中实现导引,将对接端连接器顺利的插入或拔出所述对接腔17内,同时,避免了斜向插拔所产生的侧向作用力对第二对接部15产生的破坏,降低了第二对接部15断裂的风险;另外,所述第二对接部15呈矩形,所述矩形端子孔151位于所述第二对接部15的中央位置并朝向所述对接口16,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所述第二对接部15两侧凹槽15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加强肋154,使第二对接部15具有呈“工”字型的剖面,所述加强肋154既可以在上下两侧实现限位作用,又可以增强第二对接部15的强度,防止在插拔过程中受力不稳而断裂;所述矩形端子孔151的两侧设有两个位于第二对接部15内的狭长型侧槽155,该狭长型侧槽155贯通所述矩形端子孔151并与矩形端子孔151共同形成“十”字型。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将两种类型的连接器集于一身,即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是用于传输两种不同类别的电讯传输,实现不同的功能,这样可降低成本,且节省了电路板上的占用空间。
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固持于第一对接部14上的若干信号端子21、固持于所述第二对接部15上的侦测端子22和电源端子23、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两侧壁13的接地端子24。
所述信号端子21分为两组,分别位于第一对接部14水平部142的顶面和底面上的端子槽143内,形成上、下两排,其中,所述信号端子21呈长条状,并包括一收容于所述端子槽143内的接触臂211、及自接触臂211末端向外延伸出绝缘本体后壁130的尾部212,所述尾部212呈L型,并收容于所述定位块30中,依靠定位块30来实现定位,防止在焊接至电路板上时尾部212发生偏移导致焊接位置不精准。
所述侦测端子22收容于所述第二对接部15的矩形端子孔151内,而所述电源端子23为两个且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二对接部15两侧的凹槽153内并位于所述加强肋154之间以实现上下方向上的限位,所述接地端子24分别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两侧壁13的内壁面上,另外,为了更好的实现接地效果,防止第一对接部14和第二对接部15上导电端子20的相互干扰,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对接部14和第二对接部15之间还设置了一接地端子24,如图8所示,该接地端子24收容于所述第一对接部14侧面上开设的一狭长型槽道144内。所述侦测端子22、电源端子23、及接地端子24均具有一L型腿部25,用于与电路板焊接连接,其中,所述侦测端子22还设有一对叉状的触臂221,该触臂221分别收容于所述狭长型侧槽155内,如图8、9所示。
请参图2所示,所述遮蔽壳体40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并设有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侧壁13上定位槽131内的卡持部41,且所述遮蔽壳体40还设有固定至电路板上的焊接脚42。
请配合参阅图6、7所示,所述定位块30设有一基部31、自基部31的顶部垂直向上延伸的盖板32、自所述基部31的两端凸伸出的卡扣部33、位于卡扣部33一侧的定位柱34及位于所述基部31侧面上若干凸条35。所述基部31上设有若干收容信号端子尾部212的孔洞311。所述盖板32的顶边设有两个突起321,用于与绝缘本体后壁130上的凹陷133配合,所述凹陷133位于所述缺口的顶部,所述盖板32可用于防止灰尘进入绝缘本体内部而污染信号端子。所述卡扣部33呈楔形,其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卡住所述缺口1301两内侧壁上,从而实现竖直方向上的定位,而所述定位柱34则由下而上卡持于所述缺口1301内,实现了定位块30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所述凸条35沿信号端子排列方向排列设置,用于抵住内侧信号端子排的尾部212,实现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所述防护罩50设有一底板51及自底板51两侧边垂直延伸出的一对夹板52。所述底板51与所述夹板52均沿纵向延伸,且底板51的纵向长度长于所述夹板52,所述底板51的一端设有一操作部53,该操作部53沿纵向凸伸出所述夹板52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53抵靠于所述第一对接部14的竖直部141上,且所述操作部53上还设有一供操作人员拆卸作业的操作口54,由于竖直部141的抵挡使得操作口54外露于绝缘本体外,在拆卸防护罩50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用手指或者工具伸入操作口54内即可撬动防护罩50,使防护罩50发生松动并最终脱离绝缘本体。所述夹板52相对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底板51的同一侧,该两夹板52之间形成一收容所述第一对接部14的夹槽55,两夹板5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14的水平部142的上、下两侧,对所述信号端子21实现防护遮罩;请参图5所示,所述两夹板52之间还设有一抵挡部56,该抵挡部56位于所述底板51相对于所述操作部53的另一端,且抵挡部56低于所述夹板52的高度,用于实现防呆作用,防止防护罩50误插入(即只有当操作部53对应于第一对接部14一端的竖直部141,而抵挡部56对应于第一对接部14另一端的水平部142末端时,所述防护罩50才能顺利插入对接腔17内)。所述夹板52的外侧面上设有凸筋57,用于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11和底壁12干涉,增强防护罩50与绝缘本体之间的保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通过在对接腔17内设置一保护所述第一对接部14的防护罩50,使得第一对接部14上下两侧的信号端子21被所述防护罩所遮盖,起到了很好的防尘效果。同时,所述防护罩50也可防止所述第一对接部14被误插入,更好地保护第一对接部14,使其不会受到误插入作用力所带来的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与所述绝缘本体配合的防护罩,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一对接部及一第二对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设有一底板及自底板两侧垂直延伸的一对夹板,所述两夹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上下两侧,且两夹板之间设有收容所述第一对接部的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一凸伸出夹板的操作部,另一端设有一位于所述两夹板之间的抵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设有一供操作人员拆卸作业的操作口。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夹板均沿纵向延伸,且底板的纵向长度长于所述夹板的纵向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呈T型,并设有一收容于所述夹槽内的水平部及抵靠所述操作部的竖直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固持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上的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对接部上的电源端子、以及若干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竖直部的侧面上设有收容所述接地端子的狭长型槽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呈左右排列设置;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对接腔,所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位于该对接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部的两侧设有凹槽及位于所述凹槽上、下两侧的加强肋,使第二对接部具有一“工”字型剖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定位所述信号端子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有一基部、自基部的顶部垂直向上延伸的盖板、自所述基部的两端凸伸出的卡扣部、位于卡扣部一侧的定位柱及位于所述基部一侧的若干凸条。
CN 201320208133 2013-04-23 2013-04-23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18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08133 CN203218582U (zh) 2013-04-23 2013-04-2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08133 CN203218582U (zh) 2013-04-23 2013-04-2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18582U true CN203218582U (zh) 2013-09-25

Family

ID=49208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0813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18582U (zh) 2013-04-23 2013-04-2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1858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8022A (zh) * 2014-08-28 2015-02-11 美禄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Usb插头用防尘盖
CN105253075A (zh) * 2015-11-06 2016-01-2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诊断接口保护装置
CN108346900A (zh) * 2017-01-23 2018-07-31 英属开曼群岛商亚德客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磁阀组装的集成装置
TWI792951B (zh) * 2021-01-20 2023-02-11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8022A (zh) * 2014-08-28 2015-02-11 美禄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Usb插头用防尘盖
CN105253075A (zh) * 2015-11-06 2016-01-2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诊断接口保护装置
CN105253075B (zh) * 2015-11-06 2018-12-1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诊断接口保护装置
CN108346900A (zh) * 2017-01-23 2018-07-31 英属开曼群岛商亚德客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磁阀组装的集成装置
TWI792951B (zh) * 2021-01-20 2023-02-11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52551U (zh) 小间距高速正交连接器
CN201069846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259976U (zh) 连接器
CN201107821Y (zh) 电连接器
CN101212090B (zh) 电连接器
CN203218582U (zh) 电连接器
CN105379023A (zh) 电互连系统和用于该电互连系统的电连接器
US7601025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jumper assembly
CN104716492A (zh) 电连接器
CN202183478U (zh) 电连接器
CN203193000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250955U (zh) 电连接器
US20130344733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cassette
CN201994447U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3250876U (zh) 电连接器
CN20564637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3972730A (zh) 电连接器
CN202917665U (zh) 改良卡缘连接器
CN213401578U (zh) 一种连接器、电子设备及电子互连系统
CN201038474Y (zh) 插座连接器接地改良结构
CN204391455U (zh) 卡连接器及其托盘
CN203250912U (zh) 电连接器
CN203250929U (zh) 电连接器
CN102222840B (zh) 层叠连接器
CN203434325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