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15158U - 卡紧环、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卡紧环、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15158U CN203215158U CN 201320213336 CN201320213336U CN203215158U CN 203215158 U CN203215158 U CN 203215158U CN 201320213336 CN201320213336 CN 201320213336 CN 201320213336 U CN201320213336 U CN 201320213336U CN 203215158 U CN203215158 U CN 2032151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dy portion
- bail wire
- clamping sleeve
- card
- position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紧环、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涉及汽车零配件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易失效、安全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该卡紧环包括圈状的本体部、设置在本体部其中一端的第一锥形面以及固设在本体部其中另一端上的至少两个钩状卡紧部,第一锥形面设置在本体部其中一端端口处的内表面上;相邻的两个卡紧部之间存在间隙,且每个卡紧部的末端均朝本体部的内侧弯折。该直插式快插接头包括接头主体部、密封圈、定位圈、压紧套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紧环。该制动系统包括车载阀体、管件以及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直插式快插接头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紧环、设置该卡紧环的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设置该直插式快插接头的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直插式快插接头是商用车重卡气制动管路上比较常用的快速连接接头。
目前市场上的气路快插接头有两种:一种为竹节式连管阴阳接头,配合锁紧使用;另外一种是直插式快插接头,接头装在商用车阀体上,制动气管空管插入接头自动锁紧连接。
现有技术中,直插式快插接头按使用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易锁易开快插接头,结构简易,不适于重卡商用车气制动应用,存在易脱开,致使刹车失灵的安全风险;另一种是易锁不易开的快插接头,其结构复杂,风险系数要高。按材料分也可分为两种:一种金属主体部件加橡胶密封圈的接头,金属件耐腐蚀性易生锈,易装不易拆卸,两半式锁紧环以及金属焊接件存在较大风险;另一种是外形件为注塑件,内部零件为金属件,易装易拆卸,易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气管脱落,存在安全风险。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直插式快插接头中,金属件耐腐蚀性易生锈,两半式锁紧环加弹簧锁紧式快插接头,两半式锁紧环易发生错位,使卡紧失效,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另外异形金属焊接件存在因焊缝不良造成的漏气安全风险;易装易拆卸式快插接头易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气管脱落,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可见: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易失效,存在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卡紧环、设置该卡紧环的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设置该直插式快插接头的制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易失效,安全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具有耐腐蚀性强、便于与管件连接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紧环,包括圈状的本体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其中一端的第一锥形面以及固设在所述本体部其中另一端上的至少两个钩状卡紧部,其中:
所述第一锥形面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其中一端端口处的内表面上;
相邻的两个所述卡紧部之间存在间隙,且每个所述卡紧部的末端均朝所述本体部的内侧弯折。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卡紧部背离所述第一锥形面的部分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上各自均设置有倾斜面,至少两个所述卡紧部均匀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其中另一端上。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的其中另一端上设置有八个所述卡紧部。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卡紧环为铜材料制成。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卡紧部与所述本体部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主体部、密封圈、定位圈、压紧套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卡紧环,其中:
所述接头主体部为管状,所述接头主体部其中一端口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凹槽;
所述安装凹槽的外槽壁上从内朝外依次设置有至少三级台阶面,且每级所述台阶面均沿所述安装凹槽的外槽壁的整个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密封圈、所述定位圈、所述卡紧环以及所述压紧套从内往外依次套设在所述安装凹槽的内槽壁之外,且所述密封圈、所述定位圈、所述卡紧环以及所述压紧套各自的内表面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槽壁之间均存在用以插入管件的空间;
所述密封圈的周向外表面抵接在其中一级所述台阶面上,所述定位圈以及所述压紧套各自的周向外表面均抵接在其中另一级所述台阶面上,且所述压紧套轴向方向上的其中一端抵接在所述定位圈上;
所述定位圈的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径,且所述定位圈背离所述密封圈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锥形面相抵接;所述压紧套轴向方向上的其中另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卡紧环的外径。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接头主体部为塑胶材料制成,且所述定位圈轴向方向上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外凸部分,所述外凸部分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紧环上的所述第一锥形面相抵接的第二锥形面;
所述压紧套轴向方向上的其中另一端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锥形面,所述第三锥形面与所述卡紧部的外表面上的倾斜面两者相平行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套的周向外表面设置有防脱凸起,所述压紧套抵接的所述安装凹槽的所述台阶面上设置有防脱槽,所述防脱凸起嵌入所述防脱槽内。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防脱凸起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三角形。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直插式快插接头还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转向接头体,所述接头主体部为弯折状,其中:
所述转向接头体的其中一端嵌入所述接头主体部的其中另一端口;
所述转向接头体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与所述接头主体部的其中另一端口的端面相抵接;
所述转向接头体的其中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直插式快插接头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密封圈,相邻的两个所述密封圈之间的所述安装凹槽的内槽壁上还套设有隔垫圈体,所述隔垫圈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槽壁之间存在用以插入管件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动系统,包括车载阀体、管件以及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其中:
所述车载阀体设置内螺纹的端口与所述转向接头体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所述管件的其中一端嵌于所述用以插入管件的空间内,且所述管件的内表面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槽壁相抵接,所述管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卡紧环上的所述卡紧部的末端相抵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紧环上设置有钩状的卡紧部,且相邻的两个卡紧部之间存在间隙,每个卡紧部的末端均朝本体部的内侧弯折,由此卡紧部的弹力比较强,当该卡紧环应用在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上时,卡紧环上的卡紧部可以将管件(优选为尼龙管)卡的更紧,定位圈的第二锥形面与卡紧环上的第一锥形面的配合结构可以使卡紧环快速对正中心,保证了密封圈、定位圈、卡紧环、压紧套与管件的同轴度,所以管件各处受力较为均衡,并且也不易从卡紧环内脱出,可靠性更好,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易失效、安全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还具有以下优点:
1、卡紧环优选为铜材料或铜合金材料制成,接头主体部优选为塑胶材料制成,设置有八个卡紧部的卡紧环形成了八爪式金属卡紧环,注塑外形件即接头主体部加整体八爪式卡紧环、压紧套、转向接头体(或称:螺纹连接件),可易装,也可用专用拆卸工具实现易拆功能。既可大大增强快插接头外形件的耐腐蚀性能,外形一致性和美观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快装快卸的功能。
2、压紧套上的第三锥形面与卡紧部的外表面上的倾斜面两者相平行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使得卡紧环在轴向具有一定的移动量便于锁紧和开锁,便于管件的拆装,故而也便于与管件连接。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安装上防尘帽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安装上防尘帽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与车载阀体、尼龙管相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紧套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压紧套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卡紧环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卡紧环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圈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定位圈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可以使用的拆卸工具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卡紧环;11、本体部;121、第一锥形面;13、卡紧部;14、倾斜面;2、接头主体部;21、安装凹槽;211、外槽壁;212、内槽壁;3、密封圈;31、隔垫圈体;4、定位圈;41、外凸部分;42、第二锥形面;5、压紧套;51、第三锥形面;52、防脱凸起;6、转向接头体;60、密封圈;61、限位凸沿;62、垫片;7、车载阀体;8、管件;91、防尘帽;92、防尘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图1~图10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易失效、可以把管件(优选为尼龙管)卡的比较紧的卡紧环、设置该卡紧环的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设置该直插式快插接头的制动系统。
下面结合图1~图10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卡紧环(或称:卡环)1,包括圈状的本体部11、设置在本体部11其中一端的第一锥形面121以及固设在本体部11其中另一端上的至少两个钩状卡紧部13,其中:
第一锥形面121设置在本体部11其中一端端口处的内表面上。
相邻的两个卡紧部13之间存在间隙,且每个卡紧部13的末端均朝本体部11的内侧弯折。
当该卡紧环1应用在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上时,卡紧环1优选为八爪式金属件,卡紧部13形成了倒刺,用于对尼龙管的锁紧,有一定弹性。卡紧环1以及其上的卡紧部13可以将管件8(优选为尼龙管)卡的更紧,定位圈4与卡紧环1上的第一锥形面121的配合结构可以使卡紧环1快速对正中心,保证了密封圈3、定位圈4、卡紧环1、压紧套5与管件8的同轴度,所以管件8各处受力较为均衡,并且也不易从卡紧环1内脱出,可靠性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每个卡紧部13背离第一锥形面121的部分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上各自均设置有倾斜面14。优选地,至少两个卡紧部13均匀设置在本体部11的其中另一端上。
内表面上倾斜面14的设置便于管件(优选为尼龙管)8的插入,外表面上倾斜面14的设置有助于扩大压紧套5与卡紧环1的抵压面积。
多个卡紧部13均匀设置在本体部11的其中另一端上时,其对管件8周向外表面各处施加的抵压力较为均匀。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本体部11的其中另一端上设置有八个卡紧部13。实践证明:八个卡紧部13均匀分布在本体部11的其中另一端上时,各卡紧部13不仅受力均匀、使用寿命长,而且对管件8施加的卡紧力比较大,管件8不易松脱。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卡紧环1为铜材料制成。铜材料弹性好,而且耐腐蚀性比较强,有助于提高卡紧环1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卡紧部13与本体部11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便于采用一次成型工艺批量制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包括接头主体部2、密封圈3、定位圈4、压紧套5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卡紧环1,其中:
接头主体部2为管状,接头主体部2其中一端口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凹槽21。
安装凹槽21的外槽壁211上从内朝外依次设置有至少三级台阶面,且每级台阶面均沿安装凹槽21的外槽壁211的整个周向方向延伸。
密封圈3、定位圈4、卡紧环1以及压紧套5从内往外依次套设在安装凹槽21的内槽壁(该内槽壁的形状可以类似套筒)212之外,且密封圈3、定位圈4、卡紧环1以及压紧套5各自的内表面与安装凹槽21的内槽壁212之间均存在用以插入管件8的空间。
密封圈3的周向外表面抵接在其中一级台阶面上,定位圈4以及压紧套5各自的周向外表面均抵接在其中另一级台阶面上,且压紧套5轴向方向上的其中一端抵接在定位圈4上。
定位圈4的内径小于密封圈3的外径,且定位圈4背离密封圈3的一侧与第一锥形面121相抵接。
压紧套5轴向方向上的其中另一端的内径小于卡紧环1的外径。
上述结构不仅结构紧凑,而且便于安装。压紧套5可以压紧固定其它各零部件的零部件,也可起到锁紧卡环的作用。定位圈4可以定位密封圈3和卡紧环1的放置位置,使得卡紧环1更容易对正中心。
定位圈4与卡紧环1之间以第一锥形面(也可理解为:斜面)121定位、对正中心,卡紧环1与压紧套5之间为斜面锁紧,压紧套5与定位圈4之间为压紧定位。定位圈4、卡紧环1、压紧套5的安装顺序为定位圈4在内,卡紧环1在中间与定位圈4配合定位,压紧套5在外边压紧接头主体部2固定,压紧定位圈4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定位圈4轴向方向上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外凸部分41,外凸部分41上设置有与卡紧环1上的第一锥形面121相抵接的第二锥形面42。
该结构便于卡紧环1的定位与对正,可以快速将卡紧环1安装在与定位圈4处于同轴的位置。
压紧套5轴向方向上的其中另一端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锥形面51,第三锥形面51与卡紧部13的外表面上的倾斜面14两者相平行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
压紧套5的第三锥形面(也可以称为:内斜面)51锁紧卡紧环1,卡紧环1在内有一定的移动量便于锁紧和开锁,易于管件8的安装和拆卸。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压紧套5的周向外表面设置有防脱凸起52,压紧套5抵接的安装凹槽21的台阶面上设置有防脱槽,防脱凸起52嵌入防脱槽内。防脱凸起5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优选为三角形。
该结构中压紧套5与接头主体部(或称:塑料主体件)2之间形成了倒刺竹节式连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直插式快插接头还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转向接头体6,接头主体部2为弯折状,其中:
转向接头体6的其中一端嵌入接头主体部2的其中另一端口。
转向接头体6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凸沿61,限位凸沿61与接头主体部2的其中另一端口的端面相抵接。
转向接头体6的其中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
转向接头体6的设置可以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与车载阀体7的可靠连接。
转向接头体6嵌入接头主体部2内的一端的外表面与接头主体部2的内表面两者之间优选为通过密封圈60密封,且两者之间优选为通过卡扣结构相连接。
带螺纹的弯头转向接头体6用于装在车载阀体上的接头的一端,可以转动调节方向。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直插式快插接头包括至少两个(优选为两个)密封圈3,相邻的两个密封圈3之间的安装凹槽21的内槽壁212上还套设有隔垫圈体31,隔垫圈体31的内表面与安装凹槽21的内槽壁212之间存在用以插入管件8的空间。
隔垫圈体31的设置使两个密封圈3形成了两道密封结构,由此提高了密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动系统,包括车载阀体7、管件(优选为尼龙管)8以及本实用新型上述可选或优选技术方案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其中:
车载阀体7设置内螺纹的端口与转向接头体6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管件8的其中一端嵌于用以插入管件8的空间内,且管件8的内表面与安装凹槽21的内槽壁212相抵接,管件8的外表面与卡紧环1上的卡紧部13的末端相抵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可选或优选技术方案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有助于提高制动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当然,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应用于制动系统之外的其他装置或设备内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向接头体6上还套设有垫片62,垫片62介于车载阀体7设置内螺纹的端口与转向接头体6的限位凸沿61之间,垫片62优选为紫铜材料制成。
垫片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由此对车载阀体7以及转向接头体6的限位凸沿61均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制动系统中管件8的拆卸可以使用如图10所示快插接头拆卸工具(例如:专利号为:ZL200720085820.0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拆管工具)来实现。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卡紧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圈状的本体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其中一端的第一锥形面以及固设在所述本体部其中另一端上的至少两个钩状卡紧部,其中:
所述第一锥形面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其中一端端口处的内表面上;
相邻的两个所述卡紧部之间存在间隙,且每个所述卡紧部的末端均朝所述本体部的内侧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紧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卡紧部背离所述第一锥形面的部分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上各自均设置有倾斜面,至少两个所述卡紧部均匀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其中另一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紧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其中另一端上设置有八个所述卡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紧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环为铜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紧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部与所述本体部为一体式结构。
6.一种直插式快插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主体部、密封圈、定位圈、压紧套以及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卡紧环,其中:
所述接头主体部为管状,所述接头主体部其中一端口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凹槽;
所述安装凹槽的外槽壁上从内朝外依次设置有至少三级台阶面,且每级所述台阶面均沿所述安装凹槽的外槽壁的整个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密封圈、所述定位圈、所述卡紧环以及所述压紧套从内往外依次套设在所述安装凹槽的内槽壁之外,且所述密封圈、所述定位圈、所述卡紧环以及所述压紧套各自的内表面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槽壁之间均存在用以插入管件的空间;
所述密封圈的周向外表面抵接在其中一级所述台阶面上,所述定位圈以及所述压紧套各自的周向外表面均抵接在其中另一级所述台阶面上,且所述压紧套轴向方向上的其中一端抵接在所述定位圈上;
所述定位圈的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径,且所述定位圈背离所述密封圈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锥形面相抵接;所述压紧套轴向方向上的其中另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卡紧环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主体部为塑胶材料制成,且所述定位圈轴向方向上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外凸部分,所述外凸部分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紧环上的所述第一锥形面相抵接的第二锥形面;
所述压紧套轴向方向上的其中另一端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锥形面,所述第三锥形面与所述卡紧部的外表面上的倾斜面两者相平行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套的周向外表面设置有防脱凸起,所述压紧套抵接的所述安装凹槽的所述台阶面上设置有防脱槽,所述防脱凸起嵌入所述防脱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插式快插接头还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转向接头体,所述接头主体部为弯折状,其中:
所述转向接头体的其中一端嵌入所述接头主体部的其中另一端口;
所述转向接头体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与所述接头主体部的其中另一端口的端面相抵接;
所述转向接头体的其中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
10.一种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阀体、管件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插式快插接头,其中:
所述车载阀体设置内螺纹的端口与所述转向接头体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所述管件的其中一端嵌于所述用以插入管件的空间内,且所述管件的内表面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槽壁相抵接,所述管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卡紧环上的所述卡紧部的末端相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13336 CN203215158U (zh) | 2013-04-24 | 2013-04-24 | 卡紧环、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13336 CN203215158U (zh) | 2013-04-24 | 2013-04-24 | 卡紧环、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15158U true CN203215158U (zh) | 2013-09-25 |
Family
ID=4920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13336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15158U (zh) | 2013-04-24 | 2013-04-24 | 卡紧环、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151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6695A (zh) * | 2013-04-24 | 2013-07-24 |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卡紧环、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 |
-
2013
- 2013-04-24 CN CN 201320213336 patent/CN20321515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6695A (zh) * | 2013-04-24 | 2013-07-24 |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卡紧环、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 |
CN103216695B (zh) * | 2013-04-24 | 2015-08-05 |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8089B (zh) | 管螺纹接头 | |
JP2024012603A (ja) | 管状要素への連結用継手、配管連結体、および管状要素への継手連結方法 | |
CN103216695A (zh) | 卡紧环、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 | |
CN105840928A (zh) | 直插式接头和集成装置 | |
CN203215158U (zh) | 卡紧环、直插式快插接头以及制动系统 | |
EP2404094B1 (en) | Tube connector | |
CN202266779U (zh) | 一种超高压快换接头 | |
DE202007010592U1 (de) | Anordnung zur Befestigung einer Leitung mit einem profilierten Außendurchmesser | |
CN201858451U (zh) | 方便拆装的高压液压管接头 | |
CN109268610A (zh) | 一种直插式快插接头 | |
CN205136913U (zh) | 一种新型直插式快插接头 | |
CN201502336U (zh) | 一种特殊螺纹油套管接头 | |
CN201291860Y (zh) | 车用制动软管或离合器软管接头 | |
CN202252499U (zh) | 车辆快插式管接头总成 | |
CN205256002U (zh) | 燃油箱和加油颈管连接结构 | |
CN210687423U (zh) | 一种复合管金属接头 | |
CN201221656Y (zh) | 汽车油管的连接结构 | |
CN201322161Y (zh) | 快插接头 | |
CN114829822A (zh) | 用于软管联接器的联接部件 | |
CN203189934U (zh) | 三通接头 | |
CN217713989U (zh) | 一种卡套式连接组件 | |
CN204834915U (zh) | 导线连接器 | |
DE102004024716B4 (de) | Lösbare Ladeluft-Kupplungsmuffe | |
CN216045908U (zh) | 一种高压力钢丝网扣压管 | |
CN217177814U (zh) | 一种skv矿用超高压软管阴端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805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