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14421U - 扇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扇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14421U
CN203214421U CN 201320243898 CN201320243898U CN203214421U CN 203214421 U CN203214421 U CN 203214421U CN 201320243898 CN201320243898 CN 201320243898 CN 201320243898 U CN201320243898 U CN 201320243898U CN 203214421 U CN203214421 U CN 203214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bellums
attack
fan wheel
wheel structure
ang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438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纲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CETAK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RCETAK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CETAK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CETAK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438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14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14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144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扇轮结构,其包含轮毂、环形体、多个第一扇叶及多个第二扇叶,这些第一扇叶分别具有第一攻角,这些第一扇叶相互间隔连接于该轮毂与该环形体之间,这些第一攻角相同,这些第二扇叶分别具有第二攻角,这些第二扇叶相互间隔连接于该环形体外,这些第二攻角相同,这些第二攻角不同于这些第一攻角,这些第二扇叶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这些第一扇叶的位置,或这些第二扇叶位于这些第一扇叶之间。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扇轮结构强度高、旋转时不易抖动噪音低且可产生集中的螺旋流场。

Description

扇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扇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强度高、旋转时不易抖动噪音低且可产生集中的螺旋流场的扇轮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扇轮结构具有一轮毂及多个扇叶,这些扇叶相互间隔设置于该轮毂上。一般来说,扇轮结构可通过动力源的带动而旋转以推动流体,进而达到循环流体或散热的目的。然而,一般扇轮结构的多个扇叶是由轮毂上朝外独立设置,这些扇叶在径向上的结构强度较弱,因此一般的扇轮结构旋转时,这些扇叶容易变形抖动不平衡而产生噪音;另外,一般的扇轮结构旋转后所产生的流场大致上是属于直线型的流场且容易发散。
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扇轮结构,以使其强度高、旋转时不易抖动噪音低且可产生集中的螺旋流场,将是本实用新型涉所欲积极公开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扇轮结构,以期达到强度高、旋转时不易抖动噪音低且可产生集中的螺旋流场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形态提供一种扇轮结构,其包含:一轮毂,其具有一周缘面;一环形体,其具有一内周缘面及一外周缘面;多个第一扇叶,其分别具有一第一内缘、一第一外缘及一第一攻角,这些第一内缘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周缘面,这些第一外缘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内周缘面内,这些第一攻角相同;以及多个第二扇叶,其分别具有一第二内缘及一第二攻角,这些第二内缘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外周缘面内,这些第二攻角相同,这些第二攻角不同于这些第一攻角,这些第二扇叶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这些第一扇叶的位置。
上述的扇轮结构中,这些第一扇叶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凹入部。
上述的扇轮结构中,这些第二扇叶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凹入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形态提供一种扇轮结构,其包含:一轮毂;一环形体;多个第一扇叶,其分别具有一第一攻角,这些第一扇叶相互间隔连接于该轮毂与该环形体之间,这些第一攻角相同;以及多个第二扇叶,其分别具有一第二攻角,这些第二扇叶相互间隔连接于该环形体外,这些第二攻角相同,这些第二攻角不同于这些第一攻角,这些第二扇叶位于这些第一扇叶之间。
上述的扇轮结构中,这些第一扇叶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凹入部。
上述的扇轮结构中,这些第二扇叶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凹入部。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扇轮结构强度高、旋转时不易抖动噪音低且可产生集中的螺旋流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前侧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前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后侧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前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前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后侧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后侧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扇轮结构
1′ 扇轮结构
11  第一扇叶
111 第一内缘
112 第一外缘
113 第一凹入部
12  第二扇叶
121 第二内缘
123 第二凹入部
13  轮毂
131 周缘面
14  环形体
141 内周缘面
142 外周缘面
2   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前侧的示意图及前侧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的扇轮结构1包含一轮毂13、一环形体14、多个第一扇叶11及多个第二扇叶12,请参考图1,该扇轮结构1是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扇轮结构1所导引的流体是朝垂直纸面的方向流入。该轮毂13可为呈圆柱状的帽体且具有一周缘面131,该轮毂13内可用以设置一基座2的动力源(图未示),如马达或发动机,以使该轮毂13旋转;该环形体14具有一内周缘面141及一外周缘面142;这些第一扇叶11分别具有一第一内缘111、一第一外缘112及一第一攻角,这些第一内缘111分别位于这些第一扇叶11的根部且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周缘面131,这些第一外缘112分别位于这些第一扇叶11的顶部且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内周缘面141内,这些第一攻角分别以这些第一扇叶11的左侧为迎风侧而形成且这些第一攻角相同;这些第二扇叶12分别具有一第二内缘121及一第二攻角,这些第二内缘121分别位于这些第二扇叶12的根部且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外周缘面142内,这些第二攻角分别以这些第二扇叶12的左侧为迎风侧而形成且这些第二攻角相同,这些第二扇叶12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这些第一扇叶11的位置,即这些第二扇叶12的第二内缘121分别与这些第一扇叶11的第一外缘112相邻,这些第二扇叶12的第二内缘121未与这些第一扇叶11的第一外缘112接触,当该扇轮结构1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这些第二攻角不同于这些第一攻角。
如上所述,这些第一扇叶11与这些第二扇叶12之间增设有该环形体14,且该环形体14连接这些第一扇叶11及这些第二扇叶12,其使得这些第一扇叶11及这些第二扇叶12在径向、横向及垂直向的结构强度增强,致使该扇轮结构1在旋转时不易变形抖动而可平衡且该扇轮结构1旋转时所产生的噪音低;另外,由于这些第二扇叶12的第二攻角不同于这些第一扇叶11的第一攻角,因此这些第二扇叶12所产生的流场可带动这些第一扇叶11所产生的流场旋转而产生集中的螺旋流场,螺旋流场中的流体压力大而均匀,且具有良好的导流及散热的功效;再者,这些第二扇叶12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这些第一扇叶11的位置,该扇轮结构1旋转时可产生流体压力较大的螺旋流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后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扇轮结构1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该扇轮结构1所导引的流体是朝垂直纸面的方向流出。这些第一扇叶11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凹入部113,这些第二扇叶12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凹入部123;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仅在这些第一扇叶11的背面分别设置有该第一凹入部113,或仅在这些第二扇叶12的背面分别设置有该第二凹入部123。这些第一凹入部113分别靠近于这些第一扇叶11的左侧(排风侧),这些第二凹入部123分别靠近于这些第二扇叶12的左侧(排风侧),这些第一凹入部113可使离开这些第一扇叶11的流体流动时较为集中而不发散,同理,这些第二凹入部123也可使离开这些第二扇叶12的流体流动时较为集中而不发散,进而使得该扇轮结构1产生更集中的螺旋流场。
图4及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前侧的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的扇轮结构1′包含一轮毂13、一环形体14、多个第一扇叶11及多个第二扇叶12,请参考图4,该扇轮结构1′是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扇轮结构1′所导引的流体是朝垂直纸面的方向流入。该轮毂13可为呈圆柱状的帽体且具有一周缘面131,该轮毂13内可用以设置一基座(图未示)的动力源(图未示),如马达或发动机,以使该轮毂13旋转;该环形体14具有一内周缘面141及一外周缘面142;这些第一扇叶11分别具有一第一内缘111、一第一外缘112及一第一攻角,这些第一内缘111分别位于这些第一扇叶11的根部且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周缘面131,这些第一外缘112分别位于这些第一扇叶11的顶部且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内周缘面141,这些第一攻角分别以这些第一扇叶11的左侧为迎风侧而形成且这些第一攻角相同;这些第二扇叶12分别具有一第二内缘121及一第二攻角,这些第二内缘121分别位于这些第二扇叶12的根部且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外周缘面142,这些第二攻角分别以这些第二扇叶12的左侧为迎风侧而形成且这些第二攻角相同,这些第二扇叶12位于这些第一扇叶11之间,当该扇轮结构1′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这些第二攻角不同于这些第一攻角。
如上所述,这些第一扇叶11与这些第二扇叶12之间增设有该环形体14,且该环形体14连接这些第一扇叶11及这些第二扇叶12,其使得这些第一扇叶11及这些第二扇叶12在径向、横向及垂直向的结构强度增强,致使该扇轮结构1′在旋转时不易变形抖动而可平衡且该扇轮结构1′旋转时所产生的噪音低;另外,由于这些第二扇叶12的第二攻角不同于这些第一扇叶11的第一攻角,因此这些第二扇叶12所产生的流场可带动这些第一扇叶11所产生的流场旋转而产生集中的螺旋流场,螺旋流场中的流体压力大而均匀,且具有良好的导流及散热的功效;再者,这些第二扇叶12位于这些第一扇叶11之间,该扇轮结构1′旋转时可产生流体压力较均匀的螺旋流场。
图6及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后侧的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扇轮结构1′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该扇轮结构1′所导引的流体是朝垂直纸面的方向流出。这些第一扇叶11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凹入部113,这些第二扇叶12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凹入部123;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仅在这些第一扇叶11的背面分别设置有该第一凹入部113,或仅在这些第二扇叶12的背面分别设置有该第二凹入部123。这些第一凹入部113分别靠近于这些第一扇叶11的左侧(排风侧),这些第二凹入部123分别靠近于这些第二扇叶12的左侧(排风侧),这些第一凹入部113可使离开这些第一扇叶11的流体流动时较为集中而不发散,同理,这些第二凹入部123也可使离开这些第二扇叶12的流体流动时较为集中而不发散,进而使得该扇轮结构1′产生更集中的螺旋流场。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8)

1.一种扇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轮毂,其具有一周缘面;
一环形体,其具有一内周缘面及一外周缘面;
多个第一扇叶,其分别具有一第一内缘、一第一外缘及一第一攻角,这些第一内缘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周缘面,这些第一外缘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内周缘面内,这些第一攻角相同;以及
多个第二扇叶,其分别具有一第二内缘及一第二攻角,这些第二内缘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外周缘面内,这些第二攻角相同,这些第二攻角不同于这些第一攻角,这些第二扇叶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这些第一扇叶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扇叶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凹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扇叶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凹入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扇叶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凹入部。
5.一种扇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轮毂;
一环形体;
多个第一扇叶,其分别具有一第一攻角,这些第一扇叶相互间隔连接于该轮毂与该环形体之间,这些第一攻角相同;以及
多个第二扇叶,其分别具有一第二攻角,这些第二扇叶相互间隔连接于该环形体外,这些第二攻角相同,这些第二攻角不同于这些第一攻角,这些第二扇叶位于这些第一扇叶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扇叶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凹入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扇叶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凹入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扇叶的背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凹入部。
CN 201320243898 2013-05-08 2013-05-08 扇轮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14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43898 CN203214421U (zh) 2013-05-08 2013-05-08 扇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43898 CN203214421U (zh) 2013-05-08 2013-05-08 扇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14421U true CN203214421U (zh) 2013-09-25

Family

ID=49203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4389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14421U (zh) 2013-05-08 2013-05-08 扇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14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8369A (zh) 空调室外机及其出风格栅
CA3013253C (en) Impeller fan blade angles
CN203214421U (zh) 扇轮结构
CN205154683U (zh) 吸尘器电机
CN201284756Y (zh) 离心式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空调器
CN103174672B (zh) 后倾式斜流送风叶轮
CN203730399U (zh) 轴流风叶及轴流风机
CN204371718U (zh) 散热风扇
CN104895838A (zh) 轴流风叶及轴流风机
CN208493543U (zh) 一种动力除雾装置
CN203809351U (zh) 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9385398U (zh) 一种卡扣式磁力泵叶轮
CN203810595U (zh) 风机的出风保护罩、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9244882U (zh) 风机
CN203453117U (zh) 后向离心风轮
CN203430847U (zh) 一种塑料叶轮
CN206111616U (zh) 采用离心风机电机的轴流风机
CN206079458U (zh) 一种电吹风进风结构
CN103195747B (zh) 空调叶轮
CN201916248U (zh) 一种风扇叶轮
CN204344533U (zh) 一种无蜗壳离心风机
CN207728613U (zh) 一种叶轮与蜗壳的组合结构
CN203175956U (zh) 离心送风装置
CN203614427U (zh) 屏蔽泵及其泵体入口结构
CN203175971U (zh) 用于空调上的斜流离心叶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5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