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11775U - 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11775U
CN203211775U CN 201320204276 CN201320204276U CN203211775U CN 203211775 U CN203211775 U CN 203211775U CN 201320204276 CN201320204276 CN 201320204276 CN 201320204276 U CN201320204276 U CN 201320204276U CN 203211775 U CN203211775 U CN 203211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buffer unit
package member
contact part
b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042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星加启太郎
根来晋一
升井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11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117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连接来自室内机的配管的开口部,该包装部件能够抑制该壳体的变形。作为包装对象的室外机(100)具有内置有送风机室(FR)和机械室(MR)的壳体。壳体在机械室(MR)的由第2前面板(251)和第2侧面板(240)构成的角部中下侧的角部,具有用于连接机械室(MR)内的配管和来自室内机的配管的开口部。对室外机(100)进行包装的包装部件至少具有保护室外机(100)的上部的上部包装部件(10),上部包装部件(10)具有非接触部(27c),该非接触部不与壳体的顶面板中的位于第2前面板(251)的上方的前方划分部分(NI)接触。

Description

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室外机进行包装的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
背景技术
空调机的室外机具有热交换器、送风装置、压缩机和收纳它们的壳体(casing)。壳体内置有用于配置热交换器和送风装置的送风机室、以及用于配置压缩机的机械室。壳体具有:顶面板;底面板;第1前面板,其覆盖送风机室的前表面;第1侧面板,其覆盖送风机室的侧面;第2前面板,其覆盖机械室的前表面;第2侧面板,其覆盖机械室的侧面;以及后面板,其覆盖机械室的后表面。另外,在壳体中,在由机械室用的第2前面板和第2侧面板构成的角部的下侧设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能够连接机械室内的配管和来自室内机的配管。在该开口部安装有盖(参照日本特开2009-138951号公报)。
室外机在用包装部件包装后进行保管。该包装部件例如如日本特开2003-95369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具有用于保护室外机的上部两侧的上部包装部件、和用于保护室外机的下部两侧的下部包装部件。室外机有时被码放。例如,在空调机的制造工厂中制造完成的室外机,以用包装部件进行包装后的状态被码放。另外,已出厂的室外机在仓库中被码放保管。在被搬运到海外时,也以用包装部件进行包装后的状态被码放及搬运。这样,空调机的室外机在各种场合被码放。
在将室外机码放时,有时对室外机施加设定以上的载荷。此时,壳体中在构造上载荷容易集中的部分变形。具体地讲,载荷集中在机械室的第2前面板中与开口部相邻的部分。即,由于开口部的存在,第2前面板的一部分没有被紧固于底面板上,因而从开口部的上方施加的力分散于开口部的周围部分。其结果是,载荷集中在机械室的第2前面板中与开口部相邻的部分。由于这种情况,在室外机的机械室被施加过大的载荷时,机械室的第2前面板中与开口部相邻的部分有可能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该包装部件具有壳体,该壳体设有用于连接来自室内机的配管的开口部,该包装部件能够抑制该壳体的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用于对室外机进行包装,该室外机具有壳体,该壳体内置有用于配置热交换器和送风装置的送风机室、和用于配置压缩机的机械室,所述壳体具有:顶面板,其覆盖所述送风机室和所述机械室的上表面;底面板,其覆盖所述送风机室和所述机械室的下表面;第1前面板,其覆盖所述送风机室的前表面;第1侧面板,其覆盖所述送风机室的侧面;第2前面板,其覆盖所述机械室的前表面;第2侧面板,其覆盖所述机械室的侧面;以及后面板,其覆盖所述机械室的后表面,在所述机械室的由所述第2前面板和所述第2侧面板构成的角部中的下侧角部设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连接所述机械室内的配管和来自室内机的配管,所述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包装部件至少具有保护所述室外机的上部的上部包装部件,所述上部包装部件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不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面板中的位于所述第2前面板的上方的前方划分部分接触,而与前方划分部分以外的部分接触。
因此,在对室外机施加载荷时,载荷施加给顶面板的前方划分部分以外的部分,载荷至少不易施加给第2前面板。其结果是,抑制载荷集中在第2前面板中与开口部相邻的部分,抑制该部分的变形。
优选的是,所述室外机的所述壳体具有所述第1前面板和所述第2前面板相互卡合的卡合部,所述上部包装部件还具有前方接触部,该前方接触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面板中的位于所述卡合部的上方的顶面前部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在对室外机施加载荷时,由于载荷施加给构造上强度较大的部分即壳体的卡合部,因而能够抑制壳体的变形。
优选的是,所述室外机还具有隔离板,该隔离板将所述送风机室和所述机械室之间隔离,所述隔离板的端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室外机施加载荷时,由于力施加给构造上强度较大的部分即壳体的卡合部,因而能够抑制壳体的变形。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在所述第1侧面板的后部具有后角部,该后角部覆盖所述送风机室的后方角部,所述上部包装部件具有:第1接触部,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面板中的、位于由所述第1前面板和所述第1侧面板构成的角部的上方的顶面板的角部接触;第2接触部,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面板中的、位于所述第1侧面板的后部的所述后角部的上方的顶面板的角部接触;以及第3接触部,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面板中的、位于由所述第2侧面板和所述后面板构成的角部的上方的顶面板的角部接触。
在这种结构中,上部包装部件利用与壳体的3个角部分别对应的部分进行接触。因此,在对室外机施加载荷时,由于力施加给构造上强度较大的部分即壳体的角部,因而能够抑制壳体的变形。
优选的是,所述上部包装部件具有:第1缓冲部件,其具有所述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部;第2缓冲部件,其具有所述第3接触部;第3缓冲部件,其连接所述第1缓冲部件和所述第2缓冲部件;以及第4缓冲部件,其具有所述前方接触部,且连接所述第1缓冲部件和所述第2缓冲部件,所述第3缓冲部件和所述第4缓冲部件隔开间隔进行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在上部包装部件的中央部设有空间。因此,与不在上部包装部件的中央部设置空间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形成上部包装部件的原料。
优选的是,所述上部包装部件还具有上托盘部件,该上托盘部件收纳所述第1缓冲部件、所述第2缓冲部件、所述第3缓冲部件和所述第4缓冲部件。
在第1缓冲部件、第2缓冲部件、第3缓冲部件和第4缓冲部件相互连接而构成的上部包装部件中,由于各个缓冲部件彼此的连接部分的松动,有时缓冲部件彼此的配置不固定。因此,产生不易将上部包装部件嵌合于室外机的缺点。因此,如果将第1~第4缓冲部件收纳在上托盘部件内并保持这些缓冲部件,则能够容易将上部包装部件嵌合于室外机。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第2缓冲部件设有不与所述前方划分部分接触的非接触部,该非接触部位于所述第3接触部的前方。优选的是,在所述第2缓冲部件设有不与位于所述顶面板的后部的后方划分部分接触的非接触部。优选的是,在所述第1缓冲部件设有不与顶面板接触的非接触部,该非接触部位于所述第1接触部和第2接触部之间。通过设置多个非接触部,能够节约上部包装部件的材料费。
另外,优选的是,与所述顶面板接触的辅助接触部隔着所述非接触部设于所述第3接触部的相反侧。在这种情况下,上部包装部件的与顶面板的接触面积增加,上部包装部件被稳定地支撑在顶面板上。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连接来自室内机的配管的开口部,该包装部件能够抑制该壳体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包装状态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包装部件从室外机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室外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卸下顶板的状态的室外机的俯视图。
图5是室外机的卡合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室外机的卡合部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上部包装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上部包装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上部包装部件的各个接触部与室外机的各个构成要素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1的(a)~(c)是局部示出被施加了载荷时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12的(a)~(c)示出了上部包装部件的3个变形例,是表示各个变形例的接触部的配置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包装部件;10上部包装部件;11上托盘部件;20缓冲部件;21第1缓冲部件;22第2缓冲部件;23第3缓冲部件;24第4缓冲部件;25第1接触部;26第2接触部;27第3接触部;27b非接触部;27c非接触部;28前方接触部;29后方靠中间接触部;100室外机;110热交换器;120送风装置;130压缩机;150支撑座;200壳体;201隔离板;202隔离卡合部;210顶板;211顶面板;220底板;221底面板;223支撑座固定部;230第1外板;231第1前面板;232第1侧面板;233后角部;234第1卡合部;240第2侧面板;250第2外板;251第2前面板;251a相邻部;252第2前侧面板;253第1开口部;257第2卡合部;258卡合部;260第3外板;261后面板;262第2后侧面板;FR送风机室;MR机械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说明室外机的包装方法。使用包装部件1和捆绑带270对室外机100进行包装。包装部件1具有保护室外机100的上部的上部包装部件10、和保护室外机100的下部的下部包装部件30。
另外,所谓室外机100的下部,是指在竖直方向上室外机100配置于地面的部分,所谓室外机100的上部,是指在竖直方向上与下部相反侧的部分。将室外机100的排气侧称为前部,并与其对应地规定前后方向。
在对室外机100进行包装时,将上部包装部件10嵌合到室外机100的上部,将下部包装部件30嵌合到室外机100的下部。并且,将4根捆绑带270环绕室外机100、上部包装部件10和下部包装部件30的周围进行紧固。
图2表示将室外机100的包装拆包的状态。如图2所示,下部包装部件30具有由纸(例如瓦楞纸板,corrugated board)制成的下托盘部件31、两张支撑板32、由树脂(例如发泡聚苯乙烯)制成的两个缓冲部件33、和连接两张支撑板32的连接部件34。
下托盘部件31收纳两张支撑板32、两个缓冲部件33和连接部件34。在下托盘部件31设有8个凹部35,以便对捆绑带270进行定位。在各个缓冲部件33设有用于载置室外机100的支脚101的载置部33a。关于上部包装部件10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参照图3说明室外机100的结构。室外机100具有:热交换器110;送风装置120,其具有马达121和旋转叶片122;压缩机130;控制装置140,其控制压缩机130等;支撑座150,其支撑热交换器110和送风装置120;以及壳体200,其收纳这些装置。
室外机100的内部空间被隔离板201划分为送风机室FR和机械室MR。在送风机室FR中收纳有热交换器110和送风装置120。在机械室MR中收纳有压缩机130和控制装置140。
热交换器110采用所谓微槽(micro channel)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10具有多根扁平管111、多个导热片(fin)112、以及两根集合管113、114。扁平管111、导热片112以及集合管113、114利用铝(aluminum)形成。
多根扁平管111分别具有扁平的断面,各根扁平管111在内部具有多个制冷剂通道。这些扁平管111彼此对置地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进行排列。多个导热片112相互平行地配置在相邻的扁平管111之间。导热片112被配置成与扁平管111的延长方向垂直地延伸。集合管113、114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地安装于扁平管111的端部,将多根扁平管111相互连接。由此,集合管113、114使扁平管111内的制冷剂合流或者分流。另外,在后面的说明中,在区分说明两根集合管113、114时,将配置在机械室MR侧的集合管称为第1集合管113,将配置在送风机室FR侧的集合管称为第2集合管114。
如图4所示,热交换器110的两端部(即集合管113、114)通过安装部件115被安装于壳体200。热交换器110由支撑送风装置120的马达121的支撑座150进行支撑。
安装部件115由被固定于集合管113、114的第1固定部件、被固定于壳体200的第2固定部件、以及将第1固定部件和第2固定部件之间绝缘的绝缘部件(省略图示)构成。由此,将集合管113、114与壳体200之间的金属离子的移动路径切断,并抑制电蚀。
支撑座150被设于送风机室FR的后侧的中央部,而且设于热交换器110的前方。支撑座150具有两根支柱151、和用于固定热交换器110的安装板152。安装板152与顶面板211抵接。在支撑座150的前部安装有送风装置120的马达121。在支撑座150的后部安装有热交换器110。
壳体200具有顶板210、底板220、第1外板230、第2外板250和第3外板260。壳体200的各个板用钢板形成。
顶板210具有:顶面板211,其覆盖送风机室FR及机械室MR的上表面;以及周侧部212,其设于顶面板211的周缘。在顶面板211形成有用于提高顶板210的强度的阶梯部213。
底板220具有:底面板221,其覆盖送风机室FR及机械室MR的下表面;以及周侧部222,其设于底面板221的周缘。在底面板221的内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支撑座150的支撑座固定部223。在底面板221的外表面安装有两个支脚101。
第1外板230具有:第1前面板231,其覆盖送风机室FR的前表面;第1侧面板232,其覆盖送风机室FR的侧面;以及后角部233,其覆盖送风机室FR的后方角部。
在第1前面板231形成有排气口231a。在排气口231a安装有排气格栅236。在第1前面板231的上部形成有与顶面板211抵接的抵接部235。在第1前面板231的侧缘部设有与第2前面板251进行卡合的第1卡合部234。
在第1侧面板232形成有多个进气口232a。各个进气口232a形成为大致矩形。在第1侧面板232的上部形成有与顶面板211抵接的抵接部235。
第2外板250具有:第2前面板251,其覆盖机械室MR的前表面;以及第2前侧面板252,其覆盖机械室MR的侧面的一部分。另外,第2前侧面板252和后述的第2后侧面板262构成覆盖机械室MR的侧面的第2侧面板240。在第2前面板251的送风机室FR侧的侧缘部形成有与第1前面板231的第1卡合部234进行卡合的第2卡合部257。
在第2外板250中,在由第2前面板251和第2前侧面板252构成的角部中的接近底板220的下侧角部设有第1开口部253,该第1开口部253用于连接机械室MR内的配管和来自室内机的配管。第1开口部253被第1盖254覆盖。第1盖254由紧固部件(例如螺栓)紧固于底板220。另外,第1盖254有时也被紧固于第2前面板251。在第1盖254形成有贯通孔255。在第2前面板251的上部和第2前侧面板252的上部形成有与顶面板211抵接的抵接部256。
第3外板260具有:后面板261,其覆盖机械室MR的后表面;以及第2后侧面板262,其覆盖机械室MR的侧面的后方部分。在第3外板260中,在由后面板261和第2后侧面板262构成的角部中的接近底板220的下侧角部设有第2开口部263,该第2开口部263用于连接机械室MR内的配管和来自室内机的配管。第2开口部263被第2盖264覆盖。第2盖264由紧固部件紧固于第2后侧面板262和底板220。在第2盖264形成有贯通孔265。在后面板261的上部和第2后侧面板262的上部形成有与顶面板211抵接的抵接部266。
被设于第3外板260的第2盖264介于第2后侧面板262和底板220之间,并被紧固于两者。因此,第2盖264具有作为加强部件的功能。即,施加给第3外板260的载荷通过第2盖264传递给底板220,由此抑制第3外板260的变形。另一方面,被设于第2外板250的第1盖254仅被紧固于第2前侧面板252和底板220中的一方。因此,施加给第2外板250的载荷不会通过第1盖254传递给底板220。
下面,参照图4说明室外机100的各个要素的配置关系。室外机100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送风机室FR和机械室MR被横向排列配置。室外机100的送风机室FR的前表面和侧面被第1外板230覆盖。室外机100的机械室MR的前表面、侧面和后表面被第2外板250及第3外板260覆盖。室外机100的送风机室FR的后表面没有被外板覆盖。
热交换器110从送风机室FR的后表面跨越侧面进行配置。即,热交换器110的一个端部处的第1集合管113配置在后面板261的后缘部267的附近。热交换器110的另一个端部处的第2集合管114配置在第1侧面板232的附近。
参照图5和图6说明第1前面板231与第2前面板251的卡合部258。如图5所示,隔离板201卡合于第1前面板231与第2前面板251的卡合部258。隔离板201的隔离卡合部202被安装于隔离板201的端部。该隔离卡合部202以如下方式安装于卡合部258:与由第1前面板231和第2前面板251形成的面重叠。
如图6所示,在第1前面板231的第1卡合部234形成有贯通孔234a。在第2前面板251的第2卡合部257形成有用于嵌入贯通孔234a中的凸起257a。在隔离板201的隔离卡合部202形成有与凸起257a进行卡合的凹部203。在将它们卡合时,将第2卡合部257的凸起257a嵌入第1前面板231的第1卡合部234的贯通孔234a中。并且,将隔离板201的隔离卡合部202的凹部203卡在第2卡合部257的凸起257a上。
参照图7~图9说明上部包装部件10。如图7和图8所示,上部包装部件10具有纸制(例如瓦楞纸板制)的上托盘部件11、和树脂制(例如发泡聚苯乙烯(foamedpolystyrene)制)的缓冲部件20。缓冲部件20具有4个缓冲部件即第1缓冲部件21~第4缓冲部件24。
上托盘部件11收纳第1缓冲部件21、第2缓冲部件22、第3缓冲部件23和第4缓冲部件24。在上托盘部件11设有8个凹部12,以便对捆绑带270进行定位。
第1缓冲部件21保护室外机100的上部即送风机室FR侧的侧部。第2缓冲部件22保护室外机100的上部即机械室MR侧的侧部。第3缓冲部件23和第4缓冲部件24将第1缓冲部件21和第2缓冲部件22相互连接。
第3缓冲部件23和第4缓冲部件24分别利用嵌入构造与第1缓冲部件21连接。并且,第3缓冲部件23和第4缓冲部件24分别利用嵌入构造与第2缓冲部件22连接。这里,所谓嵌入构造是指通过使在一个部件形成的凹部和在另一个部件形成的凸部嵌合而将两个部件相互结合的构造。
图9表示缓冲部件20的立体图。第1缓冲部件21具有第1主体部21a、和与顶板210的周侧部212抵接的第1抵接部21b。在第1主体部21a形成有与顶板210的顶面板211接触的第1接触部25和第2接触部26。
第2缓冲部件22具有第2主体部22a、和与顶板210的周侧部212抵接的第2抵接部22b。在第2主体部22a形成有与顶板210的顶面板211接触的第3接触部27和辅助接触部27a。并且,在第2主体部22a设有不与顶板210的顶面板211接触的非接触部27b和非接触部27c。辅助接触部27a隔着非接触部27b设于第3接触部27的相反侧。
第3缓冲部件23具有杆状的第3主体部23a。在第3主体部23a的中央附近形成有与顶板210的顶面板211接触的后方接触部29。在第3缓冲部件2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作为嵌合构造的凸部。
第4缓冲部件24具有杆状的第4主体部24a。在第4主体部24a形成有与顶板210的顶面板211接触的前方接触部28。在第4缓冲部件24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作为嵌合构造的凸部。
参照图10说明各个接触部25~29、27a及非接触部27b、27c与室外机100的各个构成要素的配置关系。在图10中,用点表示顶板210的顶面板211与各个接触部25~29、27a接触的部分。
第1接触部25与顶面板211的角部(下面称为第1顶面角部NA)接触。第1顶面角部NA是指在顶面板211中位于由第1前面板231和第1侧面板232构成的角部的上方的部分。
第2接触部26与顶面板211的角部(下面称为第2顶面角部NB)接触。第2顶面角部NB在顶面板211中位于第1前面板231的后部的后角部233的上方。
第3接触部27与包括顶面板211的角部(下面称为第3顶面角部NC)的部分接触。第3接触部27在顶面板211中从第3顶面角部NC到与机械室MR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的范围内与顶面板211接触。第3顶面角部NC在顶面板211中位于由后面板261和第2侧面板240构成的角部的上方。
非接触部27b与位于顶面板211的后部的后方划分部分NE对应。后方划分部分NE在顶面板211中位于热交换器110的第1集合管113的上方。非接触部27b形成为,在上部包装部件10嵌合于室外机100的上部时被配置在后方划分部分NE的上方。
非接触部27c与位于顶面板211的前部上方的前方划分部分NI对应设置。前方划分部分NI在顶面板211中位于第2前面板251的上方。该非接触部27c形成于第2缓冲部件22,并且在上部包装部件10嵌合于室外机100的上部时,非接触部27c被配置在前方划分部分NI的上方。非接触部27c位于第3接触部27的前方。
辅助接触部27a与比后方划分部分NE靠中央的部分NF对应设置。该辅助接触部27a形成于第2缓冲部件22,并且在上部包装部件10嵌合于室外机100的上部时,辅助接触部27a被配置在部分NF的上方。部分NF在顶面板211中位于比热交换器110的配置有第1集合管113的部分靠室外机10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位置。辅助接触部27a隔着非接触部27b设于第3接触部27的相反侧的部分。
前方接触部28与顶面板211的顶面前部NG接触。顶面前部NG在顶面板211中位于包括卡合部258在内的部分的上方,该卡合部258是第1前面板231的第1卡合部234与第2前面板251的第2卡合部257进行卡合的卡合部。
后方接触部29与顶面板211的中央支撑部NH接触。中央支撑部NH是指在顶面板211中被安装于支撑座150的上部的安装板152中直接被两根支柱151支撑的支撑部分。
参照图11说明在对室外机100施加载荷时的上部包装部件10的作用。图11是将包装状态的室外机100的一部分切断示出的立体图。图11的(a)表示在利用现有构造的上部包装部件500包装后的室外机100中,顶面板211的机械室MR侧部分被施加过大载荷的状态。作为包装对象的室外机100与现有构造的室外机相比,将壳体200的各个外板230、250、260变薄。壳体200的材料采用薄板钢板的理由是为了室外机100的轻量化,但是在将室外机100码放时壳体200的变形成为问题。
现有构造的上部包装部件500沿着与第2前面板251对应的部分的整体与顶面板211接触。因此,在对上部包装部件500施加载荷时,第2缓冲部件510变形,由此如箭头B所示,顶面板211向下方挠曲。其结果是,对第2前面板251施加了过大的载荷,并且该载荷集中在第2前面板251中的第1开口部253的相邻部251a。因此,第2前面板251的相邻部251a承受不住该载荷,有可能变形。
因此,如图11的(b)所示,在上部包装部件10形成非接触部27c,使得不对第2前面板251施加载荷。在这种构造中,即使第2缓冲部件22由于顶面板211的机械室MR侧部分被施加过大载荷而变形,第2缓冲部件22也几乎不与顶面板211的前方划分部分NI接触,因而前方划分部分NI不会被施加载荷,进而第2前面板251也不会被施加载荷。由此,抑制第2前面板251的变形。
另外,如图11的(c)所示,优选在上部包装部件10的前部设置前方接触部28。在这种结构中,在对顶面板211的机械室MR侧部分施加过大载荷时,其中一部分的载荷通过前方接触部28施加给卡合部258。因此,抑制上部包装部件10的薄壁部分的挠曲。其结果是,第2缓冲部件22与前方划分部分NI接触的可能性减小。因此,第2前面板251产生变形的情况进一步减少。
卡合部258是第1前面板231与第2前面板251卡合的部分,因而构造上强度较大。因此,卡合部258不会弯折,其结果是,第1前面板231和第2前面板251几乎不会变形。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1的包装对象是如下结构的室外机100。即,在壳体200中,在机械室MR的由第2前面板251和第2侧面板240构成的角部中的下侧角部设有第1开口部253,该第1开口部253用于连接机械室MR内的配管和来自室内机的配管。在这种室外机100中,在室外机100被施加了过大的载荷时,载荷集中在机械室MR的第2前面板251中与第1开口部253相邻的相邻部251a,其结果是该部分有可能变形。
鉴于这一点,使上部包装部件10形成为如下所述的结构。
即,如图10所示,使包装部件1的上部包装部件10形成为不与壳体200的顶面板211中位于第2前面板251的上方的前方划分部分NI接触的构造(即,具有非接触部27c的构造)。因此,在对室外机100施加载荷时,载荷施加给前方划分部分NI以外的部分,载荷至少不易施加给第2前面板251。其结果是,抑制载荷集中在第2前面板251中与第1开口部253相邻的相邻部251a,抑制该部分的变形。
(2)上部包装部件10如图10所示具有前方接触部28,该前方接触部28与壳体200的顶面板211中位于卡合部258的上方的顶面前部NG接触。根据这种结构,在对室外机100施加载荷时,载荷施加给构造上强度较大的部分即壳体200的卡合部258,因而能够抑制壳体200的变形。
(3)这种效果对于如下结构的室外机100更加显著。
例如,在壳体200的卡合部258被加强的情况下,载荷也分散于加强部件,因而抑制壳体200变形的效果增大。具体地讲,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在室外机100的隔离板201的隔离卡合部202卡合于所述卡合部258时,能够得到这种效果。
(4)如图10所示,上部包装部件10具有:第1接触部25,其与顶面板211中的第1顶面角部NA接触;第2接触部26,其与顶面板211中的第2顶面角部NB接触;以及第3接触部27,其与顶面板211中的第3顶面角部NC接触。因此,在对室外机100施加载荷时,力施加给构造上强度较大的部分即壳体200的角部,因而能够抑制壳体200的变形。
(5)上部包装部件10具有:第1缓冲部件21,其具有第1接触部25和第2接触部26;第2缓冲部件22,其具有第3接触部27;以及第3缓冲部件23和第4缓冲部件24,它们连接第1缓冲部件21和第2缓冲部件22。并且,第3缓冲部件23和第4缓冲部件24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即,在上部包装部件10的中央部设有空间。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形成上部包装部件10的原料,能够节约材料费。
(6)上部包装部件10还具有收纳第1缓冲部件21、第2缓冲部件22、第3缓冲部件23和第4缓冲部件24的上托盘部件11。即,在上托盘部件11内收纳第1~第4缓冲部件21~24,并保持这些缓冲部件21~24。由此,能够容易将上部包装部件10嵌入室外机100。
(7)在所述第2缓冲部件22设有不与前方划分部分NI接触的非接触部27c,该非接触部27c位于所述第3接触部27的前方。在所述第2缓冲部件22设有不与位于所述顶面板211的后部的后方划分部分NE接触的非接触部27b。在所述第1缓冲部件21设有不与顶面板211接触的非接触部25a,该非接触部25a位于所述第1接触部25和第2接触部26之间。通过设置多个非接触部,能够节约上部包装部件的材料费。
(8)与顶面板211接触的辅助接触部27a隔着所述非接触部27b设于所述第3接触部27的相反侧。在这种情况下,上部包装部件10的与顶面板211的接触面积增加,上部包装部件10被稳定地支撑在顶面板211上。
[变形例]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示出的方式,例如能够按照下面所示对该方式进行变更并实施。另外,下面的各个变形例不是仅适用于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也能够将不同的各个变形例进行相互组合来实施。
参照图12示出了上部包装部件10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的上部包装部件10中,第1缓冲部件21的第1接触部25和第2接触部26被分离。即,在第1接触部25和第2接触部26之间设置不与顶面板211接触的非接触部25a(参照图9)。
与此相对,图12的(a)所示的上部包装部件10具有一个接触部40来取代第1接触部25和第2接触部26。并且,不设置如图9所示的非接触部27b和辅助接触部27a。另外,省略了第3缓冲部件23和第4缓冲部件24。这种结构发挥与图11的(b)所示的上部包装部件10相同的效果。
图12的(b)表示图12的(a)所示的上部包装部件10的变形例。图12的(b)所示的上部包装部件10在图12的(a)所示的上部包装部件10中,具有将第3接触部27扩大的构造的接触部41。即,接触部41具有连接第3接触部27和前方接触部28(参照图10)的构造。这种结构发挥与图11的(c)所示的上部包装部件10相同的效果。
图12的(c)表示图12的(a)所示的上部包装部件10的变形例。图12的(c)所示的上部包装部件10在图12的(a)所示的上部包装部件10中,附加了具有后方接触部29的第3缓冲部件23。这种结构能够将载荷分散于支撑座15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3个外板即第1外板230、第2外板250和第3外板260构成壳体200,但是壳体200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2外板250和第3外板260形成为一体构造,并通过一张板的冲压来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树脂形成第1~第4缓冲部件21~24,但也可以用瓦楞纸板等形成。另外,也能够利用瓦楞纸板与树脂的复合材料形成。
在图12中列举了上部包装部件10的变形例,但变形例不限于此。各个接触部的形状也能够与室外机100的结构一起进行适当变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用于对室外机(100)进行包装,该室外机(100)具有壳体(200),该壳体(200)内置有用于配置热交换器(110)和送风装置(120)的送风机室(FR)、和用于配置压缩机(130)的机械室(MR),所述壳体(200)具有:顶面板(211),其覆盖所述送风机室(FR)和所述机械室(MR)的上表面;底面板(221),其覆盖所述送风机室(FR)和所述机械室(MR)的下表面;第1前面板(231),其覆盖所述送风机室(FR)的前表面;第1侧面板(232),其覆盖所述送风机室(FR)的侧面;第2前面板(251),其覆盖所述机械室(MR)的前表面;第2侧面板(240),其覆盖所述机械室(MR)的侧面;以及后面板(261),其覆盖所述机械室(MR)的后表面,在所述机械室(MR)的由所述第2前面板(251)和所述第2侧面板(240)构成的角部中的下侧角部设有开口部(253),该开口部(253)用于连接所述机械室(MR)内的配管和来自室内机的配管,
所述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包装部件至少具有保护所述室外机(100)的上部的上部包装部件(10),
所述上部包装部件(10)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不与所述壳体(200)的所述顶面板(211)中的位于所述第2前面板(251)的上方的前方划分部分(NI)接触,而与前方划分部分(NI)以外的部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的所述壳体(200)具有所述第1前面板(231)和所述第2前面板(251)相互卡合的卡合部(258),
所述上部包装部件(10)具有前方接触部(28),该前方接触部(28)与所述壳体(200)的所述顶面板(211)中的位于所述卡合部(258)的上方的顶面前部(NG)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100)还具有隔离板(201),该隔离板(201)将所述送风机室(FR)和所述机械室(MR)之间隔离,所述隔离板(201)的端部与所述卡合部(258)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00)在所述第1侧面板(232)的后部具有后角部(233),该后角部(233)覆盖所述送风机室(FR)的后方角部,
所述上部包装部件(10)具有:
第1接触部(25),其与所述壳体(200)的所述顶面板(211)中的、位于由所述第1前面板(231)和所述第1侧面板(232)构成的角部的上方的顶面板(211)的角部接触;
第2接触部(26),其与所述壳体(200)的所述顶面板(211)中的、位于所述第1侧面板(232)的后部的所述后角部(233)的上方的顶面板(211)的角部接触;以及
第3接触部(27),其与所述壳体(200)的所述顶面板(211)中的、位于由所述第2侧面板(240)和所述后面板(261)构成的角部的上方的顶面板(211)的角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包装部件(10)具有:
第1缓冲部件(21),其具有所述第1接触部(25)和所述第2接触部(26);
第2缓冲部件(22),其具有所述第3接触部(27);
第3缓冲部件(23),其连接所述第1缓冲部件(21)和所述第2缓冲部件(22);以及
第4缓冲部件(24),其具有所述前方接触部(28),且连接所述第1缓冲部件(21)和所述第2缓冲部件(22),
所述第3缓冲部件(23)和所述第4缓冲部件(24)隔开间隔进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包装部件(10)还具有上托盘部件(11),该上托盘部件(11)收纳所述第1缓冲部件(21)、所述第2缓冲部件(22)、所述第3缓冲部件(23)和所述第4缓冲部件(2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缓冲部件(22)设有不与所述前方划分部分(NI)接触的非接触部(27c),该非接触部(27c)位于所述第3接触部(27)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缓冲部件(22)设有不与位于所述顶面板(211)的后部的后方划分部分(NE)接触的非接触部(27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顶面板(211)接触的辅助接触部(27a)隔着所述非接触部(27b)设于所述第3接触部(27)的相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缓冲部件(21)设有不与顶面板(211)接触的非接触部(25a),该非接触部(25a)位于所述第1接触部(25)和第2接触部(26)之间。
CN 201320204276 2012-04-27 2013-04-22 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117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4054A JP5637174B2 (ja) 2012-04-27 2012-04-27 空気調和機用の梱包部材
JP2012-104054 2012-04-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11775U true CN203211775U (zh) 2013-09-25

Family

ID=49201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04276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11775U (zh) 2012-04-27 2013-04-22 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37174B2 (zh)
CN (1) CN20321177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08799S1 (en) 2015-11-17 2018-01-30 Hunter Fan Company Carton with color striping
JP6407932B2 (ja) * 2016-09-29 2018-10-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室外機の梱包装置、室外機
CN112124792B (zh) * 2020-10-15 2021-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包装结构及窗式空调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981U (ja) * 1981-07-29 1983-02-07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の梱包装置
JP4696673B2 (ja) * 2005-05-11 2011-06-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31554A (ja) 2013-11-14
JP5637174B2 (ja)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5954B (zh) 蓄电池的冷却构造
CN203211775U (zh) 空调机用的包装部件
CN103165955A (zh) 蓄电池的冷却构造
CN103493247B (zh) 具有高的结构稳定性的电池组
US6638660B2 (en) Seismic rated battery racking system
CN104125920A (zh) 支承构造体、装载捆包装置、支承基板及捆包方法
CN102141272B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
CN203127497U (zh)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包装箱
CN202406401U (zh) 拼装结构的户外机柜
CN206094416U (zh) 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及通风系统
CN202548712U (zh)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集群
CN103779517A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化学电池单元
US20140299507A1 (en) Paper Packaging Box
CN101929726B (zh) 空调器
CN100506003C (zh) 用于安装功率电子模块的组件以及安装方法
CN102910378A (zh) 承载装置与承载装置及被载物的组合
CN203704144U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N215498859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02792472U (zh) 与空调室外机的底盘相匹配的底脚
CN209739771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包装支撑结构
CN210035719U (zh) 室外机底盘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0100209657A1 (en) Wear-proof plate structure for a side sheet of container body
CN211663147U (zh) 一种小型冷库一体机
CN20181140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底盘
JP683026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その梱包形態、及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