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5639U - 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05639U
CN203205639U CN 201320087663 CN201320087663U CN203205639U CN 203205639 U CN203205639 U CN 203205639U CN 201320087663 CN201320087663 CN 201320087663 CN 201320087663 U CN201320087663 U CN 201320087663U CN 203205639 U CN203205639 U CN 203205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grounding parts
pin section
connector construction
drain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876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少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876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05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05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056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上盖及金属壳体,其中数个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每个导电端子具有一接脚部,该接脚部延伸突出于绝缘本体外,上盖枢设于绝缘本体。金属壳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上,金属壳体具有至少一接地部,该接地部与任一导电端子的接脚部共同组成一焊接部,该焊接部用以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的焊垫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能够解决现有电连接器结构对于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成效不佳的问题,能够避免因电连接器的电气信号受噪声影响而导致的客诉问题的产生。

Description

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电磁波干扰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生活周围的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的电连接器焊固于电路板上,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点焊接,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电连接器还可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电连接器介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作为电气信号的转接。
一般传统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其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及上盖,上盖可相对于绝缘本体旋转移动而产生开启与闭合的状态,当上盖开启时,可将软性排线插入于绝缘本体中,当上盖闭合时,可将软性排线电性搭接于导电端子上并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此种传统电连接器为了达到防止电磁波干扰的目的,会特别于绝缘本体上装设一金属壳体,此金属壳体设有接地弹片可搭接于软性排线上的铝箔,如此以达到接地与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
然而,此种现有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仍有改善空间,这是由于现有电连接器没有设置其它的结构来使得接地用的导电端子与金属壳体之间形成电性导通,所以电连接器中所传递的电气信号还是会受到噪声的影响而导致有客诉问题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能够解决现有电连接器结构对于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成效不佳的问题,能够避免因电连接器的电气信号受噪声影响而导致的客诉问题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
一绝缘本体;
数个导电端子,组装于该绝缘本体,每个该导电端子具有一接脚部,该接脚部延伸突出于该绝缘本体外;
一上盖,枢设于该绝缘本体;及
一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该金属壳体具有至少一接地部,该接地部与任一该导电端子的该接脚部共同组成一焊接部,该焊接部用以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的焊垫上。
该金属壳体由一顶壳、一底壳及连接该顶壳与该底壳的一侧壳所构成,该接地部设置于该底壳且朝着该导电端子的该接脚部的方向延伸。
该绝缘本体的前侧设有一插入口,该些导电端子由相反于该插入口的后侧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接脚部延伸突出于该绝缘本体的后侧且朝着相反于该插入口的方向延伸。
该金属壳体的该侧壳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插入口设置,该侧壳设有至少一弹臂,该弹臂通过该插入口并朝向该绝缘本体内部延伸。
该底壳包括对应于该绝缘本体前侧的一前缘、对应于该绝缘本体后侧的一后缘及连接该前缘与该后缘的二侧缘,该接地部自该底壳的该后缘延伸至邻近于该导电端子的该接脚部。
该底壳的该后缘位于该绝缘本体的底部,该接地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该接地部延伸突出于该绝缘本体的后侧,该底壳的该前缘及该侧缘上各设有至少一固定部。
该接地部设有一缺口,该接脚部位于该缺口内且相邻于该接地部。
该接地部为一分叉状结构,该分叉状结构设有一缺口,至少一部分该接脚部位于该缺口内,该分叉状结构围绕于至少一部分该接脚部。
该焊接部包括一第一焊接面与一第二焊接面,该第一焊接面设于该接地部,该第二焊接面设于该接脚部,该第一焊接面呈U状并围绕于至少一部分该第二焊接面。
该接地部的该第一焊接面的面积大于该接脚部的该第二焊接面的面积,该第一焊接面与该第二焊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其利用在金属壳体上分别设有接地部及弹臂,其中接地部与用来接地的导电端子共同组成一焊接部,弹臂直接搭接于软性排线上的铝箔,使得铝箔与金属壳体及接地的导电端子之间形成电气串连,如此可达成最佳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还是会受到噪声的影响而导致的客诉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接地部的设计可以取代现有技术的电路板上的接地线路设计,所以相对于现有技术可有效减少制造成本。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于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连接器结构于相反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的连接器结构于另一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5的连接器结构中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1包括有绝缘本体2、数个导电端子3、上盖4及金属壳体5。
绝缘本体2的前侧设有一插入口21,该插入口21由一顶柱部22、一底板部23及连接顶柱部22与底板部23的二侧壁部24所围绕而成,顶柱部22设有数个嵌孔221,绝缘本体2的后侧设有一安装部25,此安装部25设有数个沟槽251,且安装部25与顶柱部22之间形成一连通于插入口21的容置空间26。
数个导电端子3经由相反于插入口21的后侧的安装部25的沟槽251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每个导电端子3具有一枢设臂31、一接触臂32及一接脚部33,接脚部33延伸突出于绝缘本体2的后侧外且朝着相反于插入口21的方向延伸,枢设臂31与接触臂32呈上下相对设置,接触臂32朝着插入口21延伸,枢设臂31朝着顶柱部22延伸且于枢设臂31的末端设有一干涉部34,此干涉部34干涉嵌合于顶柱部22的嵌孔221。
上盖4具有一转轴41及卡合点42,此转轴41的两端枢设于绝缘本体2两侧的凹槽,且此转轴41亦枢设于导电端子3的枢设臂31,如此以使得上盖4可相对于绝缘本体2能顺利地转动,并使得绝缘本体2的容置空间26呈现开启或闭合的状态。当上盖4旋转至开启状态时,可将软性排线(未图示)插入于绝缘本体2的插入口21至容置空间26内,当上盖4旋转至闭合状态时,上盖4不仅覆盖闭合容置空间26且其卡合点42会卡合固定于软性排线,使得软性排线不会从绝缘本体2中松开脱离。
金属壳体5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金属壳体5由一顶壳51、一底壳52及连接顶壳51与底壳52的一侧壳53所构成,且金属壳体5具有数个接地部54,该些接地部54设置于底壳52且分别朝着导电端子3的接脚部33的方向延伸,并使得接地部54与导电端子3的接脚部33共同组成一焊接部6,该焊接部6用以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未图示)的焊垫上,亦即金属壳体5的接地部54与导电端子3的接脚部33在焊接固定于电路板时两者之间会直接形成电性导通,如此使得电路板的焊垫的接地线路设计变得更为简化,故可减少制程程序与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当连接器结构1中定义为接地用的导电端子3的位置改变时,在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要透过改变接地部54于底壳52上的冲压成型位置的设计,以电性导通于另一个不同位置的导电端子3,就可以立即达到改变接地导通位置的目的,如此可减少现有技术的需要改变电路板的焊垫的接地线路设计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52包括对应于绝缘本体2前侧的一前缘521、对应于绝缘本体2后侧的一后缘522及连接前缘521与后缘522的二侧缘523,接地部54自底壳52的后缘522延伸至邻近于导电端子3的接脚部33以共同组成此焊接部6。底壳52的后缘522位于绝缘本体2的底部,接地部5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绝缘本体2的长度方向,且接地部54延伸突出于绝缘本体2的后侧,底壳52的前缘521及侧缘523上各设有至少一固定部55,此固定部55的作用将金属壳体5固定于电路板上。
此外,金属壳体5的侧壳53设有一开口531,开口531对应于插入口21设置,侧壳53设有至少一弹臂532,该弹臂532通过插入口21并朝向绝缘本体2内部的容置空间26延伸。软性排线(未图示)插入于绝缘本体2前侧的插入口21时,金属壳体5的弹臂532直接搭接于软性排线上的铝箔,而且金属壳体5的接地部54经由焊接制程电性导通于导电端子3的接脚部33,使得铝箔与金属壳体5及用来接地的导电端子3之间形成电性导通串连,如此可以达成最佳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接地部54为一分叉状结构,该分叉状结构设有一缺口541,至少一部分接脚部33位于缺口541内,分叉状结构围绕于至少一部分接脚部33以共同组成焊接部6。然不限于此,另一种选择是,该接地部54为前端设有缺口541的条状结构,接脚部33位于缺口541内且相邻于接地部54以共同组成焊接部6,亦即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接地部54的形状,只要此接地部54能够邻近于接脚部33并与接脚部33共同组成可对应于电路板的同一焊垫上的焊接部6即可。此外,焊接部6包括第一焊接面61与第二焊接面62,第一焊接面61设于接地部54,第二焊接面62设于接脚部33,第一焊接面61呈U状并围绕于至少一部分第二焊接面62,如此可使得焊接部6的焊接区域不会过大。接地部54的第一焊接面61的面积大于该接脚部33的第二焊接面62的面积,第一焊接面61与第二焊接面62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对应焊接于电路板的同一焊垫上,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焊锡高度的补偿,使得第一焊接面61与第二焊接面62的水平高度可以容许有一些差异存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其利用在金属壳体上分别设有接地部及弹臂,其中接地部与用来接地的导电端子共同组成一焊接部,弹臂直接搭接于软性排线上的铝箔,使得铝箔与金属壳体及接地的导电端子之间形成电气串连,如此可达成最佳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还是会受到噪声的影响而导致的客诉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接地部的设计可以取代现有技术的电路板上的接地线路设计,所以相对于现有技术可有效减少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
数个导电端子,组装于该绝缘本体,每个该导电端子具有一接脚部,该接脚部延伸突出于该绝缘本体外;
一上盖,枢设于该绝缘本体;及
一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该金属壳体具有至少一接地部,该接地部与任一该导电端子的该接脚部共同组成一焊接部,该焊接部用以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的焊垫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由一顶壳、一底壳及连接该顶壳与该底壳的一侧壳所构成,该接地部设置于该底壳且朝着该导电端子的该接脚部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前侧设有一插入口,该些导电端子由相反于该插入口的后侧组装于该绝缘本体,该接脚部延伸突出于该绝缘本体的后侧且朝着相反于该插入口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的该侧壳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插入口设置,该侧壳设有至少一弹臂,该弹臂通过该插入口并朝向该绝缘本体内部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壳包括对应于该绝缘本体前侧的一前缘、对应于该绝缘本体后侧的一后缘及连接该前缘与该后缘的二侧缘,该接地部自该底壳的该后缘延伸至邻近于该导电端子的该接脚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壳的该后缘位于该绝缘本体的底部,该接地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该接地部延伸突出于该绝缘本体的后侧,该底壳的该前缘及该侧缘上各设有至少一固定部。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部设有一缺口,该接脚部位于该缺口内且相邻于该接地部。
8.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部为一分叉状结构,该分叉状结构设有一缺口,至少一部分该接脚部位于该缺口内,该分叉状结构围绕于至少一部分该接脚部。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焊接部包括一第一焊接面与一第二焊接面,该第一焊接面设于该接地部,该第二焊接面设于该接脚部,该第一焊接面呈U状并围绕于至少一部分该第二焊接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部的该第一焊接面的面积大于该接脚部的该第二焊接面的面积,该第一焊接面与该第二焊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CN 201320087663 2013-02-26 2013-02-26 连接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05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87663 CN203205639U (zh) 2013-02-26 2013-02-26 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87663 CN203205639U (zh) 2013-02-26 2013-02-26 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05639U true CN203205639U (zh) 2013-09-18

Family

ID=49149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8766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05639U (zh) 2013-02-26 2013-02-26 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056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4232A (zh) * 2014-04-29 2015-11-04 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排线连接器结构改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4232A (zh) * 2014-04-29 2015-11-04 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排线连接器结构改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084764A8 (en) Selective activation of protoxins through combinatorial targeting
CN201498641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04981347A (zh) 一种屏蔽膜、屏蔽电路板及终端设备
CN104837327A (zh) 电路保护结构及电子装置
RU2608170C2 (ru) Компоновочный узел гнезда для наушников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CN203205639U (zh) 连接器结构
CN103594904A (zh) 彩色外观的形成方法与导电外壳
CN203690613U (zh) 电连接器
CN203398401U (zh) 一种耳机接口结构
CN112187970B (zh) 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装置
CN201562836U (zh) 电连接器
CN202150588U (zh) 连接器
CN201839499U (zh) 机电产品的印刷电路板接地结构
JP4675920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用ヒンジカラー
CN201682124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1533068U (zh) 连接器
CN201766197U (zh) 插孔连接器
CN201985280U (zh) 电连接器
CN202183523U (zh) 连接器
CN201820966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1797172U (zh) 电连接器
CN10331174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1497932U (zh) 笔记型计算机的电连接结构
CN202058978U (zh) 连接器
CN202178653U (zh) 一种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