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84124U - 一种旋风除尘器及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风除尘器及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84124U CN203184124U CN 201320128898 CN201320128898U CN203184124U CN 203184124 U CN203184124 U CN 203184124U CN 201320128898 CN201320128898 CN 201320128898 CN 201320128898 U CN201320128898 U CN 201320128898U CN 203184124 U CN203184124 U CN 2031841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rical shell
- cyclone dust
- dust collectors
- blast pipe
- cylindr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除尘器及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包括进风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进风管两侧并与所述进风管相连通的两个第一筒体、两个第二筒体和两个第三筒体,所述进风管每一侧的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从上至下依次相连接,形成粉尘下落通道;所述进风管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三筒体的出口相交后连接至出料气锁。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旋风除尘器的出料气锁频繁掉火星的问题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风除尘器以及设置有该旋风除尘器的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
背景技术
旋风除尘器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在卷烟工业中,旋风除尘器常用于清除由振动输送机和皮带机吸风罩排出的废气中的烟尘,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图1显示的是现有技术中旋风除尘器的纵剖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旋风除尘器包括进风管1’和排风管2’,进风管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筒体3’、一个第二筒体4’和一个第三筒体5’,每侧的第一筒体3’、第二筒体4’和第三筒体5’从上至下依序连接成一体,从而在进风管1’的两侧各形成了一个粉尘下落通道。排风管2’位于进风管1’和粉尘下落通道的上方,并且三者相互连通。
每一侧的粉尘下落通道还包括法兰6’和折弯连接管7’,第二筒体4’通过折弯连接管7’与其相应侧的第三筒体5’相连接。由于折弯连接管7’的存在,两侧的第三筒体5’的轴心线的延长线能够相交。
现有的旋风除尘器还包括一个锥形腔体8’,锥形腔体8’的顶部具有两个开口,与每一侧的粉尘下落通道的出口相连接。锥形腔体8’的底部也具有一个开口,与出料气锁(图中未示出)相连接。
在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的生产过程中,含有高温烟尘的回收工艺气流以一定速率通过进风管1’,进入旋风除尘器中,经旋转产生很大离心力,该工艺气流中的粉尘与气体被分离开,气体通过排风管2’排出,而粉尘则会分别从两侧的粉尘下落通道流下,最终进入出料气锁。
两侧的粉尘在进入出料气锁之前,还需要在锥形腔体8’内汇合,而在现有技术中,锥形腔体8’的空间较大,此时,粉尘在该空间内的流速将会急剧下降,甚至可能降为0,而在流速很小或者没有流速的环境下,粉尘容易附着在锥形腔体8’内壁,从而在锥形腔体8’内壁堆积较多。这些粉尘在长时间的高温气流炙烤下而形成火星,经出料气锁排入收集烟尘接灰桶内。这些火星将会带来如下弊端:
首先,出料气锁长期在高温火星的炙烤之下,设备的寿命将会缩短;其次,火星掉入接灰桶会与桶内细烟末接触燃烧,造成油烟的产生,现场环境恶劣;再者,燃烧产生的烟会窜进烟丝,造成产品的工艺质量下降;最后,现场的工作人员需要处理掉入的火星,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旋风除尘器及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其能够避免旋风除尘器的出料气锁频繁掉火星的问题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风除尘器,包括进风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进风管两侧并与所述进风管相连通的两个第一筒体、两个第二筒体和两个第三筒体,所述进风管每一侧的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从上至下依次相连接,形成粉尘下落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三筒体的出口相交后连接至出料气锁。
进一步地,还包括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位于所述进风管、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上方,并与所述进风管、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每一侧的所述粉尘下落通道还包括折弯连接管,所述第二筒体通过所述折弯连接管与其相应侧的所述第三筒体相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侧的所述粉尘下落通道还包括法兰,所述第二筒体通过所述法兰与其相应侧的所述折弯连接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为圆柱形筒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体为圆锥形筒体,且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旋风除尘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风除尘器与现有的旋风除尘器相比,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旋风除尘器中的锥形腔体,而直接将两侧的第三筒体的出料口进行延长,直至两个第三筒体相交,再与出料气锁相连接,这样的话,经由粉尘下落通道流下的粉尘不需要经过汇合,而直接进入出料气锁,而根据上述提到的气体动力学和流体知识,粉尘所流经的第三筒体的横截面积比现有技术中旋风除尘器中的锥形腔体的横截面积小很多,而粉尘的流速与第三筒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因此,流经第三筒体的流速较大,从而可以实时地落入出料气锁中,而不会附着在第三筒体的内壁面上,进而避免了粉尘堆积问题的发生,也就不会产生火星了,不仅解决了安全隐患,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出料气锁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工艺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旋风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风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进风管;2’、排风管;3’、第一筒体;4’、第二筒体;5’、第三筒体;6’、法兰;7’、折弯连接管;8’、锥形腔体;
1、进风管;2、排风管;3、第一筒体;4、第二筒体;5、第三筒体;6、法兰;7、折弯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现有的旋风除尘器的锥形腔体8’内壁面上堆积了较多的粉尘,经长时间的高温气流炙烤而形成火星,其关键原因在于:图1中的锥形腔体8’具有一个较大的空间,根据气体动力学和流体知识,在稳定流动中,任一截面的一切参数均不随时间变化,故流经一定截面的质量流量Qm应为定值,不随时间变化,即:
上述公式中,Qm为质量流量,Cf为流速,υ为比体积,A为气流所流经的管道的横截面积,Ma为马赫数,马赫数是飞行的速度和当时飞行的音速之比值。
在亚音速流动中,由于马赫数Ma<1,而则由此可以获知:气流的流速呈减小趋势,锥形腔体8’中气流的流速急剧下降,甚至降为0,在流速很小或者没有流速的环境下,粉尘就容易附着在锥形腔体8’内壁,时间一长将会越积越多。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气流的流速跟其所流经的管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也就是说,锥形腔体8’中气流的流速与该腔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因此,为了提高粉尘的流速,可以减小粉尘所流经的管道的横截面积,即,将粉尘所流经的横截面积改小,于是便可以提高粉尘的流速,这样的结构使得粉尘下落通道中的粉尘在流速较大的环境下,能够直接落入出料气锁,从而避免了粉尘堆积问题的发生,进而不会产生火星了。
根据上述原理,图2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风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风除尘器与现有的旋风除尘器相比,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旋风除尘器中的锥形腔体,而直接将两侧的第三筒体5的出料口进行延长,直至两个第三筒体5相交,再与出料气锁相连接。
这样的话,经由粉尘下落通道流下的粉尘不需要经过汇合,而直接进入出料气锁。根据上述提到的气体动力学和流体知识,粉尘所流经的第三筒体5的横截面积比现有技术中旋风除尘器中的锥形腔体的横截面积小很多,而粉尘的流速与第三筒体5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因此,流经第三筒体5的流速较大,从而可以实时地落入出料气锁中,而不会附着在第三筒体5的内壁面上,进而避免了粉尘堆积问题的发生,也就不会产生火星了。
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风除尘器与现有的旋风除尘器相同,也包括进风管1和排风管2,进风管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筒体3、一个第二筒体4和一个第三筒体5,每侧的第一筒体3、第二筒体4和第三筒体5从上至下依序连接成一体,从而在两侧各形成了一个粉尘下落通道。排风管2位于进风管1和粉尘下落通道的上方,并且三者相互连通。
每一侧的粉尘下落通道还包括法兰6和折弯连接管7,第二筒体4通过折弯连接管7与其相应侧的第三筒体5相连接,第二筒体4通过法兰6与其相应侧的折弯连接管7相连接。由于折弯连接管7的存在,两侧的第三筒体5能够相交。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筒体3采用的是圆柱形筒体,第二筒体4采用的是圆锥形筒体,且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风除尘器使用时,含有高温烟尘的回收工艺气流以一定速率通过进风管1,进入旋风除尘器中,经旋转产生的很大离心力,该工艺气流中的粉尘与气体被分离开,气体通过排风管2排出,而粉尘则会分别从两侧的粉尘下落通道流下,直接进入出料气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其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旋风除尘器。所述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的其它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描述。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风除尘器后,不仅根除了火星问题,解决了安全隐患,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而且还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出料气锁等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产品的工艺质量。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570kg/h干冰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排出的含烟尘工艺气流经旋风除尘器分离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在未应用该专利前,含烟尘工艺气流经旋风除尘器除尘排出时,火星掉落严重,严重影响现场的工作环境,当班操作工工作量大,并且出料气锁的表面温度高,影响出料气锁的使用寿命。以生产某种膨胀烟丝为例,出料气锁的外表面温度接近110℃,每天累计处理火星时间为1h。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风除尘器后,火星问题完全根除,在生产同种牌号的膨胀烟丝时,出料气锁的外表面的温度70℃左右,处理火星的时间为0h。因此,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风除尘器后提高了出料气锁等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最终质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旋风除尘器,包括进风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进风管两侧并与所述进风管相连通的两个第一筒体、两个第二筒体和两个第三筒体,所述进风管每一侧的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从上至下依次相连接,形成粉尘下落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三筒体的出口相交后连接至出料气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位于所述进风管、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上方,并与所述进风管、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侧的所述粉尘下落通道还包括折弯连接管,所述第二筒体通过所述折弯连接管与其相应侧的所述第三筒体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侧的所述粉尘下落通道还包括法兰,所述第二筒体通过所述法兰与其相应侧的所述折弯连接管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为圆柱形筒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为圆锥形筒体,且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
7.一种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旋风除尘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28898 CN203184124U (zh) | 2013-03-21 | 2013-03-21 | 一种旋风除尘器及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28898 CN203184124U (zh) | 2013-03-21 | 2013-03-21 | 一种旋风除尘器及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84124U true CN203184124U (zh) | 2013-09-11 |
Family
ID=4910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2889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4124U (zh) | 2013-03-21 | 2013-03-21 | 一种旋风除尘器及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8412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83773A (zh) * | 2017-10-25 | 2018-01-16 | 张家港市华孚实业有限公司 | 用于膨胀后珍珠岩包装的旋风分离器 |
-
2013
- 2013-03-21 CN CN 201320128898 patent/CN2031841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83773A (zh) * | 2017-10-25 | 2018-01-16 | 张家港市华孚实业有限公司 | 用于膨胀后珍珠岩包装的旋风分离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ing et al. |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vortex blowing suction dust control in a coal yard with multiple dust production points | |
CN203184124U (zh) | 一种旋风除尘器及膨胀烟丝线热端系统 | |
CN102661611B (zh) | 一种渐缩式进风风室 | |
CN204469434U (zh) | 一种布袋除尘器 | |
CN204522661U (zh) | 一种带飞灰再循环的声波团聚脱除细颗粒物的装置 | |
CN203756223U (zh) | 一种矿用文丘里除尘装置 | |
CN205288692U (zh) | 除尘器进气烟箱气流分布装置 | |
CN203464307U (zh) | 一种锅炉内部多管除尘装置 | |
CN205208589U (zh) | 100万级π型锅炉空预器烟气出口结构、100万级燃煤机组 | |
CN206266486U (zh) | 除尘管道粘附焦油处理系统 | |
CN205277479U (zh) | 矿用干湿联合多级除尘装置 | |
CN207770081U (zh) | 一种空气冷却换热的旋风分离器中心筒 | |
CN205690405U (zh) | 垃圾焚烧余热锅炉防堵卸料装置 | |
CN206660791U (zh) | 一种负压车间排风净化装置 | |
CN206546107U (zh) | 一种篦冷机内熟料的冷却装置 | |
CN205966174U (zh) | 一种用于工业废气以及车间毛絮粉尘净化的静电场除尘箱 | |
CN203878251U (zh) | 纺丝箱热量烟尘回收装置 | |
CN205340440U (zh) | 一种布袋除尘器阶梯型斜隔板 | |
CN204352678U (zh) | 一种锅炉尾气除尘除烟设备 | |
CN205308062U (zh) | 用于生物固化燃料生产线上的尾气净化系统 | |
CN204841300U (zh) | 一种火力发电粉尘处理系统 | |
CN103644575A (zh) | 锅炉烟气处理装置 | |
CN203694787U (zh) | 一种袋式除尘器进风整流结构 | |
CN203440229U (zh) | 一种玻璃微珠粉体并珠装置 | |
CN203518558U (zh) | 一种新式回转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