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67703U - 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l型、e型、t型和十字形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l型、e型、t型和十字形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67703U
CN203167703U CN2012207454459U CN201220745445U CN203167703U CN 203167703 U CN203167703 U CN 203167703U CN 2012207454459 U CN2012207454459 U CN 2012207454459U CN 201220745445 U CN201220745445 U CN 201220745445U CN 203167703 U CN203167703 U CN 203167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e
longeron
pillar stand
column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7454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联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ng Feng Garden Xiamen Booth Development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ng Feng Garden Xiamen Booth Development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ng Feng Garden Xiamen Booth Development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Nong Feng Garden Xiamen Booth Develop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7454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67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67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677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生产用具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L型、E型、T型和十字形连接装置,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两外侧立柱的上立柱的顶端分别通过两个L型连接装置与上纵梁相连接,形成L型直角部;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两外侧立柱的上立柱、下立柱以及下纵梁之间分别通过两个E型连接装置连接,形成三方向边杆部;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中间立柱的上立柱顶端分别通过若干个T型连接装置与上纵梁相连接,形成T型方向顶杆部;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中间立柱的上立柱、下立柱以及下纵梁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个十字形连接装置连接,形成四方向网格部;本实用新型将大棚框架结构的横梁、纵梁、立柱以及各连接部位的连接装置制作成标准件,既可以方便农业大棚框架的制作,省时省力;又便于拆卸、材料重复使用及保管。

Description

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L型、E型、T型和十字形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生产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梁柱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大棚在世界范围内的蔬菜种植、花卉栽培及苗种繁育等农业生产活动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其基本结构都采用钢架主体辅以保温塑料薄膜组成,为了调节光照,还设置有外遮阳棚,且配以防雨、防风、挡寒以及现代农业科技设施等配套设施,从而实现在任何季节的蔬菜种植、花卉栽培及苗种繁育,从而使得传统农业向现代科技农业的转型得以顺利实现。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农业大棚采用轻型钢管材料搭建主体框架结构,在搭建立方体框架结构时,将立柱和横梁、纵梁通过现场焊接完成,而对于弧形顶棚也是采用弧形顶架进行现场焊接,还包括其他一些支架等,均采用相应的材料通过人工进行现场的焊接完成,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农业大棚存在以下缺陷: 
1、需要人工进行现场的钢管焊接来搭建大棚主体框架,而焊接工作一般人并不会操作,需要专业焊工完成,这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
2、由于焊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电能和焊接材料等,并且焊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铁屑焊渣等污染物产生,不利于环保,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通过焊接来固定钢管材料,一旦安装,便难以拆卸,制作的框架基本上已经定型,不利于变更大棚位置和结构,所用材料基本上没有重复使用的可能性,不利于适应不同季节不同土壤不同的农作物而搭建不同的框架结构;
4、轻型圆管的寿命较短、抗压性、抗风性、耐用性都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同时也提供了在该框架结构中的各连接部位进行可拆装连接的L型、E型、T型和十字形连接装置,将大棚框架结构的横梁、纵梁、立柱以及各连接部位的连接装置制作成标准件,既可以方便农业大棚框架的制作,省时省力;又便于拆卸、材料重复使用及保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包括上棚架、左棚架、右棚架,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分别包括有立柱和纵梁,所述左棚架的立柱和纵梁均分别与所述右棚架的立柱和纵梁相对设置,所述立柱包括外侧立柱和中间立柱,所述纵梁包括上纵梁和下纵梁; 
每一所述外侧立柱或中间立柱均由上立柱和下立柱构成;
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两外侧立柱的上立柱的顶端分别通过两个L型连接装置与所述上纵梁相连接,形成L型直角部;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两外侧立柱的上立柱、下立柱以及下纵梁之间分别通过两个E型连接装置连接,形成三方向边杆部;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中间立柱的上立柱顶端分别通过若干个T型连接装置与所述上纵梁相连接,形成T型方向顶杆部;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中间立柱的上立柱、下立柱以及下纵梁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个十字形连接装置连接,形成四方向网格部;
所述L型连接装置由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分别与外侧立柱上立柱内壁紧配,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分别与上纵梁内壁紧配,且该上纵梁的内壁底部抵于该外侧立柱上立柱顶部;
所述E型连接装置由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侧立柱的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壁紧配,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中部与下纵梁的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一自由侧边向外侧立柱的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以及纵梁一端弯折,形成第二限位部;
所述T型连接装置由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的一端与上纵梁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该端的上边向上纵梁内壁弯折,形成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的另一端与中间立柱的上立柱内壁紧配,且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该端的两相对侧边向所述中间立柱上立柱内壁弯折,形成第四限位部;
所述十字形连接装置由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立柱的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紧配,且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上下两端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向所述中间立柱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弯折,形成第五限位部,所述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中部分别与相邻两下纵梁的内壁紧配,
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第五连接片、第六连接片、第七连接片、第八连接片、以及与他们紧配的纵梁和立柱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棚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通过转角连接块与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连接,所述转角连接块由两块相互垂直的且为一体的平板构成,所述两平板上设有铰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孔为一矩形通孔。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螺栓,该螺栓插入所述铰接孔从而将各连接装置与纵梁和立柱铰接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螺栓顶部朝向所述铰接孔的一侧设有一与该矩形通孔匹配的矩形限位凸台,当将螺栓插入该矩形通孔时,所述矩形限位凸台正好嵌入该矩形通孔内,并与通孔内壁紧配,从而在紧固螺栓的时候,能够防止螺栓位移,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第五连接片、第六连接片、第七连接片、第八连接片中的任一片或多片的外表面上焊接有仰角管,所述仰角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夹角范围为40°-60°。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弧形顶棚,所述弧形顶棚包括若干弧形顶架套管,所述弧形顶架套管套设在相应位置的仰角管上形成弧形顶棚。 
进一步的,所述的立柱、纵梁和横梁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其断面大致成矩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硬质金属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进一步的,所述上纵梁和外侧立柱的上立柱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下立柱底部插入土壤之中,在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上均设有向外的立柱抗风钢丝绳,并该立柱抗风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两相邻的下立柱之间设有剪刀叉抗风钢丝绳。 
进一步的,该大棚框架结构还包括卡槽和卡槽连接片,所述卡槽通过卡槽连接片与该主体立方体框架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该大棚框架结构还包括卷帘轴,该卷帘轴对应设置在所述卡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抗风钢丝绳、剪刀叉抗风钢丝绳均采用钢丝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顶棚上的弧形套管顶架之间纵向设置有纵向加强杆,该纵向加强杆通过夹箍与所述弧形套管顶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农业大棚还包括门头横杆,所述门头横杆通过该T型门角固定片或L型门角固定片,与所述下层纵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农业大棚还包括数个附加立柱,所述附加立柱通过附加立柱连接片与所述下层纵梁连接,所述附加立柱固定片包括一底片及在底片上伸出的一套管,所述底片上设有螺孔,通过螺钉将该底片固定在所述下层纵梁下方需要添加附加立柱的位置处,然后将该圆管型附加立柱套入该套管中,再插入土壤中,即完成安装。 
一种L型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一立柱和一纵梁形成L型直角部,该L型连接装置由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分别与立柱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该端的两相对侧边向所述立柱内壁弯折,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分别与纵梁内壁紧配,且该纵梁的内壁底部抵于所述立柱上立柱顶部,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以及与他们紧配的纵梁和立柱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或第二连接片外表面上焊接有仰角管,所述仰角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夹角范围为40°-60°。 
一种E型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上立柱、下立柱和一纵梁形成三方向边杆部,所述E型连接装置由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壁紧配,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中部与纵梁的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一自由侧边向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以及纵梁一端弯折,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以及与他们紧配的纵梁和立柱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片和/或第四连接片外表面上焊接有仰角管,所述仰角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夹角范围为40°-60°。 
一种T型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一立柱和两纵梁形成T型方向顶杆部,立柱和纵梁形成棚架的T型方向顶杆部,所述T型连接装置由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的一端与两纵梁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该端的上边向两纵梁内壁弯折,形成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立柱内壁紧配,且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该端的两相对侧边向所述立柱内壁弯折,形成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五连接片、第六连接片、以及与他们紧配的纵梁和立柱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连接片和/或第六连接片外表面上焊接有仰角管,所述仰角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夹角范围为40°-60°。 
一种十字形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上立柱、下立柱和两纵梁,形成四方向网格部,所述十字形连接装置由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紧配,且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上下两端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向所述中间立柱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弯折,形成第五限位部,所述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中部分别与两纵梁的内壁紧配,所述第七连接片、第八连接片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所述第七连接片、第八连接片、以及与他们紧配的纵梁和立柱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连接片和/或第八连接片外表面上焊接有仰角管,所述仰角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夹角范围为40°-60°。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不需要人工进行现场的钢管焊接来搭建大棚主体框架,只需将梁柱连接装置安装在相应位置即可实现横梁、纵梁和立柱之间的连接,普通工人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2、大棚框架结构的横梁、纵梁、立柱以及各连接部位的连接装置制作成标准件,既可以方便农业大棚框架的制作,省时省力,极大得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现在组装过程不需要焊接等热操作,只需要机械组装即可,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和材料,并且组装过程中无铁屑焊渣等污染物产生,满足绿色环保要求,极大地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同时又便于拆卸、材料重复使用及保管;
3、所述横梁、纵梁和立柱可以随意通过梁柱连接装置组装成任意所需农业大棚主体框架结构,并且可通过拆卸梁柱连接装置来实现大棚主体框架结构的拆卸,即可随意变更大棚位置和结构,以适应不同农业种植需求;
4、所述立柱、纵梁和横梁由硬质金属材料标准化制成,其断面大致成矩形,使用寿命长,抗压性、抗风性、耐用性都比现有技术中的圆管管材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农业大棚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L型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E型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分解图;
图6是图1中C处的T型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分解图;
图8是图1中D处的十字型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分解图;
图10是图1中E处的E型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分解图;
图12是图1中F处的T型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分解图;
图14是图1中G处的十字型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分解图;
图16是图1中H处的弧形管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分解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农业大棚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包括上棚架、左棚架、右棚架,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分别包括有立柱和纵梁2,所述左棚架的立柱和纵梁2均分别与所述右棚架的立柱和纵梁2相对设置,所述立柱包括外侧立柱3和中间立柱4,所述纵梁2包括上纵梁21和下纵梁22;当然,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农业大棚框架结构不仅仅局限于只有上述几个棚架结构,上述的左、右棚架和上棚架可以连续设置,以使本农业大棚框架结构覆盖更加广阔的土壤,满足大面积大棚种植的需求。 
每一所述外侧立柱3或中间立柱4均由上立柱11和下立柱12构成; 
参考图1所示,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两外侧立柱3的上立柱11的顶端分别通过两个L型连接装置5,5’(参考图1的A处和I处)与所述上纵梁21相连接,形成L型直角部;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两外侧立柱3的上立柱11、下立柱12以及下纵梁22之间分别通过两个E型连接装置6,6’(参考图1的B处和E处)连接,形成三方向边杆部;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中间立柱4的上立柱11顶端分别通过若干个T型连接装置7,7’(参考图1的C处和F处)与所述上纵梁21相连接,形成T型方向顶杆部;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中间立柱4的上立柱11、下立柱12以及下纵梁22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个十字形连接装置8,8’(参考图1的D处和G处)连接,形成四方向网格部;
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所述L型连接装置5,5’由第一连接片51和第二连接片52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51和第二连接片52的一端分别与外侧立柱3上立柱11内壁紧配,所述第一连接片51和第二连接片52的另一端分别与上纵梁21内壁紧配,且该上纵梁21的内壁底部抵于该外侧立柱3上立柱11顶部;
参考图4、图5、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E型连接装置6,6’由第三连接片61,61’和第四连接片62,62’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三连接片61,61’和第四连接片62,6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侧立柱3的上立柱11和下立柱12的内壁紧配,所述第三连接片61,61’和第四连接片62,62’的中部与下纵梁22的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三连接片61,61’和第四连接片62,62’的一自由侧边向外侧立柱3的上立柱11和下立柱12内壁以及纵梁一端弯折,形成第二限位部63,63’;
参考图6、图7、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T型连接装置7,7’由第五连接片71,71’和第六连接片72,72’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五连接片71,71’和第六连接片72,72’的一端与两上纵梁21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五连接片71,71’和第六连接片72,72’该端的上边向上纵梁21内壁弯折,形成第三限位部73,73’,所述第五连接片71,71’和第六连接片72,72’的另一端与中间立柱4的上立柱11内壁紧配,且第五连接片71,71’和第六连接片72,72’该端的两相对侧边向所述中间立柱4上立柱11内壁弯折,形成第四限位部74,74’;
参考图8、图9、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十字形连接装置8,8’由第七连接片81,81’和第八连接片82,82’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七连接片81,81’和第八连接片82,8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立柱4的上立柱11和下立柱12内壁紧配,且第七连接片81,81’和第八连接片82,82’的上下两端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向所述中间立柱4上立柱11和下立柱12内壁弯折,形成第五限位部83,83’,所述第七连接片81,81’和第八连接片82,82’的中部分别与相邻两下纵梁22的内壁紧配,
所述第一连接片51、第二连接片52、第三连接片61,61’、第四连接片62,62’、第五连接片71,71’、第六连接片72,72’、第七连接片81,81’、第八连接片82,82’、以及与他们紧配的纵梁2和立柱1上均设有铰接孔101,所述铰接孔101相互对齐并连通。
参考图1和图15所示,所述上棚架包括横梁9,所述横梁9通过转角连接块10与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连接,所述转角10连接块由两块相互垂直的且为一体的平板构成,所述两平板上设有铰接孔101。 
所述铰接孔101为一矩形通孔。所述铰接孔101通过插入螺栓102将各连接装置与纵梁2和立柱1铰接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螺栓102插入所述铰接孔101的一侧设有一与该矩形通孔匹配的矩形限位凸台,当将螺栓插入该矩形通孔时,所述矩形限位凸台正好嵌入该矩形通孔内,并与通孔内壁紧配,从而在紧固螺栓的时候,能够防止螺栓位移,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参考图4、图5、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述第一连接片51、第二连接片52、第三连接片61,61’、第四连接片62,62’、第五连接片71,71’、第六连接片72,72’、第七连接片81,81’、第八连接片82,82’中的任一片或多片的外表面上焊接有仰角管103,所述仰角管103与所述连接片51、第二连接片52、第三连接片61,61’、第四连接片62,62’、第五连接片71,71’、第六连接片72,72’、第七连接片81,81’、第八连接片82,82’夹角范围为40°-60°。 
参考图1所示所述农业大棚框架结构还包括弧形顶棚,所述弧形顶棚包括若干弧形顶架套管104,所述弧形顶架套管104套设在相应位置的仰角管103上形成弧形顶棚。 
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弧形顶棚,参考图1、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弧形套管连接装置105,所述弧形套管连接装置105由一弯折成U型槽的平板构成,在所述U槽的两侧边向外焊接有仰角管103,所述仰角管103与该U型槽的侧边的夹角范围为40°-60°。将该弧形套管连接装置105相对设置地架设在所述纵梁2上,用螺栓固定,再将若干弧形顶架套管104套设在相应位置的弧形套管连接装置105上的仰角管103上面,使得整个弧形顶棚的弧形顶架设置更加密集,牢固性更好。 
作为一种弧形套管连接装置105的变形,为了适应靠近墙体的纵梁2上架设弧形套管连接装置105,将该弧形套管连接装置105从对称轴铣去一半,将一半的弧形套管连接装置105架设在靠近墙体的纵梁2上,再用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立柱3/4、纵梁2和横梁9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其断面大致成矩形。更进一步的,所述硬质金属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参考图18所示,所述上纵梁和外侧立柱和中间立柱的上立柱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06。 
参考图18所示,所述下立柱底部插入土壤之中,在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上均设有向外的立柱抗风钢丝绳107,并该立柱抗风钢丝绳107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 
参考图18所示,所述两相邻的下立柱之间设有剪刀叉抗风钢丝绳108。 
参考图18所示,该大棚框架结构还包括卡槽109和卡槽连接片,所述卡槽通过卡槽连接片与该主体立方体框架对应设置。 
参考图18所示,该大棚框架结构还包括卷帘轴110,该卷帘轴110对应设置在所述卡槽109上。 
参考图18所示,所述立柱抗风钢丝绳107、剪刀叉抗风钢丝绳108均采用钢丝扣111连接。 
参考图18所示,所述弧形顶棚上的弧形套管顶架之间纵向设置有纵向加强杆112,该纵向加强杆112通过夹箍113与所述弧形套管顶架连接。 
参考图18所示,所述农业大棚还包括门头横杆114,所述门头横杆通过该T型门角固定片或L型门角固定片,与所述下层纵梁连接。 
参考图18所示,所述农业大棚还包括数个附加立柱115,所述附加立柱115通过附加立柱连接片与所述下层纵梁连接,所述附加立柱固定片包括一底片及在底片上伸出的一套管,所述底片上设有螺孔,通过螺钉将该底片固定在所述下层纵梁下方需要添加附加立柱的位置处,然后将该圆管型附加立柱套入该套管中,再插入土壤中,即完成安装。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棚架、左棚架、右棚架,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分别包括有立柱和纵梁,所述左棚架的立柱和纵梁均分别与所述右棚架的立柱和纵梁相对设置,所述立柱包括外侧立柱和中间立柱,所述纵梁包括上纵梁和下纵梁;
 每一所述外侧立柱或中间立柱均由上立柱和下立柱构成;
 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两外侧立柱的上立柱的顶端分别通过两个L型连接装置与所述上纵梁相连接,形成L型直角部;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两外侧立柱的上立柱、下立柱以及下纵梁之间分别通过两个E型连接装置连接,形成三方向边杆部;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中间立柱的上立柱顶端分别通过若干个T型连接装置与所述上纵梁相连接,形成T型方向顶杆部;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的中间立柱的上立柱、下立柱以及下纵梁之间分别通过若干个十字形连接装置连接,形成四方向网格部;
所述L型连接装置由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分别与外侧立柱上立柱内壁紧配,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分别与上纵梁内壁紧配,且该上纵梁的内壁底部抵于该外侧立柱上立柱顶部;
所述E型连接装置由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侧立柱的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壁紧配,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中部与下纵梁的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一自由侧边向外侧立柱的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以及纵梁一端弯折,形成第二限位部;
所述T型连接装置由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的一端与上纵梁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该端的上边向上纵梁内壁弯折,形成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的另一端与中间立柱的上立柱内壁紧配,且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该端的两相对侧边向所述中间立柱上立柱内壁弯折,形成第四限位部;
所述十字形连接装置由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立柱的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紧配,且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上下两端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向所述中间立柱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弯折,形成第五限位部,所述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中部分别与相邻两下纵梁的内壁紧配,
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第五连接片、第六连接片、第七连接片、第八连接片、以及与他们紧配的纵梁和立柱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棚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通过转角连接块与所述左棚架和右棚架连接,所述转角连接块由两块相互垂直的且为一体的平板构成,所述两平板上设有铰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纵梁和横梁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其断面大致成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孔为一矩形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外表面上焊接有仰角管,所述仰角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夹角范围为40°-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弧形顶棚,所述弧形顶棚包括若干弧形顶架套管,所述弧形顶架套管套设在相应位置的仰角管上形成弧形顶棚。
7.一种L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一立柱和一纵梁形成L型直角部,该L型连接装置由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分别与立柱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该端的两相对侧边向所述立柱内壁弯折,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分别与纵梁内壁紧配,且该纵梁的内壁底部抵于所述立柱上立柱顶部,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以及与他们紧配的纵梁和立柱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8.一种E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上立柱、下立柱和一纵梁形成三方向边杆部,所述E型连接装置由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壁紧配,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中部与纵梁的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的一自由侧边向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以及纵梁一端弯折,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以及与他们紧配的纵梁和立柱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9.一种T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一立柱和两纵梁形成T型方向顶杆部,立柱和纵梁形成棚架的T型方向顶杆部,所述T型连接装置由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的一端与两纵梁内壁紧配,且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该端的上边向两纵梁内壁弯折,形成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立柱内壁紧配,且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该端的两相对侧边向所述立柱内壁弯折,形成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五连接片、第六连接片、以及与他们紧配的纵梁和立柱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10.一种十字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上立柱、下立柱和两纵梁,形成四方向网格部,所述十字形连接装置由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相对布置构成,所述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紧配,且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上下两端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向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内壁弯折,形成第五限位部,所述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的中部分别与两纵梁的内壁紧配,所述第七连接片、第八连接片上均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相互对齐并连通。
CN2012207454459U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l型、e型、t型和十字形连接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67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7454459U CN203167703U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l型、e型、t型和十字形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7454459U CN203167703U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l型、e型、t型和十字形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67703U true CN203167703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64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74544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67703U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l型、e型、t型和十字形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677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2420A (zh) * 2015-04-30 2015-07-22 厦门农丰园大棚开发有限公司 农业大棚架及其连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2420A (zh) * 2015-04-30 2015-07-22 厦门农丰园大棚开发有限公司 农业大棚架及其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9301B (zh) 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l型、e型和t型连接装置
CN104782420B (zh) 农业大棚架及其连接装置
CN108112398B (zh) 一种农业大棚
CN201850674U (zh) 一种建筑幕墙立柱与建筑主体的安装调节结构
CN203167703U (zh) 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及其l型、e型、t型和十字形连接装置
CN203015543U (zh) 一种农业大棚弧形支架连接装置
CN203723138U (zh) 一种榫接式花卉及植物培养组合模块
CN103404385B (zh) 一种模块化可快速建设拆卸的景观植物墙系统
US10066395B2 (en) Modular roof structure
CN204401807U (zh) 农业大棚l型框架连接装置
CN203692060U (zh) 一种可移动农业大棚骨架装置
CN206667787U (zh) 一种民用钢结构住宅用方管柱组装定位胎具
CN215168695U (zh) 防护栅栏
JP2003306973A (ja) 大型パイプハウス構造用アーチ及び大型パイプハウス構造
CN203640318U (zh) 土木基建施工用遮挡棚
CN20737681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管柱-预制带梁楼板钢结构
CN204540140U (zh) 农业大棚拱管连接装置
CN208063088U (zh) 屋面无支承型屋顶光伏电站
CN207185414U (zh) 一种农业大棚主体框架结构
CN205284317U (zh) 便捷式植物栽培装置
CN202068784U (zh) 经济实用型多用途温室棚
CN102027865B (zh) 环保节能型组合式温室大棚
CN204401796U (zh) 农业大棚钢绞线与拱管连接装置
CN20545495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农业大棚
CN205511204U (zh) 一种新型抗压大棚骨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