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64571U - 摄影装置、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影装置、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64571U
CN203164571U CN201220550015.1U CN201220550015U CN203164571U CN 203164571 U CN203164571 U CN 203164571U CN 201220550015 U CN201220550015 U CN 201220550015U CN 203164571 U CN203164571 U CN 203164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ntrol
optical devices
ring component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5500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康晴
宫岛徹
森田丽美
原健人
横山惠太郎
村上大地
国分健人
儿玉裕
高桥利夫
长泽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64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645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影装置、光学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装置具有:摄影镜头部,其具有摄影光学系统、镜筒部以及能够沿着该镜筒部进行移位操作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摄像部,其将由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引导的被摄体图像变换为影像信号;以及控制部,其依照与上述操作部的移位操作相关的信息,对上述摄影设备的控制进行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具有: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Description

摄影装置、光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装置、照相机和电子设备、或者光学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所谓的数字照相机等摄影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字照相机那样的摄影装置由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摄像元件和电路的高速化和智能化,能够进行各种效果的相片摄影。但是,为了不错过快门时机,并且能够以适当的构图进行摄影,难以一边对准被摄体来握持设备,一边迅速进行各种操作。因此,进行了钻研,以使操作部简单化,即使摄影者不进行频繁的换手握持等,也能够进行符合期望的摄影。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共用摄影镜头用的对焦环和变焦环的旋转操作的照相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73628号公报 
但是,不仅调整对焦和变焦,摄影者想一边观察被摄体一边进行切换的动作数量也很多,仅利用摄影镜头部的旋转操作不能对应这种要求。 
此外,在伴随按压特别的按钮的操作时,可能会产生手抖,并且错过摄影的最佳瞬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影装置,在摄影者对准被摄体,右手和左手都不自由的状况下,能够迅速地一并应用摄影镜头部的环部的移位操作来变更摄影参数,从而进行增加了期望效果的摄影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方面的摄影装置具有:摄影镜头部,其具有摄影光学系 统、镜筒部以及能够沿着该镜筒部进行移位操作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摄像部,其将由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引导的被摄体图像变换为影像信号;以及控制部,其依照与上述操作部的移位操作相关的信息,对上述摄影设备的控制进行切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2方面的摄影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摄影装置具有显示上述影像的显示部,并且还具有摄影参数控制部,该摄影参数控制部依照上述移位操作,变更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的被摄体图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3方面的摄影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摄影装置具有显示上述影像的显示部,还具有设置在上述显示部上的触摸操作部,进一步具有依照上述移位操作将能够触摸选择的摄影控制项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的显示控制部。 
根据以上那样的观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4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5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对焦模式切换透镜,该对焦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切换进行从无限远向第1至近距离的对焦的第1对焦模式、和对焦到比所述第1至近距离更近的距离的第2对焦模式,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对焦模式切换系统部,该对焦模式切换系统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或者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对所述对焦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以切换所述对焦模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6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像差模式切换透镜,该像差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便对第1像差模式和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第1像差模式中进行从中心部到周边部校正了像差的成像,在所述第2像差模式中进行在周边部过度产生了像面弯曲像差的成像,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该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为了切换所述像差模式,而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或者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对所述像差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7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在焦点调整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对焦透镜,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与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和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对所述对焦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的对焦透镜控制系 统部,作为相对于所述环部件的外侧面的移动量的所述对焦透镜的移动量,在所述移位移动时比所述旋转移动时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8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具有控制轴上光束的尺寸的亮度光圈、和相对于摄影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来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的眩光光圈,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光量控制系统部,该光量控制系统部通过与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或者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眩光光圈来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由此控制像的周边光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9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具有控制轴上光束的尺寸的亮度光圈,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光量控制系统部,该光量控制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亮度光圈,并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亮度光圈的开口面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0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具有控制轴上光束的尺寸的亮度光圈、和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的眩光光圈,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光量控制系统部,该光量控制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亮度光圈,并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亮度光圈的开口面积,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眩光光圈,控制所述眩光光圈来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由此控制像的周边光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1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具有进行移动以进行对焦或变焦的移动透镜,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控制对象切换系统部,该控制对象切换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移动透镜的移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移动透镜,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向所述电源的充电,通过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对所述电源进行充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2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快门释放控制部,该快门释放控制部与所述移位移动联动地进行静态摄影的快门释放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3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将由所述摄影镜头所成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和对由所述摄像元件受光后的像 进行显示的监视器,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在焦点调整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对焦透镜,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与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联动地对所述对焦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的对焦透镜控制系统部;以及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进行变更所述监视器上的显示图像的亮度的控制的监视器控制系统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4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具有进行移动以进行对焦或变焦的移动透镜,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将由所述摄影镜头所成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图像变换部,其保持多个图像变换滤镜作为处理数据,使用所述图像变换滤镜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所述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变换;以及控制对象切换系统部,其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移动透镜的移动,将所述控制对象的另一个设为所述图像变换滤镜的选择控制,在所述移动透镜的移动为控制对象时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移动透镜,在所述图像变换滤镜的选择控制为控制对象时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进行所述图像变换滤镜的选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5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具有进行移动以进行对焦或变焦的移动透镜,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将由所述摄影镜头所成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图像失真变换部,其保持变换所述像的失真的图像变换滤镜作为处理数据,使用所述图像变换滤镜对所述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进行消除所述摄影镜头的像差的图像失真变换;以及图像失真切换系统部,其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进行所述图像失真变换部的打开/关闭切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6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仅切换两个焦距而进行移动的移动透镜,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焦距切换系统部,该焦距切换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移动透镜来进行焦距的切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7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是变焦镜头,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切换焦距而进行移动的多个移动透镜,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变焦范围切换系统部,该变焦范围切换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多个透镜来变更焦距,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来进行由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实现的变焦范围切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8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像差模式切换透镜,该像差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对第1像差模式和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第1像差模式中进行从中心部到周边部校正了像差的成像,在所述第2像差模式中进行过度产生了球面像差的成像,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该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对所述像差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以对所述第1像差模式和所述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8方面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是变焦镜头,包含亮度光圈并且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切换焦距而进行移动的多个移动透镜,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变焦-单焦点切换系统部,该变焦-单焦点切换系统部进行如下的切换:与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多个透镜来变更焦距,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来设为预定的焦距并将亮度光圈的开口尺寸设为最大直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影装置,摄影者利用该摄影装置对准被摄体,不错过拍摄时机,还在注意手抖的同时进行拍摄,能够在那样右手和左手都不自由的状况下,迅速进行增加了期望效果的摄影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2(a)、图2(b)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的镜头部的结构的图。 
图3(a)~图3(c)是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的摄影时,利用目镜显示部和环操作部进行摄影参数的调整时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控制的流程图的例子。 
图5(a)~图5(c)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的镜头部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6(a)、图6(b)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进行特殊摄影时的镜头移动的图。 
图7(a)、图7(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中的特殊摄影的例子的图。 
图8(a)~图8(c)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进行特殊摄影时的焦点移 动的图。 
图9(a)、图9(b)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进行特殊摄影时的光圈移动的图。 
图10(a)~图10(c)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进行特殊摄影时的光圈控制的图。 
图11(a)、图11(b)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进行了特殊摄影时的显示的图。 
图12(a)、图12(b)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的摄影光学系统设为了双焦点类型的例子的图。 
图13(a)、图13(b)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的摄影光学系统设为了变倍切换类型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设定变更的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设备的结构的框图的变形例。 
标号说明 
1:信号处理和控制部;1b:环位置检测部;1c:旋转检测部;1d:显示控制部;1e:移位检测部;2:摄像部;3:面部检测部;4:记录部;5:与镜头的通信部;6:操作部;8:显示部;8b:触摸面板部;9:时钟;10:照相机主体(机身);20:摄像镜头(更换镜头);21:镜头控制部;22:与机身的通信部;23:操作环(环部件);23c:移位检测传感器;26a:摄影光学系统;26b:对焦光学系统;26c:光圈部;28:固定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照附图使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照相机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到单反照相机的例子作为第1实施例,图1示出其框图。 
此处,作为摄影装置,以镜头更换式的照相机为例进行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说明。但是,不一定需要是镜头更换式,在袖珍照相机或带摄影功能的便携设备等中应用本实用新型也没有问题。在这种镜头更换式的照相机中,能够对应于待拍摄的被摄体,进行利用了各种镜头的摄影,因此想漂亮地拍摄人物或风景这样的一般的被摄体以外的以本实用新型为着重点的处于身边的被摄体的用户大多使用这种照相机。 在这种镜头更换式的照相机中,在照相机主体10上安装喜欢的镜头20,将被摄体像导出至摄像部2进行拍摄,但是在变焦镜头的情况下,在镜头20侧具有如下部件等:变焦控制部26d,其用于切换多个镜头要素的位置来进行变焦控制;焦点控制部26e,其移动对焦用镜头,进行使焦点对准到被摄体的位置控制;以及用于控制待取入的被摄体像的亮度的光圈控制部26f。在由位置判定部25a、25b等判定这些镜头和光圈控制的位置的同时,由控制部21利用记录在记录部27中的控制数据和程序,经由电机等驱动部24a、24b进行控制。能够通过镜头环等操作部23进行手动调整的机型也较多,能够进行专注于模糊效果的操作,该模糊效果不仅利用变焦位置(视场角),还利用焦点位置和光圈。 
有如下的例子:在这种镜头部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操作开关和(操作环)环部件,能够进行多个操作。此处,特别是假定操作部是沿着镜筒转动的操作环(环部件),该操作部还能够如后所述那样进行移位操作,因此为了表现旋转和移位,此处例示了23a、23b两个。 
操作环的旋转操作除了用于对焦和变焦等模拟的操作以外,还用于从多个中选择一个的操作。此外,由于照相机的小型化,操作环的移位比旋转操作的操作范围要小,但适合于在进行对焦等的姿态下模式和功能的切换等迅速简单的操作。 
另一方面,在照相机主体侧,存在开关等用户能够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部6。在摄影装置中重要的是摄影时的操作,因此在可利用右手的食指进行操作的位置优先配置静态图像摄影用的释放按钮等。能够利用这些按钮进行摄影操作,并且还能够利用其他的开关和拨盘等,进行上述曝光校正、快门速度和感光度设定、焦点位置的变更等摄影参数变更。此外,触摸面板也能够辅助用于这种操作。尤其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后所述那样假定了可用右手的大拇指进行操作的触摸操作。 
照相机10还具有将从更换镜头进入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部2,在显示摄像结果的部分(目镜显示部30和背面面板的显示部8等)上显示图像,并且在摄影时将图像记录到记录部4中。由微型计算机等由集成电路等构成的控制部1依照记录在记录部4中的程序进行这一系列的控制,但是在该集成电路中,还形成有可进行上述显示和记录所需的图像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 
此外,存在使用来自摄像部2的图像信号检测被摄体的面部的面部检测部3,根据这种重要图像部位的对比度和相位差信号检测焦点的偏差,并且进行切换曝光量等 的调整量的摄影控制。目镜显示部能够用专用的光学系统放大小型的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等的显示图像进行目视,能够以观察取景器的形式进行观察,因此能够不受到外部光的影响地确认图像,并且能够结合用户的可见度,利用该光学系统的可见度调整进行良好的观察。 
能够由参数控制部1d对这些调整量进行切换控制。为了使用户能够在观察目镜显示部30或背面面板等的显示部8的同时进行摄影,组装到控制部的信号处理部1进行处理,以将摄像结果显示到由液晶或EL面板等构成的显示部8。 
如果在该显示部8上形成触摸面板8b,并在显示部上触摸所显示的被摄体像,则能够选择显示在该位置的图标。对在镜头中设置了能沿光轴方向移位、且能够沿镜框外周旋转的环部件进行了说明,但是为了判定其旋转和移位,在控制部1中设置了功能部1c和1d。此外,为了将变更参数后的图像或图标等显示在显示部上,设置了显示控制部1e。此外,在控制部1中,能够进行校正摄影镜头具有的变形或倍率色差来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变换过滤处理。并且,还能够进行强调或抑制特定颜色和对比度的特殊效果过滤处理。这些处理是利用特定的程序实施的图像处理控制,但是还能够通过硬件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更换镜头20与照相机主体10的连接能够通过一般称作卡口式安装的卡合机构进行分离卡合。另外,在照相机系统1中,能够对照相机主体10和镜头镜筒28进行分离卡合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使用螺纹机构的一般被称作螺口安装的结构。此外,可以是通过使用了嵌合或磁铁等的机构对照相机主体10和镜头镜筒28进行分离卡合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对更换镜头部20假定了图2(a)、图2(b)那样的结构。更换镜头20具有向镜头镜筒的固定框28上保持由多个透镜等构成的光学系统部件26a的机构。另外,镜头镜筒28保持的光学系统部件26a的形态除了透镜以外,还可以包含光圈、棱镜、反射镜、滤镜等。 
光学系统部件26a中的最靠像侧的透镜26a在该例中为对焦用的透镜,但一般而言,摄影镜头构成为相对于镜框基座部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光学系统的一部分或全部,使对焦距离发生变化。以下,将光学系统部件26a中的、在改变对焦距离的情况下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部件称作对焦用光学系统部件26b。 
对焦用光学系统部件26b由相对于固定框28在光轴方向上可相对进退移动地配 设的对焦用框保持。通过未图示的致动器在光轴方向上驱动对焦用框。 
致动器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但构成为具有与光轴大致平行地配设的螺杆、使螺杆旋转的步进电机以及与螺杆旋合的螺母等,而此处省略说明。保持透镜26b的对焦用框与螺母卡合,通过步进电机等使上述螺杆旋转,由此对附接于对焦用框上的透镜26b进行移动控制。也可以是线性电机等其他形式。 
此外,上述操作部23在此处特别为操作环(环部件),在配设于该操作环23的内侧的固定框28上,在与凸条部相对的部位设置有施力部件和球29,沿周向配设于多个部位。球能够从固定框28的外周面朝外侧突出,通过作为板簧的施力部件将其朝径向外侧施力。 
在操作环23位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球与凸条部的第1斜面部抵接,在操作环23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与凸条部的第2斜面部抵接。凸条部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截面,因此不论操作环23的位置如何,球都始终与第1斜面部和第2斜面部中的任意一方抵接。 
因此,如图2(b)所示,在操作环23位于可移动范围的靠前方的位置时,操作环23通过与第1斜面部抵接的球而被朝前方施力,在第1位置处与可移动范围的一端接触,并被定位。 
另一方面,如图2(a)所示,在操作环23位于可移动范围的靠后方的位置时,操作环23通过与第2斜面部抵接的球而被朝后方施力,在第2位置处与可移动范围的另一端接触,并被定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30中,在没有对操作环23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操作环23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是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例如,在操作环23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施加到操作环23上的向后方的外力比施力部件和球产生的作用力弱的情况下,如果该外力消失,则操作环返回到第1位置。还例如,如果在操作环23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施加到操作环23上的向后方的外力比施力部件和球产生的作用力强,则操作环23移动到第2位置。 
在以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即使不施加这种特别的力也进行转动。虽然未图示,但通过光耦合器或转动的叶片等编码器,利用电信号检测旋转,并且能够通过图示为23c的光耦合器、磁传感器或机械性开关等检测处于上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中的哪一个位置。 
此处,对利用施力部件和球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当然力用电磁铁或弹簧等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当然还能够应对这种应用。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对于操作环的旋转,能够进行旋转的范围较大,因此适合于参数调整的微调,和从多个选择项选择模式和参数等。但是,在要求单纯性的各种切换中,行程较小、且切换明快的移位操作比难以知晓绝对位置的转动操作优选。 
图3(a)图示了将这种结构的更换镜头20连接到照相机主体10上后的情形。在照相机主体中,将从镜头部导出的被摄体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2a被与镜头光轴垂直地朝向摄像面进行配置,在照相机主体10的背面设置有显示部8。 
因此,在握持安装了镜头20的照相机10时,如图3(b)、图3(c)所示。此处,强调显示释放开关6a的位置。 
如图3(c)那样,用户握持好照相机,并保持该状态而尽量不移动手和手指的位置进行摄影和构图确认,该情况从快门时机和防止手抖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图3(b)是朝后移动了操作环(环部件)的状态,该情况下操作环的旋转操作用于作为基本功能的对焦,以在显示部8上显示为“MF”(手动对焦)。 
该操作由镜头的控制部21和照相机的控制部1判定旋转检测的编码器,并使致动器进行图2(a)的26b的对焦透镜的位置变更即可。此时,通过图1的驱动部24a和位置检测部25a进行控制。 
此外,在操作环23c如图3(c)那样朝前方伸出的情况下,图2(b)的23c的检测部(传感器、编码器)检测该环移位操作,将在该状态下旋转并选择的操作作为图标在显示部8上进行一览显示。 
如果排列在能够用大拇指触摸到的位置,则能够迅速用大拇指选择该位置并利用旋转操作进入到接下来的细致的选择和调整。转动动作能够操纵旋转量和角度等各种要因,因此可认作是适合这种微调、数值变更、从多个选择项的选择的动作。 
此处,存在“放大”这一图标,而选择该图标时,利用旋转操作变更电子变焦的倍率等,进行显示画面上的被摄体像的放大。 
此外,当选择了“滤镜”这一图标时,成为对图像实施特殊图像处理(特殊效果滤镜)的模式,能够进行黑白相片、强调色彩那样效果的图像摄影。能够利用旋转操作选择该效果。这种效果存在多个,因此利用旋转进行选择的方法比较容易选择。 
此外,附加或不附加原本校正镜头具有的变形、倍率色差的图像变换滤镜,或者 以与原本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附加图像变换滤镜,由此也能够得到特殊效果的图像。能够利用打开、关闭来享受这种滤镜操作,还能够以校正时的数值变更来享受该变化。打开、关闭的切换如果能够利用操作环的移位操作进行则能够迅速进行,如果利用旋转进行数值的变更,则用户能够利用简单的操作进行操纵切换的摄影。 
当然,不仅是这种电气方式的图像处理上的校正,也可以利用光学系统的位置控制展现特殊的效果。 
例如,能够进行以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还能够组合这些移动进行特殊效果摄影。 
还可以具有像差模式切换透镜,该像差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对进行从中心部到周边部校正了像差的成像的第1像差模式、和进行过度产生了球面像差的成像的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 
并且,为了对所述第1像差模式和所述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能够通过具有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进行迅速的效果赋予的确认和摄影,所述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对所述像差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 
此外,可以将所述摄影镜头设为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包含亮度光圈并且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切换焦距而进行移动的多个移动透镜。此时,可以具有变焦-单焦点切换系统部,能够进行变焦-单焦点切换,该变焦-单焦点切换系统部进行如下切换:与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透镜来变更焦距,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来设为预定的焦距并将亮度光圈的开口尺寸设为最大直径。 
此外,在选择了“感光度”时,能够利用旋转操作进行摄影感光度的切换,因此在拍摄较暗的星星等时,能够对噪声与星星的光辉进行比较,选择刚刚好的感光度。 
由此,示出有效利用摄影镜头部的操作环的旋转和移位操作的特征,用户能够以喜好的效果进行摄影的照相机的主流程例。 
该主流程如下:例如在步骤S101中判定通过电源开关等进行的电源的操作,如果电源开关接通,则在S102、S111中进行是摄影模式还是再现模式的判定。 
如果电源开关断开,则仅使检测该电源开关的电路动作,而断开其他电子电路而变为节能模式(待机模式)。如果利用触摸面板或开关的切换而设定为摄影模式,则在S103中进行实时取景图像显示。该步骤在显示部上实时显示由摄像部得到的被摄 体像信号,用户能够一边观察该信号一边确认摄影时机、构图和摄影参数变更的效果。在该时机依次确认操作环的操作状态等镜头的状态,而此处利用S104的“镜头通信”这一步骤进行了表现。 
在S104中取得表示操作环(环部件)处于哪个位置的信号,因此在S105中判定环位置是否为2(参照图2(a)),该情况下,在S106a中进行照相机控制1。在该实施例中,假定了利用手动对焦的对焦。即,利用旋转进行对焦(参照图3(b))。 
此外,在S105分支到否的情况下,在S106b中判定出环位置是1时(参照图2(b)),分支到S106c,在触摸面板上显示可选择的模式的图标一览。为了不需要换手拿照相机,图标如图3(c)那样集中于可用右手大拇指进行操作的位置(在显示部右端纵向排列)。在S106d中用此处所选择的模式进行照相机控制2。例如,选择滤镜,在旋转了环时,切换图像处理的效果。 
此外,在环位置从1变为2时,或从2变为1时,可以使得S106b分支到否,在S106e中进行与该移位操作对应的照相机控制3(S106e)。 
也可以通过该移位操作进行切换是否赋予特殊效果的控制。如果能够打开、关闭上述特殊效果滤镜和图像变换滤镜的效果,则能够专注于灵活运用通常的摄影、和摄影者的感受性来切换摄影。 
作为这种例子,有强调或抑制颜色和对比度的图像处理。 
此外,还存在聚光灯照射中央的效果、和使周边变形的效果,但是不仅能够利用电气方式的图像处理得到这些效果,还能够移动光圈和光学系统来得到同样的效果。 
例如,能够进行以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还能够组合这些移动进行特殊效果摄影。 
此外,还可以具有像差模式切换透镜,该像差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对从中心部到周边部进行校正像差后的成像的第1像差模式、和进行过度产生了球面像差的成像的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 
并且,为了对所述第1像差模式和所述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能够具有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从而能够进行迅速的效果赋予的确认和摄影,所述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对所述像差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 
此外,在进行了可变更所述摄影镜头自身特性的钻研的光学系统的情况下,如果与该移位操作组合则能够简化操作且容易理解。 
例如可以设为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包含亮度光圈并且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切换焦距而进行移动的多个移动透镜。此时,可以具有变焦-单焦点切换系统部,能够进行变焦-单焦点切换,该变焦-单焦点切换系统部进行如下切换:与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透镜来变更焦距,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来设为预定的焦距并将亮度光圈的开口尺寸设为最大直径。 
此外,可以利用该移位操作,在切换感光度的摄影中例如切换为适合于拍摄星空的暗视场模式,还可以在明亮时进入到提高画面亮度的背光强调模式。 
在将摄影镜头设计为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仅切换两个焦距而进行移动的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移动透镜来进行焦距切换的操作方法对于用户而言容易理解。 
对于操作的打开、关闭等二者选一的切换,切换位置明确且行程小的镜头部操作环(环部件)的移位操作不会错过快门时机、还能够抑制手抖,因此优选。 
在没有进行摄影的情况下,从实时取景图像显示等起重复流程,因此能够在任意的时机进行操作控制和摄影。此外,在切换到再现模式时,从S102分支到S111,进行所拍摄的图像的再现(S112)。 
在想鉴赏其他图像的情况下,当用户仍然操作了触摸面板或开关时,在S113中进行判定,在S115中进行图像的切换。此外,在既不是摄影模式也不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此处,在S114中,进入到能够通过镜头的操作环对进行哪个操作进行设定变更的模式。 
关于该设定,假定了有效利用触摸面板,在其上显现菜单并选择菜单的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图14所示的触摸设定对操作和功能进行关联。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未图示的拨盘或触摸操作设定为设定模式,能够按照镜头部的环部件的每个移位位置利用旋转选择可操作的项目。 
此外,可以利用移位操作自身对待切换的操作和控制进行设定。此处图示了用户根据图标选择并设定的情形。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对能够通过操作环的移位进行两处的旋转操作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当然还可以如图5(a)~图5(c)那样在三处旋转操作环。该情况下,进一步增加了可操作的项目。如果是这种结构,则能够进行如下控制:在第1位置进行通 常的对焦、在第2位置进行变焦操作、在第3位置设为“超微距”模式。 
图6(a)、图6(b)例如是正负正负正的五组变焦镜头,是排列在图中左侧的物体侧的4个透镜组在设为望远侧时伸出的类型。该类型的镜头的通常对焦由第4透镜组或第5透镜组进行。 
在这种镜头结构中,对该“超微距”模式时的透镜移动进行说明。 
在这种光学系统结构的情况下,仅使在变焦时移动的第3透镜组的正透镜从图6(a)的标准位置移动到图6(b)的位置,由此能够对焦到比原本的对焦位置更靠近近距离侧的位置。 
此处设为了使第3透镜组移动到像侧的例子,但是成为超微距模式的移动方向当然可以根据变焦镜头的类型和设计而不同。此外,在微距模式时也可以是第1透镜组移动到物体侧的方式,但是该情况下,需要为此准备伸出的机械机构。 
这种控制确保望远时的高倍率,将焦点对准到近距离被摄体,因此相比通常的摄影能够将近距离被摄体拍摄得较大,所以称作“超微距”模式。例如,如果通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操作环移位而进入到这种模式,则用户能够在不进行多余的按钮操作的情况下,没有抖动地稳定握持照相机,立即将焦点对准到近距离侧的被摄体来进行拍摄。 
此外,通过这样使透镜从标准位置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不仅能变更焦点位置,还能够变更图像的描绘特性。例如,通过使校正像的弯曲的例如图6(a)、图6(b)的镜头的从左边起第2个负的透镜组硬从原本的位置偏离来产生轴外像差,从而能够进行使中心附近以外的像呈放射状传播的描绘。 
图7(a)、图7(b)图示了通过这种光学系统的位置控制,保持画面中央部的被摄体而使周边部的图像的像面弯曲的效果和利用像散呈放射状传播来表现的情况下的效果。假定了通过图1的驱动部24和位置判定部25进行这些位置控制,但也可以进行与操作环的移位联动的机械设计来应对。 
在如图7(a)那样使焦点对准中央的狗,并使校正像面弯曲的透镜例如利用镜头部的操作环的移位而偏离时,能够如图7(b)那样拍摄朝周边传播的图像。由此,即使在对焦和取景后,不换手拿照相机,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拍摄特殊效果的相片。可以用移位后的旋转操作变更像面弯曲校正透镜的位置,变更该传播情况。 
移位方向不限于光轴方向,能够通过与光轴垂直地移动来得到偏心像差的效果。 还可以与倾斜移动一并使用。 
之前用特殊图像处理等“滤镜”这样的词语涉及到与通常摄影不同的摄影,但图7(b)那样效果的摄影也以其为基准。当然还能够通过图像处理拍摄同样效果的图像。该情况下如果使周边部的图像朝放射方向延伸并强调,则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当然还可以与光学处理一并使用电气方式的处理。 
此处说明了通过透镜移位得到确定的效果,但也可以利用之后的旋转选择颜色强调、对比度降低处理、局部强调等的滤镜。 
此外,还可以变更校正像差的运算,设为鱼眼镜头风格的描绘,能够变更光圈形状和位置来进行针孔照相机风格的描绘等。 
以下,对有效利用了该镜头部的基于操作环的移位操作的部件移动和此时的力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8(a)~图8(c)依照操作环23的移位位置(此处为(a)、(b)、(c)三级)变更对焦透镜26b的位置。由此,例如如果存在移位操作,并使对焦透镜停止在使焦点对准到10m、2.5m、1m的被摄体的位置,则能够瞬时进行侧重远距离、通常距离、近距离的全景对焦摄影。由此,能够立即拍摄在闲逛时等发现的被摄体。当然,可以通过从该状态起进行旋转操作来进行焦点的微调。在微调中,照相机主体控制部1和镜头控制部21根据操作用致动器变更对焦用透镜的位置,因此能够利用控制用的程序应对自由度高的操作控制。当然可以构成为通过这种移位操作伸出原本的对焦用透镜以外的透镜、或者镜头整体的机械机构。由此,能够提高对焦的距离范围广的照相机。 
此外,图9(a)、图9(b)示出不仅变更焦点位置还变更光圈位置的例子。 
图9(a)示出在正中的光学系统的后侧缩小的情况,操作环23远离光圈部件26c,因此通过未图示的施力部件使光圈部件倒向后侧(照相机主体侧),光圈以在正中的透镜的后侧缩小的形式遮挡光路。 
但是,如果沿被摄体方向朝前方压出操作环23,则如图9(b)那样从操作环延伸的臂部按压光圈部件的突起部26c,因此光圈部件26c以支轴(用〇记载)为中心倒向前侧(被摄体侧),在正中的透镜前侧形成光圈来遮挡光路。 
通过这种光圈位置的切换,产生与原本的光圈效果不同的周边光遮挡效果,能够进行画面周边变暗的图像显示。 
图9(b)那样的状态有如下效果:利用通常的光圈在两个透镜之间缩小光束,在变为大致平行的位置抑制光量。如果在该状态下旋转操作环,则可以使光圈缩小改变。 
如果设为图9(a)的状态,则光线在变宽的状态下进入光圈,能够拨开光进行显现特殊效果的摄影。 
该光圈形状可以是图10(a)~图10(c)那样的形状。图9(a)、图9(b)的操作环23的臂部长度由于旋转发生变化,如果改变放倒光圈部件26c的量(图10(a)→图10(b)),并能如图10(c)那样完全遮挡光,则例如能够得到在动态图像摄影时遮光那样的效果。 
这种光圈控制通过采用与操作环的移位操作联动地在光轴方向上变更光圈位置那样的机构或控制,从而改变拨开被摄体像的光束的位置,从而能够控制周边光的减少,能够设为聚光到主被摄体的促使注意的生动的图像。 
此处,单纯记载为“光圈控制”,但在该“光圈”中,有抑制镜头的眩光的眩光光圈、和包含轴状光束进行限制的亮度光圈。特别是,还能够通过变更眩光光圈,控制镜头的周边部的光束来设为增加了眩光效果的表现。 
在图11(a)、图11(b)中,进一步对能够通过这种操作环进行与通常摄影不同的操作的方面进行说明。如果是能够通过图3(b)、图3(c)那样的释放开关6a开始和结束动态图像的摄影的照相机规格,则在用左手支撑镜头部,没有抖动地握持照相机的状态下进行移位操作,能够在该时机进行静态图像摄影(静态摄影)。 
即,如图11(a)那样,一边用背面显示部进行确认一边进行动态图像摄影,如果进行镜头部的操作环移位,则能够在该时机拍摄静态图像。图11(a)示出在显示部8的主画面上持续动态图像摄影的情形,示出了在副画面(小画面)上显示所拍摄的静态图像的情形。能够通过进行这种显示,一边确认所拍摄的静态图像一边享受动态图像摄影。在静态图像摄影失败的情况下,能够立即重新拍摄。 
此外,还能够通过操作环(环部件)的移位操作,有效进行灵活运用了镜头类型的特征的切换操作。 
图12(a)、图12(b)图示了双焦点切换镜头的例子,图13(a)、图13(b)图示了将变焦镜头切换为低变倍型、高变倍型的类型的摄影镜头。这种类型特有的、不规则的透镜组移动对于进行利用环部件的移位操作的切换是有效的,且能够直观享受 切换视场角后的摄影。还能够利用图10(c)所示的完全遮光的光圈和图像处理对切换时的图像进行遮光、并使其模糊,得到自然的操作感。尤其是能够在动态图像等中享受节拍良好的视场角切换。 
图12(a)、图12(b)的双焦点镜头利用最靠像侧(右侧)的第4透镜组(对焦组)进行对焦,通过如箭头那样变更正中的第2、第3透镜组的感觉,来变更焦距。图12(a)中的视场角后对焦式地变为广角,图12(b)成为望远类型的配置,因此能够增长焦距。 
此外,在图13(a)、图13(b)的变倍切换的变焦镜头中,也利用最靠像侧(右侧)的第4透镜组(对焦组)进行对焦,成为变倍透镜组的可动区域减小与图13(a)的全长缩短的量对应的量的低变倍比变焦镜头,成为变倍透镜组的可动区域增大与图13(b)的全长增长的量对应的高变倍比变焦镜头。能够扩大焦距的范围。与环操作部的稍微的移位操作联动,第1、第2透镜组朝物体侧移位,第3透镜组朝像侧移位,从而全场变长。除此以外能够紧凑构成。 
例如,在低变倍且将照相机灵活用于摄影的状况下,鸟等突然进入视野,从而想较大拍摄远处被摄体时,用户能够不错过被摄体且没有手抖地立即简单转移到利用长焦点侧的摄影。在动态图像摄影等中,连续的操作很重要。 
在之前的实施例中,在各种摄影效果的切换中利用了镜头部操作环的旋转和移位,但是还能够通过环部件(操作环)的旋转操作,采取电源能量消耗时对策,进行不错过快门时机的钻研。 
设为图15所示的结构,为了示出通过操作环移位,与操作环并列设置的齿轮部与镜头内部的齿轮列卡合从而能够传递运动的情况,用箭头示出了通过操作23a,高速移动发电机的齿轮列41联动的情形。 
该齿轮列41可以使镜头部内置的发电机42等转动来进行发电。来自该发电机的电流由整流电路43整流,并输出到主体的电池45用的充电部44。由此,在临近摄影前电池的能量减少的情况下等,能够旋转操作环进行充电来辅助。 
除该电源部以外,与第1图相同,因此说明以之前的说明为基准。 
由此,如果组合镜头部的旋转操作和移位操作,则在电池用完时,利用操作环转动进行发电,还能够进行补充照相机控制的能量的钻研。能够在握持好照相机的状态下,一边对准被摄体一边进行瞬间的充电。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本实用新型中说明的摄影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具有进行旋转移动和移位移动的环部件的光学装置”。在之前的摄影装置中,在具有变焦镜头的情况下,公知有具备仅用于变焦的旋转操作环部件、和仅用于对焦的旋转操作环部件的摄影装置,但为了切换变焦操作和对焦操作必须换手拿操作环。 
例如第4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6(a)、图6(b)中说明的光学装置,因此能够迅速地拓宽可拍摄的被摄体距离的范围。此外,能够不错过快门时机地将被摄体拍摄得较大。 
第5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7(a)、图7(b)中说明的光学装置,能够迅速进行通常摄影和特殊效果摄影的切换,立即赋予用户喜好的效果。 
第6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通过图8(a)~图8(c)说明的光学装置,焦点的粗调性和微调的操作变得容易。由此,例如,在闲逛的摄影中,能够将焦点预先设定到目视距离而立即进行对准了焦点的没有取景器的摄影。 
第7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9(a)、图9(b)、图10(a)~图10(c)中说明的光学装置,能够迅速切换通常的利用画面整体的光量调整的摄影、和使画面周边的光量调整不同的摄影,进行聚光到画面中央的生动的摄影。 
第8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10(a)~图10(c)中说明的光学装置,容易进行摄影镜头的亮度调整的操作。 
第9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9(a)、图9(b)、图10(a)~图10(c)中说明的光学装置的变形,能够简单且迅速地切换进行通常的利用画面整体的光量调整的摄影,和使画面周边的光量降低或增加眩光而在周边部得到劣化图像那样的特殊效果的摄影。 
第10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用图15说明的光学装置,能够简化操作部,进行利用用户容易知晓的操作的电源消耗时的瞬间摄影。在电池电量用完的状况下,能够在握持好照相机的状态下立即进行充电,因此显示不会消失,并且不会错过快门时机。 
第11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11(a)、图11(b)中说明的光学装置,能够与释放按钮协作进行不错过快门时机的摄影,尤其是简化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的摄影切换等而容易进行操作。 
第12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3(c)、图4的S106e和图14等中说明的光学装置,通过迅速的感光度切换,例如在夜间天体摄影那样的较暗环境下,容易在取得被 摄体的监视器上的视觉辨认性和噪声图像的平衡的同时进行摄影。 
第13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3(a)~图3(c)、图4的S106e和图14等中说明的光学装置,能够利用旋转操作享受多种多样的特殊效果,并且调整视场角和焦点,与各种场景对应地进行利用适合于摄影者喜好的图像处理的摄影。例如软对焦效果等使效果的印象等根据焦点位置和变焦等的被摄体亮度而改变,因此进行试错地进行的摄影对于拍摄用户期望的图像非常重要。 
第14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3(c)、图4的S106e和图14等中说明的光学装置的变形,能够迅速进行图像变换滤镜的打开、关闭,立即进行特殊的图像摄影。 
第15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3(c)和图4的S106e中说明的光学装置,能够迅速进行图12(a)、图12(b)所示的双焦点镜头那样的焦距切换等。 
第16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用在图3(c)和图4的S106e中说明的操作进行切换的光学装置,不将单一的变焦镜头的整个范围设为变焦范围,例如可以仅利用在图4的S114的设定模式中设定的预定部分,能够仅限定于可良好使用可利用的焦距范围的区域。由此能够简单进行操作。可以如图13(a)、图13(b)所示那样,在第1移位位置和第2移位位置将变焦镜头切换为低变倍型、高变倍型。 
第17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4的S106e等中说明的光学装置,容易切换到光学的软对焦效果。 
第18方面中的光学装置是在图4的S106e等中说明的光学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切换变焦镜头和明亮的单焦点镜头那样的操作。另外,可以在成为如下状态附近设定预定的焦距,在该状态下,在变焦镜头的变倍范围内将亮度光圈的开口尺寸设为最大直径时的成像性能最良好。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稳定保持朝向被摄体而朝前方突出的镜头部来专心于摄影和显示确认,能够没有手抖地进行操作切换。尤其是在动态图像摄影中等,对准被摄体且持续追踪状态下的切换非常重要,能够迅速且直观地进行这种操作,为了提高摄影图像的完成度也是必需的。 
在进行例如特殊效果滤镜(不论光学的还是电气方式的)的附加这样的其他操作的情况下,一旦在临时将被摄体捕捉到摄影区后的状态起需要与操作环部件不同的部位的操作。因此,难以迅速地进行多种效果的摄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操作环部件和与其联动的系统的钻研来提高了 操作性的光学装置。上述各实用新型能够构成为同时满足多个。此外,还能够构成为伴随变焦、对焦、光圈值的变更等来变更利用环部件的旋转的控制对象。 
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摄影的设备,使用数字照相机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照相机,可以是数字单反照相机和袖珍数字照相机,可以是摄像机、电影摄影机这样的运动图像用的照相机,并且当然可以是内置在移动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个人数字助理)等中的照相机。 
本实用新型不直接限定为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此外,能够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实用新型。例如,可以删除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的几个结构要素。并且,可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 
另外,关于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动作流程,即使为了方便,使用“首先”、“接着”等进行了说明,但不是指必须按该顺序进行实施。此外,对于构成这些动作流程的各步骤,当然还能够适当省略不影响实用新型本质的部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概括如下。 
1.第1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是如下的摄影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部,其具有摄影光学系统、镜筒部以及能够沿着该镜筒部进行移位操作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 
摄像部,其将由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引导的被摄体图像变换为影像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依照与上述操作部的移位操作相关的信息,对上述摄影设备的控制进行切换。 
2.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是如下的摄影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部,其具有摄影光学系统、镜筒部以及能够沿着该镜筒部进行移位操作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 
摄像部,其将由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引导的被摄体图像变换为影像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依照与上述操作部的移位操作相关的信息,对上述摄影设备的控制进行切换, 
上述摄影装置具有显示上述影像的显示部, 
并且还具有摄影参数控制部,该摄影参数控制部依照上述移位操作,变更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的被摄体图像。 
3.第3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是如下的摄影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部,其具有摄影光学系统、镜筒部以及能够沿着该镜筒部进行移位操作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 
摄像部,其将由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引导的被摄体图像变换为影像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依照与上述操作部的移位操作相关的信息,对上述摄影设备的控制进行切换, 
上述摄影装置具有显示上述影像的显示部, 
还具有设置在上述显示部上的触摸操作部, 
进一步具有依照上述移位操作将能够触摸选择的摄影控制项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的显示控制部。 
4.第4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5.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对焦模式切换透镜,该对焦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切换进行从无限远向第1至近距离的对焦的第1对焦模式、和对焦到比所述第1至近距离更近的距离的第2对焦模式,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对焦模式切换系统部,该对焦模式切换系统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或者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对所述对焦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以切换所述对焦模式。 
6.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像差模式切换透镜,该像差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以便对第1像差模式和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第1像差模式中进行从中心部到周边部校正了像差的成像,在所述第2像差模式中进行在周边部过度产生了像面弯曲像差的成像,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该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为了切换所述像差模式,而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或者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对所述像差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 
7.第7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在焦点调整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对焦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与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和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对所述对焦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的对焦透镜控制系统部, 
作为相对于所述环部件的外侧面的移动量的所述对焦透镜的移动量,在所述移位移动时比所述旋转移动时大。 
8.第8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控制轴上光束的尺寸的亮度光圈、和相对于摄影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来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的眩光光圈,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光量控制系统部,该光量控制系统部通过与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或者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眩光光圈来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由此控制像的周边光量。 
9.第9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控制轴上光束的尺寸的亮度光圈,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光量控制系统部,该光量控制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亮度光圈,并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亮度光圈的开口面积。 
10.第10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控制轴上光束的尺寸的亮度光圈、和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的眩光光圈,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光量控制系统部,该光量控制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亮度光圈,并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亮度光圈的开口面积,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眩光光圈,控制所述眩光光圈来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由此控制像的周边光量。 
11.第11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进行移动以进行对焦或变焦的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控制对象切换系统部,该控制对象切换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移动透镜的移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移动透镜,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向所述电源的充电,通过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对所述电源进行充电。 
12.第12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快门释放控制部,该快门释放控制部与所述移位移动联动地 进行静态摄影的快门释放控制。 
13.第13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将由所述摄影镜头所成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和对由所述摄像元件受光后的像进行显示的监视器,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在焦点调整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对焦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与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联动地对所述对焦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的对焦透镜控制系统部;以及 
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进行变更所述监视器上的显示图像的亮度的控制的监视器控制系统部。 
14.第14.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进行移动以进行对焦或变焦的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 
将由所述摄影镜头所成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图像变换部,其保持多个图像变换滤镜作为处理数据,使用所述图像变换滤镜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所述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变换;以及 
控制对象切换系统部,其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移动透镜的移动,将所述控制对象的另一个设为所述图像变换滤镜的选择控制,在所述移动透镜的移动为控制对象时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移动透镜,在所述图像变换滤镜的选择控制为控制对象时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进行所述图像变换滤镜的选择。 
15.第15.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 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进行移动以进行对焦或变焦的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 
将由所述摄影镜头所成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图像失真变换部,其保持变换所述像的失真的图像变换滤镜作为处理数据,使用所述图像变换滤镜对所述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进行消除所述摄影镜头的像差的图像失真变换;以及 
图像失真切换系统部,其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进行所述图像失真变换部的打开/关闭切换。 
16.第16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仅切换两个焦距而进行移动的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焦距切换系统部,该焦距切换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移动透镜来进行焦距的切换。 
17.第17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是变焦镜头,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切换焦距而进行移动的多个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变焦范围切换系统部,该变焦范围切换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多个透镜来变更焦距,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来进行利用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进行的变焦范围的切换。 
18.第18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 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像差模式切换透镜,该像差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对第1像差模式和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第1像差模式中进行从中心部到周边部校正了像差的成像,在所述第2像差模式中进行过度产生了球面像差的成像,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该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对所述像差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以对所述第1像差模式和所述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 
19.第19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是如下的光学装置:其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所述摄影镜头是变焦镜头,包含亮度光圈并且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切换焦距而进行移动的多个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变焦-单焦点切换系统部,该变焦-单焦点切换系统部进行如下的切换:与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多个透镜来变更焦距,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来设为预定的焦距并将亮度光圈的开口尺寸设为最大直径。 

Claims (19)

1.一种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影镜头部,其具有摄影光学系统、镜筒部以及能够沿着该镜筒部进行移位操作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
摄像部,其将由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引导的被摄体图像变换为影像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依照与上述操作部的移位操作相关的信息,对上述摄影设备的控制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影装置具有显示上述影像的显示部,
并且还具有摄影参数控制部,该摄影参数控制部依照上述移位操作,变更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的被摄体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影装置具有显示上述影像的显示部,
还具有设置在上述显示部上的触摸操作部,
进一步具有依照上述移位操作将能够触摸选择的摄影控制项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的显示控制部。
4.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影镜头;保持所述摄影镜头的镜头镜筒;以及环部件,其能够进行以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为轴的旋转移动和与所述摄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移位移动,且包围所述镜头镜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对焦模式切换透镜,该对焦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切换进行从无限远向第1至近距离的对焦的第1对焦模式、和对焦到比所述第1至近距离更近的距离的第2对焦模式,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对焦模式切换系统部,该对焦模式切换系统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或者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对所述对焦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以切换所述对焦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像差模式切换透镜,该像差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便对第1像差模式和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第1像差模式中进行从中心部到周边部校正了像差的成像,在所述第2像差模式中进行在周边部过度地产生了像面弯曲像差的成像,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该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为了切换所述像差模式,而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或者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对所述像差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在焦点调整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对焦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与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和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对所述对焦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的对焦透镜控制系统部,
作为相对于所述环部件的外侧面的移动量的所述对焦透镜的移动量,在所述移位移动时比所述旋转移动时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控制轴上光束的尺寸的亮度光圈、和相对于摄影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来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的眩光光圈,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光量控制系统部,该光量控制系统部通过与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或者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眩光光圈来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由此控制像的周边光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控制轴上光束的尺寸的亮度光圈,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光量控制系统部,该光量控制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亮度光圈,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亮度光圈的开口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控制轴上光束的尺寸的亮度光圈、和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的眩光光圈,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光量控制系统部,该光量控制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亮度光圈,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亮度光圈的开口面积,并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眩光光圈,控制所述眩光光圈来控制轴外光束的尺寸,由此控制像的周边光量。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进行移动以进行对焦或变焦的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控制对象切换系统部,该控制对象切换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移动透镜的移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移动透镜,并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对所述电源的充电,通过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对所述电源进行充电。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快门释放控制部,该快门释放控制部与所述移位移动联动地进行静态摄影的快门释放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将由所述摄影镜头所成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和对由所述摄像元件受光后的像进行显示的监视器,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在焦点调整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对焦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与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联动地对所述对焦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的对焦透镜控制系统部;以及
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进行变更所述监视器上的显示图像的亮度的控制的监视器控制系统部。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进行移动以进行对焦或变焦的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
将由所述摄影镜头所成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图像变换部,其保持多个图像变换滤镜作为处理数据,使用所述图像变换滤镜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所述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变换;以及
控制对象切换系统部,其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变更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的控制对象,并且将所述控制对象之一设为所述移动透镜的移动,将所述控制对象的另一个设为所述图像变换滤镜的选择控制,在所述移动透镜的移动为控制对象时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控制所述移动透镜,在所述图像变换滤镜的选择控制为控制对象时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进行所述图像变换滤镜的选择。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进行移动以进行对焦或变焦的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
将由所述摄影镜头所成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图像失真变换部,其保持变换所述像的失真的图像变换滤镜作为处理数据,使用所述图像变换滤镜对所述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进行消除所述摄影镜头的像差的图像失真变换;以及
图像失真切换系统部,其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进行所述图像失真变换部的打开/关闭切换。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仅切换两个焦距而进行移动的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焦距切换系统部,该焦距切换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移动透镜来进行焦距的切换。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是变焦镜头,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切换焦距而进行移动的多个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变焦范围切换系统部,该变焦范围切换系统部与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多个透镜来变更焦距,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来进行由所述环部件的旋转移动实现的变焦范围切换。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具有像差模式切换透镜,该像差模式切换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对第1像差模式和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第1像差模式中进行从中心部到周边部校正了像差的成像,在所述第2像差模式中进行过度地产生了球面像差的成像,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该像差模式切换系统部根据所述环部件的所述移位移动对所述像差模式切换透镜的移动进行控制,以对所述第1像差模式和所述第2像差模式进行切换。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镜头是变焦镜头,包含亮度光圈并且具有在无限远对焦时为了切换焦距而进行移动的多个移动透镜,
所述光学装置还具有变焦—单焦点切换系统部,该变焦—单焦点切换系统部进行如下的切换:与所述环部件的所述旋转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多个透镜来变更焦距,与所述环部件的移位移动联动地移动所述多个移动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来设为预定的焦距并将亮度光圈的开口尺寸设为最大直径。
CN201220550015.1U 2011-10-24 2012-10-24 摄影装置、光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645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3294A JP2013092583A (ja) 2011-10-24 2011-10-24 撮影装置、光学装置
JP2011-233294 2011-10-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64571U true CN203164571U (zh) 2013-08-28

Family

ID=48615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5001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64571U (zh) 2011-10-24 2012-10-24 摄影装置、光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92583A (zh)
CN (1) CN20316457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8592A (zh) * 2015-12-14 2017-06-2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焦段图像捕捉装置
CN109073958A (zh) * 2016-04-28 2018-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可换镜头
CN111093031A (zh) * 2019-12-31 2020-05-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933952A (zh) * 2019-06-25 2022-01-14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TWI772665B (zh) * 2018-08-10 2022-08-0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配件及包括此配件的相機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3026B2 (ja) * 2013-12-26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22095375A (ja) 2020-12-16 2022-06-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8592A (zh) * 2015-12-14 2017-06-2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焦段图像捕捉装置
CN106878592B (zh) * 2015-12-14 2019-09-1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焦段图像捕捉装置
CN109073958A (zh) * 2016-04-28 2018-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可换镜头
CN109073958B (zh) * 2016-04-28 2020-12-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可换镜头
TWI772665B (zh) * 2018-08-10 2022-08-0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配件及包括此配件的相機系統
TWI828224B (zh) * 2018-08-10 2024-01-0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配件及包括此配件的相機系統
CN113933952A (zh) * 2019-06-25 2022-01-14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1093031A (zh) * 2019-12-31 2020-05-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93031B (zh) * 2019-12-31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92583A (ja) 201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64571U (zh) 摄影装置、光学装置
CN102833479B (zh) 成像控制装置和成像控制方法
US20010028498A1 (en) Binocular telescope with imaging function
US8908068B2 (en)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unit to form composite image
CN101952758A (zh) 图像拾取设备和图像拾取元件
CN102075674B (zh) 摄像装置
CN107040718B (zh)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364047B2 (ja) 表示装置、撮像装置
JP5809891B2 (ja) 撮影装置
JP2005049536A (ja) 電子撮像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携帯端末装置
CN111277740A (zh)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210867915U (zh) 成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2629068A (zh) 拍摄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WO2015170521A1 (ja) 撮像装置
CN102967916B (zh) 能改变拍摄倍率的变焦镜筒和具有该变焦镜筒的摄像设备
US9167158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CN105379247B (zh) 图像处理装置、显示装置、摄像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US8379135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ocus cam for converting rotation amounts into focus lens group movement
JP2014191110A (ja) 光学ファインダー
US10634976B2 (en) Imaging device
US8023212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17278839A (zh) 一种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97762B2 (en) Imaging unit to control display state of shooting information
CN103842902B (zh) 成像装置
JP2005303842A (ja) 頭部装着型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