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56128U - 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 - Google Patents

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56128U
CN203156128U CN 201320086219 CN201320086219U CN203156128U CN 203156128 U CN203156128 U CN 203156128U CN 201320086219 CN201320086219 CN 201320086219 CN 201320086219 U CN201320086219 U CN 201320086219U CN 203156128 U CN203156128 U CN 203156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tip
adjustment component
towards
too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862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泷口正治
金星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56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561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操作高精度地微调从工具主体突出的切削刀片的切削刃位置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及其切削刃位置调整方法。本实用新型的配设于凹处的调整部件包含具有锥面的贯穿孔及与贯穿孔连通的狭缝且可弹性变形,且具有从一个壁面可伸缩地突出的刀片抵接面,拧入夹紧螺钉时,刀片抵接面通过切削刀片的侧面朝向凹处内按压,通过调整部件弹性变形而后退,通过拧入插通于贯穿孔的调整螺钉,调整螺钉的头部与锥面滑动接触的同时使调整部件复原变形,刀片抵接面朝向工具主体的前端侧或径向外侧挤压切削刀片的侧面,并且可调整切削刃位置。

Description

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及其切削刃位置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已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具备圆盘状工具主体和切削刀片的工具,所述工具主体绕轴线旋转,所述切削刀片可拆卸地安装于形成在该工具主体的前端外周部的刀片安装座,且使切削刃朝向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侧及径向外侧的至少一侧突出。
在该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中,设有朝向工具主体的前端侧按压切削刀片,并且调整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刃位置的调整部件。具体而言,在松动切削刀片相对于工具主体的固定的状态(临时固定状态)下,对调整部件的按压螺钉的拧入量进行调整,从而调整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刃位置(切削刃从工具主体的突出量),之后将切削刀片固定于工具主体。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7-260807号公报
然而,这种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中,由于由将切削刀片临时固定于工具主体的状态调整切削刃位置,进行该调整之后将切削刀片固定于工具主体,因此操作较复杂,并且在最终固定时,会意外出现切削刀片相对工具主体进行稍微移动的情况,使切削刃位置的微调变得困难。并且为了从这样的情况中确保切削刃的振摆精度(切削刃突出量的精度),需要更多的操作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操作高精度地微调从工具主体突出的切削刀片的切削刃位置,由此能够有效进行高质量的切削加工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及其切削刃位置调整方法。
为了解决这种课题来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方法。
即,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其具备:圆盘状的工具主体,绕轴线旋转;及切削刀片,可装卸地安装于形成在该工具主体的前端外周部的刀片安装座上,且朝向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侧及径向外侧的至少任一方使切削刃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安装座具有:底面,抵接于呈平板状的所述切削刀片的面向厚度方向的一对外表面中的固定面;及一对壁面,以从该底面竖起的方式形成且抵接于所述切削刀片的朝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面,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以随着沿该切削刀片的厚度方向朝向所述固定面侧而逐渐向刀片内侧后退的方式倾斜而形成,所述切削刀片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该切削刀片的安装孔,通过插通于所述安装孔的夹紧螺钉被拧入到穿设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底面的夹紧螺钉孔,从而可使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抵接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所述一对壁面,所述工具主体上形成有在所述一对壁面的其中一个壁面上开口且邻接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凹处,所述凹处具有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底面面向相同方向的支承面,并且该支承面上穿设有调整螺钉孔,在所述凹处上配设呈筒状的调整部件,在该凹处的所述支承面上抵接该调整部件的被支承面,所述调整部件具有:贯穿孔,沿其中心线方向贯穿该调整部件,并且插通螺合于所述调整螺钉孔的调整螺钉;及与该贯穿孔连通的狭缝,所述调整部件可向与所述中心线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所述贯穿孔具有锥面,所述锥面随着沿其中心线方向朝向所述被支承面侧逐渐缩径并且滑动接触于所述调整螺钉的头部,所述调整部件具有从所述一个壁面可伸缩地突出的刀片抵接面,所述刀片抵接面以从所述一个壁面的突出量随着沿所述中心线方向朝向所述被支承面侧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而形成,拧入所述夹紧螺钉时,通过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朝向所述凹处内按压,并且通过所述调整部件弹性变形而后退,通过拧入所述调整螺钉,该调整螺钉的头部与所述调整部件的锥面滑动接触的同时使所述调整部件复原变形,所述刀片抵接面朝向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侧或径向外侧挤压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并且可调整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刃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切削刃位置调整方法,所述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具备:圆盘状的工具主体,绕轴线旋转;及切削刀片,可装卸地安装于形成在该工具主体的前端外周部的刀片安装座,且朝向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侧及径向外侧的至少任一方使切削刃突出,所述切削刃位置调整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安装座具有:底面,抵接于呈平板状的所述切削刀片的面向厚度方向的一对外表面中的固定面;及一对壁面,以从该底面竖起的方式形成且抵接于所述切削刀片的朝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面,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以随着沿该切削刀片的厚度方向朝向所述固定面侧而逐渐向刀片内侧后退的方式倾斜而形成,所述切削刀片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该切削刀片的安装孔,所述工具主体上形成有在所述一对壁面的其中一个壁面上开口且邻接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凹处,所述凹处具有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底面面向相同方向的支承面,并且该支承面上穿设有调整螺钉孔,在所述凹处上配设呈筒状的调整部件,在该凹处的所述支承面上抵接该调整部件的被支承面,所述调整部件具有:贯穿孔,沿其中心线方向贯穿该调整部件,并且插通螺合于所述调整螺钉孔的调整螺钉;及与该贯穿孔连通的狭缝,所述调整部件可向与所述中心线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所述贯穿孔具有锥面,所述锥面随着沿其中心线方向朝向所述被支承面侧逐渐缩径并且滑动接触于所述调整螺钉的头部,所述调整部件具有从所述一个壁面可伸缩地突出的刀片抵接面,所述刀片抵接面以从所述一个壁面的突出量随着沿所述中心线方向朝向所述被支承面侧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而形成,通过将夹紧螺钉插通于所述安装孔而拧入于穿设在所述刀片安装座的底面的夹紧螺钉孔,从而使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抵接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所述一对壁面,所述调整部件的刀片抵接面通过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朝向所述凹处内按压,并且通过所述调整部件进行弹性变形而后退,通过拧入所述调整螺钉,从而使该调整螺钉的头部与所述调整部件的锥面滑动接触的同时使所述调整部件复原变形,所述刀片抵接面朝向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侧或径向外侧挤压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并且可调整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刃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及其切削刃位置调整方法中,邻接于工具主体的刀片安装座而形成有凹处,该凹处上配设有调整部件。调整部件的贯穿孔上连通有狭缝,由此该调整部件可以向与其中心线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
将切削刀片安装到刀片安装座来调整切削刃位置时,首先,在该切削刀片的安装孔上插通夹紧螺钉,再螺合到刀片安装座的夹紧螺钉孔上。若渐渐拧入夹紧螺钉,则使切削刀片的侧面相对于刀片安装座的一对壁面抵接,但此时,从一个壁面突出的调整部件的刀片抵接面被按压于切削刀片的侧面的同时该调整部件弹性变形,从而朝向凹处内后退。
接着,若将调整螺钉插通到调整部件的贯穿孔而拧入到凹处的调整螺钉孔,则调整螺钉的头部被滑动接触到该贯穿孔的锥面,而使调整部件复原变形。由此,调整部件的刀片抵接面按压切削刀片的侧面而使该侧面远离一个壁面的同时,该调整部件向工具主体的前端侧或径向外侧挤压切削刀片,并且微调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刃位置。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复原变形”是指,调整部件恢复到被弹性变形之前的初始状态的情况,但与此同时,是还包括调整部件因调整螺钉的拧入而超出该初始状态而向所述弹性变形的相反方向弹性变形的概念。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拧入夹紧螺钉而通过切削刀片的侧面来按压,由此使调整部件的刀片抵接面部分弹性变形的同时后退之后,拧入调整螺钉而使该刀片抵接面部分复原变形,因此能够大大确保切削刃位置(切削刃突出量)的调整量。具体而言,与本实用新型不同,例如相对于仅通过单纯拧入调整螺钉而使刀片抵接面部分朝向切削刀片侧弹性变形时的切削刃位置的调整量,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2倍左右或更多的调整量。
并且,在与本实用新型不同的以往方法中,例如由以夹紧螺钉临时固定切削刀片的状态调整切削刃位置,进行该调整之后通过拧入(正式紧固)夹紧螺钉而将切削刀片固定到刀片安装座上,但是以这种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因正式紧固时切削刀片稍微移动等而难以进行切削刃位置的微调。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根据调整螺钉的拧入量使该夹紧螺钉挠曲,从以夹紧螺钉正式紧固切削刀片的状态可微调切削刃位置。另外,松动如此拧入的调整螺钉时,能够使挠曲的夹紧螺钉复原变形,并使切削刃位置朝向工具主体的基端侧或径向内侧后退,因此使切削刃的振摆精度(切削刃突出量的精度)充分提高的同时,切削刃位置的微调也变得非常简单,且操作性变得优异。
另外,如前述在正式紧固夹紧螺钉的状态下,切削刀片的侧面分别抵接于刀片安装座的一对壁面,因此即使在接着通过拧入调整螺钉而朝向工具主体的前端侧或径向外侧调整切削刃的突出量之后,成为这些一对壁面中的另一壁面上仍抵接有切削刀片的侧面的状态。
因此,朝向工具主体的前端侧调整切削刃位置时,针对朝向径向外侧的切削刃的位置,也高精度地定位。另外,同样朝向工具主体的径向外侧调整切削刃位置时,即使在朝向工具前端侧的切削刃的位置,也高精度地定位。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以夹紧螺钉拧入切削刀片而固定(正式紧固)之后,根据调整螺钉的拧入量挠曲该夹紧螺钉,由此可以调整切削刃位置,因此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微调朝向工具主体的前端侧或径向外侧的切削刃位置(切削刃的突出量)。由此稳定地维持高品质的切削加工,并且使切削效率提高、生产率提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中,以包含所述刀片安装座及所述凹处的截面观察,可以说,所述调整部件的所述被支承面以随着朝向与所述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中的所述刀片抵接面侧逐渐远离所述凹处的所述支承面的方式形成。
此时,将调整螺钉插通到调整部件的贯穿孔而拧入于凹处的调整螺钉孔时,能够通过被支承面与支承面的抵接避免如调整部件的复原变形受阻的情况,并能够更可靠地获得前述效果。
即,使调整部件复原变形时,该调整部件的被支承面中位于刀片抵接面侧的部位,优选不抵接于凹处的支承面,由此,调整部件的刀片抵接面部分变得容易可靠地复原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及其切削刃位置调整方法,能够以简单操作高精度地微调从工具主体突出的切削刀片的切削刃位置,由此能够有效进行高质量的切削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纵截面图。
图2是从工具前端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主视图。
图3的(a)是从工具旋转方向前方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主要部分的图,图3的(b)是从工具主体的径向外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工具主体的刀片安装座及凹处的图(从工具旋转方向前方侧观察的图)。
图5的(a)是从沿中心线方向的贯穿孔的锥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调整部件的图,图5的(b)是从与中心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调整部件的图,图5的(c)是从沿中心线方向的被支承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调整部件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切削刀片的安装顺序的图,图6的(a)是从工具旋转方向前方侧观察其主要部分的图,图6的(b)是从工具主体的径向外侧观察其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2-工具主体,3-刀片安装座,4-切削刀片,5-切削刃,5A-向工具主体的前端侧突出的切削刃(前端切削刃),5B-向工具主体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切削刃(外周切削刃),14-固定面,15-侧面(后刀面),16-安装孔,17-底面,18-壁面(一个壁面),19-壁面(另一壁面),20-夹紧螺钉,21-夹紧螺钉孔,23-凹处,24-支承面,25-调整螺钉孔,26-调整部件,27-调整螺钉,28-贯穿孔,29-狭缝,30-被支承面,35-刀片抵接面,36-锥面,C-调整部件的中心线,O-工具主体的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1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1是对由金属材料等构成的工件实施铣削加工的工具。
如图1及图2所示,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1具备:圆盘状的工具主体2,绕轴线O旋转;及切削刀片4,可装卸地安装于沿周向隔开间隔而形成在该工具主体2的前端外周部的多个刀片安装座3上,且朝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及径向外侧的至少任一侧使切削刃5突出。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切削刀片4的切削刃5中的切削刃5A朝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图1中的下侧)突出,切削刃5B则朝向工具主体2的径向外侧突出。
在此,本说明书中,将沿工具主体2的轴线O方向(轴线O方向)中、支承该工具主体2并使其旋转的未图示的机床的主轴侧(图1中的上侧)称为基端侧,将工具主体2的所述主轴的相反侧的方向(图1中的下侧)称为前端侧。另外,将垂直于轴线O的方向(与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轴线O环绕的方向称为周向。
工具主体2由钢材等构成,且呈以轴线O为中心的圆盘状。工具主体2中的朝向基端侧的基端面6开口有沿轴线O延伸的多级圆柱孔状的工具安装孔7。工具安装孔7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随着朝向基端侧逐渐扩径的锥部7a和直径设为比其他部分的直径更大的被卡合部7b。并且,在工具安装孔7的锥部7a上嵌合未图示的机床的主轴上的锥部,由此工具主体2的轴线O与所述主轴同轴对芯,并且,机床的抵接面抵接于工具主体2的基端面6,且所述主轴的卡合部卡合于被卡合部7b,由此使该工具主体2和主轴的朝向轴线O方向的相对移动受限。
另外,图1及图2中以符号8示出的是限制工具主体2与所述主轴的绕轴线O的相对旋转的限制旋转部。另外,以符号9示出的是从工具主体2的工具安装孔7朝向该工具主体2的外周面延伸,并且朝向刀片安装座3供给冷却液(切削油剂)的冷却液供给孔。
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1以工具主体2安装于机床的主轴的状态,边朝向刀片安装座3的切削刀片4供给冷却液边使其向绕轴线O的工具旋转方向T旋转,而供于工件的切削加工。
另外,工具主体2的前端面10上形成有以轴线O为中心朝向基端侧凹陷的圆柱孔状的基准孔部11。基准孔部11用作测定切削刀片4的切削刃5B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的切削刃5B的突出量)的基准。
另外,工具主体2的外周面上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容屑槽(排屑槽)12,所述多个容屑槽以该工具主体2的外表面被切开的方式呈凹状。本实施方式中,容屑槽12朝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径向外侧及基端侧开口,该容屑槽12中在朝向工具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壁部上分别形成有刀片安装座3。另外,所述冷却液供给孔9在容屑槽12上开口。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这些容屑槽12彼此以不等间隔沿周向配置,由此使刀片安装座3彼此也以不等间隔沿周向配置。
另外,如图3的(a)、(b)所示,切削刀片4呈方形平板状,在面向其厚度方向的一对外表面即方形面中在安装于工具主体2的状态下朝向工具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面作为前刀面13,朝向工具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面作为固定面14。
另外,切削刀片4中朝向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4个侧面15,以随着沿切削刀片4的厚度方向朝向固定面14侧逐渐向刀片内侧(朝向切削刀片4的内部的方向)后退的方式倾斜而形成,从而这些侧面15分别成为梯形面,并且前刀面13成为比固定面14更大的方形面。
另外,前刀面13与侧面15的交叉棱线成为所述切削刃5。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工具主体2的切削刀片4中成为前刀面13的四边的切削刃5中,从工具主体2的前端面10朝向前端侧突出的切削刃5A作为前端切削刃,从工具主体2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切削刃5B作为外周切削刃。另外,构成该切削刀片4的周面的4个侧面15作为切削刃5的后刀面,这些侧面15中,与前端切削刃5A相连的侧面15A作为前端后刀面,与外周切削刃5B相连的侧面15B作为外周后刀面。
另外,切削刀片4上形成有在前刀面13及固定面14的中央开口而沿厚度方向贯穿该切削刀片4的安装孔16。该切削刀片4相对安装孔16的中心轴形成为4次对称(90°旋转对称)。
如图4所示,工具主体2的刀片安装座3形成为面向容屑槽12的工具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壁部与切削刀片4的形状相对应地切开为方形孔状。刀片安装座3具有抵接于切削刀片4的固定面14的底面17及以从该底面17竖立的方式形成并抵接于切削刀片4的侧面15的一对壁面18、19。
刀片安装座3的底面17呈方形状,其大致中央部穿设有夹紧螺钉孔21,该夹紧螺钉孔21螺固有插通于切削刀片4的安装孔16的夹紧螺钉20。另外,一对壁面18、19中,一个壁面18以朝向前端侧的方式从底面17竖起,另一壁面19以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式从底面17竖起。这些壁面18、19上形成有对应于切削刀片4的侧面15的前述倾斜的倾斜面。
另外,底面17的夹紧螺钉孔21以相对于切削刀片4的安装孔16稍微偏心于位于一对壁面18、19彼此间的该底面17的角部侧的方式配置,在该夹紧螺钉孔21拧入夹紧螺钉20,由此切削刀片4通过该夹紧螺钉20的头部被按压于所述角部侧,而在该切削刀片4中分别与一对壁面18、19对置的侧面15可抵接于这些壁面18、19。
另外,在刀片安装座3中位于一对壁面18、19彼此间的底面17的角部上形成有以比这些壁面18、19更后退的方式呈凹状的凹陷部22。
另外,图4中,工具主体2,形成有在刀片安装座3的一对壁面18、19中的一个壁面18上开口,并邻接于该刀片安装座3的凹处23。本实施方式中,凹处23邻接于刀片安装座3的基端侧而配置,并形成为比该刀片安装座3更深的方形孔状(参考图3)。具体而言,图4中,凹处23以切开刀片安装座3的基端侧部分的方式形成,连通于该刀片安装座3内。
凹处23具有与刀片安装座3的底面17面向相同的方向(即工具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支承面24,且该支承面24上穿设有调整螺钉孔25。
并且,如图3的(a)、(b)所示,该凹处23上配设有呈筒状的调整部件26。调整部件26由钢材等构成,对应于凹处23的形状呈方形筒状,并且从工具旋转方向T前方侧插入于该凹处23。
图3的(a)、(b)及图4中,插入于凹处23的调整部件26中,面向其工具主体2的基端侧的外表面37抵接于凹处23中面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的内表面38。另外,调整部件26中面向工具主体2的径向的两个外表面32与凹处23中面向径向的两个内表面33滑动接触。另外,调整部件26中面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的外表面39与凹处23中面向工具主体2的基端侧的内表面40之间设有间隙。
调整部件26具有沿其中心线C方向贯穿该调整部件26,并且插通螺合于凹处23的调整螺钉孔25的调整螺钉27的贯穿孔28,及连通于该贯穿孔28的狭缝29,且可向与中心线C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具体而言,调整部件26可向连通凹处23内与刀片安装座3内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与轴线O方向连通。参考图4)弹性变形。
调整部件26,在安装于工具主体2的状态下面向其中心线C方向的工具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端面作为与凹处23的支承面24抵接的被支撑面30。从径向观察图3的(b)所示的工具主体2的侧截面来看,被支承面30呈朝向工具旋转方向T后方侧凸出的V字型。
具体而言,以包含图3的(b)所示的刀片安装座3及凹处23的截面来观察,调整部件26的被支承面30以随着朝向与中心线C正交的方向中后述的刀片抵接面35侧(图3的(b)中下侧)逐渐远离凹处23的支撑面24的方式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被支承面30也以随着朝向与中心线C正交的方向中的刀片抵接面35的相反侧(图3的(b)中上侧)逐渐远离支承面24的方式形成。
如图5的(a)~(c)所示,调整部件26中,狭缝29在面向沿中心线C方向的被支承面30的相反侧的端面(即在该调整部件26安装于工具主体2的状态下,面向工具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面)31上开口。如图3的(b)中,狭缝29以沿工具主体2的径向贯穿该调整部件26的方式,在夹住该调整部件26的贯穿孔28的两侧形成一对,并且沿中心线C方向延伸。
图5的(b)中,狭缝29的中心线C方向的被支承面30侧的端部未在该被支承面30上开口,而在沿该狭缝29的中心线C方向的被支承面30侧的端部形成有圆形孔部29a。圆形孔部29a位于比沿调整部件26的中心线C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被支承面30侧的位置,大大确保了调整部件26的弹性变形量。
通过形成有这种狭缝29,调整部件26能够以将圆形孔部29a附近作为支点来缩小狭缝29的宽度的方式(或扩展的方式)向与中心线C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具体而言,图3的(b)中,调整部件26能够向与其中心线C大致正交的方向(图3的(b)中上下方向,即轴线O方向)弹性变形。
图3的(b)中,调整部件26的外表面中的面向工具主体2的基端侧(图3的(b)中的上侧)的外表面37,其中心线C方向的被支承面30侧部分以比端面31侧部分更加凹陷的方式后退而形成。另外,调整部件26的外表面中面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图3的(b)中的下侧)的外表面39上,比其他部分更突出地形成有突起部34。
突起部34配置于外表面39中的中心线C方向的端面31侧的端部。该突起部34中,面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的面成为与切削刀片4的侧面15抵接的刀片抵接面35。
如图3的(a)所示,在调整部件26配设于凹处23的状态下,突起部34从凹处23可伸缩地朝向刀片安装座3内突出,并且该突起部34的刀片抵接面35也从一个壁面18可伸缩地朝向刀片安装座3内突出。
另外,图3的(b)中,刀片抵接面35随着沿中心线C方向朝向被支承面30侧(即工具旋转方向T后方侧)逐渐朝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即图3的(a)中以加大从一个壁面18突出的突出量的方式倾斜而形成。
刀片抵接面35,以对应于切削刀片4的侧面15的倾斜的方式倾斜,另外调整部件26在使其突起部34部分朝向工具主体2的基端侧而弹性变形时,以相对于该弹性变形的方向成为垂直的方式形成。
具体而言,调整部件26使其突起部34部分朝向工具主体2的基端侧弹性变形时,该弹性变形以将狭缝29的圆形孔部29a附近作为支点(中心)而缩小该狭缝29的宽度的方式,即以图3的(b)的截面观察随着朝向工具主体2的基端侧(图3的(b)中的上侧)逐渐朝向工具旋转方向T后方侧(图3的(b)中右侧)而进行,但是刀片抵接面35以成为相对于这种弹性变形的方向垂直的面的方式形成。
由此,在调整部件26被弹性变形时,抑制切削刀片4的侧面15与刀片抵接面35滑动(滑动移动),能够大大确保调整部件26的弹性变形量,并且充分确保后述切削刃5A的位置调整量A。
另外,图5的(b)中,调整部件26的贯穿孔28上形成有随着沿中心线C方向朝向被支承面30侧而逐渐缩径的锥面36。锥面36形成于贯穿孔28的中心线C方向的端面31侧的端部,在该端部31开口。如图3的(b)所示,调整螺钉27的头部接触并挤压锥面36使其自身向沿中心线C方向移动。
接着,对在这样构成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1中,在刀片安装座3上安装切削刀片4来调整该切削刀片4的切削刃5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由将调整部件26插入于凹处23的状态,将夹紧螺钉20插通于切削刀片4的安装孔16,螺固到穿设于刀片安装座3的底面17的夹紧螺钉孔21。夹紧螺钉孔21由于穿设于如所述相对于安装孔16向凹陷部22侧偏心的位置,因此若拧入夹紧螺钉20,则如图6的(a)所示,切削刀片4的侧面15分别抵接于刀片安装座3的一对壁面18、19。
如此拧入夹紧螺钉20时,调整部件26的突起部34中的刀片抵接面35,朝向凹处23内被切削刀片4的侧面15按压,并且通过调整部件26弹性变形而后退(参考图6的(b))。另外图6的(a)中,由此刀片抵接面35与一个壁面18成大致同一平面。
接着,将插通于调整部件26的贯穿孔28的调整螺钉27拧入于凹处23的调整螺钉孔25,由此如图3的(a)、(b)所示,边使该调整螺钉27的头部滑动接触于贯穿孔28的锥面36,边使调整部件26复原变形。由此,刀片抵接面35朝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挤压切削刀片4的侧面15,并且在调整量A的范围内调整该切削刀片4的切削刃5A位置。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复原变形”是指,使调整部件26如前所述恢复到被弹性变形之前的初始状态的情况,然而,但与此同时,还包括因调整螺钉27的拧入而超出该初始状态,而使调整部件26向所述弹性变形的相反方向弹性变形的概念。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1及其切削刃位置调整方法中,拧入夹紧螺钉20而通过切削刀片4的侧面15来按压,由此使调整部件26的刀片抵接面35部分(突起部34)边弹性变形边后退之后,拧入调整螺钉27而使该刀片抵接面35部分复原变形,因此能够大大确保切削刃5A位置(切削刃5A的突出量)的调整量A。具体而言,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例如相对于仅通过单纯地拧入调整螺钉27来使刀片抵接面35朝向切削刀片4侧(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弹性变形时的切削刃5A位置的调整量,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确保2倍左右或更多的调整量A。
另外,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以往方法中,例如由以夹紧螺钉20临时固定切削刀片4的状态调整切削刃5A位置,进行该调整之后通过拧入夹紧螺钉20(正式紧固)来将切削刀片4固定到刀片安装座3上,但是以这种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在正式紧固时因切削刀片4稍微移动等而难以进行切削刃5A位置的微调。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根据调整螺钉27的拧入量而使该夹紧螺钉20挠曲,从以夹紧螺钉20正式紧固切削刀片4的状态可微调切削刃5A位置。另外,松动如此拧入的调整螺钉27时,能够使挠曲的夹紧螺钉20复原变形,并使切削刃5A位置朝向工具主体2的基端侧后退,因此使切削刃5A的振摆精度(切削刃5A的突出量的精度)充分提高的同时,切削刃5A的微调也变得极其简单,且操作性变得优异。
另外,如前述在正式紧固夹紧螺钉20的状态下,切削刀片4的侧面15分别抵接于刀片安装座3的一对壁面18、19(参考图6的(a)),因此即使在接着通过拧入调整螺钉27而朝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调整切削刃5A的突出量之后,这一对壁面18、19中的另一壁面19上仍为抵接有切削刀片4的侧面15的状态(参考图3的(a))。
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朝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调整切削刃5A时,即使在面向径向外侧的切削刃5B的位置,也高精度地定位。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以夹紧螺钉20拧入切削刀片4而固定(正式紧固)之后,根据调整螺钉27的拧入量使该夹紧螺钉20挠曲,由此可调整切削刃5A位置,因此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微调朝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的切削刃5A位置(切削刃5A的突出量)。由此,稳定地维持高品质的切削加工,并且使切削效率提高,生产率提高。
另外,以如图3的(b)所示的侧面截面观察,调整部件26的被支承面30以随着朝向与中心线C正交的方向中的刀片抵接面35侧逐渐远离凹处23的支承面24的方式形成,因此将调整螺钉27插通于调整部件26的贯穿孔28向凹处23的调整螺钉孔25拧入时,能够避免因被支承面30与支承面24的抵接而调整部件26的复原变形受阻的事态,并可靠地获得前述效果。
即,复原变形调整部件26时,该调整部件26的被支承面30中位于刀片抵接面35侧的部位,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不与凹处23的支承面24抵接,由此,使调整部件26的刀片抵接面35部分变得易于可靠地复原变形。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非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更。
例如,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工具主体2的切削刀片4的切削刃5中,切削刃5A朝向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突出,切削刃5B朝向工具主体2的径向外侧突出,但并不限于此。即,可调整突出量的切削刃5A以外的切削刃5B也可以不从工具主体2突出。
另外,前述实施方式中,邻接于刀片安装座3中工具主体2的基端侧而配设有凹处23及调整部件26,虽然设为能够沿轴线O方向微调配置于安装在该刀片安装座3的切削刀片4的工具主体2的前端侧的切削刃5A位置(突出量)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
即,例如,凹处23及调整部件26邻接于刀片安装座3的工具主体2的径向内侧而配设,并且也可以设为能够沿工具径向微调配置于安装在该刀片安装座3的切削刀片4的工具主体2的径向外侧的切削刃5B位置的结构。即使在此时,也能够获得与前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另外,前述实施方式中,使切削刀片4呈方形平板状,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方形以外的平板状。

Claims (2)

1.一种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其具备:圆盘状的工具主体,绕轴线旋转;及切削刀片,可装卸地安装于形成在该工具主体的前端外周部的刀片安装座上,且朝向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侧及径向外侧的至少任一方使切削刃突出,所述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刀片安装座具有:底面,抵接于呈平板状的所述切削刀片的面向厚度方向的一对外表面中的固定面;及一对壁面,以从该底面竖起的方式形成且抵接于所述切削刀片的朝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面,
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以随着沿该切削刀片的厚度方向朝向所述固定面侧而逐渐向刀片内侧后退的方式倾斜而形成,
所述切削刀片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该切削刀片的安装孔,
通过插通于所述安装孔的夹紧螺钉被拧入到穿设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底面的夹紧螺钉孔,从而可使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抵接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所述一对壁面,
所述工具主体上形成有在所述一对壁面的其中一个壁面上开口且邻接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凹处,
所述凹处具有与所述刀片安装座的底面面向相同方向的支承面,并且该支承面上穿设有调整螺钉孔,
在所述凹处上配设呈筒状的调整部件,在该凹处的所述支承面上抵接该调整部件的被支承面,
所述调整部件具有:贯穿孔,沿其中心线方向贯穿该调整部件,并且插通螺合于所述调整螺钉孔的调整螺钉;及与该贯穿孔连通的狭缝,所述调整部件可向与所述中心线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
所述贯穿孔具有锥面,所述锥面随着沿其中心线方向朝向所述被支承面侧逐渐缩径并且滑动接触于所述调整螺钉的头部,
所述调整部件具有从所述一个壁面可伸缩地突出的刀片抵接面,
所述刀片抵接面以从所述一个壁面的突出量随着沿所述中心线方向朝向所述被支承面侧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而形成,拧入所述夹紧螺钉时,通过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朝向所述凹处内按压,并且通过所述调整部件进行弹性变形而后退,
通过拧入所述调整螺钉,该调整螺钉的头部与所述调整部件的锥面滑动接触的同时使所述调整部件复原变形,所述刀片抵接面朝向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侧或径向外侧挤压所述切削刀片的侧面,并且可调整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刃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以包含所述刀片安装座及所述凹处的截面观察,
所述调整部件的所述被支承面以随着朝向与所述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中的所述刀片抵接面侧逐渐远离所述凹处的所述支承面的方式形成。
CN 201320086219 2012-03-30 2013-02-26 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561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0487 2012-03-30
JP2012080487A JP5853830B2 (ja) 2012-03-30 2012-03-30 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及びその切れ刃位置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56128U true CN203156128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17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8621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56128U (zh) 2012-03-30 2013-02-26 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53830B2 (zh)
CN (1) CN20315612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8252A (zh) * 2015-11-17 2016-02-17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加工刀具
CN106163712A (zh) * 2014-04-16 2016-11-23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切屑去除加工的刀具及其切削刃交换机构
CN106457422A (zh) * 2014-07-10 2017-02-22 住友电工硬质合金株式会社 切削刀具和面铣刀
CN108698137A (zh) * 2016-02-26 2018-10-23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可转位刀片式切槽工具的刀片夹紧机构及夹紧作业工具
CN114762900A (zh) * 2021-01-13 2022-07-19 株式会社泰珂洛 工具主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8269B (zh) * 2021-03-25 2023-03-17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涡轮叶片榫齿定位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9330A (ja) * 1994-07-29 1996-02-13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固定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ッタ
WO1998043766A1 (de) * 1997-03-27 1998-10-08 Kennametal Inc. Verstellbarer anschlag
JP2001246515A (ja) * 2000-02-29 2001-09-1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正面フライス
SE516612C2 (sv) * 2000-06-27 2002-02-05 Sandvik Ab Ställmekanism för ett skär samt verktyg för spånavskiljande bearbetning
JP2007136573A (ja) * 2005-11-16 2007-06-0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インサート式エンドミル
JP5050492B2 (ja) * 2006-11-07 2012-10-17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刃振れ調整機構および刃振れ調整機構を備えた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切削工具
US20090010722A1 (en) * 2007-07-05 2009-01-08 Hsin-Tien Chang Boring Bar Allowing Direct Tuning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3712A (zh) * 2014-04-16 2016-11-23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切屑去除加工的刀具及其切削刃交换机构
CN106163712B (zh) * 2014-04-16 2018-02-16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切屑去除加工的刀具及其切削刃交换机构
CN106457422A (zh) * 2014-07-10 2017-02-22 住友电工硬质合金株式会社 切削刀具和面铣刀
CN105328252A (zh) * 2015-11-17 2016-02-17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加工刀具
CN108698137A (zh) * 2016-02-26 2018-10-23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可转位刀片式切槽工具的刀片夹紧机构及夹紧作业工具
US10751803B2 (en) 2016-02-26 2020-08-25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Insert clamping mechanism of indexable grooving tool and clamping tool
CN114762900A (zh) * 2021-01-13 2022-07-19 株式会社泰珂洛 工具主体
CN114762900B (zh) * 2021-01-13 2023-11-21 株式会社泰珂洛 工具主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08676A (ja) 2013-10-10
JP5853830B2 (ja) 2016-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56128U (zh) 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
EP2347841B1 (en) Cutting tool configured so that insert can be removably mounted thereto
EP1791670B1 (en) Cutting tip and tool with a frustoconical mounting portion
KR101940890B1 (ko) 인덱싱 가능한 절삭 인서트 및 밀링 공구
US9656327B2 (en) Drill head for deep hole cutting
CN101203346B (zh) 切削刀头和旋转工具
EP2345493B1 (en) Cutting tool for machining an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a hole formed on a workpiece and method of machining
CN107107214B (zh) 双面高进给铣削刀片、高进给铣削刀具及方法
CN101543906B (zh) 刀片夹紧用楔块和刀片拆装式刀具
CN105142833A (zh) 铣刀
JP2017536253A (ja) 切りくず除去式機械加工用工具および切削インサート
US8573904B2 (en) Grooving insert
KR20170086480A (ko) 밀링 인서트 및 밀링 공구
KR20120066625A (ko) 드릴링 공구
CN206305513U (zh) 钻夹具和钻床
CN210046095U (zh) 机夹刀片式可调铰刀
JP2011194479A (ja) 深穴切削用ドリルヘッド
JP2013111699A (ja) 微調整式切削工具
CN103706823B (zh) 一种精镗转台轴向通孔的镗刀
JP2006102924A (ja) フライスカッター
JPH10296516A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CN216912255U (zh) 一种加工圆柱面的pcd复合套刀
CN211248379U (zh) 一种台阶孔刀具
CN214815117U (zh) 一种机夹分体式可转位枪钻
JP2007136573A (ja) インサート式エンドミ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