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7767U -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7767U
CN203147767U CN 201320132466 CN201320132466U CN203147767U CN 203147767 U CN203147767 U CN 203147767U CN 201320132466 CN201320132466 CN 201320132466 CN 201320132466 U CN201320132466 U CN 201320132466U CN 203147767 U CN203147767 U CN 203147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mbustion chamber
combustion
fuel
air
tai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324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其钊
杨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to CN 20132013246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7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7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77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 Pre-Mixing And Non-Premixing Gas Burn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包括:喷嘴、预燃室、尾管;预燃室前端洗出b=0°-70°的槽,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保证空气的进入并达到旋流的效果,后端与尾管相连,进行燃烧产物的排放。燃料则通过喷嘴进入预燃室与空气混合;由于气流脉动与燃烧过程具有耦合效应,故脉动燃烧器可从入口处自吸空气和燃料,然后以一定的压力向出口排放燃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脉动技术使得热空气和燃料在预燃室的压力变化下被卷吸到预燃室内,与此同时燃烧产物通过尾管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烧产物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降低了过量空气系数,提高了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属于燃烧设备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燃烧器的燃料燃烧不充分,燃烧速率慢,热效率低,严重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并且NOx排放比较高,再加上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长,因此此时能源与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的突出。
脉动燃烧是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空气)的流动参数发生周期性脉动变化的燃烧。该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清洁环保的新型燃烧技术,不仅能够在较低的过量空气系数和有限的燃烧空间内达到很高的燃烧效率,而且具有极高的燃烧强度、热效率和传热系数,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因此采用脉动技术对于降低污染物的(主要指NOx)排放,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将更加有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解决当前现有技术的燃烧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氮氧化物排放偏高、燃烧不够充分、燃烧效率偏低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包括:喷嘴、预燃室和尾管;所述预燃室用于燃料和空气的部分燃烧,预燃室的前端洗出若干个b=0°-70°的均匀分布的槽,b代表槽倾斜的角度,当b=0°时,槽为直槽;当b=0°-70°但b不等于0°时,所述槽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用于自吸少量的热空气进入预燃室并达到旋流的效果;所述喷嘴直接深入到预燃室内,通过N2输送燃料并和热空气相互混合进而燃烧;所述尾管的前端与预燃室的后端相连,尾管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所述预燃室后面加一个扩压管。
所述槽为2-16个,有利于混合出不同浓度的燃料,槽数少时则可得到高浓度的燃料,槽数较多时则可得到低浓度的燃料。
所述预燃室可以做成圆锥形体或圆筒形体。
所述尾管可以做成收缩型或做成发散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脉动技术,由于脉动燃烧具有自吸功能因此可以不再单独的采用鼓风装置对燃烧器进行输送热空气和燃料,而且最后燃烧产物通过尾管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燃烧反应发生在一个宽广的弥散区域,能够进一步的实现炉膛里的无焰燃烧,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燃烧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氮氧化物排放偏高、燃烧不够充分、燃烧效率偏低等缺点,其优点是提供的空气是热空气,因此不需要对空气进行预热,加快了反应的速度,提高了燃烧效率,不需要外加点火装置;而且能够根据引射的功能自动吸收周围的热空气;燃烧过程能够产生脉动振荡,加快了反应进行;同时能够使大部分未燃的燃料以较高的速度喷入炉膛里,使之能够在炉膛的较大范围内进行无焰燃烧,降低了燃烧噪声。
(2)、相比于传统的燃烧器,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燃料燃烧过程中能够使得气流的脉动强化了燃烧器中气流与颗粒之间的混合,加快了化学反应速度,燃烧充分,使得脉动燃烧器具有很高的燃烧强度,此外脉动燃烧所需要的过量空气量也很小,故其排烟热损失也很小,从而提高了整个燃烧设备的热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脉动燃烧中的声共振引起了较大的流体振动,附加在这些振动上的是湍流速度振动,湍流的作用增强了传热;同时由于气流的脉动削弱了管壁边界层的阻力作用,使热量传递加快;由于脉动燃烧技术优良的传热、传质特性使得在一定的发热量前提下,预燃室的体积和换热面积都可相应地减小,这样减小了预燃室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式脉动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尾管为收缩型并且预燃室前端为直槽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尾管为收缩型并且预燃室前端为斜槽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带有扩压管并且尾管为收缩型,预燃室前端为直槽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带有扩压管并且尾管为收缩型,预燃室前端为斜槽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尾管为发散型并且预燃室前端为直槽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尾管为发散型并且预燃室前端为斜槽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室前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室前端为直槽的局部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室前端为斜槽的局部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预燃室前端为斜槽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预燃式脉动燃烧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由喷嘴1、预燃室2和尾管3组成;预燃室2为圆锥形体,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0°的槽4(见图2,8,9);b代表槽4倾斜的角度,当b=0°时,槽4为直槽;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尾管3的前端与预燃室2的后端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由喷嘴1、预燃室2和尾管3组成;预燃室2为圆锥形体,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30°的槽4(见图3,8,10,11),槽4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尾管3的前端与预燃室2的后端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由喷嘴1、预燃室2和尾管3组成;预燃室2为圆锥形体,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70°的槽4(参照b=30°),槽4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尾管3的前端与预燃室2的后端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在预燃室2后面加一个扩压管5,它有利于增加自吸效果。它由喷嘴1、预燃室2、尾管3和扩压管5组成;预燃室2为圆锥形体,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0°的槽4(见图4,8,9);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预燃室2的后端与扩压管5的前端相连接,扩压管5的后端与尾管3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焦):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燃烧产物通过扩压管5时速度降低,压力升高,一部分动压转变成静压,结果增大了外界与喉部的压力差,加大了抽力,提高了喷射效率。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在预燃室2后面加一个扩压管5,它有利于增加自吸效果。它由喷嘴1、预燃室2、尾管3和扩压管5组成;预燃室2为圆锥形体,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30°的槽4(见图5,8,10,11),槽4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预燃室2的后端与扩压管5的前端相连接,扩压管5的后端与尾管3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燃烧产物通过扩压管5时速度降低,压力升高,一部分动压转变成静压,结果增大了外界与喉部的压力差,加大了抽力,提高了喷射效率。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在预燃室2后面加一个扩压管5,它有利于增加自吸效果。它由喷嘴1、预燃室2、尾管3和扩压管5组成;预燃室2为圆锥形体,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70°的槽4(参照b=30°),槽4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预燃室2的后端与扩压管5的前端相连接,扩压管5的后端与尾管3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燃烧产物通过扩压管5时速度降低,压力升高,一部分动压转变成静压,结果增大了外界与喉部的压力差,加大了抽力,提高了喷射效率。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由喷嘴1、预燃室2和尾管3组成;预燃室2为圆锥形体,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0°的槽4(见图6,8,9);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尾管3的前端与预燃室2的后端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在尾管3的末端做成发散型的,它有利于扩大喷射面积。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由喷嘴1、预燃室2和尾管3组成;预燃室2为圆锥形体,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30°的槽4(见图7,8,10,11),槽4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尾管3的前端与预燃室2的后端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在尾管3的末端做成发散型的,它有利于扩大喷射面积。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由喷嘴1、预燃室2和尾管3组成;预燃室2为圆锥形体,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70°的槽4(参照b=30°),槽4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尾管3的前端与预燃室2的后端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在尾管3的末端做成发散型的,它有利于扩大喷射面积。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中,由喷嘴1、预燃室2和尾管3组成;预燃室2做成圆筒形的,有利于火焰的稳定与回流,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0°的槽4,槽4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尾管3的前端与预燃室2的后端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中,由喷嘴1、预燃室2和尾管3组成;预燃室2做成圆筒形的,有利于火焰的稳定与回流,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30°的槽4,槽4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尾管3的前端与预燃室2的后端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中,由喷嘴1、预燃室2和尾管3组成;预燃室2做成圆筒形的,有利于火焰的稳定与回流,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8个b=70°的槽4,槽4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尾管3的前端与预燃室2的后端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燃料为固体或气体燃料):
起始阶段燃料供给装置通过N2将燃料通过喷嘴1喷入到预燃室2,与此同时由于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卷吸周围的热空气通过槽4进入到预燃室2内,二者在预燃室2内相互混合,由于热空气的温度足以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这样二者便可在预燃室里混合燃烧,由于热空气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燃料只能处于贫氧状态,这样预燃室2便可获得稳定的火焰和最大的脉动效果。再者由于燃料与空气的燃烧使得预燃室2内的温度、压力都开始升高,燃烧产物向两端排出;与此同时,由于气体本身有一定的惯性,因此燃烧产物向两端(主要是向尾管端)的高速运动造成了预燃室2内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入口端自动吸入,由于负压的作用,尾管3中部分高温燃气也以高速返回燃烧室,于是预燃室2内的可燃气和已燃气产生了自动的压缩,并重新点火燃烧;最后通过尾管3排出的燃烧产物高速的喷入到炉膛里使得燃料能够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无焰燃烧。这样,燃烧过程可无限止地自动重复,最后实现无焰燃烧。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未详细阐述部分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1)、预燃室(2)、尾管(3);所述预燃室(2)用于燃料和空气的部分燃烧,预燃室(2)的前端洗出若干个b=0°-70°的均匀分布的槽(4),b代表槽(4)倾斜的角度,当b=0°时,槽(4)为直槽;当b=0°-70°但b不等于0°时,所述槽(4)右旋或左旋均匀分布,用于自吸少量的热空气进入预燃室并达到旋流的效果;所述喷嘴(1)直接深入到预燃室(2)内,通过N2输送燃料并和热空气相互混合进而燃烧;所述尾管(3)的前端与预燃室(2)的后端相连,尾管(3)的末端直接连接到炉膛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室(2)后面加一个扩压管(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4)为2-16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室(2)做成圆锥形体或圆筒形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燃式脉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3)做成收缩型或做成发散型。
CN 201320132466 2013-03-21 2013-03-21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7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32466 CN203147767U (zh) 2013-03-21 2013-03-21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32466 CN203147767U (zh) 2013-03-21 2013-03-21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7767U true CN203147767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5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3246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7767U (zh) 2013-03-21 2013-03-21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77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6710A (zh) * 2013-03-21 2013-07-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6710A (zh) * 2013-03-21 2013-07-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CN103206710B (zh) * 2013-03-21 2015-12-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04983U (zh) 一种助燃风引射式炉内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
CN103528060A (zh) 多引射切圆预混多孔介质燃气灶的燃烧辐射器及燃烧方法
CN107166395B (zh) 一种自循环低氮氧化物旋流燃烧器
CN205137451U (zh) 一种强制引射烟气回流的低NOx燃气燃烧器
CN107084390B (zh) 一种清洁的气液双燃料双旋流燃烧器
CN205447747U (zh) 热烟气自循环型超低NOx燃烧器
CN103206710B (zh)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CN110779014A (zh) 一种烟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及锅炉
CN201897223U (zh) 一种用于燃烧低热值气体的燃烧器
CN201819226U (zh) 一种焚烧炉的引射混燃装置
CN203147767U (zh) 一种预燃式脉动燃烧器
CN102944015B (zh) 一种引射预燃式无焰燃烧器
CN202660537U (zh) 双旋风燃烧筒无烟煤粉燃烧设备
CN110043883B (zh) 一种生物质气蒸汽发生器
CN203517791U (zh) 多引射切圆预混多孔介质燃气灶的燃烧辐射器
CN110608433A (zh) 一种燃烧生物质粉体燃料的文丘里燃烧喷嘴
CN203718781U (zh) 热脏发生炉煤气多级燃烧蓄热式烧嘴
CN103047646B (zh) 一种液态醇基燃料汽化燃烧器
CN203116006U (zh) 一种液态醇基燃料汽化燃烧器
CN201421073Y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CN201973718U (zh) 串联引射器
CN206582823U (zh) 一种高效节能蒸汽发生器和燃烧器总成
CN201875702U (zh) 一种煤粉燃烧器和锅炉
CN110925762A (zh) 一种预混式低氮燃烧器
CN209726175U (zh) 一种燃油燃烧机稳焰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