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6571U - 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 - Google Patents

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6571U
CN203146571U CN 201320062632 CN201320062632U CN203146571U CN 203146571 U CN203146571 U CN 203146571U CN 201320062632 CN201320062632 CN 201320062632 CN 201320062632 U CN201320062632 U CN 201320062632U CN 203146571 U CN203146571 U CN 203146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cam
limit wall
plat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6263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瑞霖
蔡曜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RIXING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RIXING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RIXING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RIXING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6263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6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6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65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包括固定板(100)、第一轴部(200)、第二轴部(300)、连杆部(400)与弹性部(500)。第一轴部具有第一轴体(210)与第一凸轮(220),第一轴体穿设于固定板上,第一凸轮套嵌于第一轴体上,第二轴部具有第二轴体(310)与第二凸轮(320),第二轴体穿设于固定板上,第二凸轮套嵌于第二轴体上,连杆部包括第三轴体(410)、第一连杆(420)与第二连杆(430)。第三轴体固定于固定板上,第一连杆套设于第三轴体上且具有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与第三支臂,第二连杆套设于第三轴体上且具有第四支臂,弹性部具有第一弹性元件(510)与第二弹性元件(520)。

Description

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枢轴总成,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技术日趋成熟,而仰赖触控操作的平板计算机也随之普及,传统的笔记型计算机市场,有一部份已被平板计算机取代,因为平板计算机不但更轻、更薄,也更方便使用与携带。然而,平板计算机缺乏实体键盘,所以在打字输入这方面总是略逊一筹。为此,现在发展出了较传统笔记型计算机更轻薄化,且具有触控显示器的新式笔记型计算机。相较于平板计算机,此种新式笔记型计算机除了可保有轻薄且便于携带的特性之外,同时还兼具了打字输入上的便利性。
上述之具有触控显示器的笔记型计算机,可区分为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例如是安装有触控显示器的上盖;第一板体例如是安装有计算机零组件、电池与键盘的底座。而关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连接手段,在现有技术中是采用枢接结构来达成。例如,在第一板体的一侧边的中央处装设有第一枢接部,在第二板体的一侧边的中央处装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枢接部的第二枢接部,藉由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互相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可进行相对旋转运动,如此一来,即可因应阅览、触控操作或打字输入等不同需求,以改变第二板体相对于第一板体的夹角角度。并且,可将第二板体相对于第一板体旋转180度后,再与第一板体相对合拢,使触控显示器的屏幕背离第一板体且朝向外侧,此将使得笔记型计算机形成如同平板计算机般的使用态样,便于使用者触控操作或手持使用。然而,上述枢接结构属于单点支撑,因此结构强度较弱,长久使用后,有可能出现断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能够改变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角度,并且让第二板体能相对于第一板体旋转360度后使用,还能保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适用于枢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枢轴总成包括固定板、第一轴部、第二轴部、连杆部与弹性部。固定板具有止挡块,止挡块具有相对立的上侧与下侧,第一轴部具有第一轴体与第一凸轮,第一轴体可枢转地穿设于固定板上,第一凸轮套嵌于第一轴体上,第一凸轮径向凸伸有凸缘,凸缘具有相对立的头侧与末侧,头侧对应于上侧,末侧对应于下侧。第二轴部具有第二轴体与第二凸轮,第二轴体可枢转地穿设于固定板上,第二凸轮套嵌于第二轴体上,第二凸轮径向设置有相对立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连杆部包括第三轴体、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三轴体固定于固定板上且位于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第一连杆可枢转地套设于第三轴体上且具有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与第三支臂,第二凸轮位于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第二支臂对应于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第三支臂对应于凸缘。第二连杆可枢转地套设于第三轴体上且具有第四支臂,第四支臂可分离地抵顶于第一支臂背离第二凸轮的一侧,且第四支臂对应于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弹性部具有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抵于第三支臂背离第一凸轮的一侧,第二弹性元件抵于第四支臂背离第二凸轮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臂朝大体上垂直固定板的方向延设有抵靠块,第四支臂朝大体上平行固定板的方向延设有抵靠臂,抵靠臂可分离地抵顶于抵靠块背离第二凸轮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支臂朝向第二凸轮延设有上侧卡勾,第二支臂朝向第二凸轮延设有下侧卡勾,上侧卡勾与下侧卡勾对应于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侧卡勾延伸有相对立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大体上朝上侧卡勾外侧倾斜,第二斜面大体上朝上侧卡勾内侧倾斜;下侧卡勾延伸有相对立的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第三斜面大体上朝下侧卡勾内侧倾斜,第四斜面大体上朝下侧卡勾外侧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具有相对立的第一边壁与第二边壁,第二卡槽具有相对立的第三边壁与第四边壁,第一边壁与第三边壁对应于第一斜面与第三斜面,第二边壁与第四边壁对应于第二斜面与第四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壁的末端具有第一圆角,第二边壁的末端具有第二圆角,第一圆角的曲率大于第二圆角的曲率;第三边壁的末端具有第三圆角,第四边壁的末端具有第四圆角,第三圆角的曲率大于第四圆角的曲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壁的长度大于第二边壁的长度,第四边壁的长度大于第三边壁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三支臂朝大体上垂直固定板的方向延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杆的第四支臂朝大体上垂直固定板的方向延设有第二连接板,固定板弯折延伸有第三连接板。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依序套设于第三轴体上且各具有两脚端,第一弹性元件的其中一脚端抵于第一连接板而其中另一脚端抵于第三连接板,第二弹性元件的其中一脚端抵于第二连接板而其中另一脚端抵于第三连接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三支臂面向第一凸轮的一侧具有内凹结构,内凹结构对应于凸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轴总成还包括第一L板、第二L板、第一摩擦力产生部与第二摩擦力产生部。第一L板套嵌于第一轴体上,对应于第一板体,第二L板套嵌于第二轴体上,对应于第二板体,第一摩擦力产生部套设于第一轴体上且位于固定板背离第一凸轮的一侧,第二摩擦力产生部套设于第二轴体上且位于固定板背离第二凸轮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可简单方便的改变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角度,并且让第二板体能相对于第一板体旋转360度后使用,同时还保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方便性与耐用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该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更易理解,下文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示意图。
图2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图3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连杆与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5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6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动作示意图三。
图7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动作示意图四。
图8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动作示意图五。
图9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电子装置
10:枢轴总成
11:第一板体
12:第二板体
100:固定板
110:止挡块
111:上侧
112:下侧
120:第三连接板
200:第一轴部
210:第一轴体
220:第一凸轮
230:凸缘
231:头侧
232:末侧
300:第二轴部
310:第二轴体
320:第二凸轮
330:第一卡槽
331:第一边壁
3311:第一圆角
332:第二边壁
3321:第二圆角
340:第二卡槽
343:第三边壁
3431:第三圆角
344:第四边壁
3441:第四圆角
400:连杆部
410:第三轴体
420:第一连杆
421:第一支臂
422:第二支臂
423:第三支臂
424:抵靠块
425:下侧卡勾
4253:第三斜面
4254:第四斜面
426:第一连接板
427:内凹结构
430:第二连杆
431:第四支臂
432:抵靠臂
433:上侧卡勾
4331:第一斜面
4332:第二斜面
434:第二连接板
500:弹性部
510:第一弹性元件
511、512、521、522:脚端
520:第二弹性元件
610:第一L板
620:第二L板
710:第一摩擦力产生部
720:第二摩擦力产生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图2与图9,图1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示意图,图2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爆炸示意图,图9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例如为具有触控显示器的笔记型计算机,可区分为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第二板体12例如是安装有触控显示器的上盖,第一板体11例如是安装有计算机零组件、电池与键盘的底座。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10则用以枢接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
枢轴总成10包括固定板100、第一轴部200、第二轴部300、连杆部400、弹性部500、第一L板610、第二L板620、第一摩擦力产生部710与第二摩擦力产生部720。其中,第一L板610用以连接第一板体11,第二L板620用以连接第二板体12,因此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可透过枢轴总成10进行相对枢转。第一摩擦力产生部710与第二摩擦力产生部720各包括有复数弹片与环形组件,环形组件包括互相对应的具有坡道的第一环形件与具有凸块的第二环形件,透过凸块与坡道的互相配合,可使得弹片因为压缩或舒张而产生强弱不等的回复力,从而提供相对应于回复力的摩擦力。第一摩擦力产生部710与第二摩擦力产生部720的结构与原理应为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熟知,于此不再赘述。
请再同时参照图3与图4,图3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连杆与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动作示意图一,为了利于示意与说明,图4中有部份组件未绘示。固定板100具有止挡块110与第三连接板120,止挡块110具有相对立的上侧111与下侧112,第三连接板120系由固定板100的一侧约靠中间处弯折并延伸设置。第一轴部200具有第一轴体210与第一凸轮220,第一轴体210穿过第一凸轮220的轴孔后,可枢转的穿设于固定板100上。第一凸轮220套嵌于第一轴体210上,因此当第一轴体210旋转时,会带动第一凸轮220相应旋转。第一凸轮220径向凸伸有凸缘230,凸缘230具有相对立的头侧231与末侧232。头侧231对应于上侧111,末侧232对应于下侧112,换言之,当第一凸轮220顺时针旋转时,头侧231最后会抵于上侧111,从而阻挡第一凸轮220继续顺时针旋转,同理,当第一凸轮220逆时针旋转时,末侧232最后会抵于下侧112。另外,第一L板610套嵌于第一轴体210的末端(如图1所示),因此第一板体11转动时会带动第一L板610转动,而第一L板610会带动第一轴体210与第一凸轮220转动。
第二轴部300具有第二轴体310与第二凸轮320,第二轴体310穿过第二凸轮320的轴孔后,可枢转的穿设于固定板100上。第二凸轮320套嵌于第二轴体310上,而第二L板620套嵌于第二轴体310的末端,因此当第二板体12转动时,会带动第二L板620转动,而第二L板620会带动第二轴体310转动,而第二轴体310则会带动第二凸轮320转动。除此之外,第一摩擦力产生部710套设于第一轴体210上且位于固定板100背离第一凸轮220的一侧,第二摩擦力产生部720套设于第二轴体310上且位于固定板100背离第二凸轮320的一侧。
第二凸轮320径向设置有相对立的第一卡槽330与第二卡槽340。第一卡槽330具有相对立的第一边壁331与第二边壁332,第二卡槽340具有相对立的第三边壁343与第四边壁3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壁331的长度大于第二边壁332的长度,所述长度定义为第一边壁331与第二边壁332分别由第一卡槽330的槽底(靠近第二凸轮320轴心的一底面)往外延伸到其末端的距离。第四边壁344的长度大于第三边壁343的长度,所述长度定义为第三边壁343与第四边壁344分别由第二卡槽340的槽底往外延伸到其末端的距离。此外,第一边壁331的末端具有第一圆角3311,第二边壁332的末端具有第二圆角3321,第一圆角3311的曲率大于第二圆角3321的曲率。第三边壁343的末端具有第三圆角3431,第四边壁344的末端具有第四圆角3441,第三圆角3431的曲率大于第四圆角3441的曲率。
连杆部400包括第三轴体410、第一连杆420与第二连杆430。第三轴体410依序穿过第二连杆430与第一连杆420的轴孔后,固定于固定板100上,且位于第一轴体210与第二轴体310之间。第一连杆420可枢转的套设于第三轴体410上且具有第一支臂421、第二支臂422与第三支臂423,第一连杆420大体上为一Y字形连杆。第二凸轮320位于第一支臂421与第二支臂422之间,第三支臂423位于第一凸轮220上方。第一支臂421朝大体上垂直固定板100的方向延设有抵靠块424,第二支臂422朝向第二凸轮320延设有下侧卡勾425,下侧卡勾425对应于第一卡槽330与第二卡槽340,第三支臂423面向第一凸轮220的一侧具有内凹结构427,内凹结构427对应于第一凸轮220的外周缘与凸缘230。
第二连杆430可枢转的套设于第三轴体410上且具有第四支臂431,第四支臂431可分离地抵顶于第一支臂421背离第二凸轮320的一侧。具体而言,第四支臂431朝大体上平行固定板100的方向延设有抵靠臂432,抵靠臂432可分离的抵顶于抵靠块424背离该第二凸轮320的一侧。第四支臂431朝向第二凸轮320延设有上侧卡勾433,上侧卡勾433对应于第一卡槽330与第二卡槽340。上侧卡勾433延伸有相对立的第一斜面4331与第二斜面4332,第一斜面4331大体上朝上侧卡勾433的外侧倾斜,第二斜面4332大体上朝上侧卡勾433的内侧倾斜。下侧卡勾425延伸有相对立的第三斜面4253与第四斜面4254,第三斜面4253大体上朝下侧卡勾425的内侧倾斜,第四斜面4254大体上朝下侧卡勾425的外侧倾斜。第一边壁331与第三边壁343对应于第一斜面4331与第三斜面4253,第二边壁332与第四边壁344对应于第二斜面4332与第四斜面4254。
弹性部500具有第一弹性元件510与第二弹性元件520,第一弹性元件510抵于第三支臂423背离第一凸轮220的一侧,第二弹性元件520抵于第四支臂431背离第二凸轮320的一侧。详言之,第三支臂423朝大体上垂直固定板100的方向延设有第一连接板426,第四支臂431朝大体上垂直固定板100的方向延设有第二连接板434,第一弹性元件510与第二弹性元件520依序套设于第三轴体41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510与第二弹性元件520为扭转弹簧,第一弹性元件510具有两脚端511、512,第二弹性元件520具有两脚端521、522,但不限于此。第一弹性元件510的其中一脚端511抵于第一连接板426而其中另一脚端512抵于第三连接板120的一侧;第二弹性元件520的其中一脚端521抵于第二连接板434而其中另一脚端522抵于第三连接板120的另一侧。藉此,第一弹性元件510的两脚端511、512可产生持续的回复力,所述回复力作用于第三支臂423上形成扭力,所述扭力持续的迫使第三支臂423往第一凸轮220靠近,连带的,第二支臂422则持续的往第二凸轮320靠近,下侧卡勾425则可分离的卡合于第二卡槽340中。第二弹性元件520的两脚端521、522可产生持续的回复力,所述回复力作用于第四支臂431上形成扭力,所述扭力持续的迫使第四支臂431往第二凸轮320靠近。需注意的是,第一弹性元件510的两脚端511、512所产生的回复力大于第二弹性元件520的两脚端521、522所产生的回复力,因此就如图4所示,第一支臂421的抵靠块424会抵于第四支臂431的抵靠臂432,且抵靠块424往上的作用力会大于抵靠臂432往下的作用力,从而使第四支臂431保持在抬起状态,并使上侧卡勾433脱离第一卡槽330。
请再同时参照图5至图8,图5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动作示意图二,图6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动作示意图三,图7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动作示意图四,图8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的动作示意图五。图5至图8承接于图4之后,并配合图1、图3与图9,用以示范枢轴总成10于枢转时的分解动作。图4所示为尚未开始枢转的态样,此时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相对闭合,第二板体12上的触控显示器的屏幕是面对第一板体11。
由图4至图5所示为第一轴部200顺时针(以图5来看)旋转180度的过程,在施力于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以便使其枢转而相对开启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第四边壁344与第四斜面4254会互相抵持而使第二凸轮320无法逆时针旋转,且因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的相对位置与施力关系,第二凸轮320亦无法顺时针旋转,因而此时第二轴部300为锁定状态,仅有第一轴部200可进行旋转。如图5所示,第一凸轮220顺时针旋转180度后,凸缘230转到上方并抵顶于内凹结构427,使第三支臂423被顶起,连带的第一支臂421与第二支臂422往下移动,使下侧卡勾425往下脱离第二卡槽340,同时,抵靠块424往下移动,而第四支臂431因为受到第二弹性元件520所提供的扭力作用,第四支臂431及其抵靠臂432亦会随着抵靠块424往下移动,使上侧卡勾433卡入第一卡槽330。
由图5至图6所示为第二轴部300逆时针旋转180度的过程,在旋转过程中,因凸缘230的头侧231抵于止挡块110的上侧111,因此第一凸轮220无法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一轴部200为锁定状态。第二凸轮320逆时针旋转时,第二边壁332会先接触第二斜面4332,由于第二边壁332的长度较短且第二圆角3321的曲率较大,以及第二斜面4332是往上侧卡勾433的内侧倾斜,因此第二边壁332可以顺着第二斜面4332顶起上侧卡勾433,使上侧卡勾433由第一卡槽330中脱出,因而第二凸轮320可以继续逆时针旋转,直到第一卡槽330转到下方,而第二卡槽340转到上方,且上侧卡勾433卡入第二卡槽340中。此时,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已经相对旋转了共360度,而第二板体12上的触控显示器的屏幕背离第一板体11而朝向外侧,此状况下,电子装置1可如同平板计算机般手持并进行触控操作。
为了将上述电子装置1的屏幕朝外的使用态样,还原为笔记型计算机关闭时屏幕朝内的态样,则其运动方式如图6至图8所示。由图6至图7所示为第一轴部200逆时针旋转180度的过程,在旋转过程中,第三边壁343与第一斜面4331会互相抵持而使第二凸轮320无法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二轴部300为锁定状态。第一凸轮220逆时针旋转180度后,凸缘230转到下方,第三支臂423往下移动,第二支臂422往上移动而下侧卡勾425卡入第一卡槽330,第一支臂421牵动第四支臂431同时往上移动,上侧卡勾433往上移动脱离第二卡槽340。
由图7至图8所示为第二轴部300顺时针旋转180度的过程,在旋转过程中,由于凸缘230的末侧232抵于止挡块110的下侧112,使第一凸轮220无法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一轴部200为锁定状态。第二凸轮320顺时针旋转时,第一边壁331会先沿着第三斜面4253移动,将下侧卡勾425顶出第一卡槽330后,第二凸轮320继续顺时针旋转,直到第一卡槽330转到上方,第二卡槽340转到下方,而下侧卡勾425则因为第一弹性元件510施加在第一连杆420的扭力而卡入第二卡槽340中。至此,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再度相对旋转了共360度,而第二板体12上的触控显示器的屏幕面向第一板体11,此时电子装置1为笔记型计算机不使用时相对闭合的态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可简单方便的改变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角度,并且让第二板体能相对于第一板体旋转360度后使用,同时还保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方便性与耐用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申请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适用于枢接一第一板体(11)与一第二板体(12),该枢轴总成包括:
  一固定板(100),具有一止挡块(110),该止挡块(110)具有相对立的一上侧(111)与一下侧(112);
  一第一轴部(200),具有一第一轴体(210)与一第一凸轮(220),该第一轴体(210)可枢转地穿设于该固定板(100)上,该第一凸轮(220)套嵌于该第一轴体(210)上,该第一凸轮(220)径向凸伸有一凸缘(230),该凸缘(230)具有相对立的一头侧(231)与一末侧(232),该头侧(231)对应于该上侧(111),该末侧(232)对应于该下侧(112);
  一第二轴部(300),具有一第二轴体(310)与一第二凸轮(320),该第二轴体(310)可枢转地穿设于该固定板(100)上,该第二凸轮(320)套嵌于该第二轴体(310)上,该第二凸轮(320)径向设置有相对立的一第一卡槽(330)与一第二卡槽(340);
  一连杆部(400),包括:
    一第三轴体(410),固定于该固定板(100)上且位于该第一轴体(210)与该第二轴体(310)之间;
    一第一连杆(420),可枢转地套设于该第三轴体(410)上且具有一第一支臂(421)、一第二支臂(422)与一第三支臂(423),该第二凸轮(320)位于该第一支臂(421)与该第二支臂(422)之间,该第二支臂(422)对应于该第一卡槽(330)与该第二卡槽(340),该第三支臂(423)对应于该凸缘(230);以及
    一第二连杆(430),可枢转地套设于该第三轴体(410)上且具有一第四支臂(431),该第四支臂(431)可分离地抵顶于该第一支臂(421)背离该第二凸轮(320)的一侧,且该第四支臂(431)对应于该第一卡槽(330)与该第二卡槽(340);以及
  一弹性部(500),具有一第一弹性元件(510)与一第二弹性元件(520),该第一弹性元件(510)抵于该第三支臂(423)背离该第一凸轮(220)的一侧,该第二弹性元件(520)抵于该第四支臂(431)背离该第二凸轮(320)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其中,该第一支臂(421)朝大体上垂直该固定板(100)的方向延设有一抵靠块(424),该第四支臂(431)朝大体上平行该固定板(100)的方向延设有一抵靠臂(432),该抵靠臂(432)可分离地抵顶于该抵靠块(424)背离该第二凸轮(320)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其中,该第四支臂(431)朝向该第二凸轮(320)延设有一上侧卡勾(433),该第二支臂(422)朝向该第二凸轮(320)延设有一下侧卡勾(425),该上侧卡勾(433)与该下侧卡勾(425)对应于该第一卡槽(330)与该第二卡槽(34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其中,该上侧卡勾(433)延伸有相对立的一第一斜面(4331)与一第二斜面(4332),该第一斜面(4331)大体上朝该上侧卡勾(433)外侧倾斜,该第二斜面(4332)大体上朝该上侧卡勾(433)内侧倾斜;该下侧卡勾(425)延伸有相对立的一第三斜面(4253)与一第四斜面(4254),该第三斜面(4253)大体上朝该下侧卡勾(425)内侧倾斜,该第四斜面(4254)大体上朝该下侧卡勾(425)外侧倾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其中,该第一卡槽(330)具有相对立的一第一边壁(331)与一第二边壁(332),该第二卡槽(340)具有相对立的一第三边壁(343)与一第四边壁(344),该第一边壁(331)与该第三边壁(343)对应于该第一斜面(4331)与该第三斜面(4253),该第二边壁(332)与该第四边壁(344)对应于第二斜面(4332)与该第四斜面(425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其中,该第一边壁(331)的末端具有一第一圆角(3311),该第二边壁(332)的末端具有一第二圆角(3321),该第一圆角(3311)的曲率大于该第二圆角(3321)的曲率;该第三边壁(343)的末端具有一第三圆角(3431),该第四边壁(344)的末端具有一第四圆角(3441),该第三圆角(3431)的曲率大于该第四圆角(3441)的曲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其中,该第一边壁(331)的长度大于该第二边壁(332)的长度,该第四边壁(344)的长度大于该第三边壁(343)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其中,该第一连杆(420)的该第三支臂(423)朝大体上垂直该固定板(100)的方向延设有一第一连接板(426),该第二连杆(430)的该第四支臂(431)朝大体上垂直该固定板(100)的方向延设有一第二连接板(434),该固定板(100)弯折延伸有一第三连接板(120),该第一弹性元件(510)与该第二弹性元件(520)依序套设于该第三轴体(410)上且各具有两脚端(511、512、521、522),该第一弹性元件(510)的其中一脚端(511)抵于该第一连接板(426)而其中另一脚端(512)抵于该第三连接板(120),该第二弹性元件(520)的其中一脚端(521)抵于该第二连接板(434)而其中另一脚端(522)抵于该第三连接板(12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其中,该第一连杆(420)的该第三支臂(423)面向该第一凸轮(220)的一侧具有一内凹结构(427),该内凹结构(427)对应于该凸缘(23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还包括:
  一第一L板(610),套嵌于该第一轴体(210)上,对应于该第一板体(11);
  一第二L板(620),套嵌于该第二轴体(310)上,对应于该第二板体(12);
  一第一摩擦力产生部(710),套设于该第一轴体(210)上且位于该固定板(100)背离该第一凸轮(220)的一侧;以及
  一第二摩擦力产生部(720),套设于该第二轴体(310)上且位于该固定板(100)背离该第二凸轮(320)的一侧。
CN 201320062632 2013-02-04 2013-02-04 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6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2632 CN203146571U (zh) 2013-02-04 2013-02-04 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2632 CN203146571U (zh) 2013-02-04 2013-02-04 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6571U true CN203146571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62632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6571U (zh) 2013-02-04 2013-02-04 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65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4952A (zh) * 2013-09-16 2015-03-25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循序锁定式枢轴总成
CN104684314A (zh) * 2014-12-26 2015-06-0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卡合结构
TWI579466B (zh) * 2014-12-16 2017-04-2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卡合結構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4952A (zh) * 2013-09-16 2015-03-25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循序锁定式枢轴总成
TWI579466B (zh) * 2014-12-16 2017-04-2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卡合結構
CN104684314A (zh) * 2014-12-26 2015-06-0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卡合结构
CN104684314B (zh) * 2014-12-26 2017-09-2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卡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71543U (zh) 顺畅开合的双轴铰链
CN203146571U (zh) 可循序锁定的枢轴总成
CN102902358B (zh) 用来升降键盘的键盘升降机构以及其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7370408U (zh) 一种婴儿床
CN201422215Y (zh) 翻盖装置
CN102118944A (zh) 滑动型电子装置
CN106094991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翻转机构
CN102595810B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3307094A (zh) 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CN209028504U (zh) 笔记本电脑
CN205715235U (zh) 用以枢接壳体及支架的枢轴机构
CN104345791B (zh) 电子装置
CN202468692U (zh) 具限位功能的短轴距双轴式枢钮器
CN202647140U (zh) 一种夹持固定式折叠电子产品支架
CN205896595U (zh) 一种离合式自动回位铰链及移动终端
TWI365036B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rising mechanism
CN102999101A (zh) 具有支撑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1916341U (zh) 具支杆的平板式枢钮器
TWI437415B (zh) 手持電子裝置
CN108527336B (zh) 同步外骨骼机械臂
CN203394990U (zh) 开合顺畅的双轴铰链
CN103322030A (zh) 回转止挡式双轴枢纽器
CN202889816U (zh) 电子装置壳体
CN207427141U (zh) 卡托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749802U (zh) 双轴交替翻转结构的双止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