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5534U -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5534U
CN203145534U CN 201320152911 CN201320152911U CN203145534U CN 203145534 U CN203145534 U CN 203145534U CN 201320152911 CN201320152911 CN 201320152911 CN 201320152911 U CN201320152911 U CN 201320152911U CN 203145534 U CN203145534 U CN 203145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steel
pin
translation
electric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529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旭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15291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5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5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553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采用固定安装在人行道两侧的拱形钢立柱之间设置的钢固定横梁、钢前横梁、钢后横梁组合而成的架空固定框架,钢固定横梁内嵌入设置钢平移横梁和平移钢框架,由平移电机通过扇形齿轮、平移驱动臂前后推动平移钢框架,平移钢框架内设置的升降电机、驱动链轮、环状链条、从动链轮、驱动螺杆、升降齿条同步传动来升降钢停车平台,驾驶员通过自助射频IC卡选择,主电控箱接受驾驶员选择指令后通过设置在钢固定横梁内和保护管上的前、后限位以及上、下限位磁控传感器进行程序自动控制平移电机和升降电机的正转、反转、停机来实现自助停车和自助取车,它环保节地、易安装、方便操作实用、维护简单。

Description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库房设施领域,具体是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当前人行道一般都为单层独立使用,人行道的上空多为露天位置未加以充分利用,随着当今中国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解决停车位紧缺的问题已成当务之急,由于停车位的稀缺造成较多驾驶员将汽车直接停放在人行道上,造成驾驶人与行人争抢空间的矛盾和问题,乱在人行道上停车会对人行道路面造成损毁,行人在人行道路面行走时随身金属物件不慎刮坏停放车辆油漆面的情况时有发生;普通咪表路面停车,普通咪表停车位一般为单层停放,需要占用有限的路幅又造成车辆通行效率降低;现阶段马路旁汽车停放问题的方法,其实施具有以下特点①人行道只能实现单一走人功能或者较多驾驶员将汽车直接停放在人行道上;②占用有限的路幅在普通咪表停车位进行停放;以现在人行道路面和马路旁具有的停车功能,尚待解决人行道上空利用率较低、普通咪表停车位需占用有限路幅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人行道上空利用率较低、普通咪表停车位需占用有限路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机械传动系统与电控自动化系统有机组合成一体的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更好解决人行道上空利用率较低、普通咪表停车位需占用有限路幅问题的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从侧面看为拱形的钢立柱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人行道33的两侧,左右钢立柱1后端之间、垂直方向靠中间位置固定设置C形开口向前的钢后横梁2,左右钢立柱1前端之间、垂直方向靠中间位置固定设置C形开口向后的钢前横梁3,在钢前横梁3与钢后横梁2的底面侧水平方向设置密闭状顶板24,钢后横梁2靠左端的上方设置充电电池17和主电控箱18,控制电缆19的a芯、b芯一端与充电电池17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19的a芯、b芯另一端与主电控箱18的13号、14号接线端电连接,钢前横梁3中间位置的前端嵌入设置LED照明灯22,控制电缆23的a芯、b芯一端与LED照明灯22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23的a芯、b芯另一端沿钢前横梁3内侧、左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5号、16号接线端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三相四线380伏交流电源的LN1、LN2、LN3、LN0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左钢立柱1后下端的内侧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3脚、5脚和公共地端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c芯、d芯另一端还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号、2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与2脚、3脚与6脚、4脚与5脚、7脚与8脚、9脚与10脚、11脚与12脚分别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7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5脚和电磁继电器(J3)59的5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9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3脚和电磁继电器(J3)59的3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1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1脚和电磁继电器(J3)59的1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3脚、14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21号、22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2)58的7脚、8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9号、20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3)59的7脚、8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7号、18号接线端电连接,钢后横梁2中间位置的C形口前端固定设置钢支撑架35,钢支撑架35前端的上表面固定设置U形支架座36的A座,平移驱动臂37的A臂的靠下端嵌入U形支架座36的A座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平移驱动臂37为C形开口,平移驱动臂37A臂的C形口侧靠下端位置固定设置平移电机(M1)39,平移电机(M1)39转轴的前端带驱动齿轮,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平移电机(M1)39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另一端沿平移驱动臂37 A臂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2)58的2脚、4脚、6脚电连接,左右钢立柱1相对的内侧、垂直方向靠中间位置分别水平且固定设置C形钢固定横梁4,左右钢固定横梁4的C形口相对,钢前横梁3的设置高度低于钢固定横梁4的前端下侧面,左右钢固定横梁4的C形口内分别嵌入设置C形钢平移横梁5,钢固定横梁4与钢平移横梁5的C形开口相对,钢固定横梁4靠前端的C形口内上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承重轴承6,钢平移横梁5靠后端的C形口外上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滑动轴承7,穿透左钢固定横梁4的C形口上表面在靠前端和靠后端位置分别嵌入设置前限位磁控管28和后限位磁控管29,信号电缆31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前限位磁控管28的1脚、2脚、后限位磁控管29的1脚、2脚电连接,信号电缆31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左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7号、8号、9号、10号接线端电连接,左钢平移横梁5的上表面对应前限位磁控管28和后限位磁控管29的位置设置平移定位磁钢30,左右钢立柱1的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拱形太阳能电池板8,控制电缆21的a芯、b芯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8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21的a芯、b芯另一端沿左钢立柱1内侧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1号、12号接线端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8的后端与钢后横梁2的后上端之间固定设置后宣传板9,太阳能电池板8的前端与钢前横梁3的前上端之间位置嵌入设置前宣传板10,左右钢平移横梁5之间靠中间位置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俯视呈口子形的平移钢框架12,平移钢框架12后端中间的上表面对应U形支架座36A座的位置固定设置U形支架座36的B座,平移驱动臂37的B臂靠下端嵌入U形支架座36的B座并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平移驱动臂37A臂的上端与平移驱动臂37B臂的上端通过转轴38呈倒V字状活动连接,平移驱动臂37B臂的左侧固定设置平移扇形齿轮40,平移扇形齿轮40的轴心与平移驱动臂37A臂上端的转轴38为同一轴心,平移扇形齿轮40与平移电机(M1)39的驱动齿轮啮合,平移钢框架12水平方向四个角的上方分别垂直固定设置上端密闭的防水型保护管15,保护管15内分别垂直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升降齿条14,前端升降齿条14的齿朝前,后端升降齿条14的齿朝后,平移钢框架12上表面后端的靠左位置固定设置升降电机(M2)42,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平移电机(M2)42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另一端沿平移钢框架12后端上表面、平移驱动臂37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3)59的2、4、6脚电连接,升降电机(M2)42的转轴向下垂直插入平移钢框架12的垂直框管内与驱动链轮44固定连接,平移钢框架12的水平环状框管内分别设置从动链轮45、驱动螺杆61和承重轴承60,从动链轮45与驱动螺杆61同轴线固定连接,驱动螺杆61的上下端转轴分别嵌入在承重轴承60内,升降齿条14与驱动螺杆61啮合,升降齿条14的下端垂直穿过平移钢框架12分别与钢停车平台13水平方向四个角的上端固定连接,平移钢框架12的水平环状框管内沿从动链轮45与驱动链轮44整圈设置环状链条25,左前端和右前端的保护管15与前宣传板10之间设置支撑架11固定连接,左后端的保护管15后侧面的靠上端、靠底端分别嵌入设置上限位磁控管47和下限位磁控管48,左后端的升降齿条14的顶端固定设置升降限位磁钢46,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上限位磁控管47的1脚、2脚和下限位磁控管48的1脚、2脚电连接,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平移钢框架12后端上表面、平移驱动臂37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3号、4号、5号、6号接线端电连接,平移钢框架12内框后侧的中间位置与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靠后侧的中间位置之间设置线缆折叠臂51和U形支架座36的C座, 线缆折叠臂51的B臂一端嵌入U形支架座36的C座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线缆折叠臂51的A臂一端与平移钢框架12内框后侧的中间位置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线缆折叠臂51的A臂另一端与线缆折叠臂51的B臂另一端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 U形支架座36的C座与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靠后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的靠四角处分别设置停车限位杆16,线缆折叠臂51 B臂的前侧面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59的A探头,右后端停车限位杆16的靠上端位置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59的B探头,左后端停车限位杆16的靠上端位置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59的C探头,钢停车平台13的底侧面朝下方向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26的A探头、B探头、C探头、D探头、E探头、F探头,信号电缆27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i芯、h芯、k芯、j芯、n芯、m芯、p芯、q芯、r芯、s芯、v芯、w芯一端分别与超声波探头26的A探头、B探头、C探头、D探头、E探头、F探头和超声波探头59的A探头、B探头、C探头的两极电连接,信号电缆27另一端先从后端的停车限位杆16内穿入钢停车平台内,信号电缆27另一端再从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靠后端的中间位置穿出、再沿线缆折叠臂51的C形内侧、平移驱动臂37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信号电缆27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i芯、h芯、k芯、j芯、n芯、m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JT2接线端组电连接,信号电缆27的p芯、q芯、r芯、s芯、v芯、w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JT3接线端组电连接,左钢立柱1前端离地1.5米高度的位置嵌入设置防水型控制面板52,控制面板52上分别设置液晶显示板53 、红色LED灯54、RF感应线圈55、绿色LED灯56,红色LED灯54为已占用车位指示灯,绿色LED灯56为空车位指示灯,信号电缆32一端分别与控制面板52上的JT4接线端组电连接,信号电缆32另一端沿左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JT1接线端组电连接,当阳光充足时,太阳能电池板8通过控制电缆21再经主电控箱18控制由控制电缆19给充电电池17充电,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处于待停车收拢状态时,主电控箱18的13号、14号接线端通过控制电缆19的a芯、b芯接通充电电池17的正负极待机,当主电控箱18检测到充电电池17电压不足时,主电控箱18的1号、2号接线端再通过外接电源线20的c芯、d芯接通外接交流380伏电源的LN3、LN0相线待机,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3脚、5脚分别通过外接电源线20的a芯、b芯、c芯接通外接三相四线380伏交流电源的LN1、LN2、LN3相线待机,钢停车平台13升至平移钢框架12的底部,线缆折叠臂51的A臂、B臂横向叠合在一起,升降齿条14升至保护管15内,升降齿条14的下端部升至从动链轮45和承重轴承60内,升降定位磁钢46的S极靠在上限定位磁控管47上,此时上限定位磁控管47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由于升降定位磁钢46的上移离开使下限定位磁控管48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断开状态,钢平移横梁5向后移动收拢在钢固定横梁4内,钢结构停车平台13与平移钢框架12停在钢固定横梁4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前宣传板10通过支撑架11随保护管15嵌入至太阳能电池板8前端与钢前横梁3前上端之间的位置,平移定位磁钢30的S极靠在后限位磁控管29上,此时后限位磁控管开关29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由于平移定位磁钢33的后移离开使前限位磁控管28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断开状态,主电控箱18通过电连接的信号电缆32驱动控制面板52上的空车位绿色LED灯56点亮,当需停车驾驶员看到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的空车位绿色LED灯56亮时,需停车驾驶员将车辆暂时停放在控制面板52前面左侧处,然后驾驶员下车将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靠在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处,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读取的有效无线充值IC卡信息并将信息通过信号电缆32传送给主电控箱18,主电控箱18对该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开始计费并启动停车平台释放流程,首先主电控箱18通过11号、12号接线端与控制电缆21的a芯、b芯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8对周围光强度进行检测,如果太阳能电池板8检测出的光强度信号低于主电控箱18的设定值,主电控箱18即通过接线端15脚、16脚接通控制电缆23对照明LED灯22的供电,照明LED灯36点亮,接着,主电控箱18通过21号、22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1)57的13脚、14脚不供电,电磁继电器(J1)57不工作,电磁继电器(J1)57的常闭触点使1脚与12脚、3脚与10脚、5脚与8脚分别接通,接着,主电控箱18通过19号、20号接线端分别给电磁继电器(J2)58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2)58工作,电磁继电器(J2)58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分别接通,平移电机(M1)39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2)58的2脚、4脚、6脚接通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平移电机(M1)39正转,平移电机(M1)39驱动平移扇形齿轮40和平移驱动臂37将平移钢框架12和钢停车平台13向前推动,当平移定位磁钢30的S极靠到前限位磁控管28时,前限位磁控管28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前限位磁控管28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31的a芯、b芯给主电控箱18的7脚、8脚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8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2)58的供电,平移电机(M1)39停转,接着,主电控箱18通过信号电缆27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i芯、h芯、k芯、j芯、n芯、m芯分别驱动超声波探头26并实时收集超声波探头26对钢停车平台13下方的马路34路面扫描反馈回来的信号,如超声波探头26探测到停车平台13下方的马路34路面上有障碍物信号,主电控箱18即进入暂时停机保护状态,如超声波探头26未探测到停车平台13下方的马路34路面上有障碍物信号或超声波探头26探测到停车平台13下方的马路34路面上的障碍物离开信号,主电控箱18通过17号、18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3)59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3)59工作,电磁继电器(J3)59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接通,升降电机(M2)42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3)59的2脚、4脚、6脚接通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升降电机(M2)42正转,升降电机(M2)42通过驱动链轮44、环状链条25同步驱动从动链轮45和驱动螺杆61正转,驱动螺杆61正转同步驱动升降齿条14和钢停车平台13同时往下降,当钢停车平台13降至马路34上面时,即升降定位磁钢46的S极靠到下限定位磁控管48时,下限位磁控管48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下限位磁控管48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给主电控箱18的5号、6号接线端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8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3)59的供电,升降电机(M2)42停转,线缆折叠臂51的A臂、B臂纵向展开呈竖一字状,主电控箱18通过信号电缆27的p芯、q芯、r芯、s芯、v芯、w芯分别驱动超声波探头49的A探头、B探头、C探头,停车平台释放流程完成,需停车驾驶员将车辆停放在钢停车平台13上的停车限位杆16内区域,主电控箱18先通过信号电缆27的r芯、s芯、v芯、w芯电连接的超声波探头49 B探头和C探头对停放车辆进行开入检测,主电控箱18再通过信号电缆27的p芯、q芯电连接的超声波探头49 A探头进行车辆入库检测,主电控箱18最后通过信号电缆27的r芯、s芯、v芯、w芯电连接的超声波探头49 B探头和C探头对停放车辆进行停放位置正常检测,停放位置正常检测是保证车辆车头和车尾都进入了左右侧停车限位杆16的限定区域内,然后驾驶员下车再次将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靠在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处予以停车确认,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再次读取该有效无线充值IC卡信息并将信息通过信号电缆32传送给主电控箱18,主电控箱18接受确认停车信息后即控制进入停车平台收拢流程,首先电磁继电器(J1)57工作,电磁继电器(J1)57的常开触点2脚与11脚、4脚与9脚、6脚与7脚分别接通对接入的LN2和LN3交流电源进行换相,接着,主电控箱18通过17号、18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3)59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3)59工作,电磁继电器(J3)59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接通,升降电机(M2)42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3)59的2脚、4脚、6脚接通换相后的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升降电机(M2)42反转,升降电机(M2)42通过驱动链轮44、环状链条25同步驱动从动链轮45和驱动螺杆61反转,驱动螺杆61反转驱动升降齿条14往上升,钢停车平台13和停放车辆同时往上升,当钢停车平台13载着停放车辆升至平移钢框架12的底部位置,钢停车平台13的下底侧面高于钢前横梁3的上表面,即升降定位磁钢46的S极靠到上限定位磁控管47时,上限位磁控管47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上限位磁控管47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给主电控箱18的3号、4号接线端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8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3)59的供电,升降电机(M2)42停转,接着,主电控箱18通过19号、20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2)58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2)58工作,电磁继电器(J2)58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分别接通,平移电机(M1)39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2)58的2脚、4脚、6脚接通换相后的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平移电机(M1)39反转,平移电机(M1)39驱动平移扇形齿轮40和平移驱动臂37将平移钢框架12和钢停车平台13向后拉动,当平移定位磁钢30的S极靠到后限位磁控管29时,后限位磁控管29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后限位磁控管29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31的c芯、d芯给主电控箱18的9脚、10脚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8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2)58的供电,平移电机(M1)39停转,停车平台收拢流程完成,待停放车辆停放完毕,主电控箱18通过电连接的信号电缆32驱动控制面板52上已占用车位的红色LED灯54点亮;当该停放车辆的驾驶员前来取车,该驾驶员将该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靠在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处,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读取的有效无线充值IC卡信息并将信息通过信号电缆32传送给主电控箱18,主电控箱18对该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进行核对和扣费并将扣费信息显示在控制面板52的液晶显示板53上,并同时启动停车平台释放流程,停车平台释放流程完成后,该驾驶员将车辆驶离钢停车平台13,主电控箱18通过信号电缆27的p芯、q芯、r芯、s芯、v芯、w芯电连接的超声波探头49 的A探头、B探头和C探头进行车辆出库检测,当超声波探头49 的A探头先给主电控箱18车辆驶离信号,超声波探头49的B探头或C探头再给出驶离确认信号,主电控箱18随即启动停车平台收拢流程,停车平台收拢流程完成后,主电控箱18通过电连接的信号电缆32驱动控制面板52上的空车位绿色LED灯56点亮,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再次进入待停车收拢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机械传动系统与电控自动化系统有机组合成一体,它环保节地、易安装、方便操作实用、维护简单,更好解决人行道上空利用率较低、普通咪表停车位需占用有限路幅的问题,并节费省材,满足了现代绿色高效生活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向空中要地面,同时能解决居住小区、道路停车位缺乏所造成的人类生活及交通秩序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完全收整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完全伸展状态右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完全收整状态A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完全收整状态B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完全收整状态I-I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完全收整状态C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完全收整状态D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原理方框图。
图中:1.钢立柱,2.钢后横梁,3.钢前横梁,4.钢固定横梁,5.钢平移横梁,6.承重轴承,7.滑动轴承,8.太阳能电池板,9.后宣传板,10.前宣传板,11.支撑架,12.平移钢框架,13.钢停车平台,14.升降齿条,15.保护管,16.停车限位杆,17.充电电池,18.主电控箱,19.控制电缆,20. 外接电源线,21.控制电缆,22.LED照明灯,23.控制电缆,24.顶板,25.环状链条,26.超声波探头,27. 信号电缆,28.前限位磁控管,29.后限位磁控管,30.平移定位磁钢,31.信号电缆,32.信号电缆,33.人行道,34.马路,35.钢支撑架,36.U形支架座,37.平移驱动臂,38.转轴,39.平移电机(M1),40.平移扇形齿轮,41.控制电缆,42.升降电机(M2),43.控制电缆,44.驱动链轮,45.从动链轮,46.升降限位磁钢,47. 上限位磁控管,48.下限位磁控管,49.超声波探头,50. 信号电缆,51.线缆折叠臂,52.控制面板,53.液晶显示板, 54.LED灯,55.RF感应线圈,56.LED灯,57.电磁继电器(J1),58.电磁继电器(J2),59. 电磁继电器(J3),60.承重轴承,61.驱动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附图1,左右钢立柱1后端之间、垂直方向靠中间位置固定设置C形开口向前的钢后横梁2,左右钢立柱1前端之间、垂直方向靠中间位置固定设置C形开口向后的钢前横梁3,在钢前横梁3与钢后横梁2的底面侧水平方向设置密闭状顶板24,钢后横梁2靠左端的上方设置充电电池17和主电控箱18,控制电缆19的一端与充电电池17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19的另一端接入主电控箱18,钢前横梁3中间位置的前端嵌入设置LED照明灯22,控制电缆23的a芯、b芯一端与LED照明灯22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23的a芯、b芯另一端沿钢前横梁3内侧、左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5号、16号接线端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三相四线380伏交流电源的LN1、LN2、LN3、LN0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左钢立柱1后下端的内侧接入主电控箱18,左右钢立柱1相对的内侧、垂直方向靠中间位置分别水平且固定设置C形钢固定横梁4,左右钢固定横梁4的C形口相对,钢前横梁3的设置高度低于钢固定横梁4的前端下侧面,左右钢固定横梁4的C形口内分别嵌入设置C形钢平移横梁5,钢固定横梁4与钢平移横梁5的C形开口相对,钢固定横梁4靠前端的C形口内上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承重轴承6,钢平移横梁5靠后端的C形口外上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滑动轴承7,穿透左钢固定横梁4的C形口上表面在靠前端和靠后端位置分别嵌入设置前限位磁控管28和后限位磁控管29,信号电缆31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前限位磁控管28的1脚、2脚、后限位磁控管29的1脚、2脚电连接,信号电缆31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左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左钢平移横梁5的上表面对应前限位磁控管28和后限位磁控管29的位置设置平移定位磁钢30,左右钢立柱1的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拱形太阳能电池板8,控制电缆21的a芯、b芯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8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21的a芯、b芯另一端沿左钢立柱1内侧接入主电控箱18,太阳能电池板8的后端与钢后横梁2的后上端之间固定设置后宣传板9,太阳能电池板8的前端与钢前横梁3的前上端之间位置嵌入设置前宣传板10,左右钢平移横梁5之间靠中间位置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俯视呈口子形的平移钢框架12,平移钢框架12水平方向四个角的上方分别垂直固定设置上端密闭的防水型保护管15,保护管15内分别垂直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升降齿条14,平移钢框架12上表面后端的靠左位置固定设置升降电机(M2)42,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平移电机(M2)42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另一端沿平移钢框架12后端上表面、平移驱动臂37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升降齿条14的下端垂直穿过平移钢框架12分别与钢停车平台13水平方向四个角的上端固定连接,平移钢框架12的水平环状框管内沿从动链轮45与驱动链轮44整圈设置环状链条25,左前端和右前端的保护管15与前宣传板10之间设置支撑架11固定连接,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的靠四角处分别设置停车限位杆16,钢停车平台13的底侧面朝下方向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26的A探头、B探头、C探头、D探头、E探头、F探头,信号电缆27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i芯、h芯、k芯、j芯、n芯、m芯、p芯、q芯、r芯、s芯、v芯、w芯一端分别与超声波探头26的A探头、B探头、C探头、D探头、E探头、F探头和超声波探头59的A探头、B探头、C探头的两极电连接,信号电缆27另一端先从后端的停车限位杆16内穿入钢停车平台内,信号电缆27另一端再从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靠后端的中间位置穿出、再沿线缆折叠臂51的C形内侧、平移驱动臂37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信号电缆32另一端沿左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
参阅附图2,从侧面看为拱形的钢立柱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人行道33的两侧,钢停车平台13停在马路34的路面上,钢停车平台13右后端的停车限位杆16的靠上端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49的B探头,前端升降齿条14的齿朝前,后端升降齿条14的齿朝后。
参阅附图3,钢后横梁2中间位置的C形口前端固定设置钢支撑架35,钢支撑架35前端的上表面固定设置U形支架座36的A座,平移驱动臂37的A臂的靠下端嵌入U形支架座36的A座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平移驱动臂37为C形开口,平移驱动臂37A臂的C形口侧靠下端位置固定设置平移电机(M1)39,平移电机(M1)39转轴的前端带驱动齿轮,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平移电机(M1)39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另一端沿平移驱动臂37 A臂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平移钢框架12后端中间的上表面对应U形支架座36A座的位置固定设置U形支架座36的B座,平移驱动臂37的B臂靠下端嵌入U形支架座36的B座并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平移驱动臂37A臂的上端与平移驱动臂37B臂的上端通过转轴38呈倒V字状活动连接,平移驱动臂37B臂的左侧固定设置平移扇形齿轮40,平移扇形齿轮40的轴心与平移驱动臂37A臂上端的转轴38为同一轴心,平移扇形齿轮40与平移电机(M1)39的驱动齿轮啮合。
参阅附图4和附图5,平移钢框架12上表面后端的靠左位置固定设置升降电机(M2)42,升降电机(M2)42的转轴向下垂直插入平移钢框架12的垂直框管内与驱动链轮44固定连接,平移钢框架12的水平环状框管内分别设置从动链轮45、驱动螺杆61和承重轴承60,从动链轮45与驱动螺杆61同轴线固定连接,驱动螺杆61的上下端转轴分别嵌入在承重轴承60内,升降齿条14与驱动螺杆61啮合,升降齿条14的下端垂直穿过平移钢框架12分别与钢停车平台13水平方向四个角的上端固定连接,平移钢框架12的水平环状框管内沿从动链轮45与驱动链轮44整圈设置环状链条25,左后端的保护管15后侧面的靠上端、靠底端分别嵌入设置上限位磁控管47和下限位磁控管48,左后端的升降齿条14的顶端固定设置升降限位磁钢46,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上限位磁控管47的1脚、2脚和下限位磁控管48的1脚、2脚电连接,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平移钢框架12后端上表面、平移驱动臂37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线缆折叠臂51 B臂的前侧面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59的A探头,左后端停车限位杆16的靠上端位置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59的C探头,信号电缆27的p芯、q芯、v芯、w芯一端分别与超声波探头59的A探头、C探头的两极电连接。
参阅附图6,左钢立柱1前端离地1.5米高度的位置嵌入设置防水型控制面板52,控制面板52上分别设置液晶显示板53 、红色LED灯54、RF感应线圈55、绿色LED灯56,红色LED灯54为已占用车位指示灯,绿色LED灯56为空车位指示灯,信号电缆32一端分别与控制面板52上的JT4接线端组电连接。
参阅附图7,平移钢框架12内框后侧的中间位置与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靠后侧的中间位置之间设置线缆折叠臂51和U形支架座36的C座, 线缆折叠臂51的B臂一端嵌入U形支架座36的C座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线缆折叠臂51的A臂一端与平移钢框架12内框后侧的中间位置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线缆折叠臂51的A臂另一端与线缆折叠臂51的B臂另一端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 U形支架座36的C座与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靠后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
参阅附图8,控制电缆19的a芯、b芯一端与充电电池17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19的a芯、b芯另一端与主电控箱18的13号、14号接线端电连接,控制电缆23的a芯、b芯一端与LED照明灯22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23的a芯、b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5号、16号接线端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三相四线380伏交流电源的LN1、LN2、LN3、LN0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3脚、5脚和公共地端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c芯、d芯另一端还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号、2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与2脚、3脚与6脚、4脚与5脚、7脚与8脚、9脚与10脚、11脚与12脚分别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7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5脚和电磁继电器(J3)59的5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9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3脚和电磁继电器(J3)59的3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1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1脚和电磁继电器(J3)59的1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3脚、14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21号、22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2)58的7脚、8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9号、20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3)59的7脚、8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7号、18号接线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平移电机(M1)39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2)58的2脚、4脚、6脚电连接,信号电缆31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前限位磁控管28的1脚、2脚、后限位磁控管29的1脚、2脚电连接,信号电缆31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7号、8号、9号、10号接线端电连接,控制电缆21的a芯、b芯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8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21的a芯、b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1号、12号接线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平移电机(M2)42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3)59的2、4、6脚电连接,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上限位磁控管47的1脚、2脚和下限位磁控管48的1脚、2脚电连接,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3号、4号、5号、6号接线端电连接,信号电缆27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i芯、h芯、k芯、j芯、n芯、m芯、p芯、q芯、r芯、s芯、v芯、w芯一端分别与超声波探头26的A探头、B探头、C探头、D探头、E探头、F探头和超声波探头59的A探头、B探头、C探头的两极电连接,信号电缆27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i芯、h芯、k芯、j芯、n芯、m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JT2接线端组电连接,信号电缆27的p芯、q芯、r芯、s芯、v芯、w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JT3接线端组电连接,信号电缆32一端分别与控制面板52上的JT4接线端组电连接,信号电缆32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JT1接线端组电连接,当阳光充足时,太阳能电池板8通过控制电缆21再经主电控箱18控制由控制电缆19给充电电池17充电,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处于待停车收拢状态时,主电控箱18的13号、14号接线端通过控制电缆19的a芯、b芯接通充电电池17的正负极待机,当主电控箱18检测到充电电池17电压不足时,主电控箱18的1号、2号接线端再通过外接电源线20的c芯、d芯接通外接交流380伏电源的LN3、LN0相线待机,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3脚、5脚分别通过外接电源线20的a芯、b芯、c芯接通外接三相四线380伏交流电源的LN1、LN2、LN3相线待机,钢停车平台13升至平移钢框架12的底部,线缆折叠臂51的A臂、B臂横向叠合在一起,升降齿条14升至保护管15内,升降齿条14的下端部升至从动链轮45和承重轴承60内,升降定位磁钢46的S极靠在上限定位磁控管47上,此时上限定位磁控管47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由于升降定位磁钢46的上移离开使下限定位磁控管48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断开状态,钢平移横梁5向后移动收拢在钢固定横梁4内,钢结构停车平台13与平移钢框架12停在钢固定横梁4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前宣传板10通过支撑架11随保护管15嵌入至太阳能电池板8前端与钢前横梁3前上端之间的位置,平移定位磁钢30的S极靠在后限位磁控管29上,此时后限位磁控管开关29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由于平移定位磁钢33的后移离开使前限位磁控管28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断开状态,主电控箱18通过电连接的信号电缆32驱动控制面板52上的空车位绿色LED灯56点亮,当需停车驾驶员看到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的空车位绿色LED灯56亮时,需停车驾驶员将车辆暂时停放在控制面板52前面左侧处,然后驾驶员下车将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靠在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处,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读取的有效无线充值IC卡信息并将信息通过信号电缆32传送给主电控箱18,主电控箱18对该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开始计费并启动停车平台释放流程,首先主电控箱18通过11号、12号接线端与控制电缆21的a芯、b芯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8对周围光强度进行检测,如果太阳能电池板8检测出的光强度信号低于主电控箱18的设定值,主电控箱18即通过接线端15脚、16脚接通控制电缆23对照明LED灯22的供电,照明LED灯36点亮,接着,主电控箱18通过21号、22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1)57的13脚、14脚不供电,电磁继电器(J1)57不工作,电磁继电器(J1)57的常闭触点使1脚与12脚、3脚与10脚、5脚与8脚分别接通,接着,主电控箱18通过19号、20号接线端分别给电磁继电器(J2)58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2)58工作,电磁继电器(J2)58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分别接通,平移电机(M1)39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2)58的2脚、4脚、6脚接通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平移电机(M1)39正转,平移电机(M1)39驱动平移扇形齿轮40和平移驱动臂37将平移钢框架12和钢停车平台13向前推动,当平移定位磁钢30的S极靠到前限位磁控管28时,前限位磁控管28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前限位磁控管28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31的a芯、b芯给主电控箱18的7脚、8脚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8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2)58的供电,平移电机(M1)39停转,接着,主电控箱18通过信号电缆27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i芯、h芯、k芯、j芯、n芯、m芯分别驱动超声波探头26并实时收集超声波探头26对钢停车平台13下方的马路34路面扫描反馈回来的信号,如超声波探头26探测到停车平台13下方的马路34路面上有障碍物信号,主电控箱18即进入暂时停机保护状态,如超声波探头26未探测到停车平台13下方的马路34路面上有障碍物信号或超声波探头26探测到停车平台13下方的马路34路面上的障碍物离开信号,主电控箱18通过17号、18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3)59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3)59工作,电磁继电器(J3)59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接通,升降电机(M2)42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3)59的2脚、4脚、6脚接通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升降电机(M2)42正转,升降电机(M2)42通过驱动链轮44、环状链条25同步驱动从动链轮45和驱动螺杆61正转,驱动螺杆61正转同步驱动升降齿条14和钢停车平台13同时往下降,当钢停车平台13降至马路34上面时,即升降定位磁钢46的S极靠到下限定位磁控管48时,下限位磁控管48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下限位磁控管48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给主电控箱18的5号、6号接线端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8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3)59的供电,升降电机(M2)42停转,线缆折叠臂51的A臂、B臂纵向展开呈竖一字状,主电控箱18通过信号电缆27的p芯、q芯、r芯、s芯、v芯、w芯分别驱动超声波探头49的A探头、B探头、C探头,停车平台释放流程完成,需停车驾驶员将车辆停放在钢停车平台13上的停车限位杆16内区域,主电控箱18先通过信号电缆27的r芯、s芯、v芯、w芯电连接的超声波探头49 B探头和C探头对停放车辆进行开入检测,主电控箱18再通过信号电缆27的p芯、q芯电连接的超声波探头49 A探头进行车辆入库检测,主电控箱18最后通过信号电缆27的r芯、s芯、v芯、w芯电连接的超声波探头49 B探头和C探头对停放车辆进行停放位置正常检测,停放位置正常检测是保证车辆车头和车尾都进入了左右侧停车限位杆16的限定区域内,然后驾驶员下车再次将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靠在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处予以停车确认,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再次读取该有效无线充值IC卡信息并将信息通过信号电缆32传送给主电控箱18,主电控箱18接受确认停车信息后即控制进入停车平台收拢流程,首先电磁继电器(J1)57工作,电磁继电器(J1)57的常开触点2脚与11脚、4脚与9脚、6脚与7脚分别接通对接入的LN2和LN3交流电源进行换相,接着,主电控箱18通过17号、18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3)59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3)59工作,电磁继电器(J3)59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接通,升降电机(M2)42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3)59的2脚、4脚、6脚接通换相后的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升降电机(M2)42反转,升降电机(M2)42通过驱动链轮44、环状链条25同步驱动从动链轮45和驱动螺杆61反转,驱动螺杆61反转驱动升降齿条14往上升,钢停车平台13和停放车辆同时往上升,当钢停车平台13载着停放车辆升至平移钢框架12的底部位置,钢停车平台13的下底侧面高于钢前横梁3的上表面,即升降定位磁钢46的S极靠到上限定位磁控管47时,上限位磁控管47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上限位磁控管47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给主电控箱18的3号、4号接线端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8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3)59的供电,升降电机(M2)42停转,接着,主电控箱18通过19号、20号接线端给电磁继电器(J2)58的7脚、8脚供电,电磁继电器(J2)58工作,电磁继电器(J2)58的1脚与2脚、3脚与4脚、5脚与6脚分别接通,平移电机(M1)39的a、b、c绕组分别通过与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J2)58的2脚、4脚、6脚接通换相后的外接三相380伏交流电源,平移电机(M1)39反转,平移电机(M1)39驱动平移扇形齿轮40和平移驱动臂37将平移钢框架12和钢停车平台13向后拉动,当平移定位磁钢30的S极靠到后限位磁控管29时,后限位磁控管29的1脚、2脚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后限位磁控管29的1脚、2脚通过与之连接的信号电缆31的c芯、d芯给主电控箱18的9脚、10脚提供接通信号,主电控箱18即切断电磁继电器(J2)58的供电,平移电机(M1)39停转,停车平台收拢流程完成,待停放车辆停放完毕,主电控箱18通过电连接的信号电缆32驱动控制面板52上已占用车位的红色LED灯54点亮;当该停放车辆的驾驶员前来取车,该驾驶员将该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靠在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处,控制面板52上的RF感应线圈55读取的有效无线充值IC卡信息并将信息通过信号电缆32传送给主电控箱18,主电控箱18对该有效的无线充值IC卡进行核对和扣费并将扣费信息显示在控制面板52的液晶显示板53上,并同时启动停车平台释放流程,停车平台释放流程完成后,该驾驶员将车辆驶离钢停车平台13,主电控箱18通过信号电缆27的p芯、q芯、r芯、s芯、v芯、w芯电连接的超声波探头49 的A探头、B探头和C探头进行车辆出库检测,当超声波探头49 的A探头先给主电控箱18车辆驶离信号,超声波探头49的B探头或C探头再给出驶离确认信号,主电控箱18随即启动停车平台收拢流程,停车平台收拢流程完成后,主电控箱18通过电连接的信号电缆32驱动控制面板52上的空车位绿色LED灯56点亮,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再次进入待停车收拢状态。 

Claims (1)

1.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其特征是:从侧面看为拱形的钢立柱(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人行道(33)的两侧,左右钢立柱(1)后端之间、垂直方向靠中间位置固定设置C形开口向前的钢后横梁(2),左右钢立柱(1)前端之间、垂直方向靠中间位置固定设置C形开口向后的钢前横梁(3),在钢前横梁(3)与钢后横梁(2)的底面侧水平方向设置密闭状顶板(24),钢后横梁(2)靠左端的上方设置充电电池(17)和主电控箱(18),控制电缆(19)的a芯、b芯一端与充电电池(17)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19)的a芯、b芯另一端与主电控箱(18)的13号、14号接线端电连接,钢前横梁(3)中间位置的前端嵌入设置LED照明灯(22),控制电缆(23)的a芯、b芯一端与LED照明灯(22)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23)的a芯、b芯另一端沿钢前横梁(3)内侧、左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5号、16号接线端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三相四线380伏交流电源的LN1、LN2、LN3、LN0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左钢立柱(1)后下端的内侧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3脚、5脚和公共地端电连接,外接电源线(20)的c芯、d芯另一端还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号、2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脚与2脚、3脚与6脚、4脚与5脚、7脚与8脚、9脚与10脚、11脚与12脚分别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7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5脚和电磁继电器J3(59)的5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9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3脚和电磁继电器J3(59)的3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1脚与电磁继电器J2(58)的1脚和电磁继电器J3(59)的1脚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1(57)的13脚、14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21号、22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2(58)的7脚、8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9号、20号接线端电连接,电磁继电器J3(59)的7脚、8脚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7号、18号接线端电连接,钢后横梁(2)中间位置的C形口前端固定设置钢支撑架(35),钢支撑架(35)前端的上表面固定设置U形支架座(36)的A座,平移驱动臂(37)的A臂的靠下端嵌入U形支架座(36)的A座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平移驱动臂(37)为C形开口,平移驱动臂(37)A臂的C形口侧靠下端位置固定设置平移电机M1(39),平移电机M1(39)转轴的前端带驱动齿轮,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平移电机M1(39)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1)的a芯、b芯、c芯另一端沿平移驱动臂(37) A臂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2(58)的2脚、4脚、6脚电连接,左右钢立柱(1)相对的内侧、垂直方向靠中间位置分别水平且固定设置C形钢固定横梁(4),左右钢固定横梁(4)的C形口相对,钢前横梁(3)的设置高度低于钢固定横梁(4)的前端下侧面,左右钢固定横梁(4)的C形口内分别嵌入设置C形钢平移横梁(5),钢固定横梁(4)与钢平移横梁(5)的C形开口相对,钢固定横梁(4)靠前端的C形口内上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承重轴承(6),钢平移横梁(5)靠后端的C形口外上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滑动轴承(7),穿透左钢固定横梁(4)的C形口上表面在靠前端和靠后端位置分别嵌入设置前限位磁控管(28)和后限位磁控管(29),信号电缆(31)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前限位磁控管(28)的1脚、2脚、后限位磁控管(29)的1脚、2脚电连接,信号电缆(31)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左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7号、8号、9号、10号接线端电连接,左钢平移横梁(5)的上表面对应前限位磁控管(28)和后限位磁控管(29)的位置设置平移定位磁钢(30),左右钢立柱(1)的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拱形太阳能电池板(8),控制电缆(21)的a芯、b芯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8)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控制电缆(21)的a芯、b芯另一端沿左钢立柱(1)内侧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11号、12号接线端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8)的后端与钢后横梁(2)的后上端之间固定设置后宣传板(9),太阳能电池板(8)的前端与钢前横梁(3)的前上端之间位置嵌入设置前宣传板(10),左右钢平移横梁(5)之间靠中间位置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俯视呈口子形的平移钢框架(12),平移钢框架(12)后端中间的上表面对应U形支架座(36)A座的位置固定设置U形支架座(36)的B座,平移驱动臂(37)的B臂靠下端嵌入U形支架座(36)的B座并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平移驱动臂(37)A臂的上端与平移驱动臂(37)B臂的上端通过转轴(38)呈倒V字状活动连接,平移驱动臂(37)B臂的左侧固定设置平移扇形齿轮(40),平移扇形齿轮(40)的轴心与平移驱动臂(37)A臂上端的转轴(38)为同一轴心,平移扇形齿轮(40)与平移电机M1(39)的驱动齿轮啮合,平移钢框架(12)水平方向四个角的上方分别垂直固定设置上端密闭的防水型保护管(15),保护管(15)内分别垂直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升降齿条(14),前端升降齿条(14)的齿朝前,后端升降齿条(14)的齿朝后,平移钢框架(12)上表面后端的靠左位置固定设置升降电机M2(42),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一端分别与平移电机M2(42)的a、b、c绕组端电连接,控制电缆(43)的a芯、b芯、c芯另一端沿平移钢框架(12)后端上表面、平移驱动臂(37)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内电磁继电器J3(59)的2、4、6脚电连接,升降电机M2(42)的转轴向下垂直插入平移钢框架(12)的垂直框管内与驱动链轮(44)固定连接,平移钢框架(12)的水平环状框管内分别设置从动链轮(45)、驱动螺杆(61)和承重轴承(60),从动链轮(45)与驱动螺杆(61)同轴线固定连接,驱动螺杆(61)的上下端转轴分别嵌入在承重轴承(60)内,升降齿条(14)与驱动螺杆(61)啮合,升降齿条(14)的下端垂直穿过平移钢框架(12)分别与钢停车平台(13)水平方向四个角的上端固定连接,平移钢框架(12)的水平环状框管内沿从动链轮(45)与驱动链轮(44)整圈设置环状链条(25),左前端和右前端的保护管(15)与前宣传板(10)之间设置支撑架(11)固定连接,左后端的保护管(15)后侧面的靠上端、靠底端分别嵌入设置上限位磁控管(47)和下限位磁控管(48),左后端的升降齿条(14)的顶端固定设置升降限位磁钢(46),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c芯、d芯一端分别与上限位磁控管(47)的1脚、2脚和下限位磁控管(48)的1脚、2脚电连接,信号电缆(50)的a芯、b芯、c芯、d芯另一端沿平移钢框架(12)后端上表面、平移驱动臂(37)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3号、4号、5号、6号接线端电连接,平移钢框架(12)内框后侧的中间位置与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靠后侧的中间位置之间设置线缆折叠臂(51)和U形支架座(36)的C座, 线缆折叠臂(51)的B臂一端嵌入U形支架座(36)的C座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线缆折叠臂(51)的A臂一端与平移钢框架(12)内框后侧的中间位置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线缆折叠臂(51)的A臂另一端与线缆折叠臂(51)的B臂另一端通过转轴(38)活动连接, U形支架座(36)的C座与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靠后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的靠四角处分别设置停车限位杆(16),线缆折叠臂(51) B臂的前侧面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59)的A探头,右后端停车限位杆(16)的靠上端位置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59)的B探头,左后端停车限位杆(16)的靠上端位置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59)的C探头,钢停车平台(13)的底侧面朝下方向嵌入设置超声波探头(26)的A探头、B探头、C探头、D探头、E探头、F探头,信号电缆(27)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i芯、h芯、k芯、j芯、n芯、m芯、p芯、q芯、r芯、s芯、v芯、w芯一端分别与超声波探头(26)的A探头、B探头、C探头、D探头、E探头、F探头和超声波探头(59)的A探头、B探头、C探头的两极电连接,信号电缆(27)另一端先从后端的停车限位杆(16)内穿入钢停车平台内,信号电缆(27)另一端再从钢停车平台(13)上表面靠后端的中间位置穿出、再沿线缆折叠臂(51)的C形内侧、平移驱动臂(37)的C形内侧、钢支撑架(35)的C形内侧、钢后横梁(2)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信号电缆(27)的a芯、b芯、c芯、d芯、e芯、f芯、i芯、h芯、k芯、j芯、n芯、m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JT2接线端组电连接,信号电缆(27)的p芯、q芯、r芯、s芯、v芯、w芯另一端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JT3接线端组电连接,左钢立柱(1)前端离地1.5米高度的位置嵌入设置防水型控制面板(52),控制面板(52)上分别设置液晶显示板(53) 、红色LED灯(54)、RF感应线圈(55)、绿色LED灯(56),信号电缆(32)一端分别与控制面板(52)上的JT4接线端组电连接,信号电缆(32)另一端沿左钢固定横梁(4)的上表面接入主电控箱(18)并分别与主电控箱(18)的JT1接线端组电连接。
CN 201320152911 2013-03-31 2013-03-31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5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52911 CN203145534U (zh) 2013-03-31 2013-03-31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52911 CN203145534U (zh) 2013-03-31 2013-03-31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5534U true CN203145534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5291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5534U (zh) 2013-03-31 2013-03-31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55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4379A (zh) * 2013-03-31 2014-10-01 朱旭红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CN104153615A (zh) * 2013-09-14 2014-11-19 朱旭红 坡道侧架空组合式停车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4379A (zh) * 2013-03-31 2014-10-01 朱旭红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CN104074379B (zh) * 2013-03-31 2017-10-24 朱旭红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CN104153615A (zh) * 2013-09-14 2014-11-19 朱旭红 坡道侧架空组合式停车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9146B (zh) 刀槽式新能源汽车
CN108725405B (zh)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自动充换系统
CN204895167U (zh) 一种嵌入地面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02570549B (zh) 基于物联网及栏杆式供电桩的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系统
CN107825970B (zh) 一种电动汽车路段式移动无线充电站
CN205051444U (zh) 一种电动汽车自适应非接触式充电装置的位置调整结构
CN107587747A (zh) 一种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66459B (zh) 电动汽车公路行驶隐型电轨自动充电装置
CN106121316A (zh) 滑触线充电式立体车库单元
CN206521975U (zh) 一种侧方双层立体停车库
CN104821048A (zh) 万向杆受电式电动汽车公路行驶自动充电装置
CN110578412A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装置的智慧型停车位
CN203145534U (zh)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CN109130923B (zh) 一种带车位控制功能的充电桩
CN110578415A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装置的智慧型立体停车库
CN101736928A (zh) 转轮升降式立体车库
CN203084944U (zh) 支持无线充电的太阳能露天停车场车位导标系统
CN203430116U (zh) 坡道侧架空组合式停车库
CN202068227U (zh) 立体车库的自动充电系统
CN206591889U (zh) 一种公共车位管理系统
CN205604802U (zh) 一种摆渡车及停车系统
CN108612374A (zh) 一种住宅小区行车道上方的机械式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
CN104074379B (zh) 组合式人行道架空型停车长廊
CN211899905U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装置的智慧型停车位
CN208310334U (zh) 一种路边平行移动停车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3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