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1855U -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1855U
CN203141855U CN 201320146514 CN201320146514U CN203141855U CN 203141855 U CN203141855 U CN 203141855U CN 201320146514 CN201320146514 CN 201320146514 CN 201320146514 U CN201320146514 U CN 201320146514U CN 203141855 U CN203141855 U CN 203141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conveyer
flexible pipe
cylinder
manip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465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瑞彬
唐达明
沈晓东
赵宏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IYING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IYI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IYING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IYI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465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1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1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18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包括拉管机、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印刷机、分流机构及卸料机构;其中,拉管机、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和印刷机通过输送带连接,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的输送带上设置分流机构,卸料机构分别设于第一注头机和第二注头机上。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塑料软管生产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及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作业灵活、节省人工、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及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软管自动化生产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塑料软管生产一般要经过软管拉管工艺,注头工艺和印刷工艺,但这几个工艺都是相互独立的,拉管工艺时需要人工排管,注头工艺时需要人工插管、拔管,印刷工艺时需要人工放管,这就存在生产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及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作业灵活、节省人工、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及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的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包括拉管机、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印刷机、分流机构及卸料机构;其中,拉管机、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和印刷机通过输送带连接,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的输送带上设置分流机构,卸料机构分别设于第一注头机和第二注头机上。
所述拉管机出口端连接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外侧通过第一分流口连接第二输送带,第一分流口处对应设置设于第一输送带上的第一分流机构,第二输送带与第三输送带连接,第一分流口后方的第一输送带内侧通过第二分流口连接第四输送带,第二分流口处对应设置设于第一输送带上的一个第二分流机构,第一输送带末端通过第一弧形导流板连接第五输送带,第四输送带和第五输送带分别从左右两端连接第一注头机;第三输送带内侧通过第三分流口连接第六输送带,第三分流口处对应设置设于第三输送带上的另一个第二分流机构,第三输送带末端通过第二弧形导流板连接第七输送带,第六输送带和第七输送带分别从左右两端连接第二注头机。
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里面的结构是一样的,第一注头机分左右两边两个工位,结构也是一样的。
所述第四输送带末端设有第一推管机构,第一推管机构与第一注头机上的第一管槽输送机相对应,第一推管机构下方安装有第一光电开关,第一管槽输送机的第一管槽对应设置有第一溢出气缸,第一管槽输送机最后8个管槽分别设有推杆,第一管槽输送机水平连接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内设有若干管位链片,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上设有第一外置气缸,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出口端的8个管槽处对应设置第一压轮,第一压轮上方设置第一插管机械手,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出口端一侧设置第一拔叉机械手,第一拔叉机械手上设置对应叉到软管底部的第一叉板和对应叉到软管上部的第一夹板,第一插管机械手上对应设有第一推板,第一插管机械手上设有拉簧,每个管位对应八条围绕着轴芯形成锥环的拉簧,拉簧两头夹紧固定,第一插管机械手右侧设有第一拔管机械手,第一拔管机械手下方设有第一卸料机构,第一卸料机构与连接印刷机的输送带连接。
所述第五输送带末端设有第二推管机构,第二推管机构与第一注头机上的第二管槽输送机相对应,第二推管机构下方安装有第二光电开关,第二管槽输送机的第二管槽对应设置有第二溢出气缸,第二管槽输送机最后8个管槽分别设有推杆,第二管槽输送机水平连接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内设有若干管位链片,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上设有第二外置气缸,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出口端的8个管槽处对应设置第二压轮,第二压轮上方设置第二插管机械手,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出口端一侧设置第二拔叉机械手,第二拔叉机械手上设置对应叉到软管底部的第二叉板和对应叉到软管上部的第二夹板,第二插管机械手上对应设有第二推板,第二插管机械手上设有拉簧,每个管位对应八条围绕着轴芯形成锥环的拉簧,拉簧两头夹紧固定,第二插管机械手右侧设有第二拔管机械手,第二拔管机械手下方设有第二卸料机构,第二卸料机构与连接印刷机的输送带连接。
所述第一分流机构包括第一光电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一分流单杆气缸和不锈钢翻板;其中,第一光电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一分流单杆气缸依次连接,不锈钢翻板与第一分流单杆气缸连接。
所述第二分流机构包括第二光电开关、计数器、第二电磁阀、针型气缸、弹簧和不锈钢翘板;其中,第二光电开关、计数器、第二电磁阀及针型气缸相连接,针型气缸与不锈钢翘板连接,不锈钢翘板上设有弹簧。
所述第一卸料机构包括第一卸料机构本体、两排第一插杆、第一卸料单杆气缸、第二卸料单杆气缸及第一卸料水平推杆;其中,第一卸料机构本体上开设有使两排第一插杆转动90°的第一转动支点和使第一排第一插杆转到右下方与第二排第一插杆水平排列位置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转动支点,第一卸料单杆气缸与两排第一插杆连接,第二卸料单杆气缸与第一排第一插杆连接,第一卸料水平推杆与第一卸料机构本体连接,第一卸料机构本体出口处设有左右合叶组成的第一“V”形管位槽,第一“V”形管位槽与第一管位槽气缸连接。
所述第二卸料机构包括第二卸料机构本体、两排第二插杆、第三卸料单杆气缸、第四卸料单杆气缸及第二卸料水平推杆;其中,第二卸料机构本体上开设有使两排第二插杆转动90°的第三转动支点和使第一排第二插杆转到右下方与第二排第二插杆水平排列位置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第四转动支点,第三卸料单杆气缸与两排第二插杆连接,第四卸料单杆气缸与第二排第二插杆连接,第二卸料水平推杆与第二卸料机构本体连接,第二卸料机构本体出口处设有左右合叶组成的第二“V”形管位槽,第二“V”形管位槽与第二管位槽气缸连接。
所述第一注头机和第二注头机的出口处均连接于成品输送带,成品输送带上设有防重叠挡板,成品输送带的出口处设有第一不锈钢隧道滑槽,第一不锈钢隧道滑槽与带挡板的柔性链板输送带连接,带挡板的柔性链板输送带与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连接,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与印刷机进管输送带连接,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内设有气动溢流气缸,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具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滑槽与下方的溢料框连接。
所述成品输送带为皮带输送线。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包括拉管机、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印刷机、分流机构及卸料机构;其中,拉管机、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和印刷机通过输送带连接,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的输送带上设置分流机构,卸料机构分别设于第一注头机和第二注头机上,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作业灵活、节省人工、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及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等特点。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已有的软管拉管、注头、印刷设备的基础上,研发塑料软管拉管、注头、印刷自动化控制系统,由以前的分段式的单元生产模式变成流水线的作业模式。
3、本实用新型拉管以后无需人工排管,自动输送至两台注头机。
4、本实用新型中环形链条输送机的每个管位有水平和垂直变位功能,在外置气缸作用下可以水平变位,以便软管在水平等距状态下可以直接推入管位链片,使用效果好,定位准确。
5、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管机械手采用校正拉簧自动校正装置,靠弯曲成弓形的拉簧的张力张紧软管,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软管,可以取消因为不同规格的更换需要更换设备零件。
6、本实用新型中拔管机械手将完成注头工序的塑料软管从模具芯棒拔出,然后平移整齐送至卸料机构,插在卸料机构的竖直插杆上,改变现有技术中人工拔插的工序。
7、本实用新型中卸料机构的插杆具有垂直和水平变位功能,将拔管机械手传送过来的竖直方向的两排塑料软管翻转90度放平为一排,然后靠卸料水平推杆将塑料软管推出至“V”形管位槽中,使用效果好,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注头机和第二注头机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注头机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注头机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注头机的左视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插管机械手与拉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不锈钢隧道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
1 拉管机 2 第一注头机
3 第二注头机 4 印刷机
5 第一输送带 6 第一分流口
7 第二输送带 8 第一分流机构
9 第三输送带 10 第二分流口
11 第四输送带 12 第二分流机构
13 第一弧形导流板 14 第五输送带
15 第三分流口 16 第六输送带
17 防重叠挡板 18 第二弧形导流板
19 第七输送带 20 第一推管机构
21 第一管槽输送机 22 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
23 第一压轮 24 第一插管机械手
25 第一拔叉机械手 26 第一注头棒
27 第一推板 28 第一拔管机械手
29 第一卸料机构本体 30 第一卸料单杆气缸
31 第一卸料水平推杆 32 第二卸料单杆气缸
33 第一转动支点 34 成品输送带
35 第一不锈钢隧道滑槽 36 柔性链板输送带
37 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 38 印刷机进管输送带
39 滑槽 40 溢料框
41 第一插板 42 第一夹板
43 第一叉板 44 拉簧
45 气动溢流气缸 46 溢流电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包括拉管机1、第一注头机2、第二注头机3、印刷机4、分流机构及卸料机构;其中,拉管机1、第一注头机2、第二注头机3和印刷机4通过输送带连接,第一注头机2、第二注头机3的输送带上设置分流机构,卸料机构分别设于第一注头机2和第二注头机3上。
本实施例中的拉管机出口端连接第一输送带5,第一输送带5外侧通过第一分流口6连接第二输送带7,第一分流口6处对应设置设于第一输送带5上的第一分流机构8,第二输送带7与第三输送带9连接,第一分流口6后方的第一输送带5内侧通过第二分流口10连接第四输送带11,第二分流口10处对应设置设于第一输送带5上的一个第二分流机构12,第一输送带5末端通过第一弧形导流板13连接第五输送带14,第四输送带11和第五输送带14分别从左右两端连接第一注头机2;第三输送带9内侧通过第三分流口15连接第六输送带16,第三分流口15处对应设置设于第三输送带9上的另一个第二分流机构12,第三输送带9末端通过第二弧形导流板18连接第七输送带19,第六输送带16和第七输送带19分别从左右两端连接第二注头机3。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分流机构8包括第一光电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一分流单杆气缸和不锈钢翻板;其中,第一光电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一分流单杆气缸依次连接,不锈钢翻板与第一分流单杆气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分流机构12包括第二光电开关、计数器、第二电磁阀、针型气缸、弹簧和不锈钢翘板;其中,第二光电开关、计数器、第二电磁阀及针型气缸相连接,针型气缸与不锈钢翘板连接,不锈钢翘板上设有弹簧。
第一注头机2、第二注头机3里面的结构是一样的,第一注头机2分左右两边两个工位,结构也是一样的。下面的结构为第一注头机2左工位和右工位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第四输送带11末端设有第一推管机构20,第一推管机构20与第一注头机2上的第一管槽输送机21相对应,第一推管机构20下方安装有第一光电开关,第一管槽输送机21的第一管槽对应设置有第一溢出气缸,第一管槽输送机21最后8个管槽分别设有推杆,第一管槽输送机21水平连接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22,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22内设有若干管位链片,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22上设有第一外置气缸,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22出口端的8个管槽处对应设置第一压轮23,第一压轮23上方设置第一插管机械手24,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22出口端一侧设置第一拔叉机械手25,第一拔叉机械手25上设置对应叉到软管底部的第一叉板和对应叉到软管上部的第一夹板,第一插管机械手25上对应设有第一推板27,第一插管机械手24上设有拉簧44,每个管位对应八条围绕着第一插管机械手24轴芯形成锥环的拉簧44,拉簧44两头夹紧固定,可以调节每条拉簧44松紧度形成弓形,软管套在拉簧锥环上靠拉簧44弹性回复的张力张紧,可以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软管,第一插管机械手24右侧设有第一拔管机械手28,第一拔管机械手28下方设有第一卸料机构,第一卸料机构与连接印刷机4的输送带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五输送带末端设有第二推管机构,第二推管机构与第一注头机上的第二管槽输送机相对应,第二推管机构下方安装有第二光电开关,第二管槽输送机的第二管槽对应设置有第二溢出气缸,第二管槽输送机最后8个管槽分别设有推杆,第二管槽输送机水平连接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内设有若干管位链片,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上设有第二外置气缸,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出口端的8个管槽处对应设置第二压轮,第二压轮上方设置第二插管机械手,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出口端一侧设置第二拔叉机械手,第二拔叉机械手上设置对应叉到软管底部的第二叉板和对应叉到软管上部的第二夹板,第二插管机械手上对应设有第二推板,第二插管机械手上设有拉簧,每个管位对应八条围绕着轴芯形成锥环的拉簧,拉簧两头夹紧固定,第二插管机械手右侧设有第二拔管机械手,第二拔管机械手下方设有第二卸料机构,第二卸料机构与连接印刷机的输送带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卸料机构包括第一卸料机构本体29、两排第一插杆、第一卸料单杆气缸30、第二卸料单杆气缸32及第一卸料水平推杆31;其中,第一卸料机构本体29上开设有使两排第一插杆转动90°的第一转动支点33和使第一排第一插杆转到右下方与第二排第一插杆水平排列位置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转动支点,第一卸料单杆气缸30与两排第一插杆连接,第二卸料单杆气缸32与第一排第一插杆连接,第一卸料水平推杆31与第一卸料机构本体29连接,第一卸料机构本体29出口处设有左右合叶组成的第一“V”形管位槽,第一“V”形管位槽与第一管位槽气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卸料机构包括第二卸料机构本体、两排第二插杆、第三卸料单杆气缸、第四卸料单杆气缸及第二卸料水平推杆;其中,第二卸料机构本体上开设有使两排第二插杆转动90°的第三转动支点和使第一排第二插杆转到右下方与第二排第二插杆水平排列位置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第四转动支点,第三卸料单杆气缸与两排第二插杆连接,第四卸料单杆气缸与第二排第二插杆连接,第二卸料水平推杆与第二卸料机构本体连接,第二卸料机构本体出口处设有左右合叶组成的第二“V”形管位槽,第二“V”形管位槽与第二管位槽气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注头机和第二注头机的出口处均连接于成品输送带34,成品输送带34上设有防重叠挡板,成品输送带34的出口处设有第一不锈钢隧道滑槽35,第一不锈钢隧道滑槽35与带挡板的柔性链板输送带36连接,带挡板的柔性链板输送带36与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37连接,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37与印刷机进管输送带38连接,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37与印刷机进管输送带38连接处设有溢流电眼,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37内设有气动溢流气缸45,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37具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滑槽39与下方的溢料框4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成品输送带34为皮带输送线。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拉管机1生产出产品,然后将产品均匀供给两台左右移模的立式注头机,这需要进行两次分管:
第一次分管,拉管产品先落到第一输送带5上,通过第一分流机构8将第一输送带5上的软管分流至第二输送带7,左右逐一分管(1:1),分别给两台注头机进行分管,同时拉大前后两根软管之间距离,以便后续动作得以顺利进行。
第二次分管,通过第二分流机构12将第一输送带5和第三输送带9上软管分别分流至第四输送带11和第六输送带16,左右间歇分管(8:8),两台注头机分别给左右工位周期送管,每次送8支软管,分流至第四输送带11和第六输送带16的软管方向旋转90度,此动作由第二分流机构12带动完成。第一输送带5和第三输送带9末端分别与第五输送带14和第七输送带19垂直相连,通过弧形不锈钢导流板连接,使软管旋转90度传至第五输送带14和第七输送带19。
完成上述动作之后进行注头送管和插拔管工艺,因为第一注头机2、第二注头机3里面的结构是一样的,第一注头机2分左右两边两个工位,结构也是一样的。下面的结构为第一注头机2左工位进行说明。
软管从第四输送带11传至第一注头棒26,需要经过4次转移:
第一次转移,如图3和图4所示,软管从第四输送带11由第一推管机构20将软管逐一推移至第一管槽输送机21,第一推管机构20下方安装有第一光电开关,当有软管到达第一推管机构20被第一光电开关感应到后,便将其推至第一管槽输送机21的第一管槽,若此时第一管槽和最后第十一管槽上均有软管(由光电开关感应),便由第一溢出机构先将第一管槽上的软管推离第一管槽输送机21溢出到接料斗,软管在第一管槽输送机21的管槽上水平排列为一行。
第二次转移,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管槽输送机21后面8个管槽上的软管通过第一推杆从第一管槽输送机21水平推移至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22的管位链片上,每次同时推移8支软管。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22的每个管位有变位功能,在第一外置气缸作用下可以水平变位,以便软管在水平等距状态下可以直接推入管位链片。软管被推入管位链片后,管位回复垂直位置,软管竖直排列。
第三次转移,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22转移至第一插管机械手24。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22每次移动8个管位,即每次输送8支软管至第一插管机械手24的下方。由于环形链条的节距以及其倍数与第一注头棒26间距不一致,环形链条正对着第一插管机械手24的8个管位通过6个第一压轮23进行定位,使这8个管位之间的间距与第一注头棒26间距一致。然后第一拔叉机械手25右移,第一叉板叉到软管底部,第一夹板叉到软管上部,然后将软管夹正,接着第一叉板将8支软管同步提升至第一插管机械手24,再接着第一夹板打开,第一拔叉机械手25复位。
第四次转移,如图5所示,软管从第一插管机械手24由气缸带动水平移至第一注头棒26正上方,然后第一推板27将软管推离第一插管机械手24,插到第一注头棒26上,完成此动作,第一插管机械手24复位。
至此完成注头送管流程。待完成一模产品的注头周期后,进入卸料流程。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拔管机械手28下移至接近软管头部,第一注头棒26吹气将软管吹上来一段距离,然后第一拔管机械手28夹住软管提升,将其拔出第一注头棒26,再向前平移至第一卸料机构,第一拔管机械手28下移把软管插到第一卸料机构的两排竖直插杆上,第一拔管机械手28张开上升复位。第一拔管机械手28和第一插管机械手24的平移动作是连动的,即当第一拔管机械手28将软管从第一注头棒26转移至第一卸料机构的同时,下一模的软管从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22转移至第一注头棒26。
第一卸料机构的两排竖直插杆在第一卸料单杆气缸30和第一转动支点33的作用下摆动90度变为水平位置,同时在第二卸料单杆气缸32和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转动支点作用下,上面一排插杆向下摆动到与下面那排一字排列的位置。最后第一卸料水平推杆31将软管推至第一“V”形管位槽上,气缸控制合叶打开,注头成品从第一“V”形管位槽落到成品输送带34上。
然后需要进入印刷阶段,具体为:如图1和6所示,第一注头机2和第二注头机3的注头成品汇集到成品输送带34上,成品输送带34为皮带线,上面装有防重叠挡板,使软管在输送线上单排排列。软管到达成品输送带34出口后,通过第一不锈钢隧道滑槽35过渡到带挡板的柔性链板输送带36上,一个挡板推动一支软管。从柔性链板输送带36出来后,进入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37过渡到印刷机进管输送带38上。当检测到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37内有软管排队时,气动溢流气缸45气动,打开第一溢流口,软管通过第一溢流口过渡到滑槽39上,再掉入溢料框40,正常进入印刷机4的产品进行印刷。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管机、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印刷机、分流机构及卸料机构;其中,拉管机、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和印刷机通过输送带连接,第一注头机、第二注头机的输送带上设置分流机构,卸料机构分别设于第一注头机和第二注头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管机出口端连接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外侧通过第一分流口连接第二输送带,第一分流口处对应设置设于第一输送带上的第一分流机构,第二输送带与第三输送带连接,第一分流口后方的第一输送带内侧通过第二分流口连接第四输送带,第二分流口处对应设置设于第一输送带上的一个第二分流机构,第一输送带末端通过第一弧形导流板连接第五输送带,第四输送带和第五输送带分别从左右两端连接第一注头机;第三输送带内侧通过第三分流口连接第六输送带,第三分流口处对应设置设于第三输送带上的另一个第二分流机构,第三输送带末端通过第二弧形导流板连接第七输送带,第六输送带和第七输送带分别从左右两端连接第二注头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输送带末端设有第一推管机构,第一推管机构与第一注头机上的第一管槽输送机相对应,第一推管机构下方安装有第一光电开关,第一管槽输送机的第一管槽对应设置有第一溢出气缸,第一管槽输送机最后8个管槽分别设有推杆,第一管槽输送机水平连接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内设有若干管位链片,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上设有第一外置气缸,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出口端的8个管槽处对应设置第一压轮,第一压轮上方设置第一插管机械手,第一环形链条输送机出口端一侧设置第一拔叉机械手,第一拔叉机械手上设置对应叉到软管底部的第一叉板和对应叉到软管上部的第一夹板,第一插管机械手上对应设有第一推板,第一插管机械手上设有拉簧,每个管位对应八条围绕着轴芯形成锥环的拉簧,拉簧两头夹紧固定,第一插管机械手右侧设有第一拔管机械手,第一拔管机械手下方设有第一卸料机构,第一卸料机构与连接印刷机的输送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输送带末端设有第二推管机构,第二推管机构与第一注头机上的第二管槽输送机相对应,第二推管机构下方安装有第二光电开关,第二管槽输送机的第二管槽对应设置有第二溢出气缸,第二管槽输送机最后8个管槽分别设有推杆,第二管槽输送机水平连接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内设有若干管位链片,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上设有第二外置气缸,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出口端的8个管槽处对应设置第二压轮,第二压轮上方设置第二插管机械手,第二环形链条输送机出口端一侧设置第二拔叉机械手,第二拔叉机械手上设置对应叉到软管底部的第二叉板和对应叉到软管上部的第二夹板,第二插管机械手上对应设有第二推板,第二插管机械手上设有拉簧,每个管位对应八条围绕着轴芯形成锥环的拉簧,拉簧两头夹紧固定,第二插管机械手右侧设有第二拔管机械手,第二拔管机械手下方设有第二卸料机构,第二卸料机构与连接印刷机的输送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机构包括第一光电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一分流单杆气缸和不锈钢翻板;其中,第一光电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一分流单杆气缸依次连接,不锈钢翻板与第一分流单杆气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机构包括第二光电开关、计数器、第二电磁阀、针型气缸、弹簧和不锈钢翘板;其中,第二光电开关、计数器、第二电磁阀及针型气缸相连接,针型气缸与不锈钢翘板连接,不锈钢翘板上设有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料机构包括第一卸料机构本体、两排第一插杆、第一卸料单杆气缸、第二卸料单杆气缸及第一卸料水平推杆;其中,第一卸料机构本体上开设有使两排第一插杆转动90°的第一转动支点和使第一排第一插杆转到右下方与第二排第一插杆水平排列位置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转动支点,第一卸料单杆气缸与两排第一插杆连接,第二卸料单杆气缸与第一排第一插杆连接,第一卸料水平推杆与第一卸料机构本体连接,第一卸料机构本体出口处设有左右合叶组成的第一“V”形管位槽,第一“V”形管位槽与第一管位槽气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卸料机构包括第二卸料机构本体、两排第二插杆、第三卸料单杆气缸、第四卸料单杆气缸及第二卸料水平推杆;其中,第二卸料机构本体上开设有使两排第二插杆转动90°的第三转动支点和使第一排第二插杆转到右下方与第二排第二插杆水平排列位置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第四转动支点,第三卸料单杆气缸与两排第二插杆连接,第四卸料单杆气缸与第二排第二插杆连接,第二卸料水平推杆与第二卸料机构本体连接,第二卸料机构本体出口处设有左右合叶组成的第二“V”形管位槽,第二“V”形管位槽与第二管位槽气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头机和第二注头机的出口处均连接于成品输送带,成品输送带上设有防重叠挡板,成品输送带的出口处设有第一不锈钢隧道滑槽,第一不锈钢隧道滑槽与带挡板的柔性链板输送带连接,带挡板的柔性链板输送带与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连接,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与印刷机进管输送带连接,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内设有气动溢流气缸,第二不锈钢隧道滑槽具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滑槽与下方的溢料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输送带为皮带输送线。
CN 201320146514 2013-03-27 2013-03-27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1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46514 CN203141855U (zh) 2013-03-27 2013-03-27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46514 CN203141855U (zh) 2013-03-27 2013-03-27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1855U true CN203141855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69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4651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1855U (zh) 2013-03-27 2013-03-27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18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4327A (zh) * 2013-03-27 2013-06-12 广州丽盈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CN114228038A (zh) * 2021-11-25 2022-03-25 佛山市星科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软管夹具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4327A (zh) * 2013-03-27 2013-06-12 广州丽盈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CN103144327B (zh) * 2013-03-27 2015-07-08 广州丽盈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CN114228038A (zh) * 2021-11-25 2022-03-25 佛山市星科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软管夹具装置
CN114228038B (zh) * 2021-11-25 2024-03-01 佛山市星科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软管夹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2132B (zh) 自动装管装置及自动装管方法
CN203418792U (zh) 精装盒滚泡刮边生产线
CN109811475B (zh) 一种自动套袜板系统
CN104860064A (zh) 基于柔性化概念的全自动智能组装线
CN109397618B (zh) 一种配合注塑机组合式模仁入子全自动上下料及拆解机构
CN203141855U (zh)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CN203397918U (zh) 一种大脚距电容焊接注胶插壳组装机
CN205851721U (zh) 中层自动生产线
CN110271727A (zh) 一种自动称重贴标机
CN203568398U (zh)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CN103144327B (zh) 一种塑料软管生产自动化流水线
CN204711490U (zh) 一种智能插针机
CN204189723U (zh) 断路器内插式止动件自动移料机构
CN108674746A (zh) 自动化装箱设备
CN208729130U (zh) 一种拖把叉头的组装生产线
CN209901761U (zh) 电能表不良品分拣线
CN208360621U (zh) 自动化装箱设备
CN108246913B (zh) 一种弯管机
CN206059158U (zh) 线圈引脚处理自动化设备
CN104044892B (zh) 馒头胚自动摆放机
CN105880178A (zh) 自动摆管机
CN202427655U (zh) 带有弹性承载输送装置的自动高速分拣装置
CN104607669A (zh) 一种数控车床自动出料机
CN104787392A (zh) 一种自动封盒机
CN103567760A (zh) 自动滚径打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